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胃肠炎TGEV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e657c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1.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Coronavirus, 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胃肠道传染病,主要在幼年猪中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粪-口传播,人工装运等传播途径。
病毒对猪的肠道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和力,感染后引起肠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导致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及时准确地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治疗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0天到3个月的幼猪中,症状主要包括剧烈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消瘦等。
腹泻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猪的大便呈稀水状,颜色较浅,有时会带有泡沫,味道恶臭。
患病猪只能呈躺姿,丧失食欲,精神不振,消瘦,有时伴有急剧的抽搐,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遗体猪进行尸检,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粘膜呈浅红色,有时可见到糜烂灶和溃疡形成,肠粘膜破坏明显。
病毒学检测: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或抗体,可作为病因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目前,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1. 对症治疗(1)保温:新生仔猪生后应及时处理分娩物、给予温暖的环境,保证温暖的饮水和饲料。
(2)对抗菌素治疗: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肠道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3)抗腹泻药物:如蒙脱石、滑石、止泻药等,可以有效改善猪的腹泻症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 预防措施(1)消毒:对猪场环境、设施、用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TGEV
![TGEV](https://img.taocdn.com/s3/m/2f341ddbd15abe23482f4dbd.png)
病理变化
• 胃肠胀满,胃底黏膜充血和不同程度的出 血 • 小肠肠壁变薄而无弹性 • 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诊断
• • • • • 病毒分离和鉴定 荧光抗体检查病毒抗原 血清学诊断 RT-PCR快速诊断法 鉴别诊断(PEDV、RV还有仔猪黄白痢)
防治
• 强化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 疫苗(TGEV和PEDV二联苗)
• 如何利用S基因和S蛋白就成了非常关键的 因素。
• An antibody derivative expressed from viral vectors passively immunizes pigs against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infection when supplied orally in crude plant
疫苗
• • • • 灭活疫苗(不能产生黏膜免疫) 弱毒疫苗(二联疫苗) PRCV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 PRCV疫苗 TGEV只有一个血清型,PRCV与TGEV的核苷酸 和氨基酸序列有96%的同源性,并已证明PRCV 是由TGEV突变而来。 PRCV相对于TGEV有两点:1、S蛋白氨基酸末 端区域的缺失;2、ORF 3a或3b的缺失。PRCV 嗜性的改变,毒力温和,只产生轻微的腹泻和呼 吸道疾病,所以PRCV是一种天然的抗体。
TGEV的抵抗力比较低,对光照和高温敏感,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等化学药品敏感,但病 毒在胆汁中很稳定,对胰酶蛋白有抵抗力, 在pH4~9的环境中比较稳定。
• TGEV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 大小约28.5kb。基因组编码8个ORF, TGEV有4种结果蛋白(S、M、N和sM)和 3种非结构蛋白。其中S基因编码纤突糖蛋 白,形成病毒的囊膜突起。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48b22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a.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
TGE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是造成猪群厌食、腹泻和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及早诊断和科学治疗对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TG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TGE的临床表现TGE主要在出生后7-14天发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厌食、腹泻和生长缓慢。
腹泻病程持续3-7天,粪便呈米泔水样,量大,伴有明显的腹泻样质。
在重症病例中,大部分新生仔猪死于脱水,一般死亡率可高达100%,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产业。
成年猪也可感染TGEV,但症状较轻,多表现为轻度腹泻和消化不良。
二、TGE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TGE的临床症状是诊断TGE的第一步。
上文已经介绍了TGE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呕吐、厌食和腹泻等。
结合猪的饲养史和暴露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TGEV。
2. 病原学检查TGEV主要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来确诊。
采集病猪的肠道、胃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
常见的方法有细胞培养和小鼠接种法。
病毒分离后,需要进行病毒鉴定并测序确认病毒株。
这是确诊TGE的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
3.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也是诊断TGE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集病猪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CF)检测TGEV抗体。
有研究表明,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TGEV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
三、TGE的治疗措施1. 对症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及早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猪,可以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脱水情况严重的病猪,需要给予输液治疗,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2. 病毒抑制治疗TGEV属于病毒性疾病,因此病毒抑制治疗是治疗TGE的重要手段。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67fd96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6.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传胃炎)是由猪传入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强传染性的疾病。
