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策略

---以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为例

摘要:地球上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垃圾填埋场却占去了大量土地,成了地球伤疤,通过生态修复解决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这将是环境治理的大趋势。最近这些年,垃圾处理已成为建设城市和整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垃圾资源化和景观化利用的研究,把垃圾填埋场视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将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和景观化,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土壤修复;可持续发展

1选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根据2015年发布的《土十条》,土壤修复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又一个环保时代课题。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不仅影响周边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还会对附近居民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有毒危害,进一步引发一连串的疾病[1]。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垃圾填埋场逼近市区,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这些已到库容量的垃圾填埋场或者已废弃垃圾填埋场,如果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绿化,不但能降低污染,缓解人地矛盾,还可以为居民创造新的美丽景观和游玩空间[2]。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距离市区约15千米,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根据对国内外垃圾场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垃圾场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的理论及经验,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南昌麦园垃圾场的现状分析,提出一套更加适合该垃圾场循序渐进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模式,打造一个全新且有生命的多功能生态公园,也是为了让人们反思对大自然的伤害并有所改正。麦园垃圾场的生态景观改造对土地资源再利用、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对南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及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都有重大意义,希望对麦园垃圾场以及其他待改造的垃圾场今后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2.3项目概况

南昌麦园垃圾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方向的昌北开发区蛟桥镇双岭村境内,背靠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面向南昌市区,离南昌市西外环高速公路和铁路不足500米,距市区约15

千米。占地面积106.73公顷(其中填埋库区占地65.49公顷)。从入口开始沿途依次是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环保材料供应站、建筑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深度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厂、机修厂、填埋科、加油站,然后才是高度差较大的填埋库区。垃圾填埋区原本是一个水库,三面环山、一面开口朝向市区,像一个畚箕;水库大坝底的海拔为42米,设计填埋标高可达120米,总库容量是1793万立方,设计使用31.5年之久。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十年之后库区填埋高度已达80米。如今差不多到二十年了,由此推算,麦园垃圾场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营,必须停止使用,进行封场和绿化。

3修复策略

3.1基本思路

根据“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确立以“退思﹒再生﹒更新”为主题,即“反思补过审视未来,生态重建景观再生,不断更新长期发展”主题概念。

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采用分三个阶段走的治理策略,初期以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为主,根据麦园垃圾填埋场垃圾的污染程度和稳定化程度,分为2个区域,即A区和B区,其中后者比前者较为稳定,A区采取最适宜的好氧修复技术处理[3],B区进行封场厌氧处理,铺膜后覆上150厘米厚的土壤层,种植草坪和小灌木,加固土壤后再种植树木,形成绿地,同时将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地形微整和植被恢复;中期以生态重建和功能植入为主,采用高转筒车或水泵从大吉岭水库引水形成各种水环境,为死气沉沉的垃圾场注入鲜活的血液;后期以功能提升与完善为主,根据综合生态公园的基本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功能完善。

利用垃圾场的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在不同阶段通过持续的植物种植尝试,更新不同种类和功能的植被,加快生态系统的修复,一步步形成能够自我维护和自我循环的良性生态系统,并且结合垃圾场内的工业机械设备和南昌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最终将这个城市伤疤愈合,建设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把垃圾填埋场变成城市绿肺,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基本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在生态第一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自然生态是重心。(2)生物多样性原则: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等,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基础,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

(3)原位治理原则: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应该在原位进行治理,不可将污染范围扩大。(4)景观个性和连通性原则:景观设计要有特点有个性;景观连通性指的是景观对生态流的便利或阻碍程度,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性的关键因素之一。(5)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会对后代发展造成伤害,不可只顾眼前。

3.3生态景观改造遇到的难点和应对措施

3.3.1难点

(1)垃圾场生态修复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和液体,如何选择既能够适应场地环境的抗性强的植物进行绿化设计,同时又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创造良性生态系统。。

(2)垃圾场大部分都是从功能角度出发的生硬建筑设施,基本没有景观性,垃圾渗滤液池,体量大、占地广,如何景观化处理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3.3.2应对措施

(1)在绿化时尽量采用冠幅大枝叶浓密的高大乔木,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气体向周边村落扩散;尽量栽植深根性且抗性强,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液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并能生长良好的植物,形成绿色生态的过滤网。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土树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2)打造人文景观,把各项建筑设施进行景观处理,改变其空间形状和样式。把硬质驳岸改造成自然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净化水体。

4总结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是个复杂而长期的动态过程,所以需要有长期的全盘规划和分阶段的实施步骤。总结分析国内外垃圾填埋场景观化改造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重造,保护环境是核心,创建和提升后期使用功能是目标,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和创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是前提,合理进行景观设计是关键。既要满足场地的特殊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特征,对场地地形、景观水体进行充分把控,根据场地特点,在生态重心的基本前提下采取不同的尺度进行修复改造。垃圾场生态修复技术有好养修复、开挖转运、规范封场、微生物处理等,待土壤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景观重建。立足垃圾场基地现状和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南昌麦园垃圾场生态景观改造必须坚持将环境治理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相结合,把生态系统修复同城市休闲、娱乐、游憩空间打造相结合,把景观恢复重建与城市长期发展相结合,逐步建立可以自我维护、自我循环的良性生态系统,并最终建多功能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覃德芹,胡秀莲.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居民健康的影响[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14(6):432-434.

[2] 林学瑞,廖文波,蓝崇钰,等.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6):571-577.

[3] 李睿.填埋垃圾原位好氧加速稳定化技术研究[D].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