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3 光的干涉
人教版选修34第13章第3节 光的干涉 课件 (共24张PPT)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牛 顿 微粒 说
由于波动说没 有数学基础以 及牛顿的威望 使得微粒说一 直占上风
19世纪初证明了
波动说的正确
性
惠更
19世纪末光电效应现象使得斯 波动
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 说
光子说:光具有粒子性
这里的光子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
双缝
屏幕
S1
S2 2λ
P2 第二亮纹
光程差δ= 2λ
P1 S1
S2 2λ
取P点上方的点P2,从S1S2发出的光到P2点的光程差,正好等 于一个波长δ= S1-S2=2λ,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时, 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另 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2点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 与波谷相遇,振幅A=A1+A2为最大,P2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方 ,故出现亮纹。
λ/2
S1
Q1
δ= λ/2
S2
λ/2
双缝
屏幕
S1
S2 3λ/2
Q2 第二暗纹
Q1 第一暗纹 P 中央亮纹
δ= 3λ/2
取P点上方的点Q2,与 两个狭缝S1、S2路程 差δ= S1-S2=3λ/2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 峰,另一条传来的就是波 谷,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 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一定 是波峰,Q2点总是波峰与 波谷相遇,振幅最小,Q2 点总是振动减弱的地方, 故出现暗纹。
S2
②单缝的作用:获得光源
③双缝的作用: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
3、现象:
相同的光源,叫相干光源(频率相同)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 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 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 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 上移动,则 (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 方的干涉条纹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O点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选A、B。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 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 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 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 选项B正确,D错误。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射到双 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 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 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 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 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解析】选D。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A、C是红光、蓝光各 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单缝衍 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 而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粗,故B、D是衍射图样, 紫光波长较短,则中央亮条纹较细,故B是紫光的衍射 条纹,D是黄光的衍射条纹。故选D。
2
【解析】选B、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
《光的干涉》 说课稿
《光的干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干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干涉”是高中物理选修 3-4 第十三章《光》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光的波动性的有力证明,也为后续学习光的衍射、偏振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介绍了机械波的干涉现象,为光的干涉做了铺垫。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进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光的干涉条件和干涉条纹的特点。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机械波的相关知识,对波的干涉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光的干涉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产生的条件。
(2)掌握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与波长、双缝间距和屏到双缝距离的关系。
(3)会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光的干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经历对光的干涉现象的分析和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光的干涉现象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干涉条件。
(2)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论分析。
(2)光的干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光的干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干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通过讲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光的干涉》参考教案1
第十三章第3节光的干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由此说明光是一种波。
知道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2、理解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知道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色光产生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能将观察到的现象跟以前学过的机械波的干涉进行类比,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分析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光干涉图样的观察,再次提高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物理知识之美;另外通过渗透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巧妙思维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光的干涉现象、理解干涉条纹的成因,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大小的决定式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光的干涉现象的成因及如何引导学生寻找获得相干光源的其他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什么是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的条件是什么?2、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光具有波动性吗?你如何用实验去验证?生:若光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屏幕,在屏幕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因此精心设置实验,寻找光的干涉现象。
演示两个通有同频率交流电单丝灯泡(或蜡烛)作为两个光源,移动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屏幕上看不到明暗相间的现象。
设疑:为什么不能观察到干涉图样?是光没有波动性,还是没有满足相干的条件?引导学生讨论得到:两个独立热光源的光波相遇得不到干涉现象,是实验设计有错误,没有满足相干条件。
在物理学史上曾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光不是波,所以没有波动性,也不会产生干涉现象。
直到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改进实验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相干光源。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双缝干涉——扬氏干涉实验。
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如何认识光,如何获得相干光源——展示扬氏实验挂图鼓励学生在认识事物或遇到问题时,学习扬氏的科学态度,巧妙的思维方法.1、介绍实验装置——双缝干涉仪.说明双缝很近0.1mm,强调双缝S1、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
