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与日本传统美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文化与爱情观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文化与爱情观1. 简介《源氏物语》是一部由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著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它描绘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和爱情观。
2. 古代日本文化与背景2.1 贵族社会:叙述中的角色主要来自于古代贵族阶层。
解释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2.2 宫廷生活:文章描述了日本贵族们在宫廷中的生活,包括服饰、住宅、宴会等。
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艺术、音乐和诗歌方面的追求。
2.3 佛教影响:佛教思想在《源氏物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对人们对待生死、缘起缘灭等问题有深远影响,并渗透到人们对待爱情和家庭关系的态度中。
3. 爱情观3.1 爱情的多样性:《源氏物语》中描绘了多种类型的爱情,包括纯真初恋、宫廷爱情、婚姻生活等。
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于不同形式爱情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3.2 婚姻与家庭:《源氏物语》揭示了古代日本社会中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的特点。
文章中通过描述角色们的婚姻生活,展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传统角色分工以及夫妇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
3.3 风花雪月:作品中展现了贵族社会特有的"风花雪月"文化,即诗词歌赋、吟唱舞蹈等追求浪漫艺术之道。
这些艺术形式常常与爱情密切相关,成为贵族们表达心意和追求浪漫感情的媒介。
4. 文化价值观4.1 和谐与平衡:古代日本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表现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四季变迁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冷静和忍耐等。
4.2 心灵的美丽: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美丽与修养。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美丽的角色形象,并强调了内在美重于外貌。
4.3 人生无常:佛教思想影响下,古代日本人常常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源氏物语》通过死亡、离别等情节呈现了这种观念,同时也教导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会。
5. 影响与价值《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对古代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5.1 文学艺术:《源氏物语》开创了日本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后来作家们借鉴、模仿和衍生创作的基础。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部作品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描绘了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和研究《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的方方面面。
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宫廷生活《源氏物语》以平安宫廷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礼仪等细节,展现了当时宫廷社会的繁荣和精致。
比如,书中描述了各种宴会、舞蹈、游戏和赛事等各种社交场合,反映出当时高度发达且讲究礼仪规范的宫廷文化。
服饰与装饰在《源氏物语》中,对于服饰与装饰的描写非常详细。
不论男女,在宫廷社会中人们都注重穿着华丽精致的服装,并注重佩戴各种珠宝和装饰品。
这种对于外表的关注反映了贵族阶层对于美感与独特性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于细节与审美的追求。
文学艺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受益于当时文化环境的熏陶。
《源氏物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元素,其中包括诗歌、随笔、插图等形式。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审美标准与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的体现女性角色塑造《源氏物语》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其中包括贵妇人、侍女、红叶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并在书中扮演着不同重要性质的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责任和权利。
情感与爱情观《源氏物语》主要围绕主人公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情感和爱情经历展开。
书中的女性角色常常表现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平安时代女性对于感情、家庭与婚姻的态度和认知。
社会地位与权力尽管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受男性主导的宫廷制度限制,但《源氏物语》中描绘了一些女性通过智慧、美貌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情况。
这种描写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发展与演变。
结论通过《源氏物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古典文学最高颠峰————源氏物语
日本古典文学最高颠峰————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源氏物语》有日本的《红楼梦》之称。
这部作品涉及4个朝代,历时70余年,出场人物400余人。
小说对这些人物描写的细致入微,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复杂的心理。
它是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以弘徽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公子及其子的爱情史,描述了平安时代日本的宫廷文化,贵族生活,以及皇室中男女间的情爱之事。
它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按照日本古代妇女没有名字的惯例,因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遂又称做紫式部。
她曾给一个官吏做过小妾,后守寡,依赖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进宫做一位皇后的侍读女官,这篇小说就是她写给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读物。
从日本独特的美学观念看,《源氏物语》的基本精神是“物哀”,即“对人生不如意的哀感”。
日本学者本居宣长在《日本文学史》中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紫式部以极其细腻的笔触,表现人在外部环境触发下所产生的悲凉、凄楚之情。
《源氏物语》第一回,桐壶天皇自美人更衣死后,“哭声多似虫鸣处,添得宫人泪万行”。
为小说奠定了悲剧基调。
源氏被流放须磨前,“渐觉世路艰辛,不如意之事越来越多”,因此他想自动离开京都,避居须磨。
到了须磨,“忧愁之事,不可胜数”。
每当风和日丽之时,源氏追思种种往事,常是黯然泪下。
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时,他对月长叹,朗吟“二千里外故人心”。
不久,源氏时来运转,荣华富贵达于绝顶。
即便如此,源氏还是痛感人世之无常。
他想:“试看古人前例,凡年华鼎盛、官位尊荣,出人头地之人,大都不能长享富贵。
我在当代,荣华已属过分。
全靠中间惨遭灾祸,沦落多时,故得长生至今。
今后倘再留恋高位,难保寿命不永。
中古日本文学杰作——紫式部《源氏物语》
第41回:云隐
后13回,主要讲薰君的故事,生性谨慎, 他钟情于女大公子不得,与浮舟相好,浮 舟失身,投湖自杀被人救起后落发为尼。
情色 “物哀”
成书
► 《源氏物语》的成书年代,至今没有确切的 说法,一般认为是在1001—1008年之间,平 安时期。关于作者,通常认为是紫式部。此 外还有一些说法,一说前四十四回由紫式部 所做,后十回由她的女儿续补;一说是此书 完成于紫式部之前,由紫式部修定;还有一 说,是紫式部的父亲创作大纲,由紫式部完 成。但这些说法都缺少令人信服的证据。
► 虚构物语如《竹取物语》、《落洼物语》,是将民间流传的故事增大其 虚构性,加以润色,提炼成完整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
► 歌物语如《伊势物语》,与我国的“本事诗”很相似,它以和歌为主, 和歌与散文结合,互为补充。
►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来看,上述物语文学的出现,宣告日本文学完全摆 脱汉文学模式,正式确立了一种纯粹的日本文学的新体裁,逐渐成为日 本文学的主流。它作为日本—种独立的小说模式,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规 模和民族的特色,而且发展了自己民族的审美主体——“物哀”的审美 意识。
►藤原为时“云飞千里外。胡塞嘶花遥马去,巴山歌月远
行人。”
►《冬至宿杨梅馆》“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
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须磨》“回顾来处,但见云雾弥漫,群山隐约难辨,此
时心情正如身在三千里外,眼泪就像浆水一般滴下来,难以 抑止。”
►《紫式部日记》
► “那个式部丞,在一旁读书时,听了又听,只是不懂,又记 不住.我倒出奇地很快听懂并完全记住了。对汉文典籍很有研 究的父亲时常感叹到:可惜不是男儿,真是不幸啊!”
