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筹资策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股票融资
发达国家主要融 资手段,在美国 证券融资占到外 部融资的55% 以上,分为首发 和再发,再发又 分为配股和增发 。
融资成本的比较
相关成本
股票融资
股息率,股票发 行的交易来自百度文库本, 股利支付的的税
收成本
所占募集资金 比率
2.42%
债务融资
主要是利息率,如一年 期、三年期的借款利率 分别是5.85%和5.94%, 还有破产威胁和到期还 本付息的硬性约束。
4
➢ 2005年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国内啤酒赞助商。 ➢ 2009年4月30日百威英博以每股19.78港元,向日本朝日啤酒出售青岛啤酒 19.9%权益,套现6.665亿美元(折合港币51.69亿元) 这是日本公司首次成为中 国大公司的大股东。 ➢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 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 良好发展态势。
16
增发与回购的效用——资金方面
1.增发犹如雪中送炭,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财 务压力,更是其继续扩张的重要保证,增发 资金主要用于收购三家外资啤酒企业。
2.通过股份回购缩减了公司股本总额,两方 面都对增加每股盈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结果大大增加了每股收益,吸引市场投资 者作出积极的反映,推动股价的大幅上扬, 在投资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
提高了公司每股的收益并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有利于实现企业 价值最大化。股份公司的每股盈余是衡量公司管理当局经营业绩的 重要标准。通过筹资组合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培育了公司新的利 润增长点,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18
19
3、总结与思考
1.多元化、多样化的筹资策略。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在具有中 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中,企业更需 要对自己的筹资策略进行不断创 新。在尚不发达的资本市场中, 企业要能够对自身情况进行定位 和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充分利 用各种融资工具,达到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融资效率。
3.回购H股和增发A股进行捆绑式的筹资,形 成股本扩张的“一增一缩”,使得青岛啤酒 股份公司的股本仅扩大约3.43%,但募集资 金却增加了将近7亿元,其融资效果十分明 显。
17
企业价值与股权结构方面
调整了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极不合理,非 流通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通过增发社会公众股和回购非流通股, 可以大大降低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同时以满足国家绝对控制和相 对控制企业的目的,有利于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司结构。
彭作义
10
11
2.2 知识链接
筹资
Who?
How?
12
一般筹资顺序
内部融资
符合企业制度发 展规律,成本小 。但受到企业盈 利能力的制约, 需要长期积累, 短期内融资效果 不明显,融资比 例低。
债务融资
外源融资的的主 要形式,短期融 资中银行到款仍 是首选。但金融 监管力度的日趋 加强使得贷款比 较困难。
5.85% (利息率的最
小值)
14
1.股票融资成 本比较低
2.股权结构不合 理(股票种类过多,
股权高度集中且受 限制不能流通)
偏好股票融资
15
青岛啤酒的增发与回购
2001年2月5日至20日,青岛啤酒公司上
1.
网定价增发社会公众公司普通A股1亿股,
每股7.87元,筹集资金净额为7.59元。
2.
2001年6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董事会计 划回购H股股份的10%,即3468.5万股。
青岛啤酒筹资策略案例分析
财管0801 第9小组
A
1
目录
公司概况 案例回顾与分析
总结与思考
2
1、公司概况
1.1 集团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国有上市公司 总部地点:中国青岛
成立时间:1903年 产品:青岛啤酒、山水啤酒等
3
A
1.2 发展历程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 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 公司。 ➢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工厂购 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变为国有。 ➢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 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 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 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 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 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 战略布局。
6
2、案例回顾
2.1 事件背景
2001
7
急速扩张
1999年到2001三年时间并购了近40家企业,除美国思科公司外,青啤的并
购案世界少见。截止至2000年底,青啤公司下属的啤酒生产企业总数已达42 个,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00万吨。
8
扩张所带来的问题
1
由排外心理所导 致的当地市场阻 力——品牌的融 入
5
公司荣誉
✓ 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 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 ✓ 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 金奖; ✓ 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 68位; ✓ 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 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 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 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 业”殊荣; ✓ 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
兼并带来的企业 文化的冲突问题
3
强大的资金压力 接踵而至
9
“加快资本运作,选择适当的时机回购H股和 增发A股,为公司发展募集资金,调整股本结 构,维护在资本市场的形象。”
—— 彭作义在青岛啤酒公司2000年总结表彰大会 上的讲话
“去年是青啤做大的高峰,今年是做强的开始。”
——彭作义2001年3月面对媒体的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