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防涝方案
![防洪防涝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ce9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5.png)
1.防洪工程:
(1)堤防加固:对项目区域现有堤防进行加高、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
(2)河道整治:对项目区域内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3)蓄滞洪区建设:在适当位置建设蓄滞洪区,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2.防涝工程:
(1)排水管网改造:对项目区域内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
2.加强项目组织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3.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4.工程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为今后防洪防涝工作提供借鉴。
七、结论
本方案旨在为项目区域防洪防涝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工程合法合规。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合作,共同提高我国防洪防涝能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确保防洪防涝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预警准确性及响应时效。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依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详细的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防洪防涝工程的顺利实施。
六、实施计划
1.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要求。
2.原则:
(1)安全第一: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核心,提高防洪防涝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统筹兼顾:综合考虑项目区域的地理、气候、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合理布局防洪防涝设施。
(3)科学规划:依据防洪防涝规范和标准,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洪防涝能力。
(4)综合治理:结合水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提高防洪防涝效益。
2.原则:
河道防洪与排涝措施
![河道防洪与排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2a51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5.png)
河道防洪与排涝措施引言河道防洪和排涝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严重。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河道防洪和排涝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河道防洪和排涝的概念及其意义,并对常见的防洪和排涝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河道防洪措施河道防洪是指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洪水灾害造成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河道防洪措施:1. 堤坝建设堤坝是最常见的河道防洪措施之一。
通过修建高大的堤坝,可以有效地防止河水泛滥。
堤坝的建设需要考虑河道的尺寸、水流情况以及土壤情况等因素。
2. 水库建设水库是另一种常见的河道防洪措施。
水库可以集中存储水源,当河水泛滥时,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放水量来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3. 闸门调控闸门调控是一种可以精确控制河水流量的防洪措施。
通过调整闸门的开启程度,可以控制河水的流量,从而减轻洪水带来的损失。
4. 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指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障碍物,使河道保持畅通。
疏浚可以提高河道的水流能力,减少淤积和泥沙的堆积,从而减少洪水的发生。
河道排涝措施河道排涝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积水地区的水排放到河道中,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
以下是常见的河道排涝措施:1. 排水渠建设排水渠是将积水地区的水引导到河道的主要设施。
排水渠需要根据地势和水流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保证排水效果。
2. 提升河道抗洪能力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是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加固河道的堤坝和闸门,增加河道的水容量和水流能力,以应对洪水的冲击。
3. 加大河道疏浚力度河道疏浚也是河道排涝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障碍物,可以保持河道的畅通,提高排水效果。
4.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设施是现代城市排涝措施的创新方式。
雨水花园通过自然植被和土壤的吸收能力,将雨水迅速排入地下,减少地表积水。
雨水收集设施则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雨水对河道的冲击。
河道整治总体规划规定
![河道整治总体规划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d74247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c.png)
河道整治总体规划规定
河道整治总体规划规定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解答。
1、根据规划确定的整治任务,应分别对河道的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水力发电、岸线利用、河势控制和水生态环境等各项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要求加以说明。
