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知识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强弱观点,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震动的幅度和距离的干系。

2.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区分声音强弱的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声音的强弱特点。

3. 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声音强弱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区分声音强弱的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声音的强弱特点。

2. 教学难点:在音乐中准确表现声音的强弱,培养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乐器(如鼓、镲、木鱼等)和音锤,用于声音强弱比照实验。

2. 准备不同材质、不同距离的听音设备,用于区分声音强弱的实践操作。

3. 准备音乐素材和乐器演奏视频,用于教室教学演示和模仿。

4.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场景和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声音的强弱,引出本课主题——声音的强弱。

2. 新课教学:(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差别,如海浪声、风雨声、钟表嘀嗒声等。

(2)教师示范演唱一首歌曲,让学生观察教师演唱时的力度变化,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

(3)学生分组,尝试演奏或演唱不同强度的声音,如拍手、敲击乐器等,增强对声音强弱的感性认识。

(4)教师介绍音乐中表示声音强弱的音乐术语和符号,如P (弱)、f(强)等,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音乐术语和符号。

3. 拓展延伸:(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情境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

这有助于学生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声乐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器乐合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音的强弱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声音的资料,如自然界中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等,并在教室上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强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中的更多知识。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理解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振幅与声音强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理解声音的传播与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不同音量和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音乐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声音的强弱这一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振幅,什么是声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感受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距离的地方听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4.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总结出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结论。

5.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归纳、讨论。

2. 教学手段: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与声音的强弱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3.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报告进行评价,同时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

2. 工具:音叉、尺子、录音机等实验器材。

七、结论本节课通过对声音的强弱概念的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强度与振幅和距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

《声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强弱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与生活、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3.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强弱概念、实验探究声音强弱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强弱规律。

2. 运用实验法验证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雷声、掌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

2. 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介绍声音的响度、音量等概念,解释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动幅度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探讨声音强弱与声源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5. 声音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科技领域中对声音强弱的研究。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强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不同场景下的声音强弱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强弱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3. 评价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声音强弱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物体(如尺子、鼓等)、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实验记录表。

2. 教学媒体:PPT、视频资料、图片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八、教学拓展1. 探究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探讨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

2. 声音的调制与解调:学习声音的频率、波形等知识,了解调制解调在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聆听,认识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和区分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声音的敏感度。

结合观察、感知和表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然声音和优美音乐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谦虚、礼貌和友好的待人态度。

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教学准备音频设备、音乐CD、乐器模型、活动卡片、小组提示卡。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静静地聆听。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这段音乐里有哪些声音。

2. 感观体验声音的高低(10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短曲,引导学生聆听,并用手在空中画出声音的高低。

b. 教师出示活动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声音高低的顺序排列。

c.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听到的声音高低排列的理由。

3. 感观体验声音的强弱(10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引导学生聆听,并举手表示声音强弱。

b. 教师出示活动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按照声音强弱的顺序排列。

c.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听到的声音强弱排列的理由。

4.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用乐器模型演示不同音高和音强的声音。

b.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听取演示,给予表扬或指导。

5.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复习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概念。

6. 课外延伸(10分钟)学生回到家中,参与家庭活动。

观察并讨论身边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参与并实践了观察和聆听的能力,培养了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感知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分为大声和小声。

2.能够辨别不同音响的强弱,用大声和小声进行表演。

3.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大声和小声的音乐素材。

3. 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声音是大声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小声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英文单词卡片:loud(大声)、soft(小声),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教学主体:1.呈现音乐素材:教师播放几个声音,例如:锣声、鸟叫声、小狗叫声等。

2.询问学生:这些声音是大声的还是小声的?3.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讨论和解答。

4.引导学生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表演几个动作,例如:走路、跑步、讲话、叫喊等。

5.学生进行表演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声音强弱的特征。

实践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配一个乐器。

2.教师向每个组播放不同强弱的音乐素材,要求学生用乐器演奏出对应强弱的声音。

3.学生演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取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拓展活动:1.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一段有明显强弱变化的音乐作品,例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开头的片段。

2.学生聆听音乐后,讨论并总结出音乐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地方。

3.学生绘制一幅描绘声音强弱变化的图画,并用音乐词语进行标注。

总结回顾: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2.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图画并解释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和鼓励。