传胃炎不仅病程短暂,病情严重,还易造成猪群的大面积感染和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诊断和防治传胃炎非常重要。
一、诊断:
1. 临床症状: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嗜睡、食欲不佳、腹泻、软便甚至水样便,体温升高,呕吐等。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传胃炎。
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猪小肠黏膜出现变薄、糜烂和出血现象。
实验室检测可使用PCR、ELISA等方法,检测猪的粪便或组织样本中是否含有TGEV的核酸或抗原。
3. 病毒分离鉴定:通过分离和培养病毒,并观察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情况,确定传胃炎的病原体。
二、防治措施:
1. 加强生物安全:猪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猪场环境的清洁、消毒和消毒物品的管理,减少人员、车辆等外界可能带入病毒的因素。
2. 强化病毒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猪群,尽早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可以通过定期检测猪群的粪便或组织样本,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
3. 提高饲料和水源的卫生质量:加强饲喂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猪群的饲料和水源符合卫生标准,减少传胃炎病毒的传播。
4. 加强对猪群的免疫: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传胃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5. 症状治疗:对于已经感染传胃炎的猪,可以采取补液、抗生素等治疗方法,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饲料卫生质量的控制,以及加强猪群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控制传胃炎的传播和病情的发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4198f6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8.png)
对病猪接触过的环境、饲料、饮水等 进行彻底消毒,以消灭病原,减少感 染风险。消毒时应选用对病毒有效的 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对症治疗
补液
给病猪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其生命 体征。可采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补液。
止泻
对于腹泻严重的病猪,可使用止泻药进行治疗, 如鞣酸蛋白、次硝酸铋等。
02
诊断技术的研究与改进
研究并改进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及
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03
生物安全措施的推广
推广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病毒的传入和传播机会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清洁饮水,增强猪的抵抗力。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严格消毒制度
对猪舍、用具和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消灭病原菌。
人员与物品管理
控制人员进出,对饲料、饮水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疫情报告与处置
1 2
疫情监测与报告
免疫调节药物的研发
研究并开发免疫调节药物,以调节猪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和 恢复健康。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发
研究并开发中药和天然药物,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减少化 学药物的使用。
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01
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
,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特点
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对哺 乳仔猪和架子猪危害较大,成年 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病原学特征
01
02
0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423d661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f.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1933年起,美国的依利诺斯州就有本病记载,此后在美国广泛流行。
1946年,Doyle等确定本病的病原体为病毒,并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1956年在日本,1957年在英国相继发生本病。
以后法国、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前苏联、罗马尼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我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相继报道了本病。
现在除阿拉斯加、北欧各国之外,在北半球,特别是北纬三十度以北的温带至寒带地区,均有本病分布。
从六十年代末期起,我国就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本节只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GEV)。
1.形态特征经滤过试验、超速离心和电镜观察,证明病毒粒子的直径为90~200nm,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有双层膜,囊膜上覆有花瓣状纤突,纤突长18~24nm,以极小的柄连接在囊膜的表面,其末端呈球状,直径约10nm,制片时容易使纤突脱落,所以经常只看到囊膜的边界,或者只在囊膜的某些部位有这种花瓣状纤突。
某些病毒粒子在以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1个电子透明中心或没有特征的核心,其形态与粘病毒的管状或螺旋状的核蛋白结构不同。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6ad9f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e.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简称TGE)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简称TGEV)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胃肠炎病症相似,但其呕吐频率较高,一般为腹泻之前的早期症状。
TGE还伴随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2.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聚合酶链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病原体TGEV。
3. 病理学改变: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发现小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有时伴有出血灶,可以作为TGE的诊断依据。
4. 免疫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进行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TGEV抗体滴度,高滴度抗体阳转可初步确诊TGE。
二、防治1. 预防措施:(1)生物安全措施:合理划定猪舍的洁净区、污染区和隔离区。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避免猪舍内的病毒暴发。
(2)隔离观察:对于可疑感染TGE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要及时隔离,以防传播给其他健康猪只。
(3)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饮水设施、饲喂器具等,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饲养管理要科学合理,增加饲养密度可降低传染概率。
