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_胡志海
大学生性别、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_胡志海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胡志海(黄山学院教育系,黄山,245041)摘 要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 )和刻板解释偏差(SEB )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
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SEB 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 内隐社会认知1 引言 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迅猛进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得人们能以新的视角对刻板印象进行考察。
人们日益认识到: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体现在外显过程上,而且还表现在内隐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中。
刻板印象同样也有一个内隐成分,有时个体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但相应的社会类别联想却已被自动激活。
如Trope (1991)认为,刻板印象影响着社会推理过程中的认同加工,它导致人们对同样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假设和结论,而且这种推理是自动进行的[1]。
Devine (1989)发现:只要一遇到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就会自动激活相应的刻板化加工[2]。
因此认为存在着内隐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是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Greenw ald &Banaji ,1995)[3]。
内隐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无意识成分是否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
前人相关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影响了个体对相应群体成员的各种判断,如对模糊行为的解释、成败归因、与职业有关的决定等[4-6]。
本研究主要针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常将性别与多种个人属性联系起来(如个性特征、角色、职业等),如将男性与强壮、自信、竞争等相联,将女性与温柔、依赖、顺从等相联[7]。
这种刻板印象常与职业定位、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时常遭遇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性别_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实验研究

( 1) 外显测量
性与男性的平等地பைடு நூலகம், 但传统的刻板印象依然内
采用自陈式的性别— 学科态度量表测得, 量
隐地存在, 并且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对人们的日 表以内隐联想测验中使用的学科专业为态度对象,
常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 关于刻板印象的 采用 3 级评分法, 试题为“计算机很适合男 / 女
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它自身的加工 性学习吗? ”、“计算机一般程度适合男 / 女性学
2.4 实验程序
按“E”键, 把女性姓名和理科专业进行归类并
先进行自陈式的外显性别—学科刻板印象测
按“I”键; 第七部分重复第六部分。
验, 在课堂上要求被试认真仔细填写答案, 三十
本程序中除第四部分和第七部分要求电脑自 分钟后当场收回问卷。一周后进行内隐性别 - 学
动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之外, 其余均为练 科刻板印象测验, 把被试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60
109
·应 用 研 究·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2 卷 总第 89- 90 期 2007 年第 1- 2 期 总第 110 页
期望孰优孰劣并进行舍取之后作出回答, 而不是
4.2 性别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
单纯依赖他们头脑中固有刻板化信息进行加工。
关于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问题, 国际心理学 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测量由于内隐联想测验
测验。测验结束后, 向被试解释指导语本身并无
事实依据, 只是根据实验需要设置的, 以消除不
良影响。
3.实验结果
IAT 测 试 的 数 据 处 理 是 根 据 Anthony G. Greenwald 等人[3,4]建议采用的方法, 对反应时大于 3000 毫秒 的 以 3000 毫 秒 计 , 小 于 300 毫 秒 的 以 300 毫秒计, 对错误率超过 20%的被试予以剔除, 得 到 有 效 被 试 为 102 人 , 男 性 59 人 , 女 性 43 人。实验结果见表 1 和图 1。
研究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

行 为 ,他会认 为是 “ 经济危机 ”或 “ 司搞得 其余 9 上 旬为中性句子。在 1 个 S B项 目中,8 6 E 句 鬼” ,而如果他知道了 “ 张磊获得了晋升”这种与 以典型 的男性姓名开头 ;8句以典型的女性姓 名
期望值一致 的结果就不太可能促使他 自然地产生 开头 。中性句子则在主语上没有特别要求 ,如小 归因行为 ,他会认为张磊被晋升是理所当然 的【 江、小胡 、小李等 。在每一个性别组中 ,均有 四 q 。 S B是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它在操作 上引进 个主语的行为结果与刻板 印象一直 ,四个主语行 E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5 6 2 期 2 1 年第 7 01 期 总第 87 7 页
・ 育论坛 ・ 教
作者简介 : 江亚丹 , 深圳大 学 ,硕士
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现
从事研究领域 :人格 与社会性发展。
研究生职业性别刻板 印象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
江亚 丹 何 丽 王 晓钧
32SE . B的 性别差 异
对 S B 和 S B 分 别进行 方差 分析 ,结果 表 E 1 E2
中做 出外归 因和内归因的数量 ,将它们与男性主 明 ,被试 性 别 因 素对 S B 没 有 显著 影 响 ( E1 F 语和女性主语这一维度共 同构成 四格表 ,如表 1 (,4 )= . 9 P 0 3) 1 2 1 7 , = . 1、对 S B 也没有显著 4 2 E2 所示 ,用 ac (B D bd A C )的情况进行显著性检验 , 影响 ( (,4) : . 9 p 0 0) F 1 2 0 0 , = . 5 ,也就是说 , 7 4
刻板解释偏差 (E )是刻板印象对人 的信 被试均 自 SB 愿参加实验。 息加工过程 内隐地发生作用 ,施加影 响的结果 。 个体 往往 意 识不 到 自己表 现 出来 的更 多解 释 ( 归 22实验 材料 .
