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98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时间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治疗)与观察组(49例,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血压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血压水平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Hong Yaoping(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inyang Street,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Fujian 361022)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senile hypertension. Methods: 98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9 cases,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9 case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pressure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old age; hyperten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lood pressure level高血压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该病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
方法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到中药组和西药组。
予以31例西药组患者普通降血压西药,31例中药组患者则给予健脾化痰、平肝益肾、活血祛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及临床表现。
结果与传统西药治疗降血压的西药组相比,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中医组不仅血压显著降低,而且在降低血脂、血压反复、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均远远优于西药组。
结论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中药治疗;临床效果;原发性高血压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4.04.048文章编号:1004-7484-04-1849-0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高血压患者急剧增多,而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逐年升高[1]。
据临床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8月,我国35-74岁的成年群体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已高达27.2%[2]。
传统的西药治疗高血压多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治疗中并发症多。
它虽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但如不连续及时服药极易反复,而且对于患者的其他症状也不能有效改善[3]。
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通过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以及人体气血的调理,能够有效的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而且药物无毒副作用。
已成为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4]。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回归性研究患者均是过去九个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患者。
所有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1。
其中,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的中药组男17例,女14例;西药组男15例,女16例。
所有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岁,身高cm,生化指标、病因差异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且均经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病程在3个月至11年不等。
1.2诊断标准根据《中药高血压治疗指南》以及中医辨证标准手段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分级。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在中国就有3亿人受到其困扰。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增加了患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升”、“气滞血瘀”等离散理论导致。
虽然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历时数千年,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备受关注。
一、中医药调节高血压的作用机制1. 直接扩张血管中草药如黄芪、丹参等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小动脉和护壁功能增强来干预高血压。
例如,《本草纲目》记载,“丹参甘辛微温入肝功赤润调之”,说明丹参对于调节“肝火上升”有一定的作用。
黄芪被视为“最强大”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炎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进而降低血压。
2.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中医药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来减少高血压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天麻、黄连等中草药可以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从而达到减少心率和收缩压的效果。
3. 抗氧化作用中医药还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加抗氧化物质的清除来保护心脑血管。
例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所含的多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害。
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及效果1. 中药单味和复方的应用调查显示,一些中药如丹参、天麻等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以单味剂型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组成复方进行治疗。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味或复方中药在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方式,在调节高血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整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改善心脑血管自律性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推拿则通过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解除肌肉紧张及神经系统平衡等途径对高血压进行干预。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引言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疾病防治中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医药防 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 展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结论
目录
02 引言 04 现状分析
摘要
摘要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次演示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中药材、 针灸、推拿、饮食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 究方向。
3、推拿研究
3、推拿研究
中医推拿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按摩头面部和颈部的 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相关研究表明,推拿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水平,改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然而,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及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4、饮食研究
