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30-35
《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初论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 3.动态分析 • 一般可以归因为:节约交易费用 • 当然不该满足于这一一般化的概括,而是
• 或者进而将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存款也包括进来 (M3),
• 甚至再将流动性较好的其他金融工具也包括进来 (M4)。
• 对于货币的分层次计量,不同国家有不尽相同的 规定,不同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尽相同的见解。比 如美国曾经区分出6个层次:M1,M1+,M2, M3,M4,M5。
• 而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定期公布的是M1、M2 的度量。
格雷欣定律
• 如果同时流通两种金属货币,并且两种货 币内在价值不同,而外在价值相同,亦即 具有相同的法偿能力,那么,内在价值高 的货币就会被窖藏或熔化、输出,从而退 出流通,在市场上流通的将完全是内在价 值低的货币。
• 1792年,美国铸币法规定,背面有鹰徽的10元金 币(现已不流通)应含有247.5格令(grain,又 译“喱”)的纯金,同时,1元银币应含有371.25 格令的纯银。这一法案意味着,10元银币所包含 的3712.5格令白银与10元金币所包含的247.5格 令的黄金应该等值,亦即,1格令黄金等于15格 令白银。
货币:初论
思路
• 一、货币的定义
– 1.理解定义货币之不易 – 2.从职能定义货币 – 3.实用主义的定义
•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致的线索 – 2.静态分析:货币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 3.动态分析:何以新的货币形式会替代旧的?
一、货币的定义(1): 理解定义货币之不易
货币银行学(讲义)文档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一、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决于3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M=PQ/VPQ:商品价格总额三、贮藏手段■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自动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商品赊销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总结: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
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Monetary System)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规定币材,当今现代各国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的前提下,选择币材的技术意义已经超过经济意义,规定技术标准,例如如何防伪等等),金属货币制度的最基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金属量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与不可兑换银行券的印制发行。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3)第二节货币形态的演变................................................................. (3)第三节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 (4)第四节货币制度............................................................... . (6)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 . (8)第二章信用............................................................... (12)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12第二节现代信用的基础................................................................. . (13)第三节信用形式............................................................... .. (15)第四节信用秩序的维护................................................................. . (18)第三章利率与汇率............................................................... (19)第一节利息与利率............................................................... . (19)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 (26)第四章金融市场............................................................... . (31)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述................................................................. . (31)第二节货币市场............................................................... .. (32)第三节资本市场............................................................... .. (34)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 (37)第五节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41)第五章风险与投资 (43)第一节风险与投资............................................................... . (43)第二节资产定价模型................................................................. .. (46)第三节资本结构............................................................... .. (49)第六章金融中介 (51)第一节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 51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53)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60第七章商业银行 (63)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 (6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5)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67第四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68)第五节金融创新............................................................... .. (72)第六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73第八章中央银行 (74)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74)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6)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 (78)第四节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85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86)第一节货币需求............................................................... .. (86)第二节货币供给............................................................... .. (93)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102)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 .. 102第二节通货膨胀............................................................... (105)第三节通货紧缩............................................................... ............... 1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115)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11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19)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122)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125)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7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130)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130)第二节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 (132)第三节金融监管体制................................................................. (134)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13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币收支循环国民经济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本知识汇总1、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信用、利息和银行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
2.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物品,它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它还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3. 信用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4. 金融机构就是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组织单位,是商品、货币和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 金融调控是指调控主体根据对经济运行情况的判断,操作各种调节手段引导经济发展轨迹。
6. 信用工具,指信用流通工具,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贷出一定数量货币所获得的报酬。
8.利率是指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9.名义利率是指在一定时间上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10.实际利率是指在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因素进行剔除后的利率。
11、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关系等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利率。
12.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并强令执行的利率。
由此可见,官定利率属于管理利率。
13、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14、现值是指为取得一定的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
15、终值按一定利率计算出的本利和。
