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管理

合集下载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21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21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用21篇)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一、运用中的变电设备及建筑物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均称设备缺陷。

二、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期限:1.危急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若不及时处理,随时会造成设备或建筑的损坏,发生人身事故及停电事故。

危急缺陷处理不得超过24小时。

2.严重缺陷:严重威胁安全,不及时处理,暂时可以运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不消除,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发展成危急缺陷。

严重缺陷处理不得超过7天。

3.一般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较长时间坚持运行者。

一般缺陷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年度消除率应在85%以上。

三、设备缺陷的鉴定、登记及报表:1.运行、检修、试验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缺陷,均由运行人员在“缺陷记录簿”内进行登记。

2.运行人员发现的危急和严重缺陷,要经站长(值长)鉴定定性,由发现人进行登记。

3.严重、危急性缺陷,应用电话立即通知上级供电部门鉴定后,组织人员检修。

一般缺陷可在缺陷月报中填报。

4.上级供电部门得到各类缺陷报告后,应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填写“缺陷通知单(表)”交检修、试验等有关单位处理。

5.修试单位在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也应通知运行人员或填写“缺陷通知单”交变电站和有关单位,由运行人员登记。

四、处理后的`缺陷,应经当值长验收,确认缺陷消除后,在“设备缺陷记录簿”•验收栏内签注意见并签名。

•各单位处理缺陷后,应将“通知单”的“回执”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通知单位。

五、变电站缺陷应进行闭环管理(附流程图):发现缺陷—-缺陷记录本—-缺陷月报—-工作票(操作票)—-运行记录本—-设备检修试验记录(报护及自动化装置工作记录)—-消除缺陷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1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经济供电,必须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2所有设备必须按照铭牌或制造厂家的规定参数运行,并严格执行有关的运行、检修规程。

3对所有的'电气设备,一律实行车间主任领导下的“三种人”管理责任制。

缺陷管理制度(精品)

缺陷管理制度(精品)

缺陷管理制度(精品)
一、缺陷管理定义
缺陷管理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一定的方式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质量管理,保证客户满意度及产品质量的管理流程。

二、缺陷管理原则
1.重视及及时处理缺陷:缺陷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防止,以及缺陷的完整性记录、统计、分析。

2.缺陷提出者的责任:缺陷提出者负责对自己提出的缺陷进行说明,并确保缺陷提出的准确性。

3.项目成员责任:项目成员有责任,及时识别发现项目中的缺陷,并报告相关部门,并且不断追踪缺陷,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缺陷管理流程
1.缺陷发现:项目所有参与者发现缺陷,应及时通知缺陷管理部门,由缺陷管理部门将缺陷记录到缺陷管理系统中,并根据缺陷等级分配给相关责任人。

2.缺陷分析:根据缺陷详细描述,分析发现缺陷的原因,确定责任人及解决策略。

3.缺陷处理:负责人根据缺陷详细描述、缺陷原因分析及缺陷解决策略,认真执行缺陷处理任务,确保产品质量。

4.缺陷回馈:当缺陷处理完毕后,负责人须将缺陷处理结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回馈给缺陷管理部门。

公司缺陷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缺陷管理制度内容

公司缺陷管理制度内容一、缺陷管理制度的定义缺陷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缺陷管理流程、制度和规范,对产品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进行识别、记录、评估、处理和跟踪的过程。

其目的是追溯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避免因缺陷而导致客户投诉、召回甚至是产品质量事故发生。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达到客户要求的质量标准。

2. 提高客户满意度:积极处理产品缺陷,解决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3. 降低产品风险:通过有效的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产品召回、索赔及质量事故风险。

4. 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彰显企业诚信和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5. 提高竞争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缺陷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赢得客户信任。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缺陷识别:包括内部和外部缺陷的识别,通过质量控制、原因分析等方式确认缺陷。

2. 缺陷记录:对已识别到的缺陷进行记录,包括缺陷描述、缺陷级别、责任部门、解决方案等信息。

3. 缺陷评估:对已记录的缺陷进行评估,确定缺陷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4. 缺陷处理:根据缺陷评估结果,制定缺陷处理方案,包括紧急处理、长期解决方案等。

5. 缺陷跟踪:对已处理的缺陷进行跟踪,确保缺陷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6. 缺陷总结与改进:对一定时期内的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深层次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优化缺陷管理制度。

四、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缺陷管理制度:公司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制定适合的缺陷管理制度,明确缺陷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部门、流程和方法。

2. 培训员工:公司需要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缺陷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提高其缺陷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应用缺陷管理工具:公司可以使用不同的缺陷管理工具,如8D报告、SPC图、品质追踪表等,加强对缺陷的管理和追踪。

描述缺陷管理流程

描述缺陷管理流程

描述缺陷管理流程
缺陷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定义缺陷:明确缺陷的标准和属性,如缺陷的严重性、影响范围等。

