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从闽南语歌曲文化意涵看其在大陆的发展前景》
试析闽南民歌社会功能性的流变
�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4 期
望 ) 抛满船鱼,兄弟重相叙� " 歌谣从来都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民 族的口头历史以及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折射 � 闽南 生产劳动 , 男欢女爱乃至嬉戏逗闹,无一不在歌声中 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可以说,闽南民歌是当地人民 生活的一种真实存在 �
的诸 多传 统性 功 能正 不断 走向 衰 微� 为此 � 我们 应 该高 度 重视 对 闽南 民 歌的 挖 掘 整理 和 理论 研 究� 应 该投 入 大 量的 人力 � 物 力和财 力不 断创 新和 加强 传播 � 使 闽南 民歌 重现 其生命 力和 独特 的文 化魅 力� 关键 词� 闽南民 歌� 民俗 � 社 会功 能
二 � 闽南 民歌 的生 命力 与灵 活性
虽然民间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受特定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制约,但其传承方式又有着极强的稳固性和灵 建人民生活史与心灵史的生动记录,与福建人民生活 相关的事物几乎都可以从闽南民歌中找到� 从闽南民歌所涉及的思想情感来看,可以归为两
民间音乐中得以一脉相承且保持长期不变的品种, 活性 �特定的民俗催生了特定的民歌,闽南民歌是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 c ha ngc hun Educ at i on I ns t i t ut e
Aug. 2010 Vol . 26 No. 4
试析闽南民歌社会功能性的流变
林媛媛
� � � � � � � 吉 林大 学 艺术 学院 � 吉 林 长春 �
摘 要� 通 过田 野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的 研 究方 法� 笔者 发 现� 随 着现 代 社会 的 飞速 发 展 以及 人 们审 美 观念 的 转变 � 闽南 民 歌
浅析闽南语民歌
浅析闽南语民歌作者:樊秋玥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1期摘 ; 要:“闽南语音乐”产生在闽南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的移民地区,它多方吸收了姊妹艺术及海外音乐的某些因素,经历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乐种。
它的形成是闽南音乐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它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在我国音乐宝库中闪耀着瑰异之光。
本文从闽南语民歌的来源开始,介绍了闽南语民歌与闽南多种戏曲的历史渊源,并且较为全面的分析了闽南语民歌在各个地区的地方差异,作者用具体的歌曲个案来向大家介绍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学习声乐教育专业的作者对闽南语民歌的传承有着独特的见解。
由于闽南与台湾一水相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所以对闽南语民歌的研究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闽南语;民歌;发展;传承中图分类号:J607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94-01台湾问题一直是牵绊着祖国人民和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问题。
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什么压力都无法把它和祖国分开。
相同的血脉和共同的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无论何时都是维系着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明末清初闽南人大规模的迁入台湾,大陆文化向台湾的传播在这个时期也尤为突出。
台湾的语言主要来自福建,尤其是闽南话在台湾岛内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最常用的语言。
清代到台湾任职的许多外省官员,都记载了台湾“土音”难懂的事实。
朱景英在《海东札记》中说:岛内“凡货食物,率土音叫唱,不可晓。
……《使槎录》云:郡中鸯舌鸟语,全不可晓。
如刘呼涝,陈呼谈,庄呼曾,张呼丢,吴呼澳,黄无音,厄影切,更为难省”。
《台游笔记》亦云:“土音啁啾,初莫能辩:呼内地人曰…外江郎‟、吃烟曰…脚荤‟、茶曰…颠‟、饭曰…奔‟、走路曰…强‟、土娼曰…摘毛官‟、玩耍曰…铁拖‟。
2024年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
2024年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海纳百川闽南韵》是一部描绘福建闽南地区景色和风情的纪录片,通过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这个古老而独特的地区的魅力。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示了闽南地区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壮丽的山脉、优美的河流和广袤的田野。
纪录片中展示的海山相映的景色让我惊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厦门街头巷尾的风景。
厦门的建筑如诗如画,加之亲海的位置和台湾特有的植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我被纪录片中展示的景色所震撼,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崇山峻岭和波澜壮阔的海洋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精神寄托。
其次,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闽南地区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这在纪录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纪录片介绍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歌舞表演和民间艺术,让我对这些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闽南的歌仔戏。
