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究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4643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9.png)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究古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结晶。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不仅关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涉及到城市和乡村环境的整体形象与人们的精神追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建筑,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保护古建筑,就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确保后人能够继承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
2. 弘扬中华文明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古建筑,可以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3. 丰富城乡环境古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城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出的文化风貌和建筑特色,为城乡环境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由于新建设、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古建筑遭到破坏,现状危险。
2. 技术手段不足古建筑保护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雕刻等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在目前阶段技术手段不够完善,对古建筑保护形成了严重的障碍。
3. 缺乏有效的保护政策古建筑保护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使得古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困难。
通过加强古建筑保护教育,普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知,加强社会的保护意识。
2. 完善技术手段,提高古建筑保护的技术水平加强古建筑保护的技术研究,提高古建筑保护的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古建筑保护人才,不断完善古建筑保护的技术手段,提高保护的成功率和效果。
3. 健全保护政策,加强古建筑保护的管理建立健全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古建筑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古建筑保护的专门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与技术
![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ab9905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f.png)
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与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历史建筑逐渐失去了其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这些历史建筑曾也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重要代表,如今保护和重建更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历史建筑呢?历史建筑保护涉及的理念与技术,已经逐渐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
保护的历史建筑可以是寺庙,城墙,宫殿,城市,甚至是船埠和建筑要素。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历史建筑,其保护的核心理念都是保持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让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历史建筑保护的第一步是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并不是简单的才有时间、金钱来维护和修复。
建筑保存需要大量的历史调查工作,了解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历史、重要事件、文化价值等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只有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才能制定出科学和合理的保护方案,从而对那些历史建筑实现一个真正的保护。
其次,历史建筑保护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技术先进的工具,如VSAT(无损检测)、DoD激光测量、3D扫描等高级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制定保护方案,并减少了由于人为误差导致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专业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机构。
这些机构应该由专业的历史学家、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组成。
他们需要使用专业的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来修复破损部分,保留尽可能多的原始结构和文化价值。
在修复过程中,人们应该采用合理的材料,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建筑原貌。
同时,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机构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和工艺,以保证修复后的建筑外观与原建筑的完全一致,从而使人们可以重新感受到历史建筑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另外,历史建筑保护主要还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和后期的保护。
在规划之初,需要综合分析历史建筑的现状,制定出对其进行保护的方案和步骤,并在保护过程中密切监测建筑状况,及时调整保护方案。
同时,后期的维护与保养是保护历史建筑的最重要的保障和持续性。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5b05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0.png)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
![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f911e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3.png)
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新颖的建筑设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给城市建设增添了许多色彩。
现代的生活方式造就许多新式的建筑设计方法,相同的,传承上千年的古典建筑设计,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今建筑设计的发展,但是部分古建筑由于一些原因受到了破坏。
本文主要从正确认识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对古建筑围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保护和修缮,有利于进一步保持古建筑原有的风貌,实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传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理念;修缮技术前言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建筑宗师,他在建筑上的成就极高,同时梁思成也是保护古建筑的先驱。
他曾说过:“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
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
”每一座城市都在生长,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或辉煌或屈辱,古建筑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最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多成熟在古建筑的改建、保护、修缮等方面,都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理念也更加完善,修缮工艺也越来越先进。
一、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之前,先要正确认识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的相关理念,这是建筑师设计方案思路和施工技术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优秀古建筑现行法规的认定,正确认识古建筑所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全面掌握古建筑当前的状况,明确使用者对古建筑修缮的具体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经济的、安全性的古建筑修缮方案[。
这是形成正确的古建筑保护修缮理念的主要内容。
保护内容和要求:首先是原真式修缮理念,按照尊重历史的基本理念,对优秀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时,要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对古建筑进行修补或者添加材料时,需要体现出补增舞蹈现代气息,保护古建筑原有的肌体的原真性,达到对古建筑文化价值的保护的效果。
如果加固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则不用修缮;如果修缮能够解决问题,则不用修复。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10c2dc2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3.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艺术和科学的价值。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古建筑已经消失或遭到破坏。
