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污染

合集下载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一、引言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幸运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具备特殊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地分解和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为环境的修复和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1. 微生物的分类和功能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等,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具备不同的降解能力。

其中,细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化合物的能力;真菌则擅长降解木质素和多环芳烃等有机物;而古菌则对极端环境下的有机废物降解具备独特的适应能力。

2. 微生物降解机制微生物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时,主要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分解化合物的化学键,将其转化为无毒或较低毒的物质。

这些酶可以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诱导合成,因此可针对具体的污染物进行调控。

此外,微生物还能通过多种途径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如转化为能量、气体或更稳定的形式。

三、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降解1. 微生物的选择途径重金属是一类有害而难以处理的污染物,但微生物却能通过吸附、还原、沉淀和转化等方式对其进行有效降解。

此外,通过改变土壤或水体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等环境因素,也可以促进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2. 微生物的降解机制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降解主要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现,它们可以使重金属形成难溶性或稳定的沉淀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毒性。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产生硫酸盐还原酶,将含有重金属的化合物还原成相对稳定的硫化物,从而将有毒的重金属转化为较为安全的形式。

四、微生物对农药污染的降解1. 微生物的降解机制农药是农作物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但其残留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

微生物通过产生特定的酶类分解农药分子的连接键,降低其残留浓度。

此外,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产物也能进一步分解和转化农药残留物,从而减少环境中的农药污染。

2. 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生物进行农药污染治理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方法。

第13章微生物代谢产物解析

第13章微生物代谢产物解析

第二节 微生物的一般代谢产物的污染与危害
❖ 1.一般化合物(氨;硝酸与亚硝酸;氮氧 化物;硫化氢;酸性矿水;甲基汞;羟胺; 亚硝氨类;)
❖ 致病特点: 1.主要是食物中毒; 2.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 3.中毒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4.有较强的抗药性;
黄曲霉毒素
❖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 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 素的危害性,毒性为氰化物的10倍,砒霜的68倍,靶器 官为肝脏,亦有引起胃,肠,肾病变者.长时间食用含低浓 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 的主要原因。
❖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 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 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 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 268℃。在pH9-10的溶液中分解迅速
致病机理
❖ 黄曲霉毒素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黄曲 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与某些氨基 酸结合的活性,对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必需 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 酸与tRNA的结合,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从 而在翻译水平上干扰了蛋白质生物合成,影 响细胞代谢。
四.藻类毒素
❖ 产毒素的甲藻引发赤潮后,产生的毒素会在 贝类内脏积累,人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
❖ 如:从石房蛤中分离出来的石房蛤毒素 (saxitoxin),是源于链状膝沟藻 (Conyaulax catenella),石房蛤毒素毒性与 神经毒气沙林相同,国际条约已将其列为化 学武器.该毒素热稳定性强.
第13章 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环境的 污染
❖ 正常生态系统中,代谢产物在自然物质循环 中不断运转,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和重要 组成.

谈谈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谈谈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谈谈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微生物,是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无机体。

它们生活在环境中的各种角落,不仅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更是最基础的生态环节之一。

微生物的存在与繁衍,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生物不仅维持着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生存,也对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等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微生物对大气的影响微生物对大气的影响不仅来自它们的生命过程,更源自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中大多数存在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都会影响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其中,甲烷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微生物中生产甲烷的菌株种类很多,包括甲烷菌、细菌、短梗菌等。

甲烷是一种有机气体,自然界中也存在相应的降解菌株。

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甲烷排放量直线上升,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更加严峻。

(二)微生物对水的影响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在水中生活着的微生物种类丰富,涵盖了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微生物在水中的代谢作用和产生的各种矿物质,对水体生物和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影响。

其中,微生物从污泥中分解有机物、氨氮等,可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对水体的防止富营养化和减缓水光合作用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水中的微生物也会因为受到污染,产生抗性与多样性,从而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有不同的贡献。

(三)微生物对土壤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是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由细菌、真菌、放线菌、阿米巴、叶绿体等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

它们在根际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菌株众多,可以为植物提供有机物质、氮素、钾、磷等养分,帮助植物生长。

