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4bdf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e.png)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来去匆匆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活动4
忆秋景 写秋声
创意表达
秋的声音还藏在哪里?仿照第1小节写一写吧。
听听, 秋的声音, 石榴_绽__开__了__笑__脸__,____ _“__啪__啪__”__,__________ _召__唤__我__们__快__快__来__品__尝__!
三 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1. 联系生活经验,我知道“唰唰”是形容事物 _迅__速__擦__过__去______的声音。联系上下文,我知道 “㘗㘗”是指__蟋__蟀_____的叫声。我还积累了一 些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示:例_:__啪__啪______、嗒嗒 _________。
2. 想象“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的画面,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我知道“歌吟”的 意思是___歌__唱____ 。
去南方,它可能在和白云嘱咐些什么,也可能在和白云道 别,可以据此展开想象。
5. 联系诗歌,展开想象,请将想象到的画面填到相应 诗句后面的括号里。
A. 想象各种小花美丽而清香 B. 想象丰收的景象 C. 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 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1) 在每一片叶子里。 ( C )
点拨: 本题考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第1题,联系生活
中风刮树叶或下雨的声音可知,“唰唰”形容事物迅速擦 过去的声音;联系课文“蟋蟀振动翅膀,/‘㘗㘗’,/ 是和 阳台告别的歌韵”可知,“㘗㘗”指蟋蟀的叫声;再根据 平时的积累写出两个拟声词即可,如:嘀嘀、啪啪、嗒嗒。 第2 题,“歌吟”的近义词是歌咏,它的意思是歌唱。
点拨: 本题考查写近义词和发挥想象补充句子的能力。我们可以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890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6.png)
7 听听,秋的声音【课前解析】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关注文本:《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朗读,同时充分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读出诗歌的感情和韵味。
也可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增强效果。
关注结构:结构清晰,第一至五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一、二小节结构相似。
都是先发出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教学时要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中画面。
关注语言:诗歌语言简练优美,表达富有韵味。
拟声词“唰唰”等词语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
拟人化的写法,更使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如“大树抖动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关注拓展:◇描写秋天的诗歌:秋天桑榆一直以来很喜欢秋天,喜欢它的不温不火,喜欢它的宁静,它的缜密。
秋风起,河水起涟漪,枯黄的落叶,一片一片摇曳而下。
秋雨绵绵,五彩的伞群组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乡间的田野甚是壮观,成片成片的包谷杆舞动着长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起舞,庆贺着今年的好收成。
红红的苹果在枝头翘首以待,摘果的大妈望着一个个硕大的苹果眉开眼笑。
鸽子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知道描写了哪些秋的声音。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种声音,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3)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0aad6f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9.png)
【导语】这篇略读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单元的最后⼀课,是⼀⾸现代诗,语⾔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运⽤拟⼈的⼿法,抓住秋天⾥⼤⾃然的⼀些声响,⽤诗的语⾔,赞美了秋天。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教案 教学⽬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
教学重、难点: 本⽂是⼀⾸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这个切⼊点,以点带⾯让学⽣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
从短短的⼏句话中让学⽣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各种声响(如风声、⾬声、落叶声、流⽔声)。
3、歌曲《秋⽇私语》 教学过程: ⼀、展开想象,游戏导⼊ 1、游戏导⼊:⾃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我们来做⼀个听⾳猜声的游戏吧!请⼤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
2、揭⽰课题:有位诗⼈在秋天⾥听到这美妙的声⾳,就写下来这样⼀⾸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起来听听秋的声⾳吧!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设计意图:游戏是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的开始,⽤⾳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的兴趣,引起学⽣美好的想象,把学⽣带⼊美丽的⼤⾃然,带⼊秋声之中。
) ⼆、初读课⽂,整体感知 1、请⼩朋友⾃读课⽂,读准字⾳,读通句⼦,想想⽂中具体写了哪些声⾳? 2、请⼩朋友分读六个⼩节。
3、指名学⽣读⾃⼰喜欢的⼩节,⿎励学⽣多次朗读,把课⽂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法,学会了⾃主、合作与探究。
)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1-3节,找出⾃⼰最喜欢的声⾳,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眼前仿佛出现了⼀幅怎样的画⾯?(可从学⽣看到的、听到的⽅⾯来想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7 课《听听,秋的声音》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7 课《听听,秋的声音》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07d41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7 课《听听,秋的声音》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进程中,部编版语文教材上册的电子课本如一座知识宝库。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单元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梳理其中的重点知识,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复习资料,助力更好地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
二、课文基础信息1.写作背景:无特定明确写作背景,旨在通过对秋天各种声音的描写,展现秋天的独特魅力。
2.主题:以秋天的声音为线索,通过描写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文学体裁:诗歌。
4.作者信息:毕国瑛。
5.主要内容:诗中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黄叶飘落的声音、蟋蟀的叫声、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等。
6.中心思想:通过对秋天声音的描写,激发人们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引导人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抖”(dǒu),左右结构,部首是“扌”。
振动,甩动。
●“蟋”(xī),左右结构,部首是“虫”。
蟋蟀。
●“蟀”(shuài),左右结构,部首是“虫”。
蟋蟀。
●“振”(zhèn),左右结构,部首是“扌”。
奋起,兴起。
