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105页PPT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共105页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共105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ppt课件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ppt课件
语法是研究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 的角度,确定 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单位 (同一语言单位,当它作为不同的研究对象时,可分属不同的单位。 如作为语言单位的“词”,当它作为词汇学研究的对象时,它是词 汇单 位;当它作为语法学研究的对象时,它又是语法单位了)
汉语共有五级语言单位,那就是语素、词、短语(词组)、句 子和句群把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看作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 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提出来的。目前好些语法书都认为 语素、词、短语、句子是语法单位,而句群一般是作为 语用学的单 位来考虑的(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88年 第1版,第472页)。
4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的材料有人认为语素不但 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出类拔萃”、 “ 知己知彼”等,认为这些成语是由四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对这种 说法,目前语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语素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词是由语素组合而成的,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词和短语 也是备用单位,但它们是造句单位,它们不仅能够组合成句子,而 且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一个词或短语就能成为句子。 句子由词或 短语组成,它是能表示一个相对完 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 际任务的语言最基本的使用单位。有时候,一个句子还不够 清楚, 得用一组句子——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句群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 组句子,一个句 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成了句子、句群,就能 用来传递信息,用来进行交际了,所以句 子、句群都是语言的使用 单位。
语序是指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言单位组合后的结 构关系和意义往往也 就不同。例如,“牛奶”和“奶牛”,“生产”和 “产生”,“青年”和“年青”,“人为 ”和“为人”,由于两个语素组 合的语序不同,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老师问”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PPT课件

• 60%——百分之六十
• 口语中说“几分”、“几成”,也是表示分数。 例如:

九成——十分之九 五成——十分之五

4、小数

小数通常的读法是把小数点读作“点”:

0.7——零点七 3.1416——三点一四一六

5、倍数:由在数词后边加“倍”构成。如“三
倍”“五倍”。

两个数目相比,“大于”或“增加”用倍数,
意图() 限度() 特殊()
青年() 成绩() 坚决()
年青() 成功() 坚持()
疑问() 使用() 思想( )
怀疑() 效用() 思想性()
机械() 理想() 绿()
机械化() 理想者() 绿化()
盖() 夹() 约束()
精选ppt
16
盖儿() 夹子() 拘束()
• 练习二:辨别下列各组词的类别:
精选ppt
9
2、大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例如:
听故事 讲卫生 团结同志
少数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诞生、竞赛、开幕、 游泳、鼓掌、前进”等。
常带宾语的动词一般称作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一 般称作不及物动词。
3、动词能够重叠,形式是“AA”,“A了A”
“A一A”,还有“ABAB”,表示时间短暂、尝试一下或 者随随便便等附加意义。例如:
组合手段:语序和虚词。
精选ppt
1
语素和语素,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句
子和句子,组合起来,就构成一定的关 系——结构关系,或者事理关系。由较小 的语言单位一层一层的组合成较大的语言 单位,就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层次。 因此,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都具有 一定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上面所说的都是语法的一些具体内容。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 构等方面。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资料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资料PPT课件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限制关系构成的短语,由
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A、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B、状语+中心语(动、形)
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5)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 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3)他生〈于1918年。

• (4)他坐〈在桌子旁。

•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独立语: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
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 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 叫,对事物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 气等。例如: (1)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 语。 1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 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 时间名词能。如: “在过去”中的“过 去”是时间名词。
第31页/共179页
④区分副词和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都能用肯定否定相重
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副词不能。 如:可以说“他肯不肯去?”
而不能说“他必不必去?”
第32页/共179页
●能愿动词除 “得”外大都能 作谓语中心。副词不能作谓语中心。
而不能说“他叫叫人家打了。
第38页/共179页
●介词的意义较虚,动词意义实在。 “你叫他来。”“叫”有
使令的意思,为动词。 “他叫人打了” “叫”
有“被”的意思,为介词。
第39页/共179页
②区分连词和介词
● 作连词时,其前后项是并列关系, 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意思不变;作 介词时,其前后项不能调换位置。 如:
意义原则:切分后的语言片段不 能违背原来短语所具有的意思。
第62页/共179页
一些特殊的复杂短语的分析
1、联合短语与连动短语的切分
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出门上街买菜