4、饮食研究
中医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如增加膳食纤维、减少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 质蛋白质等。此外,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材如杜仲、桑叶、菊花等也可以通过食 疗方式辅助降压。然而,饮食疗法的长期疗效及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 研究。
1、中药材研究
1、中药材研究
中药材在高血压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材如杜仲、桑 叶、菊花、钩藤、夏枯草等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中,杜仲主要成分是绿原酸 和杜仲胶,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肾功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 散热的功效,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菊花含有黄酮类和醇类成分,具有明显的降 压作用;钩藤中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等成分,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治疗多从调理脏腑、改善气血循环等方面入手。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方面综述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体质偏颇等。
其中,情志失调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胃,劳逸过度可导致气血不足,体质偏颇则易产生痰浊瘀血。
在现代研究中,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也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涉及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等多个方面。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血管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例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经典名方对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一些新型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针对肝阳上亢的天舒胶囊、针对肾性高血压的益肾降压胶囊等,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然而,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很多方剂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药复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需深入研究。
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其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舒缓肌肉紧张等方式缓解高血压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
然而,针灸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各地的人们。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方面的疗效及其具体技巧。
一、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内关穴、太冲穴、风池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疗法,通过中药的药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天麻、丹参等,这些中药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同时,中药的配方和用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或者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痉挛、减轻压力等。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点等。
揉是通过用手掌或者指腹轻轻揉动穴位,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有效降低血压。
按是用力按压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的神经和经络,增强组织的功能。
点是用手指轻点穴位,以达到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四、气功运动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调整身心状态和促进健康。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常用的气功运动有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以舒缓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呼吸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可以放松神经系统、降低血压,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总结起来,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中药、按摩和气功等治疗方法,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等方式,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不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中医和西医是治疗高血压的两种主要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和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优劣之处。
一、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整体平衡和调节,强调疾病的根源和个体特点。
下面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几个主要疗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常用的有大枣、山楂、丹参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来配方,因此能够实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插入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缓解紧张情绪,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3.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是通过食疗调理,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来控制高血压。
例如,减少高盐食品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饮食调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显著。
二、西医治疗高血压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注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下面是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几个常见方法。
1. 药物治疗西医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这些药物能够直接干预体内的生化过程,从而降低血压。
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头晕、恶心等。
2. 生活方式干预西医治疗高血压也强调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减少盐的摄入、适量运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例,西医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如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手术能够减少肾脏释放肾素,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三、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比研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优势和特点。
中医强调整体平衡和个体化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达到长期稳定的控制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1 2 g 、 白术 1 5 g 、 陈皮 1 2 g 、 生姜 6 g 、 苍术 1 2 g 、 天麻 1 5 g 、 茯 苓 1 5 g 、 甘草 6 g 。对 耳 鸣者 加 用 石 菖 蒲 1 5 g 、 郁金 1 2 g 。 1 - 3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显效 : 经过治疗 , 舒张压下 降超过 1 0