歌仔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其优美的音乐和独特的唱腔风格而闻名。
纪录片中展示的一些歌仔戏表演使我感受到了这种戏曲的独特魅力,让我对闽南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兴趣。
此外,纪录片还生动地展示了闽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闽南地区的人民以谦逊、勤劳和坚韧的精神素质为特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繁荣和幸福的生活。
纪录片中展示了许多闽南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比如渔民的勇敢和坚韧,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手工艺人的精巧手艺。
这些画面让我感受到了闽南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纪录片也展示了闽南人民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也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观看《海纳百川闽南韵》,我对闽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使我对闽南地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它不仅是一部向观众展示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作品,更是一部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纪录片。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闽南文化是指南闽地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建筑、民俗、宗教等多个方面。
其历史悠久,深厚渊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路径,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闽南文化的精髓1、语言:闽南语是闽南地区最为常见的语言,它是闽南文化的标志。
闽南语的音调变化较为复杂,音韵规律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闽南语另有许多方言,如泉州话、漳州话、福州话等,各具特色。
2、建筑: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风格以“三山五园”的布局为主体,具有独特的匠心和造型美感。
闽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斗拱屋顶,色彩斑斓,极富变化性。
其中宫殿、庙宇、城墙等的建筑形式更是达到了极致。
3、音乐:闽南音乐集中了南音、琼琴音乐等多种流派。
其中,南音源自福建南部,以泉州腔、莆仙腔、三都腔、闽南腔等为代表,以其柔和轻盈的风格和世界著名的高音而闻名于世。
4、文学:闽南文学包括各类诗歌、歌谣、小说、戏剧、散文、报刊文等。
著名作家有李际仁、杨青石、郑成功、梅妻鹤子等。
5、民俗:闽南民间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活动。
闽南年画、木偶戏、龙船竞渡、传统婚礼等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闽南文化的发展路径闽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历代兴衰的沉淀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闽南文化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宋元明清到近代,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的泉州、福州、厦门等地,陆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现象,出现了南音、闽南民歌、龙头节、泉州木偶戏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长期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集中了沿海地区的商业文化和多元文化特征,博大精深、源流涵盖。
当下,闽南文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培育和传承闽南文化成为了许多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各类活动和节庆适时举办,引导社会形成有利于文化传承、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闽南语歌曲的地域文化内涵与传承思考
闽南 语 歌 曲 的地 域 文 化 内涵 与传 承 思 考
刘 鹏
( 泉州 师 范 学 院 音 乐 与 舞 蹈 学 院 , 建 泉 州 3 2 0 ) 福 6 0 0
摘
要 : 南语 歌 曲 是 海 峡 两 岸 民 众 喜 闻乐 见 的一 种 演 唱 形 式 , 扎 根 于 闽南 方 言 , 闽 它 闪烁 着 独 特 的 文 化 内
因素 决定 的 , 化是 音 乐 的 固有 属性 , 文 它所 弘扬 的
出的 精 神 文 化 , 映 了 闽 南 人 的 思 想 性 格 特 征 。 反 它 已成 为祖 国大 陆 与 台湾及 东 南 亚 等华 侨 华人 不 可分 割的精 神纽 带 , 中华 民族 的宝 贵财 富。 是 作为 闽南 文 化 基 石 的 闽南 方 言 , 是 我 国八 它 大方 言之一 。闽南语 分 布在 福 建 南 部 、 台湾 、 东 广
收 稿 日期 : 0 00 l 2 1 — 卜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8 2 ( 0 O 0 —0 10 1 0 — 2 4 2 l ) 30 2 - 4
作 者 简 介 : 鹏 ( 9 8 )女 , 建 泉 州 人 , 教 授 。 刘 16一 , 福 副
基 金 项 目 : 建 省 教 育 厅 A 类 社 科课 题 ( A0 2 0 ) 福 J 9 3 S
人文 精神 成 为时代 的主题 。在 闽南 语 歌 曲 中就 不
时 闪现独 特 的人文 内涵 。
1 兼 收 并蓄 的人 文性 格 闽南 文化 有 较强 的 . 兼 容性 与 开放性 。闽南 是 北 方各 地移 民南迁 且对
外 贸易 形 成 的 , 移 民不 断 南迁 和 聚合 过程 中 , 在 不
第七集《新时期的闽南语歌曲-闽南语歌曲的风行与商业化浪潮》
第七集《新时期的闽南语歌曲-闽南语歌曲的风行与商业化浪潮》。
1980年后,闽南语流行歌曲进入一个新阶段。
反应基层民众心声的《心事谁人知》发表,《舞女》从南部夜市流行到台北都会,《爱拼才会赢》成了人人传唱的激励之歌,这些歌的畅销和受欢迎的程度,使闽南语歌曲再度受到市场的重视,接着闽南语歌星一一崛起,这也重新肯定了闽南语歌曲的地位,使闽南语歌找回了另一个春天。