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一、基本要求1.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 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二、重要概念1. 单色光 理论上单色光是指具有单一频率的光波。
这和过去人们生活习惯中所说的单种颜色的光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知道可见光的波长是400~nm 760,而可见光从颜色上可分为赤橙黄绿青兰紫七色,显然每种色光具有相当宽的波长范围。
所以同一种颜色的光并不是单一频率的光。
虽然绝对的单一频率的单色光不易得到,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谱线宽度很小的单色光。
例如激光就可看作线宽度很小的单色光。
2. 相干光 只有两列光波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振动相位差恒定时才会发生干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两束光称为相干光。
相应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3. 半波损失 光由光疏媒质(即折射率相对小的媒质)射到光密媒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入射光的相位发生了π的突变,这一变化导致了反射光的波程在反射过程中附加了半个波长,通常称为“半波损失”。
4. 光程和光程差(1)光程 光波的频率v 是单色光的本性所属,与在何种媒质中传播没有关系。
而传播速度则与媒质有关。
在折射率n 的媒质中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n 1,由光速v n n λυ=可知,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光波的波长n λ也是真空中波长的n 1。
这样光在不同媒质中经历同样的波数,但经历的几何路程却不同。
所以有必要把光在折射率n 的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折算到真空中所能传播的长度,只有这样才便于比较两束经过不同媒质的光相位的变化。
所以把光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通过的几何的路程x 乘以折射率n 折算成真空中所能传播的长度n x ,称n x 为光程。
(2)光程差 在处处采用了光程概念以后就可以把由相位差决定的干涉加强,减弱等情况用光程差来表示,为计算带来方便。
即相位差 λπλδϕ(光程差2⨯=∆为真空中波长) 亦即 λπδϕ2=∆ 三、基本规律1. 杨氏的双缝干涉结果dD k x λ±= ),2,1,0( =k 亮条纹 d D k x 2)12(λ+±= ),2,1,0( =k 暗条纹 2. 薄膜干涉结果满足21n n <为例,此时要考虑“半波损失”故反射加强(上表面亮条纹位置)为λλδk i n n e =+-=2sin 222122 ( ,2,1=k )反射减弱(上表面暗纹位置)为2)12(2sin 222122λλδ+=+-=k i n n e ( ,2,1,0=k )透射光加强(下表面亮纹位置)为λδk i n n e =-=22122sin 2 ( ,2,1=k )透射光减弱(下表面暗纹位置)为2)12(sin 222122λδ+=-=k i n n e ( ,2,1,0=k )这里强调同学们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分析反射光是否存在“半波损失”的情况,不能死搬硬套,另外要明白反射光加强的位置一定是透射光减弱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的定则。
第十三光的干涉优秀课件
第十三章 光 的 干 涉
干 涉:
意义——一切波动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 同
条件——相干波源 振动方向相同
位相差恒定
本质——两列相干波的迭加
特点——波的能量在空间周期性分布 (加强或减弱)
光干涉的特征——光波交迭处的屏上呈现 明暗相间的条纹
§13.1 光的相干性
波列
间歇
一、光源的发光机理
n=4 n=3
1. 实验装置及现象 狭缝
红
x
k=+2
S* S1 S2
k=+1
O
k= 0
I
k=-1
实验结果
k=-2
1)单色光: 对中央SO对称分布,中心明纹,两侧明暗相间, 等宽度、等间距、平行于细缝的直线形干涉条纹。
2)不同颜色单色光:条纹宽度不同,间距不同。
2. 理论分析
x
P.x
S1
r1
r2
S dM
O
S2
可见光的频率 8.61014 ~ 3.91014 Hz
7800 620059705770 492047004500
2900
红外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紫外
Infrared RedOrange GreenBl. Blue Violet Ultraviolet
Yellow
单色光:具有单一频率的光。 复色光:由各种频率的光复合而成的光。如白光。
1 ]
4I1
cos2
2
当 2k,k( 0,1,2,.) .— . — I4I( 1 干涉相
当 2k1,k( 0,1,2,.) .— . — I( 0 干涉
*任意位置,光强介于明暗之间:I= 0 ~ 4I1
选修3-4_13[1].3_光的干涉
∆s = (2n +1) •
λ
2
取整数) ( n取整数)
观察不同单色光的 双缝干涉条纹的情 有何特点? 况,有何特点?
七种单色光的综合性质对比一览表
特征量 干涉条纹间 距(∆x) ) 真空中的波 长( λ) ) 频率( 频率(ν)
红光→紫光 红光 紫光 由大到小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白光的双缝干涉: 白光的双缝干涉:
P1
P1S因分析 明条纹形成的原因
“中央明纹”的形成原 中央明纹” 因 光程差δ 光程差δ= 0 光程差δ= 光程差 S1P-S2P -
双缝 屏幕
由于S 到中央亮纹的距离是相等的, 由于 1S2到中央亮纹的距离是相等的 由于从S 又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 相同,那么, 相同,那么,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 峰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 峰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 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 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另一条 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 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点总是波峰 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 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 为最大, =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 方,故出现亮纹 S1 S2
S1 S2
Q1 第一暗纹 P 中央亮纹
λ/2 Q1
δ= λ/2
S2 λ/2
暗条纹形成的原因
双缝 屏幕
取P点上方的点Q1,与两个狭缝S1、 点上方的点Q 与两个狭缝S S2路程差δ= S1-S2=λ/2 路程差δ=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 一条传来的就是波谷, 一条传来的就是波谷,其中一条 光传来的是波谷, 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 一定是波峰, 一定是波峰,Q1点总是波峰与波 谷相遇,振幅最小, 谷相遇,振幅最小,Q1点总是振 动减弱的地方,故出现暗纹。 动减弱的地方,故出现暗纹。 S1
第13章 光的干涉
0
3.光强 光强
λ−
∆λ 2
λ λ + ∆λ λ
2
E 矢量,称为光矢量。 E 矢量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矢量,称为光矢量。 矢量的振动称为光振动。 光强I 在光学中,通常把平均能流密度称为光强。 光强 :在光学中,通常把平均能流密度称为光强。
I ∝E
2 0
在波动光学中,主要讨论的是相对光强, 在波动光学中,主要讨论的是相对光强,因此 在同一介质中直接把光强定义为: 在同一介质中直接把光强定义为:
16
三、光程与光程差
干涉现象决定于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ϕ 干涉现象决定于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ϕ 两束相干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 两束相干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位相差不能单纯 由几何路程差决定。 由几何路程差决定。
S1 S2
r1
n1
P
r2
n2
光在介质中传播几何路程为r, 光在介质中传播几何路程为 ,相应的位相变化为 r 2π 2π = ⋅ nr λn λ r r2 2π 1 (n1r − n2r2 ) ∆ϕ = 2π − 2π = 1
(k = 0,1,2…)
8
I 4I1两相干光束 2I1 两非相干光束 π π -5π -3π -π π π I1一个光源 3π π 5π π ∆ϕ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方法)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方法) (1) 分波阵面方法: 分波阵面方法 方法: (2)分振幅的方法: 分振幅的方法: 分振幅的方法 杨氏干涉 等倾干涉、 等倾干涉、等厚干涉
3
独立(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独立 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同一原子先后发的光 独立(不同原 独立 不同原 子发的光) 子发的光 光波列频率、位相、振动方向等具有随机性。 光波列频率、位相、振动方向等具有随机性。 2.光的颜色和光谱 2.光的颜色和光谱 可见光频率范围: 7.7×1014 ~ 3.9×1014Hz 可见光频率范围 × × 可见光波长范围: 7600Å 可见光波长范围 3900 Å ∼ 7600 可见光颜色对照: 可见光颜色对照 紫 ~ 红 单色光——只含单一波长的光。 单色光——只含单一波长的光。 ——只含单一波长的光 复色光——含多种波长的光。 复色光——含多种波长的光。 ——含多种波长的光
