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三菱PLC控制系统干扰分析和对策

合集下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预防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预防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预防由PLC构成的控制系统大多处在强电设备和线路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干扰信号往往会给系统造成误差,使得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甚至使系统发生误动和故障,因此其抗干扰能力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为了使控制器稳定的工作,提高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需要在产品选型、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特别是在工程设计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遵照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并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1、干扰源分析工业现场对PLC控制系统的干扰主要有以下来源:(1)空间的电磁辐射。

来自强电线路、强电开关设备、变压、整流、换流、变频设备、雷电等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其辐射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体现两个方面:①辐射PLC内部电路,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②辐射控制系统信号线路及通信网络,由线路感应产生干扰。

此类干扰与线路敷设、设备位置、控制系统所处的场强特别是频率密切相关。

(2)电源。

控制系统电源引自供配电系统网络,除了受到各种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电源线路上产生感应电压外,影响最大的是电网内部设备及其状态变化,如大型设备起停、开关操作浪涌、交直流传动装置中SCR、GTO、IGBT等电力半导体器件引起的谐波等,都将通过输电线路传到PLC电源输入端,对PLC产生干扰。

(3)信号线引入。

由信号传输侵入的干扰信号主要有三类:①通过变送器和信号仪表的配电电源引入;②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

这类干扰会引起输入信号异常,大大降低测量精度,严重时将引起I/O 器件损坏以及系统不能正常运行;③由于现场强烈振动或接线不牢靠使PLC输入触点发生抖动从而产生错误的输入信号。

(4)接地系统混乱。

PLC控制系统的正确接地,可以削弱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如接地不当,将会增强干扰信号的引入,导致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PLC控制系统的接地包括工作地、屏蔽地、信号地、防雷地、静电地和保护地等,若工作地与其它接地处理不妥,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电位分布,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

三菱PLC控制系统抗干扰的措施

三菱PLC控制系统抗干扰的措施

1、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对于三菱PLC系统供电的电源,应采用非动力线路供电,直接从低压配电室的主母线上采用专用线供电。

选用隔离变压器,且变压器容量应比实际需要大1.2~1.5倍左右,还可在隔离变压器前加入滤波器。

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

控制器和I/O系统分别由各自的隔离变压器供电,并与主电路电源分开。

三菱PLC的24V 直流电源尽量不要给外围的各类传感器供电,以减少外围传感器内部或供电线路短路故障对三菱PLC系统的干扰。

此外,为保证电网馈电不中断,可采用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UPS具备过压、欠压保护功能、软件监控、与电网隔离等功能,可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交流供电电路可采用双路供电系统。

2、正确选择电缆的和实施敷设,消除三菱plc的空间辐射干扰。

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采用远离技术,信号电缆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相同类型的信号线采用双绞方式。

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平行敷设,增大电缆之间的夹角,以减少电磁干扰。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的辐射电磁干扰,从干扰途径上阻隔干扰的侵入,要采用屏蔽电力电缆。

3、三菱plc输入输出通道的抗干扰措施输入模块的滤波可以降低输入信号的线间的差模干扰。

为了降低输入信号与大地间的共模干扰,三菱PLC要良好接地。

输入端有感性负载时,对于交流输入信号,可在负载两端并接电容和电阻,对于直流输入信号可并接续流二极管。

为了抑制输入信号线间的寄生电容、与其他线间的寄生电容或耦合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采用RC浪涌吸收器。

输出为交流感性负载,可在负载两端并联RC浪涌吸收器;若为直流负载,可并联续流二极管,也要尽可能靠近负载。

对于开关量输出的场合,可以采用浪涌吸收器或晶闸管输出模块。

另外,采用输出点串接中间继电器或光电耦合措施,可防止三菱PLC输出点直接接入电气控制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摘要:对于PLC控制系统而言,逻辑电路的设计及过程控制的实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干扰源的存在会影响电路的运行和控制功能的正常实现,干扰源一般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干扰源的源头主要包括空间辐射、电源干扰、线路干扰、接地干扰、系统内部干扰等,因此需要PLC系统运行空间的实际干扰源分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抗干扰措施,常用的措施包括优化升级设备、设计抗干扰功能、优化线路布局和电源分布、接地系统优化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干扰源对PLC系统的干扰,提升PLC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控制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干扰源、抗干扰措施引言:PLC作为新一代的工业控制器,秉着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硬件配套齐全、编程简单易学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控制系统中。

