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人类学概论第3版PPT第二章

人类学概论第3版PPT第二章
随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逐渐普及和引申 ,进化演变成为一个带有“进步”或“发展”意义的概念。
(二)进化论
进化论(evolutionism)本来是一个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 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先明确地提出生物进化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其生物进化理 论,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 变化的;第二,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 性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 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物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而生存下来。
奥地利天主教神甫施密特在格雷布纳的形式标准和数量标准之 上,又补充了“性质标准”“连续标准”和“关系程度标准”。有 意思的是,施密特的文化传播论带有相当明显的进化论色彩,被人 称为“文化圈进化论”。
在他的理论中,文化圈的顺序所反映的已不仅仅是它们在这个 或那个地理区域内出现的顺序,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依次阶段,从 狩猎、采集到园艺种植、畜牧,再到农业文明,呈现出一幅完整的 进化图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密特与摩尔根进化模式之间的唯 一区别,就是前者认为重要事件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而后者则 认为曾多次发生”。
涂尔干对人类学研究的贡献集中体现于《宗教生活的 初级形式》这一名著。在该书中,他运用社会整体观、社 会决定论以及跨文化比较方法,对早期澳大利亚原始宗教 的宗教礼仪和信仰仪式进行了严密而细致的分析。
(二)社会决定论要点
概括来说,涂尔干等人的社会决定论范式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1)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简化到心 理和生物层次。 (2)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 强制力。 (3)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 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4)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二元 对立原理。 (5)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 究。ຫໍສະໝຸດ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文化人类学课件A-PPT文档资料

文化人类学课件A-PPT文档资料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民居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塔西提人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文化退化论:人类文化的早期是一种“半 文明的状态”,后来,人类向两个方向发 展,一个方向朝现代文明人也就是西方人 发展,另一个方向朝“野蛮人”即非西方 人发展。 • 泰勒:不否定退化,但更强调进步与进化。
分,或者甚至是一小部分。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 泰勒《原始文化》: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 是取决于:1. 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2. 生活环 境的普遍相似性。 • 问题:多相似算是“相似”?“一致性”的结论 还是由于研究的民族不够多,不够细 • 泰勒的从蒙昧到文明的文化标度:澳大利亚 (土 著 ) 人 、 塔 希 提 人 ( Tahiti ) 、 阿 兹 泰 克 人 (Aztecs)、中国人、意大利人等。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与解释人类学
人种学
• 人种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罗马。 • 中国古史中也有很多人种学资料。《史记》 即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 鲜列传、西南夷列传
• 中国的社会学如果要本土化,在理论上该 如何做?
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和历史特殊论
•澳大利亚土著属游牧 民 族, 分 散在 整 个澳 大 利亚 。 在欧 洲 人占 领 澳大 利 亚之 前 ,共 有500多个部落,人数 达 75 万。澳大利亚土 著 人的 文 化是 全 世界 历 史最 悠 久 , 迄 今仍 充 满活 力 的文 化 。艺 术 是土 著 人生 活 的中 心 ,因 为 艺术 与 宗教 有天然内在的联系。

第一章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第一章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1、门当户对阶段 2、异质互补 3、以爱情为基础
五、婚姻结合途径和婚后居处
六、婚姻的规定
(一)乱伦禁忌 1、近亲婚配论 2、儿童时代亲昵论 3、精神分析论 4、家庭瓦解论 5、社会合作论
(二)外婚制和内婚制 纳乙
尔:西、胡、牙、峨、布、搓
(三)制定婚和优先婚 1、交表婚 2、续嫁夫兄弟婚 3、续娶妻姐妹婚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一、人类学的概念
人类学是一门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回答 关于人类自身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它是从各个 方面综合地考察人类、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及其 文化的发生、进化和当代的变异。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民族学 语言学
二、文化人类学的概念
1. 文化 文化包括了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掌握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威斯勒和克罗伯
文化区: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 分布的区域。
(四)新进化论学派 1、莱斯利.怀特的普遍进化论
能量获取 2、朱利安.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
(五)功能主义学派
1、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 社会中每一文化要素都有特定的功能,
它产生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该社会的某种 欲求。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课件]文化学概论:第二章PPT

