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
浅谈中西数学发展之异同
浅谈中西数学发展之异同中西数学发展之异同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深奥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在东西方的不同文明中得到了发展。
中西方数学发展的异同体现在数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重点领域以及对数学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浅谈中西数学发展之异同。
二、发展历程1. 中方数学发展历程中国是数学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古代的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它包含了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随后,中国古代的数学家陆续出现,如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秦九韶的《数书九章》等,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西方数学发展历程西方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人对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阿拉伯世界在中世纪时期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翻译和传承了古希腊的数学著作,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数学家们开始探索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如笛卡尔的坐标系和牛顿的微积分等,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方法1. 中方数学的研究方法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和实用性。
中国古代数学家注重于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观察和经验总结,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推导出数学规律和方法。
2. 西方数学的研究方法西方数学的研究方法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西方数学家更加注重数学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规律的研究,他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来发现和证明数学定理。
四、重点领域1. 中方数学的重点领域中国古代数学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算术、代数和几何等方面。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中国古代的算盘计算方法、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等。
2. 西方数学的重点领域西方数学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几何、代数、分析和概率等方面。
西方数学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如欧几里得几何学、牛顿的微积分等。
论述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论述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对数学教育的启示数学教育在东方和西方古代的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现代数学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东方古代数学的启示在于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
古代中国的数学教育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侧重于实际应用和实践。
古代中国人通过解决农业、建筑和商业等实际问题来推动数学的发展。
例如,《九章算术》中就包含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种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他们的将来提供了更好的应用能力。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古代数学更加注重理论推导和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数学思想家通过推理和证明来研究数学规律,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得几何等。
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潜力。
其次,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都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古代中国人将数学与天文学、医学和地理等学科相结合,认为数学是其他学科重要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种联系与综合学科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
古希腊的数学也与哲学和文学等学科相联系,希腊数学家通过哲学思考和文学作品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这种跨学科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不同学科的解决方案中。
最后,东方古代数学和西方古代数学都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古代中国的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和想象力。
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天文、地理和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种观察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古希腊的数学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推理能力。
希腊数学家通过推导和证明来发展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种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浅谈中外古代数学发展
浅谈古代中外数学摘要:数学活动有两项基本工作----证明与计算,前者是由于接受了公理化(演绎化)数学文化传统,后者是由于接受了机械化(算法化)数学文化传统。
在世界数学文化传统中,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希腊数学,无疑是西方演绎数学传统的基础,而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无疑是东方算法化数学传统的基础,它们东西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九章算术,宋元数学,希腊数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发展出了自己的数学体系。
商代的甲骨文上出现了完整的十进制,春秋时代严格的筹算已经成型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直到西方在1840年以后大规模地接触中国,完整地数学体系和先进系统的数学思想才开始传入中国,就如同西方科学史专家认为,中国只有学科(sciences),没有科学(science)一样,李约瑟也认为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是达芬奇式而不是伽利略式的,这其中自然有其理由。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这本书在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问题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
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
相对于古代希腊哲学化和几何化的数学,中国数学的特点在一开始就非常明显,即极其明显的追求实用性的倾向。
数学问题集的形式,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所有数学问题都没有推导的过程,就仿佛这只是一本常见数学问题解决说明书。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当前,世界已进入电脑和信息时代,作为一切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更显示出它无穷的威力。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是人类长期实践,思考的凝结。
今天数学的繁荣昌盛,实得力于千百年来数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但是由于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地域的强烈影响,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一、中国古代数学黄河的沃土造就了华夏文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它以自己的算法化和实用性为特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在世界古代数学发展的最前列。
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人民已有数的概念。
例如在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陶器,上面的小孔个数按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并有规则的几何图案。
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然而早在夏代之前很久,我国在几何学方面已展露端倪,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
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
商代中期,商代的甲骨文上出现了完整的十进制,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其中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
中西古代数学异同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并不是一人一
时写人共同劳
动的结晶。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年
