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合集下载

医学好东西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1

医学好东西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1

医学好东西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11.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前及术后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 cholecystitis,Cholecystlithiasis手术方式: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术中所见:腹腔镜下见结肠肝曲至结肠脾曲段横结肠与腹壁紧密粘连,难以松解。

其余肠道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中转开腹后见胆囊网膜粘连明显,胆囊壁炎性增厚,胆囊内 5*5cm大小结石一枚,胆总管未见扩张。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 气腹。

腹腔镜明视下左右腹直肌外侧再作两个套筒针穿刺。

用解剖器稍分离,见腹腔内粘连严重,难以分离,与家属讲明情况后决定中转开腹。

3.取右肋缘下弧行切口,长约20cm,逐层进腹,探查腹腔。

4.分离胆囊与网膜间炎性粘连,胆囊穿刺得脓性胆汁,送培养。

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颈部,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和Winslow孔,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

移去胆囊后胆囊床彻底止血。

5.冲洗腹腔,确切止血,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于网膜孔处,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6.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2. 胆囊息肉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polyp术后诊断:胆囊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adenocarcinoma手术方式:腹腔镜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transfer to open radical resection of gallbaddr adenocarcinoma麻醉方式:全麻术中所见:胆囊底部可及1.6cm菜花样肿块,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侵犯浅肌层。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的模板

普通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的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1.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5.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6.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7.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9.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10.胰十二指肠除术乳腺腺瘤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斜疝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急性阑尾炎左甲状腺瘤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名称:乙状结肠造瘘术(双管)手术名称:全胃切除术手术名称:胸腹联合全胃切除空场Roux-en-y吻合术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甲亢手术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乳房区段切除术腺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whipple手术+部分横结肠切除+D3根治术/R0全胃+脾+胆囊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全胃+脾+胰体尾+D2+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D3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R0右半结肠切除+淋巴清扫术右半结肠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剖腹探查+小网膜囊肿块切除+右膈下肿块切除术疝修补术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回肠切除+回肠、乙状结肠造瘘术阑尾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术血管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乳切除术左乳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断流术、脾切除术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手术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手术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麻醉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室护士:___________________麻醉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持续时间:_______________小时/分钟麻醉:患者于_____时进入手术室,导联接好,并行心电监护、无创血压监测、脉搏波指数(Pulse wave index,PVI)监测,经皮试后行椎管内麻醉,使用_____________(药物名)______(剂量)。

手术方式介绍:此次手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局麻/全麻,手术器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经过:1.患者体位,处理术前准备,采用消毒覆盖全麻体位。

2.采用______(切口方案),剪开皮肤及皮下组织,_______________(彻底消除污染)。

3.手术开始后,针对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床边支持,随时采取以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清洁标记)。

5.剥离皮下组织,显露____________(器官/结构名),检查并记录______________(观察指标)。

6.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术毕,排空手术区腔内积血、灌注生理盐水洗手术区。

9.手术器械清点,核对无误后完成手术。

术后处理:1.停止麻醉药物输注,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范本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范本模板】

烧伤扩创、冲洗患者取仰卧位,打开包扎敷料,见创面水肿,仍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右肘局部苍白,换药彻底清除水泡及部分皮肤腐皮,稀释碘伏湿敷消毒,磺胺嘧啶银烧伤膏外擦面颈胸部创面,行暴露疗法,右上肢予百多邦外敷后行包扎疗法,无菌棉垫覆盖包扎固定.换药完成,病人安返病房。

阑尾(逆切)麻醉生效后,病人取平卧位,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

取右下腹部“麦氏”切口,长约4。

0cm,依层切开入腹,铺保护巾,探查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长约8cm,直经约1。

2cm,阑尾外观充血水肿明显,尖端化脓与后腹膜紧密粘连,腹腔内有炎性积液约50ml,未见穿孔,术中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

逆切法阑尾切除术:于阑尾基底部7号线结扎,并于其远端约0。

3cm处切断阑尾,残端碘伏消毒,1号线距阑尾根部约1。

0cm 盲肠壁上浆肌层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可靠,用止血钳分段钳夹阑尾系膜并剪断,4号线缝扎后再结扎一次,直至将阑尾完整切除。