评价反馈:1.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延伸拓展:2.学生通过观察录制一段声音强弱变化的视频,分享给同学们观看。

结束语: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欣赏和体验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心和欣赏声音的美妙!。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弱》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通过歌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强弱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地感受和辨别声音的强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声音的强弱。

2.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鼓、铃等,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强弱》。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感受和辨别声音的强弱。

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声音强弱变化明显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活动,如自编自演一个小音乐剧,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

3.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例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

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定义2.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3. 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4. 生活实例分析5. 练习题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木棒、尺子、声音发生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声音的强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强弱现象。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声音的强弱现象?二、探究声音的强弱定义(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的度量。

2. 演示实验:用气球和木棒展示声音的强弱变化,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响度。

3.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定义。

三、分析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10分钟)1. 讲解影响声音强弱的主要因素: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介质等。

2. 实验演示:用尺子固定在不同位置,展示声音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

四、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振幅与声音的强弱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演示:用声音发生器产生不同振幅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声音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五、生活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强弱现象,如:雷声、蚊子飞行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实例中的声音强弱现象。

3. 讨论:如何减小或增强生活中的声音强弱?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声音强弱定义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生活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4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知识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观点和基本属性。

2. 学会应用工具测量声音的强弱,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强弱观点和属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强度的声音素材,如乐器演奏、自然界声音等。

2. 准备一些测量声音强弱的工具,如分贝计。

3. 准备一个适合进行声音实验的教室或实验室。

4.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和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声音的强弱比照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对人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声音的强弱。

(二)新授课程1. 理论知识(1)声音的物理属性:频率、振幅、音色;(2)声音的感知方式: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原理;(3)声音的传播速度。

2. 实验操作通过应用音频设备(如麦克风和扬声器)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及其对听感的影响。

可以设计一系列不同的声音,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3. 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生活中声音强弱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声音的强弱来实现特定的效果。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讨论声音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讨论如何运用声音的强弱来实现特定的效果。

(三)小结作业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强弱对人的影响以及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

2. 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与声音强弱相关的实际应用方案,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实施计划。

(四)拓展延伸1. 介绍一些与声音强弱相关的书籍、网站或视频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2. 组织学生参与与声音强弱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音乐节、演讲比赛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声音强弱的原理,掌握用不同物体测量声音强弱的技能。

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

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

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音乐声音的强弱小学教案声音强弱音乐教案篇一:《音的强弱》教案教学内容:音乐知识——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

学情分析: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理念: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找一找: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第一单元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知识 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知识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掌握如何描述声音的强弱程度。

2.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声音强弱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如音高、氛围等。

3. 培养对音乐声音的敏感度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直接关系,学会描述声音的强弱程度。

2.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如何运用声音的强弱来创造不同的音乐效果。

三、教学准备:1. 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等)若干,用于声音强弱的实践操作。

2.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音频、视频等,用于展示声音强弱的实际应用。

3. 轻柔的音乐背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 引导学生自行准备乐器或物品,用于模拟声音的强弱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声音,如火车的轰鸣、鸟儿的轻唱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强弱对人的影响。

2. 教授新课:(1)教师准备一系列音频素材,包括乐器演奏、自然界声音、人声等,让学生分辨声音的强弱。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乐器(如鼓、吉他等)来制造不同强度的声音,并引导学生通过敲击、弹拨等方式尝试制造不同强度的声音。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制造不同强度的声音,并观察其他小组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如振幅、频率等,并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声音的强弱。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造不同强度的声音,并记录下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课堂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声音强弱的认知和理解。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理解声音强弱的差异,并能够用乐器或声音表现出来。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知识声音的强弱|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声音强弱的基本概念。声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小,它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小星星》。这首歌曲中的强弱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强弱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强弱符号(f、p)的使用和歌曲中的强弱表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特别是结合《小星星》这首歌曲,孩子们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强弱符号的使用。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孩子们动起来,他们很享受这种动手动脑的过程。我注意到,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中显得有些犹豫,可能是因为对强弱表现还不够自信。我在旁边给予了适当的鼓励和指导,看到他们逐渐放开,大胆表现,我感到很欣慰。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和交流。我发现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点子。在成果分享时,我也看到了每个小组的努力和进步。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强弱符号的记忆和应用上。这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歌曲演唱中的强弱表现:学生在演唱《小星星》时,能够正确表达歌曲中的强弱节奏。
举例:《小星星》歌曲中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一句,要求学生在演唱时,将“一闪”唱得强一些,“亮晶晶”唱得弱一些,以突显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教学难点
-声音强弱的区分:一年级学生对声音强弱的感知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细微的强弱变化较难把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强弱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声音强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2. 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音叉、放大镜、振动传感器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如低沉的男声、清脆的女声、大声的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引发学生对声音强弱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1: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振动的音叉,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振动的幅度,并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音叉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