[课件]文化学概论:第二章PPT


五、功能学派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 (B.K.Malinwski,1884-1942)、德拉克利夫-布朗。其主 要著作:前者有《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后者有 《安达曼群岛的居民》。 代表人物:爱德华· 埃文斯—普理查德、迈耶· 福蒂 斯、麦克斯· 格拉克曼、威廉· 雷蒙德· 弗斯 学派的基本观点: 1.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都有满足人类世纪生活需要的作用,即具有一定的 功能。 2.文化是建筑在生物基础之上的; 3.重视文 化的完整性,重视文化物质的功能之相互作用。 23
一人类学的兴起文化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源泉就研究对象而言人类学虽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西方社会认为希罗多德的历史荷马史诗奥德赛已有人类学的思想的记载与描述但科学的人类学体系应是近代资本主义扩展和科学昌明的产物
文化学概论:第二 章
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2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文化学是在近代西 方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同人 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实际上,文化学体系就脱 胎于人类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其中受人类学 的影响最大。 从演变序列来看是:
21

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影响


① ②
学术观点: 1.杜尔干的贡献: 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 创造了“集体表象”的概念,并予以很好的解释。 2. 布留尔则发展“集体表象”,运用它来研究原 始人的思维,并提出了“互渗律”概念。 影响与地位:法国社会学派是近代法国文化研究 领域出现的第一个学派,奠定了法国文化学研究的 特色,对功能学派和结构学派的产生巨大影响。 22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a
10
「古典」民族誌的寫作風格強調『民族誌的真實』: 由擁有第一手知識的人提出一個精確、客觀、科學 的論述,如對於一種異文化的深入了解。強調個人 的研究經驗。
比較: ‧馬凌諾斯基的民族誌認為文化的各個層面是相互連結
且互相交織。
‧現在的民族誌通常不會是無所不包或注重全貌的,而 是專注在特定的主題。
a
a
4
觀察及參與觀察
對於日常生活的直接、第一手的觀察
• 日記(diary):最初印象是相當有價值的, 且應被記錄下來,免得因現象熟悉後而消失在 意識邊緣。
馬凌諾斯基:「在土著生活及典型行為之中, 無法估量的層面。 」
• 互信關係(rapport)
•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藉 由參與,可了解當地人如何與為何發現這些事 件是具有意義的,及是如何組織與執行的。
a
7
主要文化報導人(key cultural consultants)
社會中一些人,因個人機運、經驗、天份或訓 練,而能提供關於某些特定生活面向的全部或 有用訊息
生命史
對感興趣者所作,收集其生命史,做日後回 溯分析之用,也提供一個更加個人性質且平 易近人的文化圖像
比較不同主間對相同問題所做的詮釋與處理, 可呈現一社會中的多樣性。
文化人類學
倫理
பைடு நூலகம்
a
1
美國人類學會
無法進行資格認證 只能進行道德上的聲譴
a
2
民族誌研究者 地主國家 事先知會同意 事當的方式回饋 涂爾幹: 1.人類學 2.社會學
a
3
三、民族誌(ethnography)研究技術
田野研究技術(field techniques)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紀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第一讲-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第一讲-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19
一、田野调查法
马林诺夫斯基---现代田野工作奠基人 一战期间,他到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德 岛等地进行调查,长达4年之久。他首倡参与观 察法,即主张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应该在所调查地 区长期居留,学习当地语言,完全投入当地人社 会生活中,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种田野 调查方法的创新,被誉为“马凌诺夫斯基革命”。 20世纪20年代,田野调查已成为人类学家的 常规研究方法,“摇椅上的人类学家”成为一个 贬义词。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14
四、文化适应观
每一种文化都是对特定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的适应结果。当人类学家面 对一个社会的某种特殊习俗时,只能从 适应该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来加以判 断。不过这种适应不是一次性的,也不 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呈现出连续性的整 合和变迁的过程。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29
一、田野调查法
4、调查的开始
(3)熟悉环境 最好通过勘察,画一张草图,标明街道 、行政机关所在 地、民宅、商店、学校、宗教场所、耕地、森林、河流等。 (4)查阅地方文献 地方政府档案、家谱、当地人的民间故事、歌谣等,如 获许可,应择重要者复印。
文化内外环境相似的民族会产生或崇尚相似的文化反应,
而不同的环境尽管产生的文化面貌会有差异,但由于人
类心理基本状况大体相同,因此在文化的不同部分也同
样具有所有文化的共同特色。同时,也正因为人类的心
智和心理的相同或相通,各个不同的文化之间才可以互
相交流、互相传播、互相学习,各个文化之间的要素才
可以互相借用、互相吸纳甚至相互融合。

