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

合集下载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1.辨析:(1)立井:又称竖井,是直接与地面相通的直立巷道。

(2)主井:主要或专门用来提升煤炭的立井称为主井。

(3)暗立井:又称盲立井、盲竖井,是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

(4)直立巷道:主要或专门用来提升煤炭的巷道。

(5)平巷: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且轴线方向与煤层走向大致平行。

布置在岩层中时称为岩石平巷。

(6)大巷:为开采水平服务的平巷称为大巷。

(7)上山、下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称为采(盘)区上山或下山。

(8)开拓巷道:主要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和开采水平。

(9)准备巷道:主要用于准备新的采区。

一般是为一个采区或数个区段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采区硐室等都是准备巷道。

(10)回采巷道:主要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

一般是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开切眼(形成初始采场的巷道)等都是回采巷道。

2.名词解释:(1)矿山井巷:在煤矿的地下开采中,为了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需要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总称。

(2)平硐: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其作用类似于立井,有主平硐、副平硐、通风平硐和排水平硐等。

(3)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且轴线与煤层的走向直交或者斜交的称为石门。

3.简述井田开拓和井巷掘进过程。

(1)自地面开凿主井、副井进入地下;(2)当井筒开凿至第一阶段下部边界开采水平标高时,开凿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然后向井田两翼掘进开采水平阶段运输大巷;(3)到达采区运输石门位置后,由运输大巷开掘采区运输石门通达煤层;到达预定位置后,开掘采区下部车场底板绕道、采区下部材料车场;(4)沿煤层自下而上掘进采区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与此同时自风井、回风石门,开掘回风大巷,向煤层开掘采区回风石门、采区上部车场、上山绞车房,与采区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联通;(5)当形成通风回路后,即可自采区上山向采区两翼掘进第一区段的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下区段回风平巷,当这些巷道掘到采区边界后即可掘进开切眼形成采煤工作面;(6)安装机电设备,进行必须的准备工作以后即可开始采煤。

2024年采煤概论课件

2024年采煤概论课件

采煤概论课件一、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课件旨在对采煤的基本概念、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对采煤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采煤的基本概念1.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指地下蕴藏的煤炭储量和可采储量。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

2.采煤方法采煤方法是指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地质条件、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煤炭开采。

常见的采煤方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

3.采煤工艺采煤工艺是指从煤炭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到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

采煤工艺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对提高煤炭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煤方法及工艺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面直接挖掘煤炭资源的一种采煤方法。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地质条件简单、煤炭质量较好的地区。

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煤炭资源浪费等问题。

2.地下开采地下开采是指在地下挖掘煤炭资源的一种采煤方法。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质量较差的地区。

地下开采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生产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3.采煤工艺流程(1)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查明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等情况。

(2)矿井建设:根据勘探结果,设计矿井布局,建设矿井井筒、巷道、硐室等工程。

(3)煤炭开采:采用合适的采煤方法,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

(4)煤炭洗选:对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洗选,提高煤炭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5)煤炭销售:将洗选后的煤炭销售给电厂、钢铁厂等用户。

四、采煤安全注意事项1.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3.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是2015年3月30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绍留。

本书介绍了煤矿开采应掌握的煤矿地质、矿图等基础知识;系统地介绍了煤矿井田开拓、巷道掘进与支护、采煤方法、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矿井通风和矿井5大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等基本知识,并对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作了简单介绍。

全书共分9个单元,内容包括煤矿地质、矿图、井田开拓、巷道掘进与支护、采煤方法、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矿井通风、矿井灾害及其防治和露天开采等。

本书适合煤炭职业技术院校和成人教育院校矿山机电、矿井运输与提升、矿山地质、矿山测量、数字矿山技术专业及其他煤炭开采类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广大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第一单元煤矿地质1课题一地壳及地质作用1课题二煤的形成、分类及综合利用10课题三煤层的埋藏特征19课题四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资源储量22课题五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27第二单元矿图33课题一煤矿地质图33课题二采掘工程平面图46课题三煤矿常用其他矿图52第三单元井田开拓57课题一井田开拓基本知识57课题二井田开拓方式73课题三矿井采掘关系一92第四单元巷道掘进与支护96课题一钻眼爆破96课题二巷道支护113课题三装岩与调车131课题四掘进通风与综合防尘134 课题五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l38 课题六综合掘进机掘进142第五单元采煤方法l46课题一采煤方法概述146课题二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154 课题三缓斜、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l84课题四近水平及倾角较小缓斜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195课题五急斜煤层采煤法199课题六厚煤层采煤法209第六单元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17 课题一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及地面生产系统217课题二矿井运输与提升系统220课题三矿井排水系统227课题四矿井动力供应系统232第七单元矿井通风245课题一矿井空气和矿井通风的任务245 课题二矿井通风阻力和通风动力252 课题三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方法256 课题四矿井通风管理263第八单元矿井灾害及其防治269课题一矿井瓦斯及其防治269课题二矿尘及其防治279课题三矿井火灾及其防治286课题四矿井防水和排水292课题五冒顶事故及其预防296课题六矿山救护设备设施与救护301 参考文献310。