大学生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实验研究

生就业职业作 为刻板印象 的一项重要 内容逐渐受到 贬义词 : 卑劣、 卑下 、 低贱 、 低下 、 俗气、 庸俗。 ( 二) 被 试 了关 注 , 职 业刻 板 印象是 指人们 对 不 同职业 的期 望 、 要 求和 一般 看 法 。 目前 , 虽 然大 学生 的数 量 每年 都在 某 师 范大 学 本科 生 4 5人 , 其 中男 性 2 0人 , 女
( 三) 实验设 计
大学生存在职业偏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 家 庭 教育 的影 响 。个 体早 期 对 职业 的 刻板
化观念 主要 是从 父母 那 里获 得 。一 方 面 , 在 与孩 子 的
父母 自身对职业的刻板 印象 2 ( 褒义 词 、 贬义 词 ) X 2 ( 高 社会 地位 、 低 社会 地位 ) 长期交往和生活过程中, 会潜 移默 化地 影 响孩子 对 于职业 的最 初认 识 ; 另一 方 两 因素重 复测 量设计 。
象、 内隐 自尊、 内隐攻击性等进行有效而敏感的测量 。 以往对 刻板 印象 的研究 多 侧重 于 学术 方 面 , 实验 情 景 与现 实生 活存 在一定 距离 。在 实 际生 活 中 , 刻板 印象 常常影 响着人 的观 念与行 为选 择 。近年 来 , 大学
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有 : 法官 、 工程师 、 公务员、 企业 家; 社会 地位 较 低 的职 业有 : 保姆 、 农 民、 推销员、 小 贩 。此 外 , 选 取描 述 职 业 地位 的 6个 褒 义 词 : 崇高、 高贵、 高 尚、 高雅、 上流、 尊贵 ; 描 述 职业 地 位 的 6个
第二 , 社会媒体对刻板印象起着复制和强化的作 L a b 编写 , 程序包括五部分 , 每一部分都根据指导语 用 。在 现 代 社 会 中 , 社 会媒 体 对 人 们 的影 响 无 处 不 的要求 进行 按键 反应 。 二、 实验 结果 在, 电视 、 报 纸 及 户外 广告 等 都 影 响着 人们 的生 活方 根据 G r e e n w a l d 提 出 的新方 式计 算 被试 I A T得 式 和 观念 。社 会 媒 体 不 断传 递 着 大 家认 同 的刻 板 观 对 社会 地 位 高 的职业 予 以赞 许 , 而 对 社会 地 位 低 分 方法 。I A T 3和 I A T 5部 分 的数 据用 于分 析 , 即相容 念 ,
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性别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性别刻板印象的这一问题存在情势的严重性,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
希望通过这次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在人格特征形容词描述上上的表现,深刻了解大学生在哪些人格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并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说明。
被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学生中抽取被试128人。
方法:主要采用人格特性形容词7点量表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在7点量表中共包括有150个形容词,具体要求是当被试在填写7点量表的问卷时,分别评定每个形容词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用来描述男性或者用来描述女性。
结果:(1)大学生在选择人格特征形容词的描述上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这是与传统观念一致的的结果。
(2)男性和女性在选择部分人格特征形容词上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
结论:大学生总体表现出对自身性别认识的更多更深,符合提取理论;而男性和女性多把正性词赋予自己,负性词赋予对方,符合自尊理论。
关键词:人格特征形容词性别刻板印象Investigation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tereotypes inGenderAbstractObjective:Gender stereotypes still exist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our lives,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gender stereotypes,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exist the ser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and we did the study.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gender stereotypes in the last of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on what personality exist gender stereotypes,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ender stereotypes.Subjects:The survey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extract subjects from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128 people.Methods: Mainly USES the personality adjective scal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t 7. Sca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128 adjectives, asked participants on the 7 point scale, assess to what extent each adjective for used to describe the male or female.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personality adjectives describe gender stereotypes. (2) Gender adult gender differences on the part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jectives. Conclusion:Th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mor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gender, conform to the extraction of theory; Both sexes gives positive words to yourself, more negative words to each other, in line with the theory of self-esteem. Keywords: gender stereotyp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djectives目录一、引言 (6)二、文献综述 (6)(一)人格特征 (6)1.人格特征的定义 (6)2.人格的特征 (7)3.人格的结构 (8)4.影响人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0)(二)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12)1.社会化的涵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

高中生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关系Ξ侯东辉 郝兴昌ΞΞ(1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牡丹江,157012)(2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哈尔滨,150025)摘 要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问卷考察高中生被试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结果表明,高中生被试内隐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未出现实验性结构分离,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均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两层面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认知1 引言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用固定、僵化、单一或过分简化的性别因素来了解职业,并依此将职业加以分类。