而同时,闽南语歌曲也挣扎在商业化的浪潮中。
闽南语歌曲的商业化1981年,作为新人的沈文程以首张闽南语专辑《心事谁人知》,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作品中融入了国语、闽南语等多语素,在乐坛上首开了闽南语歌多元化尝试的先河,并成功地探索到了闽南语歌在流行市场上的潜在市场,从而转化、开启了闽南语音乐商业化的先声。
这种多语多音乐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讲更符合台湾民众日常用语的经验,因而轻易地打入了流行音乐市场,成为当时颇受欢迎的一张闽南语作品。
蔡振南创作沈文程演唱心事谁人知1982年,年仅28岁的蔡振南写出个人第一首闽南语创作《心事谁人知》,由沈文程主唱,红遍台湾的大街小巷,可以说是闽南语歌曲在语言政策逐渐松绑后,最能反映出大众语言使用习惯的歌曲,虽然在风格上仍保有闽南语歌曲予人悲凄哀愁的感觉,但幽怨的曲调,细腻的歌词,真实反映出老百姓的心情,而打动人心,由于蔡振南国小毕业后即离开故乡嘉义,因此他走遍台湾各角落,历经各种不同的环境的历练,蔡振南开始深刻体会台湾中下阶层的点点滴滴,这也为他保留了他对市井小民生活的情感,成为后来音乐创作中重要的元素,早期如述说民众压抑的心情的《心事谁人知》,描述大家乐盛行的台湾社会的《什么乐》,讲江湖兄弟的《漂泊的七投人》、《金包银》、《不应该》、《准田烂路》,以及描写风尘女子的《船过水无痕》、《醉无停》等。
蔡振南创作蔡秋凤演唱金包银带有江湖味的创作为蔡振南主要的歌曲表达范围,但由于身处复杂的环境,又急于找寻灵感的蔡振南,却因此染上了毒瘾,在好友吴念真和侯孝贤的劝说下,蔡振南自首并接受治疗,并曾拍过反毒广告,以亲身经验告诫年轻朋友不要轻易尝试毒品,而40岁以后的蔡振南,创作灵感逐渐走向人生的经验沉淀,如《太阳》道出人情冷暖,世事无常的情感,《多桑》描写父亲的亲情。
浅谈闽南语歌曲与广播节目的结合——兼论两岸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发展
节 目的运作 方式, 并从 中总结 闽南语歌 曲类节 目 营的一些有益经验 , 索两岸闽南语歌 曲在发展过程 中的交流与 融合 。 运 探
【 键 词 】闽 南语 关
一
、
《 金榜 强 强 滚 》 目介 绍 节
起) “ 、 丢丢铜仔 ”、“ 牛犁歌”、 只 鸟仔 哮 “ 2 、厦 门和 台湾的闽 南语歌 曲有 着深
一
众在 听 、 闽南 语歌 曲的过 程 当中 , 唱 感受 闽南语 歌曲的氛围与魅力 , 潜移默化地传 播 闽南文化 。 目轻松 、 节 流行 、 尚、 动 , 时 互 两位主持风格 幽默 , 点评 到位 , 配合 默契 , 特别是 每周邀请专业 的音乐人进 行点评 , 让 听众 在参与 中演唱技巧得 到提 高。 目 节 从 20 0 6年 1 月份推 出后 ,广受听众 的喜
大陆在进 入 8 0年代后 ,经济快速 的
发展 ,百姓在娱乐 方面有 了更多 的时间 , 这个时候大量 的音 乐作品随之 出现 。 作为
道, 长年在酒廊传 唱 , 说不尽 的暖昧。 闽 在
南语歌 曲中 , 男女对 唱的情歌一直受 到许 多人喜爱 , 跟酒与感情有关 的对唱情歌更
进行演 唱 的俗歌俚 曲 、山歌褒 调世 代相
众不 同的社会 心理 、 化心态 。 文 从闽南 语 歌 曲中能感 受到 闽南人 最坚韧 的性格 和 细腻的情感 。 闽南语歌 曲予人悲 凄哀 愁的 感觉 , 幽怨的 曲调 , 但 细腻的歌词 , 真实反
映 出老 百 姓 的心 情 而 打 动 人 心 ,阿公 阿嬷 , 参与 区域
已从厦 门延伸到漳州和泉州地 区。 同时节
目也得到来 自台湾歌手 的认 同 , 多台湾 众 歌手选 择 《 金榜强强滚 》 作为他们新专辑
品闽南文化,悠悠故乡情《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
品闽南文化,悠悠故乡情——《海纳百川闽南韵》观后感丰泽区临海小学五年(2)班叶佩珊6月27日,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同志和方志远教授,受到邀请,参加“文明之旅”之“海纳百川闽南韵”,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闽南人的吃苦耐劳。
节目伊始,一段精彩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人赞不绝口。
泉州的提线木偶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也可以算是世界一绝,技艺非常精湛。
世界上的木偶一般是四条线,而我们泉州的提线木偶居然是三十六条线的。
在舞动木偶时,如果手指稍稍出了差错,或丝线颤抖了一下,木偶的造型就乱了。
若想学好木偶戏,那是要终生的。
如果小孩子过周岁,老年人过大寿,那都是要演木偶戏的,通常人们称为“嘉会”。
跟随着主持人的引导,我们的目光转向大屏幕的第二幅图,是一个金色的碟片。
“太空朋友,你好,你吃饱了吗?有空常来我们这里坐坐。
”在金色的旋转光中,闽南录语从美国发往太空的碟片中婉转流出,这是闽南人对太空人的问候,这也可见闽南语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在世界的5651种语言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这张携带录制有世界60种语言的镀金唱片的其中一种语言,飞往太空。
听着这和蔼的问候语,我的心暖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来到泉州惠安,一年四季,在海边,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惠安女忙碌的身影。
黄斗笠,花头巾,蓝上衣,银腰带,宽裤脚,从头装扮到脚,身材曲线优美,体态婀娜多姿,和海天融为一体。
她们是那么勤劳,那么贤惠,那么动人。
在1958年,一万两千名惠安女组织起来,没有现代的机械,她们靠肩挑,手扛,靠她们的双手,她们舞大锤,推着独轮车。
用了两年的时间,修了一个库容有一亿两千多立方米的大水库,被世人命名为“惠女水库”。
闽南地区最典型的建筑,便是古大厝。
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屋顶的硬山式燕尾脊,屋面铺设红瓦,室内地面铺设红砖,整栋房屋雕梁画栋,形似殿宇,富丽堂皇。
这一栋栋房子也叫“红砖古大厝,闽南小故宫”。
这著名的提线木偶,这我们对外太空朋友亲切的问候,这贤熟勤劳、敢于打拼的惠安女,这历史悠久的古大厝,让我们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文化。
讲咱厝的话唱咱厝的歌
《鹧鸪飞》 蒋舟词曲 2002年
红尘多少眼神媚 多少心肝碎 多少故事通完美
世间多少人欢喜 多少人伤悲 多少相知通相随
冬天去了春有归 雁啊向南飞 往事梦断几回
鹧鸪飞啊飞啊飞 人儿追啊追啊追 天上人间哪 一个卡水 鹧鸪飞啊飞啊飞 歌儿一去不回 买乎青春辜负 了轮回
第五、 两岸闽南语歌曲文化认同及其推动
安溪八中 李良文