用盐水纱布蘸净腹腔积液,查无活动性出血及异常情况,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无误后,逐层关腹,术毕。

术中麻醉平稳,生命体征平稳,无副损伤,出血约10。

0ml,术后将切除阑尾予病人家属看后送病理,病人平车安返病房.贲门肿瘤切除+食管--胃吻合+胸腔闭式引流术1。

患者取右侧卧位,碘伏常规消毒铺巾;2.取左侧第7肋间中前切口,长约20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电凝止血,切开胸壁各层及肋间肌(第七肋间),电凝止血,开胸器撑开,显露胸腔.3.探查:显露食管下段及胃,探查发现贲门部可触及约7x6x5厘米肿块,胃小弯受累,膈肌下和脾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肿块后与胰腺、腹主动脉无明显粘连.4。

电刀游离食管下段,将食管及周围软组织部分游离,用食管带向外侧牵拉,打开膈肌,环切贴于肿瘤的食管裂孔膈脚部分,在胃小弯切断肝胃韧带,自幽门沿胃大弯向左游离胃结肠韧带,注意保护胃大弯血管环,切断胃脾韧带,将胰体前面的后腹膜及胃底与膈肌间的腹膜切开,切断缝扎胃左动脉,将附近肿大淋巴结彻底清除,在贲门上约3cm处切断食管,碘伏纱消毒断端,用橡胶套封闭食管近端,防止术野污染,远端10号丝线结扎,并用无菌纱垫保护,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编号YZB/USA 4839-2008)切除贲门肿瘤并吻合正常残胃组织,在食管近端留置荷包(7号线),切开荷包缝合线下方1.5cm食管组织,消毒,用25号一次性使用圆形吻合器(编号YZB/USA 0865—2010)将胃大弯前壁与食管吻合,吻合顺利,将胃管及营养管消毒剪开,分别放入胃及十二指肠第二段,4号线间断缝合加固吻合口,1号线包埋之,4号线固定胃与膈肌,7号线缝合膈肌,胃与周围胸腔组织固定数针,吸净对侧胸腔积液,并从左第八肋间腋前线放胸引管1根(32#),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检查术野无明显出血点,依次关胸,术毕.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400ml,尿量200毫升,补液2500毫升,术毕安返病房.阑尾切除术麻醉生效后,病人取平卧位,术区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

普外科手术记录

普外科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

解剖出旋髂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

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送病理检查。

术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上)1.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名称:双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经过:在全麻下,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两侧置沙袋固定,常规消毒铺巾。

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领式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

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上缘,下至胸骨切迹,充分显露颈深筋膜外层。

颈前静脉上、下端,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包膜,沿正中线剪开,上至甲状软骨,下达胸骨切迹。

分离舌骨下肌群与甲状腺包膜浅面的间隙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甲状腺。

先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及峡部切除术。

钝性分离并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完全游离下极后,将右侧甲状腺翻向对侧,在气管壁表面锐性解剖,将腺体游离至峡部后完整切除。

再行左侧甲状腺全切。

同样方法处理甲状腺血管及游离甲状腺。

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将右侧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向下至胸骨上窝,外侧至颈动脉鞘边缘,向后至椎前筋膜、食管边缘。

将双侧喉返神经游离,清扫神经后方淋巴脂肪组织,注意保护胸腺及甲状旁腺。

冲洗创面,确切止血,置一100ml的负压引流球于双侧残腔内。

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探查见:甲状腺右叶中下级、甲状腺左叶下极及峡部呈多结节改变,右叶大者1.7×0.7cm,左叶大者2.0×2.2cm,峡部结节大小约0.4×0.7cm,质硬,边界欠清,侵透甲状腺被膜。

术中出血约20ml,但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发声正常。

标本患者家人看过后送病检。

2.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诊断:左侧乳腺癌手术名称: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活检术+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指导者:无手术经过:患者取平卧位,双上肢外展,常规消毒手术区,铺无菌巾单,手术开始。