2、防洪:说明防洪保护对象、防洪保护区、洪灾状况、现有防洪工程设施、现状和规划的防洪标准、河道泄洪能力等,防洪、防凌或减淤等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3、排涝:说明排涝区情况、涝灾状况、现有除涝工程设施、现状和规划的排涝标准等,排涝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4、灌溉:说明与整治河段有关的灌区现状和规划的灌溉面积、引水方式、引水高程、引用流量、设计保证率及需水量年内分配等,灌溉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5、供水:说明现状和规划供水量、供水量的年内分配、设计供水流量、保证率要求、取水口的位置、高程等,供水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6、航运:说明现状和规划的航运标准、运输量,通航和过木(竹)的季节、流量,船队(只)及木筏的型式、尺寸和吃水深度等,航运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7、水力发电:说明整治河段上下游现状和规划的水电站梯级布置、特征水位、装机规模、径流调节等,水力发电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8、河势控制:说明整治河段现状河势演变趋势和河岸崩塌情况及造成的影响,河道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势控制和稳定方面的要求。
9、岸线利用:说明整治河段现状岸线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在确保河道行洪、排涝和堤防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说明社会经济各部门对岸线利用的要求。
10、水生态环境:说明与整治河段相关的现状水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问题,说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河道整治的要求。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7fa7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4.png)
治理防洪河道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对河道的治理和防洪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针对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当前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的现状1. 河道治理的问题:(1)河道塌岸严重,存在大量滑坡、泥石流等风险,难以抵挡暴雨洪水的冲击。
(2)河道水质差,存在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水源和环境质量。
(3)河道生态破坏严重,很多河道上游山泉已经枯竭,导致下游水质不断下降。
2. 防洪工程的问题:(1)部分河道防洪工程较为薄弱,抵御不了暴雨洪水,容易发生洪灾。
(2)部分防洪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综上所述,当前河道治理和防洪工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河道治理方案1. 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在河道上游建立生态保护区,严格保护河道及周边生态环境。
(2)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加大对河道污染物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净化河道水质。
(3)开展河道植被恢复工程,增加沿岸植被的种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2. 强化河道塌岸治理针对河道塌岸现象严重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河道岸线防护工程,采用混凝土结构、护岸块等方式进行防护,减少河道塌岸风险。
(2)开展定期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河道岸线出现的塌岸等问题。
(3)加强河道侧向支撑工程,控制河道侧向扩张和侵蚀,减少河道塌岸风险。
3. 深化河道整治工程针对河道整治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对河道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整条河道进行治理和整治。
(2)加强对河道淤积和泥沙的清淤治理,保证河道通畅,提高河道排水能力。
(3)开展河道护坝和蓄水区建设,增加河道蓄水能力,提高对洪水的防御能力。
四、防洪工程方案1. 完善防洪设施(1)对老化的防洪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提高设施的抗洪水能力。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7da8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8.png)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洪涝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减少洪涝灾害对人们的影响,需要实施防洪排涝治理工程。
本文将就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处山区,降雨多、地势复杂、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整治河道、加固堤防、建设排涝设施等。
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建设周期为1年。
三、设计方案1.整治河道根据实地勘察和测量,制定出整治河道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清淤、疏浚、新增排水渠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积水发生的可能性。
2.加固堤防对现有的堤防进行加固处理,主要包括铺设护坡、修建防洪墙等。
目的是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和防洪能力,减少因堤防决口导致的洪水灾害。
3.建设排涝设施在易涝区域建设排涝泵站和排水渠等设施,可有效降低积水淹没的风险。
排涝设施需要能够快速排除积水,并且要具备防堵塞功能,确保在洪涝事件中正常运行。
四、施工组织1.组织架构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施工组织。
该组织的职责包括制定施工计划、监督施工进度、保障施工安全等。
2.人员配备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技能。
需要配备工程师、技术员、监理人员等。
同时,也需要增加安全人员、环保人员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3.施工队伍建设施工队伍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建设,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
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施工管理1. 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进度管理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监督,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
确保整个项目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 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加强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7b8a7a700abb68a882fb05.png)
河道整治防洪排涝规划大纲1.1防洪排涝治理的目标和原则1.1.1 规划目标1.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面貌;3.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5.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
