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考试,秀才参加,及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桂榜 会试(礼闱春闱)
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杏榜 殿试
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 榜眼、探花。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 进士称金榜题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 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源自文库赐“进士出身”的 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 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 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后三为正式
• 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 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 朱熹《四书集注》。
-
3
文学(化)常识一 科举
院试 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
生。第一名称案首 乡试(秋闱)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5
61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 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 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6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进士
40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称为进士。
51.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 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秦朝及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 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 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有孝廉和秀才之分。
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 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
1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10 科举人,进士二科。
-
4
46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 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 (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31/85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
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86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 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 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本次考试 “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 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
• 95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考中了进 士这一等级),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 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 “进士”。
-
7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 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 等赐同进士出身。
-
6
• 14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 33 /89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 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 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26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 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 “明经”为名。
81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
习经学。
-
2
•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 •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
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 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 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前者易,后者难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20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 为名。
礼部主持,举人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杏榜 殿试
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试,及格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 榜眼、探花。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 进士称金榜题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 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源自文库赐“进士出身”的 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 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 院试(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后三为正式
• 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 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参照 朱熹《四书集注》。
-
3
文学(化)常识一 科举
院试 县、府级考试,及格者称生员(秀才)。未考取秀才者称童
生。第一名称案首 乡试(秋闱)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5
61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 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 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6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进士
40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称为进士。
51.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 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秦朝及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 入军功爵制。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 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有孝廉和秀才之分。
魏文帝时,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 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
1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10 科举人,进士二科。
-
4
46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 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 (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31/85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
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86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 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 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本次考试 “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 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
• 95B.擢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考中了进 士这一等级),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 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 “进士”。
-
7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 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 等赐同进士出身。
-
6
• 14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 33 /89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 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 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26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 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 “明经”为名。
81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
习经学。
-
2
•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 •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
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 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 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前者易,后者难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20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 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