16、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保持利率水平不变的利率。
17、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18、银行券: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兑付金银的债务凭证。
19、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储备体系是美国中央银行,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
它对参加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实施管理和监督。
20、货币发行: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所形成的一项特有负债,它是最重要的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第一,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
第二,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影响了货币政 策的效力。
编辑课件
5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产生较稳定、 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 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 程。 (1)在未来拥有一个较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2)资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信用等级,即可以保 证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 (3)资产的还款条件与还款期限易于把握,具有可 操作性。
四、金融创新的影响
金融创新有利有弊,其有利之处在于:
编辑课件
4
第一,对金融机构来说,扩大了业务,增加了盈利机 会。
第二,对储蓄者、投资者来说,金融创新扩大了资产 选择的空间,并提高了金融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
第三,对筹资者来说,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形式灵 活化。
第四,从全社会来说,繁荣了金融业,有力的推动了 经济发展。
4.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交叉与合并, 金融业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变,出 现了金融控股公司之类的金融服务集团。
(3)跨国银行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4)风险投资和第二板股票市场逐渐普及。
编辑课件
3
三、金融创新的原因
1.规避风险 2.规避管制 3.竞争的需要 4.政府推动和管制的放松 5.技术的进步
第一步,风险投资家募集风险资金。 第二步,选项投资。 第三步,管理投资。
第四步,退出投资。
编辑课件
12
二、二板市场
1.二板市场概况
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主板市场之外专 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途径的股票市场。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 学时: 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何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 学时: 3)2、 1 货币的概念及形成2、 2 货币的职能2、 3 货币流通规律2、 4 货币类型2、 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 学时: 4)2、 1 信用的概念及形成2、 2 信用形成2、 3 信用工具2、 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时: 4)3、 1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形成3、 2 金融市场类型3、 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策略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时: 4)4、 1 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形成4、 2 商业银行4、 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学时: 4) 5、 1 货币供应量概念5、 2 货币需求5、 3 货币供给5、 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 学时: 4)6、 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测量6、 2 通货膨胀的类型6、 3 通货膨胀的成因6、 4 通货膨胀的后果6、 5 通货膨胀的对策6、 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 学时: 4)6、 1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形成6、 2 货币政策的目标6、 3 货币政策的手段6、 4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学时: 2) 7、 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 2 国际货币体系7、 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 4 国际信用7、 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的形成, 发展及其动作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控, 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的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的基础概念及其客观, 主观规律做了完全的阐述。
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根本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给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学科打下基础。
货币银行学-王玲琳
第二章:信
1.
用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2 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和作用 (1)利息高;(2)维护小生产方式 3 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2)、(3)、(4) 4 泡沫经济 信用的过度膨胀,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出现泡 沫经济。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1.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 动 (2)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 入 2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 3) 制度因素
第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金融和经济的关系 1、经济的发展决定金融的发展 2、金融反作用与经济 二、货币化的作用及规律 1、提高货币化程度对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 机制的运坐有很重要的作用。 2、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先抑后仰。
二、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 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5、预交进口保证金。 (三)、其他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2、间接信用指导
三、传导的时滞效应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1、假设条件;2、货币必要量公式 二、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 ;2、价格;3、利率 4、货币流通速度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6、企业和个人对价格的和利润的预期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
第十章: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一)需求拉动 (二)成本推动 (三)结构因素 (四)供给不足 (五)预期不当 (六)体制因素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
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
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
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
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货币银行学1、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章)3、中央银行(第六章)4、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第八章)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第九章)1、金融创新(第十三章)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3、金融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货币银行学讲义
三一文库()〔货币银行学讲义〕*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
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
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2001,2007)(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2002)???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
★(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核心考点: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
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货币和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规划、投资决策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货币的特点、银行的职能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货币银行学基础。
2. 货币的定义和特点2.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广泛接受并被普遍用作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工具的特定形式的物品。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普遍流通性:货币必须在经济体系内广泛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作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尺度。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交换中的支付手段,方便进行经济交易。
•价值储存工具: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可以在未来使用或兑换为其他财富资产。
2.2 货币的特点货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流通性:货币必须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便于交换使用。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相对稳定,不受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可分性:货币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分割和组合,以便适应不同面额的交易需求。