1.1.2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界河段的工程措施,避免因河道治理而造成两个县区的纠纷。
2.河线应力求平顺,各河段变化应平缓相连,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
3.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并考虑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等因素。
4.尽可能不扩挖河道,减少沿河两岸村庄、工厂、群众的财产损失;尽量避免因为对河道进行的裁弯取直引起的下游洪水位抬高。
1.2规划水平年及规划标准1.2.1规划水平年2014~2020年1.2.2规划标准根据XX省淮河流域主要骨干河道保护区内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城镇规模等各项指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确定各项防洪工程的规划标准。
1.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3.1河段划分根据河段位置、地形和功能要求,河段断面划分为自然河段、景观河段、湿地河段和多自然型生态河段四种型式。
1.景观河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规划将沿途穿越村庄的河段建设成天然水景观和绿色小品,村内是小桥流水,村外是广阔的田野。
依托现状河势,河道蜿蜒曲折穿越城镇公园、绿地、街坊,断面以梯形断面和梯形复式断面为主,利用空地设置绿色小品,河水、边坡、亲水平台、绿化小景经过有机组合成各具风格的景观,形成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城镇生态河道。
2.湿地河段在围滩河有条件位置扩宽河道修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50ab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d.png)
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防洪排涝治理工程旨在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加固、堤坝建设、泄洪设施与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河道调整与疏浚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预期将显著提高防洪排涝能力,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二、施工组织机构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建立高效、有序的施工组织机构。
具体分为项目管理部、技术部、施工部、质量安全部、物资供应部等部门,各部门将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三、施工条件与布置施工前,将详细调查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的有序存放和高效利用。
四、堤防加固与堤坝建设堤防加固和堤坝建设是防洪排涝工程的核心内容。
我们将采用先进的加固技术,对堤防进行全面加固,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
同时,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堤坝建设,确保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泄洪设施与排水系统针对泄洪设施和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行改造升级。
通过增设泄洪闸、排水管道等设施,提高泄洪和排水能力,确保在洪水来临之际,能够迅速将洪水排出,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
六、河道调整与疏浚为了增强河道的泄洪能力,我们将对河道进行合理调整,清除河道内的障碍物,保证河道的畅通。
同时,对河道进行疏浚,加深河床,扩大河道宽度,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七、安全措施与计划安全是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计划,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
同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八、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本防洪排涝治理工程的施工方案的实施,我们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29f3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d.png)
防洪排涝工程方案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状况等。
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防洪排涝工程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地理环境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地势、水系和土壤等情况。
地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地形图和地势图等资料,对地区的高低起伏、河流走向、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水系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和水质情况进行考察。
土壤分析主要是对地区内土壤类型、含水量和渗透性等进行详细测定和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流域范围和地下水位,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气候条件考察地质环境和气候情况是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的考察主要包括对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和风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气候条件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为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三、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在进行防洪排涝工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主要包括地区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的供应来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情况。
通过这些了解,我们可以为后续的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四、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方案在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河道和河岸对地区内的河道和河岸进行治理,包括疏浚河道、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堤、设置滞洪区等措施,以增加河道的排水能力和提高河岸的抗洪能力。