2024版《采煤概论》经典课件

2024版《采煤概论》经典课件

《采煤概论》经典课件•采煤概述•采煤地质基础•采煤方法与工艺•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机电与运输•煤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煤概述01采煤的定义与意义采煤定义采煤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和技术手段,从地下煤层中开采出煤炭资源的过程。

采煤意义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采煤对于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推动工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的历史与发展古代采煤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煤炭作为燃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煤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方式。

现代采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现代采煤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采煤的分类与特点分类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采煤可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

其中,地下开采又可细分为房柱式开采、长壁式开采等多种方法。

特点不同采煤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例如,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资源回收率高等优点,但受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较大;地下开采则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投资大、技术复杂、安全风险高。

采煤地质基础02阐述煤田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环境、成煤物质来源、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等。

煤田的形成煤田构造特征煤田勘探方法详细介绍煤田的构造形态、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它们对煤层赋存的影响。

介绍煤田勘探的常用方法,如地质填图、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以及勘探成果的表达方式。

030201煤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的厚度和稳定性阐述煤层的厚度变化、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如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等。

煤层的结构和构造详细介绍煤层的结构特征,如层理、节理、结核等,以及它们对采煤工艺的影响。

煤层的顶底板条件分析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稳定性等条件,以及它们对采煤安全和效率的影响。

阐述矿井充水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如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矿井充水因素介绍矿井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和步骤,包括水文地质勘探、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涌水量计算等。

采煤概论(采煤)

采煤概论(采煤)

采区走向长度
一般情况下,双面采区的走向长度为800m~1000m 。 对于综采工作面,有条件的应尽量跨越上山(下山或石门) 回采,其采区走向长度一般为1000m~1500m,当不能跨越 上山(下山或石门)回采时,其采区走向长度一般为 1500m~3000m 。 对于底板松软、巷道维护困难、地质构造复杂或自然发火期 短的煤层,以及装备水平低的小矿,采区走向长度可适当缩 短。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 3--下部车场;4--轨道上山; 5--运输上山;6--上部车场; 7、7’--中部车场; 8、8’、10--区段回风平巷; 9、9’--区段运输平巷; 11--联络眼;12--采取煤仓; 13--采区变电所14--绞车房; 15--行人联络眼
回采巷道布置
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具有两条平巷,工作面下段布置运输 平巷,上段布置轨道平巷(回风平巷) 。 除第一区段煤层回风平巷必然单巷布置外,其他各区段煤层 平巷,可单巷布置,也可双巷布置。
从生产实践中,双巷布置比单巷布置方便,故多为双巷布置。 但当煤层埋藏平稳,顶底板条件较好,特别是薄煤层采用巷 旁支护维护巷道不成问题时,可考虑采用单巷布置。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是采区内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 近年来,由于采煤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采工作面平均月 产可达两万吨,最高可达10万吨。大型联合布置的采区,一 般年产为45~60万吨,有的高达百万吨以上。 高产、稳产工作面为采区集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集中生 产联合布置的采区,又促进了高产稳产工作面的发展。采区 集中、机械化生产在技术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采煤基本概念
采煤方法
采煤工艺与采煤系统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配合的总称。根据不同的 矿山地质及技术条件,可有不同的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相配合,从而构 成多种多样的采煤方法。 通常按采煤工艺、矿压控制特点,首先将采煤方法分为壁式体系和柱 式体系两大类。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新奥集团
巷道分类
二、按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 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阶段(或水 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 准备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采区 上(下)山、采区上下车场、采区石门等。 回采巷道:为工作面采煤直接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上、下平巷和开切眼等。
新奥集团
巷道布置特点 (1) “运上”5 — 布置于M2层中,“轨上”4 — 布置于M1 层中(2) 区段平巷 —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 置 (3) 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 11通过15与5相连
(4) 斜巷14和21 —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5) 水平运输大巷1布置于M2底板岩层中 总回风巷2布置于m2中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1.井田开拓 2.井巷掘进与支护 3.准备方式 4.采煤方法
新奥集团
井田开拓
• • • • • 煤田划分为井田 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井田再划分 巷道分类 开拓方式
新奥集团Biblioteka 煤田划分为井田1. 煤田
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 形成的 基本连续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14
新奥集团
I 2
上煤层 — 区段平巷 单独布置、单一走 向长壁采煤法。
14 9
4
8 7 12 5 6 10 12 13 11
生产系统:
1 15
新奥集团
I
2
17 4 8 7
下煤层 布置区段集 中巷,分层 同采,倾斜 分层下行垮 落采煤法。
14 9 16 14
5 6 10 13
1 15
I
新奥集团
下煤层 — 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 垮落采煤法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1、煤层的形成受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条件的控制。