用。
关 键词 : 高血压 ; 辨证治疗 ; 不 良反 应 中 图分 类号 : R 2 5 6 .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3 ) 0 3 — 0 5 5 2 — 0 1
临 床 调 查 显 示 .高 血 压 的发 病 率 呈 逐 年 上 升 的 趋 势 . 已 经 成 为 引 发 心 血 管 疾病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1 ] 常 规 治 疗 以 西 药 为 主 .但 是 其 总 体 治 疗 效 果 明 显 无 法 满 足 患 者 及 家 属 的 需
・
5 5 2・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 代 诊 断 与 治疗 2 0 1 3 M a r 2 4 ( 3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的临床研究
郎建 新 (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怀化 4 1 8 0 0 0 )
摘要 : 按 照 临床 治 疗 方 式 的 不 同 , 将收治 的 1 4 0例 高 血 压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 其中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 , 观 察 组 采 用 中医
附 表 两 组 患 者 临 床 治疗 效 果对 比分 析 [ n( %) ]
1 5 g .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特殊症状表现加 药( 如 火 盛 者 需 加 用
1 2 g的龙 胆草 ) 。( 2 ) 瘀血阻络型( 头晕头痛 , 心悸失眠 ) : 治 则
关于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研究
关于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讨高血压的中药治疗方法,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出治疗高血压、改善临床症状的中成药种类及相关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中成药【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75-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很多,西药降压作用较快,但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中药作用缓和,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小,在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1 高血压的分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两类,高血压病占高血压的90%以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联合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 高血压的病机和临床表现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所致。
高血压病属于传统中医理论的“头痛”、“眩晕”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而致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病因病机记载。
《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记载:“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阴虚则肝风内动”,人为肝风、痰、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基本病因是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病理产物是痰,痰浊上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久病入络,壅滞脉道,瘀血内停,血瘀阻络;病变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病机是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或心脾不足是其本,肝阳亢盛,肝火上炎,痰瘀互阻是其标。
高血压眩晕与肝肾关系最密切,头痛属于内伤头痛,与肝脾肾有关,与气血相连。
3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通过查阅《临床用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卷),共记载可以用于高血压治疗、改善临床症状的中成药有47种,此47种药物共涉及泻下剂、清热剂、祛风剂、祛湿剂、祛痰剂、理血剂、补益剂、安神剂8个类型,以祛风剂中的平肝息风药最多,共19种,约占40%。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情况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情况综述【摘要】高血压作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常见危险因素,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很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在高血压病的临床中尚无彻底根治法,主要以降压药物进行血压的控制,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毒副作用,影响其身体健康。
现如今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也随之增多。
本次研究笔者就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情况实施综述,望可为今后高血压中医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研究;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作为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造成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致残、致死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可造成严重的而影响[1]。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高血压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2]。
目前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常用降压策略有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其中中医药作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该治疗法是基于整体辨证、多靶点和多环节调节威胁紊乱情况、个体论治等,采用相应的中医药实施治疗,以稳定患者血压[3]。
本次研究笔者就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高血压发病原因研究高血压发生的病因病机如下:第一,气机。
现代医学表示,血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比如心率、动脉壁弹性、心脏每搏输血量、血管容积以及循环血容量等,而中医理论认为气机为气的运动表现形式,其中气能够统摄血液,故对血压具有调节作用,有文献报道表示,气机失常容易使血压出现异常变化,比较常见的有气逆、气虚以及气滞等[4]。
第二,脾失运化以及肝失疏泄。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被纳入到头痛以及眩晕等范畴内,如果患者饮食不合理且不科学,或者饮酒过度,则容易使脾胃受伤,导致水谷不可正常运化,继而引起眩晕。
有学者表示,高血压的发生和肝脏疏泄功能受损、情志不调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情志失调容易使机体肝脏疏泻功能受影响,导致肝气不舒以及气郁结化火,导致阴津受损和阴虚阳亢,继而引起眩晕,该病机是造成高血压发生最主要的。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
[ bt c] Fo et a et ae nsn rm ie ni i f yetnin pca pec pi r ehd ptoeei A sat rm t et n bsdo do edf r tt no hp r s ,sei rsr t no to , a gns r h r m y e ao e o l i o m h s adS n teppr x on e epors i a n a wt rdt a C ieeM dc e T M) h ui dct C a n Oo ,h ae pu ddt rges nt t gt t i Tai n hns e in ( C .T es d s n i e T M hd e h r i h h e ol i t ei ad
谭元 生 雍苏 南 , ( . 南 中医药大 学第 一附属 医院 , 1湖 湖南 2 湖南 中医药 大学 2 0 . 0 5级 硕士研 究生 , 湖南 长沙 4 00 ; 10 7 长 沙 4 00 10 7)
[ 要] 文章从 高血压病的辨证论 治、 摘 专方专法、 证候 实质、 发病机 制、 中药药理等多个方面 阐述 了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
t g d ma e o r e ra i a g t g t g n,i r vn i u l y n f a o mp o ig l e q ai . f t
[ e o s H pr ni i ae Tetet i C R n w K y r ] ye es eds s ; r m n wt T M; e e w d t v e a h
