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

合集下载

高中议论文: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作文字高中议论文作文

高中议论文: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作文字高中议论文作文

高中议论文: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引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

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中国人民一直以信仰为支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新思潮”涌现,一些人认为中国人已经失去信仰,这是否属实呢?反方观点:中国人失去信仰一些人认为,中国人已经失去信仰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出现,如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追求享乐等因素的熏陶。

此外,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新的价值观念又来取而代之,使得人们迷失了信仰的方向。

正方观点:中国人仍然坚守信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失去了信仰。

虽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但是对于一些古老信仰的坚守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或丧失。

首先,中国是一个多元化、庞大的国家,民族间信仰、文化、风味等都存在着差异。

其次,虽然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改变,但是人们更多地具备了自我选择的能力,他们在逐渐建立自己的信仰观念。

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佛教,截至2019年,中国的佛教徒已经超过1亿,仍然保持了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宗教和信仰历来在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虽然个体信仰的改变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文化中的信仰坚守着他们的灵魂深处。

比如,中国的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一些祭祀仪式,这些仪式虽然机制逐渐更新,但其本质的信仰和纪念方式始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

结论正方观点认为,尽管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冲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中国人都已经失去了信仰。

中国人民在舍弃一些守旧的信仰的同时,也在逐步建立新的信仰观念和精神规范。

虽然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推动了中国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但人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敬仰和坚守,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

因此,中国人没有失去信仰,反而在当下在逐渐形成着更加优秀的信仰体系。

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持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保留着我们真正的灵魂。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胡扯,我们中国人没有全民宗教信仰是事实,但是我们中国人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民道德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按信仰人数多少排序:一、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中国人90% 以上是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包括有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员) 1 对苍天的敬畏——感恩苍天大老爷的阳光雨露温暖滋润世间万物;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天的天坛;这相当于西方人崇拜的上帝。

中国人认为:天大、地大,人亦大。

为了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我们把天地升一级,把天昵称为老天爷,把地昵称为土地爷。

把人的父亲,尊称为大。

中国人把天人格化、感情化、世俗化,称之为可亲、可敬、可爱的爷爷。

西方人把天人格化、神秘化、神圣化称之为全知万能造物主——上帝。

2、对大地的眷恋——感恩大地土地爷的丰富物产哺育滋养世间一切生物。

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地的地坛;天地就是大自然,我们敬畏大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遵从自然秩序、尊重自然关系。

中共十八大改变过去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我们中国人把天地——大自然,拟人化后尊称为:老天爷、土地爷,这是存在 46 亿年并产生万事万物的老祖宗啊!孔子曰:“万物本乎天”,我们地球人都是太阳的儿女啊。

如果太阳离地球远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坨子,如果太阳靠地球近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火球。

无论是大冰坨子,还是大火球,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存在。

所以,老天爷、土地爷是全人类的老祖宗啊。

3、对祖国的效忠——感恩祖国母亲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养育、滋润、护佑每一个子民。

君,在古代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是指代表祖国的皇帝,在当今公天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君”,直接就是祖国,不需要具体人代表。

因为祖国是我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一块热土,是一个集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故乡概念为一体的亘古不变的集合概念、人文概念。

中国人有信仰吗

中国人有信仰吗

中国人有信仰吗?文丨笑语盈盈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最近,我在辜鸿铭的一本小书《中国人的精神》中发现,实际上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有信仰了。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辜鸿铭高度推崇传统意义上真正的中国人所具有的精神。

他谦卑地表达自己的那种崇敬说:“我的任何语言在它面前都会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传统的中国人不止生活是恬适的,心态也是恬适的。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在大才子辜鸿铭的描述下,他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式人性灵魂和智慧完美结合的画卷,展示了那种恬静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给予了中国人不可言说的温顺”,正是这种“温顺”的品质,让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是和平的、和谐的。

什么是信仰?《汉语辞海》上说:“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从这条定义来看,一种信仰,至少包括三要素,即存在某种思想或价值追求,这种思想或价值追求人们相信,并自觉地把它贯彻到了行动中。

而孔子的伟大正是他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共同认同的价值追求,而且还润物无声地融贯到了全民族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引起了人们不自觉地按他的理念来评判和行动。

孔子不仅努力把中国人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好公民,还让中国人学会了诗意地栖居。

他给予的中国人“恬静的心态”不仅能够让我们在现实的世界里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生命,还能够让中国人身处闹市而有一种“大隐隐于世”的超脱:那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那就是理智和灵魂的最完美结合,那就是中华民族最高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里,辜鸿铭还谈到了中国的女性理想,也就是理想的中国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理想不会远离人类生活的现状。

当人类把某种远离了人类生活的东西当作了理想,那就不是真正的理想)。

”也就是说,孔子给中国人树立的理想标杆是一定有现实根基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或者永远不可能达成的理想彼岸式的欺骗,孔子给中国人的理想方案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如远望半山腰的人家,美丽迷人而又不失真实。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信仰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力量,它可以给予我们安慰、指引和勇气。