2、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无机矿物质和水分。

3、常用的煤质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和含矸率。

4、单斜构造:在一定的范围内,煤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

5、单斜构造的产状三要素:①走向—走向线的延伸方向;②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③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两面角。

6、根据开采技术的特点,煤层按倾角可分为:缓斜煤层 8°-25°;倾斜煤层25°-45°;急斜煤层 45°-90°.通常又把倾角在8°以下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

按开采技术的特点,分薄煤层(煤层厚度0.5~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3.5m以上)。

7、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划分: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3个阶段。

8、矿井储量的类型:①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②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量中控制的资源量,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储量连同地质储量中推断资源量的大部;③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的资源/储量;④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的煤量后乘以采区采出率。

9、坐标系统:为了准确反映地质图件的地理位臵,地质图所必须具有坐标系统。

10、地理坐标系:地面上一点的位臵,在地球表面上通常用经度、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地理坐标系。

11、高程:又称为第三坐标,即地面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分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绝对高程又称海拔或标高,是地面上任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2.什么叫地史?地层和地史的区别是什么?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地层是在地史的发展阶段形成的沉积岩层。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在古代成煤时期,地球上气候温暖而潮湿,植物生长茂盛,特别是湖泊沼泽地带密布着茂密的森林或水土植物。

死去的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沼泽底部,随着地壳缓慢下沉逐渐被水覆盖与空气隔绝,在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植物遗体开始腐烂分解,有的变成气体跑掉,有的变成液体流失,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变成泥炭层。

植物遗体演变成为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地壳继续缓慢下沉,泥岩层被水携带来的泥砂等物质覆盖,并且覆盖层逐渐加厚,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泥炭层逐渐脱水、压紧,碳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这时泥炭就变成了褐煤。

如果地壳继续下沉,覆盖岩层不断加厚,褐煤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的变化,含碳物质进一步富集,氧和水分含量进一步减小,密度增大,颜色变深,硬度增加,逐渐地变成了烟煤,煤的这种变质过程称为煤化阶段。

4.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密度和容量、导电性等。

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

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

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碳、氢、氧、氮和有机硫,还有少量磷等;无机质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对加工利用不利。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W、水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含矸率工业分类指标:可燃基挥发分Vdaf(%)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5.反映煤岩层产关要素是什么?走向:煤层或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为走向线。

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

采煤概论复习要点

采煤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1)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案进行的场所及能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演讲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2)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别。

(3)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要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煤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泥炭化和煤化两个阶段。

(4)煤层的厚度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I)薄煤层0.5-1.3米,(II)中厚煤层:1.3-3.5米(III)厚煤层:厚度在3.5米以上(5)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煤和岩层改变了原始埋藏状态,所产生的变形或变位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可以分为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

岩层的位置及特征通常用产状要素来描述。

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和倾角。

(6)断距: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i)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ii)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iii)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平移。

正断层’逆断层在煤矿中最常见。

(7)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可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三个阶段,并依次进行。

(8)矿井储量煤炭资源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最终成果的集体表现,它是指地下埋藏着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量。

对勘探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四种。

(i)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ii)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中控制的资源量,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储量连同地质储量中推断资源量的大部,归类为矿井工业储量。

(iii)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的资源/储量,称为矿井设计储量。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地壳构造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

包括: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地壳运动起主导作用,它控制了其它地质作用的存在和发展。