(公元一世纪)。
《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形式。全书分为九 章,例举了246个数学问题,并在若干问题之后,
叙述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几何原本》
亚历山大前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 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工作—— 把以实验和观察而建立起来的经
东 方 九 章 西 方 原 本
中 西 古 代 数 学 异 同
中西古代数学之异同
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 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
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
绎体系。
一般来讲,中国的数学成果较古希腊为迟。
中国数学的经典之作是《九章算术》。 西方数学以古希腊数学为代表的经典之作是《几何原本》。
刘徽是这样的(1) ×2,(2) ×5,得:
(4)-(3),得:
21y=20
内容差异
《几何原本》主要涉及现今的初等几何
, 涉及到代数部分如比例运算等亦以几何处理 。
在直角三角形中以斜边为 边的正方形面积等于以两直角 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之和(两 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的平方 )。 即勾股定理。
与实际的联系
《九章算术》中的每一问题均为日常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如田地丈量、钱粮分配等。 《几何原本》与外界几乎毫无关系, 开始给 出定义、公设和一般概念, 然后根据它们去解 决一个个命题。
可以说《九章》是开放性的,而《原本》是封闭的。
具体与抽象
《九章算术》中的问题是具体的。
《几何原本》中的问题却是很抽象的。
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国数学和西方数学
中国数学和西方数学中国数学和西方数学数学是一门浩瀚而又深奥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工程技术的支撑。
在全球的数学研究中,中国数学和西方数学历史悠久,深受世界瞩目。
中国数学和西方数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劣,下面就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这两种数学。
一、数学的起源中国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晚期。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科学技术到达一定水平,就可以运用成为社会性生产力”的思考。
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数学形成了卓越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天文历法,如九章算术、通天历、天人合一说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代表。
而西方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
古希腊在哲学、逻辑、几何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欧洲中世纪数学大多数是在希腊和伊斯兰数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代数学、解析几何学等分支,这些都是西方数学的代表。
二、数学的发展中国数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前沿,战国时期的《孙子算经》成为了中国古典代数的奠基之作,到了唐代,李冰、王顾、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的作品不断涌现。
宋代数学家秦九韶还在数学领域领到了采用小学术语叙述数学问题的方法。
而西方数学在16世纪以后形成了现代数学学科体系,开展了数学的严格化证明。
1843年,英国数学家欧拉成功地解决了反演问题,开创了复分析的先河;20世纪初克莱因发明了拓扑学,与此同时黎曼对新的数学方向 ----- 多复变量函数论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这些都是西方数学的代表。
三、数学的应用中国数学在应用领域的发展也相当的不错,南京大学数学学科顺利地通过了国际实验室评估,高毅教授成果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它在数学计算、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领域拥有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概率统计领域。
而西方数学在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开拓过程中,为科技进步和社会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天文航天、经济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摘要:上了一学期的《中西方文明比较》课,听老师讲了很多内容,收获颇丰,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正如老师所说,中西方文明比较,重点在文明,然而何为文明呢,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词典是这样解释文明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表现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应该有些道理吧。
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想,数学应该是文明的一个重要侧面吧。
而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很多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纵观上述数学史,可以发现数学是个是个很宽泛的范畴,有着博大精深的内容。
只言片语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学生就此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对中西方的古典数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比较,并附带一些自己的拙见,望批评指正。
关键字:古希腊数学中国古典数学代表作数学教学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特点迥异的数学,即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前者致力于数学理论的研究,创建了几何公理演绎体系,后者则以问题为中心,以算法为本,着重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两种数学研究倾向均对后世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这两种数学倾向的特点及优劣性作一些比较和认识。
一、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的比较1、数学产生的自然、社会背景不同。
古希腊由希腊半岛和一群多岩石岛屿组成,土地贫瘠,农业落后,但其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航海贸易,航海旅行扩大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使其可以学习各地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展开讨论研究,发展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数学,由于不同的社会需求、传统文化和思维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和演变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东西方数学的不同性质就是这一状况的表现.本文选中国为东方国家代表,选希腊为西方国家代表,来进行对比分析.一、中国与希腊数学的简要回顾中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数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先秦时期是中国数学的萌芽和知识素材的积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形成了以十进制为主的记数制,计算的工具是算筹.《周易》中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墨子》有了数学概念、定义的意识.《庄子?天下篇》称“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极限的观点.《周髀算经》中有相当丰富的数学内容:勾股定理(未加证明)、利用相似勾股形的性质测量日径、简单的等差级数计算以及繁杂的分数乘除运算等等.中国数学经初创时期数百年的知识积累,于汉唐时期形成了它的理论体系——“算经十书”中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九章算术》.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它都为后世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时期里,希腊数学同样蓬勃发展.泰勒斯开创了演绎几何的先河.毕达哥拉斯学派成果卓著,突破了对数学本身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芝诺悖论,无论在数学还是在哲学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完成了逻辑演绎的系统化.欧几里得成功总结和整理了前人的数学成果,写出了《原本》,其影响“超过了任何别的书”.阿波罗尼斯对圆锥曲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远远走在时代之前.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数学开始摆脱哲学的牵制,和力学、天文学等一起在经济和技术的影响下发展.希帕切斯、梅涅劳斯发展了希腊的三角学.丢番图的算术开创了符号代数的先河——简字代数,其意义和价值不可低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只是早期的数学,但中国与希腊数学的侧重点的不同已经表露出来了.中国的数学着重计算,偏向应用.希腊数学着重逻辑演绎,偏向抽象理论.罗马人的统治使古希腊的数学走向衰落,其后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数学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当欧洲进入了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代时,中国的数学却在突飞猛进,出现了许多数学家和大量的数学著作.贾宪创立“增乘开方术”.