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18.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 据包括
①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 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 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 C. 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 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维物主义思想
13. 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 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 C. 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 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
爱 智
康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11. 《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俗尚侵夺“。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俸禄制 B. 颁布均田令 C. 推行三长制 D. 采用宗主督护制
12. 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 用认识正确的是 A. 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 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 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 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14. 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 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 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 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C. 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 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2017.1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 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4.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
这一变化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5.《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6.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2017-2018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1.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A
9. 【答案】B
10. 【答案】C
11. 【答案】A
12. 【答案】B
13. 【答案】C
14. 【答案】A
15. 【答案】D
爱 智
6. 【答案】C
爱 智
会的发展。(2分)
康
晚清时期政府机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增强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促进了中国近代社
爱 智 康
35. 【答案】(1)态度:对西方近代科学有浓厚的兴趣;阻止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认为西方科学来源于中 国。 (2)背景:鸦片战争失败,出现民族危机。 过程:鸦片战争后,主张仿制船炮;到魏源主张突破“夷夏之防”(或形成“师夷长技”“中体 西用”的思想意识)。洋务运动期间,大量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影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中国传统的儒学观念;促进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和思想 启蒙。
34. 【答案】(1)经营方式包括:官营丝织业发达;商人经营的丝织业获利丰厚;地主经营的丝织业产品用于自己 消费,也作为商品出售。 消费情况:丝织品品种多,数量增加;社会消费的丝织品增加,丝织品消费打破等级界限。 (2)原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海路运费较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 影响:促进港口城市繁荣;促进广东、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路线进一步延伸。 (3)状况:外商大量收购生丝,生丝出口量增加;生线生产行业中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评价:生丝生产日趋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近代化。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3.《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5.《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7.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8.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
2018届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测试(文科)2017.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0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在答题纸第1页左侧密封线内书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的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48分)1. 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
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
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 得民心者得天下C.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D. 顺乎天而应乎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宗法制规定周天子及诸侯的位置由嫡长子继承。
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违反了宗法制度,申侯以此为由起兵杀掉幽王。
故本题选C;A中没有体现君臣关系;B中的得民心者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信息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2. 《谷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 分封制有利于边疆的开发B. 分封制强化了专制王权C. 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 诸侯国实行了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析选项可知结合所学可知,A错误,其目的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B是指分封制的消极影响,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实行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D是战国以后实行的经济形式,排除。
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3.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案
33. ( 1 ) 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 心。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或:秦汉时期,建立 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 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集权。
( 2 ) 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3 ) 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 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
34. ( 1 ) 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 正面的褒扬。《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 面的记述。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 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
2018~2019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答 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B 4. C 5. C 6. A 7. B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A 14. C 15. D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21. A 22. B 23. D 24. C 25. D 26. A 27. D 28. D 29. B 30. B 31. B 32. A
( 2 ) 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 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
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历史2019.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
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
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2.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
…‘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
”“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
”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3.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人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
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取得了成功,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却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体现了A.农民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C.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确立 D.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5.右图为1935年5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华德牌”电灯泡广告。
这一广告反映了A.近代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B.国货畅销取代了外国商品C.家电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中国民众反侵略情绪高涨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7. 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本题考查李大钊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品。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书于1919年,另外三篇文章皆成书于1918年前后。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因此选D。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刊于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
此时中国的时局是A.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B.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C.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D.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解析:本题考查1927年3月中国时局,分别看选项史实发生时间即可作出判断。
A选项国共开始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是在1924年,与题干不符;B选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为‚1927年7月15日发生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因此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D项时间为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故此题选B。
3.周恩来说:‚革命掌军阀的部队是掌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句话中的‚起义‛是指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百色起义D.广州起义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中周恩来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此起义中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而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选A。
4.下列两幅地图反映的战争态势分别属于抗日战争的图1平型关大捷形势示意图图2 华北抗日根据地示意图A.防御阶段;防御阶段 B.防御阶段;相持阶段C.相持阶段;相持阶段 D.相持阶段;反攻阶段解析: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指1937年7月-1938年10月,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相持阶段发生在1938年10月-1943年12月,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于此时;反攻阶段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故选B 。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A. 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 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 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 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康王认为商朝灭亡是因为贵族官员以青铜作为礼器沉沦于酒,故西周青铜礼器“则以食器为重”,体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B项正确。
青铜器是贵重物品,贵族享有,不可能在西周时期成为日常用具,排除A。
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的黄金时期,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而是强调周代吸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排除D。
2.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 扩大了地方权力B. 推动了经济发展C. 强化了中央权力D. 促进了文化整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项正确。
材料强调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与扩大了地方权力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推动了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其促进了文化整合,排除B。
材料反映齐国和鲁国推行的统治政策,与强化了中央权力无关,排除C。
3.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实行重农抑商B. 增加财政收入C. 抑制土地兼并D. 打击豪强势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B 项正确。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Word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2018.4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
”在这一过程中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13.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14.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15.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
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A.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B.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C.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16.“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
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无统属。
”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是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7.表3 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对表3理解正确的是①政治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②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城市化水平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④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上书要求设立制度局,“将旧制新政斟酌其宜,草定章程”,然后交由有关部门实行。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50题,共50分。
)1. 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应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题中“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故选A。
B与行政制度无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原则。
C、D出现于秦朝和元朝时期,而材料的点、线说明了当时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故本题选A。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孔子庄子B. 孟子荀子C. 荀子韩非子D. 孟子韩非子【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
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
故本题选A。
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
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
3.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战国后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思想,①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②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③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④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2018届上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2018届上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势力4.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
