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1勾股定理(教案)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还是不错的。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提升数学交流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其表述:使学生明确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关系的表达,理解其数学表达式a²+b²=c²。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拼贴法和代数法,让学生掌握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理解其逻辑推理。
-勾股数的识别与应用:使学生能够判断并运用勾股数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举例:在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时,重点强调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运用勾股定理求解。
2.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理解:学生可能对a²+b²=c²这一表达式中的平方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形进行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3)利用勾股定理等列方程; 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最后,就是冲刺阶段,也称为“备考篇”。在这一阶段,老师会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你自己。以前,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思路都是以老师的意志为主线,但是,现在你要直接 、主动的研读《考试说明》,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信息、命题动向。
小技巧 化非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归纳小结
1、勾股定理: 如__果__直_角__三__角__形_的__两__直__角_边__长__分__别_为__a_,_b_,_斜_边__为__c.
那__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股定理有广泛的应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2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 为什么?
已知条件有哪些?
C
2m
A 1m B
1.木板能横着或竖着从门框通过吗? 2.这个门框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3.怎样判定这块木板能否通过木框?
3、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B
拓展迁移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20的点.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下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1.如图,某公园有一块长方形草坪,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AOB而走“捷 径”,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路”AB.他们踩伤草坪,仅仅少走了( A )
A.4 m
B.6 m
C.8 m
D.10 m
第1题图
2.如图,一艘轮船以16 n mil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以 12 n mile/h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 h后两船相距 (C)
第4题图
5.如图,若河岸的两边平行,河宽AC=800 m,河岸上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0 m.一只船由河岸的A处沿直线方向开往对岸的B处,船的速度为200 m/min,求船从 A处到B处所需的时间.
答:船从A处到B处所需的时间为5 min.
7.(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 梯子底端B到左墙脚C的距离为0.7 m,顶端A距离地面2.4 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 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A'距离地面2 m,求小巷的宽度.
答:小巷的宽度为2.2 m.
8.如图,在高为5 m,坡面长为13 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至少需要地毯( A ) A.17 m B.18 m C.25 m D.26 m
9.如图,小明将一张长为20 cm,宽为15 cm的长方形纸(AE>DE)剪去了一角,量 得AB=3 cm,CD=4 cm,则剪去的直角三角形的斜le
C.40 n mile
D.50 n mile
第2题图
3.已知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 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3.2 尺.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探究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教师提醒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图片,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这种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获取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勾股定理,感受到数学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数学历史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强调勾股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师设计小组活动,如一起制作直角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教师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7.1 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应用 参考解析
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课前预习1.应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要先构建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未知边的长.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其主要应用如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确定另外两边的关系;(3)证明包含平方关系的几何问题;(4)构造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有关线段的长.3.一般地,n为正整数),通常是利用勾股定理作图.课堂练习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1.如图,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___2___.2.【核心素养·数学抽象】如图,在高为3米,斜坡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7___米.3.(教材改编)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___0.5___米.