2. 识别和收集缺陷:通过各种手段,如测试、用户反馈等,发现和收集缺陷。

3. 验证缺陷:确认缺陷的存在和影响,并进行必要的验证。

4. 记录缺陷:将缺陷相关信息记录在缺陷管理工具中,包括缺陷的描述、严重性、影响范围等。

5. 缺陷评估:对缺陷进行优先级评估,确定修复的顺序。

6. 缺陷修复:开发人员修复缺陷,并进行必要的回归测试。

7. 回归测试:验证修复的缺陷是否已被正确修复,以及是否有引入新的问题。

8. 关闭缺陷: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关闭缺陷记录。

9. 缺陷跟踪:对缺陷进行持续跟踪,直到项目结束。

10. 总结分析:对缺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改进未来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产品中的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内容

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内容

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内容一、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概念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防止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而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它包括缺陷的识别、记录、分析、解决和改进等环节,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建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减少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通过建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保障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2. 提高企业形象:建立完善的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树立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3. 降低成本:质量缺陷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产品召回和处理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4. 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的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实现持续发展。

三、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当明确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和执行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质量缺陷的定义和管理流程,建立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档案和记录。

2. 质量缺陷的识别: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记录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质量缺陷的分析:企业应当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查明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4. 质量缺陷的解决: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维护产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

5. 质量缺陷的改进:企业应当不断改进质量缺陷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重视质量缺陷管理制度:企业领导者应当高度重视质量缺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确保质量缺陷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检修班组缺陷管理制度

检修班组缺陷管理制度

检修班组缺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设备检修工作,规范缺陷管理流程,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缺陷管理流程1. 缺陷发现1.1 在设备巡检、维护、检修中,发现设备存在缺陷或故障时,应立即记录缺陷内容、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

1.2 缺陷发现人员应及时向检修负责人报告,并填写缺陷报告表。

2. 缺陷报告2.1 检修负责人收到缺陷报告后,应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处理优先级,并指定责任人负责处理。

2.2 缺陷报告表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缺陷描述、发现时间、处理优先级、责任人、处理进度等信息。

3. 缺陷处理3.1 负责处理缺陷的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确保处理过程安全、有效。

3.2 处理过程中如需更换零部件或进行维修,请使用合格的备件,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更换或维修。

3.3 处理完毕后,应填写缺陷处理记录表并报告给检修负责人。

4. 缺陷验证4.1 在缺陷处理完毕后,应进行缺陷验证,确认设备已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4.2 缺陷验证结果需填写验证报告表,并报告给检修负责人。

5. 缺陷统计分析5.1 每月对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统计报告。

5.2 统计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缺陷数量、处理情况、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信息。

6. 缺陷整改6.1 针对缺陷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应制定整改方案,并按计划开展整改工作。

6.2 整改工作完成后应重新进行缺陷验证,并填写整改验证报告。

7. 缺陷反馈7.1 对于重要的缺陷处理情况,应向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反馈,以便他们做出进一步的决策。

7.2 对于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可以上报领导提出改进建议。

三、责任分工1. 检修班组负责人1.1 负责检修班组缺陷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1.2 确保缺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

2. 缺陷发现人员2.1 负责设备的巡检、维护和检修,并及时发现和报告设备存在的缺陷。

2.2 检修负责人指定的其他工作。

质量缺陷管理措施

质量缺陷管理措施

质量缺陷管理措施
引言
在产品制造、项目实施以及服务提供的过程中,质量缺陷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采取一定的质量缺陷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质量缺陷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缺陷管理措施,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质量缺陷问题:
1. 指定质量负责人:组织应指定一位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和协调质量缺陷管理工作。

他/她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团队。

2. 确立质量标准:组织应明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并在整个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缺陷问题。

3. 实施质量管理控制:采用适当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例如六西格玛和PDCA循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控制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减少质量缺陷。

4. 建立质量缺陷报告和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缺陷报告和处理机制,以便及时、准确地收集、记录和分析质量缺陷数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质量缺陷,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 追踪和反馈:在质量缺陷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追踪和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

通过不断的监测和改进,确保质量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结论
质量缺陷管理是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指定质量负责人、明确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管理控制、建立质量缺陷报告和处理机制,并进行追踪和反馈,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质量缺陷问题,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5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5篇)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一般规定1、站领导、检修技术人员、检修班长是具体抓好设备管理负责人。

2、凡是设备在运行备用中出现缺陷,运行人员有责任采取必要的运行措施,防止缺陷扩大,出现故障要通知有关人员及时消除。

3、各运行、检修班应将发现的设备缺陷及时记录,以利于查阅和作出处理。

4、设备缺陷消除后,消除者应在记录簿上交代清楚。

5、记录簿应保持整洁,并存档,以备查考。

二、缺陷分级管理权限1、运行任务(1)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作好记录和报告有关人员。

