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

合集下载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大量引用汉族人参政,吸收和采用汉族的制度, 建立太学, 学习儒家经典。)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整顿鲜吏卑治姓;
汉姓
① 实行均田制; 建立农拓村拔基层组织。 元
拔拔
长孙
② 迁都洛邱阳穆(陵494年) 穆
③实行汉
歩六说孤汉语、 贺赖
穿汉服贺陆、
改汉姓。
化措施 独通孤汉婚、用汉制刘、 学汉礼。
侯莫陈

①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 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根据课本内容及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 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
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 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 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历史线索追踪:
北方
东 魏 西 十六国
汉 蜀汉 晋 吴
东晋
北魏 宋齐梁陈
南方
魏 十六国
蜀汉 西晋
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 称“东晋”。
前秦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 压制打击本民族保守势力 ★ 重用汉人(丞相:王猛) ★ 学习汉文化 ★ 发展农业生产 ★ 兴修水利 ★ 兴办学校
三、淝水之战
1、时间: 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 东晋
3、兵力对比:90万:8万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跋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5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 位19年时,祖母冯 太后去世,开始真 正掌握政权。孝文 帝自幼在冯太后的 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1、改革的背景:
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统一了北 方。
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少数民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影响: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 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以后的南 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3、北朝的分裂
南 北 朝 地 图
知识小结
十 六 国 前 秦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北 魏
东 魏
北 齐
西 晋 五胡内迁
孝文帝改革 西 魏 淝水之战 东 晋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2、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383年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影响 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
1、前秦统一北方:
氐族建立的前秦在苻坚领导下, 迅速强大并统一了北方。
2、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大战,东晋 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史称“淝水之战”。
结果: 东晋胜
动手填图
东魏
北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 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驰名中外 的历史文化名城,你还记得我们学过 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 东周(洛邑) 东汉
曹魏(洛阳) 西晋(洛阳)
北朝

十六国 北魏
蜀 吴
西 晋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第十七课 十六国与北朝
自学指导:
1、五胡十六国是怎么来的?
2、淝水之战爆发的时间、经过、结 果。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是 什么?结果又怎样?
魏司马炎
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了 全国,都城洛阳。

15十六国

15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指政权主要由少数几个高门显族的人物掌握)之局。

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

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

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建立与国家建设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建立与国家建设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建立与国家建设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民族纷纷建立政权,进行国家建设。

本文将从政权建立的背景、五胡十六国的兴起以及国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

在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混乱不堪,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官僚贵族的腐败和地方军阀的割据,使得中央政权逐渐衰弱。

同时,北方各族也看到了中原的动荡,纷纷派出军队进攻中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胡十六国的兴起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已建立政权的原因。

首先,各族首领纷纷带领族群建立自己的政权,这是他们争夺中原的必经之路。

其次,民族融合的需求也推动了政权的建立。

各族之间长期的相互交流,使得他们认识到只有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更好地统治经济和人民。

再次,市场经济的繁荣也为政权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族领袖通过经济手段,积聚财富,为建设政权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五胡十六国的建立,国家建设成为了各族政权的首要任务。

首先,他们积极开展政治改革。

各族统治者往往采取开放的政策,容纳不同民族的人才进入政权体系,并采取宽松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同时,各族政权也都注重加强军事力量,以保卫自己的政权。

其次,他们重视经济的发展。

各族政权多数位于北方草原地区,他们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就需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确保粮食供应和人口稳定增长。

此外,他们还积极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扩大贸易,加强经济交流。

最后,各族政权也注重文化建设。

他们在政务和教育方面都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总的来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建立与国家建设是一个动荡而又丰富多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族政权通过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并实现了国家的一定程度的稳定和繁荣。

虽然这个时期的政权建立与国家建设并没有取得持久的成功,但它为后来的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建立和国家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 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 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南北方疆域图内迁过来的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王朝虚弱之际趁机发难,他们三五成群的举兵反晋,你来我往的侵扰中原,没过多久西晋就灭亡了,西晋灭亡以后司马家族又在江南地区另起炉灶建立了东晋,北方地区从此成为了胡人异族的舞台。

因为当时举兵反晋、侵扰中原的胡族实在太多了,所以史家只选取了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主体作为代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

北方游牧民族图片十六国其实也是一种统称,当时的北方、西南、东北、西北地区零零散散、前前后后差不多建立过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国家(也有部分国家是汉人建立的),史家只是选出了十六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代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十六国里分别有哪些国家,它们是如何兴起、如何衰落的。