因此,中国古建筑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
本文将围绕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进行阐述,旨在引发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和思考。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
从最初的单体建筑保护,到后来的古城保护,再到现在的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历史经验。
这些经验既包括成功的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训。
成功的案例提醒我们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失败的教训则提示我们应当更加科学、谨慎地开展保护工作。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是保持其独特性和完整性。
古建筑不仅是建筑物,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保护过程中,应尊重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特点,尽可能地保留其原始形态。
还要注重保护古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同时,古建筑保护还应当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在全面、科学地保护的基础上,才能让古建筑在未来的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是多种多样的。
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来保护当地的古建筑。
例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在古建筑保护中遇到了困难。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古建筑由于缺乏重视和资金支持,保护状况并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和公众意识等方面。
例如,一些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需要进行修缮和维护,但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另一些古建筑虽然得到了保护,但公众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的专业水平;二是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430f22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2.png)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第一原则:尊重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确保其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保护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风景或装饰物。
2. 维修与修复原则:在进行修复和保养时,尽量保持原材料和原技法,尊重古建筑的原始结构和形式。
避免过度改动或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免破坏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古建筑的保护必须与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要找到合适的利用方式,使古建筑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效益,同时保持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4. 教育与展示原则:古建筑的保护应该与教育和展示相结合,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导览等活动,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古建筑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增强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5. 法律和规范原则:建立健全的法律和规范体系,对古建筑的保护进行管理和监管,明确权责划分,维护古建筑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防止违法破坏和盗窃行为。
6. 国际合作与交流原则:加强国际间关于古建筑保护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上的重要古建筑遗产,推动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
古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案例研究
![古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2bc4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4.png)
古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案例研究古建筑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古建筑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古建筑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来说明。
一、古建筑保护的理念1.文化传承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古建筑可以使我们的后代了解和体验历史的过程,促进文化的传承。
通过保护古建筑,我们可以传达历史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
2.历史记忆古建筑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的历史。
通过保护古建筑,我们可以保留历史记忆,使人们对过去的经历和故事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3.文化多样性古建筑代表了当地的建筑技术、工艺和设计风格。
保护古建筑可以保留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二、古建筑保护的实践案例研究1.故宫故宫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承载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和保养建筑物、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培训。
此外,故宫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限制了游客数量和参观路线,以减少对古建筑的磨损。
2.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古建筑艺术品。
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作品,博物馆采取了先进的保护措施,如恒温恒湿控制、灯光照明和监控系统。
此外,博物馆还进行了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以确保这些古建筑艺术品的长期保存。
3.庆阳木塔庆阳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宝石”。
为了保护这座古建筑,政府投资资金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程,并且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
此外,专业团队还对木塔进行了科学的病害诊断和养护工作,以确保其长期的保存。
综上所述,古建筑保护不仅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保护。
通过合理的保护理念和有效的实践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古建筑得以传承和保存,使其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cefe148336c1eb91a375da3.png)
刘乃 涛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 北京 100 ) 0 0 9
【 关键词 】 中国古建筑 ; 保护理念 ; 结构; 材料 【 摘 要】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 建筑 中独树一帜 , 具有极 高的 艺术成就和科 学价值 , 古建 筑保 护修 缮的 目 的就
是要 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 艺术和科 学价值 , 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 艺技术相结合 , 在保护古建 筑本体 的同
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 ,每个建筑都 由 上 、 、 三 部 分组 成 , 为 屋 顶 , 为基 座 , 中 下 上 下
中间为 柱子 、 门窗 和墙 面 。 柱子 之上 屋檐 之 在 下 有斗拱 穿插 ,这 是 以中 国为代表 的东方 建
筑所特有的构件。斗拱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 的梁与天花板 , 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
从 建 筑类别 上说 ,中国古 建筑 包括 宫廷
方的石构建筑是刚性的 ,东方的木构建筑是 柔性 的 。 石构建 筑用 的是 无机 材料 , 木构建 筑 用的是有机材料 。石构建筑的损坏主要是硬 伤、 风化 , 木构建筑的损坏则是糟朽腐烂 。中 国古建筑的损坏过程和规律完全不同于西方 的石构建筑 。 针对木构建筑的这些特点 , 国 我 古代早就总结出了有效 的保护措施和修缮方
时, 解决好 古建筑原 来的建筑形制 、 建筑结构 、 建筑材料 以及 工 艺技术等 问题 , 并在保护修缮过程 中全面深入地 认知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 髓所在 。
一
、
引 言