川端康成 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作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篇小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以及二三十部中,长篇小说。
其中《伊豆的舞女》《雪国》《山音》《千鹤》《古都》《睡美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曾经是日本现代文坛革新运动中的“新感觉派”的一员,他的创作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其作品也明显地显示出他重视的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纯粹的日本传统文学模式的倾向。
川端康成曾经在西化和日本传统之间几经徘徊,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创作之路。
也是在多年的探索之中,逐渐确立了其立足于东方和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
追求所谓物哀,幽玄和寂静等相融和相通的境界,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
研读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精神深深的积淀于其中。
一物哀的文学精神“物哀”是在日本太古文化中的“诚”的美学观念上受到佛教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理念。
佛教传入之前,日本文化正处在很不发达的太古文化之中,佛教端丽的佛像,微妙的音乐,富于比喻和幻想的佛经故事和超乎实用的美的世界都让日本人深深着迷。
佛教给人灌注了人生虚幻感和追求极乐世界之情,同时日本中世之初的社会动荡以及空虚感都加深了日本人心中的无常观和厌世感。
乐观而现实的“诚”的美学观念受到冲击,随之而起的是渗透着浓重的佛教悲观意识的“哀”的精神。
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其作者紫式部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时时用“菩提即烦恼”来勾勒任务,安排其命运。
“哀怜”一词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达一千余次。
可以说紫式部的创作促成了日本“物哀”的审美意识最终形成。
自那以后,“物哀”的精神便成为了日本文学传统美学的特征之一。
“物”是客观事物,而“哀”是主观情感。
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即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源氏物语》:情欲与细腻之美的绽放
源氏物语:情欲与细腻之美的绽放介绍《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学巨著。
它由女作家紫式部在11世纪创作,描写了平安时代朝廷贵族阶层的爱情、人生和文化。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挖掘人性、精心刻画角色、描绘独特的美学风格而闻名。
源氏物语的背景作者紫式部生活在平安时代(794-1185年),该时期被誉为日本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朝堂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流行着优美、华丽而讲究礼仪的贵族文化。
情欲与细腻之美1.爱情与激情:《源氏物语》中描写了丰富多样的爱情和激情场景。
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光源氏和他与众多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
其中包括新鲜感、忠诚、嫉妒、背叛等各种情感纠葛。
2.人物心理描写:小说以细腻入微的方式刻画了每一个角色的心理世界。
紫式部通过描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矛盾和迷茫,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艺术与美学风格:《源氏物语》以其精致、优雅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紫式部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意境描写和隐喻手法,使得整个小说如同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对后世文化的影响1.文学价值:《源氏物语》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奠定了后来日本小说发展的基础,成为许多后世文豪们所推崇的经典之作。
2.艺术表现形式:《源氏物语》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艺术家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
3.文化精神传承:《源氏物语》弘扬了平安时代朝廷贵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它是后世对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性特点的重要历史记录,对于研究平安时代的日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源氏物语》以其情欲与细腻之美的绽放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爱情、激情和人性的描写,紫式部打造了一个迷人而多样化的世界,并将其美学思想传递给后世。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平安时代社会风貌,还对日本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启发。
谷崎润一郎对日本传统物哀美的继承与拓展
谷崎润一郎对日本传统物哀美的继承与拓展作者:雷芳来源:《日本问题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谷崎润一郎身为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经历了早期从嗜虐与受虐中寻求痛切快感的一系列尝试后,中后期转向探索日本古典美和东方古典美。
他耗尽十年心血翻译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沉浸于传统物哀的美学世界中,由此其大作《细雪》诞生。
谷崎通过《细雪》继承并拓展了传统物哀美。
没落贵族的悲凉,女性命运的不济,睹物伤怀的自然风情,无一不传承着平安时代的物哀美意识。
同时,沿着情趣和构造的角度拓展了物哀美,创造了如艺术品一般外柔内刚的永恒女性并将其当作物哀美理念的感性显现;以生活定式的方式描写赏樱等活动,时间感、季节感以及希冀抵达古人审美境界的情愫凝结为程式化情趣,呈现为物哀美于现代的新面貌;发掘并拓展了物哀美的感受空间——阴翳,在明暗对比的幽暗世界中,交织着虚幻感、朦胧感和柔和感。
关键词:物哀;《细雪》;永恒的女性;程式化趣味;阴翳空间中图分类号:I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7)03-0073-08DOI:10.14156/ki.rbwtyj.2017.03.010一、引言以唯美派文学创作《刺青》跻身文坛的谷崎润一郎在其早期文学创作中尝试以乖戾、病态、畸形的肉体描写探索女性肉体之美。
由于遭受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全家乔迁至关西,发现了京都的传统风韵之美,从此开始探索日本古典美。