《数书九章》中阐述的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式的理论都代表着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李治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改进和完善了“天元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创立了“四元术”和“垛积招差术”.但是,到了明代,中国数学除了计算技术得到发展外,其余部分出现了停滞,从此走向了滑坡.在往后的数学发展过程中,解析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明、抽象代数的发展等,无一与中国有缘.二、中国与希腊数学发展史的对比分析由上述对发展史的简要回顾,中国和希腊数学的萌芽、发展、衰落历程可谓是大相径庭.下面就两者在这三个阶段所显示出的重大差异展开对比分析.1.萌芽时期:算筹数系与字母数系建立数字系统只是数学萌芽走出的第一步,但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的发展方向.在文字和书写用具的约束下,各地区的记数系统表现出很大差异,这正是产生不同数学思想和数学研究方法的原因之一.希腊的字母数系在各种数系中堪称“精巧”,记数简明、方便,并且在客观上蕴涵了序的思想.但一涉及运算,这种记数制似乎变得毫无优越性可言,而且很难产生变革.这是希腊实用算术和代数长期落后的原因之一.中国的算筹一直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用一根根同样的算筹来记数,除了采用先进的位值制外别无选择.这确实使中国数学在起跑阶段就占得先机.但随着数学的发展,算筹明显暴露出不足之处,甚至成为中国数学本身存在着的缺陷.用算筹只能表示一般意义上的量,难以表示更高层次的抽象的量,难以进行逻辑论证.看来,我们也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记数系统.2.发展(常量数学)时期:实用数学与演绎数学这一差异是被大家经常提及的,并认为这也是东西方数学的最大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希腊和中国在对待无理数的态度上窥知一二.毕氏学派尽管发现不可公度比确实客观存在着,却因为无法从理性上去认识它而排斥它.反正他们也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中国数学早就接受了无理数.因为在实际问题中像求x 的平方等于2中的x值这一类问题是屡见不鲜的.中国学者毫不犹豫地去接受它、使用它,虽然他们的工作只局限在提高无理数的近似值精确度而已.我们看到希腊的严谨逻辑与中国的实际经验的巨大反差.在古代中国,数学完全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用于解决测量田亩面积、分配粮食、探天测地等实际问题,不曾思考数与几何图形自身的性质和关系,没有把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大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就称自己写书的目的是“以拟于用”.相比之下,公元前200年左右,阿波罗尼斯就已经写下八大卷的《圆锥曲线论》,而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之下,这些理论是难于“以拟于用”的.希腊人是把数学作为认识自然界、认识宇宙规律的途径.他们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使数学摆脱对实物的依赖,进行独立研究.于是,中国“实用”的数学观念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机械化算法体系.数学著作一般都取个带“算”字的名称,均由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组成,更像是一本本的习题集.问题叙述十分具体,抽象度低.问题的解决大多通过计算,算法是解题基本的数学手段.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计算题”,而没有“论证题”.“术”即算法,是中国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如《九章算术》中的今有术、衰分术、盈不足术、少广术,贾宪的“增乘开方术”等等.与此同时,希腊人却在想方设法地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几何命题加以“论证”.他们看重的是逻辑的演绎,坚持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以公理为基础,进行严格的演绎推理.事实上,在世界的几百种文明里,只有希腊人才有意识地自觉地完全用演绎推理来证明结论.他们把所有公理明确说出,并且在他们的著作中采取一开头就陈述公理的做法.希腊人发现定理与作出证明方面的能力很强:欧几里得《原本》含有467个命题,阿波罗尼斯《圆锥曲线论》含有487个命题.但正是希腊数学坚持演绎推理的要求严重阻碍了算术和代数的发展.3.衰落:算法的桎梏与环境的恶化罗马人的入侵不仅使希腊数学,而且所有的希腊科学活动都遭受到灭顶之灾.基督教的兴起几乎毁灭了希腊所有的数学家和学者.希腊文化在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并完全有能力跨入人类现代文明之际,被强权暴力和宗教偏见扼杀殆尽.幸运的是,希腊的著作传入欧洲,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发展的接力.当然,希腊数学的衰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数系的落后、惧怕无理数与无限思想,这些希腊数学自身的局限也是原因之一.但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环境的恶化.回顾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希腊数学出现了“哲学的数学向科学的数学的转变”.海伦、尼可马切斯和丢番图开始单独处理算术和代数问题,逐渐使其摆脱几何的依赖,成为独立的学科.若不是环境的恶化,相信希腊数学会顺利发展下去.探究中国古代数学衰落的原因,我认为中国数学本身存在缺陷是主要方面,尤其是方法论意义不大的各种算法成为中国古代数学变革发展的桎梏.人们只满足于改进算法,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用数学”顾及不到数学的相对独立性,是很难发展完善的.罗马人就是太注重实用才毁掉了希腊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基本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没有数学表述符号化的趋向,没有形成一般的方法论,没有对这门学科概括性的认识,有的只是算法的积累和增加.与希腊数学相比,中国数学衰落得更加彻底.前者至少得到了欧洲人的继承和发扬,而后者到现在都还是一蹶不振.目前的大学基础数学教材中几乎看不到中国数学家的名字.三、反思经过上面一番对比分析,似乎中西方数学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其实两者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弊端.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发展.数学的进步更需如此.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简直就是科学、国家和民族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对于外来的先进的科技文化,我们不妨都放下架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East and west mathematics;History;The cultural differences1 东方数学发展史在东方国家中,数学在古中国的摇篮里逐渐成长起来,中国的数学水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是东方数学的研究中心。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在祖先们的逐步摸索中,我们见识到了老祖宗从结绳记事到“书契”,再到写数字,在原始社会,每一个进步都要间隔上百万年乃至上千年。
春秋时期,祖先们能够书写3000以上的数字。
逐渐的,他们意识到了仅仅是能够书写数字是不够的,于是便产生了加法与乘法的萌芽。
与此同时,数学开始出现在书籍上。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四则运算,《荀子》、《管子》、《周逸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乘除的运算在公元三世纪的“孙子算经”中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现在多有运用的勾股定理亦在此时出现。
算筹制度的形成大约在秦汉时期,筹的出现可谓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孙子算经”中有记载其具体算数的方法。
《九章算术》的出现可以说将中国数学推到了一个顶峰地位。
它是古中国第一部专门阐述数学的著作,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后世的数学家在研习数学时,多是以《九章算术》启蒙。
在隋唐时期就传入到了朝鲜、日本。
其中最早出现了负数的概念,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
遗憾的是,从宋末到清初,由于战争的频繁,统治的思想理念等种种原因,中国的数学走向了低谷。
然而,在此期间,西方的数学迅速发展,西方数学的成长将我国数学甩的很远。
不过,我国也并非止步不前,至今很多人还在用的算盘出现在元末,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口诀及相关书籍,算盘,是数学历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16世纪前后,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中西方数学开始有了交流,然而好景不长,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的数学家们再一次坐井观天,只得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继续钻研。
这一时期,发生了几件大事,鸦片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兴起,让数学中西合璧,此时的中国数学家们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幂级数等。
浅谈中西数学发展之异同
简述中西数学教育史的比较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就变成现在的。
”中国数学发展脉络大致如下:一、起源与早起发展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
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阳县西汉墓出土),中国古代计算工具。
算筹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算筹在春秋时代已经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即: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万位再用纵式,以此类推。
)并以空位表示零。
算筹为加、减、乘、除运算建立了良好条件。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
战国时期,齐国人著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如角的概念。
战国时期,一些学派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