闽南语的地区分布状况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江苏省:宜兴县南部山区 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区 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及雷州 半岛 海南省:以海口话、文昌话为 代表,分布遍及全岛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南亚: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泰国等地 闽南语主要分布 在台湾和福建, 同时在中国大陆 其他地区和东南 亚等地区也有分 布,请列举出几 个其他区域?
小结:闽南语歌曲
发展的时间脉络: 原生态时期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闽南语歌曲风行及商 业化浪潮 两岸闽南语歌曲文化认 反映的性格脉络: 《天黑黑》---质朴生活 《望春风》—爱情的浪漫
《爱拼才会赢》--励志的 口号
同及其推动
《欢喜就好》---乐观的心 态
相关音乐知识
闽南语歌曲源自闽南语歌谣,歌谣又可以分成 两种:一种是流传久远、找不到创作者,却能 反映人民生活、感情、思想的,可以称之为民 谣;一种则是有作曲、作词、主唱者的创作歌 谣。从闽南语歌谣的民谣时代算起,闽南语歌 曲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几 首代表性的作品对两岸闽南语歌曲的历史及发 展作一个回顾,来记录这一段历史,以及这段 历史所反映的心声。
《欢喜就好》 陈雷唱 1994年
人生海海 甘需要拢了解 有时仔清醒 有时青菜 有人讲好 一定有人讲歹 若麦想吓多 咱生活卡自在 归工嫌车无够叭 嫌厝无够大 嫌菜煮了无好吃 嫌某尚歹看 驶着好车惊人偷 大厝歹拼扫 吃甲尚好惊血压高 美某会兑人走 人生短短 好像块七逃 有时仔烦恼 有 时轻可 问我到底 腹内有啥法宝 其实无撇步 欢 喜就好
罗大佑 闽南语民歌
罗大佑闽南语民歌摘要:1.罗大佑与闽南语民歌的渊源2.闽南语民歌的特点和文化价值3.罗大佑对闽南语民歌的传承与发扬4.闽南语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影响和地位正文:罗大佑,台湾著名音乐人,自上世纪80 年代起,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歌词,成为华语乐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闽南语民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传递了闽南地域的文化特色,也为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闽南语民歌是福建省闽南地区具有独特韵味的民间音乐,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
闽南语民歌以生动、形象的歌词,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些民歌旋律优美,歌词贴近生活,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罗大佑在音乐创作中,深受闽南语民歌的感染,将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罗大佑的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闽南语民歌的旋律,如《鹿港小镇》、《爱拼才会赢》等,这些歌曲在传播闽南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音乐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
罗大佑对闽南语民歌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还在于他对这种民间音乐的尊重与热爱。
在罗大佑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闽南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以及对民间音乐的敬畏和珍视。
正是这种态度,使得闽南语民歌在现代音乐中得以传播和发扬。
闽南语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影响和地位,离不开像罗大佑这样的音乐人的推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关注民间音乐,尝试将地方特色融入到现代音乐中,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闽南语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传播和影响,不仅提高了民间音乐的地位,也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罗大佑与闽南语民歌之间的渊源,展现了一位音乐人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闽南语民歌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在现代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闽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
闽南文化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如何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闽南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美食、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闽南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著称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舞蹈形式多样,充满了地方特色,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闽南建筑以其精美的风格和独特的传统工艺闻名,而闽南美食更是享誉全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让人大饱口福。
二、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1. 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和挑战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闽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逐渐淡化。