为若干类。 分类虽繁杂 , 但木构建筑一直是 中 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 ,亦即体现中国传统 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 与西方古建筑相 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 的选择 上偏 爱木 材 , 千年来 一直 如此 , 以 几 并 木构架结构为主。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 、 横粱及 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818ca64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b.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有:
1.增强公众古建筑保护意识。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成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团体,宣传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古建筑保护范围中的人民群众能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
2.古建筑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并驾齐驱。
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改建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古建筑保护范围,在城市大规模改建过程中加强对古建筑本身及其周边文化的保护,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应该与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
3.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
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修复十分重要。
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利用现代科技使古建筑维护过程中的环境。
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aaa24f3eccbff121dd36831a.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何岩孙刘长春建筑学院摘要:中国古典建筑拥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其独特的建构方式和材质结构享誉中外。
古典建筑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匠人精妙的技艺和工艺,反映出中国从古至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典建筑拥有历史价值高、艺术价值高、分布广、类型多样等特点,其保护工作是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的研究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1引言有别于西方石制建筑,大多数中国古典建筑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建筑,不管是木质材料的框架结构,还是采用榫卯结合的形式,均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建筑美、艺术美。
在古典建筑修复、保护工作中,古典建筑保护工作者需要明确建筑的损坏原因、特点以及相应的修缮方法,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尽最大的可能保存古典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促使古典建筑得到良好的保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保证。
2加强中国古典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2.1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中国古建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并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派系,充分体现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建不仅加强了国民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激发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在为人们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审美情操。
古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其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专家学者可以通过研究古建来了解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1]。
2.2激发当代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中国古建是古代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国内专家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艺术、历史的重要资源。
古建以其自身的历史价值充分培养了当代人的爱国情怀,促使其在欣赏建筑美、艺术美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古典建筑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适当的开发旅游景区,在不损坏古建的前提下,提高地方的经济水平。
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
![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bf177b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7月下 7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魏建1 韩鹏21. 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2. 济南市长清区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山东 济南 250300 摘 要 中国古建筑文化是社会总体生产关系、经济管理水平、民风民俗等的真实客观体现。
它有着难以取代的历史实用性与审美实用价值。
本文详尽阐述了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探讨了中国当前古建维护所面临的各种主要问题,并细致、全面地剖析了从古建维护、文化新城规划建设,以及相关人力资源发展等诸多方面可采取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古旧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引言古建筑一般都被看作是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性建筑物。
今天,我国对一些古建筑物的保护还停留在观念层次上,在一些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缺陷和误解。
另外,由于公民意识的欠缺,以及建筑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造成建设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我国古建筑保护及有关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这种视角考虑,在当前进行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吸纳和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方式和理念,并不断提高了一定的实际运用层面,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良好地融合了起来,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了古建保护工作的效率,并推动了有关事业的蓬勃发展。
1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我国建筑也是世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古代建筑物有着与外来建筑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建筑物之一。
它的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中国历史特色,在各个朝代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
我国的建筑技术不但表现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建筑施工技艺,同时有着很大的科学与实用价值。
从建筑构造的角度考虑,实木制榫卯的公共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并不普遍,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的特点。
而通过深入剖析,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建筑的所有施工技艺和工序,甚至包括所用的所有涂料和用材,仍然蕴含着大量的建筑工程常识,必须研究[1]。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5c820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f.png)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
古建筑保护利用的基本理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保护性利用:在保护古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其功能和价值,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 原汁原味: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包括建筑结构、装饰材料、色彩等,以展示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整体保护:古建筑是一个整体,保护时应注重保持其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避免随意的拆改或增建。
4. 适度修缮:经过岁月风雨的古建筑常需要修缮,但修缮应坚持“不破坏、不改变、不伪造”的原则,力求做到修旧如旧。