另外,微生物能够针对特定的有机化合物或无机物进行解毒、降解和转化,促进了土壤环境的减轻,维持和协调整个生态系统平衡。

(四)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污染物的转化和降解两个方面。

微生物种类丰富,可以针对多种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对回收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和危害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和危害
(一)湖泊优势藻类
湖泊中优势藻类主要是蓝细菌(又称蓝藻)中 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束丝藻属和颤藻属等种类。
其次是绿藻、硅藻、隐藻等。
我国湖泊水华中主要微型藻类出现的频率依次为: 蓝细菌>绿藻>硅藻>隐藻
第17页,共117页。
蓝细菌门
微囊藻
第18页,共117页。
颤藻
第19页,共117页。
第20页,共117页。
70年代后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至今富营养27富营养61富营养85中营养69中营养35中营养15贫营养4贫营养4贫营养0b富营养化水体分布面积广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北部呼伦湖南方深圳洪湖西部新疆博斯腾湖昆明滇池东部无锡太湖安徽巢湖5010015020025060年代以前80年代2000至次数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36次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 和危害
第1页,共117页。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水体富营养化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第2页,共117页。
第一节 水体富营养化
本节内容: ❖ 一、概述 ❖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 ❖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四、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五、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防治
平裂藻
鱼腥藻
第21页,共117页。
绿藻门
二型珊藻
斜生 珊藻
第22页,共117页。
硅藻门
直链藻
第23页,共117页。
小环藻
第24页,共117页。
(二)海洋优势藻类
海洋优势藻类以甲藻中的夜光藻、裸甲 藻、膝沟藻、角甲藻、多甲藻、原甲藻为主。
此外还有硅藻、金藻、黄藻、蓝藻等。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又称细菌肥料、生物肥料或接种剂。狭义的微生物肥料 是指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元素营养的供应量, 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这一类微生物肥料的代表品 种是根瘤菌肥料(接种剂)。广义的微生物肥料是指其制剂虽然也是通过 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作用导致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 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植物生长刺激素 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或者能够拮抗某 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作物病虫害而导致产量的增加。如目前 正处于研究与探索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根圈(际)细菌即属于这一类。
1.水体富营养化定义 是指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
等浮游生物异常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导致
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湖泊等内陆水体被称 为水华(又叫水花);发生在海洋被称为赤潮(又 叫红潮)。
第一节 微生物农药
一、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是以杀虫微生物为生产菌制备的微生物接 种剂。微生物杀虫剂既能直接杀死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的害虫, 又不伤害能控制害虫的天敌,也不像化学杀虫剂那样污染环 境,因而在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生产 规模与应用范围逐年递增,已形成为一个新的微生物农药产 业。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和真菌 杀虫剂等3种类型。
第一节 微生物农药
二、微生物杀菌剂 近二十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可以通过拮抗作用抑制植 物病原菌生长的细菌和放线菌,它们都能产生抗生素,可制 备成微生物杀菌剂。这类抗生素大部分具有内吸性能、高效、 选择性强、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生物降解快、无公害、对人 畜安全等优点,其缺点是药效不稳定、成本高、持效期短 (易被土壤微生物及紫外线分解)、易出现抗药性菌株 (高度 选择性所致)等。在农业上作为杀菌剂应用的抗生素主要有 灭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多氧霉素、庆丰霉素和放线 菌酮等。其产生菌和防治范围见表11-1。

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机污染物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它们来源于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石油、塑料等,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风险。

然而,幸运的是,微生物在环境修复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效果和应用。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古细菌等不同类型的单细胞生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代谢机制,能够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且这个过程是高效和环保的。

以石油为例,石油中的烃类化合物一旦泄漏到土壤或水体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然而,许多微生物群体具有降解石油类化合物的能力。

它们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降解有机物,将其分解为较小和较简单的分子,进一步释放能量和碳源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由于微生物对不同有机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苯类、酚类、农药、塑料等。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环境修复和废物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恢复污染环境的技术。

生物修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向受污染区域引入适量的微生物,以利用它们的降解能力来净化环境;另一种是通过优化现有环境中的微生物生长条件以促进其活性。

例如,在石油泄漏事故中,可以通过引入适宜的细菌来加速石油降解。

同时,调整土壤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的供应量等因素也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除了生物修复,微生物在废物处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机废物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安全的排放标准。

在废物处理中,微生物常常被用来进行生物转化或厌氧降解。

生物转化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更稳定和易处理的形式。

厌氧降解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废物降解为沼气和有机肥料等有用产物。

这些废物处理方式利用了微生物的天然降解能力,不仅降低了废物处理的能源成本,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作用与机制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作用与机制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降解的作用与机制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有效的污染物降解方法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这些寻找过程中,微生物降解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微生物具有独特的降解能力和机制,能够有效地降解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与机制。

