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3)懂得友谊、义气、合作等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2. 古代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3. 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贡献等;4.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鸿门宴》原文及相关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4. 课外阅读材料:其他有关楚汉争霸时期的文学作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代文化。

3《鸿门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以及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解读和理解。

2. 学生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鸿门宴》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鸿门宴》的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鸿门宴》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鸿门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鸿门宴的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鸿门宴》节选自《史记》,课文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稍有一些文言基础,但总体上来说,基础是比较薄
弱的,有些学生甚至对最基本的句式都无法准确断句和完整翻译,对文言文学习
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涨,缺少自主发现和探究的热情。

因此,根据我们的学情,我
们决定在重点梳理掌握文言字词的基础上,也关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通过品读
两个人物对事以及对周围的人的态度去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传达文学作
品作为人文的一面的魅力、精神领域的营养价值以及对学生进行的正确的人生观
和世界观的培养。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把握人物形象,能够对人物进行
客观公正的评价。

2、学生通过分析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1.《鸿门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是我国千古流传的经典文言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点“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教学难点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一、导语设计在很多人的眼里,霸王是一个饶不过去的人,无论是膜拜,还是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霸王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

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那么,霸王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卤莽无知的情人?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逐渐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知识复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三、背景介绍“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下册鸿门宴教案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下册鸿门宴教案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下册鸿门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鸿门宴》,文章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本文详细记载了秦朝灭亡后,各路反秦力量聚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

文章通过描写鸿门宴的经过,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表现手法;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引入鸿门宴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注意生僻字词的解释;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2. 课文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分析;4.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语。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其他部分,了解项羽和刘邦的故事;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鸿门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知识,了解历史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语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鸿门宴》在《史记》中的地位,以及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义。

03 教学设计_鸿门宴(第2课时)

03 教学设计_鸿门宴(第2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集中展现了司马迁史识和文学才能。

《鸿门宴》的描写历来被人称道,正如清人郭嵩焘说:“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文字”。

那么,课文节选《鸿门宴》这一事件,是如何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呢?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掌握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了解文中涉及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如人物间的称呼、鸿门宴的座次安排等。

2.积累常见的文言现象,归纳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时间发展之间的联系。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现象,熟练翻译本文,把握事件的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史记》,了解书中涉及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如人物间的称呼、鸿门宴的座次安排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时间发展之间的联系。

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文本的研读,比较《左传》和《史记》在叙事上的异同,学习《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的手法。

借鉴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透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

三、相关知识“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

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部编版《鸿门宴》教学设计

部编版《鸿门宴》教学设计

部编版《鸿门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2. 分析《鸿门宴》中的角色形象和人物关系;3. 探讨《鸿门宴》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分析《鸿门宴》中的角色形象和人物关系;3. 探讨《鸿门宴》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故事情节(10分钟)分段或整体阅读《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剧情线索和故事发展。

3. 分析角色形象(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鸿门宴》中的不同角色,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思考,总结出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形象。

4. 探讨道德观念(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讨论其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比如,刘邦的忍让和智慧,项羽对信任和背叛的认识等。

5. 观看相关视频(1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与《鸿门宴》有关的视频,加深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15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鸿门宴》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以及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的看法和感受。

7. 撰写读后感(10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包括对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和道德观念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8. 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集体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化对《鸿门宴》的理解。

四、教学材料:1. 《鸿门宴》部编版教材;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3. 视频和图片资料;4. 小组讨论活动表。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情况;2. 学生撰写的读后感的内容和表达方式;3. 教师在课程中的观察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历史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探讨《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2. 导入其他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创作续篇或改编剧本。

3.《鸿门宴》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总结掌握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积累成语。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2.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根源,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提问:“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明确: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

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

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的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故事《鸿门宴》。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助力形象分析。

2.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结构脉络。

3.考量英雄标准,分析义礼善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建议:1.《鸿门宴》为自读课文,探究分析不必过难过深。

2.《鸿门宴》篇幅虽长,但语言平易简洁,文言知识不必细抠。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疫霾消散,我们回归烟火气的生活。

偶尔约三五好友,喝个奶茶,吃块蛋糕,好不惬意。

若今晚张三给李四摆了一场鸿门宴,李四是否会欣然前往?(此时注意课堂生成,区别对待。

若学生回答不去,请学生简单讲述鸿门宴的典故;若学生回答去,老师简单介绍鸿门宴的典故。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

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击秦军的领袖项羽和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皆产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教学过程环节一积累基础知识,了解故事背景及作品风格任务1 请学生谈《鸿门宴》语言特点,进而介绍《史记》及作者【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2.《史记》简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3.史传知识(1)分类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关键词语、典故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并欣赏《鸿门宴》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能够解读并领会《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增强历史观念。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熟读并理解《鸿门宴》的文本内容,掌握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分析《鸿门宴》中的重要语句、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2. 历史背景:(1)了解《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鸿门宴》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导入话题等方式,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介绍课文:简述《鸿门宴》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分享成果: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合作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本文重点字词,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通过朗读熟悉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通过辩证思考,辩证看待项伯“告密”的行为以及刘邦、项羽各自的性格特征,发展和提升辩证思维。

3. 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以及塑造人物的相关技巧,培养与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4.通过文言文学习,了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1.理清本文的主要情节脉络,并从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以上三首诗歌歌咏的人物便是霸王——项羽,对他的评价,后人诗词文赋褒贬不一。

毛主席就曾为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诗句。

那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

二.知人论世1.知人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论世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

《鸿门宴》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鸿门宴》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对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运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以通读、交流和专讨论为主。