•难以伪造:货币应该具有一定的防伪造特性,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信任度。
3. 银行的职能和种类3.1 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职能:•存款和支付:银行接受各类存款,并为存款人提供支付和转账等服务。
•贷款和信用:银行向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在一定条件下发放信用。
•资金调度:银行负责将存款资金调度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储蓄和理财:银行提供储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资金积累和增值。
3.2 银行的种类银行可以根据经营范围、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银行种类包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管理机构,负责货币发行、资金调控和外汇管理等职能。
货币银行学(江西财经大学方立新)--货币银行学讲义
目录教学计划 (2)第1章金融体系 (3)1.1现代金融制度 (3)1.2西方国家金融体系 (3)1.3我国金融体系 (3)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5)2.1货币的功能 (5)2.2支付制度的演进 (5)2.3货币制度的沿革 (6)第3章信用 (7)3.1信用的主要形式 (7)3.2金融工具的性质 (7)3.3金融工具的种类 (8)第4章利息与利率 (9)4.1利息与利率 (9)4.3利率决定理论 (10)第5章金融市场(一) (11)5.1市场参与者 (11)5.2市场组织与结构 (12)5.3货币市场 (12)第6章金融市场(二) (13)6.1股权市场 (13)6.2长期债券市场 (14)6.3金融衍生市场 (15)第7章................................................................................................. 商业银行(一) (15)7.1商业银行制度 (16)7.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 (16)7.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16)第8章商业银行(二) (17)8.1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管理方法 (18)8.2银行业监管制度 (18)8.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18)第9章中央银行 (19)9.1中央银行制度 (20)9.2中央银行职能 (20)9.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1)第10章货币需求 (22)10.1货币需求概述 (22)10.2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23)10.3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23)第11章货币供给 (24)11.1货币的范围与层次 (25)11.2货币供给行为 (25)11.3货币供给理论 (25)第12章通货膨胀 (27)12.1货币供求的均衡与非均衡 (27)12.2通货膨胀的类型 (27)12.3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28)第13章货币政策 (29)13.1货币政策目标 (29)13.2货币政策工具 (30)13.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传导机制 (30)教学计划第1章金融体系【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现代金融制度有框架式的了解,熟悉和掌握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填空1.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货币长生的过程中,上平价值形式的法杖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等四个阶段。
2.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3.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等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可以表示为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可以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
5.信用货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他作为货币的价值时不同的。
6.无限偿还是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则可能是有限偿还的。
7.信用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
8.信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以偿还和复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9.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或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
10.商业本票是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11.支票是由银行的支票存款储户根据协议向银行签发的付款命令。
12.股票的收益主要包括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两方面。
13.债券是由债务人签发的,证明债权人有权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权利凭证。
14.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要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为前提。
15.金融市场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金融资产的期限长短可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根据融资方式可分为直接市场和间接市场;根据证券发行者是否因发行证券而产生了债务可分为债权市场和权义市场;根据金融工具上市的先后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根据金融交易的对象可分为资金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等,按照金融交易的方式划分可分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期权市场。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学》讲义《货币银⾏学》第⼀章引⾔⼀、经济⽣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企业、机关团体、国家财政的收⽀都表现为货币收⽀。
⼆、货币流通整个国民经济的⼀切货币收⽀包括五个⽅⾯的收⽀:1、以个⼈为中⼼的货币收⽀;2、以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的货币收⽀;3、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的货币收⽀;4、以银⾏等⾦融机构为中⼼的货币收⽀;5、对外的货币收⽀。
货币流通是现实的货币在经济⽣活中运动的总和。
三、⽣活中提出的课题1、⾦钱是否是万能的?2、国家运⽤货币进⾏宏观控制能解决多⼤问题?3、利息、银⾏、有价证券、外汇等问题?四、货币银⾏学是剖析经济问题的钥匙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六、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七、要学习西⽅的货币银⾏学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产⽣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起的。
在世界各地,交换都经过两个发展阶段:物物交换;通过媒体的交换。
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说:“农⼯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钱⼑布之币兴焉。
”⼆、古代货币起源说亚⾥⼠多德的描述。
三、马克思的货币学说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产⽣经过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等价形式)2、扩⼤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等价形式)3、⼀般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1只⽺(等价形式)4、货币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银(等价形式)第⼆节形形⾊⾊的货币⼀、古代的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其上限⼤约在公元前2000年。
许多与财富有联系的字,其偏旁都为“贝”,如货、财、贸、贱、贫等。
古代欧美⾮作为货币的商品有⽜⽺、盐、烟草、可可⾖等。
⼆、币材作为货币的材料需要具有四个特征:1、价值⽐较⾼;2、易于分割;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
充当货币的⾦属主要是⾦、银、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讲义30-35————————————————————————————————作者:————————————————————————————————日期:第四节基础货币的决定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他政权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如何呢?通过前面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一眼看出中央银行若买入1000元的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
但若要了解详细的转化过程还需要通过下述分析:从上述几种情形中可以看到,中央银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向银行或公众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相应的金额;反之同样成立。
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2、贴现贷款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
T形账户表示为: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因此、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贴现贷款来影响基础货币。
三、影响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1、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首先、在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其次、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
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政府预算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1)增加税收;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3)发行货币。
首先、政府如果只依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基础货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其次、政府可以向公众放行国债、这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如果债券的发行影响到了利率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干预时,财政赤字就会影响到基础货币。