一、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与机制有机污染物是目前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如石油烃类、农药、有机溶剂等。

微生物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能源和碳源,通过代谢途径将其分解为无害物质。

其次,微生物具有多样的降解酶系统,如氧化酶、脱氢酶等,能够有效地催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反应。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通过生物合成新的酶和代谢产物,进一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以石油烃类为例,微生物降解是其最主要的自然去除方式之一。

石油烃类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以供微生物生长。

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微生物产生的酶系统,如脱氢酶和氧化酶等,能够将石油烃类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终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通过生物膜等特殊结构的形成,在抑制外界影响下,提高降解效率。

二、微生物在无机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与机制除了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氮、磷等)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微生物在无机污染物的降解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部分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污染物为能源,并将其还原为无害的形态。

其次,微生物能够通过螯合、沉淀等作用,将无机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通过菌体表面的吸附作用,将无机污染物固定在细胞表面,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以重金属离子为例,微生物降解是目前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具有对重金属离子高度选择性的吸附能力,在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共生作用下,可以有效地抑制重金属离子的固溶转化并减少其毒性。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具有还原重金属离子的能力,通过还原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污染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污染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污染
引:
环境中的每种物质都会受一种或多种微生物 的作用,产生复杂多样的代谢中间体与终产物。 正常情况下,这些代谢产物不断产生,也不断转 化,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代谢产物会大量 积累,造成环境污染;有些代谢产物则是特殊的 化合物,会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更有甚者,有些代谢产物属于致癌、致畸、致突 变物质。以上各类代谢产物长时间、低剂量地作 用于人群,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 素之一,据称,精制毒素1微克的毒力为200, 000小白鼠(20克)致死量,也就是说,1克毒素 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一个人的致死量大概1微 克左右。 1899年至1990年,在美国共有2305人中毒, 经检测,303人感染A型毒素,92人感染B型毒素, 3人感染E型毒素,2人感染F型毒素,有2起中毒 事件是由A、B二种毒素引起。F、G二种毒素,主 要引起动物肉毒中毒,尚未深入得到研究。 back
毒性及危害
剧毒物,致癌物。 毒性为KCN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B1(毒性、致癌性最强):
LD50=0.294mg/kg (LD50<1mg/kg为特剧毒物) 主要靶器官:肝脏。 耐高温,在烹调加工温度下破坏较少,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耐酸性和中性,不耐 碱性。 主要污染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高 粱、棉籽等粮油及其制品。
某些外毒素和它们引起的疾病
分类(根据毒素的释放情况)
back
内毒素的特点
1、在活细胞中产生,产生后并不释放到周围介质中 去,只有当细胞被裂解或溶解后才释放,实际上 是大多数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一种组分。 2、不是蛋白质,而是脂多糖。 3、不管什么微生物产生,引起的疾病症状均相同, 包括机体发热、腹泻、出血性休克。 4、抗原性弱。 5、毒素较小。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影响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在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中,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二、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功能。

首先,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通过分解有机物,微生物能够降解废水、污泥和固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其次,微生物还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某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护环境的健康。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参与植物的养分循环和固氮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废水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膜反应器技术、活性污泥法等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活性还可以用于生物吸附、生物固氮等技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2. 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群落,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原重金属离子,修复受损的土壤生态系统。

3. 空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微生物能够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降解为无害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降解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吸附和分解悬浮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

四、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尽管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威胁。