进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活检术,然后进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发现的情况及处理:手术顺利进行,无明显问题。

病人膀胱结石位于脐下缘,手术开始前进行了全麻和常规消毒。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

右半结肠切除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进腹。

探查:盆腔未扪及明显肿块,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肝脏未扪及明显结节,肿块位于横结肠近肝曲,直径约2×2cm,周围肠壁偏硬,浆膜光整,予缝一针标记。

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将小肠搬出腹腔,湿盐水纱布保护,游离结肠肝曲,提起横结肠,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横结肠,离断结扎中结肠动、静脉右支,切断胃结肠韧带。

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注意保护十二指肠及右侧输尿管,离断结扎右结肠动、静脉。

游离回盲部及回肠末端。

将小肠按序放回腹腔,在横结肠距离肿块约15cm处分别夹大直血管钳及肠钳各一把,离断横结肠,断端清洁并以碘伏消毒。

同法离断末端回肠,切除回肠末端约5cm。

横结肠、回肠末端行端端吻合(1#丝线间断缝合,1#丝线浆肌层间断加强)。

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游离缘。

检查无明显出血后,蒸馏水冲洗腹腔,吻合口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术中出血100ML,术程顺利,标本送病理,病人安返病房。

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剑突下至脐下1cm正中绕脐切口,逐层进腹。

探查发现:盆腔、腹膜、小肠和结肠系膜、肝脏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术中未触及肿块,各站未见质硬淋巴结。

考虑早期癌,遂准备行远端胃切除+D1+清扫术。

打开Kocher’s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未见肝下下腔静脉、主动脉间隙肿瘤侵犯。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腹膜,清除脂肪及淋巴组织,辨认胆总管及肝动脉,结扎切断胃右动静脉,紧贴肝脏缘电刀切断肝胃韧带。

提起结肠,紧靠结肠,沿无血管区电刀切断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直达胰腺前包膜,清除胰体前包膜。

分别于胰腺头部上缘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根部,清除其间的NO6 LN,切除十二指肠前壁附带的淋巴与结缔组织。

普外科常用手术记录 (下)

普外科常用手术记录 (下)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下)二:胃肠疾病1.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Billroth I式吻合术术中诊断:胃腺癌手术名称: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Billroth I式吻合术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病人平卧位,全麻生效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

取上腹正中切口长约15cm,上至剑突根部,下至脐上约1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进入腹腔后置入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

探查腹盆腔无明显积液,大网膜、腹主动脉旁、脾门、胰尾区、腹腔动脉周围、胰头、肠系膜根部、肝脏无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肿瘤位于胃窦前壁小弯侧,大小约2*2cm,侵透浆膜层。

决定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D2,Billroth I式吻合术。

1.提起胃结肠韧带,游离大网膜,离断网膜左右血管,向上分离胰腺前被摸。

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游离胃右血管并结扎,游离幽门至十二指肠球部,清扫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5、6组),在幽门下约3cm处(十二指肠起始端)置入荷包钳,穿入荷包线切断肠管,碘伏消毒后置入29mm底钉座,收紧荷包线备吻合。

2.分离肝胃韧带,牵开胃壁,分离、结扎胃短静脉,离远端胃约70%左右(距肿瘤约3cm),分离此处胃周围各血管分支,结扎,于此处置入强生45mm切割闭合器行切割缝合,断端碘伏消毒,3-0可吸收线加固,切除标本。

3.沿固有动脉分离周围结缔脂肪组织(清扫7、8、9组淋巴结),沿胃小弯侧向上分离、结扎相应血管,清扫第1组淋巴结,沿门静脉周围清扫结缔组织(第12、13组淋巴结)。

4.行胃肠道重建:于胃大弯残端电刀切一长约2cm小口,胃腔内碘伏水冲洗消毒,与麻醉师配合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将29mm管型吻合器于小口置入,与十二指肠残端底钉座对接并激发,完成吻合,退吻合器后见切缘完整,3-0可吸收线加固。

