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辛夷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

辛夷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

辛夷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一、教学背景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是三大文学体裁,而唐诗宋词元曲(下简称诗词曲)的经典作品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将其纳入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而本教案所述的《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必修内容之一。

辛夷坞编写的《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是颇为经典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唐宋元三个朝代的诗词曲,不但体现了作者对于诗词曲的独特鉴赏和理解,而且为教学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式。

因此,本教案主要探讨辛夷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为基础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重点内容和教学安排辛夷坞-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共分三个部分:唐诗、宋词、元曲。

每个部分都包含许多经典作品,下面就是这些经典作品及其教学安排。

1. 唐诗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而且唐诗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教育者应该从说明唐诗的艺术特点开始,突出表现唐代诗歌的真挚性和感情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唐诗及教学安排:1. 远别离,多感慨李白《长相思》教学安排:•分析诗中的表达思念的手法;•对比宋词;•挖掘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2. 形式之美,情感之美杜甫《登高》教学安排:•解读诗中的景色;•分析唐诗的文艺风格;•挖掘诗中的文化内涵。

3. 小清新诗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教学安排:•分析诗人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借鉴现代的文化创作。

2. 宋词宋代的文学在唐诗之后出现,但同时也是对唐诗的发展和补充。

宋词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例如新意、韵味、婉秀等,是值得研究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宋词及教学安排:1. 饱含思念和感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教学安排:•分析词中的感情表达;•分析词中的词牌选用;•分析词牌的背景知识,如元宵佳节。

2. 感性的诗意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安排:•分析词中的诗意和表达;•挖掘词歌和当时生活的关系;•分析词牌和宋词的特点、风格。

三年级日有所诵教案

三年级日有所诵教案

三年级下册《日有所诵》第一单元教案目标和要求:1、了解作者2、能正确流利朗读诗歌3、理解并掌握其意思4、背诵诗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作者简介】1. 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童话集《21加1个童话》、《蓝箭》、《电话里的故事》、《有3个结尾的童话》等,儿童小说《3个小流浪儿》,儿童诗《童谣儿集歌》、《天上和地上的童谣》等,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陪伴全世界的儿童成长。

2.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及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3. 荆轲(?-前227)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

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

4.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需要什么》2、男女对读《飞鸟集》3、教师带读《易水歌》第二课时一、教师解释《易水歌》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萧萧:指风声。

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教案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基本读懂诗歌和诗歌的鉴赏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

教师引导并做小结,师生互动。

情感与价值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把握《王维诗四首》的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了解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

感受诗人对田家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对王维晚年诗歌佛家思想的了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想:选修课中的诗词鉴赏应区别于必修课中的诗词教学,不能再以单篇诗词为单位组织教学,而应该根据选修教材的编排体例与特点组织教学,例如基本阅读课以一个作家为一课,教学时每一节课都应以教材所选每一位作家的几篇作品为单位,从整体上去把握一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等。

选修课应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那么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就应该“扶”着学生去感受合作探究,三、教学方法选择:诵读法、方法点拨法、自主感受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利用:印发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五、课时安排: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以前学生所学王维的诗歌导入。

二.释题作者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把王维的介绍交给学生完成,重点让学生知道其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

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

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腾飞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和艺术家。

《问刘十九》《越女词五首(其三)》《辛夷坞》鉴赏指导

《问刘十九》《越女词五首(其三)》《辛夷坞》鉴赏指导

语不琢而意深远——诗歌背后的“佳妙”【教学内容】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问刘十九》《越女词五首(其三)》《辛夷坞》鉴赏指导。

【教材分析】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描写了欲雪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饮酒的情景。

这首五言小诗写得语浅情深、言短味永。

诗中蕴涵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平淡,不加雕琢,诗意隽永。

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对此诗批道:“信手拈来,都成妙谛。

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情,再用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诗的境界,也是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风格。

李白的《越女词五首(其三)》通过描写采莲女的娇憨可掬之态,给读者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正如《瓯北诗话》中所说的“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情趣自见。

盛唐诗人王维的《辛夷坞》是一首"入禅"之作,刻画了无人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花形象。

这首五绝静谧空灵,闪耀出一种似有若无的"禅趣",其艺术上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作品所不可缺少的独特审美意境,还在于宗教式的言外之“意”。