第三种方式就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
这种方式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
3、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目标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的货币政策。
专栏10.1祥见教材《货币银行学》327页。
除上面提到的三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例如:在途资金、财政部存款等。
第十章要点回顾重点:教材329页图10.2第十章作业题:教材《货币银行学》331页1、2、3、5、10、11、12、15题。
第11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的两种研究角度:一种是假定货币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的,从而讨论要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的问题。
例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另一种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说明:我们讲的货币需求,是指在财富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在财富总额中有多少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来持有。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两种形式: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1、交易数量说交易方程式:M——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平均量;P——适当选定的一个价格平均数;T——适当选定的一个数量指标;PT——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交易的总价值。
货币数量论的两个基本假定:首先、货币流动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缓慢,在一段时间内可视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
货币数量论观点认为:名义国民收入完全取决于货币供应量。
其次、假定实际国民收入Y在短期内也将保持不变。
因而得出另一个重要的观点:货币的数量会与价格成同比例变化。
货币数量论的不足之处: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人们持有它还可能是作为一种财富的组成形式。
要是从后者出发,就不应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一个稳定的量,换言之、货币流通速度未必是常数。
2、现金余额数量论该理论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它讨论的是在财富总额给定的前提下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个人的财富总额。
其次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
最后是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
尽管考虑到了多种影响因素,但他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财富总额,并认为货币需求同财富名义值成比例,财富又同国民收入成比例。
所以有:所以只要假定K是常数,那么在现金交易数量说中得出的关于货币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出。
第11章第二节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皮古的同学。
他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
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
相应地货币需求也被分为三部分: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3)投机性需求。
1、交易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2、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3、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1)货币;2)生息资产。
他认为人们的投机需求,实际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选择的结果。
影响货币与生息资产之间选择的两个因素:1)货币收益率与其他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2)生息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生息资产收益包括资本利得和利息两部分。
资本利得和利息收入都取决于利率的高低。
结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跟利率成反向关系。
此外、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估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影响投资性货币需求的两个因素:1)当前的利率水平;2)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估计。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利率成反向关系。
注意:名义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收入和名义利率;实际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
由于凯恩斯理论中包含了“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一思想,从而得出了一系列与货币数量论不同的结论。
凯恩斯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首先、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它既受利率的影响又受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估计的影响;其次、在货币需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必然有较大的波动。
由此不难看出,当货币需求波动时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产生波动。
最后、在货币流通速度波动很大的情况下,货币量M与名义收入PY之间就不具有稳定的关系,因而名义收入完全由货币量决定的货币数量论观点就不能成立。
第三节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对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的发展表明,他们同样也受到利率影响。
二、对投机性需求的发展,主要是解决了人们为什么会同时持有货币和资产的问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从而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想要持有的资产远远不止生息资产和货币两种。
而是应该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首先是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认为,利用一般的限期收入指标来衡量财富的指标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
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其次、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
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对非人力财富的比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是流动性最差的财富。
所以当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重较大时,说明总财富的流动性就比较低,因此对流动性高的资本的需求就大。
所以说,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非人力财富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小。
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常数,它会随着其它资产收益的变动而变动。
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它包括两部分:首先是任何当期支付的所得或所支。
其次是各种资产项目价格的变动。
此外还有财富所有者的特殊偏好等其它因素。
通过上述分析,弗里德曼得出如下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理论的不同点: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可以预测的。
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首先、再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暗含着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这样一个意思。
因为弗里德曼在他的理论中假定货币收益并不始终恒等于零。
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往往是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
其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的。
我们假定货币需求:那么、所谓的货币需求数量的稳定性,是指若b是绝对值很大的数,当利率i稍微变动就会引起实际需求很大的变化。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指系数a和b本身是稳定。
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根据交易方程式得:由此可知,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
那自然,货币跟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
这就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
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个明显不同点:第一、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变量。
第二、只复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两个观点中的一个,之间稳定的,可预测的关系。
通过这些论证,弗里德曼成功地在凯恩斯的攻击下为货币数量论找到了现代的生存空间。
直到今天,交易方程式仍然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采用。
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三种货币需求理论:1、传统货币数量论;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岐: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由前两个问题派生出来的。
理论上的争论必须通过经验研究和实际的对照来确定其正确性。
在经济学中经验研究的两种方法:1)案例研究;2)计量研究。
一、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经验研究的是詹姆斯-托宾。
他把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并利用1922年至1941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闲置余额确实和利率成明显的反向关系。
托宾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交易余额与闲置余额实际上是很难划分开来的。
所以要对其进行划分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是,托宾的结论被大量的经济计量学研究所证实。
例如货币主义者阿伦-梅尔泽和大卫-莱德勒的研究都证实了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也就是说利率对货币需求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