PLC是专门为工业控制设计的,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取了多层次的抗干扰措施,使系统能在恶劣的工業环境下与强电设备一起工作,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高。

尽管有如上所述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但当生产环境处于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所以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常言道:“治标先治本”,找到问题出在哪了,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所以找到现场的干扰源头尤为关键。

1.电磁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干扰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跟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是差不多的,绝大部分是产生在电流或者电压急剧变化的部位,例如大型设备的启停、开关操作浪涌、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引起暂态冲击和空间的辐射电磁场、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干扰,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

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分析与抗干扰设计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分析与抗干扰设计措施

2 . C o l l e g e o f R a i l w a y T r a c k s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o f E a s t C h i n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 , J i a n g x i 3 3 0 0 1 3 , C h i n a )
境条件不尽相 同, 所 受的干扰源也不尽相 同, 但给 P L C
0 引 言
可编程控制器( P 积小 、 功能强 、 通用性好等优点 , 而广泛应用于 各行各业。 但在 P L C控制系统应用过程 中, P I c控制 系统通常与生产现场设备外部设备直接相连, 不可避 免地会 受到外界 的干扰 。 就P L C控制器本 身而言 , 安 装在控制中心 , 其所受的干扰f 尤其是外部强电场或 磁 场1 相对 少 些 : 而安 装 在 生产 现 场或 其 他机 械 设 备
[ 摘 要 ] 通过 对 P L C 控制 系统 主要 干扰 源的 分析 , 阐述 了这 些 干扰在 控制 系统 中的影 响, 并提 出了几种
从硬 件 、 软 件上 实现抗 干扰 设计 的具体技 术措 施, 从 而 完善 并合理 地 消除干扰 , 提 高P L C 控制 系统 可靠性 ( 关键词 ] 可编程控 制 器; 信 号 干扰 ; 抗 干扰 设 计; 硬 件抗 干扰
第3 4 卷 第 3期
有 色 冶 会 设 计 与 研 究
2 0 1 3
6 月
P L C控制系统的干扰分析与抗干扰设计措施
武 四平 , 甘方 成 2
( 1 . 江西 钨业集 团有 限公司, 江 西南 昌 3 3 0 0 9 6 ; 2 . 华东交 通大 学 轨道交 通学 院. 江西南昌 3 3 0 0 1 3 )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h r wa e c n g r t n ot a e d sg s e t p t o wad c nr l y t m nii tree c a u e . a d r o f u ai ,s f r e in a p cs u r r o t s i o w f o s e a t n e fr n e me s r s —
此, 应按 我 国的标 准合 理选 择 。 2 综 合抗干扰设 计 。主要 考虑 来 自系统 外部 的 ) 几种抑制 措施 , 括对 外 引线 进行 屏 蔽 , 防空 间辐 包 以
2 电路 耦 合 干 扰 。 由 于 P C接 地 点 选 择 不 当 ) L 或 接地 不 良, 过 回路 公 共 阻抗 耦 合 而 产 生 的 电流 通
Absr c : s rbe af c LC o to y tm t b e i e f r n ef co s t a t De c i fe tP c n r ls se sa l ntre e c a t r .Fr m q p n ee to o e uime ts l cin,
1 供 电 电源 。 由于 P C本 身 抗 干 扰 的 能力 很 ) L 强 , 常 只要 将 P C 电 源 与 系 统 动 力 设 备 分 别 配 通 L 线, 就对 来 自电源 的 干 扰 具 有 足 够 强 的 抑 制 能 力 。
2 提高 P C控制 系统抗干扰能力 的措施 L
LU n we ,ZHAO a g Bi g n Lin
( . ig a SlL k ru ee p et oLd; 1 Qn h i at a eGopD vl m r .t o tC 2 Qah i at k ru hmi l o Ld i h i om d86 0 , hn . i a lL eGopC e c . t,Qn a G lu 10 0 C i g S a aC g a)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致使PLC控制系统对于工业领域的控制产生了质的转变。