认为男性适合从事某些职业、女性适合某些职业,而忽视如能力、知识、兴趣、特质等相关因素。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如果人们受此束缚,仅从性别角度来把职业划分成“男性职业”和“女性职业”,就容易限制个人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妨碍个体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态度的概念体系中都会并存双重态度———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尤其当涉及偏见和刻板印象时。
对刻板印象的一系列研究揭示出刻板印象可再分离成有意识和无意识内隐两个层次。
因此,要全面考察被试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需要在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分别进行测量。
本研究按照国内相关外显问卷编制原理编制问卷[2],检验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外显层面,对内隐层面的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 T )[3]。
国内以往研究的被试选取集中于大学生群体。
于泳红[2]研究发现通过外显直接报告并未揭示大学生职业态度的偏见,但在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间接测量时发现在内隐层面存在。
胡志海等人[4]在职业刻板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都存在非常明显的职业刻板印象。
王勇慧[5]采用投射测验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对大学生被试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大学生外显层面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郑琼梅[6]通过研究发现女大学生在外显层面不存在明显职业刻板印象,但却是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关系研究报告

关于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间的关系研究作者:胡志海黄和林时间:2009-11-20 16:01: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论文关键词:MBTI 人格类型专业认同内隐社会认知论文摘要:本研究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MBTI人格测验,并采用问卷调查与内隐联想测验(IAT>两种方式了解被试的专业认同状况。
研究发现样本的专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外显—内隐分离,在内隐层面上缺乏足够认同。
性别、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部分人格维度可作为判断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有效变量。
1 引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色彩仍很浓重,学生目前所学专业与其未来就业去向、工作岗位密切相关,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态度等。
国内以往对认同的研究基本为外显调查,在了解个体真实想法上略显不足(尤其是在被试有所顾虑的情况下>。
认同属于态度领域,按照社会认知的观点,对内隐态度的研究可能更为重要。
[1]本研究有意将外显调查与内隐实验相结合,以便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专业认同的现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会影响个体处理事物的方法,影响其在工作中与他人的沟通方式,并促进形成个体独特的行为表现方式。
[2]因此可以预见,人格类型的不同将会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对工作性质的理解。
为有效评定人格类型,本研究选用了迄今西方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格量表之一——MBTI。
该量表是由美国母女Isabel Mgers和Katharine Brig-gs在荣格(Jung>心理类型理论的基础上,通过50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完成的,全称为《Mgers-Briggs TypeIndicator》(梅彼类型指标> ,简称MBTI。
心理类型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以从四个基本的维度去确定,每个维度由对立的两极构成。
这四个维度是:外倾—内倾( Extraversion?Introversion ,简称E-I> ,表示态度或心理能量的倾向。
初中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_张丹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INSTTTUTE OF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7卷第4期2012年12月Vol.7No.4Dec.2012*收稿日期:2012-11-06**作者简介:张丹丹(1974-),女,广东梅州市人,深圳市景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在职研究生。
谢钰琪(1988-),女,河北衡水市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张智勇(1964-),男,江西萍乡市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1]。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 )是性别刻板印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人们根据性别将职业进行分类而形成关于某类人从事某种职业的固定印象,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针对职业的知觉、归因,职业方面的选择和成就。
例如人们倾向于将强调竞争性、理性和技术性的工作看作是男性职业,如科学家、建筑师、工程师等,而将强调依从、温暖人际取向的工作看作是女性职业,如秘书、护士、教师等[2]。
早期研究大多采用外显的问卷了解人们意识层面的职业刻板印象,例如Schein ,Mueller 和Liu 针对中、日、美、英、德五个国家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各国男大学生及中国和日本的女大学生一致具有“经理即男性”的刻板印象,而美国的女大学生则更倾向于认为女性具有和男性相同的管理特质[3];Miller 和Hayward 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500名14-18岁的初高中生对23种职业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女生和男生都喜欢从事与刻板印象一致的工作,工作偏好与观念上的职业偏差随女生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男生没有这种情况[4]。
但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并不一定通过外显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刻板印象,现阶段研究者大多采用内隐的方式对刻板印象进行测量,本研究从中选取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和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SEB )两种方法来探究内隐层面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进展及对策

2 0 1 5年 第 2 3期
大学 生职业性 别刻板 印象 的研 究 方法进 展及对策
何相材 四川师范大学
【 摘 要】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作 为刻板 印象的一种形式,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建 设者,其职业性别刻板 印象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本文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
做 出合理 的解释 ,因此 内隐联想测验也逐渐受到质疑 。
而 当 内隐联 想测 验被 用 于研 究 职业 性 别刻 板 印象 而 受到
崇和尊重 。这种观念经过长期 的累积和沉淀 ,内隐地影 响着人们的 日常行为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也经过 了长期 的累积和沉淀 。过去女性社会 地位低 ,只能从事
一
学园 I X U E Y U A N
的期望不一致的情境 中会做 出更多的归 因或解释行为 ,
2 0 1 5年 第 2 3期
然因素。在员工失败时 ,要引导员工认识到 自身能力 的 不足。不正确的归 因,只会导致员工积极性的降低 ,从 而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和员工的流失 。
从而使不一致的情境得到合理的解释。深圳大学的江亚
As s o c i a t i o n T e s t ,I A T)由于信效度较高,可重复测量 , 可 以用来测量与积极和 消极没 有直接联系 的想法 和态
度 ,因此正 被 越来 越 多 的 国内外 学者 用 于职 业性 别 刻板 印象 的研 究之 中。国外 学 者 Wh i t e 以及 国 内学 者 于泳 红 、
