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校本教材
(完整word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材分析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
(四“注重”)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
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8年级教材上学期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材分析黄山三中李建宏焦玉芬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初二寒假班物理校本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1)让物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2)实验结论:(3)实验推论:2、英国物理学家在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来证明,它是一个理想实验)。
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2、惯性是具有的一种属性。
3、惯性没有单位,但它是有大小的,其大小只.与有关,且质量越大,惯性。
4、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
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改变;惯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5、惯性是一种,惯性定律是一种,它们不一样。
6、几种说法的正确性判断:(1)由于具有惯性()(2)由于惯性()(3)受到惯性作用( )三、练习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A.右侧通行B.系好安全带C.限速行驶D.保持车距2、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A.单纯的实验方法;B.单纯的推测方法;C.数学推导的方法;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3、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A 、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D、锤头松了,把锤丙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
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如下说法中的哪一条。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C:只有运动着的物体才有惯性。
D:质量较小的物体没有惯性。
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图2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图2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羬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的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7、下列交通规则,主要用于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事故的一条是()A.严禁酒后驾车B.严禁超速C.红灯停,绿灯行 D.车辆靠右行驶8、自今年5月1日起,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正式实施.我们知道,惯性是造成许事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各项交通规则中,不是为了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A.转变时,机动车应减速慢行B.车辆快速行驶时前后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靠道路的右侧行驶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9、斧头松了,把斧柄的一端在树墩上撞击几下,如图5所示,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这是由于___________的缘故.10、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腾空而起,由于人具有________,还要继续向前运动,若离开地面时运动员水平方向的速度为8m/s,在空中运动0.7s,则他的跳远成绩为______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2、认识力的相互性;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符号与单位;5、力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材分析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演示用:弹簧、皮泥、直尺等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
新授1、力是什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来举一些力现象的例子好吗?(教师板书)人熊猫拖拉机地球……提攀拖吸引……木桶竹枝车苹果……↓↓↓物体作用物体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吗?在这些例子中,总有两个物体存在,那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那大家再分析图中,那些是受力物体,那些是施力物体?根据分析你能得出力是什么吗?(先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一、教材概述《物理(八年级上)》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统编版教材。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物理实验、力学、电学和光学,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章节,共计21个章节。
整本教材涉及的物理知识点主要围绕物理规律、物理实验方法、物理量的测量和换算以及物理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准确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本教材适用于普通初中的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加强学生对物理问题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物理知识,包括物理规律、物理实验方法、物理量的测量和换算以及物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使用物理实验装置和仪器、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科学探究和实际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2.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三、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材适用于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物理实验(包括重力实验、摩擦力实验、弹性势能实验、电路实验等等)模块二:力学(包括力、压强、浮力、运动学、牛顿定律等等)模块三: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等等)模块四: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等)(二)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系统化地讲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深度和广度。
校本课程教材[物理科]
校 本 课 程 教 材(物理科)溧阳市第三中学物理组 古旭海刘职璠 编著生活中的物理理目录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1)第二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4)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1)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4)第五课、GPS-全球定位系统(21)第六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9)第七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6)第八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9)第九课、激光(48)第十课、磁浮火车(54)第十一课、超声波的应用(57)第十二课、载人航天三大难题(61)第十三课、看照片的艺术(65)第十四课、了解冰箱的构造(70)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2019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现象过程中感受科学的神奇,通过一个具体的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点记住物理学的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难点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下面老师将作简单的介绍。
二、新课教学(一)走进神奇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时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
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
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由此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世界的奥妙。
2.物理是有趣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例如:如课本图1-2电闪雷鸣,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雷鸣电闪,是闪电在前还是雷鸣在前呢?为什么?3.在生活中,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实验演示(被折断的筷子):筷子斜放入水中,似乎被水折断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光的折射) 4.还有很多的生活现象有待同学们去观察、去探索,你将走进一个神奇梦幻的世界。
例如:拉链的开启和闭合,惊险刺激的冲浪运动。
(二)探索之路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望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初二物理下册全册教案word资料71页
课题:怎样认识力主备人:于斌第6章第1课时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说出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
2、会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现象学习重点、难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问题导学:1、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文2页6-1图要求举例生活用力的单位、符号、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概念。