然而,在中国,我们常常听人们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对人生、宇宙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看法和信念。

它可以是宗教信仰,也可以是对道德价值、科学理念或个人规划的信任和坚守。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人并不是没有信仰,只是我们传统的信仰方式和思维模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哲学体系。

尽管宗教信仰在中国受到了一些限制,但人们仍然可以自由地选择相信佛教、道教或其他形式的宗教。

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更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和现实生活,他们更加追求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而不是纠结于超自然的存在和意义。

这也是中国人较少谈论信仰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而疲惫。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需求。

因此,信仰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没有太多的关注和讨论。

另外,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对信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注重灌输学生知识和技能,重视实用主义和功利导向。

虽然宗教和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但在学校中并没有被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导致了许多年轻人对信仰和哲学类话题的陌生和冷漠。

然而,尽管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谈论信仰,但我们不能忽视信仰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的存在。

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强调道德倫理和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

此外,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常常会寻求宗教或心灵层面的支持和庇护。

在当代社会,中国人对信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的信徒也在逐渐增加,年轻一代也把信仰作为探索更深层次生活意义的一种方式。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信仰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信仰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信仰的迄今见到的论点中,大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入世的世俗文化,缺乏超验的宗教神学,因此中国人也就没有信仰。

如果说没有神学,笔者是认同的。

就是道教也不能称为神学,因为他信仰的对象是生命,而不是高于生命的神。

但不能就此就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信仰,这种信仰甚至也达致了宗教的高度。

信仰的核心是一方面信,另一方面仰。

信,就意味着不怀疑,意味着笃信、坚信;仰,表面含义是用仰起得头来看,其内在实质是从内心的敬仰,而敬仰的本质是畏,即敬畏。

一切的宗教,从根本上讲都是对本教中信仰对象的敬畏,因为,宗教起源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的弱小、无助和畏惧。

西方人认为宇宙有一个精神本质,这个精神本质就是人们信仰的对象。

的确,中国人似乎把这个宇宙缩小化了,把人与自然看成了一体,自然地存在价值归根结底只是在于人,因此人所组成的社会就成了整个的宇宙了。

于是,中国人自然也就不相信有什么超自然的神能拯救自己,解救人的力量也只能来源于人本身。

孔子对神的认识是:“敬神如神在”、“子不语怪力乱神”。

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信仰问题,只是他们信仰的不是超验的神,而是做人的道、理、法则和底线。

这些道、理、法则、底线包括仁、义、礼、智、信、孝、慈、恕、和、耻等。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的社会存在,而为了社会存在的人不是做人的底线,就必须、必然地十分注重人格的修养,并十分注重人与畜生的区别。

而要使人真正与畜生区别开来,就必须坚守底线,这些底就是中国人信仰的内容,敬畏的内容,不敢突破的内容。

是不是就此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信仰属于浅层次的,是没有得到提升到终极意义上的水平呢?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把这些做人的底线法则神圣化、超验化了。

他们认为,信奉并实践这些法则,守牢这些底线,人的灵魂、心灵就可以得到救赎,就可以庇荫后世,灵魂就可以大致永恒,就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似乎,这也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了,对此的关怀也就成了中级的关怀了。

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什么中国神仙那么多,但中国大多都是无神论者

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什么中国神仙那么多,但中国大多都是无神论者

中国人没有信仰?为什么中国神仙那么多,但中国大多都是无神论者据盖洛普国际调查联盟的调查,全球范围内的信教比例大约是在59%到77%。

而中国的信教人口比例却仅有7%,占比全球最低。

难道真的像西方媒体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吗?其实不是!信仰的区分这里得先区分一下信仰的两个派别,一个是宗教信仰,另一个则是人文信仰。

上文提到的信教人口指的是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人,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类的。

比起宗教信仰,人文信仰则要复杂得多。

信奉某种人物、文化、历史等都可以算是人文信仰,举两个例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两句话都可以视为人文信仰。

而中国人普遍信仰人文!那么宗教信仰跟人文信仰哪一个更高级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信教人口如此之低呢?我们不妨以世界传播力度最强的基督教作为一个参考,从中国的历史,民族性格,以及对神仙的态度这3个原因来剖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不信神。

首先是历史基督教中最为重要的角色耶稣是在公元前后出生的,国际上也将耶稣死亡的时间定为公元元年。

那么耶稣诞生和死亡的这一段时间,中国人在做什么呢?公元元年,中国恰好处于东西两汉时期。

那时候王莽的新朝刚刚成立,受到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的挑战最终覆灭。

也就是说在耶稣诞生的时候,中国的西汉已经结束,东汉即将到来。

我们所熟知的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如果以中国古代的生育理念,差不多15到20岁就是一代人。