一方面,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有害代谢产物,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另一方面,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因此,在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微生物的选择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和环境安全。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微生物与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微生物与
截止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 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病例(简称MERS)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 37.8%)。这些病例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病例最多国家为沙特阿拉伯,病例多集中 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以外国家的确诊病例发病前多有中东地 区工作或旅游史。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 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微生物传染病
疾病名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病 痢疾 艾滋病 疟疾 肝炎 麻疹 细菌性脑膜炎 百日咳 阿米巴痢疾 狂犬病 黄热病 非洲睡眠病
(引自Abdullah Assiri,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3; 13: 752–61)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第一节 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中东呼吸综合征
检查
1、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47例患者通过RT-PCR确诊,同时通过 Ct值测定病毒载量。 2、47例患者中没有一例血培养或呼吸道标本培养出细菌、病毒或 真菌。 3、47例患者的影像学均发现异常。
中东呼吸综合征
预防
根据WHO及中国卫生计生委对于防控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建议:
1、预赴中东地区的民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和手卫生,尽量避免密切接 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避免接触动物及其排泄物,用一次性纸巾和洗 手,减少与当地人接触,咳嗽讲究礼节,咳嗽和打喷嚏时,捂鼻捂嘴。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第一节 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三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致病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三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致病作用
绿)1个/人 二、示教 1.菌落色素、溶血现象观察:金葡 、铜绿在血平板 2.葡萄糖、乳糖、硫化氢试验的结果观察(各1支/大组) 3.靛基质试验:加入靛基质试剂后观察结果(已加试剂)(1支/大组)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三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及致病作用
分解代谢产物—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 H2S产生试验 接种生化管、结果示教 靛基质试验
合成代谢产物 内毒素的致病作用: 2只家兔/班 细菌溶血、产色素现象---示教
细菌的分解代谢
细菌的生化反应: 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营养物质 的分解能力亦不同,因而代谢产物有别。通 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作用和代谢验内容
一、操作 1.糖发酵试验:葡萄糖、乳糖(各1支/人)
接种菌种:大肠或沙门菌 2.靛基质试验:蛋白胨(1支/人)
接种菌种:大肠或沙门菌 3.硫化氢试验:硫化氢(1支/人)
接种菌种:大肠或沙门菌 4.细菌的鞭毛变异现象观察
接种变形杆菌至SS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点种) 5.平板划线:血平板(接种金葡或铜绿)1个/人,普平(接种金葡或铜
结果:上层玫瑰红色“+”
硫化氢试验
原理:细菌分解含硫氨基酸 (胱aa、半胱aa)生成H2S, 遇Pb2+或Fe2+形成黑色 PbS或FeS沉淀
培养基:硫化氢培养基
结果:培养基变黑“+”
+-
I M Vi C 试验 大肠埃希菌 + + - 产气肠杆菌 - - + +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抗生素、 细菌素、维生素、色素
1、溶血素
有的细菌能产生溶 血素,使血平板中 的红细胞溶解,在 菌落周围出现溶血 环。
观察:金黄色葡萄 球菌、铜绿假单胞 菌在血平板上的溶 血环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
水分:产毒的适宜水活度为0.8~0.9。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pH值:最适pH值为3
光强度:较低时有利于产毒
1.6 预防措施
预防霉菌污染为根本措施:⑴降低温度;⑵降低粮食水分;⑶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⑷减少氧气含量;⑸培育抗霉新品种。
去毒措施:⑴挑选霉粒;⑵碾压水洗米糠中的毒素;⑶含毒的油可用碱精炼去毒;⑷含毒的液体用活性炭吸附去毒;
第十章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
目的:了解各种微生物所产毒素的毒性及其相关症状,尤其是黄曲霉毒素的分类和蓝细菌释放毒素的规律。
第一节 微生物的毒素及其污染
微生物毒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活性、在低剂量时就对其他生物产生毒性的化合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均可产生毒素。
我国的标准
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 ≤ 20 μg/kg;
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 ≤ 10μg/kg;
其他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裱花蛋糕) ≤ 5μg/kg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内又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
3.NO2和NO:
NO2损害肺,NO损害血红蛋白和神经中枢。
4.羟胺:潜在的致突变物。
5.亚硝胺类:前体是亚硝酸盐和胺类。致癌、致畸变、致突变。
在咸鱼、腊肉及腌制蔬菜中有亚硝胺产生。
1.氨气:污染空气,水体中的氨气转化成硝态氮和铵态氮,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生物体,它们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环境污染物也对微生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这种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环境修复的重要角色。

它们具有许多酶系统,能够高效地降解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包括石油、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物。

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环境污染物可以被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减轻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可以直接杀死微生物,导致微生物数量的减少。

此外,部分环境污染物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了抑制作用,阻碍了微生物对其他环境物质的降解能力。

3. 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重金属是一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有毒性。

微生物通过多种机制对重金属起到一定的稳定和解毒作用。

其中,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沉淀、还原、离子交换等方式,促进重金属的转化和迁移,减少其在环境中的富集。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通过产生特定的配体物质,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4. 微生物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有机污染物包括石油、农药、塑料等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在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产生酶类,将复杂的有机分子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进而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5.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的相互作用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们通过吸附、降解和沉淀等方式,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产物,并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改善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水体中其他微生物和生物体的生长。