煤的形成过程: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演变而形成的。

形成过程:植物遗体◊泥炭层◊褐煤◊烟煤◊无烟煤◊石墨要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煤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植物条件:例如我国三大聚煤期(即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等)分别与袍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繁盛时期相对应。

)2.气候条件:温暖潮湿3.地理环境:有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条件4.地壳运动:下沉速度煤层的厚度分类:厚煤层 3.5m以上中厚煤层 1.3-3.5m薄煤层0.5到1.3m 最小可采厚度按倾角: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煤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

缓斜煤层:0—25度,8度以下称为近水平煤层倾斜煤层:25—45度急斜煤层:45--90度煤层顶底板岩石: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

底板:先于煤生成的岩石顶板:较煤后生成的岩层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面,倾向: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距,断盘断层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第二章:煤矿地质图反映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状的图纸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中一般用地形等高线反映地貌。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1.煤层层面等高线煤层层面与具有一定高程的水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交线,就是煤层层面上的等高线。

2.矿井储量矿井储量是指矿井范围内的煤炭埋藏量,是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矿井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远景储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3.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巷道,如井筒、井底车场、阶段(或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等。

4.准备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下)山、采区上下车场、采区石门5.回采巷道为工作面采煤直接服务的巷道,如区段上、下平巷和开切眼等。

开拓、准备和回采是矿井生产建设中紧密相关的三个主要程序解决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保证矿井生产系统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6.井田开拓从地面开掘一系列井巷进入煤层的过程称为井田开拓。

7.再生顶板分层开采时借助采空区上覆顶板岩层压力,压实已塌落的矸石而形成的顶板。

8.采煤系统采煤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之间在时间上的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采煤巷道布置系统。

也即为采煤系统。

9.采煤方法采煤方法是采煤工艺与采煤系统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配合的总称。

10“三下”一上"三下一上"采煤是指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体上采煤。

1.井田划分的原则?①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②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③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如大断层、河流,城镇和铁路等)④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2、井田内的再划分方式有哪几种,如何划分?(1)井田划分阶段阶段划分及特征①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的长条部分。

②开采水平:布置有井底车场和主要运输大巷,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

阶段垂高与水平高度之间的关系为:水平垂高可以等于阶段垂高,也可能大于阶段垂高。

(2)阶段内再划分①分区式②分段式③分带式布置④整阶段布置⑤连续式(3)井田分区域划分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煤层埋深的增加,矿井井田范围越来越大,这就势必造成井下运输距离、通风线路、管线敷设过长,给生产和管理带来困难。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第四节 矿井基本概况
• 2.水平巷道
• (1)平硐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 通地面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 • (2)大巷与平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 道,其长轴方向与煤层走向平行。 • (3)石门与煤门 • 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其长轴线与煤层走 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 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 水平巷道。
I I -- I
10 , 11 8
3 7 5 ,6 2 4 1
9
采煤概论
五、采煤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采煤方法分类
(三)采煤工作面概况 (四)采煤工艺
采煤概论
四、采煤方法
(一)基本概念
1、采场和采煤工作面 2、开采水平 3、井底车场 4、上下山 5、采煤方法
采煤概论
四、采煤方法
(一)基本概念
30米 直线段100米 直角拐弯75米
采煤概论
四、采煤方法
(四 )采煤工艺 1、普通采煤工艺
装煤、运煤:在装煤前要先检查放炮后的顶板及支 架,进行敲打问顶、处理活石、控制顶板。
采煤概论
四、采煤方法
(二)地质构造对采煤的影响
1、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煤层或岩层受力后变成多个弯曲,但能保持其 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
采煤概论
二、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
(二)地质构造对采煤的影响
1、褶皱构造
采煤概论
二、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
(二)地质构造对采煤的影响
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煤层或岩层受地壳作用力后遭到破坏,失去连 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 两侧没有发生明显 位移的叫裂隙 两侧产生了明显位 移的叫断层
近水平煤层: 缓倾斜煤层: 倾斜煤层: 急倾斜煤层: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第三章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煤田的范围相当广阔。

大的煤田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储量可达数百亿吨。

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用一个矿井来开采,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和安全上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开发一个煤田时,应将煤田划分成若干较小的部分。

由若干个矿井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称为井田。

有时煤田不很大,也可不划分井田。

由于行政或经济上的原因,往往将邻近几个井田划归为一个行政机构管理,而将这邻近的井田和起来称为矿区。

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以矿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要保证各井田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煤田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一、划分的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对一个生产能力较大的矿井,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应要求井田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

