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下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复发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A下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复发事件的相关
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远期卒中事件和CT血管(CT Angiography,CTA)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利用CTA影像测量斑块体积、狭窄程度、重塑指数及脂质核心体积等。随访3年后记录其远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特征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06例患者中,向心性斑块64例(60.38%),离心性斑块32例(30.19%),斑块体积为(41.02±19.39)mm3,脂质核心体积为(24.17±21.52)mm3;共有32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脂质核心体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最重要的预测因素,脂质核心越大,随访期出现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OR=1.07,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A影像可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多种特征,并用于远期卒中事件风险的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二级预防策略。
标签:急性脑梗死;CT血管成像;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程度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治疗的重要指标[1]。然而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也是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原因[2],多层螺旋CT的出现开拓了CT血管成像的新领域。重组的CT三维立体血管图像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与不同层面来观测,避免了结构重叠。其空间解析度高,不仅可以观察管腔狭窄的程度、确定斑块的位置,还可通过常规薄层轴位图像对动脉斑块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如斑块的面积、形状、体积及成分(坏死脂质核、纤维帽、钙化及斑块内出血)等[3],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本研究拟筛选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CTA影像对颈动脉斑块各种特征进行评估,分析其远期脑卒中事件和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入选标准:(1)头颅MR证实为急性大脑前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发病时间至入组时间不超过7天;(2)完整的急性脑卒中CT筛检[基线期,包括非增强CT(Non-contrast CT,NCT)平扫及CTA],且影像资料质量可满足后处理需求;(3)未接受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4)有完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年龄、性别、治疗方案、基线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相关危险因素等;(5)严格按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随访36个月,记录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所有脑卒中事件均有急性期MR证实。入选106例患者中,男5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5.82±13.91)岁。既往史有高血压者67例(63.21%),糖尿病17例(16.04%),高脂血症34例(3
2.18%),目前应用他汀药物治疗者27例(25.60%)。既往有心房纤颤23例(24.53%),冠心病22例(20.75%),有吸烟史者48例(45.30%)。3年的随访期间,共有32例次患者出现相应区域的缺血
性脑卒中事件。
1.2方法:
1.2.1CTA影像扫描流程:扫描采用TOSHIBA 64排螺旋CT,先行头颅CT 平扫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再追加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头颈部的CTA检查。覆盖范围从主动脉弓至颅顶,采取螺旋扫描方式。使用CT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ml/s 的速率经肘静脉团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80ml。具体扫描参数为120kV、300mA,螺距0.92∶1,扫描层厚1mm。
1.2.2图像分析流程:所有的影像学资料均导入iMac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其中,影像分析仅选择入组时卒中事件相关一侧的颈动脉,后期随访中只认定同侧发生的脑卒中事件为终点事件。
1.2.3颈动脉斑块负荷测量方法:将CTA影像资料导入Osirix v7.01(64位,Mac)软件进行评估。利用软件自带的3D曲线MPR(Multiplanar Reformatted,MPR)功能进行弯曲多平面重建,然后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定量测量和数据分析。
操作过程如下:将CTA原始数据导入Osirix后,利用3D曲线MPR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利用“曲线路径”工具描制颈动脉中心线。中心线的绘制从颈总动脉分叉处开始向颈内动脉延伸,曲线长度为3cm,根据中心线重建得到目标动脉的弯曲多平面重建图像,导出图像时选择“全16比特BW”及“横切面视图”,按每1mm对目标动脉进行分割,每分割一次获得一个横截面,并将后处理数据导出保存为DICOM格式;通过手动方式,根据动脉横截面的CT值(Housefild unit,Hu),利用“ROI”工具中的“铅笔”绘出血管内径、血管外径、脂质核心(Hu值<60)及钙化(130 1.2.4颈动脉斑块相关特性参数的计算:颈动脉最大狭窄比较=(血管外径-血管内径)/血管外径×100%;斑块负荷=(血管外径面积之和-血管内径面积之和)/血管外径面积之和×100%;斑块体积=(血管外径面积之和-血管内径面积之和)×1mm;脂质核心及钙化的体积:绘制ROI完毕后,利用Osirix的“ROI增强工具”插件,自动计算出脂质核心及钙化的体积。重塑类型及指数:重塑类型分为正常、中性及阳性三种。重塑指数=a/{(b+c)/2}×100%的公式计算,其中a为最狭窄区的直径,b和c分别为颈动脉远端和近端无粥样硬化区的直径;斑块形态分为向心性和离心性两种。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Mac)版软件,计量资料与等级变量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记录其频数及百分率,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卒中事件的影响因素。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