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教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颐和园》教案及反思
第18课《颐和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
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
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
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
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
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
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
《颐和园》教案设计〔锦集19篇〕篇1:《颐和园》教案设计《颐和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p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的一篇写景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喜欢之情。
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颐、耸、舫等生字,正确朗读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等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欣赏体会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2、过程与方法: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知,去欣赏,去体会,通过朗读来逐步提升。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和万寿山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上课,我可快乐了!我想你们都喜欢旅游,是吗?瞧,我带来了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我们一起来美美游赏一番吧!〔播放录像〕2、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颐和园吗?是呀,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课件出示〕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那里诗一般的美景吧!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拿起书,翻到第8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⑵ 你游赏了哪些地方?用横线标出来。
2、检查自学:⑴ 出示词语:金碧辉煌葱郁朱红形态不一神清气爽从这些词语的排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⑵ 五颜六色,姿态万千,神清气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那么它有哪些地方等着我们去渐渐游,细细赏呢?老师点拨,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是的,我们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游赏美景,感悟美1、游赏长廊:⑴ 在这些美丽的风光中,最先展如今我们面前的是──课件出示⑵ 那就请你以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方式美美地读一读。
18上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8上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导语: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现在让请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板书课题)师介绍:颐和园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这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
(齐读读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师:先请大家看上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耸立、远眺、琉璃瓦、画舫、横槛、栽满①自由朗读。
(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②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③开火车读④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醒大家一下“廊、栽”)(2)、朗读句子。
师:这些词语同学们能正确地读写出来,那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你们还能读好吗?出示句子:①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②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③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相信你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看看课文都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板书:美、大)(1)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
18 颐和园教案及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张茜【教学目标】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2、学习利用句子摘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用句子摘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颐”五、感知课文,找出重点1、指名课文,在书中圈出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学习句子摘录法句子摘录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作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有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后小结:《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移步换景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18 颐和园教学反思张茜1.出示幻灯片。
、展现颐和园的美景,让学生对颐和园的美景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点指导了“颐”的写法。
3.培养学生读文要有批注的学习方法,边读书边圈住关键词语或短语。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句子摘录法,学生先开始对方法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我在讲解的时候说了其他的情况,如果中心句过长或者有不重要的部分,可以把它删掉或稍作改动,结果让学生对本课的中心句产生疑惑,又进行了不必要的修改,在此处我的引导有误。
四年级上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
教师板书课题: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
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会给生字组词。
⑴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
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
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ì)。
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
18颐和园教案
18颐和园教案标题:颐和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内容: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2. 颐和园的文化价值;3.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点介绍;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颐和园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包括它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给寿母慈禧太后幸福和安宁而修建的皇家园林;2. 介绍颐和园的文化价值,如其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华,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3. 讲解颐和园的建筑和景点,如长廊、十七孔桥、乐寿堂等。
三、互动活动(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研究颐和园的不同景点,并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2. 小组间进行互动,提问相关问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四、导览游览(30分钟)1. 带领学生一起在颐和园进行导览游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其美丽和文化的独特性;2. 在游览过程中,通过解说员的解说和学生的观察,进一步加深对颐和园的了解和体验。
五、总结(10分钟)1. 通过小组展示和游览的经验,总结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景点特色;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对颐和园的美景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2. 学生能够通过互动活动和导览游览增强对颐和园的了解,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提高。
18 颐和园 教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18.颐和园设计人:李爱云审核人:姚丽验收人:刘金菊目标确定的依据1、单元学习目标相关要求(1)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3)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2、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还要使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初步的直观形象思维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能运用归纳、对比等简单的方法叙述自己的见闻,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经历少,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教学中要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1、正确读写“长廊颐和园柱子”等词语。
2、理清文章写作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作业布置《颐和园》导游词板书设计总起美丽的大公园长廊万寿山下18 颐和园分述万寿山顶昆明湖总结美不胜收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
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
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
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颐和园教材解读讲述
颐和园【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从思想内容上看(1)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优美画卷。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优美画卷。
作者在描述中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景观,依次介绍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这几处景观,其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及湖中的十七孔桥。
作者之所以抓住这几处自然天成的景观和经典的人工建筑做细致描写,是因为颐和园借周围的山水环绕之势,巧妙设计了具有皇家气派的人工景观,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
如,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这是描写佛香阁的句子,介绍了佛香阁的地理位置,从外部整体描绘了佛香阁的外部特点和其在阳光下的样子,这样写突出了佛香阁的高大巍峨,凸显其皇家气派。
而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正是构成了其基本框架,体现了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风貌,展现了颐和园作为世界遗产独具的美丽。