但是根据目前PLC控制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综合分析,其工作环境仍然存在着漏洞,造成大量的外部干扰源头出现。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分析与抗干扰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干扰源分析;抗干扰措施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PLC控制系统的应用由最初工业数据监视逐渐发展到水位控制、压力控制、流量计量、燃烧控制等,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目前,工业的控制系统有集中安装在控制室,也有安装在工业边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因此,要提高工业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对干扰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1PLC的相关概述1.1PLC介绍PLC是英文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的缩写,其意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其组成主要包括CPU、指令及数据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数字模拟转换等等。

可编逻辑控制在发展初期只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控制,这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和完善,PLC控制器能够达到逻辑、时序、模拟、通信等多种模块的控制,PLC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同时具有稳定的控制能力,设计、维护、操作等等都比较灵活方便,在功能上更加丰富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1.2PLC控制系统特点分析PLC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整个工业生产流程中,作为一种能够实现工业控制的电子计算模式,具有显著的特点。

1.2.1高性价比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继电器系统,PLC有着价格成本优势,其造价更加低廉,且整个控制系统,形成了大量的编程单元集成,以此为基础能够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1主要干扰源经过分析可知,对PLC产生的干扰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各种干扰源,二是各种干扰的传播途径,三是各种干扰的接受体。

为了提高PLC的可靠性,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尽管各种PLC的组成各不相同,但是在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I/O)和其他可选部件组成。

因此,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

电磁干扰产生于干扰源,通过耦合传输通道将干扰源电磁能量传递到PLC系统,产生相应的干扰电压和电流,影响 PLC正常、安全、可靠运行。

下面从传输通道的角度,分析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及其对PLC控制系统的影响。

1.1电源引入的干扰PLC控制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

雷电冲击、开关操作、大型电力设备启停、交、直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和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引起电网的波动都会通过输电线路传递到PLC系统电源,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这些干扰也会通过现场的电缆、屏蔽层和金属连接影响到PLC的子系统、扩展机箱、I/O模板,甚至影响到中央处理单元,造成PLC系统故障。

1.2 I/O信号线引入的干扰在使用PLC组成控制系统时,要连接生产现场的大小设备,要连接各种通信线路,传输I/O信号。

而工业生产环境中电磁干扰总是难以克服的,主要有如下几种关键的干扰环境:1)动力电缆、大型机械和功率高的设备在电力传输中会在I/O信号线周围产生电磁藕合。

2)各种输入信号线间电场感应,线间串扰产生感应电动势。

3)输入信号源为感性元件,输出驱动负载为感性负载时,输入或输出回路开关通断时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或浪涌电流。

4)大型设备的启动与停止使能量强大的交流系统对模拟量采样传输线直接产生干扰。

5)输入接点、输出继电器和接触器等元器件的触点在开闭时产生电火花(或电弧),I/O端口侵入电磁噪声。

这些干扰从I/O信号线引入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

PLC控制系统中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

PLC控制系统中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

PLC控制系统中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简要分析了PLC当中较为常见的电磁干扰问题,同时提出正确选择系统设备、合理接地以及搭接等方式,以期解决PLC 控制系统当中常见的干扰问题,确保PLC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标签:PLC控制系统;干扰问题;解决方式0 引言电气控制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高,PLC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

但是,PLC控制系统往往处于各类强电电路或是强电设备附近,导致其受到电磁环境的影响,有较高几率出现信号被干扰、死机以及数据采集精准度下降等现象,使得PLC系统难以稳定运行。