3. 探究活动2:观察声音强弱的变化(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强弱变化的情境,如:大声说话的人、远处的雷声等。

(2)学生观察并记录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总结出声音强弱受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4. 应用拓展:声音的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声音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提高音量使人更容易听到、使用耳机避免影响他人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声音的强弱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隔音墙、改进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的关系,并能够分析声音强弱变化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实验操作准确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音的强弱音乐教案

音的强弱音乐教案

音的强弱音乐教案音的强弱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会音乐中的强弱,认得f强音记号、p弱音记号。

2、让幼儿试验用身体及乐器表现音乐的强弱。

3、引导幼儿为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

活动准备料子准备:山谷背景情境;小狗、小猫、老虎、蜜蜂;节奏卡;强音、弱音记号;音乐《山谷回音真好听》;串玲、玲鼓、沙锤;“美丽山谷”字卡。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认得串玲、玲鼓、沙锤并会使用它们。

活动过程1、活动开始“今日我要带小伙伴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想去吗?”(想)师幼随音乐进入教室。

“我们到了哪儿?”(老师出示“美丽山谷”字卡,引导幼儿认得字宝宝)“山谷里的小动物也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看,都有谁?”老师依次出示小狗、小猫、老虎、蜜蜂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学它们的叫声。

“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

”师幼练习乐曲1234/5—/5432/1—/。

老师随音乐提问:“小狗怎样/叫一?”幼儿模仿小狗的叫声回答:“汪汪汪汪/汪一、”分析:在开始部分老师用游戏的方法导入,幼儿通过以上的游戏活动实现了发声练习的目的,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2、认得强音、弱音记号(1)引导幼儿认得强者、弱者师:“老虎和蜜蜂相比,谁的声音大而重?”(老虎)“谁的声音小而轻?”(蜜蜂)“在音乐课里,这种大而重的`音叫强音,用‘f来表示,它叫强音记号;小而轻的音叫弱音,用‘p来表示,它叫弱音记号。

”(2)依据强音、弱音记号来练习发声练习曲老虎的声音用强的声音唱,蜜蜂的声音用弱的声音唱。

(3)用身体制造声势来表现音的强弱“怎样制造大而重的声音来表示强音?”(跺脚、拍手等)“怎样制造小而轻的声音来表示弱音?”(拍肩,脸等)师幼进行节奏练习:ff/pp/ff/pp/(强强/弱弱/强强/弱弱),fp/fp/(强弱/强弱)(4)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出示三种乐器:串玲、玲鼓、沙锤,请小伙伴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思考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适合表现强音,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适合表现弱音。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马万红教学内容:1、听《大雨和小雨》声音片段2、听《惊愕交响曲》3、律动体验《大雨和小雨》《惊愕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听《大雨和小雨》片段,了解声音强弱变化;在声势动作体验过程中,感受声音强弱变化时力度的变化。

2、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强弱变化,并作出合适的体态反应,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情绪变化编创模仿简单的律动,动作与音乐吻合,感受领悟音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领悟声音的强弱教学难点:动作和音乐吻合,并能随情绪变化创编简单的律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桌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听《大雨和小雨》听完说说声音的变化生回答:弱,越来越强,强,越来越弱……(渐强符号,渐弱符号)2、声势动作体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者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变化(分组加入,感受由弱到强力度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小的变化)3、边听声音片段边模拟声势动作4、观看强弱视频动画进一步认识强(f)弱(p)总结:弱音通常表现安静,祥和,强表现快乐兴奋,激动等二、新授欣赏乐曲《惊愕交响曲》1、听乐曲片段感受情绪2、简单介绍曲名的来历3、请学生边听乐曲边考虑用什么动作变现音乐4、请学生用自己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声势动作提示学生在“惊愕”处做不同的惊吓动作停住5、请学生说出第一小部分反复有什么变化(p---mp)师:小朋友们能让老师从你的动作让我看出来变化吗?6、学生边听边做声势动作师:小朋友们能哼唱出这部分的旋律吗?7、请学生哼唱(啦)第一遍学生哼唱,第二遍唱出强弱变化三、拓展部分师:这么了不起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吧!1、介绍作曲家海顿(观看图片)海顿生于奥地利,海顿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视频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边欣赏边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强和弱,知道了它们得变化时音乐力度变化的大小形成的,小朋友们在今后听赏音乐时要特别注意啊!。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