2、建设排水系统在地区内建设排水系统,包括设置雨水管道、建设雨水花园、修建雨水花园等措施,以加强地区内的排水能力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3、加强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加强对地区内水库和水闸的管理,包括加强水库的防洪监测、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规范水闸的使用等措施,以减轻地区内的洪灾损失。
河道防洪排涝规划
![河道防洪排涝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0ed636c281e53a5802ff8e.png)
XX河防洪治理旨在通过治导、疏浚、筑堤等措施,以期除患兴利,实现行洪、取水利用、生态景观之目的。
XX河防洪排涝规划大纲1.1防洪排涝治理的目标和原则1.1.1 规划目标1.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面貌;3.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5.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
1.1.2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界河段的工程措施,避免因河道治理而造成两个县区的纠纷。
2.河线应力求平顺,各河段变化应平缓相连,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
3.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并考虑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等因素。
4.尽可能不扩挖河道,减少沿河两岸村庄、工厂、群众的财产损失;尽量避免因为对河道进行的裁弯取直引起的下游洪水位抬高。
1.2规划水平年及规划标准1.2.1规划水平年2014~2020年1.2.2规划标准根据XX省淮河流域主要骨干河道保护区内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城镇规模等各项指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确定各项防洪工程的规划标准。
1.3防洪排涝工程规划1.3.1河段划分根据河段位置、地形和功能要求,河段断面划分为自然河段、景观河段、湿地河段和多自然型生态河段四种型式。
1.景观河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规划将沿途穿越村庄的河段建设成天然水景观和绿色小品,村内是小桥流水,村外是广阔的田野。
依托现状河势,河道蜿蜒曲折穿越城镇公园、绿地、街坊,断面以梯形断面和梯形复式断面为主,利用空地设置绿色小品,河水、边坡、亲水平台、绿化小景经过有机组合成各具风格的景观,形成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城镇生态河道。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bf93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b.png)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的研究和总结,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以期为我们国家的防洪减灾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二、主要问题分析1.河道治理的必要性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仍存在种种问题,如河道淤塞、沿河房屋乱建等,这些问题都给防洪工作带来了重大隐患。
因此,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是保证河道通畅,减少防洪隐患的重要举措。
2.防洪工程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防洪的任务日益严峻。
因此,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对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1.河道治理(1)清淤疏浚对于已经淤积的河道,需要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河道畅通。
在疏浚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清淤出来的淤泥进行河道两岸的绿化、植被的修复。
(2)禁建区管理建立河道禁建区,严格控制房屋乱建,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还河道一个自然的生存空间,减少河道淤塞的可能。
(3)河道绿化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建设,种植各种草木,增加河道的稳定性和生态价值,提高抵御洪水的能力。
2.城市防洪工程(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雨水积聚引发洪涝。
(2)修建雨水花园在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通过地面植物、雨水池等方式,实现雨水的自然消纳,减少城市内的雨水涌入河道,减轻河道压力。
(3)提高沿河护坡建设质量加强对沿河护坡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护坡的平整、坚固,提高防洪能力。
四、河道治理防洪工程方案实施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注重公众宣传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防洪知识,增强公众的防洪意识,提高公众对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的理解和支持度。
防洪排涝工程实施方案
![防洪排涝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5086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5.png)
防洪排涝工程实施方案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防洪排涝工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通过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检修
和更新,提高其排水能力,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及时将积水排除,减少洪涝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排水系统的负担。
其次,我们将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
对于城市内的河道,我们将加强河道
清淤和疏浚工作,确保河道的通畅,提高其排水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建设和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减少因河水泛滥而导致的城市洪涝灾害。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城市绿地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城市洪涝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将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水体的补水,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最后,我们将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洪排涝