在大城市化的背景下,闽南文化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也在逐渐减少,传统的传承方式和渠道也面临着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这也给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文化发展中的机遇和趋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有利的机遇和趋势。
政府在文化传承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传承的政策措施,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闽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中。
一些民间组织和爱好者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参与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闽南语歌曲的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
的 未 来 发展 。 以下 就 是 笔 者基 于有 关 文 献 阅 读 与 现 状 思 考 。 对
闽 南 语 歌 曲 的 文化 传 承 所 做 得 一 些 梳 理 以及 对 闽 南 语 歌 曲 的 未 来 发 展所 提供 的一 些 不 太成 熟 的建 议 。
一
曲 越 来 越 少 。 使 在 闽 南 地 区. 们 也 很 难 找 到 更 多 的 纯 闽 南 即 我 语 歌 曲 专 辑 。 即使 能 在 各 样 的 C 中寻 得 它 的身 影 . 都 是 清 D 也
维 方 式 直 译 闽 南 语 进 行 创 作 的 现象 . 不 仅 造 成 闽 南 语 歌 曲 独 这
特 韵 味 的缺 失 . 而且 也 使 人 们 对 作 品 的理 解 与 作 品 本 身 的流 传
形 成 一 定 的 困难 与 障 碍
传 说 故 事 歌 : 化 的 《 哥 歌 》 安 溪 的茶 歌 调 《 姜 女 送 寒 衣 》 德 舜 , 孟
是 闽 南 语 在 闽 南语 歌 曲 中 的传 承 出现 了问 题 其 是 下 尤
一
代 , 听懂 能 说 好 的不 多 , 于方 言 中 的 习语 、 后 语 等 惯 用 能 对 歇
词 汇 和 语 义 更 是 茫 然 不 知 闽南 语 歌 曲 的 衰微 应 该 说 直 接 相 关 于 闽 南 语 这 一 地 方 话 的 传 承状 况 目前 就存 在 不少 以普 通 话 思
等 . 中 的传 说 故 事歌 中 的人 物 和情 节都 可溯 源 到 中原 。 其 但 是 . 们 现 在 所 认 识 的 闽南 语 歌 曲 . 我 它产 生 于 祖 国 的 宝 岛 台 湾 。3 0年 前 , 批 的 闽 南移 民追 随 郑 成 功 东 渡 台 湾 。 闽 0 大 使 南 人 的语 言文 化 、 风情 习俗 在 台 湾 扎 根 。 先 民 们 以 闽南 方 言 采 用 中 国古 老 的五 声 音 阶 进 行 演 唱 的俗 歌 俚 曲 、 歌褒 调 世代 相 山 传。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作者:刘辛雨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2期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对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加以分析基础上,提出闽南语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养,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闽南语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
关键词:闽南语;两岸交流;播音主持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35-01一、闽南语节目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意义(一)联结两岸民心,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闽南语形成于唐代,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的中原地区,是闽南本地人民的方言,台湾与闽南地区在闽南语的语音、语汇以及语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强的一致性,台湾各地的闽南方言虽然有自身的特性,但是都没有超出闽南语的大致范畴,在语汇方面也与闽南三地大都相同。
台湾省内居民所说闽南方言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4左右,而且有大约80%的人口祖籍是闽南地区,以闽南话为沟通习惯用语,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传承了闽南文化。
闽南语中所含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正是联结两岸民心的中介,是促进两岸民众的心灵沟通的桥梁,特别是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多,闽南语作为人们交流的语言媒介,有效的推动了闽台文化新的交流。
为此,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可以利用闽南语传播闽南文化,发挥闽南文化促进两岸同胞的桥梁作用,充分体现两岸人民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保护闽南文化特色,增强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闽南语作为一种激发情感的乡音,不仅对促进两岸民众之间心灵沟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闽南语节目的开播增强两岸民众对闽南文化的认同感,起到保护和传承闽南语的作用。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很多闽南地区年轻人对闽南语的应用逐渐减少,大多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这就使得作为本土语言的闽南语渐渐被普通话所代替。
为此,积极开展闽南语广播节目,创新闽南语节目内容,一方面可以让闽南地区民众认识到闽南语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加强与台湾地区人民的心灵沟通,让人们体会到广播节目中故土乡音的亲切感,缩短节目与台湾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两岸民众对同源文化的认同感。
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与文化新生产力意识的融合
一
、
闽 南语 歌 曲 内涵 简析
( 一) 闽南语歌 曲的概 念
闽南 语歌 曲 的概念 简 而言 之 , 即用 闽南 方 言演 唱的歌 曲。它 是基 于 闽南语 民歌 和地 方 戏 曲演变 、 发