【解析】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22-=2.在2.5 1.5AB CB-=22Rt△E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22-=1.5.∴AE=AC -ED CD2.52-=22CE=2-1.5=0.5.即滑竿顶端A下滑0.5米.故答案为0.5.4.如图,小旭放风筝时,风筝线断了,风筝挂在了树上.他想知道风筝距地面的高度﹒于是他先拉住风筝线垂直到地面上,发现风筝线多出1米,然后把风筝线沿直线向后拉开5米,发现风筝线未端刚好接触地面.请你帮小旭求出风筝距离地面的高度AB.解:根据题意,得AC=AB+1,BC=5米.在Rt△ABC中,BC2+AB2=(1+AB)2.解得AB=12(米).答:风筝距离地面的高度AB 为12米.5.放学以后,小东和晓晓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东和晓晓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钟,小东用15分钟到家,晓晓用20分钟到家,求小东和晓晓家的直线距离.解:根据题意作图,由图可知△ABO是直角三角形,OA=40×20=800(米),OB=40×15=600(米).在Rt△OA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米).答:小东和晓晓家的直线距离为1 000米.知识点2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6.(2020玉溪红塔区期末)如图,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1,CB⊥AB于点B,且BC=2,以点A为圆心,AC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C).7.用直尺和圆规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作出表示解:∵32+22=13,3和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课时作业练基础1.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这___8___条.30°,则以它的腰长为边2.有一个面积为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20___.3.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顶飞到另一棵树的树顶,小鸟至少飞行(B)A.8米B.10米C.12米D.14米4.《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ǔ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图2,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的距离为2寸,点C和点D距离门槛AB都为1尺(1尺=10 寸),则AB的长是(C)A.50.5寸B.52寸C.101寸D.104寸5.(2020盘龙区期末)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BC为0.7米,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C为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到地面的距离A′D为 1.5米,则小巷的宽为(C)A.2.5米B.2.6米C.2.7米D.2.8米【解析】在Rt△ACB中,∵∠ACB=90°,BC=0.7米,AC=2.4米,∴AB2=0.72+2.42=6.25.在Rt△A′BD中,∵∠A′DB=90°,A′D=1.5米,BD2+A′D2=A′B2,∴BD2+1.52=6.25.∴BD2=4.∵BD>0,∴BD=2米.∴CD=BC+BD=0.7+2=2.7米.故选C.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在(B)A.-3和-2之间B.-4和-3之间C.-5和-4之间D.-6和-5之间7.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三边a,b,c的大小关系是(B)A.c<b<aB.c<a<bC.a<c<bD.a<b<c8.(教材改编)小明拿着一根竹竿要通过一个长方形的门,如果把竹竿竖放比门高出1尺,斜放就恰好等于门的对角线,已知门宽4尺,求竹竿的长和门的高. 解:根据题意作图,由图可知AD=4尺.设门高AB为x尺,则竹竿的长BD为(x+1)尺.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D2=BD2,即x2+42=(x+1)2,解得x=7.5.则x+1=8.5.答:竹竿的长为8.5尺,门高为7.5尺.9.【核心素养·数学抽象】一根直立的旗杆AB长 8 m,一阵大风吹过,旗杆从C点处折断,顶部(B)着地,离杆脚(A)4 m,如图.工人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在折断点C的下面1.25 m 的D处,有一明显伤痕,如果下次大风将旗杆从D 处刮断,则杆脚周围多大范围内有被砸伤的危险?解:在Rt △ABC 中,设AC 的长为x m ,则BC 的长为(8-x )m.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即x 2+42=(8-x )2.解得x=3,即AC=3.当从点D 处折断时,AD=AC-CD=3-1.25=1.75,∴BD=8-1.75=6.25.∴AB=3675.125.62222=-=-AD BD =6 (m ).答:杆脚周围6 m 范围内有被砸伤的危险.10.如图,铁路上A ,B 两站(视为直线上的两点)相距25 km ,DA ⊥AB 于点A ,CB ⊥AB 于点B ,DA=15 km ,CB=10 km ,现要在铁路上建设一个土特产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收购站E 的距离相等,则收购站E 应建在距离A 站多少km 处?解:∵C ,D 两村到E 点的距离相等,∴CE=DE.在Rt △DAE 和Rt △CB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 2=AD 2+AE 2,CE 2=BE 2+BC 2,∴AD 2+AE 2=BE 2+BC 2.设AE=x km ,则BE=(25-x )km.x 2+152=(25-x)2+102.解得x=10.答:收购站E 应建在距离A 站10 km 处.提能力1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可得△ABC ,则BC 边上的高是( A )A.223 B.1055 C.553 D.554【解析】由图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C 的面积为2×2-12×1×1-12×1×2-12×1×2=4-12-2=32,再根据△ABC 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得32=12BC 边上的高.故选A. 12.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高5 m ,宽3.2 m (货物的顶部是水平的),要通过如图所示的截面的上半部分是半圆,下半部分是长方形的隧道,已知半圆的直径为4 m ,长方形竖直的一条边长是4.6 m.这辆卡车能否通过此隧道?请说明理由.解:能通过. 理由如下:如图,设O 为半圆的圆心,AB 为半圆的直径,在OB 上截取OE=3.2÷2=1.6(m ),过点E 作EF ⊥AB 交半圆于点F ,连接OF.在Rt △OEF 中,OF 2=OE 2+EF 2,即22=1.62+EF 2,解得EF=1.2 m.因为1.2+4.6=5.8(m )>5 m ,所以这辆卡车能通过此隧道.。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应用勾股定理解实际问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解】(1)如图,过点A作AE⊥CD于点E,
则∠AEC=∠AED=90°.
∵∠ACD=60°,∴∠CAE=90°-60°=30°.
∴CE= AC=
DE=
km.∴AE=
km,
km.
∴AE=DE.∴△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
+ = = AE= ×
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D )
A.x2-3=(10-x)2
B.x2-32=(10-x)2
C.x2+3=(10-x)2
D.x2+32=(10-x)2
【点拨】
如图,已知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即AC=x尺,
则AB=(10-x)尺,BC=3尺.在Rt△ABC中,AC2+BC2=
AB2,即x2+32=(10-x)2.故选D.