第十三章 第3节 光的干涉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总结提能】 (1)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 路程差(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 (2)要记住: 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 等于半波长奇数倍 处为暗条纹。 (3)上述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情况完全相同。
[解析] λ1 f λ1 = 得 λ2 f λ2 λ1=nλ2=1.5×4×10 7m=6×10 7m
- -
c (1)设 A 光在空气中波长为 λ1,在介质中波长为 λ2,由 n=v=
因为光程差 Δr=2.1×10 6m,所以
-
Δr 2.1×10 N1= = - =3.5 λ1 6×10 7 由此可知,从 S1 和 S2 到 P 点的路程差是波长 λ1 的 3.5 倍,即半波长的 奇数倍,所以 P 点为暗条纹。 1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sin C=n得 n′= 1 5 = sin 37° 3
高中同步新课标·物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2)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 P 到两条缝 S1 和 S2 的路程差正好是半 λ 波长的奇数倍。即|PS1-PS2|=(2k-1)·(k=1,2,3,„) 2 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 1 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3)时间上的关系: ①亮条纹:Δt=nT(n=0,1,2,3,„) T ②暗条纹:Δt=(2n+1)· (n=0,1,2,3,„) 2 1 式中 Δt 表示两列光波到同一点的时间差;T= f 为光波的周期。 5.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双缝干涉的条件是必须有相干光源,且双缝间的间距必须很小。 (2)光源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不一定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 所 以一般情况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采用将一束光 “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
13.3 光的干涉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3)
13.3光的干涉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会观察与描述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单色光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
(2)知道单色光双缝干涉亮、暗条纹形成的原理。
(3)知道产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观察分析,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运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
(3)体验观察到光的双缝干涉以支持光的波动说的假说上升为理论的方法。
(4)通过机械波的干涉向光的干涉迁移,经历知识同化、抽象建模的物理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欣赏光现象的奇妙和谐。
(3)了解光干涉现象的发现对推动光学发展的意义。
2、教学重点1.观察与描述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2.双缝干涉中波的叠加形成的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用波动理论解释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在光的折射一课中,从实验中得出的折射定律1212sin sin n θθ=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是否可以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学生思考与交流后得到:如果光是一种波,则要有波的特征现象作实验支持.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因此可以用光是否具有干涉现象来判断光是不是一种波。
右图是两列水波某时刻干涉的示意图,S 1、S 2是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直线OO '是S 1S 2的中垂线,在此时刻介质中a 点为两波谷叠加,b 点、、、为波峰与波谷叠加,c点为两波峰叠加,d点是处于某种中间状态的叠加。
问:a b c d 中哪些是出现振动加强的地方,哪些是出现振动减弱d 地方,哪些是出现振动加强和减弱的中间过渡状态?设问:b点位于什么位置呢?既然S1S2到d点的路程差为零,根据波动理论,两波源在d点处激起的振动总是一致的,虽然该时刻是中间状态的叠加,但两列波在d点处的叠加,激起d点的振动的振幅(教师强调是振幅最大,而非位移最大,即使是振动加强的点,也有位移为零的时候)仍为最大,故d点还是振动加强的地方。
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13.3光的干涉
13.3光的干预制作人:陈合森日期:【学习目的】1、观察光的干预现象,认识干预条纹的特点。
2、能阐述干预现象的成因及明暗条纹的位置特点3、知道相干光源的概念和产生干预现象的条件【重点难点】干预现象的成因及明暗条纹的位置特点、产生干预现象的条件教学过程一、杨氏双缝干预实验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1773~1829〕在实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预.2.双缝干预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_____________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他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_________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_______.(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_________条纹〔3〕实验结论:证明光是一种__________.(4)现象解释:S1、S2相当于两个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一样的波源,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间隔只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_______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互相加强,出现_________;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间隔之差等于半波长的________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____________,出现暗条纹。
二、光产生干预的条件1.干预条件:两列波的_________同、振动方向一样、相位差恒定2.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产生干预的两个光源。
三、双缝干预条纹特征一系列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各级明暗纹在中央明纹两侧对称分布。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间的间隔为_________________各种色光的波长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稳固练习:1.平行光照射在双缝上,在屏上得到干预条纹,当〔〕A.双缝到屏的间隔增大时,干预条纹间距也增大.B.双缝间距减小时,干预条纹间距也减小.C.波长变短,保持光强不变时,那么条纹间距也不变.D.波长不变,光强减弱时,那么条纹间距也不变.2.假如把杨氏双缝干预装置从空气中移到透明液体中做实验,那么条纹宽度〔〕A.增大.B.减小.C.不变.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3.双逢干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双缝间的间隔为d,双缝到像屏的间隔为L,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像屏上可以见到明晰的干预条纹,关于干预条纹的情况,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将像屏向左平移一小段间隔,屏上的干预条纹将不会发生变化B.假设将像屏向右平移一小段间隔,屏上仍有明晰的干预条纹C.假设将像屏向上平移一小段间隔,屏上仍有明晰的干预条纹第 1 页图3第 2 页 图6 D .假设将像屏向上平移一小段间隔 ,屏上的干预条纹将将不会发生变化4、假如把杨氏双缝干预实验,从空气中挪动到某种透明的液体中做实验,那么条纹的间距:〔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5.在单色光的双缝干预试验中〔 〕A .两列光波的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 B. 两列光波的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亮条纹C .干预条纹明暗一样,且条纹间距相等,中央条纹为亮条纹D .从两个狭缝到达光屏上的路程差等于光的半个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暗条纹6.如下图是双缝干预实验示意图,屏上某处P 出现明条纹,那么P 处到双缝S1、S2的间隔 之差是〔 〕A .光波半波长的奇数倍.B .光波波长的奇数倍.C .光波半波长的偶数倍.D .光波半波长的整数倍.7.以下图是研究光的双缝干预用的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 1、S 2,由S 1和S 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预条纹,入射激光的波长为λ,屏上的P 点到两缝S 1和S 2的间隔 相等,假如把P 处的亮条纹记作第0号亮纹,由P 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1号亮纹,与1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那么P 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设直线S 1P 1的长度为γ1,S 2P 1的长度为γ2,那么γ2-γ1等于( )A. λ5B. 10λC. 20λD. 40λ8.