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专项训练含答案含答案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题1、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4、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这种发展观的转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全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6、、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蓬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7、下列观点与“实践出真知”相吻合的是…()A.实践只产生正确的认识B.认识来源于我们的头脑C.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真理第一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9、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10、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论练习3(含答案)
认识论练习3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中国的成语或谚语往往包含很深的哲理性,下列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7日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据此回答4~5题。
4.《决定》的提出,是中共中央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5.《决定》的提出和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高潮。
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沙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
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办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
这说明:()①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②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③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④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回答4—5题。
4、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检验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变成直接现实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认识论练习教师版
认识论练习命题人:李元元审核人一、单选题1."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等通俗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A.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
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谬误与真理是绝对不相容的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由"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力量"。
这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的变化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4.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
认识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材料中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A.天与人的关系问题B.名与实的关系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理与气的关系问题2.“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一评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水平的不同,认识也就各不同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D.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差异3.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反过来又成为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比如有些生物实验,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能迅速获得结果,而且能节约器材费用,还能避免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
上述事实说明( )A.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取代现实的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练习题
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北京海淀期中]《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
”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
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
这说明( )A.认识主体不同必然导致对雾霾的认识存在差异B.人们对雾霾的正确认识提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C.“天神之怒”是雾霾在古人的头脑中自生的想法D.人们对自然想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2.[2016·永州一模]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
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在于(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想法不同世界就不同 D.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3.[2016·洛阳统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从草药中发现新的抗疟药的过程中,“几乎把南方的老中医都采访遍了”。
这样做的依据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2016·浙江五校联考]过去科学家提出的多种理论都无法正确解释蜜蜂如何实现飞行,因为从蜜蜂的翼展和体重比例上来看,空气动力学很难支持它们飞行。
最终在高速拍摄技术和蜜蜂翼展力学模型的协助下,科学家发现蜜蜂飞行时拍打翅膀的频率很高,可达到每秒230次,比更小的昆虫还要快,正是这种短波浪式翅膀拍打方式足以让它的身体浮在空中。
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正确的反映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5.[2016·柳州模拟]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裸鼹鼠细胞会制造并释放出一种叫做透明质烷的糖,这种糖充盈在细胞外基质里,把细胞隔开使它们无法聚集在一起生成肿瘤,从而解开了裸鼹鼠不患癌症之谜。
认识论专题训练
认识论专题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宣布调整仅过去9天。
央行的这一行为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2、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3、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4、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5、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体现的哲理是()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读书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③④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寓公真蠢,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1 / 67、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 认识论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认识论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B.后者是客观范畴,前者是主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客观世界 B.感觉C.思维D.实践3.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却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
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4.在2005年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呼吁要擦干地球母亲的眼泪。
这告戒人们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②认识事物的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③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哈根达斯实验”,是一个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典实验,说的是:10盎司的杯里装着8盎司冰淇淋,没装满;如果对10盎司的杯进行重新设计,只装7盎司的冰淇淋就漫了出来。
消费者会倾向选择哪一杯?结果,是后一种。
据此完成5—6题。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A.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是假象B.感性认识不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觉6.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弱点,达到多赚取不义之财的目的。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A.对现象进行理性分析,认识事物B.舍弃感性认识,多学习科学消费知识C.减少盲从消费,坚持勤俭节约D.多深入生活,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8.古人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愈明。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测试题》
《认识论》部分检测题1.(13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新课标安徽卷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新课标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2010广东卷)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认识论月考试卷
西科一中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卷出题人:惠金华审题人:蔺亚琴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2.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吕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这表明发展是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A.想象是突出的B.想象是随意的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2001年11月19日凌晨,许多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
与先前几次流星雨预报相比,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雨的爆发时间和强度作了更为准确的预报。
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事实说明A 流星雨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B 流星雨的出现并无规律可循C 人类终于完全认识了流星雨现象D 人们对流星雨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5.“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A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 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 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6.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认识论练习题-教师用卷
认识论练习题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
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联系观、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故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①中“克服”说法错误,故排除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不是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就能产生新的系统,故③错误。
故选C。
2.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能动性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D. 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3.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A.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认识论部分学案及测试卷
