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真题及解析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生版)
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20年】1.(2020·新课标I)【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
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
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2.(2020·新课标Ⅱ)【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
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
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
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人物评价题
题目: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复杂的,因为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
我选择评价的人物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评价秦始皇时,我们需要考虑他的功绩和过失两个方面。
首先,秦始皇的功绩是非常显著的。
他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等,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率。
此外,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开凿了灵渠等大型工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秦始皇的过失也非常明显。
他实行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文化。
他的暴政和奢侈生活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最终,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灭亡了。
综合来看,秦始皇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领袖,他的功绩和过失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他的生平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更好地推进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历史命题特点
1、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强调“五育”并举。试题彰显了 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将党史学习融入历史教育和考察,推动育 人价值落地,使学生在培育知识、追求理想、塑造价值观等方面 得到启迪,进而关照现实。 2、从双减政策出发,聚焦基础,凝炼思维。着重考察基础,通 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察,引导学生将基 础知识内化,深入掌握方法。引导教师把重点放在讲透教材和学 法指导上,回应双减政策“减量增效”的要求。 3、史料实证为主线,综合考察核心素养。史料研读和证据意识 是历史学习的根本思路,从史料的探究、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强化 基础训练,构建“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思维逻辑,启发 其获得更立体、灵活和批判式的思维品质 4、重视课程关联,学科多元渗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版)》对高中历史课程关联提出了新的要求,试 卷命题结合高中实际学情和学科特点,融合多种学科、社会热点, 起到有效整合历史课程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的作用。
2、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 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 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 点放在解题技巧上。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 “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 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 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方能准确作答。
(1)充分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适度引用图表或原材料。如 选择题第24题、第31题选用了图表格式呈现题干材料,第25、27、 28题以及第42、45题,都引用了原文加引号的方式表达,需要学 生具有良好的文言文字阅读功底,以及一定情境下的思辩能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条条都是得分法宝!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下图所示)分述如下:1事迹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
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1】“评价汉武帝”。
线索提要: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例2】“评价李鸿章”。
线索提要: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3】“评价孙中山”。
线索提要:①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
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广东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89)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1.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故D符合题意;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完成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清朝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
这反映了清朝A.文化专制加强B.闭关锁国政策实行C.科举制的创立D.儒家学说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
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
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
这种文字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
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D项儒家学说地位提高始于汉武帝,排除。
故选A。
3.研究结果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冲突减少40%。
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此外,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
材料强调A.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联合国处理全球问题的权威已经无可撼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联合国的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了许多将发生的战争”、“联合国还对冲突后的地区采取和平建设的措施”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ⅰ)【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4分)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4分)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5.(4分)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6.(4分)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
福建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59)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
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A.井田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据“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B符合题意。
2.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林肯评价准确的是A.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B.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C.林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贡献D.林肯颁布《宅地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林肯在美国内战中取得胜利,维护国家的统一,这是林肯的主要历史贡献,故C符合题意。
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领导了美国内战、林肯颁布《宅地法》均不是对林肯历史地位的准确评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清代潍县县令郑板桥以竹寄情,表达爱民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板桥之所以被称为“枝叶关情”的潍县县令,主要是来自其“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C项符合题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诗句,A项不合题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诗句,B项不合题意;“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这是爱尔兰谚语,字面意思是,农民耘地,即使在家里想出千条做法,也不如亲自下地操作,D项不合题意。
2020年高考真题:历史(新课标ⅲ)【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如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4分)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3.(4分)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4分)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4分)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6.(4分)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高考历史真题解析
选修人物高考试题训练与解析2015年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宣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9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6分)一审题:二构思:人物:1丘处机(配角)worthworse:2成吉思汗(主角)wantworry:利益需要事物:意见、思想worth三证据:1材料证据: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主张兼修儒、释。