故而,企业需及时对该问题进行处理,确保PLC的运行环境。

1 干扰源分类及主要来源1.1 干扰源分類干扰源可按照形成原因以及干扰方式的区别进行分类。

若按照干扰源的形成原因进行划分,则可将干扰源划分为放电噪声、高频荡噪声以及浪涌噪声等。

若按照噪声的干扰方式进行划分,可将干扰源划分为差模干扰以及共模干扰两种方式。

其中利用噪声干扰方式进行划分是常用的分类方式。

所谓共模干扰,指信号与地面之间所形成的电位差,形成该干扰类型的主要是因为电网串入以及由电磁辐射于信号线之上所感知到的同方向电压的累积而成。

所形成的共模电压有时数值偏大,尤其是部分企业使用了隔离性能并不理想的供电室,导致变送器传送信号具有较高的共模电压,部分共模电压甚至达到130V之上。

而差模干扰则是指对信号两极之间形成干扰的电压,当共模干扰经过不平衡电路便会形成该类型电压。

而该类型电压也会直接于信号之上进行叠加,导致PLC系统测量精度以及控制精度均受到影响。

1.2 干扰主要来源第一,来源于自然辐射的干扰。

PLC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会受到自然辐射电磁场的影响。

该类型干扰主要是因电气设备出现暂态过程、雷雨天气以及雷达运行而产生的,也可将该类型干扰称为辐射干扰。

该类型干扰分布较为复杂,只要PLC系统在辐射范围之内,便会受到其干扰。

第二,人为干扰。

造成PLC控制系统受到干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企业未选择正确的施工用设备,或是工作人员未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PLC控制系统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

PLC控制系统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

PLC控制系统常见干扰及应对措施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本文首先对干扰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干扰因素主要有空间辐射,系统本身的干扰和系统外部的干扰,并且根据这些干扰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从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内容上进行抗干扰,硬件抗干扰主要是阻断干扰源,对干扰源进行控制,但是硬件抗干扰并不能完全阻断干扰,因此又研究了软件抗干扰,将硬件抗干扰与软件抗干扰进行结合,就可以有效的应对干扰,实现PLC的稳定运行.01干扰PLC控制系统的因素分析1.1 辐射干扰通过空间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干扰称为辐射干扰,是由高频感应设备、电力网络、大型整流变压变频设备、无线电广播、雷达、雷电、电视等运行产生的。

如果PLC控制系统处在辐射中,则它的数据线、电源线和信号线都会转变为天线,因此受到辐射的干扰。

这其中,主要是两个路径,一是对PLC内部电路感应的辐射干扰,二是对PLC网络通讯线路的辐射干扰。

1.2 系统本身的干扰PLC系统本身也会产生干扰,这主要是由于系统中各电路和元器件的辐射所产生的,如元器件之间不匹配、信号之间相互影响、逻辑电路之间有辐射等,在使用过程中系统本身的干扰不能消除,但是在系统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经过多重实验检验的PLC控制系统。

1.3 外部干扰首先是电源干扰,这又分为三个层面:一是PLC控制系统中大型设备的启用和关停造成的欠电压和过电压等;二是电网短路造成的冲击、工业电网大型设备启动或者停止、交直流传动装置所引起的谐波等;三是SCR、IGBT、GTO等运行期间产生的高次谐波、寄生振荡、噪声等,这些都会对PLC造成干扰,产生很大的危害[3]。

其次是信号传输干扰,PLC各类信号输出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受空间辐射干扰,或者通过公用信号或者变送器进行干扰,这些被称作是容性耦合干扰和感性耦合干扰。

最后是接地系统的干扰。

PLC系统的地线包括模拟地、数字地、直流地、保护地、屏蔽地、信号地等,接地良好可以保证PLC的可靠运行,接地的混乱可能造成电位分布不均匀和电位差的存在而引起干扰,这会影响PLC的正常稳定运行。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在工业领域应用时间不超过50年,却由于使用简单、功能强大等诸多优点得到了极其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但在电磁环境、安装及使用等的不规范条件下会对PLC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分析了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具体干扰因素,详细说明了在设计、安装PLC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应用实践。

标签:PLC;可靠性;抗干扰能力PLC在工业设备的自动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业设备的安全运行,影响到企业生产的安全和效率,而PLC的抗干扰能力又是PLC可靠性的重要要素,是整个控制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影响各类PLC抗干扰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控制器本身的强电电路和控制器所处的外部恶劣电磁环境。