光的颜色决定于 〔 〕A .波长.B .波速.C .频率.D .折射率.9.同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那么 〔 〕A .光的颜色、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变小.B .光的频率变小,颜色,波长、波速都不变.C .光的频率、速度变小,颜色、波长不变.D .频率、颜色、波长都不变,只有波速变小.10. 在双缝干预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彩色干预条纹,假设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用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干预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预条纹消失.B 、红色和绿色的干预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干预条纹仍然存在.C 、任何颜色的干预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光.D 、屏上无任何亮光.11.如图6,在双缝干预实验中,SS 1=SS 2,且S 1、S 2到光屏上P 点的路程差△s=1.5×10-6m ,当S 为λ=0.6μm 的单色光源时,在P 点处将形成 条纹;当S 为λ=0.5μm 的单色光源时,在P 点处将形成条纹。
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3节: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波有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波是横波。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说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确实是一种电磁波。
激光是一种人造光源,具有很多特性,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3 光的干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的条件,从而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2.通常学习知道“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规律.二、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和对单缝衍射装置的观察,理解衍射条件的设计思想.2.在认真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课外自己动手观察衍射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泊松亮斑”等科学小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研究品德.●教学重点单缝衍射实验和圆孔衍射实验的观察以及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教学难点衍射条纹成因的初步说明.●教学方法1.通过机械波衍射现象类比推理,提出光的衍射实验观察设想.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以及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3.通过对比认识衍射条纹的特点及变化,加深对衍射图象的了解.●教学用具JGQ型氦氖激光器25台,衍射单缝(可调缝宽度),光屏、光栅衍射小圆孔板,两支铅笔(学生自备),日光灯(教室内一般都有),直径5 mm的自行车轴承用小钢珠,被磁化的钢针(吸小钢珠用),投影仪(本节课在光学实验室进行).●课时安排:1课时1.实验:双缝干涉(1)装置:双缝、激光器、光屏(2)现象:屏上形成亮暗相间的条纹;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亮度相同(实际上由于衍射而不同)。
这就是光的干涉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光的干涉。
第1课时:双缝干涉新课教学:一、双缝干涉1.什么是双缝干涉: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相距很近的双狭缝上,在狭缝后的光屏上出现亮暗相间条纹的现象叫做双缝干涉现象。
2020年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4
第3节 光的干涉A 组:合格性水平训练1.(双缝干涉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 ) A .遮住过于强烈的光B .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C .使白光变成单色光D .使光发生折射 答案 B解析 双缝的作用是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得到相干光,B 正确;A 、C 、D 错误。
2.(光的双缝干涉)从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照射到同一点时看不到干涉条纹,是因为( )A .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 .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C .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D .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答案 D解析 两只手电筒属两个各自独立发光的光源,二者发出的光频率不一定相同,是非相干光,因此它们照射到同一点时不发生干涉,因此无干涉条纹,A 、B 、C 错误,D 正确。
3.(光的双缝干涉)(多选)已知白光中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其波长依次减小。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D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的条纹 答案 BD解析 用白光作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光源,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 错误,D 正确;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相间的红色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B 正确;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 错误。
4.(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多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A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B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明条纹C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2的点形成明条纹D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 ⎛⎭⎪⎫n +12λ的点形成暗条纹 答案 BD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δ=n λ(n =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距离之差Δ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δ=(2n +1)λ2(n =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
第十三章 干涉
2 n l 2 1 .5 0 .2 1 0 2 1 0 4 6 0 0(n m )
(2) 最高端的劈尖厚度为
2nh k 2
则总共出现20条明纹
2、牛顿环
牛顿在1675年首先观察到; 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圆环中间疏、边缘密; 牛顿环中心是暗的;
r1 r2
(2)理论分析
P
r1
二级亮纹 二级暗纹
S1
d oθ
θ
r2
B
x
o
一级亮纹 一级暗纹
中央亮纹 一级暗纹
S2 Δr
一级亮纹 二级暗纹
D
二级亮纹
(D>>x) (D>>d)
如图, S1和S2到屏上P点的光程差为
r2 r1 d sin
d tan
d x D
(2)理论分析
S1和S2到屏上P点的光程差为
1
i iD
n1
i
n2
Aγ γ
n3
C
1'
2
B e
2'
反 2e
n22
n12
s in 2
i
2
k,k 1,2,明条纹
2k
1
2
,k
0,1,2,暗条纹
反 2e
n22
n12
s in 2
i
2
与入射角以及薄膜厚度有关
薄膜厚度均匀(e一定),光程差随入 射角 i 变化,即相同入射角对应同一 级条纹,因此称为等倾干涉;常见 的有肥皂泡泡,蝴蝶翅膀,油膜等。
D k4 k1
1
4 1
Δx
D d
1 6 107 0.2 10 3
光的干涉(共30张PPT)
r1
激光束
S 四、明(暗)条纹的间距
(2)当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形成暗条纹。 1
室内的白炽灯是各种独立的光源,不符合产生干涉的条件。 光的干涉
do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r2
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频率(颜色)相同。
S M 四、明(暗)条纹的间距
D.单色光f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单色光f2照射时出现明条2纹
后面的屏上观察光的干涉情 况。
新课内容
二、双缝干涉图样
单色光
白光
新课内容
二、双缝干涉图样
图样有何特征?
屏
单色激光束
暗条纹的中心线
S1
暗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S2
亮条纹的中心线
中央亮条纹
双缝
明暗相间
条纹等间距
思考讨论:光屏上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单色激光束
新课内容
三、决定明暗条纹的条件
第十三章 光
肥皂泡呈现五颜六色的原因是什么?