(2)及时消除属于运行维护工作范围的设备缺陷,应及时采取必要运行措施消除缺陷。

防止缺陷扩大,并向有关人员汇报。

(3)凡本班有权调度停用或不停用也能消除的缺陷,应通知检修人员及早消除。

(4)参加设备缺陷消除后的验收。

2、检修班任务(1)负责从运行、试验、检验方面及时了解所管辖设备的缺陷并作出记录。

(2)了解运行情况,查阅记录簿,及时发现和主动消除设备缺陷,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

(3)在运行中无法消除缺陷,应记入本班的记录簿内,在大小修或临时予以消除。

3、站领导的任务(1)领导督促各班认真搞好设备缺陷的消除工作,负责质量验收的组织工作。

(2)定期巡视设备,掌握设备存在的缺陷。

(3)分析造成缺陷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拟定消除重大设备缺陷的技术组织、措施,结合小修计划使其实现。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2)是一个用于解决和管理设备缺陷的规定和流程。

其目标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个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1. 缺陷报告:任何人员发现或怀疑设备缺陷,应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应包括缺陷的描述、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2. 缺陷评估: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进行缺陷评估。

评估包括对缺陷的调查、测试和分析,以确定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3. 缺陷修复: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和紧急性,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修复计划和时间表。

产品缺陷处理管理制度

产品缺陷处理管理制度

产品缺陷处理管理制度1. 缺陷定义在本文档中,产品缺陷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测试、部署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错误、故障或不符合功能、性能、安全或可用性要求的情况。

2. 缺陷分类产品缺陷可以按照其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如下:2.1 影响程度- 严重影响:缺陷导致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或无法完成核心功能。

- 中等影响:缺陷导致产品功能受限,但仍可继续使用或工作。

- 轻微影响:缺陷存在,但不会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或使用造成明显影响。

2.2 紧急程度- 紧急:需要立即修复以避免重大影响或损失。

- 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修复,但不会对业务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 普通:需要修复,但不会对业务连续性或用户体验产生明显影响。

- 低:可在下一个版本或升级中修复。

3. 缺陷报告与跟踪3.1 缺陷报告任何与产品相关的缺陷应该立即报告给产品负责人或相关团队成员。

缺陷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缺陷的描述:详细描述缺陷的现象、影响和复现步骤。

- 缺陷的分类:按照2节的缺陷分类进行标记。

- 缺陷的紧急程度:确定缺陷的紧急程度,以帮助团队合理安排修复工作。

3.2 缺陷跟踪在缺陷报告后,团队应设立缺陷跟踪系统进行记录和管理。

跟踪系统可以使用项目管理工具、问题跟踪系统等。

每个缺陷应有唯一的标识号,并包括以下信息:- 缺陷的描述- 缺陷的报告者和报告时间- 缺陷的分类和紧急程度- 缺陷的分配和处理状态- 缺陷的解决方案和修复时间4. 缺陷处理流程为了保证缺陷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制定以下缺陷处理流程:4.1 缺陷报告和确认- 缺陷报告:任何用户或团队成员都可以报告缺陷。

- 缺陷确认:产品负责人或相关团队成员负责确认缺陷,评估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

4.2 缺陷分配和处理- 缺陷分配:产品负责人将缺陷分配给相应的开发或测试人员。

- 缺陷处理:开发或测试人员负责进行缺陷调查、复现、分析和修复。

4.3 缺陷解决和验证- 缺陷解决:开发或测试人员修复缺陷,并进行相关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
确保每个缺陷都被解决。 确保每个缺陷都被解决。而且应确保针对每 个缺陷的解决方案在整个开发组内部达到一 致。 收集缺陷数据, 收集缺陷数据,根据缺陷趋势曲线来识别测 试过程,了解软件质量, 试过程,了解软件质量,确定软件测试是否 可以结束。 可以结束。 根据收集的缺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的缺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作为过 程财富。 程财富。
10.2 缺陷的属性
可重现性: 可重现性:所有缺陷都可重现吗
有些缺陷是具有累积效应的,由长期积累而形成。 有些缺陷是具有累积效应的,由长期积累而形成。 有些缺陷涉及对日期等的处理, 有些缺陷涉及对日期等的处理,只有当满足特殊条件的 日期出现时,才会触发缺陷。 日期出现时,才会触发缺陷。 有些缺陷仅在第一次运行的时候才出现,其余时候都运 有些缺陷仅在第一次运行的时候才出现, 行正常。 行正常。 有些缺陷会导致恶劣的影响,以至于系统崩溃、 有些缺陷会导致恶劣的影响,以至于系统崩溃、数据丢 失等,此时由于破坏了初始环境或部分处理的数据, 失等,此时由于破坏了初始环境或部分处理的数据,且 因测试前未及时备份,导致无法完全恢复原始状态。 因测试前未及时备份,导致无法完全恢复原始状态。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PartⅣ 软件测试实践
第10章 缺陷管理 10章 本章重点 缺陷具有哪些重要的属性? 缺陷具有哪些重要的属性? 是否所有缺陷都能得到修复? 是否所有缺陷都能得到修复? 缺陷的一般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缺陷的一般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如何有效报告缺陷? 如何有效报告缺陷? 缺陷管理中的角色和权限。 缺陷管理中的角色和权限。
测试员(测试): 缺陷可以重现吗? 是测试失误还是系统缺陷? 哪些因素导致缺陷的产生?
缺陷是否得到修复? 系统是否能够通过以前没有通 过的相同的测试? 系统其余部分是否工作正常?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一、缺陷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一)缺陷管理目的缺陷管理的目的在于减少产品缺陷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二)缺陷管理范围缺陷管理范围应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环节,对产品从设计到售后各个环节的缺陷进行识别、记录、审核、处理和验证。