那汉武帝的辈分大概比耶稣高了7到14辈。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十分早熟的文明,早熟到当中国人已经开始用文字记录历史,制定礼仪来约束人民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人还住在树上。

哪怕是基督教这么一个流传数千年的宗教,在中国人面前也显得太过幼稚。

要知道,早在耶稣出生之前的一百多年,汉武帝就制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来更好地管理帝国。

而在耶稣出生的两百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经统一了中国。

在此之前,还有战国、春秋、周、商、夏朝等朝代,中国最早的朝代甚至要比耶稣早诞生了一千多年。

中国人有无信仰难以用宗教信仰标准判定

中国人有无信仰难以用宗教信仰标准判定

中国人有无信仰难以用宗教信仰标准判定*导读:信仰缺失论,一般是基于具有终极性、神圣性特征的宗教信仰判断,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才会出现当下社会这种或那种问题;并且认为……信仰缺失论,一般是基于具有终极性、神圣性特征的宗教信仰判断,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才会出现当下社会这种或那种问题;并且认为那种遇事求神拜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功利化、庸俗化的信仰方式,等同于没有信仰,因为这种信仰无法构成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规范,无法基于这种信仰认同而最终建构一个社会准则。

*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以西方基督教信仰标准来看,中国是没有宗教及其信仰的。

但是,如果说中国社会没有信仰,却不一定真实。

关键是信仰如何定义。

一般而言,宗教信仰可以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与无神论等类型,还可以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信仰等类型的划分。

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

如果不以宗教信仰或信仰宗教来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进行定义的话,中国人并不缺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政治信仰层面,中国有八千多万中共党员,一亿共青团员;宗教信仰层面,官方说法,中国社会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者一亿多人(学术界则有三亿多人等不同说法);民族民间信仰层面,依族群、语言、传统及其地域的相异而各有不同;至于文化信仰层面,儒教的信仰者以汉族为主体,人数更是难以统计既然中国人的信仰如此丰富多样,为什么普遍的看法却是与此相反,认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信仰缺失呢?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人有信仰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些信仰之间太缺乏认同、太私人化了。

更重要的,个人的利益追求往往要高于、大于这些信仰。

信仰及其信仰方式无法神圣起来,以至于对国家、对社会无甚作用。

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这就是信仰缺乏认同,缺乏基于信仰认同而构成的国家意识与社会价值规范。

一份全国抽样问卷数据显示,在人们期待的理想社会类型之中,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优良的社会等选项相比,人们对有信仰的社会的期待与认同,比例是最低的,只有7.4%。

中国人信仰什么

中国人信仰什么

中国人信仰什么中国社会相对于诸多其它社会而言是世俗化的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没有信仰。

信仰与宗教并非一回事,宗教往往是出于对彼岸世界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崇拜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与仪式体系,而信仰则更多的指涉对某个或者某些事物的推崇、敬畏。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化的社会,但确是一个信仰的社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信仰头上之天、古圣先贤、列祖列宗、青史留名,而从更本质的视角来说,这些都是对人的信仰,中国人相信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用善化解恶、用拼搏改变自身的命运。

对天的信仰中国人信仰天,但是天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并非人格化的神。

中国人是敬仰天道的,中国古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存在着大量祭祀天地的仪式,现存北京的天坛就是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中国人祭祀天地是为了礼赞创生万物之天地,以天的名义来规范人间之行为。

天之道在中国人看来是善的,中国人常云天理、天道、青天、朗朗乾坤、人在做天在看等等,这个头上之天便被赋予了强烈的道德意蕴,成为道德的来源、道德的标准。

对圣人、先祖的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敬仰圣人。

圣人不是神,圣人是文明的觉悟者和开辟者,圣人是以先觉觉后觉,以先知觉后知。

成圣也是中国古代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理想。

圣人是感悟天道之人,圣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楷模,同时也是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尧、舜、禹、周公、孔子等等,后世之人为敬仰其道德功业而广建庙祠。

立德立功之祖先则是自家之圣人,成为鞭策自身之动力。

中国人以光宗耀祖为荣,以辱没门楣为耻,而自己本身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想成为后代子孙引以为傲的资本和效法的榜样,惧怕言行不当而辱没门楣,这些对于中国人的言行形成了规范与激励的作用。

青史留名的信念中国的历史记载极为丰富,在这卷帙浩繁的史籍记载中,多以记载圣王贤臣之故事为重,圣王的事迹通过一代一代史家的记载得以流传,后人通过文献的记载感知那个可能神化了的圣人,于是历史也神圣化了。

神圣化了的历史成为人们言行的评判标准,人们渴望青史留名,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向,忧惧“白铁无辜铸佞臣”之遗臭万年,在历史之中的圣贤和先祖成了自己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

古代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很多人一直相信一个错误观点:古代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的。

这一观点广为流传,甚至成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唯物主义者、坚持无神论等等荒谬错误的理论的依据。