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
《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恒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
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都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
此外,还有《易经》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
二、数学发展繁荣时期西汉-隋唐中叶,是中国数学发展繁荣时期,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个高峰期的标志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
中西数学史的比较
中西数学史的比较
中西数学史是指中国和西方世界数学发展历史的比较。
这两个文化圈的数学发展起源于不同的地点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色。
下面是一些中西数学史的比较:
发展起源:中国的数学发展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代,而西方的数学发展起源于古希腊的古典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
因此,中国的数学发展历史要比西方更为悠久。
1.数学体系: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术和代数为主,注重实用计算
和计算方法的系统化。
而西方古代数学则更重视基于几何的推理和证明,它的基础可以追溯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和数学的公理化。
2.方法和理论:中国数学侧重于经验和实用,发展出了一系列
的算法和数学技巧,如计算术、代数求解和天文算法等。
西方数学则更注重推理和证明,强调逻辑严密性和公理化的系统。
3.数学概念:两个文化圈对数学概念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数学重视实际问题和准确的计算结果,而西方数学更注重数学概念的抽象和普遍性。
4.传播和交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数学发展相对独立,在长
时间内没有太多的与外界的交流和影响。
而西方数学在古代时期就开始与其他地区(如埃及、巴比伦等)进行交流,受
到了许多其他文明的影响。
总体来说,中西数学史在其发展轨迹、方法论和数学概念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数学注重实用性和计算技巧,西方则更注重推理和证明。
尽管两者的重点和方法略有不同,但它们都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今天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国营13-4班向越嘉摘要:中西方数学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就、文化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西方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在于如何去证实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完全已经脱离实用目的,是以秀智商为基本诉求的一种智力竞赛。
对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其重要贡献,各有其优缺点,不存在孰优孰劣。
关键词:数学科学、西方数学、中西方数学文化、毕达哥斯拉学派、筹算一、中西方数学文化差异的背景谈起数学,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花了人生中的十二年时光,六年小学和六年中学,有幸的还要加上一年大学的高等数学,可以说是饱受数学的摧残,但是我们却只知道数学是敲开大学校门的一块敲门砖,甚至把数学这个东西当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屡屡在或抱怨或呐喊着,“删了这个东西好不好”,“数学滚出高考好不好”之类的话。
殊不知,若当你有心去深入数学这个领域,了解数学背后的故事、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到,数学这个东西的魅力是如此的光芒万丈,它吸引了无数的智力卓绝的人,为了去构建它,了解它,捍卫它而做出多少奉献,花费多少精力,甚至于献祭出多少生命,关于数学背后的文化历史是多么的波澜壮阔。
数学科学作为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必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
古代西方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
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数学。
在西方,小亚西亚海岸新兴的商业城市、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滨,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的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实用”的理论研究。
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1)
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数学是人类长期实践与思考的智慧结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所以中西方古代数学存在很大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发展模式与构造模式。
因此可以说,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也就是说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数学发展的必然取向。
中西方古代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
古代希腊的数学,自公元前60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641年为止共持续了近1300年。
前期始于公元前600年,终于公元前336年希腊被并入马其顿帝国,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驱典附近;后期则起自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活动地点在亚历山大利亚;公元641年亚历山大城被阿拉伯人占领,古希腊文明时代宣告终结。
而中国数学起源于遥远的石器时代,经历了先秦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200年);汉唐始创时期(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元宋鼎盛时期(公元1000年到14世纪初),明清西学输入时期(十四世纪初到1919年)。
一、最早的有关数学的记载的比较最早的希腊数学记载是拜占庭的希腊文的手抄本(可能做了若干修改),是在希腊原著写成后500年到1500年之间录写的。
其原因是希腊的原文手稿没有保存下来。
而成书最早的是帕普斯公元三世纪撰写的《数学汇编》和普罗克拉斯(公元5世纪)的《欧德姆斯概要》。
《欧德姆斯概要》一书是以欧德姆斯写的一部著作(一部相当完整的包括公元前335年之前的希腊几何学历史概略,但已经丢失)为基础的。
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有《杜忠算术》和《许商算术》(由《汉书·艺文志》记载可知),但这两部著作都已失传。
《算术书》是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也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数学专著。
这部著作于1984年1月,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大批竹简中发现的,据有关专家认定《算术书》抄写于西汉初年(约公元前2世纪),成书时间应该更早,大约在战国时期。
中西古代数学的异同
中西古代数学的异同中国古代数学的构造性、机械化的算法体系完全有别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逻辑风格和演绎体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数学体系、数学思想?难道是民族智力差异所造成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数学文化史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特定的数学发展和构造模式,数学既是在某个文化系统中发生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文化系统中一种文化的特定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形成不同形式的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构形式。
因此可以说,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代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
换句话说,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数学发展的必然取向。
一、从中西古代数学文化史的比较意义上分析,形成中西古代数学的两种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这两种倾向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数学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动力。
数学文化史的研究表明,人类古代数学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操作运演的子系统,从一开始就具有双重功能(或称为双重特性),即数量性的功能和神秘性的功能(注:王宪昌,《数学与人类文明》,延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8-70页。
)。
而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字或数学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某些神秘性,而且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神秘性发展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在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中,原始数学始终沿着神秘性和数量性的双重功能统一性继承的轨道向前发展。
古希腊数学与神秘性的结合,使得他们从宗教、哲学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地位,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文化背景。