安徽大学《文化人类学》课件

安徽大学《文化人类学》课件

创世派
进化论派
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之 间存在着四点主要相似之处:(1)生长过程的相似 性,指社会规模由小到大的变化;(2)结构进化的 相似性,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3)功能分化的相似性,指与结构进化而相伴相生 的功能多样化;(4)相互依赖的相似性,指执行各 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和整合,从不确定、不连 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变化。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 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因此, 社会科学上的解释基本上与自然科学的解释毫无二致,均 是将事件包含在宇宙的自然、经验法则下来解释,而自然 科学使用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
人类学的人文学科方面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地方 在于:它强调与定量研究相反的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异
(1)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式,强调 研究应该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而研究所 获得的结果和意义也只适用于这种特定的环境和 条件,其核心和精髓在于“整体地”理解和解释 自然情境。而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更接 近于科学的范式。
结构访谈是研究者依据事先设计的问 卷和固定的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访 谈,它要求在访谈过程、访谈内容和 访谈方式方面都尽可能做到统一和标 准化,目的是为了增加访谈过程的客 观性和所获得资料的可信度,以便对 访谈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
无结构访谈,又叫深度访谈或自由访 谈,是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 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和 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着这个 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5)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 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而定性研究者则青睐于研究 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灵活性与特殊性。定量研 究常常会采用试验、调查、内容分析等研究方式和量表 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观察等资料收集 方法,而定性研究则通常会采用实地研究的研究方式和 参与式观察、无结构访谈等资料收集方法。定量研究的 结果主要以统计分析数据来表达,而定性研究的结果则 以文字表述来说明。

文化人类学导论课件20页PPT

文化人类学导论课件20页PPT
台湾方面:南岛语族研究的主流地位依然,但民主化和两岸 交流开放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对汉族主流社会中的边缘 (弱势)群体的研究、族群冲突与认同政治的研究、新移民 研究等等,还有些人跑到大陆来做研究,最著名的有王明珂、 刘绍华等
现在中文人类学圈最 in 的话题?…到底有木有啊?…
第五周 – 自然/环境/生态与文化
被围堵和瓜分的威胁——》重新认识边疆的必要
结果:昙花一现的西南联大和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
第四周 – 做為地方知识的中国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3)
模仿苏联民族学模式 vs. 自觉加入南岛文化圈
大陆方面:社会学人类学裁撤,学者受命改做民族 识别、少数民族政策研究、少数民族史、人文地理 学。
史记货殖列传、地方志——汉族官方对民间社会文 化的历史书写传统
史记西南夷列传、北史、路史、辽金元史——汉族 官方对异族的历史书写传统
大唐西域记、岛夷志略——严肃的游记、人文地理 学书写
夷坚志、酉阳杂俎、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笔记) 小说——汉族对自己民间社会文化的记录
浙东学派(东林)开启的经世学传统——汉族学者 的政治经济社会研究及评论
第一周 – 课程简介
如何拿到这门课的成绩? 马上用你常用的电子邮件箱发一封邮件到njuydr163,邮件标题是 “文化人类学导论课报到”。信的内容就是你的姓名、科系、学号。 此外,为了便于让我认出你,“发件人显示名称”请用真名。 我会在每次上课抽点,人数不拘。点名都有到的,平时成绩(占 30%)可确保拿到60分,点名缺席一次扣20分。 平时成绩另外的40分,来自课堂提问、发言、回答问题,和写 email向我提问或提意见。课堂提问也可以用传纸条的(记得注明 你的姓名科系学号!) 学期成绩主要来自期末考试(70%),方式是我定一个时间把考题 发到你的邮件箱,全部是论述题,可能是8题选4题,每题25分。 请用有南大抬头的标准信纸,正楷工笔,注明你的身份、选答的题 号,用订书机依序订好,24小时后交到教室。负责收卷的助理将 在教室待半小时收卷,没在这半小时内交卷的话就没有成绩。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ppt课件