综上所述,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通过降解环境污染物发挥环境修复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污染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降解污染物的处理中。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中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应用,旨在加深对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的了解。

一、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是一种生物修复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生物酶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酶的作用:微生物产生的生物酶可以将污染物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进而降低毒性和活性。

2.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通过摄取、吸附和降解污染物,利用其作为能源或生长因子进行代谢,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 生态系统协同作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微生物与植物的根系共生,可以增加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许多优势,包括高效降解、环境友好、成本低等。

以下是微生物在不同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案例:1. 石油污染治理:微生物可以降解石油类污染物,包括原油、石油烃和石油中的有毒物质。

在石油泄漏事故中,通过引入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加速石油的降解,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有机废水处理:微生物通过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例如,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等可再生能源。

3. 重金属污染治理:微生物可以降解重金属离子或将重金属转化为低毒性形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将铬离子转化为不溶于水的铬沉淀,降低了其毒性。

三、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一方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改良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效果和效率。

另一方面,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应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理方法,形成多种治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治理效果。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

MEDICAL HEALTH医学健康无菌药品是指不含任何微生物,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的药品,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在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旦发生微生物污染,药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因此,对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之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1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微生物污染是指在生产、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外源性微生物侵入药品中,导致药品失去原有的无菌性质。

微生物污染对无菌药品的影响非常严重,会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和药效受损,甚至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无菌药品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果这些微生物侵入到药品中,会引起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在药品中不断繁殖生长,产生代谢产物,使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药品的药效下降或失去治疗效果。

微生物在药品中产生代谢产物,会导致药品的气味、颜色和口感发生变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特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还可能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降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无菌药品被微生物污染,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感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微生物污染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1]。

2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因素2.1 人员因素在无菌药品生产中,操作人员的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无菌环境的维护和药品生产的质量。

如果操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不经常洗手、不穿戴干净的工作者简介: 李炯彬,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药工程与质量管理。

无菌药品生产发生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李炯彬1 刘兴婷21.广西田七家化实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2.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000科技视界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作服和手套,就会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环境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环境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环境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大量的有害物质排放导致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环境遭受破坏,危害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手段。

环境微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能够吸附、分解、转化和消除各种污染物质,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一、环境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环境微生物是生物圈中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以及病毒等。

它们分布在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大气、沙漠和极地等,其中最常见的环境微生物是细菌。

环境微生物有很强的代谢能力,能够利用一些污染物质为食物,对环境污染具有吸附、降解、脱氧等生产作用。

1. 吸附作用环境微生物的细胞壁通常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染料等。

吸附除污物质的效果很好,能够降低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2. 降解作用环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是指其利用污染物质为食物并催化其降解分解。

环境微生物可以利用各种营养源来生长和繁殖,从而消耗一些有害物质。

比如,一些细菌能够利用羰基化合物来生长,从而将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另外,环境微生物中某些真菌能够降解可乐因等污染物质,降解产物都是环境友好的化合物。

3. 脱氧作用环境微生物中的一些同化细菌能够利用氧化作用和有机物脱氧作用来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的排放。

其原理是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转变成生物体内部的有机物质,从而消耗二氧化碳和种放气体,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二、环境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的应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项热门技术。

在环境治理中,人们已经成功应用了此种技术,减轻和解决了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介绍一些环境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重要的应用。

1. 生物吸附技术生物吸附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环境微生物的吸附作用来净化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将有害物质吸附在生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将污染物质吸附下来。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也是主要传染性疾病的源头。当前有20%的呼吸道疾病由大气微生物污染引起;世界上最主要的 41种重大传染性疾病中,14种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传播所致。近年来一些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如SARS、禽 流感、手足口病等都与微生物污染有关。
简介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生态环境及对其他生物造成的毒性作用称为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的毒性作用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微生物大量繁殖,与其他生物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第二是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以生 命形态侵染其他生物;第三是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并释放大量的有毒产物,以此破坏生态环境和杀伤其他生 物。
微生物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它们既是环境污染物的受害者,又是环境污染物的释放者,还是环境污染物 的清除者。不同的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的产生、排放与清除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由于微生物是一个种类多、 数量大、分布广、功能强大的生物群体,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其他生物的生态毒理学作用是 非常重要的。
水污染,水既是食品的原料或配料成分,也是清洗、冷却、冰冻等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设 备、环境及工具的清洗也需要大量用水二各种天然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不仅是微生物的污染源,也是微生物 污染食品的主要介质。自来水是天然水净化消毒后供饮用的,正常情况下含菌较少,但若自来水管出现漏洞、管 道中压力不足或暂时变成负压时,则会引起管道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渗漏进人管道,使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加。 生产所用的水如果被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污染,就会使微生物数量骤增,水中不仅含有细菌、病毒、真菌、钩 端螺旋体,还可能含有寄生虫,用这种水进行食品生产会造成严重的微生物污染,甚至可能导致其他有毒物质污 染。所以水的卫生质量与食品的卫生质量密切相关,食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