设施管理制度,加强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提高其抗洪排涝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城市绿地和
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以及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来实施防洪排涝工程,以应对城市洪涝灾害。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74a9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d.png)
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一大隐患。
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善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进行探讨,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保障河道防洪排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问题分析1. 气候变化导致洪水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增加、暴雨频发,城市洪涝风险增加。
传统的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防洪排涝需求。
2. 城市化进程增加排水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雨水排水面积减少,排水压力增大,导致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
3. 传统河道防洪排涝工程存在问题传统的河道防洪排涝工程主要依靠堤坝和渠道,其防洪排涝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三、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1. 加大投入,扩大防洪措施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大投入,扩大防洪措施的面积和规模,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修建更高更坚固的堤坝、加宽加深排水渠道等措施。
2. 增加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大对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改善城市排水体系,减少排水压力,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3. 结合先进科技手段结合先进科技手段,如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洪水预警监测、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优化等,完善防洪排涝工程,提升其智能化和精准化。
4. 促进河道生态修复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增加河道自净能力,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5. 完善管理和维护体系建立健全的河道防洪排涝管理和维护体系,强化河道巡查、维护和修缮工作,保持河道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推动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的实施为了推动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工程方案的实施,建议以下几点:1. 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政府部门应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宣传普及防洪排涝知识,提升公众应对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
河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二篇)
![河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cf31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d.png)
河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整治河道、防洪排涝、美化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决定对全镇主要河道进行专项整治,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河道生态整治为主要内容,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
二、目标任务全镇的水环境生态整治工程分为一般河道和重点河道两类进行。
工程分期实施,一期工程在拆违的基础上,以___条重点河道的河坡生态整治工作为主,确保河道疏浚一段、整治一段、绿化一段、管护一段。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直至覆盖镇所有河道,形成各具特点的绿化方案。
二期工程主要完成一般性河道的疏浚整治工作。
三、时间安排从___月中旬开始至___月底,力争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大寨河、三村干河、唐林庄沟、西舍庄河、西大河、通南一支、界沟北庄河、后塘庄沟、张家河、东夏河___条重点河道的整坡绿化任务。
明年下半年开始,结合各村实际,有序推进各村的河塘整治工作。
计划到___年全面完成我镇的水环境生态整治工作。
四、工作要求水环境生态整治工程由镇政府___实施,水利站、各村及镇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具体要求:1、加强___领导。
镇成立河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各村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各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力度。
各村要通过会议、张贴标语、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河道整治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及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参与整治工作,不给施工带来不便。
3、认真___实施。
各村要结合拆违“百日行动”,彻底拆除河道两侧整治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镇分工干部协助村做好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矛盾协调、工程服务等工作。
镇水利站负责做好河坡整治、疏浚和绿化的前期测量、图纸设计、招投标、工程监理、___验收等工作。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0ad4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c.png)
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我国,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带,雨水丰沛,河流众多,易发生洪水,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对河道进行治理和防汛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以期在整治河道、提高防汛能力的基础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河道治理与防汛工程方案1. 河道整治工程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改造、清淤、疏浚等工程,以恢复河道功能,提高其排洪能力。