5.仔细止血,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于吻合口处放置引流管一根,于右下腹壁穿出并固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标本及淋巴结向患者家属占位后送病理,病人安返。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外科常见手术记录颈部手术1.左甲状腺瘤手术名称:左甲状腺瘤根治术手术经过:颈丛麻醉完毕,患者取平卧位、垫肩,常规消毒、铺巾。

取左颈部胸骨柄上方两横指做横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皮瓣,沿颈前前正中线切开颈前肌群,暴露左侧甲状腺,左侧甲状腺中部可触及约3cmX2.5cm大小肿物,质地中等,表面欠光滑,移动度差,游离左侧甲状腺,注意保护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沿肿物边缘钝性、锐性交替分离肿物,完整切除肿物,送快速病理检查,严密止血,等待病理结果。

病理示:左甲状腺乳头状瘤,术中诊断左甲状腺癌明确,决定行左侧功能性颈清术。

改为气管插管全麻,头偏向健侧,扩大切口,向右延长至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左侧延长至胸锁乳突肌后缘,并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上延长,游离皮瓣,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锁骨上缘,内侧至颈前正中线,外侧至斜方肌前缘。

在锁骨上缘约2cm处断颈外及颈前静脉,在颈外三角游离皮瓣并暴露副神经,游离胸锁乳突肌,注意不要损伤其后方颈动脉鞘,切开颈动脉鞘,游离颈内静脉外侧,注意不要损伤颈内静脉及其下缘的胸导管;在锁骨上方约2cm处切开兢深筋膜,注意不要损伤膈神经、臂丛,沿斜方肌前缘、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表面,颈内静脉外侧,清除颈后三角及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外侧区脂肪及淋巴结;进一步清除颈动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注意保护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清除气管前、气管食管旁淋巴结,在健侧甲状腺峡部断甲状腺,缝合甲状腺创面,断颈前肌群,取出标本,严密止血,冲洗创面,沿切口放置橡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术程顺利,出血少,麻醉效果好,术后安返病房,标本送检病理。

2.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患者今日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全麻达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胸骨切迹上约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弧形领式切口(kocher 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用组织钳牵开颈阔肌,在其深面用电刀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切迹,下至胸骨切迹,两侧越过胸锁乳突肌前缘。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板1. 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前及术后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cholecystitis,Cholecystlithiasis手术方式: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麻醉方式:插管全麻General anesthe术中所见:腹腔镜下见结肠肝曲至结肠脾曲段横结肠与腹壁紧密粘连,难以松解。

其余肠道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中转开腹后见胆囊网膜粘连明显,胆囊壁炎性增厚,胆囊内5*5cm 大小结石一枚,胆总管未见扩张。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 mmHg气腹。

腹腔镜明视下左右腹直肌外侧再作两个套筒针穿刺。

用解剖器稍分离,见腹腔内粘连严重,难以分离,与家属讲明情况后决定中转开腹。

3.取右肋缘下弧行切口,长约20cm,逐层进腹,探查腹腔。

4.分离胆囊与网膜间炎性粘连,胆囊穿刺得脓性胆汁,送培养。

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颈部,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和Winslow孔,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

移去胆囊后胆囊床彻底止血。

5.冲洗腹腔,确切止血,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于网膜孔处,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6.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5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2. 胆囊息肉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polyp术后诊断:胆囊乳头状腺癌Gallbaddr adenocarcinoma手术方式:腹腔镜转开腹胆囊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transfer to open radical resection of gallbaddr adenocarcinoma麻醉方式:全麻术中所见:胆囊底部可及1.6cm菜花样肿块,术中冰冻提示乳头状腺癌,侵犯浅肌层。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手术记录模版

[ 手术记录模版] 结肠手术系列2-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2010-3-8 17:47:40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Pre-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 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Post-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 手术名称: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Procedure Performed: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colon cancer?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降结肠、乙状结肠位于升结肠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3*2cm大小, 距肛约18cm.已浸润及浆膜层,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未见转移。

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 .气插全麻,常规导尿,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穿刺(如图),置各种操作器械。