这三首小诗均是唐代大诗人的名作,代表了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

虽然诗境与情趣大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值得品味的共同特点。

1、看似信手拈来的语言,却创设了优美独特的意境,“化腐朽为神奇”,匠心独运。

2、言简意“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需要鉴赏者细细品味,方可会心领悟。

3、恰恰是唐人自然开阔的胸襟,才会产生这类不事雕琢而又意境深远的诗歌。

【学情分析】在学习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忽视这类语言清浅的小诗,也很难把握诗歌的“言外之意”。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歌也常常浅尝辄止,只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而忽略诗歌背后的“佳妙”。

学生即使能够“入得诗内”,却难以“出得诗外”,从而进行有创造性地鉴赏。

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中的这三首小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指导学生依据文本,展开合理的联想,挖掘诗歌背后的情趣。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

《山居秋暝》教案•相关推荐《山居秋暝》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山居秋暝》教案篇1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写秋,前人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

(雍陶)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辛夷坞诗词诵读教案

辛夷坞诗词诵读教案

辛夷坞诗词诵读教案教案标题:辛夷坞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辛夷坞的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辛夷坞的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辛夷坞诗词的正确朗读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辛夷坞诗词的美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辛夷坞的诗词选集。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辛夷坞的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辛夷坞的画作和诗词,并简要介绍辛夷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辛夷坞的诗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辛夷坞的诗词(15分钟)1. 分发辛夷坞的诗词选集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解读其中几首代表作品,介绍其创作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三、朗读辛夷坞的诗词(2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辛夷坞的诗词,注意语调和节奏。

2. 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四、文学鉴赏与表达(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辛夷坞的诗词,探讨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辛夷坞的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辛夷坞的诗词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辛夷坞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小组展示。

2. 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辛夷坞的诗词风格,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辛夷坞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诗词创作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辛夷坞的诗词,提高了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辛夷坞的诗词,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与反思第【1】篇〗《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

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6)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

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出示课件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辛夷坞(上 课)

辛夷坞(上 课)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 =树末?
“木”与“树”在概念上是相同的,但作为艺术形象,
它们在对读者有着不同的暗示:
形态上:“木”使人想到的是树干,木质;
“树”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
想;色调上:“树”一般是绿色,“木”则是褐黄色。
木末:树梢
芙蓉花:辛夷花(辛夷花颜色及形状近似荷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2)[思考] • A.写了什么?→诗中描写怎样的景象? • B.为什么写? →借此表达什么? • C.怎样写的? →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写什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 夷 坞
王 维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描写了辛夷花开放凋落的过程 。
为什么写?如果你是辛夷花, 你的感觉如何?
通过写辛夷坞幽静之境,将自己的寂 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木末:树梢
芙蓉花:辛夷花(辛夷花颜色及形状近似荷花)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
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能用“木末”二字是
很准确的。
辛夷花 :又名 木笔花 ,木兰 花。 初春在 枝头开 花, 春末花 谢。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尽情) 发: 开放 →怒放 萼:本义是花朵盛开。特指花瓣下部 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怎么写?
诗歌赏析: 以动衬静、寓情于景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 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 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 光。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 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 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辛夷坞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辛夷坞

一个非常美的幽谷
第二步:作者研读
王维
盛唐诗人 喜欢参禅 诗佛
亦官亦隐
辋川别墅 山水诗人
第三步:文本研读(抓意象,抓表现手法)
1.第一句“木末芙蓉花”可不可以改为“木末辛夷 花”?
芙蓉沿用《离骚》香草美人传统, 有高洁“发”字韵母为“ā”,比“开”字的韵母“āi” 开口度小,更符合辛夷花悄然开放的情景。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诗歌的方法, 难点:美读诗歌,感悟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诗歌阅读方法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一、方法指导:诗歌阅读四步走 1.题目, 2.作者, 3.文本(抓意象和表现手法), 4.注解。
第一步:诗题研读
“辛夷坞”
①辋川庄的一个地名 ②长满辛夷花的山坞 从题目可以猜想辛夷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 方?
课程名称:辛夷坞 年级:高二 选修1 版本:粤教版 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广东两阳中学 主讲教师姓名:陈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掌握阅读诗歌的基 本方法; 2.让学生美读文本感受这首诗清幽的意境。
学情分析: 这班学生总的来说语文成绩较差,主要 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诗歌的阅读 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么阅读诗歌,更谈 不上鉴赏,更为严重的是对古典诗歌学习 提不上兴趣。因此这节课主要以浅显易懂 的方法去指导他们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同时用美读的方法去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 的学习兴趣。
• 请用美读的方法鉴赏王维的《鸟鸣涧》。
二、美读诗歌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王维 木末, 芙蓉花。 山中发, 红萼。 涧户寂, 无人。 纷纷开, 且落。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寂无人。 纷纷, 纷纷, 开且落, 开且落, 开且落。