针对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一是要求PLC 设计、生产厂家注意设备提升本身的抗干扰能力设计,二是在工程设计或是安装施工及维护过程中注意电磁环境对PLC设备的影响。

1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源主要类型电磁是工控设备最主要的干扰源,而电磁干扰源一般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前者包括各类噪音以及静电放电,它们一般以低频(约10MHz)为主,主要对广播、通信等电波造成干扰,经常会导致半导体器件的损坏。

后者指的是电子、电气设备或是类似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干扰,它是影响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包括了各类高频发射设备以及电网干扰等。

电磁干扰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干扰产生的机理可以划分为放电噪音(例如雷电、静电放电、辉光放电等)、接触噪音(电路开关过渡、电磁波反射等)、高频振荡噪音等。

而按照噪音干扰模式的区别,可以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在三相电路中共模干扰指的是两个信号线之间或其中之一与地线之间的干扰,他们幅度相等、相位相同。

差模干扰则存在于相线与中线之间,他们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工作发生异常,测量精度降低,甚至很损伤PLC元器件。

如果PLC控制系统隔离性稍差,可能或造成其传输的信号互相干扰,导致其共地系统总线发生回流现象,PLC控制系统就会误动或者死机。

3)接地系统干扰。

PLC控制系统正确接地主要作用是消除各电路电流流经一个公共地阻抗是产生噪声电压,避免电磁场和地电位差的影响,使其不能形成地环路,提高抑制干扰能力。

同时给控制系统建立一个基准电压,保证系统正常稳定工作。

但PLC控制系统的地线接地方式较多,系统接地、屏蔽接地保护接地以及交流等很容易搞混乱,接地混乱会导致干扰信号侵入,导致各个接地点电位差而产生地环路电流,影响PLC控制系统运行。

同时屏蔽层很容易受到变化磁场的影响产生感应电流,如果其电流与芯线电流发生耦合就会形成干扰信号回路影响PLC控制系统运行。

2.3 PLC控制系统内部干扰PLC控制系统内部干扰就是其内部元器件与电路之间互相进行电磁辐射而发生的干扰。

产生,包括系统的逻辑电路发生互辐射、逻辑地与模拟地发生生互辐射、系统元器件之间不匹配等现象都会造成对PLC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

3 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3.1 电源抗干扰措施为PLC控制系统提供的电源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为抑制电力系统网络对CPU电源与I/O 电源等的干扰,PLC控制系统在装置应该配有隔离变压器,其选择的容量要比实际高1.2倍以上。

屏蔽层接地良好,同时,为降低电源线之间的相互干扰,隔离变压器的二次线圈连接线选择双绞线,在交流电源输入端加入低通滤波器。

如图1示。

变压器一次连接线与二次级连接线应用的都是双绞线,可以将干扰信号经滤波隔离后降低,PLC控制的供电系统的控制器与I/O系统均有各自的隔离变压器进行供电,同时,供电电源与与主电路电源是分开的。