认识论部分总结一、基础知识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性活动(2)特征:①活动②活动③、活动(3)构成要素:①主体(人)②对象(客观事物)③手段(工具)(4)基本形式:①实践②实践、③科学实验2、真理(1)含义:是标志主观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2)特征:①真理是客观的(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A、真理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②真理是唯一的A、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唯一性③真理是的、有的A、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A、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再从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B、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决定了认识(真理的形成)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二、主要原理及其方法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2)原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①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错误认识(非科学理论)用于实践,会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坚持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克服错误的认识(非科学理论)。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2唯物论以及认识论习题
《生活与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部分训练题第Ⅰ卷:选择题(24个,每小题2分,共48分)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界定的2.认为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一定是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这说明①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②意识永远依赖物质③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表明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6.2008年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会议指出,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围绕用3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重建目标,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
这体现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
(用)认识论专项训练
生活与哲学专项训练(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课堂演练】【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⑦实践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性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D.①②⑥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经济体制改革⑤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⑥蜜蜂筑巢3.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 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4.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7.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8. 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论练习题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以色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水螅身体片断再生时,它们使用绳状蛋白质纤维一一细胞骨架,重新排列细胞;当身体被切或者被撕裂时,细胞骨架模型将幸存下来,变成新身体的一部分。
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①改变创造条件可以克服规律的必然性②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③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能产生新的系统④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联系观、实践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这证实了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可以逃避身体衰老进程,这表明新的具体联系建立在固有联系基础上,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检验真理性认识,故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①中“克服”说法错误,故排除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并不是若干要素重新组合后就能产生新的系统,故③错误。
故选C。
2.非洲俗谚: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体现了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能动性C. 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D. 实践具有社会性【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这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性,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
故选D。
3.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
这说明A.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主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表述错误排除;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故A错误;“从非典到埃博拉,再到中东呼吸综合症,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需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到真理的特点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 人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故D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亲身实践,一条是通过读书等途径获得间接经验,故A错误;题意不能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故B不符合题意;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故C错误。
故选D。
5.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B. 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含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故A正确;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人的本能活动,故B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包括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不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故排除CD。
故选A。
6.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
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
由此可见A.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 探索世界的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C.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D. 掌握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2016年,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栽培的蔬菜经检测合格后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
科学家将进一步实验,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长规律,在空间站种植更多的植物。
由此可见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有一个过程,故C符合题意;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故排除A;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排除B;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排除D。
故选C。
7.“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深海探测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深海探测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可以对深海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指导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B符合题意;A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8.“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A.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D. 真理永远不能转化成谬误【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
题中强调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对身体有害,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故B正确;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但不是无条件的,故A错误;题中并没有涉及不同的立场,故C不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任意进行相互转化,故D错误。
故选B。
9.十八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写入党章。
这说明A. 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B.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C.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D. 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说明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D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错误;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根本性质不同,C 错误。
故选D。
10.据《诗经》记载,萱草(即黄花菜)可使人忘忧,佩其可以宜男,但千万人试之,无一应验者。
但人们在种植萱草的实践中发现,萱草却能食用。
人们之所以能在实践中获得对萱草的正确认识,是因为实践A. 具有客观性B. 具有能动性C. 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 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获得对萱草的正确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D正确;ABC不符合设问指向,排除。
故选D。
11.2016年9月25号,中国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这主要体现了A.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题意。
2016年9月25号,中国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这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B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故排除A;材料强调新的认识工具出现,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故排除CD。
故选B。
12.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
”这给人们的启示是A. 要在实践中追求和探索真理B. 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C. 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 真理会超越自身历史条件的【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查调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给人们的启示是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故A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终极真理,故B错误;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C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超越自身历史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3.我国在吸取探月工程前二期技术的基础上,自行研制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探月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这表明①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②实践创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③实践是人有意识改造世界的活动④实践水平在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特点,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探月工程分期推进,体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①符合题意;研制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体现实践水平在不同时期是有差异的,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社会结构和关系,②不符合题意;创造实践是人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错误。
故选C。
14.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总是提出不同的主题。
2015年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