第二讲(教案):我见青山多妩媚:美与自然(钟名诚)

第二讲(教案):我见青山多妩媚:美与自然(钟名诚)

第二讲我见青山多妩媚:美与自然“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作的著名诗句,也是辛弃疾最得意的诗句,常在客人面前吟诵。

他把青山拟人化,并引为知己。

这句美诗说的是对自然美的欣赏。

自然美是指自然万物的美,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事物的美。

对自然美的古今中外有许多不同的欣赏角度。

一、人类对自然美的发现点滴1、自然美欣赏中的“致用观”“致用”就是指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从实用、功利的角度去看待自然。

在人类原始狩猎时期,尽管周围长满鲜花,但是他们却对这些美丽的鲜花视而不见。

我们在洞穴中考古发现,那些岩画描绘的对象只有各种动物。

因为,在原始人类的眼中,动物对他们来说极其重要,极其有用,而花草即没有用处。

实用。

功利的目的决定了原始人类在自然美的领域首先欣赏的是动物的美,然后才欣赏植物的美。

俄国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曾经指出,原始部落,如澳洲土人从来不用鲜花来装饰自己,他们只对动物会产生美感,因为动物与他们的生存最直接。

到了农耕生活以后,原始人类才开始注意植物的美,他们用植物来装饰自己和房子。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说:“从动物装饰变迁到植物装饰,实在是文化史上一种重要进步的象征——就是从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象征。

”我国史前的人类对动物的牙齿特别感兴趣,对光滑的石头特别感兴趣,史前人类对这些自然事物的欣赏主要是这些动物对他们有用。

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中,人面鱼纹盆特别引人注目,在陶盆的侧面往往刻画着一条大鱼或者是一张网,他们对鱼的欣赏和崇拜,说明这些动物与他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

朱光潜认为:“在起源阶段,美与用总是统一的。

从石器时代起,自然事物就已出现艺术品(主要是手工艺品如生产工具、斗争工具、生活日用品、装饰品这类)而这些在艺术品中出现的自然事物,总是与作者所属部落的生产方式或职业有关”。

(36)2、自然美欣赏中的“比德”观所谓“比德”就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透过自然景物的某些特点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

语文:唐诗之旅总起课、《辛夷坞》(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语文:唐诗之旅总起课、《辛夷坞》(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宋词
元曲
新体诗 现代新诗:1919年--1949年
当代新诗:1949年1日以后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两大源头。启功论诗。
二、板书勾勒诗歌构架。
三、重点近体诗的分类及格律特点、代表作家、常用术语。
1.古典诗歌按体裁分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为界。
[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近体诗的格律特点,联想起学过的律诗与绝句
唐诗之旅总起课、《辛夷坞》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课题
唐诗之旅总起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
2.理解诗歌鉴赏的常用概念:意象和意境
重点
1.近体诗的分类及格律特点2.两个概念。
难点
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识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作业
抄写词语




古体诗(唐以前)
旧体诗 近体诗(唐以后) 又叫格律诗,分为 律诗和绝句
四、背诵两首诗
旧知
[活动]1.指名让学生说说律诗和绝句的格律特点。2.师诵诗学生判断是律诗还是绝句。
二、读诗指导:
1.如何读懂一首诗:幻灯片显示:读诗要关注的五个信息,师讲授示例。
2.读诗要诀: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内容)——(情感)——(手法)
三、鉴赏王维诗作《辛夷坞》
2、代表作家
[活动]说说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诗人
[讨论]初盛唐与晚唐诗人的诗歌气象有什么不同。
3、两个术语:意象和意境
[示例]马致远的《思》
[活动]背诵并指出《思》中的意象
[思考并归纳]A意象通常由什么词来充当?B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思》的意境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风格及写作技巧。