《各有所好》的发表标志着他回归古典的转折。
关西的风土人情、例行活动以及歌舞伎、文乐、能乐等传统艺术的亲身体验,为他提供了许多创作上的素材,特别是京都古典的风韵浸润着作者的感受,他后期的作品犹如泉水一般自然流出他的心田。
昭和时期他有多部小说发表,颇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历经近十年时间前后三次翻译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他对这部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这部古典名著对他的大作《细雪》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本美学的源与流:从物衰到幽玄最终步入侘寂
日本美学的源与流:从物衰到幽玄最终步入侘寂图文编辑Ⅰ润良图片来源Ⅰ网络Ⅰ什么是物哀Ⅰ日本的诗歌多是短歌,日本的音乐旋律单调,日本的舞蹈动作缓慢,日本的绘画很少追求浓艳的色彩……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日本人的“物哀”情结造成的,你相信吗?在传统日式美学中,少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子,但中国文人的清寂感伤多少是在遇挫后才有闲情去拥抱自然;而在日本,你却可以轻易读到底层民间朴实并内敛的生活。
因为自出生起,日本人就与山、树、花、鸟、兽和溪水洋流比邻而居,建立了温和而紧密的关系。
严岛神社海上鸟居长崎最美神社伏见稻荷神社贵船神社春日灯笼日本神社举行活动庆祝新年八坂神社日本人大概受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
神道教相信万物有灵,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水洼都可以拿来当做神,可以被供奉,被敬仰。
中国文人的“托物言志”的背后,多受时事环境影响,是对朝廷政治、战乱饥荒、个人际遇等等的感叹。
可是在日本的贵族社会里,公卿子弟不需要通过读书获取官位,所以他们的文章不会去承载思想、政治或者教化的作用。
所以“万物有灵”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借由花朵、星辰、月亮去说话,这和中国的不一样。
现在物哀这个词几乎是日本禅宗的标志,也是日本文学与器物的精神宗旨。
“物哀” 这一美学意识始于平安时代,平安时代之前是奈良时代。
日本在公元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自身独特的文化。
与前代的奈良时代相呼应,把自此开始到镰仓武家政权成立以前的400年称为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被日本人视为一个文化上之高点。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公元778年,数十年后,承载“物哀” 这一美学意识的平安时代开始了。
去清水寺怀古,在祗园与艺伎们擦肩,或去里千家品茶,别致的古城。
叶渭渠说:“日本绘画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和浓艳的色彩,多是结构简雅,追求中间色,注重线条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淡泊性,以幽婉清丽的情趣为主,富于恬淡的韵味。
日本音乐的旋律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妙味,让人心中回荡着余韵。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1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精神 “和”主要指的是调和、中和、平衡、和谐等概念,是日本 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主要内涵,“和”贯穿并 始终影响着日本群众的所有文化、理念,以及社会生活中的 多个领域。从《源 氏 物 语 》中 主 人 公 的 形 象 塑 造 来 看,其 所 体现的众多物哀思想和作者个人所表达出来的道德、审美批 判原则充分说明了《源氏物语》当中的物哀这一传统审美理 念与“和”的 思 想 本 质 上 是 相 同 的 [1]。 比 如,紫 式 部 在 故 事 中,不仅让读者体会到源氏身为贵族的过度轻薄,同时也大 力渲染源氏情感生活的混乱及其内心世界所受到的理智折 磨。这实则在表达作者个人的生活态度,即利用放弃矛盾, 去感受因矛盾而出现的各种复杂情感,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 状态,事实上也侧 面 反 映 了 追 求 谦 让、宽 容、忍 耐 的 “和 ”精 神。《源氏物 语 》中 最 完 美 的 女 性 人 物 形 象———紫 姬,在 她 身上也同样体现出了作者哀怨而不伤感,怨恨而不愤怒的和 谐美的理想。小说中众多人物选择了出家,并不是出于单纯 的佛教感悟和追求菩提,而是对现实生活矛盾的一种逃避, 以此来让自己内心得到调和。由此能够看出,“和”美是《源 氏物语》这部小说中体现最为充分、全面的日本传统民族精 神。 2代表着“和风化”的完成 日本历史文化在发展进程中,始终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 响,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平安时代在中期以前,日 本的政治体制、法律规定以及文字几乎都进行了汉化,文化 创作方面也同样是依据汉文学的理念和形式,有着严重的盲
一、《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
物语翻译成中文后是小说的意思,但物语和小说却有着 本质上的区别。历史上的物语主要传播民间的口头作品,或 是利用中国文 学、宗 教 的 相 关 故 事 作 为 主 要 素 材 来 进 行 创 作,在虚构的神话传说中融入人间百态。此外,也有用众多 和歌来描写贵族社会的现实生活及情感故事。物语和我国 的传奇相类似,传奇是由遣唐使带到日本的。对于《源氏物 语》这部作品来说,其反映的是真实的平安时代面貌。从紫 式部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能够看出她在做皇后彰子的随 从女官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她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个人 凄凉孤独生活的烦躁、忧愁。这些经历和想法促使她对相关 社会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的重视,也燃起了她勇敢面对人 生,反映现实人生的创作热情,详细描写了让人惋惜的末世。 这也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进而一部写实的跨时代巨 作从紫式部真实的宫廷生活体验中脱颖而出。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的爱情与美学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的爱情与美学源氏物语:古代日本的爱情与美学源氏物语是日本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
它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邃的描写手法而闻名,讲述了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中,主人公源氏的一生,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日本独特的爱情观和美学价值。
一、爱情的羁绊源氏物语中,爱情经历了种种变故与离合,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羁绊与纠缠。