生产能力较小的矿井,储量可少些。

矿井生产能力还要与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装备条件相适应,并要为矿井发展留有余地。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根据当前技术水平划定井田范围,可能满足不了矿井长远发展的要求。

因此,井田范围应适当划得大些,或在井田范围外留一备用区,暂不建井,以适应矿井将来发展的需要。

对于煤层总厚度较大,开采条件好,为加快矿井建设和节约初期投资而建设的中小型矿井,更应如此。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一般情况下,为便于合理安排井下生产,井田走向长度应大于倾斜长度。

如井田走向长度过短,则难以保证矿井各个开采水平有足够的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造成矿井生产接替紧张;或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开采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使阶段(水平)高度加大,将给矿井生产带来困难。

井田走向长度过长,又会给矿井通风、井下运输带来困难。

因此,在矿井生产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井田走向长度过长或过短,都将降低矿井的经济效益。

我国煤矿生产实践表明,井田走向长度应达到:小型矿井不小于1 .5 km;中型矿井不小于4.0 km;大型矿井不小于7.0 km;特大型矿井可达10.0~15.0 km。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煤系:指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形成的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关系的沉积岩系。

特点:内陆型煤系有陆相沉积层存在,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近海型煤系中存在有还相沉积的石灰岩及泥炭岩;在有火山活动活动地区的煤系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存在。

含矸率:指矿井开采出来中大于50mm的矸石量的百分率。

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内是否含有较稳定的夹石层。

分类:简单结构和复杂。

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层总厚度:包括矸石夹层在内的煤层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有益厚度:指煤层总厚度中,除去矸石夹层厚度的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可采厚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开采厚度以上的煤层厚度或煤分层厚度之和。

煤层厚度:薄煤层:小于1.3米中厚煤层:1.3-3.50米厚煤层:大于 3.5米煤层底板:按照沉积顺序,先于煤层沉积而形成的岩层。

煤层顶板:后于煤形成的岩层。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几厘米到数十厘米。

多为碳质泥岩、泥岩、页岩。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常是煤采出后不久便自行跨落,一般由一层或数层粉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

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煤或岩层大致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

产状要素:倾向走向倾角断裂构造: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

高程:空间任一点至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绝对高程:又称海拔或标高,是空间任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是高程相同的若干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层面的等高线用标高投影的方法投影到水平面上,得到的图形就是煤层等高线图。

煤层有顶、底板两个大致平行层面。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反映煤层空间形态和构造变动的重要地质图件,是煤矿设计生产和储量计算的基础。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煤物质沉积而形成大面积含煤地带。

井田:将煤田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部分,每个部分划归一个矿井开采。

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

煤田划分井田的原则: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2.井田范围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3.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4.合理规划惊天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①正断层 ②逆断层 ③平移断层
根据断层面走向与岩层面相对 关系分类:
1、走向断层
2、倾向断层 3、斜交断层
(五)岩浆侵入体
岩浆侵入到含煤地层形成的岩 床或岩墙,称为岩浆侵入体。
(六)岩溶陷落柱
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赋存特

“煤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演变而形 成的”。 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 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三)褶皱构造 岩层受到挤压应力的强烈作用, 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波状弯曲,但仍 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称为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四)断裂构造
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 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构造形态,称为 断裂构造。 1、裂隙或节理 2、断层
(1) 断层的分类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的运动 方向分类:
成煤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泥炭化阶段 2、煤化阶段
要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必须 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植物大量繁殖
第二,温暖潮湿的气候
第三,适宜的古地理环境
第四,地壳运动的配合
(二)煤的物理性质 1、颜色 3、硬度 2、光泽 4、密度
5、脆度
7、裂隙
6、导电性
(2)、煤的化学组成
1、碳
2、复杂结构煤层
1)、简单结构煤层
简单结构煤层内不含有稳定夹 石层,有时含有少量的矸石透镜 体,同时简单结构煤层反映在当 时形成煤层的过程中,植物是连 续堆积的。
2)、复杂结构煤层 复杂结构煤层里含有比较稳定 夹石层,多时可达5~6层。
3、煤层的厚度 煤层厚度是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垂 直距离。 根据煤层结构和厚度的不同,把煤层分 为了三类: 1、总厚度 2、有益厚度
按照冷凝的位置不同,分为侵入岩和 喷出岩。 常见的岩浆岩岩石有:花岗岩、 闪长岩、安山岩等。