古希腊人在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于公元前8世纪丢掉他们的象形文字而采用腓尼基的拼音字母时,就吸收了埃及与巴比伦的数学成果,这时的古希腊数学,实际上是古希腊原始数学神秘主义与埃及、巴比伦的数学的结合体,这种结合创造了数学体系、数学运演与数学方法的广泛的神秘解释作用。
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有什么不同?中国古代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循环闭合的体系,千变万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某种联系,它们相互依赖;而西方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基于直链单向的因果,从一般的抽象化的概念与产生的衍生来解释特殊的现象。
这两种思考导致了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古代注重对于事物的理解,利用一个现象去解释另一个现象,发掘内在关联;而西方更注重于逻辑,建立一般理论将所有的现象统一于理论之下。
进而我们能理解,为何西方可以诞生近代公理化,高度抽象化的数学体系,而中国数学则不成体系,以原始形态呈现在数学家面前。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不难理解,虽然中西方数学的起源非常类似,都是基于对于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理性的处理,然而中国数学的发展一直在延续前人的研究传统,即以直观现象或实例为基础,并加以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近现代数学发展(从16世纪开始),与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传统,并非是直接继承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由几何原本奠定下的公理化研究方法。
事实上当我们考察无论是近代数学还是物理学的发展之初,都基于对经验事实的依赖和大胆的猜测与想象。
从这一点上,中西方差异在于,西方率先使用一般的,抽象的方式来解释特殊问题,坚信世界所有的现象可以被统一在数中。
不仅如此,他们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出“优美的性质”,并且坚信优美,简单的理论是世界的终极解释。
所以16世纪初,数学与科学的蓬勃发展中,无不透露出对于这种朴素哲学观的贯彻。
比如开普勒,早期的天文学,数学的探索者,在其重要著作《世界的和谐》中指出,将天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并且被看作是世界的和谐。
而这种朴素认识论正是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开端。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数学体系的建立和推演。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体系的建立和推演上,中西方数学早早地分道扬镳。
以《九章算术》为例,从内容上,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再利用,故而卷分类以“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等等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分类。
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摘要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总结出中国古典数学思想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古希腊三大数学学派的思想总结概括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特征,第三部分就是对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1.引言我们熟知,中西方数学的发展都有很长的历史由来,而且对于世界数学的发展和进步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但是在数学产生、发展的古典时期,中西方数学又都各自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数学在近代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通过揭示中国古典数学思想及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寻求二者之差异及引起差异的根源、表现及特征,对于理解科学在中西方的发展,进而揭示中国数学与科学发展的深层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中国古典数学思想数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最早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14世纪,上下3000多年之间,我国在数学科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辉煌贡献.2.1早期萌发的数学思想我国史前传说中,与数学思想和数学起源、发展有关的首先是结绳.这种用简单的方式来表示复杂事物的举动,也是基于人类在早期认识中就有的一种十分自然的观念——对比.早期的数学思想,是与人类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知道结绳记事虽然还不能说是懂得了抽象的数,但它为人类能进一步得到抽象的数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是往后对数进行研究的重要起点.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了十进制,到了商代已经有了完整的十进制体系,以后就一直沿用.自然地,运算就应用而生,运算离不了加减乘除,除不尽而造成了分数的产生,减不了便产生负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正负数加减法的国家,并且很快应用到解方程中.中国在几何学方面的思想萌芽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思想萌芽.考古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2.2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数学突出强调其应用性方面,要为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应当说,《九章算术》通篇以实际生活当中的事例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确实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数学之抽象本质,背离了数学理性的内在驱动,与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完全的不同,由此开始,中国数学思想的发展真正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数学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与儒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人研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集与东汉初年经古文学派的儒士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对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九章算术》,其结构和实用性的特征是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那么,整个古代数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的密切联系,也就不言而喻的了.2.3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话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但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九章算术》的各种注释、补充和解读上.当然,在这些补充当中,也体现出了很多值得注意的新成就,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代表者.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刘徽大概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刘徽还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这时候最著名的数学工作来自祖冲之父子.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一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隋唐时期,宫廷建筑及战争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上,如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颇具代表.唐初则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并以《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这些对于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2.4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北宋时期,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此时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宋元是经过“五代十国”动乱之后进入的一个大统一时期,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秦九韶、李冶、杨蝉和朱世杰的在数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宋元科技的发展被以宋元数学四大家《算术启蒙》与《四元玉鉴》两部杰作为代表,是中国古代筹算系统的顶峰,为代数知识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为西方数学的引入及接受做了准备工作.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数学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2.5中国古典数学思想内核纵观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经历的如此之长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到,儒家,道家、墨家等这些哲学思想恰恰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思想内核.整体上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古典数学中的渗透,使中国古典数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世致用”的数学思想传统.