其实,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状态。

阿拉伯帝国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中世纪欧洲在天主教会的压迫下停滞不前,古印度人在印度教的愚弄下遭到种姓制度的重压,俄罗斯的建国与东正教形成过程密不可分,而美洲则因为宗教而每年杀死数万人祭祀,所有城市都以宗教建筑为中心。

中国人也是人,也生活在地球上,也是一张嘴巴两个眼睛,怎么可能“举世皆浊我独清”呢?那么,中国人信仰佛教吗?答案是完全否定的。

范文澜曾经指出,中国古人对佛的看法,其实就是将所谓的佛看做是一个最大的贪污犯。

他们给寺院捐钱,供养不劳而获的僧尼,乃至装修佛像,四处烧香,无非是想要祈祷自己得到庇护,或是洗清罪孽、得到好处如升官发财等,要么就是为别人祈福,其实质是等价交换(在拜佛的人看来),而真正懂佛教教义、核心思想的人有几个呢?引用蔡美彪先生的话说,除了老和尚老尼姑和老居士们之外,大部分人连大乘小乘都分不清,所以无所谓信仰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由神仙家、方士和古代巫教混合发展而来。

那么,中国人信仰道教么?对不起,可以说是基本不信的。

中国人对于道教的态度,其实与对待佛教差不多,真正懂得道教思想的人也是少数。

不过道教由于常常被当做“皇权天授”的依据,所以多次被定为国教。

但是这只是统治者加强统治,收买民心的手段,其实这与伊斯兰教、天主教的“国教”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每个穆斯林都能背诵《古兰经》(这是真的,否则每天祈祷都做不了),中世纪基督徒虽然不用背经(拉丁文实在没几个人会用),但必须按时上教堂做弥撒。

而道教这个“国教”既不要求每个人都会背道经,也不要求各个都去道观搞活动,只是上层阶级信仰的东西(未必真信),所以也谈不上是中国人的信仰。

当今中国的国民,没有信仰,缺乏诚信

当今中国的国民,没有信仰,缺乏诚信

这是当下中国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个最典型的范例。

当今中国的国民,没有信仰,缺乏诚信、缺乏契约,不守规矩,唯我独尊,有了这几条。

当官的就拚命贪腐,经商的坑蒙拐骗,普通人就能赌就赌,赌不到就骗,骗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

只要弄到钱,就开始显摆,开始得瑟,开始“作”。

这些年来,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名声狼籍,严重败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其中不乏许多受到外国处罚的,当然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啦。

但国内,作更是五花八门,人人充满暴戾之气,一件小事,原本一句话的事,通常都会演变成流血冲突,甚至是人命案。

这些年报道得还少吗!!问题是事后的处理,往往是不守规矩者获益,诚信守法的人反而受打击,理由就是什么人性的出发、同情弱者、人道主义补偿等等,其结果就是扶持了鞋恶,打击了正义。

长此以往,就算经济搞得再好,可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会有提高,这就是日本为何在世界形象远高于我们的原因。

中国除了“巴铁”,很难得到别国的信任,和我们走近多是某个方面有求于我们,一旦无所求便反戈一击,越朝阿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国与国和人与人是一样的,一个人缺乏诚信、缺乏契约,不守规矩,唯我独尊,谁敢和你交往!!!社会充斥着这样的人,个个象过去的土匪(有钱可都是抢的),这样的国家能强大?这些年奇怪事见得太多,但哪一次都没有这次虎伤人事件特具典型性,它正在考问政府,考问法律,考问社会正义。

究竟是扬善抑恶还是扬恶抑善????让我们试目待!!!有一天我会离开祖国去往异国他乡会是求学、旅游会是经商、打工甚至购物、美容如果遇到不幸亲爱的同胞啊请不要去嘲讽更不要去挖苦如果我的不幸让你们深感失去尊严而愤怒就请活着的人们拿出力量吧为活着的你和不幸的我找回尊严。

中西方信仰的差别

中西方信仰的差别

中西方信仰的差别中西方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很多方面都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

当我们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时候,会发现并不合适,有一种削足适履的感觉,据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的。

1、中国人有没有信仰西方人的信仰是一神教信仰,一神教信仰有一位唯一的神,有神的代言人,或者是使者,或者是神子,有宗教事务的管理者,或是教皇神父,或是牧首牧师,有一部唯一的不容置疑的经典,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有属于本宗教的图腾,或为十字架,或为新月。

当我们用这一套一神教信仰的标准来对照中国人的时候,会发现,完全不符合。

中国的神更像是中国人的合伙人,需要贡品,也得为世人达成心愿。

于是得出了中国人没有信仰的结论。

其实中国人只是没有一神教信仰,不是没有信仰。

中国人尊天敬祖,天道人伦便是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天道,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天道无私。

所谓天道,即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中国人正是在对天道的把握中不断深化认识的。

中国人恒定不变的信仰是天道信仰,变易的是对天道的认识和把握。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人伦,这是中国人不变的准则,变易的是人伦的具体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伦的具体要求也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