贵族的相互争夺、婚姻的束缚以及社会地位的差距,诠释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战胜困难的难度。
在小野宫事件中,源氏的痴情和遗憾触及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他对于女性的痴迷和深情,展现了他内心深处渴望完美爱情的渴望。
然而,在世俗规范的制约下,他与小野宫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彰显出日本古代社会爱情观的束缚和无奈。
二、美学的细腻描绘源氏物语以其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赢得了读者们的赞誉。
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态、民俗传说的描写,全书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观。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色彩描绘了自然风光,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另外,书中丰富且精细的人物描写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
每位角色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情感,如深情而若隐若现的小野宫、温柔贤慧的紫、善良纯洁的光源氏等等,使得读者对人物的感情和形象更加深刻。
三、宫廷文化中的爱情和美学源氏物语背景设定在古代日本宫廷,描绘了宫廷中最贵族之间的相互勾结和纠缠。
不仅揭示了贵族社会的世故和虚伪,更表达了宫廷文化对爱情和美学的特殊理解。
爱情在宫廷中被赋予了更为庄严和谦虚的色彩。
贵族们通过琴棋书画、文词歌赋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悸动和情感。
这种以文化艺术来抒发爱情的方式,体现了宫廷社会中的爱情是一种高雅的追求,不只是逐欲和情感的发泄,更是一种对于美的追求。
结语源氏物语是一部独特而珍贵的古代作品,它以其深邃的爱情观和独特的美学观念打动了无数读者。
通过书中描写的羁绊与离合,我们深刻领悟到爱情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对于爱情的束缚。
同时,源氏物语通过纤细的描写和独特的美学观述说了古代日本的爱情和美学。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由于它的历史悠久和题材广泛,在日本文化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是在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以宫廷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平安时代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宝贵文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日本平安文化的角度对《源氏物语》进行解读,探讨作品中所体现的平安文化特点和价值,并深入理解它对日本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平安时代的文化特点。
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是日本古代中期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日本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宫廷文化达到了鼎盛的高度,宫廷生活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平安时代宫廷生活以诗歌、音乐、文学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尊重礼仪、重视文明、注重人情,形成了独特的宫廷文化。
而《源氏物语》正是在这种宫廷文化的背景和影响下诞生的。
《源氏物语》的主要故事情节发生在当时的宫廷中,描写了贵族阶层的爱情、婚姻和社会生活。
作品中所呈现的宫廷生活画面丰富多彩,细腻入微,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礼仪习惯,还深刻反映出了平安时代的宫廷文化。
在《源氏物语》中,贵族们的社交活动是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作品中展现的盛大的宴会、各种庆典活动和游玩游乐等场景,都在传达宫廷生活中的奢华和繁华,同时也表现出了贵族们的优雅和优越感。
这种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为宫廷文化增添了光彩,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作品中对于诗歌和音乐的描绘也是宫廷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平安时代,贵族们非常重视文学艺术,特别是对于诗歌和音乐的欣赏和创作。
《源氏物语》中多次插入了许多古诗和新歌,并通过角色间的诗歌交流,展现了当时贵族们对于诗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对于诗歌音乐的重视,不仅渗透在作品的情节和氛围之中,也体现了宫廷文化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视和推崇。
在作品中,作者还对于宫廷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和繁琐仪式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在平安时代的宫廷社交中,礼仪规范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代表着贵族们的身份地位和尊严,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仪礼和规范的尊重。
《源氏物语》与日本古代的恋情
《源氏物语》与日本古代的恋情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光源氏与各式各样女性之间的恋情故事。
这个古老的故事探讨了古代日本社会对恋爱与婚姻的看法,展现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情感的追求。
本文将探讨源氏物语与日本古代的恋情之间的关系。
一、日本古代恋情的背景日本古代社会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核心,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婚姻往往被视为家族利益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基于爱情的选择。
除了政治和家族因素,其他因素如经济地位、相貌等也被视为选择伴侣的重要因素。
二、《源氏物语》中的恋情源氏物语以光源氏的恋情为中心,通过描写他与各种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古代日本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性格、美貌等个体特征的欣赏。
1. 源氏与女性的恋情光源氏是一个富有的贵族,他对女性的吸引力使得许多女性为他倾心。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与许多女性的恋爱关系,包括他的妻子、妾室和其他女性。
这些关系展现了古代日本人对恋情和婚姻的复杂态度。
2. 女性的角色《源氏物语》中的女性角色多种多样,有婚姻寡妇、宫廷佳丽、贵族女子等。