它以应用为主,当然,这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几乎所有古代数学都与当时社会实践、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九章算术”全书共246道应用题,按性质分为九大类即组成九章,每章为一卷,其顺序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所列内容多是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这充分体现出《九章算术》的编制体例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儒家的自然观是直观性和思辨性,对待自然科学的观点是注重实用,偏向实践经验,对理论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作为先秦显学的墨家,一向以张扬科学研究与科学精神为传统,这为后世那些专业于学术而无所他求之人提供了基础或铺垫.刘徽对墨家思想采取的是应用与发挥的态度,把墨家逻辑的核心概念与内容充分应用到他的《九章算术注》.墨家的逻辑思想与方法对刘徽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知,《九章算术注》对中国传统数学之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九章算术注》不仅在其后很长时期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甚至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而且《九章算术注))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范式都一直为后世数学和数学家所效仿、模拟和遵从,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的两大传统之一,即数学传统,把数学当作学术,“总算术之根源”,“以阐世术之美”.从一定程度上看,墨家逻辑通过《九章算术注》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西方古典数学思想西方数学史的发展历史也很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严格意义上来讲,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数学才进入到了现代的发展阶段.不过从数学思想的意义上讲,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完成,标志着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初步形成,出于考察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目的,对西方古典数学的考察,我们将范围限定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这一段时期之内.西方古典数学思想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比较著名的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3.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思想在古希腊数学家之中,毕达哥拉斯是最为人们所熟悉、出类拔萃的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本原的本体论思想,形成了宗教神秘主义、唯心主义以及科学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奇特理论体系,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对数学本身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该学派对数学的观念带有浓厚的原始文化的神秘色彩.他们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这种“万物皆数”的观点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念,奠定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基础.该学派认为,数是现实的基础,是严整性和次序的根据,是在宇宙体系里控制着天然的永恒关系.“数”是世界的法则和关系,是主宰生死的力量,是一切被决定事物的条件.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谐音的研究对于其核心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发现,弹弦音质的变化来源于弦长短的数量变化,而两根绷得同样紧的弦,如果它们的长度成整数比,那么就会发出谐音.既然音乐这种似乎与数毫无关系的现象最终都可以用数来解释,这就极大增强了毕达哥拉斯派用数来解释世界的信心.他们确信整个宇宙的现象完全依附于某种数值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存在着“宇宙的和谐”.行星的运动最终也可以通过“天际的音乐”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离地球越远的行星运动得越快,各个行星则因其离开地球的距离的不同而使发出的声音配成和谐之音.显然,毕达哥拉斯学派这种“数本原”思想具有唯心主义与神秘主义倾向.然而,就其积极意义来讲,这一理论确立了数学对象的抽象特征,使数学研究脱离实物原型的依赖跨出了重要一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对抽象数及其性质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则摆脱了实验和经验的局限,开始探索用推理去验证数学命题,使数学开始接近于一门纯心智活动的理性学科.3.2 柏拉图学派的数学思想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哲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的创造性的综合,他的理念论综合了本原论和认识论、灵魂观和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学说,是希腊哲学第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理念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人的认识有感性和理性区分,所以认识的对象也有本原和可感事物.两个世界: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理念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类型的个别事物的共同性.两者是分离的,摹仿说、分有说和工匠说,来解释万事万物的原因.其意义在于扩大理性的能力,鼓励人们不应当停留于事物之表面,应当趋向于理性和抽象,进行概念化,才能把握到本质.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第一,他区分了概念和判断这两种思维形式,为推理提供了某种程式,这种程式既为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和逻辑方法论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数学理论的演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在概念思维学说如逻辑方法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要从自身的假设出发进行证明的想法,而这个想法正是古希腊数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公理方法的发端,由此就强调把概念作为认识和思维的起点.这是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准则,从而柏拉图成为了第一个鲜明地揭示概念本质并举起概念独立和概念思维的旗帜.这就是说,是柏拉图树起了演绎系统化的里程碑,从此开始了彻底的希腊数学时代.而一个完备的科学的结构首先应该是一个演绎系统,具体设计这种结构的是亚里士多德.3.3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数学思想亚里斯多德提出了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的观念,这是他的最高科学,关于宇宙本体的学说,是对最高原则和最终本原的思考.亚里斯多德认为,所有哲学都在寻求世界的本原和原因,但都未达到第一哲学的高度.因此,宇宙间最普遍的就是实体,最高的对象也是实体,事物的所有一切其他性质都是依赖于它本身是实体这一性质的,如关系、地点、时间、数量等,是最高的范畴.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把数学更多的放在科学的层面,他尤其重视现实世界的经验和观察,亚里士多德反驳柏拉图的世界理念论,他认为物质是更重要的,是宇宙的主体和源泉,万物的本质在于事物之内,如数和形状只是事物的属性,它们是通过抽象思维为人所认识但它们是从属于事物的,只是事物属性的一部分,其基本观点反映在认识论上即物质第一性,认识来源于感性并经过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亚里士多德对科学进行严格分类,数学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分来.他认为数学是最精确的科学,他的自然哲学的核心就是按自然类观点—从自然事物本身层面去把握实体.在个体与类的关系问题上,个体作为本质,类是属性,因而他称个体为“第一性的实体”,类为“第二性的实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和几何图形是实物的属性,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形式逻辑学.他认为逻辑先行于科学和哲学,相信数学真理早先存在于或独立于物质世界,所以推理不足以保证定理正确,也就是逻辑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在数学里他强调演绎证明.认为数学搞的是抽象概念,这在数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数学研究的对象.不但如此,他进一步认为,一般的科学必须研究客观的世界才能获得真理,真正的知识是从感性的经验通过直观和抽象而获得的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应用理性给与加工.总体上看,亚里士多德对于数学演绎体系建设所起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是他端正了由柏拉图所偏离的对数学的纯理念的解释,提出了数学解释的感性与理性.他认为,几何学研究物质的线,但不是在物质的意义下来研究它的.二是他提出三段论推理法则与形式,创立了形式逻辑,为数学推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三是他给科学的命题分类,创立演绎系统化的工具一一公理方法.而正是公理方法导致产生了科学史上第一门理论形态的科学即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一一欧几里得几何.4.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从中西古代数学文化比较意义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古代数学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这两种倾向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数学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动力.