首先是成汉和前赵、后赵,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前赵和后赵都是从成汉政权分裂出来的。

1、成汉:这个政权的奠基人是氐族的领袖李特,李特死后他的侄儿李雄顶了上来,306年李雄称帝建国,李雄死后他的继任者们内讧不断,国势衰微,349年成汉政权被东晋的桓温所灭。

2、前赵: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刘渊死后匈奴汉国内讧分裂,中山王刘曜趁机自立,称帝建国,国号前赵,刘曜是个只会打天下但不会管天下的人,后赵在他统治期间除了打仗还是打仗,329年前赵被后赵所灭。

南北疆域演变图3、后赵:后赵是羯族人石勒(石勒原来是个奴隶,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奴隶皇帝)所建,前赵的刘曜叛汉自立的时候石勒也脱汉建赵,为了和刘曜建立的前赵有所区分,他这个叫后赵,前赵和后赵经常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前赵被后赵给打没了,石勒死后石虎篡权上位,石虎对内横征暴敛非常不得民心,他死后他的儿子们又开始争权夺位,一番厮杀之后他们都败给了石虎收养的孙子冉闵,冉闵在屠杀完石氏子孙和羯族人以后最终灭掉了后赵。

其次就是“凉”字辈儿,包括前、后、南、北、西四个凉。

4、前凉:前凉的奠基人张轨本来就是西晋王朝分封的凉州刺史,西晋灭亡后前凉成为割据政权,这个国家在兴盛了一段时间之后衰于内乱,376年被前秦的苻坚所灭。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3、淝水之战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以平
城为国都,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 受贿者一律严惩。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秩序。 (4)迁都洛阳。 (5)推行促进民族融合政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讲汉 语、穿汉服、改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
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力 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可以采取一 些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 步等。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五胡十六国概述

五胡十六国概述

五胡十六国概述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和华夏的河西张氏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其中谯蜀、前凉、西凉、北燕、冉魏等国均系华夏人所建)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

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历史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

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

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疆域范围西晋末年,全国共有21州。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诸国的范围大约是华北地区及四川地区。

疆域的变更可分成五期,分别是:前赵、后赵、成汉及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及东晋时期;前秦东晋对峙时期;诸国混战与东晋时期,此时北方以后燕及后秦最盛;北魏、胡夏、北凉及东晋时期。

第三节 “五胡十六国”

第三节 “五胡十六国”

第三节 “五胡十六国” 从永平元年至光熙元年(291~306年),晋室互相倾轧的“八王之乱”长达16年之久,使西晋政权极度衰弱,各族人民苦难深重,迫使各族人民起义。

同时,西北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首领也乘乱起兵反晋,纷纷建立割据的地方政权。

建兴四年(316年)十一月,汉国刘曜攻陷长安,灭亡西晋。

从此,北方版图荡裂。

从匈奴贵族刘渊在永兴元年(304年)起兵建立汉国起,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439年)统一北方止,前后长达136年,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地主阶级先后在北方建立了23个比较大的地方割据政权。

其中,匈奴族先后建立汉国(后为前赵)、北凉、夏3个;鲜卑族先后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及辽西、宇文8个;氐族先后建成(后改为汉)、前秦、后凉、仇池4个;羌族建后秦;羯族建后赵,以及汉人建前凉、冉魏、西凉、蜀、北燕等。

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由他们所建的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16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割据政权。

这些割据政权战争频乃,内乱不已,版籍互相参错,朝改夕更。

基本上承袭西晋的州(含西域长史府)、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但各级区划滥设现象十分严重,并有遥领、侨置之目。

它们中,最强的要数后赵和前秦,几乎统一了整个北方。

这一时期,安徽境内的淮北地区先后被后赵(含石勒建国前及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5个政权先后据有全部或一部。

也有的政权短时期据有江淮地区北部。

前3个政权先后据有淮北地区;后秦仅据今亳州市;后燕仅据有今砀山县境。

而祖逖北伐、淝水战后,淮北地区回归晋室,尤其是晋末刘裕北伐,安徽全境列入东晋版图。

一、后 赵(含冉魏)羯人石勒为匈奴人刘渊所建汉国的大将。

东晋大兴元年(319年)冬称赵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西南),建赵,史称后赵(319~351年)。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个人精华总结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个人精华总结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前赵、后赵、夏、成汉(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