佟丽君等人都采用 内隐联想测验对职业性别刻板 印象进
行 了研究 。
生选择和学习了与 自己性别不一致 的专业 ,他们在成就 的获得上则会承受更大的阻力 ,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上也 会受到更多职业性别隔离现象的影响。 过去 ,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常常被用来评价工作好 坏 ,那些收入高和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容易受到人们的推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第3期1732.2.4数据处理根据Greenwald等人(2000)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所获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110]。
对内隐联想测验中反应时大于3000ms或小于300ms的被试以及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剔除。
这样共剔除被试3名被试(2名男生,1名女生),因此有效被试为55名。
采用SPSSl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3.1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结果3.1.1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情况当问及被试“将来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被试的选择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在所列出的15个职业中。
排名第一的是“企业家”,有5498名大学生选择,所占百分比为29.5%。
排名第二的是“教师”,选择的大学生人数为2005名.所占百分比为10.8%。
其次,有7.8%的大学生选择“工程师”这个职业,人数为1447名。
排名后两位的分别是“农民”和“工人”,其中1%的大学生选择“农民”,人数为179名;161名大学生选择“工人”,所占百分比为0.9%。
“运动员”和“模特”这两个职业的排名也很靠后,可能是由于这两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造成的。
另外,有16%的被试选择了“其他”这个选项,当进一步访谈,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大多数谈到“公务员”,“网络工程师”等新兴职业。
注:1科学家;2企业家;3教师;4警察;5医生;6运动员;7农民;8军人;9T人;lO影视明星;11作家;12法官;13T程师;14国家干部;15模特;16其他。
图l将来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3.1.2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性别比较进一步对填写了性别的大学生所选择排名最靠前的两个职业分别进行性别差异比较。
结果发现,对于“企业家”这个职业.男生的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女生C矿=53.069,P<O.001):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女生的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男生Of=77.813,P<O.001)。
另外发现,在男生中,选择“企业家”这个职业的人数显著地高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而在女生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即选择“企业家”这个职业的人数也显著地高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如图2所示)。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第一章】从业性别刻板印象控制探析引言【第二章】刻板印象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第四章】观点采择对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第五章】观点采择对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第六章】刻板印象运用观点采择的作用【结论/参考文献】如何改变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结论与参考文献摘要刻板印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题。
围绕着刻板印象,研究者们展开了对种族、容貌、地域、职业、性别等多领域的研究,证实了刻板印象的普遍存在性。
而对刻板印象是否可以被控制和改变还存在争议,对如何有效影响刻板印象的手段研究较少。
本研究试图以观点采择为干预手段,探讨观点采择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本研究包括了两个部分:研究一从外显层面上探讨了观点采择策略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通过预实验收集的更适合男性和更适合女性的职业词编制了职业态度调查问卷,比较被试在观点采择策略(要求被试想象并记录自己作为一名女性IT 精英或男性幼儿园老师的代表性一天)下,他们的外显刻板偏见得分是否会有所降低。
得出了以下结论:(1)大学生被试在外显层面上,普遍存在着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2)观点采择策略在有效发生时,能够显着降低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但如何有效引导,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3)在外显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即女性被试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要显着低于男性被试,女性被试表现出一定的反刻板印象趋势。
研究二从内隐层面上探讨了观点采择策略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本研究以内隐联想测验为实验范式,比较被试在改进过后的观点采择策略(想象并记录自己作为一名女性IT 精英或男性幼儿园老师受到他人非议时,要如何辩驳)下,被试的内隐效应是否会有显着的降低。
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内隐层面上,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显着存在的。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1.引言刻板印象是指过去经验影响人们把某一品质归因于某一社会群体或阶层,但是人们自身并没有内省地识别(或不能准确地识别)这一过去经验(Greenwald & Banai)。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典型内隐刻板印象,Jacoby,Kelly,Brown,和Jasechko(1989)曾运用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证明在名声判断中存在内隐记忆操作。
后来Banaji和Greenwald对Bacoby等人的实验程序进行改进,运用信号检测论研究也发现被试对男性姓名的判断标准低于对女性姓名的判断标准,即在性别上倾向于将男性视为更著名一些,表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Devine(1989)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刻板印象中既包含意识的成分又包含无意识的成分,且这两部分是各自独立操作的。
Banaji和Greenwald也在研究中发现,内隐的和外显的性别刻板印象是相互分离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大学生族群中,女性变强是一种普遍存在并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正常现象,这些都使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发生了变化。
但人们的性别角色概念是否真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须通过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来探究。
由于内隐社会认知是一种自动化的认知过程,它与其他自动化认知过程不同之处在于:被试没有意识到先前经验对自己的行为或判断产生了影响,一旦被试意识到这一影响,内隐效应就会消失或发生翻转。
因此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都选用间接测量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基于内隐记忆的“瞬间成名”测试来揭示在记忆错觉表象下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一内隐社会认知因素。
实验假设被试对不同性别人名的判断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且被试性别与人名性别间存在交互作用。
2. 实验方法2.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双盲法,由主试告知被试将参加的是记忆实验。