展、 创作 而来 的 。其 歌 词 与人们 的 日常习 俗较 为相关 , 大多 为 亲情 、 爱情 、 思乡、 励 志 等题 材 , 而 曲调则 多
提 高 。闽 南 语 歌 曲 的流 行 与 发 展 , 若不 能与时代 社会经济 文化发 展紧密 融合 , 充 分 体 现 地 域 特 色 和 文 化 新 生 产 力 发 展 意 识 的理 念 , 就 难 以获 得 较 强 的 生 命 力 和 后 续 力 。
关 键 词 :闽南 语 歌 曲 ; 文化新生产力 ; 意 识 融 合
时代 社会 经济 文化 发展 紧密 融 合 , 尽 可 能地体 现地 域文 化新 生 产力 发 展 意识 的理 念 , 才 能保 有较强 的生
命力 和后 续力 。探析 闽南语 歌 曲 的流行 与地 域文 化新 生产 力 意识 融 合 的 内涵 , 对 于 闽南 语歌 曲的创新 、 研 究和发 展 , 对于促 进 海峡 两岸 思 想感 情 的沟 通 , 促 进 区域 文化 经 济 的发 展 , 具 有 一定 的现 实 意 义和 深
闽南语歌曲的流行同样要借助于文化新生产力的引领和推介需要有关组织机构的主导和运作有所设想并有所创意在打造平台和构建有效机制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科技专业包装和媒体传播等文化生产力的优势把闽南语来使之更具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有效地促进闽南语歌曲的流行与文化新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
第3 2卷 第 3期
2 0 1 4年 6月
闽南语 歌 曲原 流行 于福 建 闽南 和 台湾 以及 东南 亚 等 地 区 , 前些年来 , 盛行有加 , 并 一 度 风靡 了整 个 大 陆 。然 而 , 近期呈 现 出一 波疲 态 和后继 乏力 之势 , 潮 涌风靡 不 再 , 究其因 , 除 有其 流 行 自然 规律显 现 因 素 以外 , 与文化 新生 产力 意识 融 合不 够也 有着 较大 的关 联 。社 会 经济 发 展促 进 文 化新 生 产力 的提升 , 人 们 的物质 生活 获得 改善 , 精 神生 活也 随之 要求 得 到相适 应 的提 高 。因而 闽南 语 歌 曲 的流 行与 发展 , 应 与
中国戏曲之闽南芗剧发展现状与前景调查报告
中国戏曲之闽南芗剧发展现状与前景调查报告作者:指导老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兰州,邮编730000)摘要:闽南芗剧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闽南语系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抒发等多种需要,在生活方式上体现自我价值。
虽然受到全球化、流行文化的冲击,芗剧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依然牵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芗剧迷的心,其艺术生命力得到不断延续和张扬,在戏剧百花园中引人瞩目。
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同一剧种的两个不同名称,两者之间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目前其足迹遍及于龙溪、晋江、厦门、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
因而在对台文化交流上,闽南芗剧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也是我们进行此次活动的原因所在。
实践活动主要是对两个戏班(一为芗剧团,一为木偶芗剧团)进行一周的跟踪调查;另外,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普通民众进行抽样调查。
关键字:闽南芗剧歌仔戏提线木偶苦旦电视改良前言:闽南芗剧(歌仔戏)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与台湾歌仔戏同根同源。
芗剧起源于漳州锦歌,成形于台湾,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是闽南人民与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联系亲情的情感纽带。
闽南芗剧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闽南语系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抒发等多种需要,在生活方式上体现自我价值。
虽然受到全球化、流行文化的冲击,芗剧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依然牵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芗剧迷的心,其艺术生命力得到不断延续和张扬,在戏剧百花园中引人瞩目。
一、芗剧(歌仔戏)的发展历史芗剧(歌仔戏)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与台湾歌仔戏同根同源。
芗剧(歌仔戏)是由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和以后传入台湾的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揉合吸收后形成的一个新兴剧种。
因此,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同一剧种的两个不同名称,两者之间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目前其足迹遍及于龙溪、晋江、厦门、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
明末清初,郑成功将流行于闽南的“锦歌”“亻车民鼓”等民间艺术带入台湾,与台湾民歌相结合,使清唱与人民表演相结合。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马华明
【期刊名称】《闽台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音乐来源于生活,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自然也与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更易。
对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探析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的人文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总页数】6页(P87-92)
【作者】马华明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人文价值取向的迁移与整合--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许地山创作的人文导向 [J], 张霆