腹腔探查如术中所见。

拟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4. 改头低脚高卧位,用超声刀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分离切断乙状结肠动、静脉及直肠上动、静脉及降结肠动、静脉分支。

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的肠段、系膜及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

5. 在直肠上端处以2个ENDO-GIA切断肠管。

6. 扩大脐右穿刺孔5cm将乙状结肠未端及其系膜从切口拖出,于腹腔外肿瘤上10cm处切断肠管,PVP-I消毒降结肠残端,做好荷包缝合后置入抵针座,将吻合器涂布石腊油后经肛门插入到直肠切断处。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上)一:甲状腺、乳腺疾病1.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名称:双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1.气插全麻,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两侧置沙袋固定,常规消毒铺巾。

2.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领式横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在颈阔肌和颈深筋膜的疏松组织平面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上缘,下至胸骨切迹,充分显露颈深筋膜外层。

3.结扎颈前静脉上、下端,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包膜,沿正中线剪开,上至甲状软骨,下达胸骨切迹。

分离舌骨下肌群与甲状腺包膜浅面的间隙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甲状腺。

探查见:甲状腺右叶中下级、甲状腺左叶下极及峡部呈多结节改变,右叶大者1.7×0.7cm,左叶大者2.0×2.2cm,峡部结节大小约0.4×0.7cm,质硬,边界欠清,侵透甲状腺被膜。

4.先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及峡部切除术。

切断右侧甲状腺中静脉,将腺叶向内侧提起,沿外侧缘向上游离甲状腺上极,分离出甲状腺上动、静脉,靠近甲状腺切断血管,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近端双重结扎。

将甲状腺上极向内上牵开,显露甲状腺下极和甲状腺下动、静脉,切断血管,近端双重结扎。

钝性分离并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完全游离下极后,将右侧甲状腺翻向对侧,在气管壁表面锐性解剖,将腺体游离至峡部后完整切除。

5.再行左侧甲状腺全切。

同样方法处理甲状腺血管及游离甲状腺。

术中注意避免损伤喉返、喉上神经。

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6.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将右侧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向下至胸骨上窝,外侧至颈动脉鞘边缘,向后至椎前筋膜、食管边缘。

将双侧喉返神经游离,清扫神经后方淋巴脂肪组织,注意保护胸腺及甲状旁腺。

冲洗创面,确切止血,置一100ml的负压引流球于双侧残腔内。

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病人发声正常,标本患者家人看过后送病检。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版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模版1.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腹腔镜转开腹胆囊切除5.左肝切除术,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6.胃癌姑息切除术,远端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吻合7.左腹股沟斜疝修补术8.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肝管汇合部+胆囊切除,右肝管—空肠)9.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10.胰十二指肠除术乳腺腺瘤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斜疝左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急性阑尾炎左甲状腺瘤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名称:乙状结肠造瘘术(双管)手术名称:全胃切除术手术名称:胸腹联合全胃切除空场Roux-en-y吻合术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部切甲亢手术右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左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乳房区段切除术腺瘤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whipple手术+部分横结肠切除+D3根治术/R0全胃+脾+胆囊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全胃+脾+胰体尾+D2+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全胃切除+D3根治术+食道空肠Roux-y吻合术/R0右半结肠切除+淋巴清扫术右半结肠切除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远端胃大部切除+D3+腹主动脉旁LN根治术+毕II吻合术/R0剖腹探查+小网膜囊肿块切除+右膈下肿块切除术疝修补术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胃穿孔修补术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部分回肠切除+回肠、乙状结肠造瘘术阑尾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活检术血管瘤切除术双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副乳切除术左乳癌改良根治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断流术、脾切除术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普外科手术记录1

普外科手术记录1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00年7月29日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肿瘤经腹未能触及。

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5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

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

拟行Miles’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

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

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

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

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

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

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

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

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

普外科手术记录

普外科手术记录

1。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 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内、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

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

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

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

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

当剥离器进至内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

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

在严重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张静脉充分剥离切除.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

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

缝闭胆总管上切口.在Winslow 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术野内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

切下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毕。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脐下及右侧肋弓下三处打孔。