共有二十国。

十六国分别由那个民族建立的?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氐:成汉,前秦,后凉羌:后秦汉:前凉,西凉,北燕。

一、成汉(304-347)氐族李雄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

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从李雄称帝,国号“成”,经李寿称帝,国号“汉”,至李势灭亡合为41年。

史家统称“成汉”。

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304年十一月,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即汉王位,改年号为元熙,定国号为汉。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

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

318年,刘渊侄子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

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刘聪就是刘渊的第四子,本来刘渊是传位给大儿子刘和的.但刘和还是没有抵挡住刘聪的强势.很快就被刘聪杀而代之.刘聪在位期间也是前赵帝国最强盛的时间,几大名将如刘曜,王弥,石勒在他的领导下快速的灭亡了西晋王朝,还俘虏的西晋的最后两位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憨帝司马业并把他们作为下人使唤,百般羞辱后杀害.三、后赵(319—351)羯石勒石勒从305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赵刘渊,为渊部将。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汉高帝与冒顿单于和亲,多次和亲,与汉人相处,子孙改刘姓。

东汉初,匈奴乌珠留若鞮单于之子自立南单于,入居长城以南,在离石(今山西)等地建立部族定居地。

黄巾之乱,单于羌渠派其子於扶罗带兵协助汉朝。

匈奴内乱,羌渠被手下所杀。

於扶罗留在汉朝,自称匈奴单于,部族大致集中在现在的山西、河东地区。

於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任单于,而於扶罗的儿子刘豹则被封为左贤王。

曹操平定北方,将南匈奴众多部落按地理位置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各部首领皆为刘氏,他们基本都聚居在晋阳(即今山西太原)一带的汾河流域,这刘豹就是左部之帅。

刘渊便是刘豹之子。

刘豹死后,刘渊继任南匈奴左部帅一职。

元康末年,成都王司马颖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镇守邺城。

起用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将他调到邺城。

安北将军王浚叫上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以及鲜卑、乌桓各部,起兵讨伐司马颖。

刘渊愿意回去说服匈奴五部共赴国难,司马颖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永兴元年十月,刘渊在左国城即汉王之位,追谥蜀汉后主为孝怀皇帝,并将自汉高帝以下的三祖五宗供入宗庙,改元元熙,大赦天下,汉王国就此开国。

文“达”武“曜”,匈奴后部陈元达,刘渊的族子建武将军刘曜。

元康八年(公元297年)的关中大饥荒,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十几万流民被迫背井离乡,纷纷涌入当时比较富足的蜀地。

巴氐人李特和兄弟李流、李庠等人照顾老弱病残,甚得众心。

巴氐本是川蜀一带的一个部族。

张鲁占据汉中的时候,李特兄弟的祖父李武便投奔了他,曹操攻下汉中的时候,便把以李氏为首的这一部族迁入关中略阳,号为“巴氐”。

李特兄弟的父亲李慕则在曹魏时做过东羌猎将,统领氐、羌等各部。

永兴元年,李特第三子,李雄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废除晋朝法律,重新约法七章。

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李雄又即皇帝位,改元晏平,国号大成,他便成为十六国中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

此时邺城发生了战争,在河北一带的成都王司马颖部下汲桑,为成都王报仇,自称大将军,进攻司马腾驻守的邺城。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是哪些中国古代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起义并建立政权的历史事件。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局面被打破,北方出现了五个大的胡族政权,这就是五胡;而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十六个政权,这就是十六国。

下面将分别介绍五胡和十六国,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五胡1. 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约公元前3世纪开始崛起。

匈奴曾经多次进攻中原地区,并成为战国时期的六国中最强大的一支。

公元4世纪,匈奴衰落后,北方的政权逐渐由其他胡族接替。

2. 鲜卑:鲜卑是中国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游牧民族,其统治地区北至黑龙江流域,南至河南、山西一带。

鲜卑曾经多次与中原王朝交战,其中以鲜卑族毛翟建立的北燕政权最为著名。

3. 羯族:羯族兴起于公元3世纪,是中亚游牧民族的一支,与匈奴、鲜卑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

羯族后来建立了南燕政权。

4. 氐族:氐族是中国古代一支著名的游牧民族,他们曾经在战争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氐族后来在关中地区建立了前秦政权。

5. 西域胡族:西域胡族是指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原地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战争。