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常见于食品加工、酿酒和制药等领域。

然而,在发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染菌现象,即发酵物中出现了不需要的微生物,可能引起发酵物质质量下降甚至变质。

那么,发酵过程中染菌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环境污染发酵过程中,环境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工作环境不洁净,容器、设备、操作台面等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残留,那么这些微生物就有可能进入发酵物中,导致染菌。

此外,操作人员的卫生状况也会对发酵过程中的染菌产生影响。

二、原料污染发酵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可能被微生物污染,从而引起染菌。

原料的污染可以来自原料本身的微生物污染,也可以来自原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例如,在食品发酵中,使用的面粉、果汁等原料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卫生处理,就有可能带入不需要的微生物。

三、发酵菌种受污染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的发酵菌种也可能受到污染,导致染菌。

发酵菌种的污染可能来自于菌种本身的不纯净,也可能来自于添加菌种的容器、操作工具等的污染。

如果发酵菌种受到污染,那么染菌现象就会在发酵过程中出现。

四、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在发酵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那么微生物就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发酵物中。

例如,在发酵容器没有严密封闭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微生物有可能通过空气对流等方式进入发酵物中。

此外,如果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适宜,也会增加发酵物染菌的风险。

五、操作不当发酵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是导致染菌的原因之一。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或者没有严格遵守卫生要求,那么就会增加微生物进入发酵物的机会。

例如,操作人员在接触发酵物时没有洗手、穿着不符合要求的工作服等,都可能带入微生物。

六、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在发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也容易导致染菌。

监控措施包括对发酵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对发酵物的微生物质量进行检测等。

如果缺乏这些监控措施,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染菌问题,从而导致发酵物质量下降或变质。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因人类活动的频繁干扰而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在环境污染修复中,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修复方法。

本文将从微生物应用的角度,探讨它们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类功能多样,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生物。

在生命适应的过程中,微生物具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环境污染中,不同的微生物通过其特殊的代谢途径,能通过改变有害物质的结构或减少其浓度,使其变为无害或减轻其危害,因此成为重要的污染修复手段之一。

微生物应用在环境污染修复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利用微生物进行修复,另一种则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修复。

这两种方法在处理各类环境污染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

1.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是采用利用微生物进行有害物质降解的方式进行修复。

微生物的修复作用主要通过其代谢途径来实现,它们可以将污染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减轻或消除其有害性,最终实现修复的目的。

微生物降解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修复中极为复杂和难治的问题之一。

许多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存留时间长,拥有极高的毒性,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微生物因其对各种有害物质的分解神奇的代谢途径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方法。