采煤概论全套课件

采煤概论全套课件
巷道布置方法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方法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巷道布置形 式,如单翼布置、双翼布置、环形布置等。
典型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某煤矿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通过优化巷道布置和运输 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
案例二
某金属矿山采用斜井开拓 方式,通过加强支护和排 水措施,确保了安全生产。
案例三
某露天煤矿采用平硐开拓 方式,通过合理规划采场 布局和运输道路,降低了 开采成本。
刨煤机
适用于薄煤层及倾角较小的煤层,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 耗低等优点。
钻削式采煤机
适用于硬煤层和夹矸的煤层,具有截割力大、破岩能力强等特点。
设备选型原则与方法
选型原则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的设备。
选型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设备的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最优选型方案。
气流动通路。
通风原理
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使新鲜空 气沿进风井进入井下,经过用风地 点后,污浊空气沿回风井排出井外。
通风方式
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混合式三种, 根据矿井地形、地质和开采技术条 件选择。
通风设施类型及作用
通风设施类型
包括风门、风桥、挡风墙、 调节风窗等,用于控制风 流方向和风量。
通风设施作用
多元化发展
煤炭企业将积极拓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 力。
国际化发展
具备实力的煤炭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企业国际化发 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压力显现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包括巷道变形、支架损坏、煤柱压裂、片帮冒顶等。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第一节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埋藏在地下的煤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是地壳物质运动和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

一、地质作用1.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2. 外力地质作用它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

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照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划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别。

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有沉积岩,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煤、油页岩、岩盐等本身就是沉积岩。

三、地史的概念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

在45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地壳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上的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

研究表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矿物、岩石,任何地貌和构造形态以及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是地壳发展演化的产物。

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及古生物的发展,将地壳发展历史的主要阶段及其顺序,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大的时期。

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一、煤的形成煤层的形成受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条件的控制。

我国最主要的三个聚煤时期为: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古植物从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的演化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分为泥炭化阶段和煤化阶段。

二、煤系的概念煤系是指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第三节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1.煤的物理性质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比重和容重、导电性等。

2.煤的化学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主要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

二、煤的工业分类1.常用的煤质指标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包括:水分W、灰分A、挥发分V、胶质层厚度Y、发热量Q、硫S和磷P的含量以及含矸率等。

2.煤的工业分类我国现行的工业分类,是以炼焦煤为主的分类方案,分类指标主要用挥发分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mm)为指标划分煤的种类,从无烟煤到褐煤分为十大煤种,即无烟煤、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1、根据井巷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矿井巷道可分哪几类?直立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2、矿井巷道按其作用和服务范围,可分哪几类?(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一个水平或者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2)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数个区段服务的巷道;(3)回采巷道: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3、什么是石门?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且其轴线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称为石门。

4、什么是上山?服务于一个采(盘)区的倾斜巷道,称采(盘)区上山或下山。

上山用于开采其开采水平以上的煤层。

5、成煤的条件有哪些?繁茂的植物条件、温湿的古气候条件、积水沼泽的古地理条件、缓慢沉降的地壳运动条件。

6、什么是煤系?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的大致连续沉积的一套含煤岩系,厚度从几十米至几千米。

7、评价煤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水分和灰分、挥发分、固体碳、胶质层厚度、发热量、硫和磷、含矸率。

8、煤层按厚度如何分类?薄煤层,最小可采厚度到1.3m的煤层;中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

9、煤层按倾角大小如何分类?近水平煤层——α<8°;缓倾斜煤层——α=8°~25°;倾斜煤层——α=25°~45°;急倾斜煤层——α>45°。

10、煤岩层产状要素有哪些?走向、倾向、倾角。

何为走向?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相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称为走向。

11、什么是断层?什么是断层要素?断层如何分类?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距。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额方向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根据落差分类:大型断层、中型断层、小型断层。

12、按井筒形式不同,井田开拓方式分哪几种?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13、什么是开采水平?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采煤概论

采煤概论

采煤(coal mining),就是把有价值的煤炭从地下或地表分离并运离现场。

简介:煤矿床呈层状赋存,分布范围广,储量大,煤质脆、易切割破碎,开采时常伴有水、火、瓦斯等灾害威胁,与开采其他矿藏相比,采煤技术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开采方式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两类。