5. 依托功能:保护利用要将古建筑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注重其功能性利用,赋予其新的用途,使其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6. 文化传承: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利用要注重传承和传播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使公众对古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7. 可持续发展: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环保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使其可以长期保持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17cb0a79563c1ec5da71a9.png)
古建筑是古代人们为居住生存或其他意图所建造的构筑物。
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
阶级社会诞生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意识形态的变化,建筑的用途日益增多和广泛。
几千年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建筑的分类越来越复杂,功用越来越多。
柴泽俊先生根据功用将古建筑归纳为13类(《柴泽俊古建筑文集》),即宫廷府第、防御建筑、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文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
每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类。
分类虽繁杂,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亦即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
就单体建筑而言,木构古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先砌筑高于地面的台基,然后在台基上立木柱,柱子上承梁枋,梁枋柱上覆屋顶。
配以屋身上各式各样的装修,柱子上层层叠架的斗拱,构架上五颜六色的彩绘,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一幅完美靓丽的风景。
体量有大小之分,结构有繁简之别,形制呈千变万化,装饰显五花八门。
几千年发展变化,几千年兴衰更替,传到今天骤然凝固难以为继。
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继延续了几千年,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也许是人们对这一长期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观念的更新,传统建筑也渐渐失去了往昔风采。
民国的短暂和混乱,最终为传统建筑的延续发展划上了句号。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改革开放的洪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进程,一下撞击开中国传统封闭的大门,西方的现代文明猝不及防地蜂拥而至。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文明进程的西方方块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高耸林立。
如今,城市日趋大同化。
城市与城市仅大小之别,建筑与建筑仅高低之分。
难怪近几年兴起城市标志性建筑热潮,就像看到“东方明珠”潜意识辨识上海,看到故宫不思索肯定北京一样。
当然,这丝毫不诋毁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强大,也不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比较有多大优势。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ae1e9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8.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是指在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理念和方法。
古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保护古建筑,传承古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以保护为中心,强调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涵盖修缮、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强调历史价值。
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了解过去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保护古建筑首先要认识和尊重其历史价值,通过研究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探索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古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尽量保留和修复古建筑原有的历史特征和风貌,还原其历史面貌。
其次,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强调文化传承。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古建筑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保护古建筑,让其成为人们了解、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古建筑传承人,提高其对古建筑的认识和能力,确保古建筑保护工作能够得到长期的延续和发展。
第三,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强调整体保护。
古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修缮的层面,而是要注重全面、系统、科学的保护工作。
整体保护包括对古建筑所处环境的保护,古建筑周边环境的适度整治和合理规划,以确保其环境的和谐与完整。
同时,还要注重对古建筑的材料、结构和装饰技艺的传承和研究,提高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在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强调历史价值、文化传承、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将古建筑文化传承给后代,让古建筑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古建筑保护也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
关于中国文物保护的辩论赛作文
![关于中国文物保护的辩论赛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3a2b2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3.png)
关于中国文物保护的辩论赛作文正方观点:中国文物保护必须不遗余力。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文物保护这个超级重要的事儿。
我站在正方,坚定地认为中国文物保护必须不遗余力。
首先呢,文物是什么?那可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宝贝啊,是历史的见证者。
就好比故宫里的那些宫殿、文物,每一块砖、每一幅画都承载着明清时期的记忆。
你看那太和殿,金碧辉煌的,要是没有好好保护,后人怎么能知道古代皇家宫殿的宏伟呢?这些文物就像是一本本立体的史书,我们能从青铜器上的纹路解读出古代的工艺水平,从古老的瓷器看到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要是我们不保护,就等于把这些史书给撕了,那多可惜啊!再说说文化传承。
咱们中国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啊。
文物保护好了,就能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端午节,那些龙舟、粽子的传统习俗,背后可都有着屈原的故事。
要是连屈原生活时期的一些文物都没了,这故事可能就变得干巴巴的,没有那种文化底蕴的支撑了。
我们保护文物,就是在给孩子们传递一种文化自信,告诉他们:“看,咱们老祖宗可厉害着呢!”而且啊,文物保护还能带动旅游经济呢。
像敦煌莫高窟,多少游客慕名而去。
大家去看那些精美的壁画,不仅是为了欣赏艺术,也是想感受一下古代的文化氛围。
当地因为莫高窟的存在,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多好的一件事儿啊。
如果不保护莫高窟,壁画褪色了,洞窟坍塌了,游客就不来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反方观点:文物保护应适当考虑现实发展需求。
哟,正方说得头头是道啊,但我得站在反方说说我的看法。
我觉得文物保护应该适当考虑现实发展需求。
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发展得特别快,城市要建设,人们要生活得更好。
有时候文物保护就会和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冲突。
比如说要修一条高速公路,结果勘测路线的时候发现有个古墓在那儿。
按照正方那种不遗余力的保护方法,这高速公路可能就得改道,多花好多钱啊。
而且这改道可能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5d7b4f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c.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但在面临现代化发展的挑战下,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从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的演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结合未来的机遇与发展,强调了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的重要性。
同时也指出了未来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只有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古建筑资源,加强社会参与,促进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中国古建筑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古建筑、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保护与发展、演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社会参与、重要性、挑战与机遇。