(三)缺陷管理流程缺陷管理流程应包括缺陷发现、记录、报告、评估、处置和验证等环节的管理流程,确保缺陷得到及时处理和追踪。

(四)缺陷管理责任明确缺陷管理的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机构和团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缺陷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五)缺陷管理目标明确缺陷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建立缺陷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缺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改进。

(六)缺陷管理记录和报告建立缺陷记录和报告的标准化模板和流程,确保缺陷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透明。

二、缺陷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缺陷识别和记录建立缺陷识别和记录的标准和流程,明确缺陷识别的标准和方法,确保各级员工都能够及时发现和记录缺陷。

(二)缺陷分析和评估对识别和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缺陷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三)缺陷处理和验证按照缺陷管理流程和程序,对缺陷进行处理和验证,确保缺陷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消除。

(四)缺陷处置和改进对处理和验证的结果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和措施方案,确保缺陷得到有效改进。

三、缺陷管理制度的评价和改进(一)建立缺陷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二)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审查和内审,确保缺陷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执行。

(三)对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设备进行评估和验证,建立相应的缺陷管理控制措施。

总结:通过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缺陷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信心,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

漆杂质造成缺陷处理返工。
(3)1号翻车机重调机2号行走电机风扇不转 经检查为风机支撑杆松脱,运行时风机不能固定引起接线柱上引 线松脱,已将风机支撑杆固定修复。
4、缺陷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
(1)5月3日3号湿式球磨机1号再循环泵堵转严重 把再循环箱搅拌器的电流加上,可以观察到搅拌器的运行情况 (2)2012-1-12 2号炉1号定排泵电机对地绝缘为零、直阻不平衡 电气加强电机的密封处理 ;机务对坑口进行密闭处理,比如敷盖 棉被等,防止水气逸出;机务封密房顶孔洞,以防冷空气进行房内 加速高温水气的凝露,加大室内潮气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3) 1号炉定排泵电机电机保护器频率出现过载报警 排查就地控制箱电机保护器定值,并将定值交继电保护审核,备案 (4) 2012-05-08 1号机组定排排污水池水位无法投入自动 举一反三对厂区内各水池、排污泵坑进行排查建立台账,并定期 安排清污。 (5)1号机脱销B反应器烟道进口氧量测量值偏高、2号吸收塔PH计显 示不准(缩短仪表校验周期,加强就地设备维护及保养) (6)空预器控制箱
设备工程部
2012.7
一、缺陷概念 二、设备缺陷的分类
三、设备部在缺陷管理中的职责
四、缺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五、如何更好地做好缺陷管理
一、缺陷概念
1、缺陷定义
缺陷[defect]:本意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 瑕疵;缺点;欠缺;不完美。 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包括备用设备)在生产
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其安全、经济、环保、稳
(5)B碎煤机轴承温度高,达65度 (更换转子总成)
2、 缺陷分类不准确,随意性强
3、 缺陷分析不深入,流于形式
(1)脱硫2号真空皮带脱水机尾部滤布张紧托辊轴承损坏 滤布张紧托辊轴承外侧骨架油封变形损坏,导致浆液进入轴承内部, 增加轴承磨损程度导致轴承损坏。 (2) 2012-05-08 1号发电机氢气干燥器处漏氢 A塔压力表根部有一小沙眼漏氢,压力表沙眼表面处理不干净,油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

缺陷管理制度一、概述缺陷管理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记录、分析、整改和预防缺陷,科学、规范地进行缺陷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缺陷是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符合预期要求的情况,而缺陷管理则是指对这些缺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二、背景和意义缺陷可能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下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声誉,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缺陷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全员参与:缺陷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每个员工都有发现和报告缺陷的责任和义务。

2. 及时反馈:员工发现缺陷后应及时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并确保缺陷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跟踪。

3. 系统化管理:缺陷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发现、记录、分析、整改和预防五个环节,并且要依靠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持和辅助。

4. 持续改进:缺陷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分析和整改缺陷,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 预防为主:缺陷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通过完善质量控制措施和加强培训,减少缺陷的发生。

四、缺陷管理的基本步骤1. 发现缺陷:发现缺陷可以通过内部测试、用户反馈、市场监测等多种途径,员工应及时将发现的缺陷上报至缺陷管理部门。

2. 记录缺陷:缺陷管理部门对上报的缺陷进行记录,包括缺陷的基本信息、产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