a t e e e t n n q e s p fo  ̄ f rf s —lv lp v n in o y e e s n,i rv n y t ms e r a i g c mp iain,i h b— c i f c d u i u u e r v a i i o rt e e r e t fh p r n i i e o t o mp o i g s mp o ,d c sn o l t e c o n ii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状态也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而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也使得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在增高,这也成为了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由于高血压疾病临床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要药物控制,因此日常的护理与保健措施也是很重要的。
一旦控制不佳,就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能还会危及病患生命安全。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可知,高血压发病机制是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对症下药使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措施进行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
因此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性研究,旨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老年高血压;治疗;研究进展高血压是一种以人体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疾病,这种疾病与糖尿病、高血脂并称为“三高”的,是目前危害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疾病。
虽说高血压前期只是有血压升高的症状,但是随着病程的推进,长时间的血压升高,会对患者的心血管、脑组织、肾脏等主要脏器造成较大的负担,最终会有发展成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的可能[1]。
一、高血压疾病的研究现状虽然高血压疾病的出现和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的相关专家也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研究,但是目前只是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比较清晰,但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停留在使用一些降压药物来人为降低血压水平,比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具体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缬沙坦、替米沙坦、螺内酯、噻嗪类等。
但与此同时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也会根据作用机制的差异适合于不同类型的病患,这个需要根据临床医嘱合理使用,才能更好的控制血压。
二、中医关于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情况高血压这种疾病的命名与确诊标准最开始是由西医提出的,而查阅我国中医相关典籍与理论,并未有明确的提及到“高血压”这个病名,但中医辨证理论中确有与之临床症状一致的病情描述,如最早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的“眩晕”之症;《黄帝内经》与《灵枢·口问》中的“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再如《伤寒明理论》中称高血压为“眩晕”;孙思邈也在《备急千金要方·风眩》中提到了“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鼓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肾损害,中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有较大优势,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高血压。
肾损害属中医“眩晕”、“腰痛”、“水肿”、“尿浊”等范畴。
为肾虚不能固摄精微,瘀血、痰浊壅阻肾之脉络,清浊不分、精微外溢所致。
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肾气亏虚,痰瘀阻络。
肝肾阴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肝肾阴虚可致痰瘀阻于肾之脉络,肝肾阴虚、痰瘀阻络是病机关键。
气虚血瘀是高血压肾损害的病机关键,但气虚不仅为指肾气虚,而是肺脾肾三脏之虚。
气之生化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则血行迟滞,留而为瘀,瘀血进一步阻滞气机,则脉络不通。
气虚一血瘀一瘀血一气虚,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疾病遂生。
肾气亏虚、水湿淤浊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并证实补肾方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降血压、降低尿微量蛋白、降血脂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提示补肾益气、利水化瘀法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疗效。
对169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症候学研究,发现高血压。
肾损害的病机重点在肾,早期以阴虚为主、气虚次之,中期阴虚和气虚并重,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而以气虚最重。
郭兆安认为湿浊内蕴是高血压肾损害肾衰竭期的主要病机。
程广书研究发现,高血压肾损害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为高血压肾损害存在血瘀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2 临床治疗2.1 中药复方研究杜林等将10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服降压西药,治疗组加服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能减少夜尿次数,降低24h蛋白尿和血B2一MG。
侯发琴等将6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服降压药,对照组加服滋阴潜阳活血中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石决明、天麻、川芎、当归,疗程8周。
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对高血压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观察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能不同程度延缓和逆转高血压所致的。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3篇)
---------------------------------------------------------------最新资料推荐------------------------------------------------------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3篇)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论文(共 3 篇)_药学论文第 1 篇:关于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思考高血压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继发性高血压是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如肾脏、脑、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血压升高。
由于高血压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故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
1991 年全国高血压第三次普查中发现,16 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达 11.88%,因此,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将中药治疗高血压科学化、规范化,我们收集了 1191 个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复方,建立了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并运用计算机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味、药对、药组以及用药规律,希望对临床用药能提供启示和帮助。
1 资料与方法查阅了 1980〜2003 年省级以上的中医药刊物如《中医药信息月报》、《辽宁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吉林中医药》、《山.西中医》、《湖 I 有中医杂志》、1 / 3《江苏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等共 110 多种,共收集涉及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 1191 个,要求收集的中药复方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
为了提高统计精确度,首先将药名做统一和修正。
把产地不同的药材都统一为同一个药名,药物别名统一为一个常用名。