假设输入或者输出供电因为故障出现中断,控制器可以继续供电,由此可见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如果PLC控制的供电系统供电质量缺乏保证,电网馈点经常中断,应该采用UPS电源给控制器供电,即将控制器前面的屏蔽变压器改为UPS电源。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及措施
导, 2 0 1 l ( 2 3 ) .
L C所用 的测量 、控制 的不同 ,可分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差模干 变 送 电 电源 ,还有 与 P
工作 电源是 P L C控制 系统 中的主 要 电磁 干扰导入来源 , 导入的途径有P L C的供 电电源、
[ J 】 .科技创新导报 , 2 0 1 0( 1 0 ) . [ 2 ] 李 伟 ,陈 豪 杰 .用 P L C组 态 软 件 消 除干 扰的 方法解 析 … J.科 技 致 富 向
而 人 为 因 素 主 要 有 设 备 周 边 的 电气 、电 子 设 备 所 发 出的 电磁 干 扰 , 由于 其 通 常 比较 高 宏 亮 .浅谈 P L C应 用 中的抗 干扰 问题
此是 P L C最主要 的干扰源。 电磁 干扰 的种 类有 很多 ,根 据干 扰模 式
A u t o ma t i c C o n t r o l ・ 自动化控制
P L C控 制系统 的抗 干扰分析及措施
文/ 汪 洁
而在 P L C控制 系统 的工作 现场 ,P LC会 同时 受 到其 自身和周边设备所产 生的共 模干扰、差
电安全性能 ,应选 取持续供 电的在 线式 u p s电
源为 P L C控制 系统供 电,它 可 以在 P L C控 制
模干扰对其信号 和电压 产生干扰。 由于这些 电 系统 自身方面加强对 电源导入干扰 的抗 干扰、 磁 干扰源 会在很 大程度 上对 P L C控 制系统 控 隔离性 能。
制 、测量的可靠性产生 影响 ,因此对 它们 采取 2 . 3信号线导人的电磁干扰
境极其复杂 ,电磁干扰种类多且无孔不入 ,因
此我 们在对 P LC采 取抗 干扰措 施时 ,必 须要 条信号 线之间对电磁干扰的隔离 、屏蔽 工作, 同时在 线缆铺 设时 ,应尽可能避免对信号 线与 对P L C控 制 系统 的设计 、安 装 、使 用 以及维 【 关键 词】P L C 控 制系统 抗干扰 可靠性 安 护 全过程进行周 密的考虑 ,对 每个步骤分别采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问题
一. 抗电源干扰
在电网中的干扰信号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首先可考虑采用隔离变压器。为了提高抗干扰效果,隔离变压器的屏蔽层必须良好接地且二次侧连接线要使用双绞线,因为双绞线能减少电源线间干扰。其次可考虑采用分离供电系统,即plc控制器与其它设备的供电分离开来,这样也有助于抗电网干扰。
二. 控制系统的良好接地
在plc控制系统当中,需根据干扰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干扰措施,从而保证系统可靠、稳定的运行。
" 控制器开关量输出的场合,不管控制器本身有无抗干扰措施,都最好采取图(c)(交流负载)和图(d)(直流负载)的抗干扰对策。
" 在开关时产生较大干扰的场合,交流负载可使用双向晶闸管输出模块。
" 在控制盘内用中间继电器进行中间驱动负载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对于电子设备的抗干扰技术,主要原则是抑制干扰源,plc可编程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干扰,可使用上述措施中的任何一个。
" 系统中各台电器设备分别单独接地,严禁串联接地。
" 强电接地网与弱电接地网单独敷设,严禁共用。
"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 接地线应尽量粗,一般用大于4mm2的导线接地。
" 接地线应尽量避开强电回路和主回路的电线,不能避开时,应垂直相交,尽量缩短平行走线长度。
三. 防i/o信号干扰
1、i/o模块的定性分析
" 绝缘的输入、输出信号和内部回路比非绝缘的抗干扰性能好。
" 双向晶闸管和晶体管型的无触点输出比有触点输出在plc控制器侧产生的干扰小。
" 输入模块允许的输入信号on-off电压差大,抗干扰性能好。
四. 防外部配线干扰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主要包括电磁干扰、电源噪声、开关干扰以及环境干扰等。

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导致PLC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干扰、误触发、故障等问题。

为了保证PLC控制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需要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

以下将详细介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

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

电磁干扰可以通过电缆、接口、线路等途径进入PLC系统中。

电磁干扰会造成PLC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导致PLC输入/输出模块的误触发或失效。

为了抵御电磁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屏蔽电缆:将PLC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线采用屏蔽电缆,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干扰的影响。

2.增加滤波器:在PLC系统的电源线路中增加滤波器,可以过滤掉电源线上的噪声,减小电磁干扰。

3.设备隔离:对于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设备,可以将其与其他设备进行隔离,减少干扰的传导。