通常采用机械化方法;少数用水力采煤;煤的地下气化尚处于试验阶段。

自18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煤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

1770~1850年英国的煤炭年产量从620万吨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到1913年,达到2.9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美国于1900年煤产量为2.45亿吨,到1947年跃增到6.24亿吨,曾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苏联在1916年煤产量只有3450万吨,到1940年已近1.7亿吨,自1958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从1975年起产量超过了7亿吨。

中国是发现和使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见中国古代采煤技术)。

但在1949年以前,除1942年曾达到6200万吨最高历史纪录外,一般年产量只有3000万吨左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建设了大批新井,改造扩建了原有矿井,使煤矿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83年初全国统一分配的煤矿552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矿区有10个,原煤产量超过了7亿吨。

过程: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须首先进行地质勘探,查明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可采层数、层厚、倾角、储量,以及地质构造、自燃倾向、水、瓦斯等赋存状况和开采条件,然后合理规划矿区的建设规模、矿井数目、产量和建设顺序。

根据矿区总体设计和矿井设计,逐一建设后移交生产。

露天开采包括剥离和采煤作业。

首先剥去上覆岩层,使煤层敞露,然后开采(见露天采矿方法)。

地下开采则需开凿一系列井巷(包括岩巷和煤巷),进入地下煤层,然后进行采煤(见地下采煤方法)。

采区是井下生产的基本单元,矿山开拓和采区巷道布置是井下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 论
4)按能源的形式和存在特征又分为: 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 (1)再生能源:风力、水力、地热等。
(2)非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
绪 论
再生能源:水力 常规能源 非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裂变能
一次能源
再生能源:太阳能.风力.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能源 新能源 非再生能源:核聚变能 二次能源:焦炭、电力、煤气、热;煤油、重油等石油制品; 余热、蒸汽、余能等
采 矿 概 论
УГОЛЬ ЭТО На СТОЯЩи Й ХЛе Б ПРОМЫШЛе ННОСТи !

Ша ХΤё Р Пе РВЫЙ ВСе ГДа !
Glü ckauf! Everything is beginning with mining!

参考书: 《采矿学》,杜计平等,中国矿业大学,2009 《矿业工程概论》,汪理全等,中国矿业大学, 2001 《采矿学》,徐永圻等,中国矿业大学,2003
矿图投影方法: 正投影和标高投影。
Z
正立 ( V
面) 影 投

影 投 立
侧投 影
W ( 侧投
影面 )
O
X
H(
投 平 水

影 投 平
Y
) 面 影
图1—9 三面正投影关系
第三节 矿图基本知识

我国以黄海的平均海水面为标准的零点高程(标高), 空间一点与这个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标高。


高于水准面的取正值,低于水准面的取负值。
A、B、C级储量之和为工业储量;
D级储量称为远景储量。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煤炭储量 能利用储量(A+B+C+D) 工业储量 (A+B+C) 远景储量 (D) 暂不能利用储量
可采储量
设计损失量
第三节 矿图基本知识
一、矿图的基本知识 在采矿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套图 纸分别反映地形、地物、地下煤层形态、地质 构造、矿井巷道与煤层或矿体之间的关系;矿 井各种巷道、工作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这类图纸称为矿图。
3. 断裂构造

煤(岩)层受地壳运动作用力,作用力超过煤 (岩)层的强度,就产生断裂,失去了连续性和 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后,两侧岩层若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称为节 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 造称为断层。断层对矿井生产影响特别显著。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断层分类: 如图
一、成煤作用
1.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变过程,以及在
这个演变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用。
成煤作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泥炭化阶段。 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 的固体可
燃矿产。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烟煤、无烟煤 变质作用
煤化作用
成岩作用 成煤作用 泥炭化作用 (或泥化作用)
煤矿常用地质图有:
a.钻孔柱状图 c.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b. 地质剖面图 d.地形地质图
1. 钻孔柱状图
Ⅰ Ⅱ 4 2 3 Ⅰ 5 6 Ⅱ Ⅲ 7 8 9 Ⅲ Ⅳ 10 11 12 Ⅳ Ⅴ 13 14 15 Ⅴ
m m
2. 地质剖面图
3 2 1
130 100 50 ±0 -50 -100
图1-14 地质剖面图之一
查结果,选择资源条件好、开发条件有利的矿区进一步查明 资源的情况,为矿区总体设计提供依椐。
3.井田精查:为煤矿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所进行的详查勘
探工作。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二、煤炭储量 煤炭储量: 煤田内埋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 一定勘探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量。 根据勘探和地质研究程度,将煤炭储量按精度 依次分为A、B、C、D四级。其中: A、B级储量之和为高级储量;
褐煤
泥炭 (或腐泥) 成煤原始物质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2.成煤的必要条件
第一、温暖潮湿的气候;
第二、大量植物生长、死亡; 第三、大面积沼泽; 第四、地壳运动配合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二、煤层赋存特征 (一)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 1. 煤层的结构 煤层通常是层状的。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分为两类:
+110 +90 +70 +50 +30
VI
N