具体工程措施包括:(1)河道清淤疏浚:通过使用专业的清淤设备,对河道进行定期清淤,保证河道通畅。
根据河道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清淤工艺,确保清淤效果。
(2)植被种植:在河道两岸和河岸进行植被种植,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河道标志标牌设置:在重要的河段,设置标志标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车辆注意河道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是对河道周围和地区进行保护性建设,以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破坏,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堤坝加固:对河道两岸的堤坝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洪能力。
采用高强度材料,确保堤坝的稳固。
(2)水闸修建:在河道上游或支流处修建水闸,进行调节水流,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3)洪水排涝设施建设:在低洼地区修建排涝设施,将淹没的地区排水到河道,减少地面积水淹没。
3. 水利设施建设河道治理防汛工程方案还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旨在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修建水库:适时地修建水库,用于蓄水、发电、防洪等功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河流水位,保障下游地区供水和排洪。
(2)新型排水系统建设:采用新型的排水系统,提高土地排水效率,减少水患发生。
(3)灌溉设施建设:在河道两岸和附近地区修建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
![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aa162c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1.png)
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防洪排涝河道设计理念:1. 多功能设计:在设计河道时,应充分考虑其多功能性。
除了起到排涝和防洪的作用外,河道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等多种用途。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河道的水流情况、河道的宽度和深度等因素,确保河道能够兼顾各种功能的需求。
2. 引水引流:为了增加河道的排涝和防洪能力,设计中应考虑引水引流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引水和引流设计,能够将地区内的雨水迅速导入河道,避免雨水的积聚。
同时,合理的引流设计能够将河道内的水流快速排出,减少洪水的危害。
3. 河道生态修复:设计中应注重河道生态的修复与保护。
通过增加植被的种植和保护沿岸植被的绿化,可以有效地减少河道周围的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的问题。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到不破坏河道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河道堤岸材料和施工方法,保护河道生态,实现生态环境与防洪排涝的双重目标。
4. 储存水资源: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河道的水资源,合理储存水量。
通过设置水位调节闸门、水库等设施,调控河道的水位,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预防洪水的目的。
同时,在设计中要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合理规划河道的排水路径,避免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面下陷等问题。
5. 抗洪能力: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洪水情况下的河道抗洪能力。
在设计时,要合理选择河道的断面形状和河床坡度,确保河道能够承受大水流的冲击,从而减少洪水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同时,要合理设置防洪设施,如堤坝、闸门等,及时对洪水进行调控,保护周围地区的安全。
综上所述,设计防洪排涝河道应具备多功能性、引水引流能力、河道生态修复、水资源储存和抗洪能力等特点,并与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以实现防洪排涝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区域性河道防洪排涝治理施工方案
![区域性河道防洪排涝治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2f1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2.png)
区域性河道防洪排涝治理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涝灾害日趋频繁,对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对区域性河道进行防洪排涝治理。
二、治理目标1.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能够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水;2.提升河道的排涝能力,降低降雨期间的积水深度;3.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增加河道的自然保护功能;4.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河道的适应能力。
三、治理方案1.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确保水流畅通。
根据河道宽度和深度,采取机械清淤和人工手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杂草。
清淤后,根据地形情况,划定河道主要水流方向,以保证洪水的快速排出。
2.岸线整治: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和护岸工程。
在河道两岸种植抗洪生态林带,增强河道的保险功能,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河道的冲击。
同时,设置护岸石块,增加河道的承载力,防止河岸发生决口等情况。
3.闸门设置:根据河道水文特征和水位变化情况,设置合理的闸门。
闸门可以根据水位变化自动开启或关闭,控制河道水位,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及时排水,同时在降雨期间能有效地克服积水。
4.建设雨水花园:在治理区域内建设雨水花园和花坛,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降雨水分流入花园和花坛中,达到雨水的自然蓄存和自然蒸发的目的,减轻河道排水压力。