2.[2023·岳阳 新考向·传承数学文化]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
算术》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圆材,径二尺五寸,欲为
方版,令厚七寸,问广几何?”结合如图,其大意是:今
有圆形材质,直径BD为25寸,要做成方形板材,使其厚
度CD达到7寸,则BC的长是( C )
A. 寸
B.25寸
C.24寸
D.7寸
选B.
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
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脚的距离为0.7 m,顶端距离地面2.4
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
端距离地面2 m,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C )
A.0.7 m
B.1.5 m
C.2.2 m
D.2.4 m
【点拨】
如图,BC=2.4 m,AC=0.7 m,DE=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
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
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
离地面 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2.5
( C ).
2.4
2
A. 0.7米
B. 1.5米
C. 2.2米
D. 2.4米
0.7 1.5
2.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如图,计算高 l 的长(结果
取整数).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D.
B
64mm D
88mm lA
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或者竖 着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尝试 斜着能不能通过.门框对角线 AC 的 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 AC,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 木板能否通过.
D
C
2m
A
B
1m
因为AC >1.5m,所以木板可以 从门框中通过. 聪明的你,
想到了吗?
DC
2m AB
1m
因为AC >1.5m,所以木板可以从 门框中通过.
O
BD
A C
O
BD
A C
O
BD
所以梯子的顶端下滑0.5m时,梯子底端并不是也外 移0.5m,而是外移约0.77m.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确定所求线段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3.找准直角边和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建立 等量关系; 4.求得结果.
勾股定理应用的常见类型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确定另两边的关系; 3.证明包含有平方(算术平方根)关系的几何问题; 4.求解几何体表面上的最短路程问题; 5.构造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有关线段长度,解决 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ppt课件
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
水面.这个水池的深度与这根芦
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A
巩固练习
解:设AB=x,则AC=x+1, 有 AB2+BC2=AC2,
B
C
可列方程,得 x2+52=(x+1)2 ,
解方程得x=12.
因此x+1=13
答:这个水池的深度是12尺,
这根芦苇的长度是13尺.
A
链接中考
1.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3,现在有一只蚂蚁
2.如图,学校教学楼前有一块长为 4 米,宽为 3 米的
长方形草坪,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 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径路”,却踩伤了花草. (1)求这条“径路”的长; (2)他们仅仅少走了几步(假设2步为1米)?
解:(1) 在Rt△ ABC 中,
A
别踩我,我怕疼!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32 42 5米,
A
5
4
3
C
2B
1
x
-4 -3 -2 --11 O 1 2 3
AB AC2 BC2 5.
问题:如果知道平面直角坐标 系坐标轴上任意两点的坐标为 A(x1,y1),B(x2,y2),你能求 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吗?
总结
(x1,y1) y A C
O
(x2,y2)
B x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一般地,设平面上任意两点
归纳总结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实际问题 解决
勾股定理
转化 利用
数学问题 建构 直角三角形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模型,画 出图形,分析已知量、待定量,这是利用勾股定 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1节的内容,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重要的定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古代数学文化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证明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动态演示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工具,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和讲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古代数学家勾股的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
2.新课讲解:(1)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家的智慧。
(2)讲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环节,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
两点间的距离.