2.浅谈闽南语歌曲与广播节目的结合——兼论两岸闽南语流行歌曲的发展 [J], 陈宏
3.闽南民间传统歌曲的风韵之美——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给创作者的启示[J], 王萍萍;
4.新媒体背景下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探析 [J], 苏丽丽
5.海峡两岸闽南语电视新闻节目比较思考——以泉州电视台和台湾公视的闽南语新闻节目为例 [J], 蔡育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集《从闽南语歌曲文化意涵看其在大陆的发展前景》。
闽南乡亲遍布世界,近8成台胞的祖籍地为闽南。
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深受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的喜爱。
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的活跃体现在闽南地区的流行音乐领域,就是闽南语歌曲的风行。
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海峡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台湾原创闽南语歌曲更是铺天盖地而入,大街小巷,广播、舞厅、卡拉OK厅里随处都能听到那清新悦耳的旋律、柔情甜蜜的乡语,闽南语音像制品更是出现巅峰热卖的高潮。
闽南语歌曲有人说是“土歌”,准确来说是“乡音”,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
今天,三十岁以上的台湾人,无不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大的。
“土歌”给他们的童年带来欢乐,“土歌”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
歌曲沈文程《人生舞台》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场面背后,静下来仔细想想看看,都是清一色从台湾涌进的闽南语歌曲,大陆原创闽南语歌曲几乎空白。
直到今日,这种“一边倒”的怪象仍然存在,实是令人费解,令人不安与心痛。
而我们若要分析作为闽南文化起源的闽南祖地的闽南语歌曲发展为何如今仍然不如台湾,就要从台湾闽南语歌曲的特点入手来分析。
可以这么说,闽南语歌曲是闽南语族群民众心声的“发声”,不同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台湾民众不同的社会心理、文化心态。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悉:第一类是离别、怀乡、寻根题材的闽南歌曲,表达思念家乡、渴望回归故里的心情。
如《望乡调》、《思想起》、《思念故乡》、《港边惜别》《望你早归》、《港都夜雨》、《异乡夜月》、《百家春》、《台东调》、《浪子的祈祷》等。
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反映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祖根意识和族群观念。
这一社会心理、文化心态受着历史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台湾民众是以来自中原而定居闽粤的移民为主,这种移民经历,使台湾文化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
反射在民众的文化心理上,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表现为不断追问“我从哪里来”的强烈的祖根意识。
个别的持续不断的移民,形成同乡同族聚合而居的村社群落,移民社会的这种地缘性的组合方式,也使他们把家族观念扩大为原乡观念。
歌曲阿吉仔《思念故乡》《马关条约》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殖民者强制进行的以灭绝汉民族文化为目的的殖民同化政策,更是将原乡意识发展成为包容更加广泛的民族意识、祖国意识,祖根已不仅是家族的、原乡的祖根,而且是民族的、中国的祖根。
这些历史原因形成的台湾人民的祖根意识和族群观念,体现在早期的移民社会时期,并影响了好几代的台湾民众,传承至今。
这种意识就通过台湾人民百唱不厌的闽南歌曲表现了出来。
如《故乡》中唱到的“有几间厝,用砖仔砌砌,看起来普通;时常出现我的梦中,彼就是我的故乡”;“那里的人真善良,面上带着笑容,安分守已士农工商,彼就是我的故乡”“想起着可爱的故乡,我意志坚强,在我的打拼奋斗中,你就是鼓励我最大的力量”;“总有一日我会成功,返回去我的故乡”。
歌曲《故乡》第二类是表达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处境和心情的闽南歌曲。
如《乞食调》、《浪子泪》、《浪子的心情》、《流浪的歌声》、《秋风夜雨》、《雨中鸟》等。
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反映了台湾人民的边缘心态和“孤儿意识”、“悲情意识”。
这种社会心理有其历史渊源。
台湾历史的挫折,首先来自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其次是无能的清政府“宗社为重,边徼为轻”的投降政策。
对于台湾民众而言,这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边缘位置和被出卖的心灵伤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形成了“孤儿”兼“弃儿”的悲情意识。
历史上曾经命运多舛的台湾,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又因为当局以各种理由阻挠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长时间和海峡彼岸实行对峙。
两岸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至今“三通”难通,两岸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还有诸多不便,这种反复不定的过程,难免造成台湾同胞思想和价值观上的混乱,并使他们对命运经常感到无奈和茫然,有着厚重的悲情意识。
一些闽南歌曲就表现了台湾人民这种边缘心态。
如《浪子泪》中唱道的“流浪流浪的生涯,想着流泪,流浪子的心内,痛苦滋味谁人知,谁人愿意奔波四海,谁人愿意流浪天涯,浪子心情谁人知”。
再如《浪子回头》中唱到的“过去繁华付流水,如今孤单放声悲,熟悉的城市,这是他乡的深更,流浪的海鸟,你的故乡在那里?浪子回头要回头,厝内父母已年老,无人敬孝,浪子回头紧回头”等等。
歌曲叶启田《浪子的心情》第三类是表现抗争、拼搏、开拓精神及励志的闽南歌曲。
如《爱拼才会赢》、《过着幸福的日子》、《有酒矸通卖无》、《一定会成功》、《憨人歌》、《人生舞台》、《忍》等。
这一类主题的闽南歌曲体现了台湾民众的拼搏开拓和冒险犯难的精神与心态。
拼搏开拓与冒险犯难,是台湾移民拓殖性格形成互相联系的一体两面。
