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阴阳五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病
▪ 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 发热重,咽喉红肿,痰黄粘稠,脉浮数,苔薄黄。
表热证
▪ 证: • 指证候,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病的部位、 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揭示 了疾病的本实质。
▪ 辨证: • 将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其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出为某种证候。
▪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 (1)阴阳偏盛:阴阳有余——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阳胜则热:属实热证——损其有余之阳,“热者寒之”。
阴胜则寒:属实寒证——损其有余之阴,“寒者热之”。
正常范围
盛
盛
阴阳
阴
阳
a
17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阴阳偏衰: ▪ 阴或阳的不足——补其不足,亦即虚则补
▪ 整体观念 ▪ 辨证论治
a
3
中医学(中医养生学)特点
❖ 整体观念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观
肝 系 统
肝
胆
胁
筋
目
爪 甲
▪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一体观
• 季节气候、昼夜对人体的影响 •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 社会生活对人体影响
a
4
中医学(中医养生学)特点
❖ 辨证论治
症状
▪ 人的生理功能就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过程,是阴阳二气对立统 一、协调平衡的结果。
a
1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正常范围
阴阳
平衡 阴
阳
a
1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阳胜则热 :阳邪致病,出现热象,形成热证,为实热证。
❖ 阴阳偏盛
❖ 即阴盛或阳盛,是 阴或阳中的任何一 方高于正常水平的 病理状态。
阴 阳
阴虚则热:阴液不足,不制 阳气,阳相对偏盛,出现热 象,为虚热证。
正常范围
a
阴阳
平衡
阳 阴
14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 实证,即实热证、实寒证。→泻,即清热、祛寒。
❖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 虚证,即虚热证、虚寒证。→补,即补阴、补阳。
a
1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正常范围
阴阳
平衡 阳
阴
阴胜则寒:阴邪致病,出现寒象,形成寒证,为实寒证。
正常范围 阴阳
阴 阳
平衡
a
1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阴阳偏衰
阳虚则寒:即阳气虚损,不能制阴,阴相对偏盛而 出现寒象,形成虚寒证。
❖ 阴衰(虚)或阳衰 (虚),是指阴或 正常范围
平衡
阳任何一方低于正 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阴阳
❖ 阴阳相互消长 ▪ 运动中互为消长(运动),保持着动态平衡。如四季气候的变化。
❖ 阴阳相互转化 ▪ 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如自然界四季中的寒暑交替。高热 至极可以突然出现四肢冰冷。
a
9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人体
的诊断、治疗和养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中医学的基本概 念。
❖ 阴阳图
a
7
阴阳的基本概念
❖ 阴阳的含义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 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等。
❖ 阴阳的基本属性 ▪ 《内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寒冷、向下、向内、晦 暗、相对静止为阴;温热、向上、向外、明亮、相对运动为阳。
❖4.用于疾病的诊断
▪ 审别阴阳,是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诊者,察色按脉,先别 阴阳”。
诊法 辨证
望
闻
问
切
阴
色晦暗
声低气怯 不渴恶寒尿 沉迟涩虚
清便溏
阳
色鲜明
声高气粗 口渴发热尿 浮数滑实
黄便秘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阴证 阳证
里证 表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a
1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5.用于疾病的治疗
阴虚则热,属虚热证——补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
阳虚则寒,属虚寒证——补阳消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外—阳 内—阴
a
六腑—阳 五脏—阴
心肺(上)—阳 肝脾肾(下)—阴
心—阳 肺—阴
心阳 心阴
10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 《类经》:“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 〈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如:物质与功能,物质——阴;功能——阳。
▪
气与血,气——阳;血——阴。
▪ 论治: • 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a
5
医学院—陈力
阴阳学说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治病必求于本也。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 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 事物的阴阳属性 ▪ 相互转化:如四季,春夏秋冬; ▪ 无限可分:如白天与黑夜,白天又分上午与下午。
a
8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相互对立 ▪ 对立、制约达到统一。没有寒热的对立,就没有四季;没有雌雄,就没有 动物的繁衍。
❖ 阴阳相互依存 ▪ 阴阳双方的不可分离。如昼和夜、天和地。人体的气与血,物质与功能。
中医养生学—第二讲 阴阳五行学说
a
1
主要内容
1
中医学及其特点
2
阴阳学说
3
五行学说
4
中医养生术—鸣天鼓
a
2
中医学及其特点
❖ 概念
▪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等为基础,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研究人 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科学。
❖ 特点
a 中医养生学
6
医学院—陈力
阴阳学说
❖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 辩证法范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
❖ 阴阳本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 引申抽象为哲学概念,气(阴气、阳气)是构成宇宙天体以及天地万
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 中医将阴阳引入医学领域,并用来说明、解释和认识人体,指导疾病
▪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疾不起,是谓得道。
▪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 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 《灵枢·病传》: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
▪ 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中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