炮制方法不同的不统一为一类。
把收集到的 1191 个复方按照一致的格式:编号、药方名、药名、用量、单位、备注、参考文献,依次录入 Access 数据库。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一、本文概述高血压病,作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防治工作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病多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发生发展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和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特点,通过临床研究,分析高血压病在中医视角下的病理机制,从而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高血压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特征及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
接着,重点分析高血压病在中医理论中的病因病机,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特点,如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阴不足等证型的表现及辨证要点。
本文还将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西医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从多角度、多层面揭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总结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深入探讨高血压病的防治策略,尤其是从中医证候特点的角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高血压病在中医理论中多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证候特点因个体差异、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因素而异。
通过对历代医籍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主要包括肝火亢盛、痰湿内阻、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等类型。
这些证候类型在临床表现上各具特点,如肝火亢盛者多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症状;痰湿内阻者则多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肢体困重等。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综述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健康杀手”。
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高
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传统理论,例如“肝
主疏泄,肝阳上亢易致高血压”等。
据统计,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
率约为80%,且对高血压相关病症,如头痛、眩晕、失眠等有较好的
调节作用。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
功等,这些方法在调节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等方面均有
积极作用。
在临床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较高。
比如丹参益心丸、天王血压丸等复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
此外,针灸治疗高血压也备受关注,如“内关”、“风池”等穴位针刺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气功练习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通过调整呼吸、集中精神等方式来缓解高血压症状,并具有辅助
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虽然中
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但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表明了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可以
进一步验证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叶晶晶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叶晶晶摘要:高血压病目前成为了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对治疗高血压病有着良好的疗效。
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来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可伴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单从降压来看也许有所差距,但在改善症状,调节脏腑功能上独具优势。
其在中医中辩证为“眩晕”。
《素问》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载有“上虚作眩”;《丹溪心法》云:“无痰不作眩”;《证治汇补》曰:“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
因此,我们可以从上述角度阐述高血压病在中医中的辨证论治。
1.治疗1.1内治法1.1.1气滞血瘀李培林[1]以泻心汤为主方,醋制当归、黄芪、钩藤、红花、五倍子、党参、二冬、蒲公英等药物,用于临床取得不错疗效。
郭维琴等[2]根据《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观点,从“心主血脉“的角度出发,选用钩藤、菊花、蜈蚣、夏枯草、蔓荆子、丹参、川芎、赤芍、红花、白芍等药,疗效显著。
1.1.2肝阳上亢肝阳上亢为高血压病在中医中常见的辩证分型,姜宏伟[3]运用天麻勾藤饮为底方治疗此病,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程善廷等[4]运用降压效灵煎(天麻、钩藤、菊花、黄芩等)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效果明显。
冯向荣等[5]运用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牡丹皮、珍珠母)平肝,有效率达95.0%。
1.1.3肝肾阴虚于杰等[6]认为多数老年性高血压于绝经期发生,主要辩证为肝肾阴虚,可用桑寄生、淫羊藿、女贞子、泽泻等药物。
叶权祖[7]采用养肝阴,疏肝郁为治,选用熟地、柴胡、山茱萸、白芍、白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有效率达83%。
包瑞杰[8]则采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滋肝肾,临床疗效显著。
钟春峨[9]采用加味天麻汤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总有效率92.1%。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中医辨证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原理,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观察、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效的分析,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强调了其在未来研究中的重要性。
综合分析显示,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望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和方法,将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药物疗效、针灸疗效、推拿疗效、优势、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高血压长期不得到有效控制会增加心脏、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如果不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很容易发展为其他慢性疾病,加重病情。
除了对个体健康的危害外,高血压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高血压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高血压也会占用医疗资源,增加社会的医疗负担。
高血压的严重危害不仅体现在患者个体层面上,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及时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2 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性中医辨证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也会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体质特点,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综合施治,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避免药物依赖,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中医辨证治疗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2. 正文2.1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对于高血压病机病因的理解和诊断。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