台湾移民在其迁徙和创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特殊困难和曲折,为这一复杂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客观的土壤。
这一精神既体现在最初的土地拓垦上,也表现在今日的经济发展中。
在20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的繁荣,正是一大批中小企业者拎着一只皮包,走遍世界去开发市场,从而带来台湾经济的繁荣。
这种精神无疑是移民拓展性格与传统的发扬。
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准确地抓住了台湾人民开拓精神的这个拼的典型性格特征,因此作为民众心声的概括与传递,这首歌曲长久流行不衰。
再如《云过天就清》中唱到的“不通怨叹不通悲伤命运来造成,人生路程多风霜,谁人无波浪,虽然过去放荡半生,只要你好歹会分明,云过天就清,只要意志坚定,创造前程,也有光明的人生”等。
歌曲林翠萍《一定要成功》第四类是爱情、相思、失恋题材的闽南歌曲。
如《三声无奈》、《我有一句话》、《阮不知啦》《我的青春》、《相思叹》、《黄昏再会》、《心茫茫》、《六月茉莉》、《月夜愁》、《初恋思君》、《送君珠泪滴》等。
这类歌曲较多的是弱女子希望男子(情郎)的疼惜,不要变心,或等待心上人的再来。
如《白牡丹》中自比为花朵,等君来挽(采摘),甘愿给君插花瓶。
《青春赌一摆》写到薄情郎花言巧语骗取了感情,后一去无回,“过去我真情真义,用心对待你,你对我假情假义,花言加巧语,女人的一生,青春赌一摆,我不再相信你”。
当然,新时期的闽南歌曲也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但更多地是对美好爱情、美好生活与幸福未来的向往与期冀。
如《六月天》中唱到的“若是风台天我会陪伴你,地震的时我会保护你,啊爱你的心请你免怀疑,希望咱的感情像六月的天气”。
歌曲凤飞飞《送君珠泪滴》第五类是反映生产劳动的闽南歌曲,特别是农、渔业生产有关的民谣,以及反映一般日常生活的歌谣。
如《茶山相褒》、《农村曲》、《天黑黑》、《茶》、《牛犁歌》、《补破网》、《讨海掠鱼人》、《三轮车夫》、《烧肉粽》等。
这一主题的闽南歌曲体现了台湾人民节俭、勤劳、务实、精明的精神品质,这与台湾移民的特殊经历和历史上长期受海洋商业文化影响有关。
台湾人民经常唱的《烧肉粽》,就是体现这一题材的闽南歌曲。
再如《有酒矸通卖无》中唱道:“透早着出门,拼到日头要黄昏,为着顾三当街头巷尾四界钻,有酒矸通卖无,有酒矸通卖无,艰苦我不惊风雨我照行”,与渔业生产有关的歌曲《讨海掠渔人》中唱道:“离乡背井船离港,阮是讨海掠渔人”,“掠渔人掠渔人,希望有渔来入网,拖拖拖渔网,船入大海惊风台掠渔人悲哀啥人知”等。
歌曲叶启田《有酒矸通卖无》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闽南地区较为单一的历史脉络,台湾曲折而悲情的特殊历史背景,给了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更为广泛的历史社会资源,因此虽然闽南语歌曲的起源(比如锦歌、褒歌、采茶山歌等)都是来自福建祖地,但是却发展的更为茁壮。
再加上台湾在近现代过程中更多的受到来自日本、欧洲的音乐影响,在流行歌曲的市场运作上也更商业化,拥有更多闽南语歌手、创作人才,因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不足为奇了。
反观大陆的闽南语歌曲创作,音乐界也一直在反思,比如厦门的音乐人叶宏民先生就认为,首先要突破的一点就是观念的局限性。
只有引进全新的音型、节奏与配器方法,大胆创新,敢于融入时代新理念的创作,才更有可能产出佳作。
另外还需要培养一批对闽南语歌曲真正投入的创作及演唱队伍。
应当肯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大陆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及演唱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参与者也越来越多,这是可喜之处。
最近几年连续在闽南地区轰轰烈烈开展的各种“闽南语歌曲大奖赛”成为推动这一运动的旗帜。
而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的参与,无疑使得闽南语歌曲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的社会影响力。
2003年,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福建歌华音像有限公司与首届“施琅杯”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组委会签约,为首届“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中产生的十大金曲、优秀歌手以及决赛的盛况提供专业的音像制品制作和包装,以CD、VCD、DVD、MTV、磁带等形式向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全球华人圈推广发行,打造闽南语音乐精品。
此次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又被称为歌坛文化寻根之旅,在海内外华人圈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吸引了近千名歌手及音乐人报名参赛。
歌曲吴晓燕《鹧鸪飞》另外,“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在过去的16年间已举办过7次, 2004年的大赛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福建、广东等省市和港澳台地区的参赛选手超过六百人,泉州、漳州、厦门分别设立了选拔赛赛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18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2004年4月27日在泉州举办的“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总决赛。
此次总决赛中,闽南地区的参赛歌手表现非常不错,二等奖全部被他们包揽。
参赛的曲目既有传统题材,又有许多乡情谚语。
尤其是反映两岸一家亲的歌曲,用乡音吟唱起来,更是情真意切,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
歌曲许思颖《同顾一个家》来自泉州兄弟黄文彬、黄宝生以一首自己写的歌------《兄弟情深》,获得了本次“中华闽南语歌曲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冠军,他们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是他们在决赛中的表现非常专业,表演十分动情。
歌曲黄文彬、黄宝生《兄弟情深》闽南地区的闽南语歌曲发展到如今,已经更注意于原创音乐人的培养,首届“闽南语原创歌曲大赛”五月在厦门启动。
下一集的系列节目我们将和您共同关注《两岸闽南语歌曲文化认同及其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