西域胡族后来建立了前凉政权。

二、十六国1. 前赵:前赵是北朝时期第一个建立的政权,由劉淵建立,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

但前赵并未能持续太久,不久后被前燕所灭。

2. 前燕:前燕由慕容皝所建立,建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是北方政权中最为强大的一个。

前燕统治下,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但最终被后燕所灭。

3. 后燕:后燕由慕容儁建立,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同样是北方政权中的重要一员。

后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后来被后秦所消灭。

4. 后秦:后秦由姚兴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咸阳),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在关中地区建立政权的胡族。

虽然后秦称帝不久,但对北方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后凉:后凉由窦建德建立,建都武威(今甘肃武威),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建立的政权。

五胡十六国名词解释

五胡十六国名词解释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为主,因此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

但事实上入侵的少数民族不仅仅只有五个,政权数目也远非十六个。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

每个国家之间的征战让百姓中日惶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文明史的耻辱。

五胡十六国晋朝灭亡后的群雄割据

五胡十六国晋朝灭亡后的群雄割据

五胡十六国晋朝灭亡后的群雄割据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而又较长的时期,自晋朝灭亡后,各地出现了众多割据势力。

这些群雄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出不同的特点,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段历史时期的群雄割据。

一、政治局势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从晋朝灭亡开始,各地相继出现了多个政权,如鲜卑族的前燕、后燕、匈奴的南匈奴、北匈奴、宇文氏的西秦、东秦,以及汉族的前赵、后赵等等。

这些政权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联姻、联盟等变化。

政治权力来回转换,形成动荡不安的局势。

在政治制度上,五胡十六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政权。

有的王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如北魏、北周;有的则采用分封制,如南秦、南凉。

这些政权通过控制地方势力、设立官职、建立封号等手段来巩固统治。

二、经济状况五胡十六国时期,经济状况也表现出多样性。

由于战乱频繁、政权更迭,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大规模中断和人口减少。

很多地方的经济陷入了低迷或者停滞。

然而,并非所有地方都经历了同样的困境。

在一些政权统治下,如北魏和北周,积极实施恢复农业生产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这些政权注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加强对边境贸易的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三、军事形势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争是常态。

各个政权之间为争夺地盘和资源,进行了频繁的战争。

军事实力对于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军事上,五胡十六国政权都注重扩充军队的规模和提高战斗力。

通过征调士兵、建立军事基地、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发,各个政权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

四、社会文化五胡十六国时期,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北方的胡族与南方的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流。

在艺术和文化方面,五胡十六国时期出现了多样化的风格。

北方的胡族带来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如北方鲜卑族的壁画艺术、匈奴的马头琴音乐等。

这些文化与汉族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演化出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多元化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多元化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多元化一、背景介绍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指的是从西晋末年到南北朝建立前的时期,大约从304年到439年,期间形成了多个政权,表现出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就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多元化进行探讨。

二、匈奴与汉文化的交融匈奴是五胡之一,其统治者鲜卑族抱提(拓跋)首先接触到汉族的文化,以扶植汉化政策,因此鲜卑族的统治阶层开始在语言、服饰、礼仪等方面接受汉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在鲜卑族中的影响更加深入,许多统治者开始信奉佛教,修建佛寺,并学习汉族的政治体制和儒家思想。

三、氐族与西晋文化的融合氐族是五胡之一,其出身背景与西晋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氐族统治者对西晋的政治体系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氐族的领导下,一些地区保留和发扬了西晋时期的儒家文化,还出现了一批文学才子,如苌弘、苌约等,他们的文学作品对当时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苻坚与鲜卑与西秦文化的交融西秦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由苻坚建立。

苻坚是鲜卑族出身,他提出的「苻氏之法」兼收并蓄了汉族的文化,与鲜卑族特有的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苻坚在政治制度、军事组织、法律制度等方面也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致力于巩固政权的统一。

五、各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重要胡族,五胡十六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政权和文化。

以前秦的区域文化为例,它在巩固自身政权的同时也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

例如,前秦在一些地区弘扬壮族文化,推行壮族的传统习俗,并在宫廷建筑、服饰等方面加以体现。

六、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文化多元化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造成了文化的多元性。

首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发展,使得多元的思潮和学派得以兴起,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文化的多元化也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了民族性格的形成。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指政权主要由少数几个高门显族的人物掌握)之局。