实验为2×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1)被试间变量:被试性别(男生/女生)2)被试内变量:人名的性别(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因变量:被试对人名是否为识记过的著名人物做出的判断2.2 被试选取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中抽取男女生各5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和外显比较研究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和外显比较研究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被试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
方法采用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测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和外显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测验(自陈式职业性别态度量表),考察山东师范大学51名本科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结果实验1,男性归因的SEB分数显著高于0(t(50)=0.00,p<0.01),女性归因的SEB分数与0没有显著性差异(t(50)=0.88,p>0.05)。
大学生被试在积极情境中对男性行为者的内归因数量显著多于在相同情境中对女性行为者的内归因数量(χ2=6.84,p<0.01),在消极情境中差异同样显著(χ2=6.86,p<0.01)。
实验2,句子主语与刻板印象一致性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1,49)=5.83,p<0.05)。
结论实验1的结果表明,从被试总体对行为的解释数量上看,大学生被试存在明显的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但是,大学生被试的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明显。
从对被试解释的内外归因上看,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男性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实验2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外显的男性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内隐和外显态度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存在一致性。
即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关键词】刻板解释偏差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大学生外显报告Implicit and Explicit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 pation-sex Stereotpyes【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ttitude from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sex stereotype. Methods Based on 51 participants selected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using the 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SEB) and explicit reports,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college students’occupation-sex stereotype.ResultsExperiment1,The SEB score about attributing to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zero(t(50)=0.00,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female attribution between SEB score and zero, (t(50)=0.88,p>0.05). In the positive situation,the amount of implicit reason to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χ2=6.84,p<0.01).The similar result appeared in the negative situation(χ2=6.86,p<0.01). Experiment 2, the subject of sentence and stereotype consistency have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effects(F(1,49)=5.83,p<0.05) .Conclusion From the results of text 1,it can be seen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stinct occupation-sex stereotype for male comparing with fema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explaining the number of behavior.To some extent undergraduate have occupation-sex stereotyp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holding inner or outer reasons in explaining behavior. From the results of text 2, it can be seen that college students have apparent occupation-sex stereotype. From the results of text 1 and text 2,it was consistent between the subjects, implicit and explicit occupational attitudes. In another word,It is a universal phenomon that college students implicitly have occupation—sex stereotype.【Key words】stereotypic explanatory bias(SEB) occupation-sexstereotpye undergraduate explicit reports1 引言1.1 刻板印象及相关研究方法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新闻工作者W.Lippman于1922年在《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的。
大学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1.引言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就如人们一直接受幼儿园教师由女性来担任这一现象,而对于男性担任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位则不太认同,即“人们即使表面上认同了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但传统的刻板印象依然以一种自动化的方式对人们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1]。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独立的、有抱负的、富有竞争性的,而女性则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
“Broverman ,Clarkkson ,Roosenkrantz (1970)等的研究表明,即使像那些经过临床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病医生等心理学领域中的人也存在性别刻板印象”[2]。
刻板印象中偏见的不可避免性说明,一直以来,社会中就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待遇。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根据性别将职业进行分类而形成关于某类人从事某些职业的固定印象,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不同职业的选择”[3]。
在国外研究中,最早的一项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是由Shinar (1975)进行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认为某些职业需要阳刚特质,而另一些需要女性特征[4]。
之后Jocoby 和Kelly (1989)通过声望研究发现,被试更倾向于将男性视作更著名一些[5]。