她们各自具备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展现了不同类型女性在古代日本社会的生活和地位。
三、爱情与婚姻的对比《源氏物语》通过对主人公光源氏的恋情描写,与古代日本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形成对比。
其中,源氏物语描绘的恋情往往充满激情、浪漫和个体追求,而古代日本社会的婚姻则更注重政治、家族和社会地位。
1. 个体追求与家族利益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追求自己的恋情和爱情,不仅顾及政治和家族利益。
而古代日本社会的婚姻更多考虑了家族的利益,个体的追求较少被纳入考量。
2. 激情与责任源氏物语中的恋情充满了激情和浪漫,追求个体的感受和情感的培养。
而古代日本社会的婚姻则强调责任与义务,相对缺少激情和浪漫的因素。
四、当代对恋情的认知虽然《源氏物语》是一部古代作品,但其中描绘的恋情问题却与现代社会的恋爱观有许多相似之处。
1. 个体自由与社会舆论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通过自己的追求,展示了个体在恋爱中的自由和权利。
《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的开题报告
《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的开题报告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以主人公源氏为中心,描写了平安时期的贵族生活、文化、习惯以及日本美学观念的形成。
日本美学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被称为“万物皆美”的观念。
其中最重要的美学观念是和谐、自然和无为而治。
和谐是指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如色彩和谐、音乐和谐、文学和谐等,这不仅是一种审美趣味,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自然是指日本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崇敬,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和互动。
无为而治是指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它是日本传统思想的核心。
在《源氏物语》中,这几种美学观念都有着显著的体现。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色彩、音乐、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描写,达到了和谐的效果,使得整个作品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在平安时期的文化生活中,人们也注重和谐统一的原则,比如在衣着和建筑设计方面,都有明显的和谐特点。
同时,《源氏物语》也强调了自然与无为而治的美学观念。
平安时期的人们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更是需要以“无为”的态度来面对自然控制的艺术效果。
因此,作品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都呈现出一种高度自然性和自然处理的面貌。
总之,《源氏物语》以其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日本文艺美学观念的重要代表,对日本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分析
《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分析作者:单莹莹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5期摘要:《源氏物语》是紫式部的代表之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源氏物语》深刻的揭示了日本人的文艺美学观。
易言之,文艺美学观正深刻的体现在了《源氏物语》的创作的过程之中,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必须从更为深刻的角度上来分析《源氏物语》的文学价值,因为从《源氏物语》的整体风格和创作类型来看,《源氏物语》典型的体现了日本文艺美学观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应当从《源氏物语》的整体的创作风格以及《源氏物语》的故事发展到创作手法上来分析《源氏物语》的文艺美学观。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只有能够真正的揭示出人性的斗争,以及人物生活复杂性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展示出这个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而这种意识价值又深深的镶嵌在文艺美学观的探索里面。
关键词:《源氏物语》;日本;文艺美学观日本的文艺美学观,具有深厚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日本的文艺美学观,就镶嵌在了日本众多的,文学作品里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发展的早期阶段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客观上也展示了《源氏物语》作为一部,具有原始性价值的小说,则体现的日本文艺美学观发展的起始状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就必须从更为根本的角度上来分析《源氏物语》的文学价值,以及从《源氏物语》身上所体现的,日本的文艺美学观,这就是我们认识《源氏物语》的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更好的展开对《源氏物语》的分析的必要途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认识《源氏物语》的文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分析日本的文艺美学观的过程,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
一、从《源氏物语》的整体的创作风格来看其所体现的日本的文艺美学观(一)以揭示人性的善恶为过程从《源氏物语》的整个创作过程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源氏物语》的创作正是立足在各个人物之间的相互争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各个人物在相互争权夺利的过程之中,人性的善恶也就特别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因为对于任何一部文学著作来说,《源氏物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把人性的善恶非常典型和明显的体现了出来,这既是《源氏物语》的文学价值的着力点,也是我们认识《源氏物语》的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
《源氏物语》:日本中古文学的巅峰之作
《源氏物语》:日本中古文学的巅峰之作1. 引言1.1 概述:《源氏物语》是一部震惊世界的文学巅峰之作,被誉为日本中古文学的经典。