5.河道监测系统:建立河道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河道的水位和流量情况,预测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需要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洪水,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程实施1.按照治理方案的要求,进行项目招标,选择具备相关经验和实力的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2.施工单位需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并按照工程标准进行施工。
3.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安全施工,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4.施工结束后,对河道进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5.完成工程后,对治理河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河道的持续有效防洪排涝能力。
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2)
![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d67165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f.png)
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初步设计方案:
1. 洪水排涝系统设计:
- 进行洪水调查和分析,确定洪水的频率和规模。
- 根据洪水的特点和预测,确定排涝系统的参数和设计标准,包括涝区划分、排水流量计算等。
- 设计主要排涝设施,包括泵站、风机、堤坝、河道等。
- 设计排涝管道的布置和尺寸,以及排涝井的位置和规格。
2. 河道治理设计:
- 对河道进行勘测和水文测算,了解河道的现状和水流特点。
- 设计河道的剖面和横断面,根据排涝的需要,确定河道
的宽度和深度。
- 设计河床的排涝和疏浚方案,包括河道的清淤和加固等。
3. 沉水排涝设施设计:
- 设计沉水排涝设施,包括闸门和堰塞等。
- 确定沉水排涝设施的类型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
位置和规格。
4. 排涝工程的施工方案:
- 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 确定施工的顺序和方法,包括土方开挖、设备安装、管
道铺设等。
- 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 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方案:
-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排涝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设计监测点和监测设施,监测排涝工程的运行状况和对
环境的影响。
这些初步设计方案可以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确保防洪排涝工程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河防洪治理旨在通过治导、疏浚、筑堤等措施,以期除患兴利,实现行洪、取水利用、生态景观之目的。
XX河防洪排涝规划大纲防洪排涝治理的目标和原则规划目标1.以打造天然生态河道为根本目的;2.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道内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来面貌;3.通过河道疏浚、筑堤等工程措施,使河道满足设计防洪标准;4.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流流向、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指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5.在河道治理中,基本保持现状河势,保护河道内现有的沙洲、深潭等,确定适应不同河道要求的防洪布局和水生态修复措施;6.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完善河道防洪体系。
规划原则1.合理确定界河段的工程措施,避免因河道治理而造成两个县区的纠纷。
2.河线应力求平顺,各河段变化应平缓相连,不宜采用折线或急弯。
3.规划中要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并考虑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等因素。
4.尽可能不扩挖河道,减少沿河两岸村庄、工厂、群众的财产损失;尽量避免因为对河道进行的裁弯取直引起的下游洪水位抬高。
规划水平年及规划标准规划水平年2014~2020年规划标准根据XX省淮河流域主要骨干河道保护区内人口、耕地面积、工矿企业、城镇规模等各项指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确定各项防洪工程的规划标准。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河段划分根据河段位置、地形和功能要求,河段断面划分为自然河段、景观河段、湿地河段和多自然型生态河段四种型式。
1.景观河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规划将沿途穿越村庄的河段建设成天然水景观和绿色小品,村内是小桥流水,村外是广阔的田野。
依托现状河势,河道蜿蜒曲折穿越城镇公园、绿地、街坊,断面以梯形断面和梯形复式断面为主,利用空地设置绿色小品,河水、边坡、亲水平台、绿化小景经过有机组合成各具风格的景观,形成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城镇生态河道。
2.湿地河段在围滩河有条件位置扩宽河道修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同时在整个河道两岸水浅处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河道型湿地,净化水质、塑造景观。
湿地的设计要作为水景观中重要的一笔,充满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3.多自然型生态河道示范段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在禄海路桥下游河段建设多自然型生态河道示范段。
利用自然河流的天然形态,保持河道岸线顺其自然,主河槽采用植石或埋石护底,水边栽植物,河槽内的深潭、高地精心配置,使河道成为多种水生植物的展示地,也为人们提供游乐、休闲的亲水场所。
4.自然河段自然河段是指除上述三种河段以外的其他河段。
河道基本保持现状断面,不满足防洪标准的河段自然疏浚扶堤,滩地自然生长的草皮、庄稼、垂柳、杨树等形成绿化带,险工段采用石笼、抛石等护坡,营造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河道。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暴雨洪水特性收集整理XXX区水文气象、地形地质以及各部门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等基础资料,研究XX区气象与洪水特性、历史洪灾及成因。
水文资料情况根据河段资料情况采取实测暴雨资料瞬时单位线法推算设计洪水、实测暴雨资料和洪水资料相结合的原则推求设计洪水等不同方法推求设计洪水。
设计暴雨计算1.设计雨期根据各水文站及雨量站实测资料及历史洪水调查分析,确定设计雨期及计算时段。
2.由实测暴雨计算设计暴雨根据流域雨量站分布、暴雨时空变化和实测资料情况,选取代表性雨量站,以各断面流域内具体站点为控制,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各断面以上流域设计面雨量。
分别统计各控制断面以上历年最大1、2、6、12、24h和3d流域面平均雨量系列数据,采用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挑选各流域各时段最大面雨量系列值。