1. 引言1.1 古建筑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古建筑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见证。
从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结构形式,到雕刻、壁画等艺术装饰,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古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精神。
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理念。
古建筑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保护古建筑,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负责和未来的承诺。
只有在保护古建筑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2 古建筑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挑战古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古建筑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发展的挑战。
一方面,古建筑遭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老化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许多古建筑面临倒塌、毁损甚至消失的危险。
随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许多古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导致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风貌受到破坏。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7ed2de0584254b35effd34b5.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中国古建筑保护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是继承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阐述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内容,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标签:古建筑保护理念传统工艺前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与西方石制古建筑不同,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材料,无论是木质材料的构架结构,还是榫卯结合的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
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应清楚古建筑的损坏特点和修缮方法,在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经常维修,从而使古建筑永葆健康状态。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由于古建筑是一定时期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针对的只是古建筑的物质组成部分,而不改变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因此在保护过程中,针对不同价值的古建筑,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意义评估,从而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1]。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保存状况的研究,通过对其材料、保存环境等的研究,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和实现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
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改变,从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对古建筑的保护,首先要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先的平面格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等,每个古建筑都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
保护古建筑,就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不损毁、改建或者拆除古建筑。
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古建筑最初建成时的样子,通过建造时间、类型和工艺手法等找出依据,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再现当时的风采,进而保留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性。
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
![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afd83d43323968011c9260.png)
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摘要:古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感情性格、审美追求和理想寄托。
保护古建筑, 不仅是保护优秀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而且是保护国家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理念;探究保护古建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专家学者从学科建设角度作过大量的调查、考察报道; 各级政府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地方经济战略作过不少决定和决策; 文物部门从加强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愿望作过频繁动员和呼吁; 旅游部门出于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作过多次强调和发动。
应当肯定, 这些都对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 在具体实施对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或偏颇, 甚至有令人终生遗憾之错。
原因虽复杂, 但对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局限、保护理念不清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 提高对古建筑价值的再认识, 明确古建筑的保护理念则显得尤为必要。
一、古建筑丰富的历史内涵1. 古建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凝聚历史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到今天属势之必然。
审视历史不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可资借鉴, 形象的古建筑实物也同样凝固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量信息。
中国古建筑历来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尊贵有别, 主次分明。
形式不同的各种宫、殿、门、阁是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的反映; 红墙黄瓦是皇家尊贵无比的标志。
封建社会的住宅, 其体量、形制、色彩等都依不同身份而有着严格的限制。
皇帝的宫殿、王公贵族的豪宅、平民百姓的陋室相比较, 凸显出封建社会三者尊、贵、贱等级悬殊的客观排序。
在古代, 建筑不仅受到政治制约, 与经济实力因素也密切相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役使“徒刑者”70多万人在渭水南岸建造大批宫室和骊山陵。
公元前212年修建阿房宫。
《史记》载: “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
可见工程之浩大, 耗资之甚巨。
清代,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 1703 年) 告竣于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的承德避暑山庄, 历时87年, 面积560万平方米(约合8400 余亩) , 四周宫墙长达10公里, 楼、台、殿、阁、亭、榭、轩、斋等建筑120余组( 群),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皇家园林。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c0b35d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0.png)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摘要】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为了有效保护古建筑,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并积极推广传统保护技术。
古建筑的保护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保护措施。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民族记忆和文明传承的关怀。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古建筑保护的目标。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信心将古建筑传承下去,让后人继续感受其独特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价值意义、保护现状、困境、重要性、现行政策、传统保护技术、未来发展、发展前景1. 引言1.1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意义中国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的重要见证。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珍贵遗产,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