它由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在11世纪所创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性、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刻描绘人物内心世界而闻名于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源氏物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首先,我将介绍《源氏物语》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包括日本中古文学的概况以及当时社会环境对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
然后,我将详细解读《源氏物语》主要情节和结构,并分析其特殊之处和独特之美。
接着,我将探讨《源氏物语》对日本中古文学及其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并考察在不同时期对该作品地位与价值认知变迁。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文章观点,并展望《源氏物语》在现代的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提供读者阅读该作品的建议和启示。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源氏物语》,本文旨在向读者展示这部作品对日本中古文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分享作者紫式部创作动机。
同时,通过分析其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文学特点,我们将探讨该作品在文学上的独特之处。
进一步地,我们将考察《源氏物语》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了解它在日本中古文学中的地位与价值认知变迁。
最后,我们将展望《源氏物语》的现代意义和艺术价值,并为读者提供阅读该作品的建议和启示,以增加他们对这一经典之作的理解与欣赏。
2. 源氏物语的背景:2.1 日本中古文学概述:源氏物语是日本中古文学的一大巅峰之作,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日本中古时代(约9世纪至14世纪初)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繁荣而精彩的时期,同时也是文学艺术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代以平安京(今京都)为首都,贵族阶层产生成为文化与艺术的主要推动者。
诗歌、散文、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现,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审美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在源氏物语创作之前,平安时代已经有很多杂剧和宫廷音乐出现,并形成了鲜明于其他国家文化特色的和歌诗歌。
《源氏物语》与古代日本的恋情
《源氏物语》与古代日本的恋情《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它描绘了平安时代古代日本的士族生活,其中对恋情和爱情的描写尤为精彩。
本文将探讨《源氏物语》与古代日本的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古代日本人对爱情的看法和文化背景。
第一章恋情在《源氏物语》中的描绘《源氏物语》以众多的男女角色和他们之间的恋情为主线。
作品中的恋情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纯真的初恋,也有复杂的婚外情。
恋情的描写通常包含了对细节的触摸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的纷扰。
作者紫式部以细腻且略带浪漫的笔触,刻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恋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主人公光源氏与女主角藤壶之间的爱情,虽然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他们的感情却始终如一,让人动容。
此外,书中还描绘了许多其他角色的爱情故事,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章古代日本的恋情观念通过对《源氏物语》中恋情描写的观察,我们可以窥探古代日本人的恋情观念。
在纯士族的社会背景下,爱情往往受到家族和道德规范的束缚,被迫处于隐秘和禁忌的状态。
这导致了一些复杂的恋爱关系的出现,例如后宫的争斗和婚外情的发生。
古代日本人对于恋情的态度较为保守,婚姻往往是家族和社会地位的安排,而非个人感情的选择。
然而,作为有情人,他们对恋情的渴望和追求却从未停止。
《源氏物语》中描绘的恋情反映了古代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也是古代日本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
第三章古代日本恋情与现代观念的对比现代社会的恋情观念与古代日本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现代,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个人感情的发展。
婚姻不再只是社会安排,而是基于爱情和共同的价值观建立的伴侣关系。
古代日本的恋情观念可能在现代被认为过于古板和保守,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
古代日本人对于恋情的珍视和坚持,以及尊重传统和家族的态度,也能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结语《源氏物语》是一部描写古代日本恋情的杰作,通过对其中恋情描写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日本人对爱情的态度。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源氏物语》是著名的日本史诗作品,自公元三世纪末,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展示了古日本社会在家事和爱情之间模糊的界线。
作品根源于传统的日本平安文化,描写了复杂的平安社会中的爱情故事。
日本的平安文化是建立在武士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之上的,以侠义为基础,以贞洁论据爱情,更重要的是,家庭为了保护子女的贞洁,依据当时的社会普遍的观点,采取了特殊的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大多是基于自卫,而不是针对被嫌疑者的歧视。
《源氏物语》中描写了典型的平安文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义理匹配。
义理指的是家庭成员间的诚实道义,而匹配则是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匹配,义理和情感的两种形式的协调,可以有效地保护子女的贞洁,而且凸显了子女的责任,是他们把自己的爱情归入家庭而不外流的表达。
在《源氏物语》中,可以看到女性角色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家庭拒绝选择姻缘对他们造成的变数。
小说中多个主要角色都因自身所追求的爱情而受到了限制和拒绝,其中包括源氏,因为他不能权衡自身和家族利益而把自己的爱情放在家庭以外,努力想要把自己的爱情带回家。
另外,在《源氏物语》中,男性角色也受到了权利的限制,受到当时的宗法制度约束,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作为配偶。
不过,在这个爱情的时代里,他们也是有自我决定的权利的,只不过他们很少会选择反抗现实的权利。