2. 治疗方法:(1)对猪只进行支持治疗,例如加强饲养管理、补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
(2)提高疫苗免疫能力,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只免疫力,减少病毒的感染概率。
疫苗应在猪只生长早期注射,可预防猪只感染TGE。
(3)传染源处理:当发现猪只感染TGE时,应立即处理传染源,如进行有效的消毒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
总结: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分析、病原学检测、病理学改变和免疫学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诊断确认。
在预防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隔离观察和日常管理,对疫苗免疫能力提高和传染源处理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5f01c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0.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主要感染猪只的肠道,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
幼猪感染后,通常在感染后12~36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腹痛、食欲不振等。
幼猪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养猪业。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食欲不振。
在临床上,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可通过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为了明确诊断病情,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1. PCR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目前用于病毒检测的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猪粪便样本进行PCR检测,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出TGEV的存在,辅助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
2. ELISA检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通过特定的抗体对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清、粪便等样本中的TGEV抗体或抗原。
ELISA检测可以帮助饲养员及时了解猪群中是否存在TGEV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病理学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感染病猪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胃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进一步确认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
还可以通过电镜等方法观察到TGEV病毒颗粒的存在,从而确诊疾病。
1. 对症治疗在幼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腹泻、脱水等。
此时,对症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注意维持幼猪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充足的水和盐类,防止脱水,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以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2.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防控手段之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9fb18a234b73f242336c5fdd.png)
五、致病性
•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 源,犬可参与本病的传播。 • 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最 为敏感,发病和死亡率都很高,有时高达100%。 • 新疫区呈流行性,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性或周期性 流行;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 节较为严重。
病猪的呕吐物与腹泻物,呕吐物中有未消化的 凝乳块,粪便呈灰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
四、培养特性
• TGEV在细胞浆中增殖,不能在核内增殖, 不产生包涵体。低代次的细胞培养传代病 毒对无特定病原猪(SPF猪)有高度致死率, 产生典型症状。高代次( 125代)细胞培养传 代病毒的致病性显著降低。TGEV不易在鸡 胚和各种实验动物体内生长。最近曾有犬 能被实验感染的报道,但有待进一 步证实。
第四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 • • • • • •
一、生物学特性 二、抵抗力 三、抗原性 四、培养特性 五、致病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七、预防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 度接触性为肠道传染病。 各年龄的猪均能感染,十日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 七日齢以内的仔猪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但 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降低,成年猪感染 后几乎没有死亡, 但会严重影响猪的 增重并降低饲料报酬。
• 平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 猪α干扰素对仔猪该病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 免疫保护主要是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体液免
疫几乎无抵抗病毒的能力。
发病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极度口渴, 被毛粗乱无光,后躯被粪便污染
病猪腹泻,象水枪样喷出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cec44c3c3169a4517723a3b6.png)
二、流行特点
1、该病只感染猪,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育成猪 及肥育猪的发病率几乎为100%,成年母猪为10%-80%,但以2 个星期内的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且死亡率高。 2、病势及死亡率与仔猪年龄呈负相关,日龄越小,病势越重, 死亡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降低,但耐过的仔猪多成为 僵猪 3、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病猪的胃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 鼻黏膜、气管、肺、脾、肾等处都可见病毒的存在,病毒可随病 猪的粪便、尿液及鼻汁排出体外。成年猪排毒时间较长,可达l-8 个星期。健康猪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通常在猪群中只要 有1头发病,数日内即会迅速蔓延至全群,同一地区流行过程可 持续4-6个星期,然后自然平息。 4、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秋末至第二年初 春。
三、发病症状
潜伏期短的为12-18小时,多数为2-4天。发病初期,育 成猪和育肥猪表现为体温轻微升高,食欲减退,呕吐, 剧烈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水样,有腥臭味,一般经3-10 天自然病愈,极少死亡。仔猪感染该病表现为精神沉郁, 体温微升,呕吐并伴有剧烈腹泻,粪便初期为白色,之 后变为黄绿色,常混有未消化的乳凝块或血块,病猪迅 速脱水,消瘦明显,一般经过5-7天死亡
谢谢!