相比于中国人的信仰,西方一神教信仰则是固定的,不可变易的,比如他们信仰的唯一的全知全能的仁慈的神是不能怀疑,不会变化的,同样,神在数千年前制定的行为准则也同样是不能变化的。

中国人的自律是基于对社会的认识之后的自觉的行为,西方的自律更多是在地狱恐吓下的自我约束。

2、儒家是不是宗教有人认为,儒家是宗教,这同样是基于西方标准作出的判断。

儒家虽然有天道信仰,却没有唯一的神;虽然有圣人,却并不是上天的代表;虽然有经典;却不是规定化的教条。

儒家在某些方面和宗教有相似之处,但是和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能把儒家看出宗教。

无论是把儒家看成宗教,还是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用西方标准机械地套中国现实产生的错误结论。

论中国人的信仰

论中国人的信仰

论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有没有信仰?中国人有什么样的信仰?看来这是个大问题,有必要说清楚了。

现在总有一些人拿信仰做文章,说什么中国人信佛祖菩萨、玉皇大帝、文曲星,啥都信就是啥都不信,中国人其实没信仰。

又说什么有信仰的人有底线,没信仰的人没底线。

原来说中国人没自由的是这些喝了洋墨水的人,现在说中国人没底线的也是这些人,其实这些人看中国人不顺眼的原因不是中国人有没有信仰,不是中国人有没有底线,而是和他们所崇拜的洋人是不是一样,只要不一样,一定是中国的错。

1、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那么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呢?当然有。

啥都信就是啥都不信,这还叫信仰吗?这些当然不是中国人的信仰,因为中国人的信仰早已超越了鬼神信仰这种低层次的信仰。

信仰是融在血液里的自觉,不是挂在口头上的标榜,要了解中国人的信仰,得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1)中国人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总要给祖先摆供上香,同时也要给上天摆供上香。

西方人在礼拜日要到教堂祷告。

(2)中国人在遇到可惊可愕之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天啊”的感叹,在痛苦悲伤时会呼喊母亲或者上天,俗语谓之“呼天抢地,皇天爷娘”,非悲痛之至,不止于此。

西方人在同等情况下会喊“god”。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是“god”,是他们所说的唯一的神。

西方的这个信仰,即是他们依赖的对象,也是他们遵守的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只呼喊“god”。

中国人的信仰和他们不一样,中国人信仰的对象是天,是天道。

什么是天道?简言之,天道就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天人合一,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也包含了社会运行的规律。

天道就是自然社会运行演进的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则兴,违逆这个规律则亡。

中国人始终在努力理解把握并顺应天道的规律。

中国人的行为规则是人伦,中国人把人伦也称为天伦,便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简言之,中国人敬畏的是天道,遵循的是人伦,天道人伦便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准则。

2、为什么说中国人的信仰超越了鬼神信仰?其实,中国人在周代之前也是鬼神信仰,据记载,商人的信仰以帝为首,同时又有许多神。

易中天为何说中国人没信仰

易中天为何说中国人没信仰

易中天为何说中国人没信仰易中天为何说中国人没信仰易中天先生在自己的博文里公开宣称,中国人没有信仰;并且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就是一名无党、无派、无信仰的“三无人员”;更为有趣的是,易中天老先生未了,还语出惊人地说,我个人认为,人是不需要信仰的。

易中天先生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华民族没有信仰,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仰是虚无的。

信仰的定义决定了,中国人不可能有信仰。

易先生认为:“所谓信仰就是对超自然和超世俗之神秘存在的坚决相信,就是你相信一个对象他是存在的,但他又不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比如上帝、神。

因为他不是自然界的,所以不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因为他也不是人类社会的,所以不能通过生活经验来证明。

科学实验也不能证明,生活经验也不能证明,怎么办呢?只能信仰。

所以,只有这种相信才叫信仰,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

由此可见,信仰一种社会制度,信仰一个人,信仰爱情,信仰友情,信仰金钱,那些都不叫信仰,充其量叫个人崇拜。

二是信仰是宗教意识。

中华民族没有宗教意识,所以也没有信仰。

易中天老先生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意识、彼岸观念和信仰的。

因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人本精神、现实精神、艺术精神。

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宗教意识,没有信仰。

当然,我说的只是汉族哦!抱歉!抱歉!少数民族的老师请你们理解,我说的是汉族。

汉民族有一个说法,叫“信则灵”。

意思也很清楚,不灵我就不信,我信是为了灵。

这就不是信仰了,这是“实用主义”。

三是信仰与稳定无关。

没信仰也不会出大乱子,因此不需要信仰。

易中天先生说:“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

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

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

四是信仰不是底线。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守住底线,而不是信仰。

易中天先生说:“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

中国人有信仰吗?

中国人有信仰吗?

