萜类和挥发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骨架庞杂、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结构千变万化、又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从化学结构来看,它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少数也有例外。但是,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和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的前体物,而不是异戊二烯。因此,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见表10-1)。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酯及苷等萜类。
表10-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名称碳原子数通式(C5H8)n 存在
半萜
单萜
倍半萜二萜
二倍半萜三萜
四萜
多聚萜5
10
15
20
25
30
40
〉40
n=1
n=2
n=3
n=4
n=5
n=6
n=8
n〉8
挥发油
挥发油
挥发油、苦味素、树脂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胶等
植物胡萝卜素类
橡胶、巴拉达树脂、古塔胶
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除主要分布于植物外,近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据不完全统计,萜类化合物超过了22000种 [1-3]。其结构复杂、性质各异,生物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雷公藤甲素、紫杉醇等具有抗癌生物活性;青蒿素、鹰爪甲素具有抗疟活性;芫花酯甲具有抗生育活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苷具有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芍药苷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兔疫功能;葫芦素可预防肝硬化;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银杏内酯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等。总之,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较为活跃的领域,亦是寻找和发现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
一、萜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单萜和倍半萜类多为具有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或低熔点的固体。单萜的沸点比倍半萜低,并且单萜和倍半萜随分子量和双键的增加,功能基的增多,化合物的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相应增高。可利用该规律性,采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2.味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有的味极苦,所以萜类化合物又称苦味素。但有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甜味,如具有对映-贝壳杉烷骨架(ent-kaurane)的二萜多糖苷----甜菊苷的甜味是蔗糖
的300倍,其相关的甜味二萜葡萄糖苷的开发应用正受到重视 [31]。
3.旋光性和折光性大多数萜类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且多有异构体存在。低分子萜类具有较高的折光率。
(二)溶解性
萜类化合物亲脂性强,易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单萜和倍半萜类能随水蒸气蒸馏。随着含氧功能团的增加或具有苷的萜类,则水溶性增加。
一、萜类的提取
在萜类化合物中,环烯醚萜以苷的形式较多见。环烯醚萜苷多以单糖苷的形式存在,苷元的分子较小,且多具有羟基,所以亲水较强,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和正丁醇等溶剂,而难溶于一些亲脂性强的有机溶剂,故多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苷类化合物的提取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经减压浓缩后转溶于水中,滤除水不溶性杂质,继用乙醚或石油醚萃取,除去残留的树脂类等脂溶性杂质,水液再用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收正丁醇后即得粗总苷。
2.非苷类化合物的提取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进行提取,经减压回收醇液至无醇味,残留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得总萜类提取物;或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按极性递增的方法依次分别萃取,得不同极性的萜类提取物,再行分离。
第六节挥发油
一、概述
(一)分布与存在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樟脑的详细方法。
挥发油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在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近300种,供药用的很多。如菊科的苍术、艾叶、白术等;芸香科的橙皮、吴茱萸、枳实等;唇形科的薄荷、荆芥、藿香等;木兰科的八角茴香、厚朴等,姜科的生姜、豆蔻等;桃金娘科的胺叶、丁香等;伞形科的小茴香、当归、川芎等。挥发油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果皮或全株植物的一些特殊组织中,如腺毛、油室、油管、分泌细胞或树脂道,大多数呈油滴状存在,有些与树脂、粘液质共存,还有少数以苷的形式存在。挥发油在植物中的含量一般在1%以下,也有少数达10%以上,如丁香中含丁香油高达14%~21%。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亦不相同,如樟科桂属植物的树皮挥发油多含桂皮醛,叶中则主要含丁香酚,而根和木部主要含有樟脑。同一品种的植物因生长环境不同或采收期不同,所含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也有差异。
挥发油一般具有驱风和局部刺激作用,另外还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止咳、平喘、祛痰、抗菌等。如香柠檬油对淋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柴胡挥发
油制备的注射液,有较好的退热效果,丁香油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细辛根中的挥发油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胺叶和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月见草挥发油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增强兔疫作用等。挥发油不仅在医药上有重要的用途,在香料工业、食品工业及化学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料。
(二)组成
挥发油是一种混合物,化学组成比较复杂,一种挥发油多含有数十种乃至数百种成分,如在保加利亚玫瑰油中已发现了275种化合物。不同的挥发油所含的成分也不一致,但其中往往以某种或某数种成分占较大的份量。按化学结构将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分为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以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此外,在少数挥发油中还存在一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
1.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中,以萜类多见,主要是单萜、倍半萜以及他们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酚、醚、醛、酮、酯等。含氧衍生物是挥发油具有生物活性和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桉叶中桉油精的含量约为70%,薄荷油中薄荷醇的含量约为8%,樟脑油中樟脑的含量约为50%等。
2.芳香族化合物 在挥发油中,芳香族化合物仅次于萜类,存在也相当广泛。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大多是苯丙素衍生物,其结构多具有C 6一C 3基本骨架,如桂皮油中的桂皮醛(cinnam -aldehyde ),丁香油中的丁香酚(eugenol ),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醚(anethole ),菖蒲及石菖蒲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α-asarone )、β-细辛醚(β-asarone )和欧细辛醚(eduasarone )。 OCH 3OCH 3
H 3CO H 2C CH CH 2OCH 3OCH 3H 3CO H
OCH 3
OCH 3H 3CO
H H HC CH CH 3
OCH 3OCH 3
H 2C CH CH 2HC CH CHO 桂皮醛丁香酚茴香醚
α细辛醚欧细辛醚
β细辛醚
(三)脂肪族化合物
挥发油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多为一些脂肪族化合物,有烃、醇、醛、酮、酯等,如橙皮油中的正壬醇(n-nonyl alchol )、姜挥发油中的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 )、人参挥发油中的人参炔醇(panaxynol ),松节油中的正庚烷(n-heptane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