3. 分析缺陷:缺陷管理部门对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的原因,判断其对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4. 整改缺陷:缺陷管理部门根据整改计划进行缺陷的整改,包括修复已发现的缺陷和防止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5. 预防缺陷:缺陷管理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培训、改进工艺等方式来预防同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五、缺陷管理的关键要素1. 信息管理系统:缺陷管理需要依靠信息管理系统来对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和跟踪,确保缺陷能够得到适时有效的处理。

缺陷管理制度【5篇】

缺陷管理制度【5篇】

缺陷管理制度【5篇】【导语】缺陷管理制度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5篇优秀的缺陷管理制度范文范文,为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目录》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缺陷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篇】缺陷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的健康水平,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没有健康完好的设备,就不能维护正常运行,不能保护安全生产的实施。

为了保质保量地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多送电,全站人员必须保养设备的健康,保证安全运行自学遵守执行下列各项规定:一、运行人员应认真维护管理好设备,确保运行中的各项设备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当班人员不准随意更改运行参数,需要更改参数必须报局领导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合方可执行。

二、运行人员发生设备缺陷必须详细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中,字迹应清楚工整,不准乱写乱画。

三、当班人员应尽力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的完好,不得以任何借口妨碍设备缺陷消除工作的进行。

四、对严重影响安全,站内又无法处理的缺陷,站长应及时报告局领导,并根据其指示作好安全措施。

若不报局或不执行其指示,导致缺陷扩大或造成事故者要追究责任。

五、当值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又无法处理时,应及时报告站长,并报告调度。

站长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六、生产现场所放的工具、安全用具及各种仪表、设备备品备件不准外借,私自拿走或损坏上述物件而影响缺陷处理,造成缺陷扩大或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

七、每月向生技科局面汇报站内设备缺陷和处理情况。

每季度末月结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设备评级工作。

八、缺陷处理完毕,应由当值人员验收,并在缺陷记录簿中注明。

九、站内各类设备标志应保持清晰(相序颜色、开关、刀闸编号等)若不明显应随时进行添补。

【第2篇】线路缺陷管理制度线路缺陷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保证设备应有的健康水平和搞好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线的缺陷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确保线路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线路缺陷管理的目的,在于对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统筹安排、及时处理,做到查有记录、积累资料、便于分析和总结经验。

缺陷处理管理制度

缺陷处理管理制度

缺陷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缺陷处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等全过程。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缺陷。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的责任制,明确相关职责和权限,健全缺陷处理流程。

第五条企业应持续改进缺陷处理工作,提高缺陷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缺陷描述及分类第六条企业应建立产品缺陷的描述和分类标准,对产品缺陷进行准确定义和分类。

第七条产品缺陷应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包装缺陷、运输缺陷等。

第八条产品缺陷应根据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和轻微缺陷。

第三章缺陷处理流程第九条产品缺陷应及时报告,并启动缺陷处理流程。

第十条缺陷处理流程应包括缺陷报告、缺陷分析、缺陷处理、缺陷验证和缺陷关闭等环节。

第十一条缺陷报告应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报告至有关领导。

第十二条缺陷分析应由技术人员进行,对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和影响评估。

第十三条缺陷处理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执行,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

第十四条缺陷验证应由质量部门负责,对缺陷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缺陷得以彻底解决。

第十五条缺陷关闭应由产品所属部门负责,对缺陷关闭进行确认和记录。

第四章缺陷处理责任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第十七条产品设计部门应负责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评估,避免设计缺陷的发生。

第十八条生产制造部门应负责制定生产工艺和程序,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制造缺陷。

第十九条质量控制部门应负责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运输和包装缺陷。

第二十条销售部门应负责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处理,及时反馈用户信息,协助进行缺陷处理工作。

第五章缺陷处理改进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改进机制,定期对缺陷处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建立缺陷处理的信息反馈和学习机制,及时总结和分享缺陷处理经验,提高缺陷处理水平。

缺陷管理流程6个状态

缺陷管理流程6个状态

缺陷管理流程6个状态缺陷管理流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缺陷问题,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缺陷管理流程通常由6个状态组成,分别是:新建、已确认、已分配、已解决、已关闭和已拒绝。

下面将从这6个状态入手,详细介绍缺陷管理流程。

一、新建状态新建状态是指缺陷问题刚刚被发现,但还没有得到确认。

在这个状态下,缺陷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它是否真的是一个缺陷问题,以及它是否值得投入资源去解决。

如果确认是一个真正的缺陷问题,那么就需要将它的状态更新为“已确认”。

二、已确认状态已确认状态是指缺陷问题已经被确认,并且需要进行处理。

在这个状态下,缺陷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分类,以确保它能够被正确地分配给相应的处理人员或团队。

同时,还需要对缺陷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以确保高优先级的问题能够得到优先处理。

如果缺陷问题需要对代码进行修改,那么就需要将它的状态更新为“已分配”。

三、已分配状态已分配状态是指缺陷问题已经被分配给相应的处理人员或团队,需要进行处理。

在这个状态下,处理人员或团队需要对缺陷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排查,以确定它的根本原因。