2、诵读—讨论—质疑—答难—领悟。

◆媒体设计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的《诗三百》到堪称百世之师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刚健清新的汉魏乐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批大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两河并流。

今天我们选读三首唐诗。

二、解题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

三、研习课文1、理清文意,整体把握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文下注解与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②背诵全诗,理清文意,整体感知。

2、具体研习①学习《山居秋暝》。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确:“王孙”意,文下注释中已经明确,学生可据此回答。

诗人着力描绘的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辛夷坞优秀教案

辛夷坞优秀教案

辛夷坞优秀教案第一篇:辛夷坞优秀教案《辛夷坞》【教学设想】首先,‚以禅入诗‛作为一个学生并未接触的全新概念,学生是陌生的,所以了解何为‚禅‛、何为‚禅诗‛、何为‚禅境‛,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我安排教学伊始解答这几个问题;其次,王维诗除去‚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禅入诗‛,而《辛夷坞》作为王维禅诗的代表作品,这一特点必须解读;最后,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的诗歌所蕴含的那个清幽、恬淡的意境也是一个解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一、了解何为“禅”;何为“禅诗”;何为“禅境”。

二、了解王维诗特点之二——“以禅入诗”。

三、体会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品味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了解“以禅入诗”的诗歌特点;并体味这首诗蕴含的禅意和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法【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解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这是佛教的“禅境”,这是自然的本真,花开花落,无悲无喜,一切都是自然最纯粹的本真。

那何为“禅”?何为“禅境”呢?二、走进“禅”的世界1、‚禅‛: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达到恬淡安静;而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宁静祥和,静观行云流水,回归自然的本真,这便是禅。

2、‚禅境‛,即,人通过静思,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当‚禅境‛进入诗歌的时候,它既有诗人的主观精神,又有禅家的‚无我之境‛,诗人把主观心灵和客观存在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个主观精神和宇宙精神共存的广延境界,给人一种如甘泉净化心灵般的美的享受。

3、‚禅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在王维的许多诗里,在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中蕴含着禅意,寓静于动,动中显静,以含蓄曲隐、意在言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富含禅理和禅意。

辛夷坞PPT教学课件

辛夷坞PPT教学课件

空间结构 直线形
=
:O: :
CH2O
: H:C :H
O H-C-H
无 平面 三角形
:: --
CH4
H H:C :H
H H H-C-H H

正 四面体
2、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 的电子对)的分子。
ABn n=2
n=3
立体结构 V形 三角锥形
范例
H2O NH3
原因: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
课堂练习
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Pauling, 1901— 1994)教授具有独特的化学想象力:只要给 他物质的分子式,他就能通过“毛估”法,
大体上想象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请
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毛估”出下 列分子的空间构型。
PCl5 PCl3 SO3 SiCl4
三角双锥形
内容梳理:
辛夷坞
译文:
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 在山中绽放鲜红的颜色。 山沟的出口没有人, 它 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木末,指树梢。辛夷花不同于梅花、 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 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 “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 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 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诗歌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 “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 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 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 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 派春光。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 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 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 花期。

王维《辛夷坞》教案设计

王维《辛夷坞》教案设计

王维《辛夷坞》教案设计王维《辛夷坞》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辛夷坞》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一读:诗人的感情如何?1、喜悦:红(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才能被埋没的感伤情绪)2、悲哀:寂、落3、淡泊:写作背景(辛夷坞——隐居之地。

)“摩诘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

”到开的时候就开,到死的时候就死;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

——禅机(王维被称为诗佛、消极思想)二读:运用了哪些手法?(注意不是指局部,而是指全诗整体)1、以动衬静。

2、寓情于景。

3、对比。

相关资料:一、诗句大意:树梢的辛夷花,在山中缩放出鲜红的萼片;居室中寂静无人,它纷纷开后又片片洒落。

二、诗人外号: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优质文档走近那片洁净闲适的心田——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教学设计粤教版

优质文档走近那片洁净闲适的心田——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教学设计粤教版

走近那片洁净闲适的心田――王维诗《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王维诗画合一的创作特点,感受其诗歌中散发出来的禅机佛理。