2. 微生物代谢产物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机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有机酸性质,可作为基质为有害污染物分解提供能量和营养,进而实现有害物质的降解。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环境污染修复的方法也具有诸多优势,例如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受性,能抑制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再生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曲霉毒素
发现: 发现:
1960年伦敦附近某养鸡场,数月内发生了 1960年伦敦附近某养鸡场,数月内发生了 10 万只火鸡相继死亡的事故。 食用污染了霉菌 的花生粉 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组代 谢产物,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在紫外光 下能发出荧光。 黄曲霉中并非所有菌株都产毒素,但产毒菌株 比例呈上升趋势。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占100%。 比例呈上升趋势。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占100%。
back
铜锈微囊藻
产生的毒素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分。 1、快速致死因子(FDF) 快速致死因子(FDF) 环状多肽。内毒素,分泌期在细胞生长的初 期,当处于最适生长条件下时,某些细胞可以发 生裂解和自溶,释放内毒素。通过覆膜内注射可 以在30~60min内引起小白鼠死亡。 以在30~60min内引起小白鼠死亡。 2、慢致死因子(SDF) 慢致死因子(SDF) 只有与相应细菌共生时才产生,通过腹膜内 注射于小白鼠体内,24~48h才会引起死亡. 注射于小白鼠体内,24~48h才会引起死亡. back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
1966年 <30µ 1966年 <30µg/kg 1970年 <20µ 1970年 <20µg/kg 1975年 <15µ 1975年 <15µg/kg • 我国 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20µg/kg 玉米、花生油、花生及其制品:<20µ 大米及其他食用油:<10µ 大米及其他食用油:<10µg/kg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µg/kg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µ 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back
back
Electron Micrograph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Back
二、气味代谢物
气味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在 环境污染中,它有早期预警的作用。闻到 气味说明污染物可能已达有害浓度。 气味物质不仅污染大气和水体,造成 感官不悦,而且还可被水生生物吸收并蓄 积于体内,影响水产品(如淡水鱼)的品 质。
检验及去除方法
检验(生物法) 检验(生物法) 小鸭:利用含毒素的食物喂养刚出生一天的小鸭 作为对照,用怀疑含毒素的食物喂养同样的另一群小 鸭,看是否引起相同的症状,以此检测被怀疑食物。 去除方法: 去除方法: 最好方法: 最好方法:在谷物收获贮存和加工过程中,严防污染, 如保持干燥和防潮等等。 通常情况下,对已感染黄曲霉的谷物加热无效,但利 用高压蒸汽灭菌(120℃ 4h,能大大降低毒力。用 用高压蒸汽灭菌(120℃)4h,能大大降低毒力。用 热碱洗、漂白土和活性炭处理植物油,可有效去除油 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
苏云金杆菌Bt粉剂 苏云金杆菌 粉剂
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 苏云金杆菌 悬浮剂
back
(二)真菌毒素
概念:
以霉菌为主的真菌代谢活动所产生的毒素。
致病特点:
1、中毒常与食物有关。 2、发病有季节性或地区性。 3、真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而不是高分子 蛋白质,在机体中不产生抗体,也不能免疫。 4、患者无传染性。 5、一次性大量摄入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 入则发生慢性中毒和致癌。
(四)放线菌毒素
是可使人中毒,甚至引起肿瘤或致癌的放线 菌代谢产物。 洋橄榄霉素是肝链霉菌(Streptomyces 洋橄榄霉素是肝链霉菌(Streptomyces hepaticus)的产物,毒性很强,可诱发肝、肾、胃、 hepaticus)的产物,毒性很强,可诱发肝、肾、胃、 脑、胸腺等发生肿瘤。洋橄榄霉素的结构类似苏 铁苷,故认为它的致癌作用也类似于苏铁苷。 苏铁苷本身不具致癌性,在动物肠道内被微 生物水解后即成致癌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藻类毒素
概念:
指藻类产生的一些对多细胞生物具有毒性的 化合物。包括氨、多肽、多糖。存在于水中或水 生贝壳类动物中,人和动物饮用了这些水或吃了 这些鱼便会引起食物中毒。
分类:
1、产毒素的蓝细菌 2、产毒素的真核藻类
藻类 铜锈微囊藻 束丝藻属 鱼腥藻 巨大鞘丝藻 一种膝沟藻
毒素 微囊毒素—FDF(快 微囊毒素—FDF(快 速致死因子) 速致死因子) 束丝藻毒素 鱼腥藻-VFDF(超 鱼腥藻-VFDF(超 快速致死因子) 皮肤炎毒素 石房蛤毒素