力产生的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认真看课本5、6页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1)完成填写5页空白处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甲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记住力的三要素自学检测:1、在6-2图中写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总结: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说明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3、如图1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方法:1.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2.看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达标测评:(一)必做题(共20分)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还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图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均选填“(a)”、或“(b)”]3.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铝桶C.绳子D.手4.力是_ ___对__ 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___物体和____物体.。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
G/N
h/m
F/N
5/m
甲 0. 98
0. 2
0. 98
0. 2
乙 0. 98
0. 2
1.02
0. 2
丙 0. 98
0.2
0. 55
0.4
请你分析: (1) 比较甲和丙实验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
使 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
(2) 比较甲和乙实验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
使 用定滑轮的好处是改变力的方向; (3) 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
自主预习区专
❶使用滑轮时,如果滑轮的轴堕叠『,这种滑 轮就叫 做定滑轮。使用滑轮时,如果滑轮的轴可以 随重物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就叫做动滑轮。I ❷滑
轮组的好处有: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I ❸轮轴 是由一个轮和一个 轴 组成,当动力作 用在轮上时可 以省力,但要费距离o I ❹使用斜面的好处是省力,但 要费距离。!
定 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拿另一端,分别用
力 F]、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
擦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Fi较小
B. F2较大
〃〃〃〃///〃〃///〃/〃
C. F]、F2、F3的大小不能确
定
D. Fi.F2.F3 都相等
(第6题图)
7. (5分)如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C )
(2)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块数:〃= 3F-G框 _ 3X10000N —600N_°n十、 一G — — 140N 一 〃。(现);
(3)钢丝绳师移动的距离:s = vt = 0. Im /s X
120s =12m大理石板上升的局度:/i = §s=§X 12m
oo
= 4mo
(Word可编辑)(27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整书】教案汇总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
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
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Array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共27套)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汇总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2、会用表测时间3、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过程与方法: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停表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停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停表、时钟、蚊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时间的测量也经常用到,咱们这节课就学习时间的测量.二、新课教学(一)自学1、时间的单位请同学们看课本13、14页,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如何使用表测时间完成学案(一)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2、时间的测量请同学门观察图1.1—6和图1.1—7,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分别是多少?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完成学案(二)(二)学生活动活动1、知道了停表的使用方法,下面同学们练习使用停表,测量自己脉搏跳动十次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一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学生开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活动2、时间的估测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短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活动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学习了时间的测量,请同学们想一想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怎样测量,请结合所测时间的特点,找出合适的测量方法,小组内可进行交流.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教师指导,完成学案(三)测量方法:①直接用手表测量;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生活中我们的测量值和实际的真实值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误差可消除吗?可减小吗?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页误差,2、看课本15页科学世界,了解国际单位的统一,解决学案(四)(四)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学好物理.三、布置作业(课下完成)1.完成练习册题目;2.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板书设计】1.1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单位2、时间的估测3、时间的测量4、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课后反思】:第一章机械运动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并正确记录.3、了解计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Array过程与方法:1、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长度.【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完成学案(一)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要想学会长度的测量,咱们首先学习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学:让学生阅读课本10—12页,了解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自学结束后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二)(二)、长度的测量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请学生们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了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测量范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三)学生自学:请看课本12页实验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怎样放置?怎样读数?数据怎样记录?Array知道了刻度尺的使用,完成学案(四)(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三)、想想议议,估测长度请学生们分组交流总结身上那些部分长度分别是1厘米,1分米,1尺,并练习利用它们估测物体长度. 完成学案(五)学生活动: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是多少?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多少(请3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四)、知识拓展,特殊长度的测量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4、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问题2.如何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完成学案(六)(五)、小结本节课我们进行了长度测量的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活动,学会了测量工具的使用,大家积极参与,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多动手,多动脑.三、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1、2【板书设计】1.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2、长度的估测3、长度的测量4、特殊长度的测量Array【教后反思】1.2运动的描述(教案)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夜空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爬行的蜗牛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我们体验到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宇宙中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大家感觉到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物体的运动.(板书本节课题)二、新课教学(一)想想议议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们是运动的?完成学案(一)(组内可讨论)(二)自学1.