●“韵”(yùn),左右结构,部首是“音”。
和谐而有节奏的。
2.多音字:无明显多音字。
3.近义词:●道别—告别,辽阔—广阔。
4.反义词:●辽阔—狭窄,饱满—干瘪。
四、修辞手法1.拟人:“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 把大树当作人来写,赋予大树“抖抖手臂” 的动作,使大树更加生动形象。
●讲解: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2.排比:“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听听,秋的声音,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大树、蟋蟀、大雁的声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听听,秋的声音》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a48a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5.png)
3、你能仿照课文再写一写秋的声音吗?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和黄叶到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听听, 秋的声音,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蟋蟀振动翅膀,
“㘗㘗”,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的声音
大雁对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秋风的声音
秋风对农民伯伯说“
。”
A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说:“___大__树__妈_妈__我__真__舍__不_得__你_”。
课文讲解
思考: (1)这一小节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2) 诵读这一小节时,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这一小节句式工整,给人以节奏轻快、朗 朗上口的感觉。
诵读这一小节时,脑海中产生出一幅大雁 南飞、五谷丰登的画面。
课文讲解
思考:“音乐厅”有什么特殊含义? “音乐厅”指秋天的大自然, 它的含义是:秋天的大自然像动 听的音乐一样值得我们去欣赏, 去感受,去热爱和赞美。这表达 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拓展延伸
思考:秋的声音还有哪些?你能仿照课文再写一写秋
的声音吗? 其他示例
听听,
听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露珠从小草上滑落,
“咔嚓”,
“叮咚”,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是和小草道别的话音。
拓展延伸 仿写诗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bb9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8.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精选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时节啊!那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啊!生: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师: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还有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要听听啊?二、欣赏朗读,初步感受诗情。
(师朗诵。
)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初读课文。
生:读课文。
(教师关注)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
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吴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利。
谁能像她那样带夏老师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分别指名读二、三、四、五小节)师:哪些小朋友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小朋友,咱们一起来!生读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从远方匆匆地去,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听听,俺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俺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
找“声音”。
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俺?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板书:黄叶刷刷蟋蟀蛐蛐大雁叮咛秋风歌吟四、读、悟、想。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展示、朗读交流。
生:好妈妈俺要走了,你珍重啊。
师:那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小朋友们,用你们自身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生自由读课文并配上动作)(2)生:俺喜欢“叮咛”。
俺来读。
(生读)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俺亲爱的朋友,好好珍重,明年再相会。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俺们明年见。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单元《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2fd6b16c175f0e7dd13747.png)
7*听听,秋的声音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裁是一首儿童诗。
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大树的唰刷声、蟋蟀的、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这篇诗歌语言精练,表达富有韵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诗歌共6小节。
第1~5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
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大树、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写出了秋天的美丽。
其中,第1、2小节都是先发出“听听,秋的声音”的邀请,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诗歌用词优美,想象丰富。
拟声词“唰唰”“”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大树抖抖手臂”,让我们仿佛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
诗歌借声音绘秋景,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1.认识“抖、蟋、蟀”等生字,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1.认识“抖、蟋、蟀”等生字。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①通过生字组词进行认读,如“抖”可以组成“抖动”“发抖”。
②通过图片来识记,如“蟋蟀”。
③通过表演加深印象,如“吟”可以让学生表演“吟诵古诗”或“吟唱歌曲”。
④借助语境理解词意,如“歌韵”一词可以结合诗句“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进行理解,意思是指好听的歌声。
2.阅读教学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师尽量放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做适当的点拨。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练笔指导及范文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练笔指导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3aa6700c22590102029de8.png)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练笔指导及范文
一、练笔要求。
本文主要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落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运用拟人的写法,好像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童话故事。
你能仿照“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这一小节的形式,写一小节吗?