之后Banaji 和Greenwald (1994)利用Jocoby 的实验大学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朱鑫亚摘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6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结果表明,大学生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刻板程度在性别、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男女职业评价刻板印象上,男大学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刻板印象,女大学生的观念已有所改变。
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测量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关键词: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刻板解释偏差大学生作者简历:朱鑫亚(1986.7-),女,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共预备党员,湖州师范学院本科学历,应用心理学专业。
职业刻板印象对优化独立学院就业指导的启示

刻板印象是对具 体社会群体具有 的心理特质 观念 和预期 ,是联结 某个社会群体与一系列品质及行为特征 的抽象 的知识结构 ,它具有作 为指导整个 群体乃 至于群体 成员 的信息加工预期 的功能 。【 l 换而言之 , 刻板 印象影 响着人 的现实判 断和问题决策 。随着社会 的飞速 发展和就 业问题的 日益严峻 , 就业 压力不断增大 , 个体 对职业刻 板印象的探讨成 了刻板印象研究领域 的新 方向 ,职业性别刻板 印象成 为社会 认知领域 的新课题 。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专业 、 职业方面的
女性更适合于从事服务性职业。研究也发现 , 大学 生对专 业技 术性职业 评价较高 , 而对服务性职业评价较低。
胡志海 采用内隐联想 测验(A ) IT和刻板解释偏 差( B两种 方法对 S ) E 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 了内隐研究 。发现被 试整体在两次实 验 中均表现 出极为显著的 内隐刻板 印象 ,女大学生头脑 中的刻板印象 对其行为归因 已形成显著影响。[ 3 1 综上研究成果 , 结合现实情况 , 不难发 现大部 分高校学子对男性和 女性更适合从事哪类工作有固定的观点 , 同时认 为职业有贵贱之分 。 在 独立院校大学生还存 在另外 一种职业 刻板 印象 :认为 B类院校学生 比 A类院校学生差 。 这些想法深 刻影 响着大学生 的就业价值观 , 影响着其 职业的选择和工作的状态。 2 招聘 人员存 在职业刻板 印象 . 2 成剑慧研究发现招聘人员存在着显著 的职业性别 刻板印象 ,并且 招聘者 的职业 性别刻板 印象与其在招聘 过程 中的甄选 行为是一致 的。 许 多招聘 信息 明确标 明性别 和年龄要求 ,除此之外招聘过程 中面试 官 对性别 和年龄也有不成 文的要求 。 招聘者普遍认为女生更细心和耐心 , 所 以更适 合做文 书等服 务性 工作 ,认为男生更理性和沉着所 以更适 合 做专业技术性工作 , 这一刻板 印象 决定 着招聘者的最终选择 , 响着 高 影 校学生 的应聘结果 , 也影 响高校学生 的就业价值观 。 23 .社会人员存在职业刻板印象 李艳娜对社会青年 的职业性别 刻板印象的研究结果表 明 : 社会青 年倾 向于认为男性应该从事 专业技术性行业 ,而女性应该从事 服务 行 业, 并且男性 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高于女性 。 这种职业刻板亲友中。 当今社会许多家 长 和亲友根据他们认 为的 “ 职业 前景 ” 助学 生选择专业 , 帮 引导学生做 职业决策 。对于价值观不够成熟 , 自己了解 不够全面 , 对 对社会认识不 够深刻 , 自己不够信任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 听从 家人意见 , 出 自己 对 做 不清晰 , 甚至不喜欢 的选择 。 24高校就业指导在不断发展 . 自实行大学生就业制度 以来 ,高校毕业 生就业 工作越来越得到 国 家、 社会和高校的重视。 为有效地 促进大学生科学 、 自主地就业和创业 ,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 , 生涯规划 、 职业 毕业教育 、 综合素质 提升等选修课 也在不 断地增 加。 随着社会和大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高校就业 指导工作研究结果也 在不断地更新 。20 0 9年, 梁静认 为,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 出积极和消 极 并存 的双重特征 。我 国高校应把关注大学生 的经济需 求和人生价值 实现的需求 、 大学生树 立就业使命意识和 自 帮助 求意识 、 解决女大学生 就业难 问题作 为开展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 的最佳切入点 。 敢才认 为在就业指导过程 中开 展就业 文化 建设 , 必须构建 以“ 口” “ 人 、培养” 和 “ 口” 三关 ” 出 这“ 为主线 , 为道” “ 实” “ 以“ 、为 、为用 ” 三为 ” 抓手的 这“ 为 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 满意就业 。[ 引 有研究结果表 明正确 的就业价值观与健康 的就业 心理 ,是成功就 业 的必要条件 。就业价值观 的偏差 ,会带来情感上 的分离 和行 为的偏 离 , 响就业 的心理健康 , 影 并导致就业不成功 。 所以高校非常有必要针 对大学生 的心理特点开展有效 的就业指导工作。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环境——内隐职业刻板印象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环境——内隐职业刻板印象作者:程利娜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0期[摘要]除了社会大环境造成目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外,微观的心理环境也加剧了该形势的程度,即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因此,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刻板印象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抉择,亦可为高校进行就业指导提供实践意义的新视角。
[关键词]内隐职业刻板印象大学生就业心理环境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校级基金项目(SLGQD0612)作者简介:程利娜(1978-),女,河南开封,陕西理工学院教科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目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扩招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已成为大众化或普通的群体,就业的竞争呈现出日益激烈的局面;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新的就业制度已经不能提供大学生认可的那些传统的稳定就业岗位。
应该看到,除了以上客观原因外,大学生微观的心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也就是内隐职业刻板印象。
为了缓解大学生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分析这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必要的,为进一步营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一、内隐职业刻板印象的定义及相关研究成果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指按照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1]。
从定义可以看出:刻板印象通常以非常明显的自然特征区别于不同的群体,如性别、种族,把一系列特征归为某一群体的个体所有,并且某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具有该群体所具有的全部特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使用刻板印象来评价他人。
这说明这种心理现象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所以,理论界就提出了内隐刻板印象,即过去的经历不能准确的识别,但这些经历却影响着对某一群体的特征评价。
职业作为刻板印象的一项重要内容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内隐职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不同职业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1]。
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刻板印象,对某些职业评价很高,有些则很低.工作岗位所在不同地域对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产生较大影响,隐藏着加工机制的深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观存在某种偏差.
