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写景诗句,分析写景特色,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写景诗句,分析写景特色,诗歌鉴赏

赏析写景诗句

分析写景特色

过杨村

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意象、意境)。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人月圆 · 春日次韵

张可久罗衣还怯东风瘦①,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②,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③,燕子空楼④。

注释①罗衣:一种丝质的轻便的衣服,这里指穿罗衣的人。

②片时春梦: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③梨花暮雨:这是说梨花落,春已残。

④燕子空楼: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市。

请赏析“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海棠花开过后,梨花也已凋残,迷蒙细雨中,燕子楼人去楼空。景物描写渲染晚春残败、迷蒙、凄凉的气氛(意象、意境)。写景烘托感情(手法),抒发作者面对晚春的伤感和物是人非的感叹(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小结:赏析写景特色题的答题步骤

抓住意象,描摹图景,概括意境特征,分析写景特色,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或者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是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意境、(手法)、表达效果(态度或情感)

学习目标:复习古代诗歌的写景技巧,进一步巩固并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写景的角度和手法】

1.从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高低、上下、俯仰;色彩的搭配(绘色)等。

2.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白描)和细部描绘(工笔)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侧面描写、正侧结合、渲染、烘托、衬托、比兴、叠词、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手法。

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这首词上阕写景,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 ? 请举例分析。

这首词写景上的特点是词人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山、林;有近景,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乱蝉”;还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的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次,做到了诗中有画。

字词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

⑵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⑶翻空:飞翔在空中。

⑷红蕖(qú):荷花。

⑸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⑹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藜: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藜木拐杖。

⑺殷勤:劳驾,有劳。

⑻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白话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赏析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

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