中国人有信仰吗?
我的答案是: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否则五千年的文化文明不会被世代相传至今的。

“信仰”大家都知道必须是超越一切自然的,甚至是我们都无能用语言来完全描述。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说有信仰尼?
其实只要我们查阅一下文献记载就会发现以前的先贤的言论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比如:中国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创设了一个“道”。

这个道的性质,就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这个“道”就是超越一切的,就可以称之为信仰。

再比如:中国儒家里面也提到“巍巍乎,惟天为大”《论语·泰伯》这里指的就是天最大。

在比如“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这里指的就是皇天没有亲属,只有德性伴随着他。

所以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天”以及“自然”就是超越一切自然的,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根本上是一致的,而我们现在虽然口里也在同样喊天、喊皇天在上、说自然,但是性质都有些变质了!
所以,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只不过是对主宰天地的这股力量的称呼不同罢了!
个人观点,也请大家文明讨论,互相学习……。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

浅谈中国人信仰缺失的问题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当今物质丰富的中国,人们却并不快乐,幸福度也很低,心灵上没有一个落脚点。

现如今的中国人正经历着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精神、道德开始迷失。

本文就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信仰、信仰缺失、社会道德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是人类否定自身获得救赎的产物。

否定自我,寻求依赖,是信仰的开始;否定自我,获得拯救是信仰的归宿。

在信仰中,人摆脱了的实在的困苦和困惑,获得了精神宁静,实现了对自身和生命的超越。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选择和追求,“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努力”。

信仰的建立与发展,都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同时信仰决定了文化的取向,文化表现出信仰的镜像。

信仰对个人、民族、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人信仰缺失问题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严格无神论者占国民比例15%,确认自己有信仰的中国人占49%。

中国13.5亿人当中,仅有少部分人将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还有一部分人信仰共产主义,但这两部分人加起来不超过1亿。

同时中国的宗教信仰并不唯一,许多信教徒同时信仰多个教,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部分人不能算做宗教信仰者。

也就是说,近12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当代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缺失,党的信仰和终极目标似乎也在远离人们的视线,不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的信仰。

但与此同时,信奉民间信仰或巫术的人数在中国国明显庞大。

比起对人在精神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神医、风水、财神似乎更容易惹人喜爱。

中国人是不需要信仰的

中国人是不需要信仰的

中国人是不需要信仰的中国人是不需要信仰的。

——王绍璠于丹在其《论语心得》中注解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把其中的“信”解读为“信仰”,认为人民没有“信仰”是不行的。

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中国人的认同。

当今中国的种种乱象,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包括一大部分精英们也在大谈特谈“信仰”,似乎只要中国人有了“信仰”,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又一次“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王老师一句“中国人是不需要信仰的”,石破天惊,唤醒了沉睡的集体无意识。

翻开中国的历史看看,我们中国先民们早在周代以前,就已经是“无神论”的国家,已经是“参天地而化育”的民族。

我们的先民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创造了经天纬地的《易经》。

早在七千年前,他们就开创了灿烂无比的“玉器文明”,巧夺天工,“比德于玉”。

在中医的历史上,有着“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感人故事,有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等光照千古的伟大医著。

中华民族还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我们的先民们以“诗歌”教化人民,赞美自然,顺应大道,天人合一,温柔敦厚。

这样伟大的文明,何曾有过“信仰”?在先秦的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中,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天道”、“地道”、“人道”,而不是当今我们所谓的“信仰”。

即便是后来进入中国的佛教,在中国文化的融合下,也逐步转化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乃至进一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禅文化”,彻底远离了宗教信仰,深巨影响了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历史。

这股力量来自于中印文明结晶的智慧,而不是宗教信仰。

当然,中国自古以来,也不是完全没有“信仰”。

只是信仰文化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

中国的历史恰恰显示,越是“信仰”流行的时代,越是中华民族堕落的时代;越是“智慧”彰显的时代,越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

孔子所谓“民无信不立”中的“信”,不是“信仰”,是“信用”或者说“诚信”,一个民族的人民,如果没有了“诚信”,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西方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是最可怕的?英国教授给出答案

西方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是最可怕的?英国教授给出答案

西方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是最可怕的?英国教授给出答案近年来,国际上一个知名的调查机构对世界六十五个国家的超过五万人口,进行了宗教信仰的数据调查,其中数据显示,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中国受访者表示,自己不相信任何宗教,是一个无神论者。

很多西方人看到这个数据和解释之后,认为没有信仰的中国人是很可怕的,也是不幸福的,为何他们会这样认为呢?在他们看来,信仰宗教理论以及宗教文化都是一种有敬畏心的表现,因为上帝的存在,得以让人们用心中的道德来制约外在的行为,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而不信仰宗教的中国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野蛮民族,各方面的素质都很落后。