具体来说:首先,在古希腊传统中,特别是毕达哥拉斯数本原学说,其“万物皆数”和追求“数的和谐”观念把数学的这两种功能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之运演操作,共同发展.这就使原始数学带有神秘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古希腊数学的这种与神秘性相结合的特征,使得他们从宗教、哲学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地位,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文化背景.由此到了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把数学的神秘性及数量性意义演化为一种哲学意义的数学理性,直到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就是宇宙万有之物质”.其次,从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看,中国古代是借助于竹棍为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在中国文化中,它长于对“形而下”的问题作分门别类的数量的解释,为解决问题而制定各种算法,并常常将“理”寓于“法”中,算理结合、寓理于算的特征赋予筹算解释“形而上”问题的文化功能.因此,数学的价值观念是通过发展技艺实用,而非理性思辨.因此,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未形成以宗教、哲学的层次思辨自己的方法、结构形式,而是形成了专司具体数学问题的特征.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中国古典数学的这一价值取向,由此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构造模式,这种筹算数学的价值取向保证了中国古代数学机械化特色的发展方向,注重数学实际应用的层次不断发展,机械化的计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可见,文化价值观的传统特点也造就了一批传播和发展作为技艺数学的群体,这是促进数学机械化发展的人才优势,尤其是在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其传统价值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古希腊数学思想主要体现出如下的特征:(1)希腊人将数学抽象化,使之成为一种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希腊人坚持使用演绎证明,认识到只有用勿容置疑的演绎推理法才能获得真理.要获得真理就必须从真理出发,不能把靠不住的事实当作己知.从《几何原本》中的10个公理出发,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定理和命题.(2)希腊人在数学内容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创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平面与球面三角、数论,推广了算术和代数,但只是初步的,尚有不足乃至错误;(3)希腊人重视数学在美学上的意义,认为数学是一种美,是和谐、简单、明确以及有秩序的艺术;(4)希腊人认为在数学中可以看到关于宇宙结构和设计的最终真理,使数学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并认为宇宙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并且能被人们所认识的.而中国数学体现出的特征为:(1)中国数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通观中国古典数学著作的内容,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九章算术》开始,中国算学经典基本上都遵从问题集解的体例编纂而成,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实际需要,具有浓厚的应用数学的色彩.(2)中国数学教育与研究始终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3)中国数学家的数学论著深受历史上各种社会思潮、哲学流派以至宗教神学的影响,具有形形色色的社会痕迹.(4)中国数学是以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的相互渗透表现为形数结合的,是用算筹来计算的.并采用了十进位制.同时,用一整套“程序语一言”来揭示计算方法,而演算程序简捷而巧妙.(5)中国数学理论表现为运算过程之中,即“寓理于算”.中国数学家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数学现象中抽象出深刻的数学概念,提炼出一般的数学原理,作为研究众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参考文献[1]巫寿康,刘徽《九章算术》逻辑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2]李国伟,九章算术与不可公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3]巫寿康,刘徽《九章算术》逻辑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4]汤彬如,试析祖冲之父了的数学思想,《南吕教育学院学报》,2000.[5]郭金彬,“算经十书”数学思想简论,《厦门大学学报》,2003.[6]扫石然,《数学·历史·辛{会》,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7]汀了肖,《希腊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沈南山,古希腊数学流派哲学思想比较,《金陵职业大学。
比较中西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的发展与形成不同综述
比较中西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的发展与形成不同1.前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是人类长期实践,思考的智慧结晶。
在数学知识的延续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 中西方之间由于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的强烈影响。
工业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使得中西方数学思想迅速融合, 向着更加科学、更能反映本质的方向发展。
2.中国数学的发展与形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中国也是一个在世界上数学领先的国家。
2.1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2.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
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
同时代的天文历学家何承天创调日法,以有理分数逼近实数,发展了古代的不定分析与数值逼近算法。
2.4 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计算等实际问题,讨论如何以几何方式建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发展了《九章算术》中的少广、勾股章中开方理论。
中西方数学发展史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数学发展史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中西方古代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
东方数学(以中国古代数学为代表)主要特征:1具有实用性,较强的社会性;2算法程序化;3. 寓理于算。
西方数学主要特征:1封闭的逻辑演绎体系;2古希腊的数字与神秘性结合;3将数学抽象化;4希腊数学重视数学在美学上的意义。
下面这部分转自吴文俊院士,我很同意他的观点,你不妨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提到科学或者数学,脑子里想到的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和数学。
我要讲的是,除了以西方为代表的科学和数学之外,事实上还有跟它们完全不同的所谓东方科学与数学。
这个意见也不是我第一次这样讲,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宏篇巨著里面就已经介绍了这一点。
李约瑟在著作里讲,东方不仅有科学和数学,而且跟西方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思想方法。
究竟怎么不一样呢?所谓东方数学,就是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
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现在欧美的数学跟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有什么异同。
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没有这个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
我们着重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
这个方法步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相当于所谓算法。
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
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
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
我们再来说一下东方数学,也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我们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的精神,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
为了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当前,世界已进入电脑和信息时代,作为一切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更显示出它无穷的威力。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是人类长期实践,思考的凝结。
今天数学的繁荣昌盛,实得力于千百年来数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但是由于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地域的强烈影响,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一、中国古代数学黄河的沃土造就了华夏文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它以自己的算法化和实用性为特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在世界古代数学发展的最前列。