最后进行频率计算,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取Cs=Cv,经适线分析得到各断面不同历时的设计面暴雨量成果。
3.由等值线图查算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法查算流域面雨量,系采用暴雨等值线图查得流域中心处的点暴雨量,再根据流域面积查算点面折减系数后进行面雨量计算。
4.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通过对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设计暴雨进行比较,确定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根据得出的结论进行下一步工作。
设计洪水计算1.设计净雨计算①降雨径流关系为充分反映流域下垫面条件对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本次通过分析实测降雨径流点据与《XX省水文图集》相应关系线之间的差别,来综合确定XX河流域设计降雨径流关系。
②设计雨型时程分配雨型:通常每次暴雨过程大多由几个降雨程度较大的“雨峰过程”所组成,雨强一般先由小到大,到达峰顶后再由大变小,两个雨峰之间往往具有持续几个时段的停雨或雨强甚小的间隙期。
虽然每次暴雨的雨型特征有所差异,但通过综合可反映出一个流域的主要分布特征,从而归纳出流域设计雨型。
鉴于单次暴雨往往缺乏代表性,地区综合雨型成果比较稳定,代表性强,故本次设计雨型采用流域的综合雨型。
分别统计出最大72h、24h、6h、2h降雨量所占比例,以及主雨峰位置、雨峰个数等分布特征。
筛选出时程分布特征较一致的九场实测大暴雨作为典型暴雨,将主雨峰位置对齐,进行设计雨型的分析综合。
面分布雨型:采用“暴雨地区组成法”来处理暴雨面分布问题,即干支流洪水组成问题。
③设计净雨及时程分配根据设计逐日暴雨和降雨径流关系,可查算得逐日设计净雨,通过设计雨型,得到设计净雨过程,用来推算设计洪水。
其中设计前雨Pa第一天取45mm或50mm,第二天和第三天Pa值按下式计算:Pa,t+1=K(Pa,t+Pt)≤Imax式中:Pa,t,Pa,t+1--分别是t日,t+1日前雨(mm);Pt --t日降雨量(mm);K--折减系数;Imax--流域最大损失水量。
水面线的推求1.基本方法水面线推算的基本公式采用华东水利学院所编《水力学》(1979年版)中的公式7-22:式中,Δz—上下游两断面间的水位差,m;Q —区间流量,m3/s;Δl—上下游断面的间距,m;K—上游断面的流量模数;1K—下游断面的流量模数;2采用分段试算法由下游至上游逐段推算水位。
2.河床糙率根据天然河道糙率表,确定河道综合糙率为.3.推算水面线按照水力学能量方程,采用分段试算法由下游至上游逐段推算水位,根据防洪标准,采用水面线计算机程序推求现状河道水面线。
两岸淹没统计根据推求的河道现状水面线,统计出按照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两岸地物及跨河建筑物受洪水淹没情况。
河道纵横断面设计根据推算出的现状河道水面线,核定现有河道的泄洪能力,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扩大行洪断面、加高堤防等措施提高河道泄洪能力。
根据防护区的要求,并根据计算出的排涝流量,按明渠均匀设计河道底宽;根据计算的防洪流量,确定堤顶高程等断面指标。
设计流量根据前述水文计算,得出围滩河设计重现期内排涝流量。
河道比降河道比降应结合地形条件及排涝对河底高程的要求,使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
河底高程以围滩河入弥河交界处挡潮闸底板高程为计算控制点,按照设计比降向上游推算,确定设计河底高程。
横断面设计(1)断面型式:河道横断面型式整体采用梯形断面。
(2)边坡:根据土质、水深及河道目前运行情况,为保证河道边坡的稳定,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通过边坡稳定计算确定河道边坡1:m。
(3)糙率:根据沿线土质、地质条件,结合《水力计算手册》中关于渠道及天然河流粗糙系数的有关说明,经综合分析确定治理后河道主河槽糙率n。
(4)不冲不淤流速: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河道底层资料经分析计算确定,确定河道不冲流速和不淤流速。
(5)排涝水深:为不打乱原排水体系,遵循田间涝水能逐级排出的原则,确定围滩河入弥河处的排涝水位为,按照河道比降,推算至本工程末端,得出排涝控制水位,并确定排涝水深。
(6)设计底宽:据河道的边坡、水深、比降、糙率,按水力学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满足河道行洪要求的最小设计底宽:式中:Q—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m2);C—谢才系数,6/11RnC;R—水力半径(m);i—河道比降;n—河道糙率。
根据上式计算出最小设计底宽,设计底宽应结合河道现状,综合确定设计底宽,道路设计XX河顺河道路较少,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程度的制约,同时给河道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结合河道疏挖土方及确权界等问题,确定沿河道两岸分别设置顺河道路。
(1)路顶宽度结合河道维护及农业生产等要求,确定路顶宽度。
(2)筑路高度结合结合弃土整理,确定筑路高度。
(3)筑路形式筑路应结合河道横断面应结合两岸现状灵活调整,如:对于河道紧邻沥青路的河段,结合现有道路不再修筑生产管护路;对于有房屋(坟场)的河段该段范围不修路;对于有岸坡填方的河段,给合现场具体情况,以尽量岸坡不填方为原则,调整筑路范围,使河道形成二级滩地。
(4)筑路质量筑路前需清基,清基厚度为。
根据围滩河工程地质及筑路土料情况确定太平河筑路标准为:压实度不小于。
(6)渐变段设计本次治理在控制断面河道底宽变化处设渐变段,自分段处上下游各50米,渐变段要做到与上下游设计河道平顺连接。
弃土整理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弃土多弃土应按下述要求处理:(1)弃土紧邻道路(现有或修筑)沿线在确权界内就近堆放,对于弃土非堆放区(如村庄、坟场及树林等)的河段,弃土调运至相邻河段或对岸的弃土堆放区,弃土推运距离根据河道与弃土区域的相对位置确定,弃土调运距离根据上下游距离确定。
(2)弃土不作压实处理,堆放后应整平,以便于后期复耕和绿化,堆放高度依邻近河岸高度确定,向外1%的坡度。
岸坡抗滑、渗流稳定分析(1)岸坡抗滑?渗流稳定分析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有关规定,堤防边坡稳定设计的条件分为正常运用条件及非正常运用条件。
采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附录F提供的公式进行计算,边坡稳定计算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分别对施工期稳定渗流期进行边坡稳定计算,其中施工期采用总应力法,稳定渗流期采用有效应力法。
①总应力法计算施工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②总应力法计算稳定渗流期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式中:b-条块宽度,为0.1m;W-条块重力,W=W1+W2+γwZb(kN);W1-在堤坡外水位以上的条块重力,kN;W2-在堤坡外水位以下的条块重力,kN;Z-堤坡外水位高出条块底面中心的距离,m;u-稳定渗流期堤身的孔隙压力,kpa;β-条块的重力线与通过此条块底面中心的半径之间的夹角,度;γw-水的重度,kN/m3;Cu、C'、Ccu-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粘聚力),单位kN/m2;ψu、ψ',ψcu-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
稳定计算参数选择主要是抗剪强度指标选取,施工期采用不排水剪强度指标“UU”强度包线,稳定渗流期采用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CD—CU”强度包线,断面选取应是分段内的典型断面,计算程序采用《理正岩土软件边坡稳定分析》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