也正是借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不断在中国加强宗教的宣传力度,表面上看来是在帮助人们找到心灵的慰藉,其实就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将西方宗教强加于中国人,妄图控制我们的思想,实现所谓的文化入侵。

英国教授马丁雅克是一个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对于西方人的这种想法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并且得到了西方社会的认同。

他认为,西方人总是误解中国人的信仰,这个问题需要追溯至两百年前,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时所发生的事情。

起初他们来到中国,仅仅是为了宣传基督教,但是却发现,中国人对基督教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只在意教堂每周分发的免费食物。

在传教士眼中,没有宗教的条条框框所制约的中国人,心中是没有信仰的,于是这种对于中国人的看法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国人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祖先有着坚定的崇敬之情,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以炎黄子孙作为自己的称谓,崇拜自己的祖先,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中国人的这种信仰和思维方式是西方人需要去学习的,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例子来证明。

假如有一天遭遇了洪水爆发,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可能会祈祷运用上帝发明的诺亚方舟来逃命。

但是中国人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他们相信人类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所以会选择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洪水灾害。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是脱离了现实生活后偶尔寻求一片精神上的净土,寻求与现实生活的一种暂时脱离。

西方人有信仰,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捏造出一个上帝,真主出来进行膜拜,我认为是不务实,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而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认真踏实的民族,我们的信仰不是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我们的信仰是不以任何宗教形式为依托,是完全建立在对世界,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之上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也是最具实际意义的信仰,这也是中国人以务实著称于世的原因。

并且我们的信仰已经作为一种民族精神深入了我们的骨髓,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也正是凭着这种完全内化了的信仰,我们的民族才能拥有延续长达五千年之久的文明,才能在衰落之后,在西方势力的残酷围堵之下迅速地崛起。

所以,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而且可以说我们的信仰是全世界最优质信仰。

邓晓芒教授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邓晓芒教授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邓晓芒教授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一、什么是真正的信仰?“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是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个体,没有内心独立的精神和需要。

”4月26日晚上七点,邓晓芒教授在人文馆报告厅为全校师生诠释了“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这一精彩讲座为“珞珈之春”科技文化节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真正的信仰,是能够提高人们精神生活和自由水平的”,邓教授如是说,“它不仅仅关注人的温饱问题,更关注的是人的精神问题,而有时候它甚至不考虑温饱,只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

”他还指出,信仰最初是从宗教产生的,而宗教又分为自然宗教、实用宗教和自由宗教。

孔子把迷信、巫术的自然宗教提升到巩固统治的实用宗教,但真正的宗教是有超越性的,它超越物质生活,超越世俗。

中国古代人相信“气”、“理”、“天道”,都不是一种真正的信仰,中国传统的儒教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至少是一种物质化了的精神。

邓教授强调,精神上的相通是信仰的关键。

二、我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信仰“我们为没有信仰悲哀,并不是因为信仰的失落,而是发现了我们从来就没有信仰的真相。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人文精神,只是如今失落了。

邓教授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几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过人文精神,只有自然精神。

古代的文人、君主虽多有理想,但其理想都很实际,最终要落实到能给百姓带来多少好处,正如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们的理想基点仍然是是世俗生活,没有超越性,也就无所谓真正的信仰。

“爱国”、“忠君”这些古代理想的主题,终究只是个地方主义,虽然可敬,却也还是立足于世俗,不具有真正的超越性。

邓教授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真正意义的信仰。

三、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只是表象,实质是中国人不具有个体独立的精神。

”邓教授用这样一句精辟的话解答了问题。

中国人相信物质甚于精神,即使是精神也是物质化了的精神,如“气”与“天道”。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这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人在整体上没有西方那种对神的信仰.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基本上是实用主义,"信则有,不信则无",没有把神看作是创造世界,主宰人的命运的外在的力量.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是,在中国文化构成要素中,没有宗教基因.也有人说中国人是泛神论,山川土地皆有神,到处是神就等于没有神了.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社会学者和宗教学者对中国的这种文化现象一直迷惑不解.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在创立后都曾经传入中国,但任何一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都没有引起宗教狂热.在宗教面前,中国极其冷静.同时中国是唯一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的民族国家.那么,人们对此要问一个为什么,特别是罗马教廷,在三百多年前就为此进行调查研究了。细加探过的文明,用神无法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的记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是以一种尊重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态度写的.换句话说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录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非常清楚,没有任何想象的成分.面对这样的历史,你无法用超自然的神的作用来解释历史上真实的事件.一般的,神只能去解释那些历史上查不清楚的事. 比如,世界各个民族在出现文字之前都有自己的传说,而只有中国人的传说可以从田野考古得到证明,可以找到传承关系.其他文明古国的历史是中断的.这种中断的历史就有了想象的空间。中国的历史既然无法用神来解释,那么外国的神也就无法解释中国的历史。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是历史上两个并行发展的主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两个主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中断.在这样的条件下,外来文化只能作为一个文化因素进入这个发展过程.如果想取代中华文明,就首先需要中断中华文明,而中断中华文明就要中断中华民族的繁衍,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黑格尔会说:孔子只不过是个平庸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没有一点思辨哲学。我们经此也就懂得了为什么李约瑟会说:古代中国思想中根本没有什么“彼世”,也正是因此它常常会使人觉得这个东方古国奇异之处甚多。也正因如此,中国的文人学者才缺乏批判意识,因为未站在彼岸,没有制高点、缺少高度,又从何能批判此岸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
要谈论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先弄清楚几个相关的概念,那就是信仰、崇拜和宗教的概念。