4.绝缘:对PLC系统中的输入/输出信号线进行绝缘处理,以减少干扰的传递。

电源噪声是另一个常见的干扰源。

电源噪声可能来自于电源本身或者是其他设备在电源线上引入的干扰。

电源噪声会干扰PLC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信号误触发、系统死机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防止电源噪声的措施:1.使用稳压电源:采用稳压电源可以保证PLC系统的电压稳定,减少电源噪声的影响。

2.增加滤波器:在PLC系统的电源线路中增加滤波器,可以过滤电源线上的噪声,减少电源噪声对PLC系统的干扰。

3.接地处理: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源噪声的传递。

确保PLC系统和其他设备的接地良好,并使用合适的接地线缆。

开关干扰是指当开关设备(如电机、继电器等)开关时,由于电磁感应或接点弹跳等原因造成的干扰。

开关干扰会导致PLC输入/输出模块的误触发、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防止开关干扰的措施:1.使用阻尼元件:在开关设备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上安装阻尼元件,可以减小开关干扰的影响。

2.触发级联:对于容易受到开关干扰的PLC输入/输出模块,可以采用级联触发的方式,将干扰传递到多个模块上,减小干扰对单个模块的影响。

关于PLC的干扰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PLC的干扰问题及其对策

关于PLC的干扰问题及其对策众所周知,PLC功能强大且程序设计简单以及维护方便,特别是高可靠性、较强的适应恶劣工业环境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但是也由于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其会受到各种干扰,所以如何应对它的抗干扰问题成为PLC应用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PLC在一般正常的应用中所受的干扰源主要有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接地系统引入的干扰和输入输出电路引入的干扰三类。

如果PLC的干扰问题解决很好的话,将会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损耗,使得生产成本提高,这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有必要对PLC应用系统中的干扰问题进行探讨以及一些正常的对策。

主要本文分别讨论PLC的三种干扰技术的相关对策。

一、干扰的相关对策分析我们可以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抗干扰措施防止干扰,其中,硬件抗干扰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抗干扰措施,一般从抗和防两方面入手来抑制和消除干扰源,切断干扰对系统的耦合通道从而达到降低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敏感性。

1.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电网的干扰,频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PLC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如何抑制电源系统的干扰是提高PLC的抗干扰性能的主要环节。

1.1、加装滤波、隔离、屏蔽、开关稳压电源系统。

设置滤波器的作用是为了抑制干扰信号从电源线传导到系统中,使用隔离变压器,必须注意:屏蔽层要良好接地;次级连接线要使用双绕线(减少电线间的干扰),隔离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应分别加屏蔽层,初级的屏蔽层接交流电网的零线;次级的屏蔽层和初级间屏蔽层接直流端。

为了抑制电网大容量设备起停(如送水泵等)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保持供电电压的稳压,可采用开头稳压电源。