《鸿门宴》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鸿门宴》作为一篇史传文应侧重关注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并引导学生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且《鸿门宴》为自读课文,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党运用到自读课文的自读与自学中去。

二、学情分析(面向对象)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也颇感兴趣。

但是学生对于史传文学作品的认识仍有欠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夯实学生的古代汉语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文本分析的顺利开展。

另外,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时也要深入品味文本,带领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灵魂的感染和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梳理概括出文章的故事情节;2.能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学习司马迁的历史观,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化解读,提升辩证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赏析《史记》对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描写,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2.难点: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质疑,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化解读。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能够运用文言文知识,进行阅读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态度。

(3)引导学生从《鸿门宴》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内容。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2. 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3. 历史背景对作品理解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人际关系中的宴会场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理解文意,掌握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寓意。

5. 翻译练习:(1)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翻译作业,指导翻译方法。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鸿门宴》,巩固文言文知识。

3. 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对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三篇

《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一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3、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2、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方法】1、讲解法2、讨论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与《史记》】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案一、教材分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课文通过讲述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展示了刘邦、项羽两位英雄的斗争智慧和性格特点,也反映了秦末民变的激烈形势。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宴会前的准备、宴会上的争斗和宴会后的处理。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观点,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秦末民变的历史背景,感受那个时代的紧张氛围。

(2)通过分析刘邦、项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他们的斗争智慧和胆识。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翻译。

(2)课文结构的分析与概括。

(3)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深入理解课文。

2. 教学难点:(1)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鸿门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惑。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特殊句式,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大意。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方面深入理解课文,总结刘邦、项羽等人物的特点。

5. 课堂练习:翻译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准确书写生僻字。

2. 翻译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3.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刘邦、项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脉络,了解历史背景。

2. 抓住行动与话语,掌握人物形象。

3. 体会《史记》的叙事艺术,比较史传文学特点。

教学重难点:抓住行动与话语,掌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事先在黑板上将标题写成“鸿门安”。

把“鸿门宴”错写成“鸿门安”,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没有写错。

《说文解字》中说:“宴,安也。

从宀,妟声。

”按照字的本义,宴会应该是安逸、安闲的,至少是安全的。

但我们文中的这场宴会是安闲的吗?为什么不安呢?又是如何转危为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鸿门宴》,一探究竟。

二、抓住矛盾核心,理清关系脉络此时项羽、刘邦还在同一阵营,刘邦做了什么事让项羽想要杀他?明确:“沛公入关,距关,无内诸侯。

”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阴差阳错先进入关中,且表现出想要称王的野心。

面对这种局面,一向自负的项羽率领大军驻扎鸿门,誓要铲除刘邦;实力弱小的刘邦肯定要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熄灭项羽的怒火。

所以两者的矛盾主要集中于“沛公入关”这个事件上。

三、一事五说:叙事与写人的纽带(一)司马迁对“沛公入关”一事有“五说”,不同的人对于“沛公入关”这一事实的描述是不一样的。

在不同的描述中,各个人物的性格也显露出来。

现在请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找一找是哪“五说”?并根据具体字句说说分别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小组讨论后完成下表。

明确:1.第一说:曹无伤的告密曹无伤对项羽形容这件事的时候,使用的动词是“王”。

许慎解释“王”:“天下所归往之。

”在这里名词作动词表“称王”。

《史记·高祖本纪》中载,曹无伤畏惧项羽攻打刘邦,且欲以刘邦机密求封,向项羽告密,自然将刘邦的行为往恶劣说。

项羽对于“王关中”说法的反应:“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对于曹无伤的告密,项羽很轻易地就相信了,并且第二天就要攻打刘邦,说明项羽是冲动易怒、自负霸气的。

填入表格中即是:2. 第二说:刘邦的自辩刘邦在向项伯求情时,使用的动词是“入”而不是“破”“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入”就是“自外而中”。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6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店铺特地整理了《鸿门宴》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互动设计2: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

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

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

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

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

高中文言文《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2)能够概括和描述《鸿门宴》的主要情节;(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2)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史记》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引出本课《鸿门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场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友情、忠诚、勇敢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看完影片之后大家觉得过不过瘾,老师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时候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得是相当地认真啊!这部影片叫《鸿门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对,讲的就是楚汉争雄时刘邦与项羽的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刚才已经注意到电影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了,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项羽和刘邦又是什么样的?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鸿门宴》。

【板书标题】(二)学习新课分析项羽形象1、生默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项羽的性格特征。

【板书:项羽】明确:(1)政治上幼稚: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板书:政治上无知】(2)自大轻敌: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

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板书:自大轻敌】(3)不善用人。

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板书:不善用人】2、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评价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

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之后,对项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
一、《鸿门宴》解读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

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1.说一说《鸿门宴》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若能成大事需要的是什么?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鸿门宴》,完成下题。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4.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

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

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

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

⑥寤:同“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舜目盖.重瞳子(大概)
B.自矜.功伐(矜持)
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奋:振,这里有极力施展的意思。

师古:效法古人)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竟然)
2.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放逐义帝而.自立
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③欲以.力征
④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面对项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像舜的后代。

B.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学习了陈涉等前人起义的经验教训。

C.项羽成功的一面,是由于他能把握时机,发难于陇亩之中,率领和团结五诸侯灭秦。

D.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英勇善战,神威无比。

4.项羽失败的原因何在?请结合文中句子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段文字中,太史公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

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

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

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

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

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

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

”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刘邦很崇尚孝道,称帝后将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居住,封父亲为太上皇。

太上皇在皇宫生活日久了就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

”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
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

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