第3节
光的干涉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证 据。 2.理解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产生原理。知道光屏上出现亮条纹和暗 条纹的条件。
3.掌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4.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5.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x l
d
新课内容
五、光的干涉应用
1.薄膜干涉---肥皂泡上的彩色条纹
此处发 生干涉 现象
空气
a b
S
B
A
薄膜
薄膜前后两个面的反 射光发生了干涉
2020高中物理选修3-4同步第十三章 3 光的干涉
3光的干涉[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和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知道光是一种波.2.理解明暗条纹的成因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科学探究: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说明光是一种波.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一、杨氏干涉实验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光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干涉条件:两波源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2.出现明暗条纹的判断(1)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填“奇”或“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2)暗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填“奇”或“偶”)数倍时,出现暗条纹.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幕各处均是彩色条纹.(×)(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2.如图1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 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填“亮条纹”或“暗条纹”).图1答案暗条纹一、杨氏干涉实验如图为双缝干涉的示意图,单缝发出的单色光投射到相距很近的两条狭缝S1和S2上,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向右传播,在后面的屏上观察光的干涉情况.(1)两条狭缝起什么作用?(2)在屏上形成的光的干涉图样有什么特点?答案(1)光线照到两狭缝上,两狭缝成为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2)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等间距的干涉条纹.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图2(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3)双缝的作用:将一束光分成两束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3.干涉图样(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白光的干涉图样:中央条纹是白色的,两侧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例1(2018·北京卷)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答案 D解析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只透过红光,屏上出现红光(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中央条纹变成红色.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答案 C解析分别用绿色滤光片和红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亮.[学科素养]例2回顾了双缝干涉实验,两束光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一方面让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双缝干涉发生的条件.这很好地体现了“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2)如图所示是几种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①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干涉实验时干涉图样有什么不同?②如果将屏幕远离双缝移动,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③改变双缝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④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2)①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宽,紫光的条纹间距最窄.②屏幕离双缝越远,条纹间距越大.③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④与光波波长、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双缝间距离有关.1.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白光的干涉条纹的中央是白色的,两侧是彩色的,这是因为: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2.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3所示,设屏上的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程差Δr=r2-r1.图3(1)若满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r=kλ(其中k=0,1,2,3,…),则出现亮条纹.k=0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若满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2k-12λ(其中k=1,2,3,…),则出现暗条纹.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例3在光的双缝干涉现象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较长的红光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波长较短的紫光C.相邻两亮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不等的D.在双缝干涉现象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将变宽答案 A解析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故偏离中央亮条纹最远的是红光,A正确,B错误;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两亮条纹或两暗条纹是等宽间距的,故C错误;红光的波长比紫光的波长大,所以换成紫光后,相邻两亮条纹间距将变窄,故D错误.例4如图4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 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条纹(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源照射单缝,则()图4A .P 和P 1仍为亮条纹B .P 为亮条纹,P 1为暗条纹C .P 为暗条纹,P 1为亮条纹D .P 、P 1均为暗条纹答案 B解析 从单缝S 射出的光波被S 1、S 2两缝分成两束相干光,由题意知屏中央P 点到S 1、S 2距离相等,即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P 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中央是亮条纹,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 点都是中央亮条纹.而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P 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P 1S 1-P 1S 2|=600 nm =λ橙.当换用波长为400 nm 的紫光时,|P 1S 1-P 1S 2|=600 nm =32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P 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达P 1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P 1点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选项B 正确.针对训练 如图5所示,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 ,则P 到双缝S 1、S 2的路程差|r 1-r 2|应为( )图5A.c 2fB.3c 2fC.3c fD.5c 2f答案 D解析 出现第3条暗条纹,说明S 1、S 2到P 点距离之差为52λ,而λ=c f ,所以|r 1-r 2|=52λ=5c 2f,D 项正确.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 )A .用白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B .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C .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D .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干涉条纹答案 B解析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用红光作为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亮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的条纹,B对;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波长变小,条纹间距变小,C错;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D错.2.(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2018·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6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甲图为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乙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进行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答案 A解析题图乙中条纹的间距比题图甲大,故题图乙中光的波长较长,即比绿光的波长长.红光的波长比绿光长,紫光的波长比绿光短,A正确.3.(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7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二条暗条纹,改用频率较低的单色光重做上述实验(其他条件不变,屏足够大),则同侧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图7A .仍在P 处B .在P 点上方C .在P 点下方D .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答案 B解析 由λ=c f 知,f 变小,λ变大.若出现第二条暗条纹,则P 到双缝的路程差Δr =32λ,当λ变大时,Δr 也要变大,故第二条暗条纹的位置向上移,在P 点上方,B 正确.4.(亮、暗条纹的判断)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 ,若分别用频率为f 1=5.0×1014 Hz 和f 2=7.5×1014 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 点出现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A .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亮条纹B .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C .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亮条纹,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D .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亮条纹答案 C解析 单色光f 1的波长:λ1=c f 1=3×1085.0×1014 m =0.6×10-6 m =0.6 μm. 单色光f 2的波长:λ2=c f 2=3×1087.5×1014 m =0.4×10-6 m =0.4 μm. 因P 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Δx =0.6 μm =λ1,所以用单色光f 1照射时P 点出现亮条纹.