人物形象彰显了平安文化中的坚守气质,作者试图反映出爱情和英勇意志之间平衡平和的雅量。
“小型”是一种气质,就是保持出淡泊,不把自己的情绪外露。
它贯穿了整个故事,让读者看到作者怎样表达把爱情归属家庭的道德责任,以及如何理解家庭关系。
总之,《源氏物语》根源于日本平安文化,充分体现了平安时代特有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平安男女的家庭行为。
它提出了“气质主义”的人生态度,让家庭成员彼此尊重,行事有度,遵守传统社会关系,充分展现出家庭间诚实、忠诚、仁爱、安定的情绪,使爱情得以植根于家庭之中,充满了平安文化的精髓。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源氏物语》是一部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是平安时代的女性作者紫式部所写,通过描述宫廷生活和人性的各种细微变化,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文化、道德和伦理观。
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化水平非常高,文人墨客层出不穷。
当时的日本社会倡导高雅、精致、优美的生活方式,这一风格在《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夫(日本古代皇室官职名称),他的妻子是宮廷貴族,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高雅与奢华。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的行为与举止却反映了当时日本宫廷的风气与风尚。
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非常充实,宫廷内部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复杂。
宫廷女子以姿容美丽、谋略过人而闻名,她们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争夺男子的青睐,然后在宫廷内部进行权力斗争。
这种斗争催生出各种阴谋与计谋,似乎所有人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此外,《源氏物语》中也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人性,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和欲望。
小说中的人物产生了多种情感,例如爱、仇恨、亲情和友情,这些情感都非常真实而深刻。
《源氏物语》表现的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文化观念,即“清雅”。
清雅是指一种精致的、美丽的、优美的生活,这一观念深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种文化观念下,时尚、艺术、诗歌以及其它的各种文艺活动都处于高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平安文化的各个方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处处反映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瑰宝,也是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氏物语》与日本传统美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以其浓重的日本传统美的韵味,而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典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就将《源氏物语》称为日本传统美的源泉,是日本美的滥觞。
[1]因而在日本形成了专门研究《源氏物语》的“源学”。
《源氏物语》主要描写了源氏及其子嗣薰(实为源氏之妻与其妻舅之子柏木私通所生)追逐女性的故事。
但是全书却以一条时明时暗的线索来写即平安王朝中的权利之争。
源氏是桐壶天皇与一位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天皇对其母子极为的宠爱,因而引起弘徽殿女御的恐慌,从而通过其父右大臣的势力逼死更衣,迫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而与右大臣争势的左大臣却招源氏为女婿,在朝中形成了以右大臣为首的和左大臣为首的两股势力之间的相持之势。
虽然文章的脉络线索以此为序,但是重点并没有放在政治斗争的之中,作者将政治斗争的紧张隐去,而是大量的描写源氏的恋爱生活。
其中以紫姬、藤壶、明石、空蝉等12位女性形象最为人称道,尤其描写叙述的笔调充满着日本式的哀伤、淡雅、清新、多情让人心醉难抑。
对于日本传统美,我国学者郁达夫将其归结为和歌、建筑庭院、佛社塔寺、茶道、花道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日本传统美的形式而不是内蕴。
“美”在这里应是审美之意,应该是日本传统审美的倾向。
因此笔者从《源氏物语》中最为明显的方面来解释日本传统美的意义。
和歌的“物哀”之美、自然环境描写中的“自然即美”观念和在日本文化的“好色”传统之美。
一、和歌的“物哀”之美(一) 和歌所谓的和歌是日本文学中一种诗歌形式。
此词最早见于《万叶集》中的题语,训读为“和答之歌”,但同时有可见“倭歌”二字即“大和之歌”用来区别传入日本的汉诗。
进入平安时代“和歌”的意义基本确定,“和”即“大和”,“歌”即具有抑扬顿挫可以吟唱的诗句。
从《万叶集》中可以很鲜明看出“和歌”脱胎于日本民族的短歌、长歌、旋头歌等,由于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和歌这一形式是处于附庸汉诗的地位。
在纪贯之的《古今集》就有这样的记载:“昔平成天子昭侍臣,令撰万叶,自尔来,时历十代,数百年。
其后和歌,并不被采,虽风流如野宰相,轻情如在纳言,而皆以他才闻,不以斯道显.”[2]可见和歌并不是彰显才学的形式,因而并不流行,文人知识分子轻视这种文学形式。
《万叶集》后,至平安时代即9世纪初叶至中叶和歌始终处于文学低层,直至公元905年,纪贯之的《古今集》才将和歌这种日本民族文学推入了古典殿堂。
《源氏物语》虽然不是一部和歌集,但是其中的和歌数量之多,艺术成就之高却是十分罕见的。
江户时代的国学者本居宣长曾在他的《紫文要领》中对《源氏物语》中的和歌作过这样的评价:“欲知歌道之本意,宜精读此物语,领悟其中情味,且欲知和歌之风格,宜细观此物语之风采,以领悟之。
此物语之外则无歌道;歌道之外则无此物语,歌道与物语其趣相同,盖夫论辩此物语之事之前,即当先知歌道之论,咏歌者之情趣,当全为此物语之情趣也.”[3]《源氏物语》中的总共收录了795首和歌,可见和歌是《源氏物语》的重要支撑点,而其中所表现的“情趣”二字即是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二)物哀“物哀”是美学范畴中的词汇,是日本文学的及文化的一个基调,是构成日本文学的一种美学审美理论。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许多日本文学家都将自己的创作基调根植于此。
因而形成了日本民族情感世界的女性阴柔之美。
“物哀”(まののあほれ)是“哀”(あほれ)的升华,而“哀”则是“真实”这一美学理念的脱胎。
在日本的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哀”在“真实”中开始孕育,在《万叶集》尤其是后期的大量的恋歌和挽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日本古代文学开始由客观性的叙述进入到了主观抒情的成熟阶段,开始产生了抒发个人情感的的感伤性的完善。
“哀”这一基本美学理念从纪贯之的《古今集》中开始成熟性的运用,至平安时代,以《源氏物语》为创作中心开始将“哀”推进到“物哀”,并且由《源氏物语》将其最终定位,成为了当时平安王朝文学的美学思想的主流,成为日本文学后700年的主题基调。