上任意两点
处放上了点儿火腿肠粒,你
的西8km北7km 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
求直线同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的最短路径的方法:先找到其中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的线段就是最短路径长,以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为斜边,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
第1题图第2题图
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
的长度可能是()
A.9cm
B.12cm
C.15cm
D.18cm
10cm和6cm,A和B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十七章17.1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1勾股定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勾股定理联系二次根式的计算2.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一)介绍勾股定理与第一次数学危机:“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信仰的“掘墓人”。
毕达哥拉斯定理提出后,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
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的诞生。
天真的希帕索斯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结果被杀害。
但根2很快就引起了数学思想的大革命。
科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也让数学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引入斜边长为无理数时勾股定理的应用。
【活动二】讲解例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和竖着都不能通过,只能试着斜着通过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练习: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4m,宽3m的薄木板(能或不能)从门框内通过.1m2m师生活动:学生板演,教师进行点评【活动三】例2 如图,一架2.6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4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动0.5m吗?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讲解例题规范解题步骤【活动四】巩固提高完成书上26页练习题练习1 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AC方向上一点,测得BC=60m,AC=20m,求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勾股定理如何应用到简单问题的解决中?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内容3.预习下节课内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7_1_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优质学案)
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17.1.2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边与未知边长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求出未知边长. 重点:熟练运用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AB =3,BD =2,DC =1,求AC的长.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解析例1 一个门框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 ,宽2.2m 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穿过?为什么?【针对练习】有一根长125cm的木棒,要放入长、宽、高分别是40cm、30cm、120cm的木箱中(如图),能放进去吗?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例2 如图,一架2.6m 长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 上,这时AO 为2.4m ,如果梯子的顶端A 沿墙下滑0.5m ,那么梯子底端B 也外移0.5m 吗?【针对练习】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BAC =60°,∠DAE =45°.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 =4米,求点A到墙壁BC 的距离.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提升】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3,5),B(1,2)求A,B 两点间的距离.【针对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例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树高AC 是10米,另一棵树高BD 是4米,两树相距8米(即CD=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A点处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B 点处,则小鸟至少要飞行多少米?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5.如图,甲乙两船同时从A 港出发,甲船沿北偏东35°的方向,航速是12海里/时,2小时后,两船同时到达了目的地.若C 、B 两岛的距离为30海里,问乙船的航速是多少?例6.有一个圆柱形油罐,要以A 点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建在A 点的正上方点B 处,问梯子最短需多少米(已知油罐的底面半径是2m,高AB 是5m,π取3)?【针对练习】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体硬纸盒,现在A 处有一只蚂蚁,想沿着正方体的外表面到达B 处吃食物,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达标检测1.如图,书架上放了四个文件夹,已知∠ACB =90°,AC=24cm , BC=7cm , 则AB 的长为( )A.20cmB.23cmC. 25cmD.√47cm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CD 垂直于地面,在其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A, B(点A 、D 、B 在同一直线上)之间的距离是( ) A.13米 B.9米 C.10米 D.18米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 A.0.7米 B.1.5米 C.2.2米 D.2.4米4.如图,长方体的长为3,宽为2,高为4,则从点A 1到C 点(沿着长方体表面)的最短距离是( )A.√41B.√53C.9D.3√55.如图是一个育苗棚,棚宽a=6m,棚高h=2.5m,棚长d=10m ,则覆盖在棚斜面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为______m 2.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将一根细长木棒放进长为3cm 、宽为2cm 、 高为6cm 的长方体有盖盒子中,那么细木棒最长可以是_____cm.7.暑假中,小明和同学们到某海岛去探宝旅游,按照如图所示的路线探宝.他们登陆后先往东走8km ,又往北走2km ,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km ,再折向北走6km 处往东拐,仅走1km 就找到了宝藏,则登陆点到埋宝藏点的直线距离为______km.8.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 、B ,点C 是与BA 方向成直角的AC 方向上一点,测得CB=60m ,AC=20m.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9.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A ,CB ⊥AB 于B ,已知DA =15km,CB =10km,现在要在铁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应建在距A站多少千米处?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 的长为17米,此人以1米每秒的速度收绳,7秒后船移动到点D 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11.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12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点相对的B 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12.如图,铁路MN 和公路PQ 在点O 处交汇.公路PQ 上距离O 点240m的A 处与铁路MN 的距离是120m.如果火车行驶时,周围200m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火车在铁路MN 上沿ON 方向以72km/h的速度行驶时,A处受噪音影响的时间是多少?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图,上面标注了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无法直接测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吗?”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思考,他们可能会联想到之前学过的勾股定理。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在坐标系中,给出两个点的坐标,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请同学们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
3.设计一道关于最短路径问题的题目,要求包含直角三角形和坐标系元素。请同学们自行解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4.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小论文,可以从历史、生活、科技等角度展开论述,不少于500字。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引出勾股定理。
(2)新课: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价值。
(3)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勾股定理和最短路径问题相关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解题过程要求步骤清晰,逻辑性强。
3.小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论述充分,可以适当引用资料。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听课手册
图 17-1-8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1)在 Rt△AOB 中,∠AOB=90°. 由勾股定理,得 OB2=AB2-AO2=252-242=49,所以 OB= 49=7(m). 即这个梯子的底端 B 与墙之间的距离是 7 m. (2)由题意,得 OD=OB+BD=7+8=15(m),CD=25 m. 在 Rt△COD 中,∠COD=90°, 由勾股定理, 得 OC =CD -OD =25 -15 =400, 所以 OC= 400=20(m), 所以 AC=AO-OC=24-20=4(m). (3)由题意及勾股定理,得此时梯子的顶端离地面的距离为 252-52= 10 6(m),所以梯子的顶端向上滑动的距离为(10 6-24)m.