信仰,是指信服某种主张,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

信仰主要针对“主张”,而崇拜主要针对某个“个体”。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主张,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决定人世命运,并从而引申出相关的教义和仪式活动。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占多数的世界。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信仰各种宗教和民间信仰的人口比例高达80%,其中信仰基督宗教的人数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信仰佛教的人数5亿;此外,印度教有10亿多人,新兴宗教4亿多人。

不信仰宗教的人们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

因此有人说中国人缺乏信仰,准确的说是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

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信仰吗?从概念上来讲不是这样的。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也是信奉一些主张的,并把它奉为自
己的行为准则。

什么主张呢,主要就是自己的主张。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信仰自己。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大脑的发达,并产生了理性思维。

信仰自己是一种理性信仰。

从根本上说,连自己的思维都不相信,而去相信宗教的人就严重束缚了自己,就是作茧自缚。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中国人的先进性要远远高于其他有宗教信仰的国家。

遗憾的是,那到底理性信仰对人类更有利还是宗教信仰对人类更有利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宗教对人的思维的束缚有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这些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的因素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

当自私自利的思想,弱肉强食的规则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宗教信仰起到了保护人类的作用。

宗教信仰的创立者的博爱的思想、维护人权的思想首先在内心深处战胜了自私自利的思想并否定了弱肉强食的规则,于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立宗教来教化人们放弃这种能够引发人类自相残杀的自私思想。

宗教的先哲用自己充满了伟大的道德和高深的智慧的行为使人们追随自己,引导人们按照宗教的主张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大面积教化人类的作用。

在世界人民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宗教的先哲们的功劳是最重要的,说“宗教救世界人民于水火”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宗教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束缚人的思想,
当民主、博爱、平等、人权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宗教信仰又变成了阻碍人类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

当今的世界的实际情况是自私自利、弱肉强食的思想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人们内心的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的思想正在崛起,在每个人的大脑中同自私自利的思想在做斗争。

这种斗争力量对比的天平正在快速向前者倾斜,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人类自相残杀的事情少了,自相残杀是就是后者占强势地位的突出表现形式。

(当然这种说法逻辑性不严谨,但是本人囿于能力有限,实在不能说的更清楚明白一些了)
中国人之所以保持了这种理性信仰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其中孔子的理性思维的强烈超前,以及他和弟子们用高深的智慧指导的行为规则在社会上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并引起了后世很多人不断的效仿和发展,产生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要有博爱的思想(博爱之谓仁),并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克己复礼”,礼就是道德。

相比宗教,儒家思想不仅保持了理性信仰的内核,在消除自私,建立并推广他爱的思想方面是最先进的,中国人真正以自己为绝对中心的人是非常少的,但是其“仁”的核心思想在推广传播方面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做前提,在统一全社会的人的思想方面,特别是在吸引
底层民众方面却远比不上宗教,中国大多数底层的民众只是继承了很小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事情,我们引入社会信仰率和个人信仰率两个概念。

社会信仰率我定义为社会上承认这种思想比较好的人占社会总人数的比率。

个人信仰率是指一个人能够按照其思想指导所做的行为在本人做出的所有行为中的比率。

我根据目前情况来评估,宗教的社会信仰率能达到90%以上,个人信仰率能够达到80%以上;儒家思想社会信仰率能达到70%,而个人信仰率不足40%。

在古代专制社会儒家思想的社会信仰率能达到90%,但是个人信仰率不足20%。

真正的儒家核心思想被社会吸收的低效率导致中国古代社会的严重丛林法则,造成炎黄子孙的深重苦难。

以“自爱”为中心的宗教信仰对自私自利的思想的压制力低,以及其它方面的很多错误观点和束缚也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比如以十字军东征为代表的各种宗教战争等等。

儒家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属于理性思维。

它的主要思想在个体人脑中的传播严重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

以往的人类历史没有够给它壮大的机会,现在的社会已经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相信这两种思想的真正融合一定会在中国开花结果,也相信这两种理性的理论一定能够有力指导坚持理性信仰的人们,使他
们源源不断的获得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有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并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每个中国人应该树立自己的文化自豪感,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具有先进的理性信仰。

对于每一个在内心深处具有对全人类博爱的思想,并抛弃了一切自私、怨恨的人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信仰我自己,我信仰我自己的头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