一、病原学
1、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 状病毒属 2、TGEV在空肠、十二指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含量 最高,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
3、病毒对阳光敏感,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小时 即能灭活,置阴暗处7天仍有感染力。病毒对胰蛋 白酶不敏感和在猪胆汁中相当稳定,常用消毒药为 0.03%福尔马林,1%来苏尔,容易将其杀死
四、防治措施
1、卫生和消毒: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 卫生和消毒工作,并经常保持猪舍的温暖干燥。常 用的消毒剂有0.1%的除菌净、10%的漂白粉、2% 的烧碱溶液。 2、免疫预防:妊娠母猪产前接种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 TGE-PED二联疫苗、用黄茂做佐剂的猪病毒性腹泻三 联苗。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7d52ec1e6edb6f1aff001f69.png)
TGEV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在 抗原上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 病毒和犬冠状病毒有一定的相关性。 病毒可在猪的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 胞和睾丸细胞以及狗和猫的肾细胞中培养,其 中以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接种后24h即可出 现典型的细胞病变。
抵抗力弱,对光照、高温、乙醚和氯仿 敏感,可被去氧胆酸钠、福尔马林、氢 氧化钠等灭活。 某些TGEV可以凝集鸡红细胞。
仔猪黄痢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1周龄内仔猪多发,排黄色稀粪,发病率 高,死亡率高; 剖检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半透明 状,肠道内容物多为黄色; 可分粪便、肠道内容物分离到致病性大 肠杆菌。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 10d内仔猪死亡率高; 发热、呕吐、腹泻、脱水; 病变局限于胃和小肠,胃底粘膜出血, 小肠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白色或黄绿 色液体;肠系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 大。
病毒分离培养 采集病猪的粪便、肠内容物、空肠、 回肠段做病料,处理后接种于ST或PK15 细胞,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病毒液, 用标准抗tgev的血清做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 采集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双份血清, 做血清中和试验,如果康复期血清滴度 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即为阳性。
RT-PCR 根据TGEV标准毒株的基因序列,设 计合成一对引物,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 应(R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 检测,结果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 PCR产物,则可证实该病毒为TGEV。
肠壁驰缓,变薄有透明感
肠绒毛变平,右为正常的肠绒毛
胃底粘膜潮红充血点状或斑状出血
五、诊断
1、参考: 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10d内仔猪 死亡率高,架子猪和成年猪几乎没有死 亡;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等;寒冷 季节冬春多发;病变局限于胃肠。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053c16f50b4c2e3f572763e2.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原学
TGEV ①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单股 RNA病毒,直径60-160nm。
②TGEV只有一个血清型。 ③TGEV在猪主要存在于空肠和十二指肠。 ④对外界抵抗力不强,紫外线能使其很快死 亡。不耐干燥和腐败。对一般消毒药敏感。
3
猪传染性胃肠炎
4
猪传染性胃肠炎
5
猪传染性胃肠炎
3、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 3-7日恢复,极少死亡。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
13
猪传染性胃肠炎
14
病猪腹泻(拉黄色稀粪)
15
呕吐物中有未消化的乳块
16
病理变化
猪传染性胃肠炎
除脱水外,肉眼变化主要是胃和小肠。 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粘膜充血或有或无。 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 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壁菲薄,几乎 透明。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制
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 疾病,以两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 亡率为特征。不同年龄猪对TGEV均易感,但5 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则很低。
在养猪密集地区,TGEV被认为是仔猪发病 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低倍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空肠和回
肠绒毛显著变短。
17
胃底黏膜出血
18
肠黏膜严重水肿
19
猪传染性胃肠炎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22
猪传染性胃肠炎
23
猪传染性胃肠炎
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25
诊断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措施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8d01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7.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措施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PI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播,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感染猪群的肠道,导致幼崽的胃肠道发炎,严重时可导致幼猪的死亡。