又Δx =0.6 μm =32λ2,所以用单色光f 2照射时P 点出现暗条纹,故选项C 正确.一、选择题考点一 双缝干涉实验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A .明暗相间的条纹B .彩色条纹C .一片红光D .晃动的条纹答案 C解析 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选C.2.(多选)用红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将其中一条缝改用蓝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光屏上出现红蓝相间的干涉条纹B .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才能在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此时不产生干涉现象C .频率不同的两束光也能发生干涉现象,此时出现彩色条纹D .尽管亮、暗条纹都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但此时红光与蓝光只叠加不产生干涉现象 答案 BD解析 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是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红光和蓝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不会产生干涉条纹,A 、C 错误.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1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 为单缝屏,B 为双缝屏,C 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 上时,屏C 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 后,C 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 )图1A.单缝S太窄B.单缝S太宽C.S到S1与到S2的距离不等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答案 B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应非常窄,才可看成“理想线光源”,才能成功地观察到干涉现象,移走B屏后,在C上出现一窄亮斑,说明单缝S太宽,故A错误,B正确;S到S1和S2距离不等时,也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中央不一定是亮条纹,C错误;太阳光可以作为光源,D 错误.考点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4.(多选)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2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形成的,则关于a、b 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答案AC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a光的条纹间距小,说明a光的波长小,频率大,选项A正确,D 错误;水对频率低的单色光的折射率小,即水对b光的折射率小,选项C正确;折射率小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即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选项B错误.5.(2017·泉州高二检测)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答案 D解析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6.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C.用红光和绿光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λ红>λ绿),绿光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比红光大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答案 B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错误,B正确.绿光波长比红光短,所以条纹间距较小,选项C错误.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方便肉眼观察,故选项D错误.考点三亮、暗条纹的判断7.(2017·郑州高二检测)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方面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3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B中气体()图3A.一定含瓦斯B.一定不含瓦斯C.不一定含瓦斯D.无法判断答案 A8.(多选)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B.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亮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C.屏上的亮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D.屏上的亮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答案AB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是振动加强处,不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也可能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的地方,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暗条纹),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亮条纹),B选项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应是暗条纹,D选项错误.9.(多选)(2017·开封高二检测)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距双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O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C.O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D.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答案AB解析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选项B正确,D错误.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发射波长为6.0×10-7 m的橙光时,在光屏上获得明暗相间的橙色干涉条纹,光屏上A点恰好是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其他条件不变,现改用其他颜色的可见光做实验,光屏上A点是暗条纹位置,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则入射光的波长可能是()A.8.0×10-7 m B.4.8×10-7 mC.4.0×10-7 m D.3.4×10-7 m答案 B解析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 3.9×1014~7.5×1014 Hz 依据公式c =λf ,可知其波长范围是4.0×10-7~7.69×10-7 m ,A 、D 选项错误.根据公式Δr =nλ2(n 为整数)可知,n 为偶数的地方出现亮条纹,n 为奇数的地方出现暗条纹.因此n =4时,出现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所以A 点到两条缝的路程差Δr =4×6×10-72m =1.2×10-6 m ,要想出现暗条纹,n 需取奇数才行.当入射光波长为4.8×10-7 m 时,1.2×10-6 m =n 4.8×10-72 m ,n =5为奇数,所以A 点出现暗条纹,B 选项正确.当入射光波长为4.0×10-7 m 时,1.2×10-6 m =n 4×10-72 m ,n =6为偶数,所以A 点出现亮条纹,C 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的两束光的频率均为6×1014 Hz ,两光源S 1、S 2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P 点到S 1与到S 2的路程差为3×10-6 m ,如图5所示,则:图5(1)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设O 为到S 1、S 2路程相等的点,则P 、O 间还有几条亮条纹,几条暗条纹?(不包括O 、P 两处的条纹)答案 (1)暗条纹 (2)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解析 (1)由λ=c f得λ=5×10-7 m n =Δs λ=3×10-65×10-7=6 由于两光源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所以P 点为暗条纹.(2)O 点路程差为0,也是暗条纹,OP 间还有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12.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屏上一点P 到双缝的路程差δ=1.5×10-6 m ,当单色光波长λ1=0.5 μm 时,P 点将形成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若单色光波长λ2=0.6 μm ,此时在中央亮条纹和P 点之间有几条暗条纹?答案 见解析解析 由题意知,P 到双缝的路程差δ=1.5×10-60.5×10-6λ1=3λ1,满足波长的整数倍,在P 点形成亮条纹.当单色光波长λ2=0.6 μm ,δ=1.5×10-60.6×10-6λ2=52λ2,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在P 点形成暗条纹,在0~52λ2范围内12λ2和32λ2满足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此时在中央亮条纹和P 点之间有两条暗条纹.。
新培优高中物理选修课件第十三章光的干涉
应用领域
迈克尔逊干涉仪在光学测量 、光学元件检测、光谱分析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光的干涉技术应用
05
精密测量中的应用
长度测量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可以精确测 量微小长度,如光学表面反射镜 的微小位移、微小裂缝的宽度等
。
厚度测量
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 射或透射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精 确测定透明材料的厚度,如玻璃、 薄膜等。
新培优高中物理选修课 件第十三章光的干涉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录
• 引言 • 光源与相干光 • 光的干涉原理 • 典型干涉实验 • 光的干涉技术应用 • 光的干涉与其他物理现象的联系
引言
01
光的波动性与干涉现象
01
02
03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 动性质,如衍射、干涉等 。
光,再使它们相遇产生干涉,如迈克尔逊干涉仪。
03
激光干涉
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好的特点,通过特定的光路设计获
得相干光并进行干涉实验,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等。
光的干涉原理
03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独立性原理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都能够保持各 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
叠加原理
薄膜干涉实验
实验装置
包括光源、薄膜、反射镜等部 分,用于产生和观察薄膜干涉
现象。
干涉原理
当光波在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 反射后,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发生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条纹特点
干涉条纹的形状和分布与薄膜 的厚度、折射率等因素有关, 通常呈现出同心圆或平行条纹 等形状。
应用领域
薄膜干涉实验在光学薄膜、光 学元件的制造和检测等领域具
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同步教学课件:13-3 光的干涉 共20张 精品
③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l : L越大,相邻的亮纹间距越大
(2):相邻亮纹间距计算公式:
x l
d
P1
S1 P
S2 l
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光的 颜色
红
波长 nm 770-620
光的 颜色
绿
波长 nm 580-490
橙
620-600
蓝-靛
490-450
黄
600-580
紫
450-400
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波长最小
单缝
双缝
巧妙解决了相干光问题
屏幕
光
s1
束
s0
s2
红滤色片 (激光)
托马斯·杨
杨氏双缝实验 被评为十大最美 丽实验之一。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验 室里成功的观察到光的干涉.