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声音的强弱教案目标:1. 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

2. 能够分辨和表达不同音乐中的强弱音。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不同强弱音乐片段的音频资源。

3. 大型画纸和彩色笔。

4. 学生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启发学生对强弱音的认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强音的例子吗?- 你能列举一些你认为是弱音的例子吗?- 你认为音乐中的强弱音有什么作用?2. 向学生解释声音的强弱概念:- 强音:音量大,有力度和能量感。

- 弱音:音量小,柔和、轻盈。

主要活动:1. 播放一段带有强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强音特征。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强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3. 播放一段带有弱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他们感受到的弱音特征。

4.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弱音的特点,并记录在大型画纸上。

巩固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片段(可以是歌曲、乐曲等),通过合作讨论和共同努力,为所选片段设计一个声音强弱变化的方案。

2. 每个小组依次表演他们设计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3. 全班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表演,评价其声音强弱变化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尾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声音强弱对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和欣赏不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记录在他们的音乐笔记本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其中的声音强弱变化,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声音强弱。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音乐笔记本中的记录和思考。

3. 学生小组表演的声音强弱变化方案。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 教案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与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是由响度决定的,能够区分不同响度的声音。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音乐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它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2. 声音的测量单位:分贝(dB),它是衡量声音强度的一个单位。

3. 声音的强弱等级:通常分为轻、中、高、特高四个等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

2. 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不同响度的声音。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声级计、各种声音源(如闹钟、手机等)。

3. 分组标志:每个小组一个颜色,以便于区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游戏,引出声音的强弱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声音的测量单位。

3. 示范实验:教师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源的响度,展示给学生。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实验,使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源的响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特点,强调在生活中如何辨别不同响度的声音。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不同声音的强弱,并进行分析。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声音强弱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声音强弱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结果的分析。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声音强弱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以及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 声音的过滤:介绍人耳如何通过耳蜗对声音进行过滤和识别。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轻松学习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引言】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的声音的强弱很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数还不具备理解声音的强弱和调节声音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互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掌握音乐声音的强弱。

【正文】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别不同强度的声音;2. 能够产生正确的指令,让孩子们发出不同强度的音乐声音;3. 培养孩子们对于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4. 增强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声音的强弱概念;2. 各种乐器的声音强弱不同。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法这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孩子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示范声音强度的变化。

比如通过手势、面部表情来示范大声和小声的声音。

2.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比如大小声音比赛、跟随游戏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材料,比如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强度和特点。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孩子们一起唱儿歌《小星星》,并且注意唱出大声和小声的区别。

让孩子们通过唱歌,对声音强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2. 介绍讲解什么是音乐声音的强弱,为什么要学习音乐声音的强度。

3. 操作教师通过演奏各种乐器,让孩子们听出它们的声音强弱的差异,并且进行模仿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适当调整难度,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总结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调节自己的声音强度,提升孩子们对音乐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且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声音强度的掌握程度。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

音乐唱歌综合课《声音的强弱》教学设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认识声音的响度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强弱概念及表现形式。

2. 声音的响度在音乐中的应用。

3. 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学会运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现音乐。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响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强弱对比的练习,如:大声唱、小声唱、渐强渐弱等。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具有明显声音强弱对比的音乐作品,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模仿和欣赏。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声音强弱的认识和感受,总结声音强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并能运用声音的响度来表现音乐。

2. 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作品中声音强弱对比的表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练习和总结反思,了解学生对声音强弱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材料:包括不同强弱对比的音乐作品、自然声音等。

2. 教学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声音的强弱形象。

3. 教学用具:如小鼓、铃铛等,用于实地演示声音的强弱。

4.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响度对音乐的影响。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声音的强弱表现,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 欣赏法: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声音强弱对比的美妙。