手术记录模板

手术记录模板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 of anus and rectum (Mile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肿瘤经腹未能触及。

直肠指检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距肛门5cm,可推动,上缘未及。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

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

拟行Miles’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

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

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女性为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

5.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

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

6.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

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

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

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

7.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

普外科手术记录格式三

普外科手术记录格式三

普外科手术记录格式三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普外科手术记录模板(三)右半结肠切除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进腹。

探查:盆腔未扪及明显肿块,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肝脏未扪及明显结节,肿块位于横结肠近肝曲,直径约2×2cm,周围肠壁偏硬,浆膜光整,予缝一针标记。

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将小肠搬出腹腔,湿盐水纱布保护,游离结肠肝曲,提起横结肠,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横结肠,离断结扎中结肠动、静脉右支,切断胃结肠韧带。

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游离升结肠,注意保护十二指肠及右侧输尿管,离断结扎右结肠动、静脉。

游离回盲部及回肠末端。

将小肠按序放回腹腔,在横结肠距离肿块约15cm处分别夹大直血管钳及肠钳各一把,离断横结肠,断端清洁并以碘伏消毒。

同法离断末端回肠,切除回肠末端约5cm。

横结肠、回肠末端行端端吻合(1#丝线间断缝合,1#丝线浆肌层间断加强)。

缝合横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的游离缘。

检查无明显出血后,蒸馏水冲洗腹腔,吻合口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腹。

术中出血100ML,术程顺利,标本送病理,病人安返病房。

远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术+毕II吻合术全麻达成后,仰卧位,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常规消毒,铺巾。

取剑突下至脐下1cm正中绕脐切口,逐层进腹。

探查发现:盆腔、腹膜、小肠和结肠系膜、肝脏均未见明显转移灶,术中未触及肿块,各站未见质硬淋巴结。

考虑早期癌,遂准备行远端胃切除+D1+清扫术。

打开Kocher’s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未见肝下下腔静脉、主动脉间隙肿瘤侵犯。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腹膜,清除脂肪及淋巴组织,辨认胆总管及肝动脉,结扎切断胃右动静脉,紧贴肝脏缘电刀切断肝胃韧带。

提起结肠,紧靠结肠,沿无血管区电刀切断胃结肠韧带,剥离横结肠系膜前叶,直达胰腺前包膜,清除胰体前包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记录模版]结肠手术系列2-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2010-3-8 17:47:40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癌Pre-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术后诊断:乙状结肠癌Post-operative Diagnosis: Carcinoma of sigmoid colon手术名称: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Procedure Performed: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sigmoid colon cancer?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Abnormal):降结肠﹑乙状结肠位于升结肠旁,肿块位于乙状结肠,约3*2cm大小,距肛约18cm。

已浸润及浆膜层,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未见转移。

盆腔、肝脏、胃、腹主动脉旁、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气插全麻,常规导尿,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于脐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套管针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穿刺(如图),置各种操作器械。

腹腔探查如术中所见。

拟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

4. 改头低脚高卧位,用超声刀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上至乙状结肠上方10cm,下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分离切断乙状结肠动﹑静脉及直肠上动﹑静脉及降结肠动﹑静脉分支。

预定切除肠管至肿瘤上、下各10cm处,将预定切除的肠段、系膜及淋巴结与腹膜后组织分离,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精索血管。

5. 在直肠上端处以2个ENDO-GIA切断肠管。

6. 扩大脐右穿刺孔5cm,将乙状结肠未端及其系膜从切口拖出,于腹腔外肿瘤上10cm处切断肠管,PVP-I消毒降结肠残端,做好荷包缝合后置入抵针座,将吻合器涂布石腊油后经肛门插入到直肠切断处。

放松尾端螺丝,将中心杆向上顶出切断端,将中心杆与抵针座重新对合后旋紧尾端螺丝,使两端肠壁压紧靠拢而无扭曲。

打开保险闸后,用力扳拢手柄,直至切断。

退出器械,检查器械内两侧切下的组织完整。

7.冲洗盆腔,确切止血,于吻合口旁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清点器械无误后缝合切口。