2、掌握高考中分析意境型的题目的答题步骤。

3、正确对待王维寄情山水,热爱归隐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学会高考中分析意境型的题目的答题步骤。

三、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王维寄情山水,热爱归隐的思想情感。

四、本设计的新点子:1用教师当场绘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王维诗画合一的理解。

2、用四位女生配乐的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王维复杂的内心世界!3、设计的左边是教学的主要脉络,右边附有介绍和欣赏的文字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部分1以王维的诗意画导入本文的山水田园诗。

2、介绍王维不仅能作诗,而且善画。

苏东坡评论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今天走近王维的山水田园的天地,感受他诗画合一的境界。

(二)鉴赏诗歌第一步:找意象。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读雅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一个学生表演朗读后,其他学生思考并讨论: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你就是一个画家,作〈积雨辋川庄作〉这幅画,你会在洁白的画布上画上什么?你会如何安排这些内容?(层次、色彩、位置)附王维诗意画《鸟鸣涧》附故事一则:王维晚年隐居在陕西蓝田附近的辋川。

据史书记载,王维山水画中最受推崇的一幅,当数著名的《辋川图》,古今画界甚至有这样神妙的传说:宋朝时,有位名叫秦太虚的太学博士,卧病在床,久治不愈。

朋友高符中给他带去一帧《辋川图》,说:假如你常看看这幅画,病情很快就会好转。

秦太虚听后,每日多次观赏此画,恍惚中,感觉自己好似真 的与王维同游风景秀丽的辋川。

没多久,疾病果然得愈了。

可惜,由于时代久远,原画早已 随着寺院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现在,只能依据历代名家们的描述和赞许,来想像它的雄壮笔墨和高远气韵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夷坞》
【教学设想】
首先,“以禅入诗”作为一个学生并未接触的全新概念,学生是陌生的,所以了解
何为“禅”、何为“禅诗”、何为“禅境”,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我安排教学伊始解
答这几个问题;
其次,王维诗除去“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禅入诗”,而《辛夷坞》作为王维禅诗的代表作品,这一特点必须解读;
最后,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的诗歌所蕴含的那个清幽、恬淡的意境
也是一个解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何为“禅”;何为“禅诗”;何为“禅境”。

二、了解王维诗特点之二——“以禅入诗”。

三、体会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品味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以禅入诗”的诗歌特点;并体味这首诗蕴含的禅意和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探究法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解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
飘零”。

这是佛教的“禅境”,这是自然的本真,花开花落,无悲无喜,一切都是自然
最纯粹的本真。

那何为“禅”?何为“禅境”呢?
二、走进“禅”的世界
1、“禅”: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达到恬淡安静;而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宁静祥和,静观行云流水,回归自然的本真,这便是禅。

2、“禅境”,即,人通过静思,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
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当“禅境”进
入诗歌的时候,它既有诗人的主观精神,又有禅家的“无我之境”,诗人把主观心灵和
客观存在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个主观精神和宇宙精神共存的广延境界,给人一种
如甘泉净化心灵般的美的享受。

3、“禅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在王维的许多诗里,在山水田园生活的描
绘中蕴含着禅意,寓静于动,动中显静,以含蓄曲隐、意在言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
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富含禅理和禅意。

三、品读诗歌
(一)、读诗
生听读课文录音,然后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成诵。

(二)、品诗
在理解并背诵诗歌的基础上,结合文后资料信息: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东坡《罗汉赞》:‘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世称妙语,亦即此诗之意境。

”感知辛夷花的禅意形象和诗歌意境。

辛夷花的禅意形象:花期来时,辛夷花山中默默得开红萼,红颜烂漫、生机勃勃,很美;花期结束时,纷纷地落下。

他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限都已经泯灭了,它无喜无悲,顺应自然的本真。

它是一种诗人对世界、对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的一种禅境。

诗歌意境:通过对上面对辛夷花的解读,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满含禅意的意象,而这个意象又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淡泊空灵、幽深静谧的意境(禅境)。

(三)、诵诗
生当堂成诵,在诵读的时候注意感知诗歌的意境和禅境,进而了解王维诗歌中“以禅入诗”这一特点。

四、延伸拓展
赏析王维的《鸟鸣涧》,探究诗歌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