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

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

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十六国纷立的历史事件

十六国纷立的历史事件

十六国纷立的历史事件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十六国纷立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十六国背景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在入侵的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历史溯源司马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

由此造成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统治的基础。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

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

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群雄逐鹿北方各族的内徙造成严重的民生经济损失,各民族在互相抗衡、屠杀中也展开合作与融合。

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荒乱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

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东晋也无力收复故地,同时故地北部风雨飘摇,崔鸿著《十六国春秋》,此时期统称“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

LOGO
羯族石勒的登场:
LOGO
建立后赵政权的石勒 出生时是居住在山西 省武乡这个地方的匈 奴羌渠部的一支—— 羯族族长的儿子。二 十岁时惨遭不幸,当 时山西发生饥荒,他 被别人掳走,卖到山 东做奴隶。
据匈奴之刘渊传记载,刘渊在建 立汉政权前夕,他的族人刘宣对 他说:“晋人无道,将我们当奴 隶一样控制。”这是刘渊、刘宣 到匈奴人将汉人对待他们的态度 比作对待奴隶一样。而石勒却确 实地落入奴隶的境地之中。他在 被卖到山东的时候,还有许多头 戴枷锁的胡人一同前行,从这里 我们可以局部地了解到,当时胡 人在中国内地的生活有多惨。
人物之 谢安
LOGO
历史评价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 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 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 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 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 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 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 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LOGO
淝水 之战
前秦
112万
先锋25万、步兵60万、骑兵27万
东晋
8万
训练7年的“北府兵” 以(苻)坚之强,而欲取晋,夫又何难之有
-----王安石
淝水 之战
LOGO
投鞭断流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晋军洛涧大捷
➢谢安“素退为业”,主动交出手上权力,于 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自请出镇广陵,都督 北伐军事。不久刘牢之于邺城被慕容垂击败, 谢安不得不调整部署,将进攻转为调整以巩 固黄河防线。

五胡十六国介绍

五胡十六国介绍

五胡十六国介绍“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综述【时间】公元304-439年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

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分述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十六国之一。

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

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

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

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陷入纷乱的动荡中,南方仍是司马氏政权,历史称东晋,北方则较为混乱,政权分割交替,且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历史称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形式谱:内容包括国名,(皇帝),民族,(都城),统治地区,(公元年代),灭于何国。

1,汉、前赵(高祖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桀-刘曜)民族,匈奴族,((初)平阳(迁)长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304-329),灭于后赵
2,成汉(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民族,巴氏族,成都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304-347)灭于东晋
3,前凉(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民族,汉族,姑藏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317-376 )灭于前秦
4,后赵(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谯王石世-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赵王石祗)民族,羯族,(初)襄国(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319-351)灭于冉魏
5,冉魏(悼武天王冉闵)民族,汉族,邺同上(350-352)灭于前燕
6,前燕(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民族,鲜卑族,(处)龙城(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337-370)灭于前秦
7,前秦(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民族,氐族,长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350-394)灭于后秦
8,后秦(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兴-姚泓)民族,羌族,长安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384-417)灭于东晋
9,后燕(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民族,鲜卑族,中山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384-407)灭于北燕
10,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威帝冲-昌平王段随-建明王凯-建平帝瑶-建武帝忠-河东王永)民族,鲜卑族,(初)长安(迁)长子山西一带(384-394)灭于后燕
11,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乞伏暮末)民族,鲜卑族,菀川甘肃西南部(385-431)灭于夏12,后凉(懿武帝吕光-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民族,氐族,姑藏同前凉(386-403)灭于后秦
13,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辱檀)民族,鲜卑族,(初)西平(迁)乐都甘肃西部、青海一部(397-414)灭于西秦
14,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民族,鲜卑族,广固山东、河南的一部分(398-410)灭于东晋
15,西凉(武昭王李嵩-后主李歆-永建王李恂)民族,汉族,(初)敦煌(迁)酒泉甘肃极西部(400-421)灭于北凉
16,夏(武烈帝赫连勃勃-昌秦王赫连昌-平原王赫连定)民族,匈奴族,统万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407-431)灭于吐谷浑17,北燕(冯跋)民族,汉族,龙城河北东北部、辽宁(407-436)灭于北魏
18,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楗)民族,匈奴族,张椅甘肃西部(401-439)灭于北魏
19,代(拓跋倚卢)民族,鲜卑族,平城内蒙古及山西北端(315-376)灭于前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