如果能够找到根本原因,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那么就需要将它的状态更新为“已解决”。

四、已解决状态已解决状态是指缺陷问题已经被成功地解决,并且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

在这个状态下,处理人员或团队需要对缺陷问题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它已经被完全解决,不会再次出现。

如果测试和验证都通过了,那么就需要将它的状态更新为“已关闭”。

五、已关闭状态已关闭状态是指缺陷问题已经被成功地解决,并且已经通过测试和验证,不会再次出现。

在这个状态下,缺陷问题已经被完全解决,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处理。

同时,还需要对缺陷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在将来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如果缺陷问题被重新发现,那么就需要将它的状态更新为“已重新打开”。

六、已拒绝状态已拒绝状态是指缺陷问题被认为不是真正的缺陷问题,不需要进行处理。

缺陷管理奖罚制度

缺陷管理奖罚制度

缺陷管理奖罚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缺陷发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缺陷识别和管理,特制定本缺陷管理奖罚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特别是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等相关部门。

三、缺陷定义缺陷是指产品在设计、生产、测试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或用户需求的问题。

四、奖励机制1. 缺陷识别奖励:员工在日常工作发现并报告缺陷,经确认后,根据缺陷严重性和影响范围给予奖励。

2. 缺陷预防奖励:员工提出有效的缺陷预防措施,经采纳并实施后显著降低缺陷率的,给予奖励。

3. 缺陷解决奖励:员工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并成功修复缺陷,根据修复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给予奖励。

五、惩罚机制1. 缺陷隐瞒惩罚:员工发现缺陷故意隐瞒不报,或报告不实信息,一经发现,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惩罚。

2. 缺陷重复惩罚:因工作疏忽导致同一缺陷重复发生,根据重复次数和影响范围给予惩罚。

3. 缺陷管理不当惩罚:管理层未能有效管理缺陷,导致缺陷未能及时发现或修复,给予惩罚。

六、缺陷报告流程1. 缺陷报告:员工发现缺陷后,应立即填写缺陷报告表,并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2. 缺陷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对提交的缺陷进行评估,确定缺陷等级和影响范围。

3. 缺陷处理:相关部门根据缺陷报告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并负责实施。

七、奖励和惩罚标准1. 奖励标准:根据缺陷的严重性、发现的及时性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设定不同等级的奖励金额。

2. 惩罚标准:根据缺陷隐瞒、重复发生或管理不当的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八、执行与监督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工作。

2. 所有员工均有责任遵守本制度,并积极参与缺陷管理。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十、附则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法律法规为准。

缺陷管理与改进

缺陷管理与改进

缺陷预防措施
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
明确各项工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确保员工 了解并遵循。
引入预防性维护和检查机制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及时发现并解决 潜在问题。
培训与意识提升
定期开展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对 缺陷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鼓励员工及时上报发现的质量问题,以便迅 速采取措施。
缺陷修复质量保证
代码审查
对修复后的代码进行同行评审,确保代码质 量、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自动化测试
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对修复后的代码进行测 试,确保功能正常且性能达标。
回归测试
对修复后的代码进行回归测试,确保其他功 能不受影响,防止缺陷的连锁反应。
质量评估
对修复后的代码或配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 满足项目要求和用户期望。
代码审查工具
如Crucible、SonarQube等,用于 代码审查和缺陷发现。
日志分析工具
如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Kibana)等,用于分析 系统日志和异常信息。
03 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方法
根本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找出根本问题所在,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确定其对用户和企业的潜在危害。
性能问题
03
评估缺陷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以判断
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缺陷优先级排序
紧急优先级
针对严重影响用户使用和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缺 陷,优先安排修复。
重要优先级
对于虽不紧急但影响较大的缺陷,根据其重要性 进行排序,优先处理。
一般优先级
对于影响较小或仅是个别用户遇到的缺陷,可按 需安排修复,优先级相对较低。

缺陷管理资料

缺陷管理资料

• 提交给相关负责人
• 缺陷影响
• 提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 缺陷来源
• 提交给技术部门
缺陷记录的管理与维护
缺陷记录的管理
缺陷记录的维护
• 缺陷记录的分类与归档
• 保证缺陷记录的准确性
• 缺陷记录的查询与统计
• 保证缺陷记录的安全性
• 缺陷记录的更新与维护
• 保证缺陷记录的完整性
缺陷报告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缺陷管理技术实施
• 缺陷分析与纠正措施技术
• 缺陷管理技术评估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的选择与评估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的选择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的评估
• 根据企业需求选择
•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功能评估
•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
•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易用性评估
• 根据团队习惯选择
• 缺陷管理工具与技术效果评估
07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缺陷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缺陷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什么是缺陷管理及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缺陷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和标准
• 降低产品故障率
• 提高企业竞争力
缺陷管理是指对产品缺陷的发现、记录、分析、纠正和预防的过程
• 提高产品质量
• 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客户满意度
缺陷管理的目标与关键指标
缺陷管理的目标
缺陷管理的关键指标
• 降低产品缺陷率
• 缺陷发现率
• 提高缺陷修复率
• 缺陷修复率
• 提高客户满意度
• 缺陷复发率
缺陷管理与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系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缺陷管理是产品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识别、记录、追踪和解决问题来确保产品质量。