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ppt课件
用本土的眼光和主位; 4、人类学对异文化的描述可以说是深厚但不可能精确 5、人类学需要反思自己的立场和作业的社会意义。 代表学派与人物: 1、象征人类学;2、解释人类学;3、文化唯物论;4、实践相对论;5、
社会性别研究;6、族群性与民族主义研究。
4
论争与共性
关键点:文化与人性、个体与群体、科学与人文。
共识:文化相对、伦理互通;历史特殊,人性普同。
A组: 科学结构论
B组:人文意义论
自然科学
人文学科
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进化论
相对论
社会结构
文化体系
普遍论
特殊论
比较方法
整体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环境论心智论有机体(普同)类比
语言(独特)类比
5
基本范式: 1、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是一致的; 2、社会文化进化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3、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代表学派与人物: 古典进化论
2
第二个阶段:实证—结构论时期 (1890—1970年)
基本范式: 1、本体论的超有机体说; 2、认识论的经验主义; 3、文化论的科学主义; 4、研究者的价值中立; 5、研究的应用取向:改造世界。 代表学派与人物: 1、文化传播论;2、历史特殊论; 3、结构功能论;4、社会决定论。
3
第三阶段:理解—相对论时期 (1970年至现在)
基本理论范式: 1、人是行动意志的主体,即按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的意义 行事,也因
其意图而改变文化和社会; 2、文化为行动提供导向和意义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人的认知、符号
和行动来理解文化; 3、理解是心灵活动,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要尽量
总结: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迹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科,或通过时空结构和结构中的

文化人类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文化人类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4.对文化的定义:所有文化因素,最 终都被视为满足个人的生理上的基本 需要,然后满足“制度上的需要”( 如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以及“整合 上的需要”(如宗教艺术等)——三 大功能说
实例解读——“库拉”交换圈
“库拉”(Kula)是马林诺斯基在新几 内亚东部和北部诸岛上发现的一种非常 特殊而又耐人寻味的交换形态。这里交 换的物品只有两种:红贝壳项链和白贝 壳手镯。它们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 方向在岛民间循环交换。交换只是在男 人之间进行,还伴随特别的仪式,甚至 巫术。
{ 自然界----衣、食、住、行-----物质文化 人{ 人类社会---法律、制度、协约---制度文化 { 人类自己 ----艺术、宗教 ----- 精神文化
2、文化的定义
“文化或文明,从其最广泛的意义上 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所习 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 道德、习俗以及其它一切能力和习 惯的复合整体”。——泰勒
现代的文化定义
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共享 的理想、价值和信仰,社会 成员用它们解释经验并生成 行为,而且它们也反映在他 们的行为之中。
五、文化人类学主要理论
(一)文化功能论 (二)文化相对论 (三)文化与人格理论
(一)文化功能论——拉德克利夫.布朗
一切文化现象都有特定的功
能,无论在整个社会还是在某个社
三、考试
第一讲 概 述
一、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异 文化引起人们的关注。
殖民统治的需要。 二战中,人类学家卷入战争。 第三世界人类学家的兴起。
为什么会有人类学学科?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二、文化人类学因国而异的学科 名称
人类学(狭义) 文化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民族学