4.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步骤:1. 声音的强弱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图片或卡片,讲解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的响度。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

音乐教案-音的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的强弱概念,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的强弱概念: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

2. 音的强弱的表现:通过击打乐器、拍手等方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音的强弱概念,学会用各种方式表现音的强弱。

2. 教学难点: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拍手器等3. 教学PPT:音的强弱相关图片、音频素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引导学生关注音的强弱这一音乐元素。

2. 讲解: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关系。

3. 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演示音的强弱,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音的强弱的概念进行巩固。

6. 拓展: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家里的事物来表现音的强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音频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强弱。

2. 运用实践参与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音的强弱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音的强弱相关图片和音频素材,讲解音的强弱的概念。

2. 音的强弱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进行音的强弱演示,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分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表现音的强弱。

4. 音乐作品欣赏: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的强弱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一年级音乐声音的强弱教案
教学内容:
.音的强弱
2.歌曲《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通过创编歌词和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大鼓。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到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里面有凶猛的狮子、老虎,也有温顺的小猫迷、飞翔的小鸟等等,他们的声音很美妙,你们能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吗?
生:我。

(师神秘的和他说着悄悄话!)
师:老师发现下面的小朋友非常的好奇,你们想知道老
师和他说了什么吗?
生:想。

师:这次老师声音大点,那你们可要听好了!今天我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到大森林里寻找宝藏!你们愿意跟韩老师一起去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通过和一位学生说悄悄话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开门见山通过说悄悄话、号召方式让学生感受音的强弱]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乘上火车出发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火车开了》,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现在我们来到目的地,可是森林的们是关着的!该怎么办呢?(师挠头表现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哎!门上有个图案,据说只要按照图案敲门,门会自动开的!哪位小朋友想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他轻轻的敲着门,可是门没有开!那一个大圆圈和一个小圆圈到底该怎样敲呢?(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正确敲击。


(生再次敲击)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他重重的敲击大圆、轻轻的敲
击小圆!我们看看门开了没有,闭上眼睛等待两秒钟!好,门开了!
生:哇!小动物!
[多媒体:小朋友们好!]
师:动物朋友真懂礼貌!我们也来和动物朋友打个招呼吧!
师:你们好!可是这么大的森林,到哪去寻找宝藏呢?也许动物知道!我们问问它们吧?需要别人帮助时,该用怎么的口气呢?谁来做大家代表?
(生代表)
生:小狗哥哥,你知道宝藏在哪吗?
小狗:精灵可以告诉你们!
师:谢谢小狗!
精灵:想得到宝藏,必须回答我们给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小精灵:请看题!
[多媒体出示:请你模仿森林中动物的叫声,并说说叫声是大是小?]
[多媒体出示动物,生模仿并讨论声音的大小!]
师:小朋友这么快就完成第一个问题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我们来看第二题!
[多媒体出示:请你用大鼓声音来表现这幅图!]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谁想试试!
(生活动)
师;大家说这幅图象什么?
生:吹泡泡。

师:想不想一起玩玩吹泡泡的游戏?
生:想。

师:所有人手拉手面向圆心围成圈,我来敲鼓,大家听好我的鼓!
(音乐活动:教师由弱渐强敲击,学生的圆变的不好再大时猛的一敲,泡泡炸掉)
精灵:哇!我心服口服!宝藏在那!
[多媒体点击出现:f
p]
师:大家一定很失望,怎么找了半天宝藏,宝藏竟是两个字母呢!音乐家们用两个特定的字母来表示声音的大小,f表示大叫做强记号,p表示小叫做弱记号!希望你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要知道:知识才是最好的宝藏!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动物朋友知道我们找到宝藏的消息也为我们感到开心!听!他们高兴的唱起了歌!
[歌曲结束,多媒体显示歌谱]
师:这首歌的什么地方出现了我们的强弱记号?
生:…………
师: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呢?
生:喵喵
师:这位小朋友学的很用心!我给你们当伴奏,你们唱这首歌好吗?
生:好。

(生跟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也和动物门一起庆祝吧!
(全体跟音乐齐唱歌曲)
师:大家玩的好开心!但是天色晚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快和动物告别吧!乘上火车,一起反程!
[多媒体播放《火车开了》
学生开火车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