机械运动请同学们阅读16-17页,举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什么是机械运动,宇宙中还有那些不同形式的运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说明什么?学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二:1、2),进行组内交流2、参照物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怎样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请同学么阅读17、18页学习什么是参照物,根据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自学后可进行组内交流,并完成学案(二:3、4、5)(三)学生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并思考问题: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Array学生动手做后交流,并完成学案(三)并展示同学们学习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又动手做了实验,我如果说课本是运动的,对吗?请你针对所做实验进行分析交流,看看得出什么结论?交流后展示(四)想想议议同学们看课本第18页图1.2--5想一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完成学案(四)学生完成后分组展示(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会判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运动的知识很多,今后我们再一起探究.三、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板书设计】1.2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二)、参照物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后反思】:1.3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平均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而致用的思想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自学交流请同学们自学课本20、21页内容,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完成学案(一),自学后组内展示.(二)想想议议请同学们看21页和22页想想议议,完成学案(二).(三)自学规范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2)解计算题,要求首先明确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并把物理量单位统一为所需的单位.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公式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4) 代入后检查数值、单位是否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四)尝试展示根据同学们的总结,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学案(四). 教师巡回辅导.等同学们完成后,在班内展示.(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三、作业布置P22动手动脑学物理3、4.【板书设计】1.3 运动的快慢一、机械运动的分类:1.按路程的曲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按速度的变化:匀速运动:变速运动.二、匀速直线运动:三、平均速度1.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运动物体,由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人们常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教后反思】:1.3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 理解速度公式的意义及速度单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比较法探究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用观察和分析的观点认识身边事例,了解“运动快慢”.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看课本19页想想议议,组内讨论、小组展示. 完成学案(一)(二)交流讨论生活中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在跑步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完成学案(二)(三)自学思考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9、20页完内容,物理学中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完成学案(三),自学后组内展示(四)观察交流请同学们观察20页图1.3-2学会读汽车速度表,看2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完成学案(四)(组内交流)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板书设计】:1.3 运动的快慢一、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 即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方法:用速度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v=s/t单位:即m/s;常用单位是km/h. 1m/s=3.6km/h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知道一个物体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今天我们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学习(一)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完成学案(一)并组内展示(二)学生分组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本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所测物理量及注意事项,下面分组做实验.首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23页内容,明确具体的实验过程.做实验时组内同学要明确分工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把测量结果填在23页的表格内.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展示请同学们组内交流本次试验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总结要做好本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同学们交流后完成学案(三)展示(四).自学交流请同学们看课本24页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离的原理,并完成学案(四)(五)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请同学们下去思考一下.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板书设计】1.4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过程【教后反思】: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了解回声现象3.知道人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探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教学难点】利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解释有关声现象.【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声. 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战士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声音,可以判断看不见的火车的远近. 这些都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有关声速的问题.二、进行新课(一)自学Array请自学课本29页“声速”部分. 并完成学案()一(二)发现与思考请同学们学习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交流讨论学案上问题(二),并小组展示.(三)阅读了解贝多芬是优秀的作曲家但是他是聋子,你想知道他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吗?请学习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完成学案(三)教师巡回指导.(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2.人们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的时间间隔最短是0.1S. 少于0.1S人们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会觉得声音更响亮.3.骨传导.三、布置作业课本31页3、4、5【板书设计】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2.回声3.骨传导【课后反思】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有关的声现象.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想Array想做做”完成学案(一)教师巡回参与各个小组问讯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识,并及时点拨.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蝈蝈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电唱机是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实验探究我们一起来探究.结合学案(三)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感受新知[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1、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2、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三)[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并完成学案(三)Array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四)想想做做议议同学们已经知道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看课本想想做做,并完成学案(四).(五)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三、布置作业课本3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板书设计】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传声【课后反思】2.2 声音的特性(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校本教材初二物理校本教材编写组第一篇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第二篇物理与生活第一讲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