8.手术经过顺利,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1.气管全麻,仰卧位,呈人字位,双下肢外展45°,形成90°夹角,头低脚高30°,向右倾斜10°。

(或用改良截石位)。

2.于脐上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10mm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再作四个孔,即右锁骨中线与两髂前上棘连线交点放置12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点放置5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点放置5mm套管作为次辅助操作孔。

3.腹腔探查见,腹盆腔未见转移灶,肝脏未见结节状转移灶,乙状结肠距直乙交界约5cm 处触及肿物,约,未浸出浆膜层,未侵及周边组织,证实术前诊断,决定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4. 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和小盆腔交界处后腹膜,沿右髂总动脉表面游离并切开后腹膜,显露腹主动脉,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4cm处,分离出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结扎、切断,清除其根部淋巴结。

(若需保留乙状结肠远断时沿肠系膜下动脉剥离并清除其系膜根部淋巴结,分离出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清除其周围淋巴结及结缔组织,根部结扎离断,保留肠系膜下动脉及其直肠上动脉。

)在同一平面动脉外侧约1cm处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并由此向左侧进入Toldt(融合)筋膜间隙,向左下侧腹壁游离。

5.沿乙状结肠外侧黄白交界线切开,游离乙状结肠侧腹壁进入后腹膜Toidt间隙,继续向内下侧游离,显露左腰大肌、左髂总动脉及跨越其上的输尿管和生殖血管,与从内侧游离的Toldt(融合)筋膜间隙相贯通。

6.沿腹主动脉表面Toldt(融合)筋膜间隙向下游离,离断乙状结肠系膜,保护直肠上动脉,在直乙交界处裸化肠管,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此离断肠管。

8.将左下腹操作孔延长至5cm,进入腹腔后,放置切口保护膜,将离断的乙状结肠肿瘤及其系膜提出腹腔外,在距离肿瘤上缘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整块切除乙状结肠肿瘤、相连部分正常肠管及其系膜和淋巴组织。

9.在乙状结肠残端放置直径29cm圆形吻合器砧(zhen)头,缝合腹壁切口,重新建立气腹。

10.由肛门插入吻合器手柄,与腹腔内钉砧头衔接,确认无旋转、未夹入其他组织、无张力后击发吻合器,注水充气试验证实吻合口严密、无出血、通畅后大量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J-P引流管放置于盆腔吻合口旁,由右下套管孔引出固定,拔出套管,缝合脐部及其他操作孔,术毕。

11.术中经过顺利,出血约50ml,术中麻醉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室。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气管全麻,仰卧位,双下肢分开,呈人字位,头低脚高15°,向左倾斜10°(或改良截石位)。

2.于脐下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10mm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再作四个孔,即左锁骨中线脐上6cm和脐下4cm分别放置5mm和12mm套管作为副、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脐上4cm和脐下4cm各置一个5mm和10mm套管作为次辅助操作孔。

3.腹腔探查见,腹盆腔及系膜和肝脏未见转移灶,盲肠触及肿物,约,未浸出浆膜层,未侵临近脏器,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证实术前诊断,决定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4.将大网膜和横结肠系膜推向外侧,小肠推向左侧腹腔,暴露肠系膜根部,脊状隆起右侧(一条浅蓝色带)找到肠系膜上静脉,沿其方向剪开后腹膜,并显露该静脉,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下方显露回结肠静脉属支,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结扎切断右结肠静脉、回结肠静脉;左侧结扎切断回结肠动脉及右结肠动脉,进入十二指肠胰头表面Toldt(融合)筋膜间隙。

5.沿十二指肠、胰头表面至十二指肠球部表面。

6.剥离胰头表面结缔组织,暴露胃网膜右血管,分别结扎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除胰头十二指肠表面淋巴结。

7.向右侧达肾脏包膜表面游离右结肠系膜后叶,最后向阑尾方向分离至末端回肠系膜。

8.由胃结肠韧带中部向右,沿胃网膜血管弓外侧分离至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肝结肠韧带,沿结肠肝曲向下游离。