独立幼崽猪儿病毒还可感染肠道和呼吸道,导致类似症状。
因此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威胁着猪的健康产能,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于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学特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家族(Coronaviridae)的病毒,为正肠内病毒科(Coronavirinae)的TGEV属病毒。
这种病毒呈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60-220纳米,具有外膜,表面突起较为密集。
病毒颗粒经一般脂质溶剂、30%乙醇、乳液稀释等可失活,耐酸碱性较强。
在恒温条件下,病毒在气溶胶中可存活72小时,脱离宿主体外能存活数天。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潜伏期短,一般在2-4天内发病,常伴有寿便、粪便稀软、混有泡沫、呕吐、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肌纹消失、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早期,病猪表现出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加重,出现呕吐、腹泻、生产力下降、病死率增高等。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包括呕吐、腹泻、粪便呈稀泡状,且有时夹杂着一定量黏液,腹腔积液,部分的肠道损伤则表明更为严重的传染性胃肠炎,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还有腹水、心包腔积液,腹泻持续1-4周后,以后腹泻停止又可痊愈。
2. 实验室检测(1)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患猪的肠道组织病变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等。
(2)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三、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目前,在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方面,开发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62e9e1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f.png)
畜禽传染病学
二、病 原
▪ 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 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及多形性。 ▪ 有囊膜,表面有纤突。 ▪ 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
3
畜禽传染病学
二、病 原
▪ TGEV可在猪的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和 睾丸细胞及犬和猫的肾细胞中生长,其中最适宜的细 胞为甲状腺细胞。
▪ 可使细胞产生典型的CPE。
23
畜禽传染病学
七、诊 断
▪ 病原的电镜鉴定
▪ 免疫荧光抗体检查病毒抗原
▪ 血清中和试验 ▪ 夹心ELISA检测抗原
OIE替代试验方法
▪ RT-PCR快速诊断方法
24
畜禽传染病学
八、防 治
▪ 免疫预防:弱毒苗和灭活苗
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双 重效果
▪ 弱毒苗最好口服或鼻内接种效果最好。灭活疫苗需 注射接种(后海穴)。
26
畜禽传染病学
八、防 治
▪ 饲喂整个猪群可能会根除猪场内的病毒 ▪ 清除带毒猪 ▪ 病毒死亡 ▪ 最好进行于天气炎热时 ▪ 目标是减轻整体影响(仔猪-母猪,成年猪-仔猪)
27
畜禽传染病学
八、防 治
▪ 全进全出的生产系统 ▪ 良好的卫生和消毒措施 ▪ 加强疫病监测及引入动物的检疫 ▪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注意保暖 ▪ 实施脚浴以减少病毒传播
▪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粪便、呕吐物、 乳汁、鼻液和呼出气体均可排毒。
▪ 传播途径:消化道和呼吸道。
人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在该病的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6
畜禽传染病学
三、流行病学
▪ 新疫区,初次感染可使所有猪都发病,2-3天猪场内多数猪即 被感染。
▪ 2周龄以内仔猪最为易感,死亡率很高,可达100%。而架子 猪和成年猪常取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9个月-3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ad359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0.png)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在猪群中发生。
该病可造成幼猪的严重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相关部门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病因TGEV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病毒,能在温度低至冰点的条件下存活。
它主要通过病毒粪便-口途径进行传播,另外也可通过粪-尿-口途径传播。
当猪群密度大、清洁卫生条件差时,容易发生疫情。
流行特点TGEV主要在春季和冬季流行,一般在幼猪出生后2-8周内爆发,特别是在冬季产仔率高或者抗体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
每次感染后猪群内死亡率极高,约为90%以上。
流行规律猪传染性胃肠炎遵循一定的流行规律。
疫苗或天然感染后,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抗体水平急剧升高,能够保护幼猪在4-5周龄以前不患此病,但此后随抗体水平下降再次易感。
潜伏期约3-7天,短则1-2天,长可达10多天。
传染性胃肠炎的母猪如果感染后,母体病毒抗体能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但抗体水平在仔猪生长过程中逐渐下降。
传染性胃肠炎的幼猪经一次自然感染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的持续时间较短,约为2-3个月。
诊断鉴别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幼猪发生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粪便中带有蛋清样黄色分泌物等。