目标三 利用勾股定理确定立体图形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径
例 4 教材补充例题 如图 17-1-10 所示,长方体的长为 15,宽 为 10,高为 20,点 B 到点 C 的距离为 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 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 B,求这只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图 17-1-10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如图,作点 A 关于距 A 较近一侧河岸 MN 的对称点 A′,连接 A′B 交 MN 于点 P,连接 AP,则折线 APB 就是最短路径,AP+BP=A′B. 在 Rt△A′DB 中,由题意,得 BD=8 km,A′D=7+4+4=15(km).由 勾股定理求得 A′B= BD2+A′D2=17 km. 答: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 17 km.
2.利用勾股定理,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会求平面
上两点间的最短路径长.
3.在掌握立体图形展开图的前提下,利用勾股定理求立体图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定位
1.经历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能运用 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 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 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 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知识结构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及其应用.在第二节中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展开,穿插介绍了 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 判定定理.教科书按照先性质后判定的顺序,第一节安排了对于勾股定理的 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探究过程,第二节勾股定理逆定理 的安排也是设计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和证明的完整过程.展现 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定理课观察→计算→猜 想→证明的基本流程.
教材内容 ---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既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丰富与深化,又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 的基础;是“以形求数、以数溯形”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面积问题、三角形 问题、四边形问题圆的问题中都有勾股定理的“倩影”.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历来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有关 勾股定理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股定理解决门框是否能通过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移动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芦苇倾斜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折 叠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尤其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几 乎在每个省份的考查中都有体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导学案(全章)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课题:17.1 勾股定理(1)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勾3,股4,弦5)。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_____52,52+122_____132,那么就有_____2+_____2=_____2。
(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勾股定理内容 文字表述: 几何表述: 二、交流展示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 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即4×21× +﹝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而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17.1第2课时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1勾股定理说课稿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基础习题,让学生巩固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主要内容:左侧包括勾股定理的定义、勾股数;中间部分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例题及解题步骤;右侧部分呈现本节课的总结和勾股定理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2.风格:板书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难点和关键步骤,以增强视觉效果。
3.作用: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便于复习和回顾。
3.技术工具: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方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几何图形,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计划设计以下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在小组内,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想法,达成共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学校周围建筑物中的直角三角形,计算其边长,并验证勾股定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在课程体系中,勾股定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面积计算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直角三角形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平面几何中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内容奠定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说课(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
如图,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点处,若AB=8cm,
BC=10cm,求EC的长.
解:在R
BF2=AF2-AB2=102-82=36,
D
A
∴BF=6cm.∴CF=BC-BF=4.
E
设EC=xcm,则EF=DE=(8-x)cm ,
在R
x2+ 42=(8-x)2,解得 x=3.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
∵∠ADC=90°,∠C=60°,
1
∴ = 2 = 5
在R
在R
=
2 − 2 =
= 2 − 2 =
∴BC=BD+CD=11+5=16.
102 − 52 = 5 3.
142 − (5 3)2 = 11.
课程讲授
3
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
习
3. (中考·厦门)已知A,B,C三地位置如图所示,
∠C=90°,A,C两地的距离是4 km,B,C两地的距离是3 km,则A,B两地
5 km
正北
的距离是________;若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________方向.
随堂练
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2
点.容易知道,长为
的线段是两条直角边的长都为1的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
长为 13 的线段能是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吗?
新知导入
想一想: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2, 3
知识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3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勾股定理(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勾股定理应用的常见类型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确定另两边的关系;
3.证明包含有平方(算术平方根)关系的几何问题;
4.求解几何体表面上的最短路径问题;
5.构造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有关线段长度,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
1.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高为12㎝,吸管放进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BD,再利用
勾股定理便可求CD.
北东
A
C
D
Q
课堂练习
P
解:∵AC10,BC8,AB6,
B
∴AC2AB2BC2
北东
A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C
D
Q
1
1
而S△ABC BC AB AC BD
2
2
24
解得:BD .
5
2
24
在Rt△BCD中,CD = BC 2 BD 2 82 6.4
路线最短?
B
A
B
A
方案①
B
A
方案②
方案③
针对练习
(2)如图,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你画对了吗?
B
A
B
A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方案③的路线最短.
A
针对练习
(3)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点B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多少?
解:在Rt△ABC中,
C
B
AC=12 cm,BC=18÷2=9(cm).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
两点间的距离.
上任意两点
处放上了点儿火腿肠粒,你
的西8km北7km 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
求直线同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的最短路径的方法:先找到其中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的线段就是最短路径长,以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为斜边,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再运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
第1题图第2题图
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
的长度可能是()
A.9cm
B.12cm
C.15cm
D.18cm
10cm和6cm,A和B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