第3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第3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36
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
反思人类学与实验民族志 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
37
(一)后现代主义的诉求 20世纪60年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个质疑权 威、质疑科学主义、质疑结构的思潮。这个内 容庞杂、主张繁多的思潮被统称为“后现代主 义”(post-modernism)
38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领域开始出现三种自我批 : 首先,反思人类学的传统田野工作调查实践、关于 田野工作的认识论及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方法的地 位 对人类学在处理与传统部落(殖民化)的关系,以 及与其自身的调查过程和学科史有关的历史背景、 系统性社会不平等和权力等课题时,所表现出的不 敏感或无能进行批评 重新阐释人类学的文化分析概念对欧洲哲学(尤其 是阐释学),及其对传统观念和传统民族志写作的 影响
28
(二)政治经济学派民族志的特点 (1)不同地方文化的单个描述无法全面反映现 代的文化潮流和现实,离开了世界政治经济背 景就无法准确地研究边缘社会的象征体系和文 化形态。 (2)尝试在区域、民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场域 中探讨文化的差异
29
(三)政治经济学模型的缺陷 政治经济学不够政治: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很 少论及这些经济关系所涉及的权力、管制、 操纵、控制之类的关系 该模型的核心是一个假设,假定我们所研究 的每个事物都已经被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所 触及(“渗透”),欧洲农民来讲也许是事 实,而当我们从“中心”走得更远一点的时 候,这个假设就真是大有问题了
9
文化唯物论学者的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
而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系统 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即把兴趣从 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发 展这个问题,转到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 与环境的既存关系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文化为行动提供导向和意义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人的认知、 符号和行动来理解文化;
• 3、理解是心灵活动,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要 尽量用本土的眼光和主位;
• 4、人类学对异文化的描述可以说是深厚但不可能精确 • 5、人类学需要反思自己的立场和作业的社会意义。
• 代表学派与人物:
总结:文化人类学理论发展轨 迹
•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 科,或通过时空结构和结构中的异文化 来理解人类的共性、自性和他性。
• 三个历史时期: • 理性—进化论时期(1850—1890年) • 实证—结构论时期(1890—1970年) • 理解—相对论时期(1970年至现在)
1
第一阶段:理性—进化性时期
• 3、文化论的科学主义;
• 4、研究者的价值中立;
• 5、研究的应用取向:改造世界。
• 代表学派与人物:
• 1、文化传播论;2、历史特殊论;
• 3、结构功能论;4、社会决定论。
3
第三阶段:理解—相对论时期
(1970年至现在)
• 基本理论范式:
• 1、人是行动意志的主体,即按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的意义 行事,也 因其意图而改变文化和社会;
• 进化论
相对论
• 社会结构
文化体系
• 普遍论
特殊论
• 比较方法
整体方法
• 环境论
心智论
• 有机体(普同)类比
语言(独特)类比
5
• 1、象征人类学;2、解释人类学;3、文化唯物论;4、实践相对论; 5、社会性别研究;6、族群性与民族主义研究。
4
论争与共性
• 关键点:文化与人性、个体与群体、科学与人文。
• 共识:文化相对、伦理互通;历史特殊,人性普同。
• A组: 科学结构论
B组:人文意义论
• 自然科学
人文学科
பைடு நூலகம்
• 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1850—1890年)
• 基本范式:
• 1、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是一致的; • 2、社会文化进化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 3、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 代表学派与人物:
• 古典进化论
2


基 1、第本本体二范论个式的阶:超(段有1机8:9体0实—说1证;97—0年结)构论时期
• 2、认识论的经验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