每一处的景观,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立体画,使读者伴随着作者的描述,仿佛漫步于这皇家园林之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之感。
(2)表现了凝重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劳动人民的园林创造艺术。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以,《颐和园》一课,不仅让读者领略了园中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细细品味,更能感受到其凝重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文中对长廊的描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副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一句是对长廊的描写,不仅形象直观地写出了长廊的长、间数多,还特别凸显了长廊上彩绘的丰富多样,色彩艳丽,各不相同。
作者之所以突出长廊的长,是因为长廊在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8篇)颐和园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内容】《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颐和园》的意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意义与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分析评价文化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建造的目的和过程。
2.掌握《颐和园》的特点,包括建筑布局、景点设置和园林风格等。
3.能够通过对《颐和园》的分析评价,认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颐和园》相关资料和图片。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了解《颐和园》吗?它有什么特点?二、知识讲授(15分钟)1.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造目的。
2.介绍《颐和园》的建筑布局和景点设置。
3.分析《颐和园》的园林风格和设计原理。
三、小组合作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景点或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2.要求学生收集与所选景点或建筑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引导学生对所选景点或建筑进行分析,包括其功能、意义和特点。
四、展示与讨论(20分钟)1.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所选景点或建筑的研究成果。
2.其他组员提问和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对各组展示内容进行比较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颐和园》的影片片段。
2.引导学生对影片中展示的景点或建筑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问:你认为《颐和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六、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反思:本堂课重点培养学生对《颐和园》的理解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通过观看影片片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颐和园》的了解。
小学语文_18 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会“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课下搜集有关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
老师课前让大家查阅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现在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同学们的资料真是非常详尽。
不错,颐和园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那里游览一番吧!请大家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谁有信心读好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廊柱建筑宫殿葱郁远眺掩映朱红雕刻堤岸狮子金碧辉煌神清气爽姿态不一隐隐约约佛香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字词掌握了,那展示一下课文朗读吧。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那找6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评价:大家读得都很流畅,相信我们学习完课文后会读得更棒2、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有一句话概括出了颐和园的特点)评价:你真会读书,你很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丽的大公园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过渡:既然颐和园这么美、这么大,我们不能进去以后随便去逛呀?我们来看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一)、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PPT出示: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2、谈一谈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你的理由)请同学们先自己找一下,注意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word
18 颐和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18 颐和园一、教材解读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2)对词语的理解。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二、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你看,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一一描写出来,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
(三)鉴赏美
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和图片。
2、【课件出示】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指名读第二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长廊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生:长、美(美如果没讲出来,放到后面引导)
师: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1)一眼望不到头。怎么说?
师作解释:作者可能站在那里,望不到头,踮起脚尖看,看不到头,往左看看,看不到,向右看看,还是看见很多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总之不管怎么看,就是——一眼望不到头。谁来读读这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2、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自主预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音,找准词。
(2)运用各种巧妙方法记住生字。
(3)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用“”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5)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熟,读出感情。
2.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情况。
(2)教师考核、点拨。
①颐:读yí,不要错读成yì。“颐”的左边是“”,不要写成“臣”。
第6自然段:颐和园景色美丽,令人流连忘返。
(3)为三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边读课文边赏图,体会描写的顺序。
第二课时
(一)走近美
同学们,之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北京有一座伟大的建筑——长城,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同样是在北京,西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那里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留恋忘返,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游览的颐和园(板书课题:颐和园,认读“颐”字,把自己喜爱的景物画下来,同学们画得真好啊,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颐和园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颐和园里一边欣赏,一边学习,好吗?
出示图片,欣赏颐和园美景
(二)发现美
师:颐和园美吗?书中写得更美,下面我们来看书里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注意听,一会儿回答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文中找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首尾呼应”这一手法)
阎良区西飞四小迎宾校区教师专用教案(课时)
课题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1)指名读课文。要求:准、通。
(2)选读一个自然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1自然段: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2自然段:长廊不但长,而且内有五彩的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第3自然段: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排云殿。
第4自然段:站在万寿山上眺望山下美景。
第5自然段:昆明湖、湖心岛、十七孔桥各具特色,吸引着游人。
教师适时评价。
师:还从哪里看出这长廊很长?
(2)七百多米长,273间。告诉你们,这条长廊的实际长度是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哦!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这长廊怎么样?生:很长。谁能读读
师:写长廊的长,除了用文字来描写,还用了数字,这种描写方法使我们更形象具体的体会到长廊的长。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以后的习作中。
②幅:读fú,不要错读成fù。③栽:左下角是“木”,不是“车”。
④堤:读dī,不要错读成tí。⑤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⑥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块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⑦画舫: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法
情境教学
学法
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颐和园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 当堂预习、交流,初步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三、细读品味,感受美丽。
教师总结
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它的美丽。
师:还从哪看出长廊很长的?
(3)有几千幅画。
师:是啊,这条长廊的横槛上雕刻着几千幅画,确实很长,从这几千幅画里,你除了看到长廊的长,还看到长廊的什么?(美)
师:美在哪儿?(“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横槛在哪里?指出来。每一间是这么长,有多少间?(273间)可想而知,这长廊怎么样?这273间上面有多少幅画?(几千幅)这些画上都画着些什么?你知道吗?引:告诉你们,这上面画得都是些奇花异草,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呢!(生想象画上的内容)总之,这几千幅画里,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绘画艺术多么高超啊!
2、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带我们游览了哪些美景,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展示颐和园之美?从哪些句子可体会到?画出相关的句子。
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板书)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