在软件开发中,缺陷管理可以通过缺陷管理软件来实现。

缺陷管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缺陷识别缺陷识别是缺陷管理的第一步,通过识别缺陷可以让团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缺陷可以来源于多个方面,如产品需求的理解不足、开发人员的代码错误、测试人员的遗漏等。

因此,识别缺陷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包括需求分析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

2. 缺陷记录在识别了缺陷之后,需要将其记录下来。

记录缺陷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缺陷的性质、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原因。

同时,记录缺陷还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追踪缺陷处理的过程和效果。

缺陷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缺陷的名称或编号(2)缺陷的描述(3)缺陷的严重程度(4)缺陷的优先级(5)缺陷的持有者(开发人员或测试人员)(6)缺陷的记录日期3. 缺陷确认在记录缺陷之后,需要经过团队成员的确认,以确保缺陷的存在是事实而非臆想。

确认过程包括对缺陷的描述进行验证,确保其描述准确可信。

如果缺陷描述不准确,将可能导致缺陷被错误地解决或遗漏。

4. 缺陷分析缺陷分析是通过对已知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产生原因,提出缺陷解决方案的过程。

缺陷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团队找到已知缺陷的解决方案,更能帮助团队避免未来出现同类缺陷。

在进行缺陷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缺陷的根本原因(2)缺陷的影响范围(3)缺陷的解决方案5. 缺陷解决缺陷解决是缺陷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缺陷,可以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质量。

解决缺陷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解决缺陷的优先级(2)解决缺陷的时间窗口(如计划发布日期)(3)解决缺陷的成本(4)解决缺陷对其他功能或模块的影响6. 缺陷验证在缺陷解决之后,需要进行缺陷验证,以确保缺陷已经解决。

缺陷验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1)根据缺陷的描述,确认缺陷是否得到了妥善解决(2)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其他模块或功能没有被误解决或遗漏(3)重复缺陷识别、记录、确认等过程,以确保缺陷已经解决通过以上缺陷管理的过程,可以有效地管理产品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目的
缺陷管理目的:
缺陷管理目的是对各阶段测试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管理,以保证各级缺 陷的修复率达到标准。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及时了解并跟踪每个被发现的缺陷;
确保每个被发现的缺陷都能被处理; 收集缺陷数据并根据缺陷趋势曲线识别测试过程阶段; 收集缺陷数据并在其上进行数据分析,作为组织过程的财富。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人员职责
参与缺陷管理过程人员角色职责:
项目经理(PM):负责指派缺陷给相关责任人.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怎样专业的描述缺陷
• 软件缺陷的有效描述规则,主要是: 1. 单一准确 每个报告只针对一个软件缺陷。在一个报告中报告多个软件缺陷的弊端是常 常会导致缺陷部分被注意和修复,不能得到彻底的修正。
2. 可以再现 提供缺陷的精确操作步骤,使开发人员容易看懂,可以自己再现这个缺陷, 通常情况下,开发人员只有再现了缺陷,才能正确地修复缺陷。 3. 完整统一 提供完整、前后统一的软件缺陷的步骤和信息,例如:图片信息,Log文件等。
• 区分这些术语很重要,它关系到测试工程师对软件失效现象与机理的深刻理解.由于软件 内部逻辑复杂,运行环境动态变化,且不同的软件差异可能很大,因而软件失效的机理可能也有不 同的表现形式,但总的来说,软件失效的机理可描述为:

软件错误->软件缺陷->软件故障->软件失效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Clear Quest IBM Rational公司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Thanks!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缺陷来源介绍
• • • • • • 缺陷来源 Cause-Requirement Cause –Design Cause –Code Cause –Test 描述 由于需求的问题引起的缺陷 由于设计的问题引起的缺陷 由于编码的问题引起的缺陷 由于测试的问题引起的缺陷(测试用例设计问题等) 由于集成或其它问题引起的缺陷 C-I&O C-R C-D C-C C-T 缩写
负责执行系统回归测试;
提交缺陷报告; 负责被测软件进行质量数据和分析。
项目相关开发人员(DE)
修改测试发现的缺陷,并提交成果物做再测试; 负责接收各自的缺陷记录,并且修改; 负责提供缺陷记录跟踪中其它相应信息。
质量保证人员(SQA):监控项目组缺陷管理规程执行情况。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A类
致命错误
B类
很严重的错误
2013年6月28日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缺陷等级定义
等级 说明 现象描述(部分例子) 优先级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 致)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系统上线前必须修 一般严重错误 删除/退出操作未给出提示 复完成 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功能不完整,如菜单、按钮不响应 对错误没有处理信息 界面不规范;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正常排队等待修复 一般性错误 输入输出不规范; 或方便时修复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Tab键跳转不正常; 窗口控件的Z-Order不正确;; 较小错误 窗口中的按钮或者控件缺少快捷字母,或快捷字母冲突; 方便时再修复 文字表述中有错别字或歧义; 测试人员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Janus Consulting
缺陷管理-缺陷等级定义
等级 说明 现象描述(部分例子) 优先级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死循环; 数据库发生死锁;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立即处理或解决 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数据通讯错误; 导致测试无法继续执行。 可能影响其他模块功能。 程序错误; 程序接口错误; 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 性等约束条件; 在发现的两天内 关键功能完全不能实现; 完成。 程序运行不稳定,如出现不可继续进行操 作的错误; 程序运行出现难以捕捉和不可再现的错误; 响应其他业务流程的错误。
6. 补充完善 从发现bug那一刻起,测试人员的责任就是保证它被正确的报告,并且得到应 有的重视,继续监视其修复的全过程。 7. 不做评价 在软件缺陷描述不要带有个人观点,对开发人员进行评价。软件缺陷报告是 针对产品、针对问题本身,将事实或现象客观地描述出来就可以,不需要任 何评价或议论。
2013年6月28日
软件缺陷
: :
是存在于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之中的那些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 其结果是软件运行于某一特定条件时出现软件故障,这时称软件被激活.
软件故障 :
是指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内部状态.比 如:软件处于执行一个多余循还过程时,我们可以软件出现故障.若此时 没有适当的措施(容错)加以处理,便产生软件失效.理方式和工具,拟定决策评审计划; 管理所有缺陷关闭情况; 审核测试人员提交的缺陷; 对测试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跟踪与评价。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人员职责
测试人员(TE)
负责报告系统缺陷记录,且协助项目人员进行缺陷定位; 负责验证缺陷修复情况,且填写缺陷记录中相应信息;
4. 短小简练 通过使用关键词,可以使软件缺陷的标题的描述短小简练,又能准确解释产 生缺陷的现象。如“主页的导航栏在低分辨率下显示不整齐”中“主页”、 “导航栏”、“分辨率”等是关键词。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怎样专业的描述缺陷
5. 特定条件 许多软件功能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问题,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会存在缺陷, 所以软件缺陷描述不要忽视这些看似细节的但又必要的特定条件(如特定的 操作系统、浏览器或某种设置等),能够提供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原因的线索。 如“搜索功能在没有找到结果返回时跳转页面不对”。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流程图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过程介绍


缺陷登记:
缺陷审批: 是否缺陷: 缺陷分派: 修复缺陷: 缺陷回归测试: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
软件错误
在可以遇见的时期内,软件将有人来开发.在整个生存期的各个阶段, 都贯穿 着人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然而人难免犯错误,这必然给软件留 下不良的痕迹.软件错误是指在软件生存期内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 为错误,其结果是导致软件缺陷的产生.可见,软件错误是一种人为过程, 相对于软件本身,是一种外部行为.
实用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缺陷管理
白溥 baipu@
2013年6月28日
1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
• 软件测试或评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
软件测试中经常使用各种术语来描述软件出现的问题,如下一些通用的术语: 软件错误(Software Error) 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 软件故障(Software fault) 软件失效(Software failure)
指缺陷分派给谁。
描叙缺陷发现的版本 描叙缺陷被修改的时间。 描叙缺陷计划完成修复的时间。 描述缺陷的优先级。 描述缺陷所属的工程。 描述缺陷是否是重现缺陷。 描述缺陷的状态 描述缺陷所属的模块。 缺陷详细描述,包括缺陷产生的步骤,缺陷的实际结果,缺陷的 理想结果,建议等。 描述缺陷实际关闭的版本。 描述缺陷实际修复所花的时间 描述缺陷实际关闭的时间。 描叙对缺陷的注释。 添加缺陷附件。
缺陷实际关闭的版本(Closed in Version)
缺陷实际修复所花的时间(Actual Fixed Time) 缺陷修复完成时间(Closing Date) 注释(Comments) 附件(Attachments)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Cause –Integration & Other
2013年6月28日
Janus Consulting
实用软件工程-同行评审技术
缺陷管理-缺陷相关属性
缺陷属性 描述
缺陷描叙(Summary) 缺陷发现提交者(Detected By)
简单描述缺陷,主要是什么缺陷 描叙缺陷是由谁发现提出的。
缺陷发现时间(Detected on Date)
缺陷严重性(Severity)
描叙缺陷发现提出时间。
描述缺陷的严重性。
缺陷分给谁(Assigned to)
缺陷在哪个版本发现(Detected in Version) 缺陷被修改的时间(Modified) 计划修复时间(Plan fixed Data) 缺陷优先级(priority) 缺陷所属项目(Project) 是否是重现缺陷(Reproducible) 缺陷的状态(Status) 缺陷所属于的模块(subject) 缺陷详细描述(Descrip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