二、练笔指导。
1.读懂例句。
反复读“练笔要求”中的例句,基本了解这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2.揣摩技巧。
总结这节诗歌的思路及写作技巧:以“听听”这一重叠词语领起——指出要写的事物及其动作——运用拟声词来形容声音——将声音拟人化。
3.发挥想象。
充分发挥想象力,想想在秋天或别的季节里,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像什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来。
三、范文展示。
听听,秋的声音,
青蛙展开歌喉,
“呱呱”,
是与池塘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
小草拍拍手掌,
“啪啪”,
是向大地道谢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秋风挥挥手臂,
“呼呼”,
是和天空告别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轻轻走过,
“沙沙”,
是与田野亲切交谈的话音。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每课知识归类汇编(含四课)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每课知识归类汇编(含四课)](https://img.taocdn.com/s3/m/2e74a43302d276a200292eff.png)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归类会认字:傲君橙橘挑径斜赠刘残犹会写字:菊残君橙送挑寒径斜霜赠刘盖多音字:tiāo(挑选)(挑水)挑tiǎo(挑战)(挑拨)重点词:听写词语:君须记橙黄寒山石径霜叶重点句: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诗的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写出了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赏析:“斜”和“远”相互照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的动态美,体现了山的高。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霜的花枝。
赏析: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冬初的特征。
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赏析:这两句以橙子金黄与橘子青绿,把秋末冬初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我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诗人通过想象勾起自己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可见他虽然身在异地,但心早已回到了故乡。
)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
赏析:梧桐叶、寒意、秋风,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往往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主题:这三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的。
《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1e3bb360cba1aa811dada.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毕国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1.初读。
7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7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9de5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2.png)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诗歌,感受秋天的美和诗歌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诗歌朗诵、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秋天和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4.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以秋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感受秋天的美和诗歌的韵味。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听听,秋的声音》的PPT,诗歌朗诵的音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感受和体验。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秋天和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5.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6. 写作练习:学生进行以秋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听听,秋的声音》2. 重点词语:秋天、美、诗歌、韵味、意象、修辞手法、韵律美。
3. 板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完成一篇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不少于200字。
2.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感受秋天的美和诗歌的韵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7 听听,秋的声音》【名师授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7 听听,秋的声音》【名师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3509af7ec4afe05a1df9b.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 听听,秋的声音》【名师授课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到了转折点的阶段,但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还是不强,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再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二、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创作诗歌。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六、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展开想象1.课件录音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出示课件)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那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音,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听到这些美妙的秋天的声音,就写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一听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诗歌,自主选择朗读的段落。
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6c9eb7172ded630a1cb602.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课文原文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毕国瑛,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过程: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
出示字卡或小黑板: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蟋蟀振动翅膀,“_____”,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35e73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2.png)
7* 听听,秋的声音一、说教材:《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根据部编版教材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能反应秋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听听,秋的声音》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听听,秋声音》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听听,秋声音》公开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13c6ba1767f5acfa0c7cd1f.png)
听听,秋的声音授课年级 三年级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听听,秋的声音〔第一课时〕个性修改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教 学3.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目标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1. 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2. 1. 搜集秋天的声音及图片。
〔师生〕课前准备 2.预习生字,读懂课文。
〔学生〕3.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一、引题导入导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清楚听到了秋的声音,不1. 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教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音乐中师范读全诗〕学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过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程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 .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能够多读几遍。