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人民已有数的概念。
例如在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陶器,上面的小孔个数按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并有规则的几何图案。
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然而早在夏代之前很久,我国在几何学方面已展露端倪,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
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
商代中期,商代的甲骨文上出现了完整的十进制,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其中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
《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春秋时代严格的筹算已经成形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墨经》中包含大量的数学内容,并有一定的逻辑思想,《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许多有关数学的论述、散文见于诸子百家的著作中。
但在公元前200年以前,数学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学科。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越来越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著作陆续出现。
西汉初年,废除了秦的苛政,农村秩序恢复起来,生产力一天天提高。
两汉的科学文化有明显的发展。
农业生产需要掌握季节的变迁,必然推动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流传至今的《周髀算经》就是这时期的著作,西汉末年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宇宙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和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是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
随着田亩测量和粮食输运的频繁,建筑工程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又出现了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著作。
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和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
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在代数方面,《方程》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都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
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 (2)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均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的定理。
(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唐代主要的数学成就在于建立中国数学教育制度。
唐初李淳风(604-672年)等人注释并校订了《算经十书》(约656年),十部算经对继承古代数学经典有积极的意义,显示了汉唐千余年间中国数学发展的水平,当时被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而且是当时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
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为宋元时期的高次内插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内容。
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
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而唐朝后期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社会得到相对的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划时代的数学家及数学著作,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沈括是这个时代的先驱,他提出的阳历优于现今的公历。
他发明的“隙积术”是后来“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问题)的先声。
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比英国人霍纳早了700多年。
还有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而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
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
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而在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
那时欧洲漫长的黑夜尤未结束,中国人的创造却像旭日一般在东方发出万丈光芒。
从北宋到元代中叶,我国数学有了一套严整的系统和完备的算法,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全盛时期。
宋、元是中国数学的极盛时期,西方却是望尘莫及。
可是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国衰弱的局面。
在朱世杰之后,数学突然出现中断的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社会条件来说,元中叶以后,八股取士制,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盲目排外和文化专制,封建主义的流毒等因素制约着数学的发展。
元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的摧残,言论、出版、学术都受到统治和禁止。
明朝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全无自由讨论学术的气氛,清朝文字狱迭起,学者无发表意见的自由。
反观西方,在中国停顿落后的同时,欧洲逐步迈入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数学受生产力的刺激发展起来。
和中国相比,一进一退,差距越拉越大。
明代在西方数学输入之前,最大的成就就是珠算的完善和普及。
算盘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计算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十六世纪末开始, 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由于明清王朝制定天文历法的需要, 传教士开始将与天文历算有关的西方初等数学知识传入中国, 中国数学家在“西学中源”思想支配下, 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会贯通的局面。
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著作。
其中第一部且有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演绎方法深受徐光启推崇。
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正确对待西方数学,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有着积极影响。
清康熙帝爱好科学研究,他“御定”的《数理精蕴》,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对当时的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年希尧《视学》等。
二、西方数学的发展与形成公元前6、7世纪,地中海一带成为文化昌盛的地区。
生产、商业、航海以及社会政治生活发展的影响下,研究自然界的兴趣增加了。
这时在数学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一些希腊数学家开始尝试对命题加以证明。
古代希腊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宏伟的文明之一,对西方的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 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6 世纪。
证明命题是希腊几何学的基本精神。
从此数学由具体的、实验的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的阶段。
古希腊的数学发展是由学派组成的。
希腊数学的成就是辉煌的,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数学最明显的特点是体系的严谨性,这实际是从希腊数学才开始具备的。
历史上第一个公理化的演绎体系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就出现在希腊数学中。
希腊数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不仅仅是初等数学(几何、三角、算术、代数),许多近代数学的思想也可以从中找到线索。
但是,到公元5—6 世纪, 由于东罗马的人侵,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希腊文化的发展即告终结。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但在别的地方,如亚洲的印度、伊斯兰国家,美洲的玛雅等地区,却有相当可观的进展。
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5-6世纪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印度数学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三角学、算术、代数等领域。
现今盛行的印度-阿拉伯数码源于印度,他们第一次承认零是一个数。
三角学方面最先引入正弦函数,并造出函数表。
代数方面,对于二次方程特别是不定方程做出重要贡献。
伊斯兰国家兴起于7世纪,他们最先使三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擅长于计算,在算术和代数方面都有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