肉毒毒素的毒性极强,是最强的神经麻痹毒 素之一,据称,精制毒素1微克的毒力为200, 000小白鼠(20克)致死量,也就是说,1克毒素 能杀死400万吨小白鼠,一个人的致死量大概1微 克左右。 1899年至1990年,在美国共有2305人中毒, 经检测,303人感染A型毒素,92人感染B型毒素, 3人感染E型毒素,2人感染F型毒素,有2起中毒 事件是由A、B二种毒素引起。F、G二种毒素,主 要引起动物肉毒中毒,尚未深入得到研究。 back
back
黄曲霉毒素B1
Aspergillus flavus seen under an electron microscope. Aflatoxin B1 and ochratoxin A are toxic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certain fungi (Aspergillus and Penicillium species) in/on foods and feeds, as such cereals, coffee, beans, cocoa, dried fruit,….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mycotoxins possess carninogenic, nephrotoxic, teratogenic, immunotoxic and possibly neurotoxic properties.
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与 计数琼脂 Baird Parker琼脂 琼脂+RPF 琼脂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扫描电镜照片 革 兰 氏 染 色 显 微 照 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微照片
back
苏云金杆菌的内毒素
• 为苏云金杆菌的伴胞晶体,广泛分布于土壤中, • • •
不会引起人和高等动物产生疾病,而只能引起某 些昆虫产生疾病。 对100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强的杀伤力。 100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强的杀伤力。 该细菌在形成芽孢的过程中产生内毒素,在形成 芽孢的后期,细胞发生解体,这时孢子和内毒素 同时被释放到周围介质中。 利于工业化生产。 back
沙门氏菌(可引起伤寒病) 沙门氏菌(可引起伤寒病) 伤 寒 沙 门 氏 菌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HE琼脂 琼脂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鼠 伤 寒 沙 门 氏 菌
back
某些外毒素和它们引起的疾病
产生菌 炭疽杆菌 肉毒梭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喉杆菌 霍乱弧菌 破伤风梭菌 痢疾志贺氏菌 生境 土壤 土壤 人皮肤 人类 人胃肠道 土壤 人胃肠道 毒素 复合型 神经毒素 肠毒素 白喉毒素 毒素 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 肠毒素 鼠疫毒素 疾病 炭疽 肉毒 呕吐 白喉 霍乱 破伤风 痢疾
毒性及危害
剧毒物,致癌物。 毒性为KCN的10倍、砒霜的68倍! 毒性为KCN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B 黄曲霉毒素B1(毒性、致癌性最强): LD50=0.294mg/kg (LD50<1mg/kg为特剧毒物) <1mg/kg为特剧毒物) 主要靶器官:肝脏。 耐高温,在烹调加工温度下破坏较少,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耐酸性和中性,不耐 碱性。 主要污染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高 粱、棉籽等粮油及其制品。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污染
引:
环境中的每种物质都会受一种或多种微生物 的作用,产生复杂多样的代谢中间体与终产物。 正常情况下,这些代谢产物不断产生,也不断转 化,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代谢产物会大量 积累,造成环境污染;有些代谢产物则是特殊的 化合物,会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更有甚者,有些代谢产物属于致癌、致畸、致突 变物质。以上各类代谢产物长时间、低剂量地作 用于人群,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鼠疫耶尔森氏菌
鼠,蚤
鼠疫 back
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具有该 菌的基本特性,即为厌氧性的杆状菌,可形成芽 孢,芽孢比繁殖体宽,呈梭状,新鲜培养基的革 兰氏染色为阳性,产生剧烈细菌外毒素,即肉毒 毒素。 肉毒毒素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肉毒中毒,根据 肉毒毒素的抗原性,肉毒梭菌至今已有A、B、C (1、2)、D、E、F、G等七个型。引起人群中毒 的,主要有A、B、E三型。C、D二型毒素主要是 畜、禽肉毒中毒的病原。F、G型肉毒梭菌极少分 离,未见G型菌引起人群的中毒报道。
岛青霉类毒素
• 岛青霉类毒素是由岛青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包括黄天 • • •
精、岛青霉毒素、环氯素、红天精等。 岛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在2h~3h内便可引起人死亡。 岛青霉素进入人体后,在2h~3h内便可引起人死亡。 能产生这些毒素的微生物有岛青霉、黄绿青霉、桔青 霉,很容易感染刚收割的、水分较多的稻谷,从而引 起米粒变黄。 预防方法:在稻谷收割之后,应及时晾干、脱粒、干 燥保存。 back
首次发现:1988年 首次发现:1988年 白喉杆菌毒素
(一)细菌毒素 (二)真菌毒素 (三)藻类毒素 (四)放线菌毒素 back
(一)细菌毒素
分类(根据毒素的释放情况)
1、内毒素 2、外毒素:某些细菌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能 外毒素: 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并把这些有毒物质释放到周围环 境中,这些毒素称为外毒素。 能产生外毒素的大多数细菌为G 能产生外毒素的大多数细菌为G+细菌,为蛋白质, 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极为敏感。 外毒素的功能是能特异地破坏机体细胞的某些成 分或抑制细胞的某些代谢功能。 外毒素是已知有毒物质中毒性最大的物质。
某些外毒素和它们引起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