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
历史必修2人民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历史必修2人民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13a22bf12d2af90342e616.png)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教学目标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市”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导入】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著名徽商。
商人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农业为本的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学习目标】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
【新课学习】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历程远古:出现早期的____________: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西周:_____需求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春秋战国:出现____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______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唐代:_____规模宏大;陆路商运发达宋元:________发展迅速明清:出现_____;按地域结成____________自学指导(一)范围:阅读教材第17页,了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历程,如:商周、汉、唐、宋、元等。
方法:独立完成检测方式:结合内容完成填空题(提问)巩固:学生识记4分钟,老师提问(过度)商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就是“市”。
二、古代中国商业区发展的历程1、秦代:管理“市”的规定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管理严格3、六朝:乡村形成“草市”4、唐代:“草市”逐渐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晚期大城市出现“夜市”5、宋代:“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草市”设施完备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非常繁华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第18~19页,熟悉“市”的发展过程。
提示:市的含义——古代商业区;了解古代中国政府对商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b49d7a1c7aa00b52acbc9.png)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名师说课课程标准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未期,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的,并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商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具体知识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已接触,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感受,本课易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还是比较多的。
按时间顺序梳理各个朝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特征,有序不乱,学生比较容易做到。
教学方法1.本课可采用讲述、课堂提问、史料阅读、历史比较、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可结合课本自身和课外收集的图片来讲解,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本课学习最好能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商业行为和现象,以便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事物来感悟历史。
2.在了解古代城市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中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原因及影响,使学生的学习从了解史实进一步深化到认识层面,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从中分析其原因,并为现实献计献策,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各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掌握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3.掌握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4.分析明清时期商帮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
5.分析“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过程与方法1.依据时代的变迁,通过谈话法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古代商业、城镇发展的历程,便于学生识记与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历史的本质。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ab9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f.png)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必修二教案一、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简史中国的商业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
商业活动在夏商周时期逐步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到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已经流通,商业活动愈加繁荣。
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货币统一标准,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汉代开始出现了丝绸之路,商业活动逐渐走向繁荣,唐代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舟车交通通畅,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商业经济再次发展,出现了金融、保险、票据等现象,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和方便。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出现,商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古代商业经济主要内容1.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在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河流和陆地两种为主。
商人常常选择从河流的上游运输货物到下游,最后使货物流通于各地。
而从陆地运输则需要人和马匹来完成,运输的时候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
2.货币的创制和流通货币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和布匹,随后是青铜、银、金等金属铸造的货币。
汉朝时期,开始流通刀币,唐代开始流通铜钱,到了宋代,就出现了纸币,并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3.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古代商业贸易方式主要是赊销和换市。
赊销是指货主先把货物给商人,商人把货物卖出后,再把钱给货主。
换市是指商人把自己的货物和别人的货物交换。
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又出现了贴款和现汇的交易方式。
4.商会的出现商会是为了共同经营和管理商业事务的组织形式。
商会一般是由同行业的商人组成,共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共同担负风险和损失。
商会对商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古代商业经济的影响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货币的流通,也加速了人们的思想交流、文化升华。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优质教案学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15272ac5da50e2524d7f72.png)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李雪燕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宋代前后“市”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
有什么发展变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说课稿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9d4cb4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古代商人、商帮成员等角色,模拟商业交易、商帮互助等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评价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商业发展脉络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古代商业经济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商业故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古代商业经济的奥秘。
2.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商业发展的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商业城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商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
2.对商业政策、商帮组织等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
3.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记忆不清,影响对商业经济发展脉络的把握。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87fb879783e0912a2162a76.png)
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张家口市第四中学赵洋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展示。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就教材结构而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
四课内容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中国古代商业正是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而繁荣兴盛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因此经济史的学习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农经济和商业发展的结合点成为近些年来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国古代史部分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基本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现今中国经济条件的理解,为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①新课标要求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道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②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③教学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归纳和建构简易知识框架的能力,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在初中阶段和高一必修一中的学习中已有基本掌握,对古代商业的历史也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偶尔还会接触到古代商业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e55bfb4daa58da0114aa8.png)
学 生活实际结合,呈现或设置学生生活周围中看到的、遇见的情境,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生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秦汉以来“市”的发展历程
解
教
知识目标
以及古代商业都会的发展概况。
古代商业发展六个方面表
通过学生的成果
现的演变过程。
学 生 进 行 小 组 讨 展示,培养学生
(2)每小组进行归纳总结, 论 ,小组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语言
并选派代表发表意见。
表达的能力。
(3)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点
评、补充。
活动四: 合作探究
古代商业发展 有什么特点?