证 明 光 是 一 种 波
实验演示:
现象:出现亮暗相间条纹。
用氦氖激光器演 示光的双缝干涉
第十三章 光
第三节 光的干涉
一、杨式双缝干涉实验
干涉现象是波动独有的特征,如果光真的 是一种波,就必然会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思考1:如果我们先假设光是一种波,那 么按照我们所学的波动知识,光要发生干 涉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频率相同)
思考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相干光— 频率相同的光呢?
天才的设想
P1
(2)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S1
P
S2
3、同样条件的双缝实验,用不同的色
光得到的相邻亮(暗)条纹间的宽
度不等。
x L
d
4、干涉条纹的特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单色光和 白光的条纹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光的干涉[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和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知道光是一种波.2.理解明暗条纹的成因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一、杨氏干涉实验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光具有波动性.2.双缝干涉实验(1)实验过程: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两狭缝相距很近,两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2)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3)实验结论:光是一种波.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干涉条件:两波源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2.出现明暗条纹的判断(1)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2)暗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产生两束相干光.(√)(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从两个狭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2.如图1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________(填“亮条纹”或“暗条纹”).图1答案暗条纹一、杨氏干涉实验如图2为双缝干涉的示意图,单缝发出的单色光投射到相距很近的两条狭缝S1和S2上,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向右传播,在后面的屏上观察光的干涉情况.图2(1)两条狭缝起什么作用?(2)在屏上形成的光的干涉图样有什么特点?答案(1)光线照到两狭缝上,两狭缝成为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2)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等间距的干涉条纹.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图3(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3)双缝的作用:将一束光分成两束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3.干涉图样(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白光的干涉图样:中央条纹是白色的,两侧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例1(2018·北京卷)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答案 D解析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只透过红光,屏上出现红光(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中央条纹变成红色.例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D.屏上无任何光亮答案 C解析分别用红色滤光片和绿色滤光片挡住两条缝后,只透过红光和绿光,红光和绿光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因此屏上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仍有光亮,C正确.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若屏上某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该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2)如图4所示是几种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图4①用不同颜色的光做干涉实验时,干涉图样有什么不同?②如果将屏幕远离双缝移动,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③改变双缝间的距离,条纹间距如何变化?④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2)①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宽,紫光的条纹间距最窄.②屏幕离双缝越远,条纹间距越大.③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④与光波波长、双缝到屏的距离及双缝间距离有关.1.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白光的干涉条纹的中央是白色的,两侧是彩色的,这是因为: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2.亮、暗条纹的判断如图5所示,设屏上的一点P到双缝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路程差Δr=r2-r1.图5(1)若满足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r=kλ(其中k=0,1,2,3,…),则出现亮条纹.k=0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点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若满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r=2k-12λ(其中k=1,2,3,…),则出现暗条纹.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例3如图6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此时刻,介质中A点为波峰相叠加点,B点为波谷相叠加点,A、B连线上的C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点,如果把屏分别放在A、B、C三个位置,那么()图6A.A、B、C三个位置都出现亮条纹B.B位置出现暗条纹C.C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要由其他条件决定D.以上结论都不对答案 A解析A、B、C三点是振动加强的点,在屏上对应出现的都是亮条纹.另外,要特别注意波谷与波谷相遇的点(题图中B点)振动也是加强的,不要以为B点是暗的,故A正确.例4如图7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 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条纹(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色光源照射单缝,则()图7A.P和P1仍为亮条纹B.P为亮条纹,P1为暗条纹C.P为暗条纹,P1为亮条纹D.P、P1均为暗条纹答案 B解析从单缝S射出的光波被S1、S2两缝分成两束相干光,由题意知光屏中央P点到S1、S2距离相等,即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光屏中央是亮条纹,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点都是中央亮条纹.而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P1S1-P1S2|=600 nm=λ橙.当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色光时,|P1S1-P1S2|=600 nm=3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时振2动情况完全相反,即分别由S 1、S 2射出的光到达P 1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P 1点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B 正确.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路程差与波长的比值,要记住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等于半波长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还要注意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为相干光源.针对训练 用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光屏上偏离中心的P 点处恰好出现亮条纹,则( )A .改用波长为2λ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处一定出现亮条纹B .改用波长为2λ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处一定出现暗条纹C .改用波长为λ2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处一定出现亮条纹D .改用波长为λ2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处一定出现暗条纹 答案 C解析 P 点处恰好出现亮条纹,说明P 点到两狭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改用波长为2λ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到两狭缝的光程差不一定等于波长2λ的整数倍,选项A 、B 错误.改用波长为λ2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P 点到两狭缝的光程差一定等于波长λ2的整数倍,P 点处一定出现亮条纹,选项D 错误,C 正确.1.(杨氏干涉实验)下列关于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 .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C .光屏上与两缝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暗条纹D .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答案 B解析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光屏上与两缝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出现暗条纹,故选项C 错误;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方便肉眼观察,故选项D 错误.2.(决定明暗条纹的条件)如图8所示,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从中央亮条纹开始住上数).