这一变化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5.《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C.三公九卿制D.九品中正制6.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庄子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
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
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D. “不语怪、力、乱、神”2.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
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
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 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C. 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D. 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3.《唐律疏议》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定额,“老、小、寡妻受田各有等级,非宽闲之乡不得限外更占(注:占有土地数量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只有受田不足才可以向私人买入。
这表明唐代均田制A. 具有抑制兼并的意图 B. 增加农民的赋税负担C. 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D. 没收地主的超额占田4.明人章潢论中国经济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
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
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B. 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的不断迁移C. 政治中心由西北地区转向东部地区D.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西北丝绸之路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
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 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
子口税制度A. 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B. 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C. 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D.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6.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
1898年, 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 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
2018年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打印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图7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2018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18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 11本试题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
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
)1. 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A宗法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2. 克盂和克晷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
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
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
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盂与克罂也由此得名。
对克盂、克晷两件历史文物认识准确的是①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②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③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④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
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法家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 B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 D主张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4.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 B官营专卖 C轻徭薄赋 D劝课农桑5. 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B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C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D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6.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湃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北京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北京七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2.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的是动的评述,不正确...A。
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C。
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13.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内阁大学士14.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15.“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16。
清末革命者章太炎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观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C.《藏书》D.《明夷待访录》17。
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B。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D。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 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两会的相同之处有①基于民族危机②为中国寻求出路③变革社会的方式④所要建立的政体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19。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
北京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七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 B. 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 C. 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 D. 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2.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A. 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 B. 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 C. 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 D.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内阁大学士 【答案】C【解析】由①中“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信息和出处可以判断该官职是御史大夫;由②中“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和出处可以判断该官职为转运使;由③中“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和出处可以判断出该官职是内阁大学士。
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
3.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设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宽简、制定《唐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初的措施。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所学,③是北魏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故应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即排除A、B、C三项,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唐初巩固统治的措施·具体政策4.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宋元以来而非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故A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2017.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
这表明周代A.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C.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2.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3.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
楚国下令“书土田”,“量人修赋”,即进行土地登记,农夫按照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
郑国“作丘赋”,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
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 B.增加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 D.打击豪强势力4.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
这一变化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5.《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 B.世卿世禄制 C.三公九卿制 D.九品中正制6.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
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善良。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庄子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
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
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 D.初创大一统帝国8.司马迁认为,图l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②作为全国道路络的中心,交通便利③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④农业发达,贾思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10.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11.《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俗尚侵夺"。
对此,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俸禄制 B.颁布均田令C.推行三长制 D.采用宗主督护制12.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
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C.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13.732年,官修的礼仪巨著《大唐开元礼》颁行,舍弃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并为皇室和国家所采用的道教和佛教礼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 B.理学对朝廷影响日益深入C.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深蒂固 D.佛、道盛行导致战乱不休14.宋仁宗(1022 - 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
”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C.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15.有人问学于程颐:“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程颐的回答应该是A.“求之性情” B.“发明本心”C.“内积忠信” D.“只是致知”16.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
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A.水排 B.曲辕犁 C.筒车 D.木棉纺车17.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
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
这表明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18.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①农剐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作为明清之际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B.否定君主专制,体现对民众的重视C.直接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继承了前朝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20.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负责考查政事得失)。
”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A.秦朝的丞相 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 D.明朝的首辅21.造成图2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百姓普遍贫困 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 D.鸦片大量走私22.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23. 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华商投资外轮企业或自买、租赁轮船交洋商代理,“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
同年,清政府允许华商购买新式船只,从事国内各口岸及涉外航运贸易。
这一政策A.强化官府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表明洋务派投资开办民用工业C.放宽对民间兴办工厂的限制 D.抵制西方列强对航运业的垄断24.《马关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无损于英国的利益,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进。
以下“协议”可以被英国援引以“增进利益”的有①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②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③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5.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图3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26.清制,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方可向皇帝上奏折。
1898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都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
”该上谕反映出A.清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变法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百日维新受到军机处阻挠 D.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7.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义和团运动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指近代以前的历史阶段)。
以下条款为义和团设想的对外和约,其中体现“回到中世纪”的条款包括①“各国应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②“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③“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④“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⑤“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需拆毁”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28. 1907年,江浙铁路普通职员邬纲因误食西药致死。
时值江浙正兴“收回筑路权,拒借外债”运动,当时《申报》《盛京时报》等大众媒体将邬纲描述为“喋血殉路”的英雄广为宣传报道,邬纲反帝爱国志士的形象在江浙一带深人人心。
上述新闻报道可用于研究①清末大众媒体传播②清末的收回利权运动③民主革命运动兴起④邬纲之死的历史真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9.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30. 1911年5月,作为“预备立宪”的成果,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朝彻底失望。
这一事态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政治舞台 D.有利于扩大武昌起义的声势31.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A.一战之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C.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 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3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刊文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
”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33.(22分)历史上的任官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变化反映并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
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
一大批没落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新主人的豢养。
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
其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