2.1 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徐海波 [7] 以 108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拟中药组方,
针对肝肾阴虚者取丹皮、茯苓、杞果、熟地黄、女贞子、枣仁、山药、 葛 根、丹 参,针 对 肝 阳 上 亢 者 取 天 麻、栀 子、杜 仲、黄 芩、夜 交 藤、 川 牛 膝、钩 藤、石 决 明,针 对 阴 阳 两 虚 者 取 山 茱 萸、山 药、白 茯 苓、 泽泻、牛膝、肉桂、熟地黄,配置组方并用于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达 96.30%。周娟 [8] 以 176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 症分型,肝阳上亢型使用龙胆泻肝汤,阴虚阳亢型使用半夏白术天 麻汤,阴阳两虚型使用地黄饮子,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加减药 物,临床总有效率达 89.80%。张莉 [9] 以 90 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 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血瘀气滞型使用血府逐瘀汤,取生地 黄、川牛膝、当归、红花、枳壳、桃仁,阴虚阳亢型使用牛膝汤,取生 地黄、怀牛膝、钩藤、丹参,阴阳两虚型使用复方仙麦汤,取淮小麦、 仙 灵 脾、黄 柏、知 母、香 附 子,肝 阳 上 亢 型 使 用 黄 芩 汤,取 黄 芩、地 龙、夜交藤、珍珠母、钩藤,总有效率达 93.33%。 2.2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脑卒中、冠心病等,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影响。
在我国中医医学上,不存在高血压病称,这种症状在中医上属于眩晕以及肝风的范畴。
现如今,我国中医不断加强对高血压的治疗研究,进展较为显著。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使用中医药疗法能够明显的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降压作用持久,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同时具有较小的毒副作用。
采用中医疗法进行降压,具有很多优势,现报道如下。
标签:高血压;中医治疗;辩证分型
高血压病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循环动脉压的压力升高,在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为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
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高血压每年发病率的不断升高,预计在2000年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高血压发病率将高达10%,也就是说将高血压患者增加到5.6亿。
在2012年中国心血管报告中,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24%,即我國大概有2.66亿群众患有高血压疾病,相当于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病。
1 高血压症候分型
导致出现高血压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中医上将高血压病因分为四类: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
这些年人们加大了中医疗法对高血压病症的治疗,有相关研究表明气虚血瘀也属于高血压病因的一种。
做过相关研究的中医学者总结出:风、痰、淤这几点是引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一方面可以单独引发高血压,另一方面,几种因素相互作用也会引发高血压。
在中医上讲风属于阳邪,一般情况下是急性病征的主要诱因。
在中医上风是百病之长,痰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因素。
痰在病理产物的范畴内,痰的产生会造成气机阻滞,进而会对患者的脏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引发多种病症出现,因此在中医上有这种说法,即“百病多由痰作祟”。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法
2.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高血压分为多种方式,例如有古方治疗、单方治疗等。
很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古方对高血压治疗有明显作用。
例如,对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或者大定风珠方来进行治疗,这两种古方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而对于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可以选择使用六君子汤或者泽泻汤,疗效较为明显。
还可以使用四君子汤配合加减杞菊地黄汤来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
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发现,在古方治疗高血压中天麻钩藤饮的使用较为频繁。
除上述所说古方治疗高血压外,中医治疗高血压,还经常使用经验方和中成药等,其中清心降压饮和平肝降压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清心降压饮
主要适用于火热血淤型高血压,而平肝降压汤对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具有明显疗效。
2.2 针灸疗法
针灸在中医学上具有较长远的历史。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上的腧穴汇聚精气,在经络穴位上施以针灸,通过银针刺激经络系统,可以激发和调度气血,引发疗效,这就是使用针灸疗法来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
在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为: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电针疗法等,以上几种方法较为常用。
何永昌等学者使用针刺疗法对50例患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
其中一组取百会、曲池、支沟、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和行间穴,另外一组则取风池、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和悬钟穴,两组交替使用上述方法,均采取双侧取穴,连续2年治疗,每年夏天从初伏天开始,治疗时间30 min,针灸隔日1次,每年夏季治疗周期40 d。
冬季从冬至日起,一共治疗30 d,治療方法同夏季。
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的治疗有效率为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药敷贴及穴位按摩
经络属于一种网络系统,其连接表里和脏腑。
也就是说经络在外能够连接皮肤,在内,能够连接五脏六腑。
对穴位进行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进而通血达气,调整身体阴阳,降低高血压,确保血压处于正常或趋于正常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通过对穴位按摩能够达到调节神经系统以及体液系统的目的,推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
最近几年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通常使用中药穴位外敷以及穴位按摩等方法,疗效较为显著。
3 结语
众所周知,高血压不仅是常见病,而且是慢性病。
高血压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诱因。
临床上经常使用西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但是经常服用,毒副作用会不断增加。
而使用中医疗法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其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副作用较小,不会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中医上针灸疗法以及耳埋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使用。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中医药疗法对高血压进行防治,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论治是核心所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代阳倩,姚辉洁,黄银兰.针刺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5,30(3):21-22.
[2] 张雪芹.中医与针灸配合治疗轻中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
2012,42(9):65-66.
[3] 刘春燕,沈琳,王佑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04):319-3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