2.检查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答复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能够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学合〕1〕“刷刷〞是黄叶道的音〔看件〕黄叶从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大⋯⋯哦,你能用你的朗把它的洒洒表出来。
呵,多美的黄叶啊。
〔2〕“〞蟋蟀振着翅膀,和阳台告的歌韵。
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件〕蟋蟀在唱着⋯⋯朗指〔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暖暖的叮⋯⋯他在些什么呢?〔件〕舍不得走,因儿的秋天很美。
朗表。
〔4〕一秋掠田野,出⋯⋯的声音,〔件〕是秋送来的丰收的歌吟。
秋吹,田野里、果园里⋯⋯人的心里⋯⋯你能用朗表么?配朗1——4。
案听听,走秋,走的音,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学生散,引到歌的形式,写打下基。
用听听,秋的声音⋯⋯方式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c6a4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c.png)
7*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理解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3.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与秋天有关的音频,秋叶飘零的视频,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的配乐。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赋予大地美景,(出示图片)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风吹落叶、蟋蟀鸣叫等声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听听,秋的声音)注意:题目中有个逗号,我们怎样才能把题目读出韵味呢?(注意停顿)3.引导回顾:上个单元学的哪篇文章也是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想一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4.交流从《不懂就要问》一课中学到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本课是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自主发现、总结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加以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5.过渡:本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借助提示我们知道了学习方法——朗读和想象,今天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读通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查朗读情况。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指名朗读。
(4)随机指导读音:“掠”读四声;“振、吟”是前鼻音。
2.读出节奏,把握美感。
(1)诗歌都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
读出节奏韵律,才能感受到诗歌音乐式的美感。
(2)课件出示有划分节奏的诗句。
(3)学生再次练读,读出节奏。
3.感受诗歌写到的秋的声音。
(1)小组讨论:读完诗歌,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大树“唰唰”、蟋蟀“㘗㘗”、大雁的叮咛、秋风的歌吟。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030e8b5caeaad1f347933f95.png)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会认字:抖蟋蟀振韵掠吟辽阔重点词:近义词:道别——告别叮咛——嘱咐辽阔——广阔绽开—一绽放词语搭配:一排排大雁一阵阵秋风重点句: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这是个拟人句,把大树的枝干当作人体的手臂,把树叶飘落的“唰唰”声想象成人与人告别的话语,形象生动。
)2.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这是个拟人句。
秋天到了,大雁南飞,秋风吹过田野,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
这都是秋天美丽的景色,“叮咛”和“歌吟”是“秋的声音”。
)3.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这是个排比句,说明秋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通过聆听秋的声音,也能感受到秋天所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4.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虽然美好,但是短暂,让我们细心聆听吧,通过美妙的声音感知秋天的丰收和希望。
)课文结构:所到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秋风听听,秋的声音声音美妙联想到的声音:叶子、小花、汗水、谷粒秋天美好主题:作者抓住秋天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意的语言,表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写法: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
示例: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拓展积累:描写秋的诗词: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5bd0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自由读句子,将课文读通读顺。
4.生朗读教师出示的字词。
5.交流记字识词的方法。
(1)和声音有关的词都有“口字旁”,比如:唰唰、瞿瞿、吟;和动作有关的都有“提手旁”:抖抖、振、掠。
(2)我可以做一做“振动”“掠过”的动作。
(3)“歌吟”就是唱歌,小声说的意思,我用的是拆合法。
(4)看见“辽阔”的“阔”,我猜就是很广阔的意思。
6、回味老师总结的几种字词学习方法。
看图后回答,这是“蟋蟀”。
(练读这个词并书空)7.看图后回答:辽阔(练读并书空)8.将所有词语准确读一遍4.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5、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这些字词的?刚才孩子们用了偏旁归类、做动作、拆合法的方式来记忆字词,方法很有意思。
老师也给你们介绍一种方法。
看图,这是什么?让我们叫叫它的名字。
6.上面这幅图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另一种方法:看图法。
练习。
能读准音并大胆说出自己记字学词的方法能根据图片准确说出词语准确读出所有词语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复习和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尝试,学会自主探究,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环节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指向目标2、3)1.有感情地朗读,善于联想和想象,动脑思考。
2.六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圈出不懂的地方,标出小节序号。
3.和同桌讨论困惑并汇报:(1)黄叶落、蟋蟀鸣、大雁叫、秋风吹拂的声音。
(2)按小节顺序出示不同的秋景图片:落叶图、蟋蟀图、大雁图、田野图。
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我觉得“叮咛”就是小声地说,有点舍不得、不放心的意思。
“歌吟”应该是声音很好听吧,像唱歌一样。
(有感情地读读第三小节)(4)我还能听见果实成熟落在地上的声音……(学生畅所欲言)(5)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知识归类
会认字:
韵掠吟辽阔抖蟋蟀振
重点词:
近义词:辽阔——广阔绽开—一绽放道别——告别叮咛——嘱咐
词语搭配:一阵阵秋风一排排大雁
重点句: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这是个拟人句。
秋天到了,大雁南飞,秋风吹过田野,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
这都是秋天美丽的景色,“叮咛”和“歌吟”是“秋的声音”。
)
2.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这是个拟人句,把大树的枝干当作人体的手臂,把树叶飘落的“唰唰”声想象成人与人告别的话语,形象生动。
)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虽然美好,但是短暂,让我们细心聆听吧,通过美妙的声音感知秋天的丰收和希望。
)
4.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这是个排比句,说明秋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通过聆听秋的声音,也能感受到秋天所带来的丰收和喜悦。
)
课文结构:
所到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听听,秋的声音声音美妙
联想到的声音:叶子、小花、汗水、谷粒秋天美好
写法:
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趣味性。
示例: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主题:
作者抓住秋天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意的语言,表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拓展积累:
描写秋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