9.沿右侧腹壁黄白交界线由上至下剪开侧腹膜,与已由内侧分离的Toldt(融合)筋膜间隙相贯通。

10.由内向外游离回盲部,使盲肠和末端回肠游离。

11.将右中上腹操作孔延长至5cm,进入腹腔后,放置切口保护膜,将肿瘤及相连肠段提出腹腔外,在体外切除结肠肿瘤及足够远近端肠段,整块切除结肠肿瘤、部分横结肠、回肠系膜及其淋巴组织。

12.横结肠、回肠行吻合器端端或(端侧)吻合,证实吻合口无渗漏、无出血梗阻后放回腹腔,缝合小切口。

13.重建气腹,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手术创面,放置引流管于盆腔,由左下腹套管引出固定,拔出套管,缝合切口,术毕。

14.术中经过顺利,出血约50ml,术中麻醉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室。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气管全麻,改良截石位,即右髋关节伸直、外展约45°,膝关节伸直,右下肢高度低于腹部,左髋关节略屈曲30°、外展45°。

2.于脐上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再作四个孔,即右下腹(右锁骨中线与两髂前上棘连线交点)置一个12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处置一个5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处置一个10mm套管;耻骨联合上方约2cm处置入5mm套管作为次辅助操作孔。

3.腹腔探查及直肠指诊如术中所见,决定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4.改头低脚高右侧卧位,由乙状结肠系膜和小盆腔交界处切开后腹膜,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由下向上进行分离。

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4cm处,分离出肠系膜下动脉,于根部结扎、切断;在同一平面动脉外侧约1cm处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并由此向左侧进入Toldt(融合)筋膜间隙,向左下侧腹壁游离。

5.游离乙状结肠侧腹壁,进入后腹膜Toldt(融合)筋膜间隙,继续向内下侧游离,与从内侧游离的Toldt(融合)筋膜间隙相贯通,保护输尿管。

6.沿腹主动脉表面向下游离,切开骶骨直肠韧带进入骶前间隙,沿疏松间隙分离直肠后方。

7.分别从左右两侧沿直肠系膜与盆壁间的间隙前分离。

在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切开盆底筋膜,显露精囊及前列腺为界(子宫颈和阴道穹为界),裸化距肿瘤下缘3~5cm直肠壁。

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此离断直肠。

8.将左下腹操作孔延长至5cm,进入腹腔后,放置切口保护膜,将离断的直肠及其系膜提出腹腔外,在距离肿瘤上缘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整块切除直肠肿瘤、近端部分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淋巴组织。

9.在乙状结肠残端放置直径29cm圆形吻合器砧(zhen)头,缝合腹壁切口,重新建立气腹。

10.由肛门插入吻合器手柄,与腹腔内钉砧头衔接,确认无旋转、未夹入其他组织、无张力后击发吻合器,证实吻合口严密、无出血、通畅后大量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J-P引流管放置于骶前吻合口旁,由右下套管孔引出固定,拔出套管,缝合脐部及其他操作孔,术毕。

11.术中经过顺利,出血约50ml,术中麻醉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室。

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呈人字位,双下肢外展45°,形成90°夹角,头低脚高15°,向右倾斜10°。

(或用改良截石位)。

2.于脐下缘作弧形切口长约1cm,以气腹针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置入10mm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直视下再作三个孔,即右锁骨中线脐上4cm和脐下6cm各放置5mm套管和12mm套管,作为主、副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点放置5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

3.腹腔探查见,腹、盆腔未见转移灶,肝脏未见结节状转移灶,降结肠距乙状结肠约5cm 处触及肿物,约,未浸出浆膜层,未侵及周边组织,证实术前诊断,决定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结肠癌根治术。

4. 在直乙交界处右侧系膜根部切开后腹膜,向深面分离显露后腹膜平面,即沿腹主动脉表面向左分离,显露左侧输尿管,在距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4cm处,分离出肠系膜下动脉,向远端分离,在距根部约4cm处游离出左结肠动脉;距6~8cm处游离出乙状结肠动脉第一支,于根部结扎、切断,清除其周围淋巴结及结缔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