作者:胡志海梁宁建徐维东作者单位:胡志海(黄山学院教育系,黄山,245021)
梁宁建,徐维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刊名:心理科学PKU CSSCI 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2004 27(3) 分类号:关键词:职业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就业观大学生。
大学生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IAT研究

大学生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IAT研究李芳【摘要】本文选取39名四川大学的学生和42名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对其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IAT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四川省内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理工科目应由男生选择,而文史科目应由女生选择;(2)IAT的研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专业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目前的四川省大学生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差异显著,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8【总页数】3页(P181-183)【关键词】大学生;刻板印象;内隐性别【作者】李芳【作者单位】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德阳 6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4目前的内隐研究形式多样,方法甚多,而最独到、最受国内外学者欢迎的还是IAT——内隐联想测验。
本文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研究之所以运用IAT方法,主要是因为IAT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这可以通过以往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
Greenwald[1]等人在使用IAT的同时,用多种外显方法对被试者的态度进行测量;蔡华俭[2]等人测量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的结构时,用IAT的同时,采用了自陈量表,他们都发现IAT更为灵敏。
因此,鉴于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测量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存在性进行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性别学科印象,即关于性别和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常,性别是人们判断人物属性的第一要素,这体现在人们将个人性别与之基本属性相联系。
比如,女性柔情似水,而男性刚强坚毅。
这种性别刻板反映在高校教育上,则把性别与所学科目联系在一起,即人们通常认为,女生更适合学习文史类科目,而男生更适合学习理工科目。
本研究采用IAT的实验设计,主要研究大学生群体中的专业选择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即性别学科印象刻板,具体指大学生群体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是否以性别为重要的考虑要素,是否会在性别基础上定义社会参与,即是否存在刻板化加工。
大学教师对学生专业性别刻板印象的IAT研究

大学教师对学生专业性别刻板印象的IAT研究苗路霞【摘要】从内隐测量角度出发,使用IAT内隐联想测试范式,以大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男/女)×2(理工/文史)×2(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设计,一方面检验大学教师是否存在对学生适合学习专业的性别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探索大学教师对适合学生学习专业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在教师的性别、学科类型上存在差异.【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4【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试(IAT);大学教师【作者】苗路霞【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5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种十分普遍的认知现象。
就其性质而言,人们一般认为在社会知觉和社会交往中,它是必然出现和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它主要源于人类的认知资源相对外在刺激时的严重匮乏以及认知的高度概括化;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到知觉者的关于某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1]127-163,这种认知一般不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同时也不考虑个体的相关差异,而是直接依赖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些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一旦形成,那么其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较难发生改变。
因而它往往会阻碍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极易导致偏见的产生,给人们的社会认知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带来不良影响。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最常见的刻板印象包括:性别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年龄刻板印象等。
社会认知从社会信息加工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出发,可划分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两个方面。
Greenwald和Banaji(1995)最先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的概念[2],刻板印象才明确地成为内隐社会认知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胡志海(黄山学院教育系,黄山,245041)摘 要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 )和刻板解释偏差(SEB )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内隐研究。
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SEB 是一种测量内隐刻板印象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刻板解释偏差 内隐社会认知1 引言 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的迅猛进展,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得人们能以新的视角对刻板印象进行考察。
人们日益认识到: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不仅体现在外显过程上,而且还表现在内隐的无意识的加工过程中。
刻板印象同样也有一个内隐成分,有时个体并未意识到自身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但相应的社会类别联想却已被自动激活。
如Trope (1991)认为,刻板印象影响着社会推理过程中的认同加工,它导致人们对同样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假设和结论,而且这种推理是自动进行的[1]。
Devine (1989)发现:只要一遇到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就会自动激活相应的刻板化加工[2]。
因此认为存在着内隐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是指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Greenw ald &Banaji ,1995)[3]。
内隐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无意识成分是否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
前人相关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影响了个体对相应群体成员的各种判断,如对模糊行为的解释、成败归因、与职业有关的决定等[4-6]。
本研究主要针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常将性别与多种个人属性联系起来(如个性特征、角色、职业等),如将男性与强壮、自信、竞争等相联,将女性与温柔、依赖、顺从等相联[7]。
这种刻板印象常与职业定位、社会角色联系在一起,如近年来大学生在求职时常遭遇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则试图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学生在观念上是否也存在性别偏见,尤其是女大学生们是否存在着自我设置的主观障碍。