至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根据《源氏物语》的物哀审美将其系统化、理论化,从日本本土的神道思想和人性出发将“物哀”定位《源氏物语》的审美基调,形成“物哀”审美的理论体系。
在本居看来“物哀”是由于人的种种情感之中苦闷、忧愁、悲哀等一切不如意事,使人感到的是最深刻的体验。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在《东方美学》中引用永井的一段话来阐释“物哀”:“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的枫叶落在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麓之雪,凡是无常的无告的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的只是一梦的,这样一切的东西于是都是可亲的,于我都是可怀的.”[4]在这里今道和本居都认为“物哀”应是引起的感伤之意。
只重“伤”的概念,但是笔者认为《源氏物语》中“物哀”并没有独居此意而是将其大大的扩展了,是立足“情”的角度,不仅是伤情,更有在“伤情”的基础上的“愉情”之意。
在丰子恺所译的《源氏物语》中将13个“物哀”(まののあほれ)词语根据紫式部所要表达的意义翻译成了“闲情意趣”、“意趣”、“哀怨”、“感慨”、“知情识趣”、“萧瑟”、“怜爱”、“哀乐”、“悲伤”、“同情”等。
可见“物哀”的内容是广泛性的,含义是具有情感的上的模糊性的。
因此对于“物”的定义应是广泛的人世间的万物包括人、情、花、鸟、月、雪、霜等;“哀”则是由万事万物所引起的情感,是在哀伤的基础上各种情感的萌发。
“物”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哀”是主观的抒情的表现,是情感的萌发,是一切人的情感中的喜怒哀乐,就是达到“物我合一,两相忘”的情感境界。
因此“物哀”应该界定在哀伤情绪的基础上由万事万物所引起人类情感的共鸣.(三)和歌对“物哀”的承载在《源氏物语》中和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离别诗,二是应景诗,无论那个方面的诗歌都体现了“物哀”的审美意识。
用和歌来承载“物哀”并不是紫式首创的,早在《万叶集》中就已经开始作为表达的心中情感的形式了,如在上宫圣德皇子出游竹原井时,见龙天山死人,而做的歌:“汝在自家中,妹子手中抱,旅途卧草枕,游子实可怜(あほれ)。
”[5]透露出歌人对死者的哀伤,同时也有感怀的意义,对自我将来的担忧。
又如在《古今集》中的一首:“返回故都物之悲,亡女竟成不归人”[6]表达出一种触物生情的悲伤。
因此可以说“物哀”的表现是自古就有的。
到《源氏物语》中和歌所起的作用不仅在表达自我的情感上得以升华,形成了与正文交相呼应透露“物哀”的重要手段。
《须磨》卷中和歌的数量最多的卷之一,多达48首。
本卷描写的是源氏与朱雀帝女御胧月夜私会被右大臣发现,源氏被朱雀流放到须磨海边,描绘了出源氏与情人离别以及在海边生活时的离愁、独宿、冷枕、疾病等集于一身的苦闷内心世界。
其卷中和歌所表现的抒情性更为明显,即抒发内心的离别,缠绵、凄凉、孤独之感。
本卷的和歌多以离别诗为主,例如:源氏与花散里离别时所作的互相应和诗:“月中衣袖虽孤陋,愿得清光再照临”[7](花散里)“后日终当重见月,云天暂暗不须忧”[8](源氏)在这里花散里将自己比喻成衣袖,将源氏比喻成月光,表明自己将会等待源氏的归来,而源氏虽然安慰着花散里但是在诗中也充满哀伤的情调,对自己此次被贬远行的担忧。
,但在哀伤的同时也是对花散里的一种情感上的誓言,是离别性的安慰诗。
这就是在哀伤的基础上有了怜爱的情感。
本卷中源氏再与众多妻妾离别诗都显示出了在哀伤的基础上有浓重的怜爱情感。
再如源氏与紫姬的离别诗:“但教坚守终身誓,偶尔生离不足论。
”[9] (源氏)“痴心欲舍微躯命,换得行人片刻留。
”[10](紫姬)也都是充满了伤感离别的情调,紫姬诗中对于源氏的远行有着无限的感慨,难舍难分的情思。
而源氏的诗同样是与紫姬分别的痛苦,离别的山盟海誓以及与紫姬的情爱难舍。
笔者同时发现本卷和歌中所使用的描绘景物的词有很多如烟云、月(月光)、泪、花、鸿雁等;动词有泣(哭)、离、远、迁(泊)。
这些词基本是属于伤感的词汇。
这是因为本卷本身就是以伤感离别为基调的卷目。
《魔法使》中描写了紫姬身逝,源氏心中忧伤愁闷对很多的事没有心情并有隐世的想法,其中的和歌很多都是应景诗,睹物思人的情感,因而思路与表达都杂乱无章:“闲院春无寂,群花无主人,黄莺浑不管,依旧叫新晴。
”[11] (心绪烦乱)“明知浮世如春雪,怎奈蹉跎岁月迁。
”[12](隐世)“虚空世界难常往,夜半分携饮泣归。
”[13](孤独)这些是源氏所写的诗,处处都写出对紫姬的怀思之情,也表达出自己开始厌世的情绪,写得十分散乱,只是不断地表述自己的痛苦,这反而是源氏此时最真实的感受。
在这些诗中哀伤成为基础,在怀念紫姬的同时有的是更多的感慨,一种对于灿烂生命失去的感慨与无助。
《源氏物语》中的和歌是将和歌艺术推向了颠峰,那正是因为其中的和歌将“物哀”审美升华并完善。
日本许多学者在研究和歌文化,甚至“物哀”审美的时候,将《源氏物语》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正如本居所说的《源氏物语》所表现的既不是战火纷纷的世界,也不是勾心斗角的政局而是一个风华雪月的、一个叫人钟情的、忘情的世界,是一部将自我感情抒发而伤怀的书。
从《源氏物语》开始,日本的“物哀”审美成为日本文化传统的最基本的基因,是历代日本文学作品的主基调;《源氏物语》将和歌表达的灵巧性与艺术审美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成为后世和歌作品争相模仿的对象,更具有了日本民族的审美取向。
二、植物崇拜所表现的“自然观”之美在《源氏物语》中第八卷《花宴》中桐壶天皇开办了樱花宴会,皇太子朱雀为源氏插上一朵樱花,让他表演歌舞。
在头上插花表演歌舞在《源氏物语》中是十分普遍的。
如在《少女》卷中贺茂葵就是要将葵花和桂插在衣冠上,而且现在日本各个地方还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将自己用鲜花装饰起来。
不仅如此,在《源氏物语》中很多人物都是以花卉之名命名的,如与源氏在外私会而暴死的夕颜,在日本葫芦花或瓠花就称为夕颜;又如源氏欲寻情而又嘲笑的末摘花,而末摘花本身就是一种用做红色染料的红色花卉,源氏用这个名字称呼此女子就是嘲笑她的鼻子上一块红色的斑纹。
在《源氏物语》中表现的将花朵戴在头上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
在古代,日本人将自然界的花朵摘下来戴在头上,并非只是为了美,而是进行一种“接咒术”,日本人认为这样就可以将花的美丽、娇艳的生命转移到自己身上。
和服上的大量的花纹也是代表了这样的意义。
日本人对花草植物的抱有着极为喜爱的情感,认为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繁衍的茂盛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因此他们认为触摸到象征生命的花朵并装饰在自己的身上是一种自我祝愿祈祷的仪式。
日本民族这种喜爱植物的观念是其自然观的一个极至,是日本岛国这一特殊自然条件所影响的。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日本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处在远离大陆的群岛上,处在浩瀚的大海之中,面积狭小,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日本大多数城市都集中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使得日本人自己都称其国家为“里日本”(即远离大陆深入大海的日本),也使得日本人心中产生了一种无援的自危感;日本的气候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台风成为了经常光顾的常客,对生活生产都造成了危害;更让日本人忧虑的是脚下的土地异常的活跃,地震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