(事物:思想)丘处机借此回答说。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社会时代特征)2知识证据:主干知识(时代特征重大事件)元朝统一辽阔疆域四表述(整合造句):1(主角人物)成吉思汗:want+例句:①成吉思汗为结束战乱,统一全国②成吉思汗希望加强对统治区域的控制③成吉思汗需要新的治国理念…2(配角人物)丘处机:worth+例句:①丘处机积极进取②丘处机善于把握时机③潜心研究,努力实践…3(事物)思想:worth+例句:①丘处机思想融合儒释道②丘处机建议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③丘处机学问高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专题浙江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专题浙江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专题一、地区特色:浙江的文人墨客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以文化繁荣而著名,有许多文人墨客出自于这片土地。
浙江地区在中国古代文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也在历年的高考真题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二、古代浙江文人的代表人物在古代浙江地区,有许多文人墨客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作品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代表人物:1. 范仲淹: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以其雄奇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蕴被后人誉为千古文章之首。
2. 辛弃疾:南宋时期的文人、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多描绘战争场面和家国情怀,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3. 文天祥: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忠烈祠的主人”,他的名篇《正气歌》等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
三、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以下是部分历年高考真题的题目和答案,供参考)2018年高考浙江卷:题目:以下哪位古代浙江文人以其《岳阳楼记》而闻名于世?A. 辛弃疾B. 文天祥C. 范仲淹D. 杜牧答案:C. 范仲淹解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它以其雄奇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蕴被誉为千古文章之首。
2016年高考浙江卷:题目:以下哪位古代浙江文人被誉为“忠烈祠的主人”?A. 李清照B. 辛弃疾C. 文天祥D. 柳永答案:C. 文天祥解析: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其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而被誉为“忠烈祠的主人”。
通过对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浙江地区的文人墨客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的作品和个人修养不仅代表了个体的才华与境界,更承载了时代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一环,浙江地区作为一个文化重镇,自然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他们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卓越的才华,为中国古代文人文化史增添了璀璨的篇章。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真题三、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第19-28题,每题1分;第29-35题,每题2分。
共24分)1.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A.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2.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
”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 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B. 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 《史记·殷本纪》的记载D. 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3.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些措施()A因征服越族而制 B.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 巩固了国家统一D. 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4. 北魏迁都洛阳后营建的龙门石窟,从其飞天身上飘扬的丝带、清瘦飘逸的风貌和超凡脱俗的神韵中,可窥探到中原汉文化的诸多影响。
这一现象反映出()A南北政权对峙 B. 江南经济开发 C. 书法艺术成熟 D. 北方民.族交融5. 如图所示的运河()A. 旨在开发珠江流域B. 以都城长安为中心C. 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D.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6. 铁木真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 )A. 创制契丹文字 B. 统一蒙古草原C. 建立女真政权D. 设立行省制度7. 如图为1920年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漫画作者意在( )A. 描绘考生科举备考场景B. 倡导世人积极尊孔复古C. 鼓舞学生参加五四运动D. 激发读者学习知识热情8.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向世人报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毛泽东先生来了”( )A. 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 B. 体现了中共胸怀天下的情怀C. 加速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D. 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9. 小宇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位天才,28岁时患有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
历史大题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历史大题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学科,被广大中学生广泛学习。
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常常是一门难以攻克的学科,尤其是历史大题。
历史大题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分值比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熟悉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非常必要。
本文将针对历史大题高考真题以及答案进行解析和分析,帮助学生提升答题能力。
第一题:xxxx年的某事件对xxxx时期的xxxxx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请分析并给出论述。
分析: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对事件对某一时期的影响进行分析。
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某一事件和所涉及的时期。
然后,需要对该事件进行梳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观念等方面阐述事件的影响。
最后,要在文章中给出具体的论据和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第二题:xxxxx战役是xxxx革命的转折点,请说明论述。
分析: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具体战役的意义进行分析。
答题时,首先需要了解该战役的背景、与革命进程的联系。
接下来,需要说明该战役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性和转折点的原因。
可以结合战役的胜利与失败、战役后产生的影响等进行论述。
最后,应在文章中给出相关事例、历史事实等来支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第三题:xxxx是xxxx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请简要评述其功绩和影响。
分析: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答题时,首先要了解该人物所处时期的背景。
然后,通过阅读资料,梳理该人物的重要贡献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可以结合事件、政策、理论等具体阐述该人物的功绩和影响。
注意不应过于篇幅冗长,要突出重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
通过以上的题目分析,可以发现历史大题的解答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
同时,在解答题目时,还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论述和分析能力。
掌握历史大题解答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为了提升历史大题的解答能力,考生可以进行如下几种练习方法:1.坚持阅读历史相关文章和书籍,增加历史知识面和理解能力;2.解答历年历史大题真题,找出解题的规律和技巧;3.多进行历史模拟题的练习,熟悉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4.参加历史学习小组,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解题经验,互相帮助提升。
历史人物评价真题及解析
历史人物评价真题及解析历史人物评价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其政治才能、领导能力、道德品质、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等等。
本文将针对历史人物评价这一主题,提供一些常见的真题,并给出相应的解析。
1. 将商纣王评价为“暴君”是否合理?商纣王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商朝衰败的阶段。
因此,许多历史学家将他评价为“暴君”。
然而,这一评价是否合理却存在争议。
首先,商纣王在位期间的确存在一些残暴行为。
历史记载中提到了他纵情声色、铺张浪费等举措,这些行为使得他疏远了一些重要的贵族和将领,导致了商朝内乱的加剧。
此外,商纣王对百姓的剥削也是一大问题,这也是人们将其评价为“暴君”的原因之一。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将商纣王简单地视为一个“暴君”。
首先,商纣王的治理政策并不全是消极的,他曾进行过一些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措施,如修路治水、农田开发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其次,商纣王对于商朝文化的推广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修建了一些宗庙和祭祀场所,加强了对商朝宗教信仰的管理。
这些都是商纣王在在位期间的一些积极的方面。
综上所述,将商纣王评价为“暴君”是合理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在治理方面所做出的一些积极努力。
2. 清朝皇帝乾隆的统治是否算得上是“盛世”?清朝皇帝乾隆在位的时期被许多人称为“盛世”,这是因为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然而,这一评价是否确切合理,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确实实现了相对的政治稳定。
乾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体制等,这些举措为清朝政权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乾隆也对于外部势力表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地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其次,乾隆的统治下,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乾隆通过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和监控。
