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中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中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5.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6.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8.个体发展:广义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9.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10.环境: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11.个体的能动性:是人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12.白板说:洛克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快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13.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需要。

14.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5.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

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

现其人生抱负。

16.教育目的:广义上是指存在于人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与要求,狭义上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方面对所培养人的要求。

1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18.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19.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20.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2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2.课程:广义指所有

学科,狭义指一门学科。

23.教学科目: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学科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

的新的知识体系。

24.课程方案;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25.课程标准: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

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26.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27.学科课程: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的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28.活动课程: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地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29.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30.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3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32.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33.德育: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形成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34.德育过程: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35.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在阶级社会里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性。

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2)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学主要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每个时期都除了一批代表人物和著作,熟悉这些人

物和著作,掌握他们的代表性观点,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教育学修养。

3、教育要素:三个教育要素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社会实践系统,即为教育。

a) 教育者: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他/

她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b) 学习者:学习者自身的特征:(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同样的理解

和同样的理由;(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并由此

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3)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或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4)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c)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及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