通过商业发展的各方面表 现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 商业发展的特点。
理 业历史悠久,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成就突出,但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通过这一课题的
念 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
读 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般,这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
课堂巩固
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点拨学生思考问题的 角度
学生思考,动笔做题
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加深理解。
学习反思
1、播放马云的图片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什么近 50 年来只有一位中国 企业家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
通过反思,让学 生切实体会到国 家的正确政策促 进商业的发展, 使得人民的生活 越来越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495401bceb19e8b9f6ba22.png)
组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
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教
1、 教师要熟读教材。达到一定的遍数,构建本课的知识系统。
学
要
2、 课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求
3、 课前预习要充分。
4、 问题生成单的内容课前务必落实。
1、知识目标:问题导读课,学生依据《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学习。概
教
1、自主型教学法——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发现问题。
学
2、小组合作学习法——课中分组讨论,呈现问题,生生互答,师生互答。
方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文
法
本内容。
教
学
教师准备: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学案》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探究案》
和繁华情况。
学
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部分史实学生基本没有涉猎,本课应注意突出古代商业经济
生
分
的发展情况,各朝代“市”的演进情况,以及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重点分析古代商业
析
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对中国古代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作用。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商业带给我们的好处,及商业对社会经济的
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
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通过课前运用课件引导,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浅出,收到很好效果。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二市的发展三商业都会的崛起教学反思一本堂课是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后的一堂课学生基本上已把握了教学改革的程序和流程所以对比前两节课比较容易一些本节课信息量不大在理解与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围绕核心知识核心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了重点要点难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1db5fa14791711cc7917fe.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三节)学校名称:邛崃市第二中学校授课教师:陈树容教材分析:课标规定:“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课标要求我们通过了解各个朝代商业活动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目,第一目,通过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具体实例,来说明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二目,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叙述了中国古代“市”的发展;第三目,引用历史文献介绍了中国古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的发展和繁华情况。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其年龄层次为15—17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该年龄层次已基本具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并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自发走向自觉。
对于古代中国商业经济这部分知识,学生因在初中阶段基本未涉及过而感到陌生。
因此,本课学习需要教师展现图片和文字史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课堂问题的讨论中总结学科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概述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业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了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树立通史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完成学案,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教师:换句话说,就是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
好,到了汉代商运变得很活跃,注意这个时候,我们走出了国门,开通了海、陆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其中,最主要、最发达的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大家可以看到,一直通到了西亚乃至欧洲。
交易物主要以什么为主?学生:丝绸、土特产。
教师:当时,欧洲那边最强盛的是哪个国家,就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贵族们都以能够穿着来自汉朝的丝织品为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8bdb1d34afe04a1b171de34.png)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商业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结合教材中所提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用比较法对史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人们常说“无商不活”,古代经济发达,与商业的繁荣有很大关系,正是这股源头活水使古代经济繁花似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目标】
人民版必修二 课程教学设计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必修二 课程教学设计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7fe2273ef121dd36a22d824d.png)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
,熟悉古代中国商业都会的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新课导入: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讲授新课: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①“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
使用贝为货币。
商业由官府控制。
(工商食官)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思考: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
概况:秦汉到隋唐,经商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材料:“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3、隋唐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大运河的开通。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专题一 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798a5caaea998fcd220e26.png)
重点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
2.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3.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2)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4)商业交通发达。
5)商业都会遍布全国,影响深远。战国的许多城市已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两汉时期商业都会正式形成。唐代除长安和洛阳外,后期则有“扬一益二”的提法。宋代开封和明代的苏州商品经济都十分发达。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古代商业的繁荣;
1、汉代:乡村商业和商运都很活跃,已存在季节性买卖,但并不追求利润,仍强调农本。(《四月法令》、《潜夫论》)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估客乐》)
3、宋元:长途贩运;海外贸易尤为发展迅速。
4、明代:会馆(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和商帮(晋商、徽商)。
明清时代在全国各地了出现了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一种即亲密而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除与整个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题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尧子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商人活动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
高中历史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72869f2360cba1aa811da85.png)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2)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及原因。
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
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概括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新课导入:“商人”和“商业”名称的由来。
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善于经商。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范蠡(吴越争霸时人物)——商人祖师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商业贸易作为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方面,与工农业生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d24f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c.png)
a.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如何?
b.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c.如何评价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商业史》等相关书籍,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更多内容,拓宽知识视野。
5.观看纪录片《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纪录片中涉及的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情况,并撰写观后感。
接着,我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这样的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念、特点及历史背景。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农业、手工业的密切关系。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论文观点明确,论述严谨;PPT内容充实,展示清晰;回答问题准确无误。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3.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
3.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通过撰写小论文、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帮助学生认识到商业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
3.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局限性的认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我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李雪燕
一、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和演变。
难点:宋代前后“市”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使用)PPT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二、“市”和城市的发展
(一)“市”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呈现: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
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
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
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
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阅读材料,区别
古代城市与现代城
市。
让学生理解古今
城市的不同。
多媒体呈现: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
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
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
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
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最
盛”……夜市直至三更才结
束,五更又开晓市……
提问:分析上述材料,从
经营的时间上看,“市”有
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时间限制被打破。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
上看,“市”有什么发展变化?
学生观察图片变
化,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市”
的空间间限制被打
破。
材料一:天涯同此路,人语各
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汴路即事》唐王建
材料二:夜市卖菱藕,春船
载绮罗—晚唐杜荀鹤
分析上述材料,“市”的种类有
什么发展变化?
提问:北宋较之于唐朝,
“市”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反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启发
引导下思考回答问
使学生认识“市”
的种类变化。
使学生认识“市”
的发展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