2024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凉山州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背面上方填涂座位号,同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收回。
本试题为道德与法治(50分)、历史(50分)合卷。
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8分)1.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历史时,查阅了大量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拓影。
他最有可能研究的是()A.商朝历史B.秦朝历史C.唐朝历史D.宋朝历史2.观察分析图,此柱状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着什么问题()A.经济问题B.王国问题C.税收问题D.边疆问题3.有人曾评价:“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
”此人评价“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的主要立足点是()A.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B.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C.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D.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安史之乱”4.图表中的史料可以共同佐证()①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②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③南宋时,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A.经济重心南移B.繁华的都市生活C.农业的发展D.手工业的兴盛5.线索图示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展过程。
观察下面的线索图,能从图中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①中央红军出发时间②遵义会议是转折点③长征中的重大事件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史实是对历史事实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客观陈述;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导与练】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二十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和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1.(2012年浙江文综,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站在康熙帝的立场上分析,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为此他崇尚儒家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并且努力缓和民族矛盾,故①③④正确。
②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项。
2.(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
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
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
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
(2)深层信息: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解析:第(1)问,由“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结合唐中后期的时代特征概括背景;第(2)问由“文以载道”“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并结合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说明作用。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人物史是高中历史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模块。
那么考生要如何去解答这类题目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一材料一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
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摘自[法]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材料二在拿破仑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
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一个新时代。
—摘自[英]J·F·C·富勒《战争指导》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拯救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史实。
(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个时代的人“只看到了征服”却“看不到创造”的原因。
(7分)【参考答案】(1)击败反法同盟,(4分)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4分)(2)拿破仑的战争给社会影响巨大。
(3分)人们看到了战争的破坏,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
(2分)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
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
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
(6分)(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9分)【参考答案】(1)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爱惜民力;生活节俭。
2018年高考真题古代杰出人物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1古代杰出人物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8全国Ⅱ·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主要考查明朝时期为蒙汉修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三娘子;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1)问要求“概括原因”,要注意从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第(2)问要求简要评价历史功绩,回答时应主要从三娘子的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来思考,要重点思考其活动对“蒙汉关系”和“草原发展”两个方面的影响。
2.(2018全国Ⅲ·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及精品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
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2.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城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
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3.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4.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
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5.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6.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天津文综·13)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
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答案](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
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
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专权。
[解析]本题考查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字体是小篆,空格中是皇帝二字。
第(2)问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第(3)问,事件指平定三藩之乱,这使康熙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藩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
2.(2010·北京文综·40)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
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答案]①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②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解析]“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和“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这两个材料反映的是一种矛盾即日益严重的
3.(2010·江苏卷B)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10分)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没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解析] 本题难度较大。
一方面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提取、概括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要具备调动知识、阐述、论证事物的能力。
第(1)问和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如何正确评价甘地。
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
4.(2010·全国新课标·47)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第(1)问二人的态度和原因从材料中归结提炼即可:陈寿:尊曹,是正统,有功绩。
朱熹:贬曹,窃国违反三纲五常。
第(2)问是对材料信息观点的提炼。
标准:在材料中第一句话中体现明确。
指导思想和方法要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角度回答。
5.(2009·广东卷B)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
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5.[答案](9分)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考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
如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惠及平民,孔子还提出了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一系列合理的教学方法。
(2)是考查历史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
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3)评价人物和评价历史事件一样要做到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能绝对化,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