已知光速为c ,则P 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 2-r 1应为( )图8A.c 2fB.3c 2fC.3c fD.5c 2f答案 D解析 在某点产生暗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r 2-r 1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已知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说明r 2-r 1=52λ,由c =λf 得λ=c f ,则r 2-r 1=5c 2f,D 正确. 3.(亮、暗条纹的判断)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 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 ,若分别用频率为f 1=5.0×1014 Hz 和f 2=7.5×1014 Hz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 点出现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A .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亮条纹B .用单色光f 1和f 2分别照射时,均出现暗条纹C .只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亮条纹,只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暗条纹D .只用单色光f 1照射时出现暗条纹,只用单色光f 2照射时出现亮条纹答案 C解析 单色光f 1的波长:λ1=c f 1=3×1085.0×1014m =0.6×10-6 m =0.6 μm. 单色光f 2的波长:λ2=c f 2=3×1087.5×1014m =0.4×10-6 m =0.4 μm. 因P 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Δx =0.6 μm =λ1,所以只用单色光f 1照射时P 点出现亮条纹.又Δx =0.6 μm =32λ2,所以只用单色光f 2照射时P 点出现暗条纹,故C 正确.考点一双缝干涉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A.明暗相间的条纹B.彩色条纹C.一片红光D.晃动的条纹答案 C解析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选C.2.将激光束照在如图1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列选项图中的()图1答案 A解析将激光束照在题图所示的双缝上,将出现双缝干涉现象,而双缝干涉图象的中间是亮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等间距的干涉条纹,故A正确.3.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2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图2A.单缝S太窄B.单缝S太宽C.S到S1与到S2的距离不等D.阳光不能作为光源答案 B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应非常窄,才可看成“理想线光源”,才能成功地观察到干涉现象,移走B屏后,在C上出现一窄亮斑,说明单缝S太宽,故A错误,B正确;S到S1和S2距离不等时,也能出现干涉条纹,但中央不一定是亮条纹,C错误;太阳光可以作为光源,D 错误.考点二干涉条纹间距问题4.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A.传播速度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频率不同答案 D解析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波长不同.这样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便形成了彩色条纹.5.(多选)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3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形成的,则关于a、b 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a光的频率比b光的大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答案AC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a光的条纹间距小,说明a光的波长短,频率大,选项A正确,D 错误;水对频率低的单色光的折射率小,即水对a光的折射率大,选项C正确;折射率小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即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选项B错误.考点三亮、暗条纹的判断6.瓦斯在隧道施工、煤矿采掘等方面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4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B中气体()图4A.一定含瓦斯B.一定不含瓦斯C.不一定含瓦斯D.无法判断答案 A7.(多选)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单缝O,经过双缝M、N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5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亮条纹的位置,c为中央亮条纹,则()图5A.O到达a、b的路程差为零B.M、N到达b的路程差为λC.O到达a、c的路程差为4λD.M、N到达e的路程差为2λ答案BD解析振动一致的两光源在空间发生干涉,得到亮条纹的条件满足路程差Δr=nλ(n=0,1,2,3,…).路程差是指从双缝M、N到屏上某点的路程的差值,与O无关,A、C错误;b 是n=1时的第一级亮条纹,e是n=2时的第二级亮条纹,故B、D正确.8.(多选)如图6所示,机器人比赛要求按规定直线行走,某兴趣小组在机器人行走直线两侧适当距离对称放置两个信号发射源,设想用波的干涉原理来引导小车走规定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两个发射源应发射频率相同的信号B.两个发射源应发射强度相同的信号C.机器人走在规定直线上接收到的信号是强弱交替变化的D.机器人走在规定直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不是强弱交替变化的答案AD解析 根据题意,想用波的干涉原理来引导小车走规定直线,结合发生干涉的条件可知,两个发射源应发射频率相同的信号,强度不一定相同,故A 正确,B 错误;由题图可知,机器人行走的路线始终在两个信号源连线的中垂线上,在两个信号源连线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个信号源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所以该直线上的各点都是振动加强点,机器人走在规定直线上接收到的信号不是强弱交替变化的,故C 错误,D 正确.9.(多选)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 1和S 2与单缝S 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 点距双缝S 1和S 2的距离相等,P 点是距O 点的第一条亮条纹,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O 点是红光的亮条纹B .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C .O 点不是蓝光的亮条纹D .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的上方答案 AB解析 中央O 点到S 1、S 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 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 正确,C 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上方,蓝光的同侧第一条亮条纹在P 点下方,选项B 正确,D 错误.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发射波长为6.0×10-7 m 的橙光时,在光屏上获得明暗相间的橙色干涉条纹,光屏上A 点恰好是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其他条件不变,现改用其他颜色的可见光做实验,光屏上A 点是暗条纹位置,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3.9×1014~7.5×1014 Hz ,则入射光的波长可能是( )A .8.0×10-7 mB .4.8×10-7 m C .4.0×10-7 mD .3.4×10-7 m 答案 B解析 可见光的频率范围是 3.9×1014~7.5×1014 Hz, 依据公式c =λf ,可知其波长范围是4.0×10-7~7.69×10-7 m ,A 、D 选项错误.根据公式Δr =nλ2(n 为整数)可知,n 为偶数的地方出现亮条纹,n 为奇数的地方出现暗条纹.因此n =4时,出现距中心条纹的第二条亮条纹,所以A 点到两条缝的路程差Δr =4×6×10-72 m =1.2×10-6 m ,要想出现暗条纹,n 需取奇数才行.当入射光波长为4.8×10-7 m 时,1.2×10-6 m =n 4.8×10-72m ,n =5为奇数,所以A 点出现暗条纹,B 选项正确.当入射光波长为4.0×10-7 m 时,1.2×10-6 m =n 4×10-72 m ,n =6为偶数,所以A 点出现亮条纹,C 选项错误.11.S 1、S 2为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7.5×1014 Hz ,光屏上A 点与S 1、S 2的光程差为1.8×10-6 m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3×108 m/s.(1)若S 1、S 2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则A 点出现什么条纹?(2)若S 1、S 2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则A 点出现什么条纹?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解析 (1)由c =λf ,得λ=c f =3×1087.5×1014m =4×10-7 m , 光程差Δr =1.8×10-6 m ,则n =Δr λ=1.8×10-64×10-7=92,即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若S 1、S 2振动步调一致,则在A 点出现暗条纹.(2)若S 1、S 2两光源振动步调完全相反,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则在A 点刚好两列波相互加强,出现亮条纹.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双缝处的两束光的频率均为6×1014 Hz ,两光源S 1、S 2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P 点到S 1与到S 2的路程差为3×10-6 m ,如图8所示,则:图8(1)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3×108 m/s)(2)设O 为到S 1、S 2路程相等的点,则P 、O 间还有几条亮条纹,几条暗条纹?(不包括O 、P 两处的条纹)答案 (1)暗条纹 (2)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解析 (1)由λ=c f得λ=5×10-7 mn =Δr λ=3×10-65×10-7=6 由于两光源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所以P 点为暗条纹.(2)O 点路程差为0,也是暗条纹,P 、O 间还有5条暗条纹,6条亮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