这对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具体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展开,即他们是否对男女两性存在不同的职业定位,在进行社会认知时是否会在无意识上受到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左右,有无刻板化加工的现象。
在各类内隐研究方法中,内隐联想测验(IAT )由于其良好的心理计量学特征,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用于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之中。
但内隐联想测验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可见的IAT 研究多采用个别施测方式,完成一次实验不仅耗时较长而且易受一些无关因素干扰;另一方面,IAT 的实验情景过于单纯,其结果与被试的社会认知未必都有密切的关联。
而以刻板解释偏差(SEB )为指标的内隐态度测量方法则可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它是基于Hastie (1984)提出的观点:个体在面对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的情境时,会做出更多的解释行为(归因行为),以使不一致得到合理化解释。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刻板印象对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发生内隐作用[8]。
在实际研究中根据被试对问题的不同归因来计算SEB 值。
SEB 的问卷编制较为复杂,但施测却较方便,所得结果的社会内涵也较IAT 丰富[9]。
目前国内有关SEB 的实验还极为少见,本研究同时采用IA T 与SEB ,试图探讨SEB 能否有效揭示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它与IAT 的研究结果可否相互验证。
2 研究方法2.1 实验一 内隐联想测验(IAT )2.1.1 被试 随机抽取黄山学院一年级本科生54人,其中男女各半,年龄在17~19周岁之间。
2.1.2 仪器 奔腾四系列微机2.1.3 材料 本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来获得内隐效应。
通讯作者:胡志海。
E -mail :hz hls @h s u .edu .cn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sk226)。
112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5):1122-1125靶子词:男性姓名———张强、丁勇、刘军、赵虎、程大力、汪松、李健、张飞;女女性姓名———刘娟、江丽、王娜、李莎、丁霞、程晶、汪艳、肖蓓联想属性词:积极词汇———高工资、体面、舒适、富有、尊重、提升、前程、发达;消极词汇———低工资、困难、轻视、低微、侮辱、失望、下岗、冷遇相容部分为男性姓名—积极词汇、女性姓名—消极词汇;不相容部分为男性姓名—消极词汇、女性姓名—积极词汇。
所有靶子词与属性词均经过预测验产生。
一个IAT的过程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实际测验时将相容与不相容部分各重复一次作为练习,故共有七部分。
2.1.4 程序 将Greenw ald设计的IAT程序进行修改和汉化后,使用Inqusit2.0通用心理实验软件进行上机实验。
采用个别施测方式,被试单独完成测验,程序自动记录被试每次反应的时间及正误。
2.1.5 数据处理 根据Greenw ald(1998)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所获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
发现所有被试的错误率均低于20%,因此均为有效被试。
对反应时长于3000毫秒或低于300毫秒者重新记分为3000毫秒和300毫秒。
经转换后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2 实验二 刻板解释偏差测量(SEB)2.2.1 被试 同实验一2.2.2 研究工具 由25句原因填空句子构成的问卷,所有句子均只向被试呈现有关事件结果的半句,而关于事件原因的半句则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想象进行任意填写。
在问卷中16道题是与所研究的刻板印象主题有关的句子,称为SEB项目,其余9句为中性句子。
在16个SEB项目中,8句以典型的男性姓名开头(如赵钢):8句以典型的女性姓名开头(如肖娜)。
中性句子则在主语上没有特别要求,如小江、班长等。
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在题目设计上主要围绕就业这一主题。
项目紧贴现实,易于激发被试的内隐态度。
16句SEB项目分别包含与刻板印象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以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
如在本研究中,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包括“张强收到好几家知名企业的面试通知”和“江玲工作不久就被辞退”。
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积极和消极行为,如“王莹如愿当上了公务员”和“李军对就业前景很悲观”。
所有SEB项目均为经预测筛选后确定。
本问卷间隔四周后的重测信度γ=0.81(p<. 001),同质信度克伦巴赫(L.J.Cronbach)α系数为0. 857,符合测验编制要求。
2.2.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的实施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
仅告知被试这是一个完成句子测验,请按自己理解任意填写,回答无正误之分。
将全部被试集中后当场发放问卷,25分钟后统一回收。
2.2.4 数据处理 先由两名具有心理学副教授职称者分别独立地对问卷中SEB项目进行分类编码,判断被试填写的内容是否真正涉及对行为的解释,并各自剔除无效回答。
二人的分类结果经检验存在显著相关(p<.01)。
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被试对男性主语题目与女性主语题目所做出的解释数量,将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减去与刻板印象一致的句子情境中的解释总数,这样每一被试得到两个SEB分值(SEB1与SEB2)。
对每一被试的SEB项目的归因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各自属外归因或是内归因,并进行归类统计汇总,列出相应的四格表。
3 结果3.1 实验一(IAT)结果表1 被试IAT反应时相容部分不相容部分反应时(ms)SD反应时(ms)SDt 男性733.07367.22932.42404.8011.438***女性746.70399.58746.26332.010.029总体740.37384.86831.78378.707.810*** 注:***表示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试整体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相容部分与不相容部分的反应时差异极为显著(p<.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男性被试中,而女性被试则未体现出任何的反应差异,两实验部分的反应时几乎完全一致。
然而是否就能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呢?让我们还是待考察实验二的结果后再作定论。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11233.2 实验二(SEB)结果表2 被试总体的SE B1与SE B2项目M SD t Sig.(2-tailed)S EB1 S EB22.2407-0.50007.560918.109511.8160.075 从表2可以看出,被试对男性主语的SEB1的分值要大于针对女性主语的SEB2分值,表明他们对不符合男性刻板印象的句子情景做出了更多的归因。
但两个分值间尚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5)表3 按性别分组的SEB1与SE B2及t检验结果性别项目M SD tSig. (2-tailed)女性SEB1.96307.76819SEB2-2.92597.279722.086.047男性SEB13.51857.26620.666.511SEB21.92598.29701 由表3可见,女性被试的SEB1与SEB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5),而男性被试的两个分值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表明女大学生们存在显著的刻板解释偏差。
将所有被试对题目中积极印象与消极印象的不同归因进行分类汇总,其结果见下列四格表:表4 被试总体对积极印象归因汇总外归因内归因男性主语36166女性主语75129表5 被试总体对消极印象归因汇总外归因内归因男性主语15163女性主语11398 从表4、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被试们对男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倾向于做内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则更多地进行外归因。
另一方面,对男性主语的消极印象倾向于做外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消极印象更多地是进行内归因。
以上两表经检验,χ2分别为17.89与13.06,P均小于0.001,表明被试对男性主语与女性主语同类行为的归因方式存在极为显著差异,被试整体存在SEB。
进一步按被试性别进行分析,男性被试对积极印象或消极印象的归因均发现与句子主语间的显著关系,χ2分别为4.12与3.97,(p<.05)。
而女性被试对积极印象或消极印象的归因则与主语的性别更是存在极为显著的关联,χ2分别为8.19与9.25,P 均小于0.001。
她们对男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倾向于做内归因,而对女性主语的积极印象则更多地进行外归因;在消极印象上的归因则恰好与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