对于出现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症状的幼猪,需要警惕可能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
还可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防控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管理树立正确的养猪理念,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场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消毒,保持猪场的空气流通。
密切监控猪群的健康状况,对患病猪进行及时隔离并给予治疗。
2.饲养管理保证幼猪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给幼猪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合理编制饲养计划,允许猪群缓慢适应新环境。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e1db22cc2cc58bd63186bdbe.png)
中国农业信息网《电子杂志》栏目猪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1)1.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 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引起10 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3周龄以上猪死亡率低。
本病于1945年首次报道于美国,随后相继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北半球国家中发现。
1986年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几乎100%的猪群TGEv抗体阳性,主要是由于TGEV 的呼吸道变异株一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迅速传播所致。
我国早在60年代未,即有许多关于本病的报道。
1.1病原特征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60~16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
基因组为带有Poly A尾的单链正股RNA。
主要结构蛋白为47KD磷酸化的核衣壳蛋白,28~31KD膜整合蛋白和200KD纤突蛋白。
纤突蛋白是刺激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蛋白质。
只有1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抗原关系密切。
国内已证明,我国分离的“TGE”华株,“TGE”吉毒株之间一致,但与M株、SA株和TD株不同。
与猫冠状病毒和犬冠状病毒(CCV)之间有抗原相关性。
可在猪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和猪睾丸细胞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包括细胞肿胀、变圆、空泡变性、皱缩、颗粒变性,有的崩解、脱落,使单层细胞形成网眼状。
在细胞浆中增殖,不产生包涵体。
有血凝性。
用原代猪肾细胞培养增殖的病毒能凝集鸡、豚和牛的红细胞,而不凝集小白鼠和鹅的红细胞。
特异性抗血清可抑制其血凝反应。
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对胰酶有抵抗力。
耐酸,pH 4~8时稳定。
对热和日光敏感,日光照射6h、37℃4h 都能使其丧失感染力。
0.05%甲醛37”℃C2min可灭活病毒。
冻结保存时稳定,细胞毒一20℃可保存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病理变化
• 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
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淋巴结肿胀。 • 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置于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 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是本病重要病理变 化特征。
六、诊断
• 1 病毒抗原检测 常用免疫荧光法(IF) • 2 病毒的电镜检测 免疫电镜(IEM)比常规EM技术更好
• 3 血清学诊断
病毒中和试验(VN),ELISA法较之以往的血清学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 强的特点。
4 病毒核酸检测
• RT-PCR法是目前鉴别诊断TGEV和PEDV最敏感、特异的方法。
七、防治
• 抗生素等常规药物无治疗作用,因此该病以预防为主。
• 目前兽用疫苗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灭活疫苗,减毒弱毒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
等三个阶段。
• 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推广和成熟,基因工程苗已经成为疫苗研究中的
热点。其中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潜在的优势,被誉为第三次疫苗 革命。 • 联合疫苗:二联、三联。
爆发图
分布图
三、临床症状
• 本病潜伏期短,18 h~ 72 h大部分猪感染发病,根据此特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 依据。 • 仔猪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2 h~ 24 h,突然发生呕吐,接着频繁剧烈水样腹泻,粪 便黄色、绿色或灰色,腥臭,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迅速脱水, 消瘦,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 d~ 5 d内 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 • 后备猪、架子猪和成年猪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停食,个别病猪出现呕吐,急性 腹泻,排出灰色或灰褐色水样便,伴有未消化的饲料,5 d~ 7 d自愈,很少死亡。
道冠状病毒(PRCV)。TGEV和PRCV能诱导机体产生交叉反应的中和抗体,但PRCV
只能引起轻微临床症状。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⑴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发病猪、带毒猪,其它带毒动物也可作 为传染源。
⑵TGEV 的传播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与受感染的个体或携带疾病的猪的粪
• 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是一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致病性突变体。随着PRCV的出现,