1.2、分离供电系统PLC的控制器与I/O系统分别由各自的隔离变压器供电,并与主电源分开,这样当输入输出供电断电时,不会影响到控制器的供电。

2.抑制接地系统引入的干扰:PLC系统一般分为功率电路接地和逻辑电路接地,有共地、浮地及机壳共地和电路浮地等三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菱PLC控制系统干扰分析和对策 梦翔宇科技小周 13410432787
三菱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新型的通用自动化控制装置,作为工业控制领域的核心控制器,随着工业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工业设备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分析三菱PLC系统现场应用时的干扰来源和干扰的途径,提出消除或减少干扰源、合理接地、消除空间辐射干扰等抑制干扰、利用软件保证三菱PLC系统稳定运行的对策。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保证三菱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1、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对于三菱PLC系统供电的电源,应采用非动力线路供电,直接从低压配电室的主母线上采用专用线供电。选用隔离变压器,且变压器容量应比实际需要大1.2~1.5倍左右,还可在隔离变压器前加入滤波器。对
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 控制器和I/O系统分别由各自的隔离变压器供电,并与主电路电源分开。三菱PLC的24V直流电源尽量不要给外围的各类传感器供电,以减少外围传感器内部或供电线路短路故障对三菱PLC系统的干扰。此外,为保证电网馈电不中断,可采用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UPS具备过压、欠压保护功能、软件监控、与电网隔离等功能,可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交流供电电路可采用双路供电系统。
接地极最好埋在距建筑物10~15m远处,而且三菱PLC系统接地点必须与强电设备接地点相距10m以上。如果要用扩展单元,其接地点应与基本单元的接地点接在一起。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信号源不接地时,应在三菱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地,要避免多点接地。
由于电磁干扰的复杂性,仅采取硬件抗干扰措施是不够的,要用三菱PLC的软件抗干扰技术来加以配合,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等措施,有效消除周期性干扰、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设置软件保护等。例如对开关量输入信号,采用定时器延时的方式多次读入,结果一致再确认有效, 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
三菱PLC控制系统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为了抑制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可编程控制器接上专用地线,接地点应与动力设备的接地点分开。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也必须做到与其他设备公共接地,禁止与其他设备串联接地。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三菱PLC。集中布置的三菱PLC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分散布置的三菱PLC系统,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2Ω,
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电压迭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控制精度。
3、三菱plc输入输出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输入模块的滤波可以降低输入信号的线间的差模干扰。为了降低输入信号与大地间的共模干扰,三菱PLC要良好接地。输入端有感性负载时,对于交流输入信号,可在负载两端并接电容和电阻,对于直流输入信号可并接续流二极管。为了抑制输入信号线间的寄生电容、与其他线间的寄生电容或耦合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采用RC浪涌吸收器。
2、来自电源的传导对三菱plc的干扰
三菱PLC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因其机构及制造工艺等因素使其隔离性并不理想。实践中,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三菱PLC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
三菱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流,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大型设备起停、开关操作浪涌、短路电流冲击、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产生干扰。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通过三菱PLC供电电源引入的干扰;二是通过变送器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引入的干扰。
6、设备选型。
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了解生产厂家给出的抗干扰指标,如共模抑制比、差模抑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等,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三菱PLC系统。
三菱PLC控制系统现场应用时的抗干扰问题,是复杂而细致的。抗干扰性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具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工业现场的具体环境,要求我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从减少干扰源、切断干扰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充分利用各种抗干扰措施来进行三菱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才能真正提高三菱PLC系统现场应用时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来自接地系统传导对三菱plc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三菱PLC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菱PLC控制系统的接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地环电流作用于三菱PLC系统,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
5、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良好的接地是保证三菱PLC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还可以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三菱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
措施之一。
2、正确选择电缆的和实施敷设,消除三菱plc的空间辐射干扰。
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采用远离技术,信号电缆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相同类型的信号线采用双绞方式。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平行敷设,增大电缆之间的夹角,以减少电磁干扰。为了减少动力电缆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的辐射电磁干扰,从干扰途径上阻隔干扰的侵入,要采用屏蔽电力电缆。
二、三菱plc的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1、来自空间的辐射对三菱plc的干扰。
空间辐射电磁场主要来自现场动力线路、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信号、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有关。三菱PLC系统受到的辐射干扰,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对三菱PLC通信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感应引入干扰;二是直接对三菱PLC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
输出为交流感性负载,可在负载两端并联RC浪涌吸收器;若为直流负载,可并联续流二极管,也要尽可能靠近负载。对于开关量输出的场合,可以采用浪涌吸收器或晶闸管输出模块。另外,采用输出点串接中间继电器或光电耦合措施,可防止三菱PLC输出点直接接入电气控制回路,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4、三菱plc抗干扰的软件措施
3、来自信号线引入的传导对三菱plc的干

与三菱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号之外,还会受到外部干扰信号侵入。由信号引入的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对于隔离、屏蔽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严重时造成系统误动和死机。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三菱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三菱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三菱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的电磁干扰的类型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干扰源。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干扰模式和噪声波形性质来划分。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可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5、来自三菱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逻辑电路相互辐射、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等。这都属于三菱PLC制造厂家的设计问题,应用部门虽然无法改变,但选择时要多加考证、比较。
三、三菱PLC控制系统抗干扰对策
进行具体工程的抗干扰设计时,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采取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和利用软件手段等措施,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