21500
25.3 +40 +20 +0
VII
21000

23.6
30500
20500
30000 33000 31000 32500 31500 32000
断层线
v
v勘探线
铁路
露头线
钻孔
河流
公路
建筑物
图1-21 地形地质图
第三节 矿图基本知识
三、采掘工程图
E=5000/7000=0.714
绪 论
三、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煤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 占70%左右 1)我国在一次能源的总资源中,煤炭约占90%。 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有限,趋于枯竭。水电、 核能,近几十年发展不能根本解决中国能源问题。 2)煤炭的环境污染是可以控制和解决的。 3)煤炭与其他能源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所有的 化石能源中,煤炭最便宜。 4)煤炭工业正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即 将开创煤炭工业新局面 。
绪 论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及海洋存有的矿物资源和原子能 (3)地球和其他星球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
潮汐能就是以月球引力为主而产生的。
如: 我国有江厦潮汐能电站。
绪 论
2)按能源开发和制取方式,分为: (1)一次能源: 自然界天然存在、直接开采可利用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2)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另一 种形态的能源产品。 如:焦炭、煤气、电力等。
根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可分为:
(1)正断层:岩层断裂后,上盘相对下降,下
盘相对上升。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移动。
断层面 下 盘


图1-5 断层示意图
a
图1-6 断距示意图 ab-垂直断距 bc-水平断距
b
c
正断层
逆Hale Waihona Puke 层平推断层第一节采掘工程图是反映采掘工程、地质和测量 信息的综合性图纸。 1. 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剖面图 2. 采掘工程立面图 3. 煤层层面图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一、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及其任务
1.煤田普查:煤田普查可分为找煤和普查勘探。
找煤——为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地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 作出评价所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 煤田普查——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详查提供必要资料所进 行的地质工作。
2.矿区详查: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普
(1)简单结构煤层
(2)复杂结构煤层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2. 煤层的顶、底板
顶板: 赋存在煤层之 上的邻近岩层。 伪顶 直接顶 基本顶 直接底 老 底
划分依据:
岩层相对于 煤层的位置 及垮落性能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 下的邻近岩层。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二)煤层厚度
煤层的厚度: 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直接液化
间接液化
煤炭加氧和水蒸气进行气化,制 成合成气(CO+H2),在一定的 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合 成为液体燃料(合成油品)。
日本NEDO煤液化试验工厂
南非Sasol公司煤间接液化工厂夜景
绪 论
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煤矿地下开采的开拓、准备方式
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0 m -50m -100 m -150m -200m

±0 m -50 m -100 m -150 m -200 m
图1—15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概念之一
4.地形地质图
+20 +0 -20
+80 +60 +40 +20
(a) (b) 图1-20 山岭与湖泊等高线
V
+110 +90 +70 +50
采煤方法,
采矿工程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系统 研究和解决采矿有关问题,因此本课程的特点:
内容涉及面广、 科技名词多、 空间概念强、
技术方案分析多。
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第三节 矿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2. 按煤层厚度分类 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我国将煤层按厚度分为四类:
薄煤层
中厚煤层 厚煤层 特厚煤层
<1.3m
1.3~3.5m >3.5m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3.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煤层稳定性是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及可采性 的变化程度。按煤层稳定性,可分为:
稳定煤层
较稳定煤层
不稳定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第二节
总厚度和有益厚度
总厚度:包括所有煤分层和夹矸层厚度总和.
有益厚度:是煤分层厚度的总和,不包括夹矸层厚度.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当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
的最小煤层厚度.
顶板
0.1m
0.5m
煤 层 厚 度
0.6m
0.25m
0.4m
底板
图1-1 煤层的总厚度及有益厚度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三)煤层的构造形态 1. 单斜构造
人均能耗:每人每年的能源平均消耗量 t 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