由 PRCV 诱导交叉保护性免疫,使 TGE 在欧洲变得不那么普遍。1956年,我国广东省有关于 本病的报道,近年来,TGEV 在国内的流行形势严峻,并且经常伴随着与猪轮状病毒病和猪流
行性腹泻病的混合感染,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
一,给我国猪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学
• 1、形态学特征
• TGEV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电镜负染观察,TGE病毒 粒子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病毒直径为90-200nm,有 双层膜,病毒表面有囊膜和明显的花瓣状纤突,纤突的长 度约在 12~25 nm 之间。因 TGEV 是 RNA 病毒,所以 TGEV 的纤突容易脱落,导致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结构时不
传染性胃肠炎
TGEV
猪传染性胃肠炎研究概况
•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在
1933 年,美国依利诺斯州记载了 TGE。1945 年,Doyle 和Hutchings在美国首次报道了该病,
直到1946 年才确定该病的病原为冠状病毒。随后欧州国家、中南美洲、加拿大、韩国、朝 鲜、菲律宾和中国大陆都报道了本病。
便、乳汁、呕吐物、呼吸及鼻腔分泌物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病毒也可能存在于 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和饲喂用具中。 ⑶感染动物为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 死率高。狗、猫、狐狸等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
二、流行病学
2、流行特点
• TGE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初春和冬季,发病高峰期为每年 的 1-2 月。这种流行特点可能与病毒的理化特性有关,TGEV 不耐热,但在冰 冻的条件下比较稳定。 • 猪场一旦感染 TGEV,便大量暴发感染。哺乳母猪常发病,表现为厌食和无 乳,从而进一步导致仔猪死亡率的上升。 • 本病还呈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其流行的间歇期,病毒隐藏在猪体而成为仔猪 的传染源,每年的冬季猪群可重新感染。曾感染过 TGE 的母猪具有免疫力, 能够抵抗病毒侵害,一般不重复感染。
一、病原学
• 4、抗原性
• 病毒存在于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但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膜淋 巴结含毒量最高。 • 在病的早期,呼吸道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对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用猪传代
及用细胞培养传代的10个毒株进行交叉中和实验和蚀斑减数实验,证明TGEV只有一
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抗原性密切相关。 • 近年来,在欧洲及北美发现一种被认为是TGEV基因缺失变异株的冠状病毒—猪呼吸
八、TGEV的分子生物学
• 3、TGEV结构蛋白与功能
TGEV由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构成。
⑴S蛋白又称E2,为大的糖蛋白,它形成病毒粒 子的冠状突起。 ⑵M蛋白又称E1,包埋在脂质囊膜中。 ⑶N蛋白包裹整个基因组RNA。 ⑷sM蛋白位于病毒粒子囊膜上。
八、TGEV的分子生物学
• S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①
• 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抗原决定簇,是唯一能够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和提供免疫 保护的结构蛋白。 • 含有宿主细胞氨肽酶受体(PAPN)的识别位点,决定宿主细胞的亲嗜性。 • 决定TGEV的致病性。④ • 具有细胞融合作用,使病毒蛋白进入细胞浆。 • 决定TGEV的血凝作用。
谢谢观看!
八、TGEV的分子生物学
• 1、TGEV基因组结构 TG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的RNA,大小约为2.86x104bp。分 为7个区,每个区有一个或多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ORFs)。 • 2、S基因 S基因长约4.3kb,翻译并指导S蛋白(E2)的合成,形成病毒的囊膜 突起。 核苷酸数目因不同毒株而有差别,Purdue一115株为4341个碱基, 而Miller和FS772/70株为4347个碱基。
五、发病机理
• 小肠是本病毒的靶器官。无论是口腔还是鼻腔途径感染,病毒都被吞咽进入 消化道,它能抵抗胃酸和蛋白水解酶而保持活性进入小肠。大量小肠上皮细 胞受感染后,肠粘膜的功能性上皮细胞迅速遭到破坏,导致小肠内的酶活性明 显降低,不能分解乳糖和其他营养物质。乳糖在肠腔中的存在,使渗透压升高, 致使体液滞留甚至从身体组织内吸收体液而引起腹泻和脱水。TGEV的感染 还可引起空肠钠运输的改变和血管外蛋白质丢失而引起肠道内电解质和水积 聚。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由于高血钾而引起的心功能 异常和肾功能减退。 • 新生仔猪小肠内正常绒毛细胞的更换速度较慢,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及TGEV 易于在新生猪绒毛吸收细胞的尖端小血管系统积聚,而使病毒数量大增,可能 是仔猪易感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一、病原学
• 3、理化特性
• TGEV 并不耐热,加热56℃45min或65℃10min可被完全灭活,随着温度的升 高,病毒滴度也会随着下降。 • TGEV 在冷冻环境下贮存非常稳定,在室温下或更高的温度下相对不稳定。 用甲醛溶液处理病毒,37℃ 20 min亦能使病发生灭活。 • TGEV对光和紫外线敏感,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很容易的将 TGEV 灭活。 • TGEV 在胆汁中存在相当稳定而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钠这三种试剂敏感。 • 此毒对胰酶有抵抗力,能耐受 0.5%胰蛋白酶时间长达1 h。TGEV 在 pH 为 4-8 的区间时表现稳定。
易看到纤突。3 种膜相关蛋白(S、M、sM)镶嵌在囊膜
脂质双层中,其中,M 为膜糖蛋白且多次横穿脂质双层; S 为重要的纤突糖蛋白。sM为镶嵌于囊膜中的小包膜蛋白。
TGEV模型图
一、病原学
• 2、培养特性
• TGEV 可在本属动物或其细胞系上繁殖,在不同细胞系上的生物学特性表现的也不一 致,比较敏感的细胞系有猪唾液腺细胞、猪甲状腺细胞、猪睾丸(Swin Testicle,ST) 细胞、仔猪的肾细胞(pk-15)。 • 经研究表明最为敏感的传代细胞系为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cle,ST),适应 ST 细 胞后的病毒效价提高的较快,其次是PK15细胞系,两者是实验室常用的繁殖 TGEV 的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