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对后代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中国古建筑的价值是多元的、综合的,保护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为了维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1.2 中国古建筑保护现状中国古建筑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许多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和危害。
一些古建筑面临着拆除、改建、改造的压力,使得古建筑保护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中国古建筑保护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是继承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阐述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内容,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标签:古建筑保护理念传统工艺
前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与西方石制古建筑不同,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材料,无论是木质材料的构架结构,还是榫卯结合的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
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应清楚古建筑的损坏特点和修缮方法,在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经常维修,从而使古建筑永葆健康状态。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
由于古建筑是一定时期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针对的只是古建筑的物质组成部分,而不改变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因此在保护过程中,针对不同价值的古建筑,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意义评估,从而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1]。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保存状况的研究,通过对其材料、保存环境等的研究,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和实现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
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改变,从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
对古建筑的保护,首先要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先的平面格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等,每个古建筑都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
保护古建筑,就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不损毁、改建或者拆除古建筑。
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古建筑最初建成时的样子,通过建造时间、类型和工艺手法等找出依据,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再现当时的风采,进而保留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性。
其次是保存古建筑的材料,以及原有的结构[2]。
古建筑的材料主要由木、石、砖、瓦、灰五种构成,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缺乏,木材通常是供不应求,基于此种现状,我国的古建筑方式需要采用现今的建筑方式,而湿木材通常难以保证古建组修缮的质量。
砖瓦的制作也是古建筑修缮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工艺的大量缺失,现代的砖瓦厂很难烧制出原有的砖瓦,从而使古建筑修缮质量大打折扣。
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类型,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如果不能保持原有的建筑结
构,就会降低古建筑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改变了古建筑的形式。
此外还有保存原有的工艺技术,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工艺、原有的技术完成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是实现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根本保证。
当原有的技术难以完成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时,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实现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三、中国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首先是公众的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人们在参观古建筑的同时,如乱涂乱画等现象,会造成对古建筑的破坏。
由于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兴起,部分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对古建筑进行彻底翻新,从而造成了对古建筑的破坏。
其次,古建筑的保护略显表面化,相关方面的措施不够。
部分古建筑的保护仅限与对周围环境的改造,而忽视了对其内部的原状的保护,外表上颇有古韵,而内部则是钢筋水泥加固,失去了古建筑原有的韵味。
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消防设施的缺乏通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2009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怀德堂突发大火,短短几个小时后,百年建筑毁于一旦[3]。
此外,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通常会忽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
古建筑的保护仅仅停留在单个建筑上,而忽视了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与文化氛围。
久而久之,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也将逐渐消失。
四、解决中国古建筑保护问题的对策
针对中国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首先,提高广大群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古建筑的保护,成立相关的保护团体,宣传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
广大群众和政府部门相配合,共同开展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其次,要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不仅要维护古建筑的外表,更要维护古建筑的内在。
定期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保持古建筑的原状。
强化古建筑的消防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在发生火灾时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建筑的损坏。
加强火灾预防技术的应用,通过各种探测报警系统,做到防患于未然。
再次,将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结合。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古建筑保护和城市建设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古建筑保护范围,做到对古建筑本身及周边的文化保护。
在城市的建设上,做到与古建筑风格保持协调。
此外,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
通过在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来培养专门的人才,通过开设古建筑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从而使传统的工艺技术得以代代流传下去。
通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扩大古建筑保护的队伍,提升保护人员的整体水平,从而便于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更好进行。
结语: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国家与社会对古建筑的保护的关注也逐渐加强。
不断发展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关注古建筑保护的内容,针对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公众对古建筑保护意识不足、古建筑保护不够、忽视相关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问题,提出提升公众对古建筑保护意识、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将古建筑与城市建设结合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乃涛.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J].文物春秋,2008,09(06):43-46.
[2]王洲,潘可馨.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7(08):245-246.
[3]邱盼.试论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9,01(2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