第63页/共179页
2、兼语短语的切分
请老师讲课
述宾 主谓
3、“状+动+补+宾”的切分 刚刚看完电视
偏正 述宾
述补
4、多项修饰语的切分
旧毡帽下面是浮现着希望
第60页/共179页
2、有大到小的层次分析法
旧毡帽下面是浮现着希望的酱赤面孔


方 位动

偏正



中 定中
第61页/共179页
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结构原则:切分后的语言片段各 自能成为一个结构;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章-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PPT课件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章-第八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PPT课件
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 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
指连系动词连接的主体。
他是学生。 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等事
指连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
陈伟成了一- 名画家。
7
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 他还给我一支笔。
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陈小玉去了师大。 我住在二楼。
10.时间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
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9
11.目的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 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2.原因 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待了一个月避避风头。 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原因:A组(坐):【+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B组(唱):- 【-静态附着】【+动态进28行】
【2】可以解释某些同形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例如:
A
倒了一杯水
→倒1掉一杯水 →倒2上一杯水
B
烧了一车炭
→烧1掉一车炭 →烧2出一车炭
原因:动词语义特征具有多样性 倒1 烧1:【+去除】 倒2 烧2:【+获得】
-
29


-
30
13.材料 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 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
10
14.致使 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学习态度 环境
15.对象 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对”(向)介词引进。

现代汉语语法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课件
名 词
我写字,你读书
代 词
大家喜欢他
短语
我们要学习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我看见他来了
(四)


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
能、能够、可以
②表示必要的
该、当、应当
③表示愿意的
敢、肯、愿意
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
(四)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表示时间的
从、自从、当
④表示状态方式的
用、以、按照
⑤表示原因的
由于、因、因为
⑥表示目的的
为、为了、为着
⑦表示比较的
比、跟、同
⑧表示排除的
除了
(九)
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词。
只能起连接作用,不能起修饰和补充作用。
①表示联合关系的
和、跟、与、同、及、而、或、或者
②表示偏正关系的
①表示喜悦的
哈哈
②表示悲痛的
唉、哎哟
③表示愤怒的
哼、呸
④表示惊讶的
唉呀、咦
⑤表示呼唤的

⑥表示答应的
嗯、唉
(十二)
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经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新版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培训课件.ppt

新版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培训课件.ppt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受事
② 老师布置的作业 学生 已经完成了。
受事 施事 动作
③ 学生们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
施事 (把)受事
动作
精选
29
④ 门口的那棵大树 被狂风 吹倒了。
受事 (被)施事 动作
⑤ 我们 明天 电话 联系。
施事 时间 工具 动作
⑥ 小王跟小李昨天在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婚礼。
精选
59
他把鞋穿破了。
*鞋把他穿破了。
两顿肉就把他吃腻了。 *他把两顿肉吃腻了。
他把衣服洗干净了。这些衣服真把他洗累了。
请比较: 衣服被他洗完了。 *衣服被他洗累了。
精选
60
(3)、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除了上述 几种现象外,还有其他情况。
① 他喝醉了酒。 ② 他吃腻了肉 。 ③ 他踢破了皮球 。 ④ 他吃光了。
他喝酒喝醉了。 他吃肉吃腻了。 * 他踢皮球踢破了。 * 他吃饭吃光了。
精选
26
① 妈妈洗衣服。(受事) ② 妈妈做衣服。(结果) ③ 妈妈用衣服挡住了光线。(工具)
精选
27
四、句子的语义框架分析
语义框架分析就是用形式化的表述方 式将具体句子中的动词与名词的语义结构 关系(格局)表示出来。
如:
“老师 批评了 学生。” 施事——动作——受事
精选
28
① 妈妈 在商场给女儿 买了 一条花裙子。
精选
38
2、状语的语义多数指向谓语 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指向主 语和宾语
精选
39
① 他回来得很迟,于是轻轻地爬上了床。
② 女同志之间谈起这一类的事儿来比较随 便。
精选
40
③ 他们圆圆地围了一个圈。 ④ 他酽酽地给我彻了杯茶。 ⑤ 小孩胆战心惊地走到我面前。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讲解ppt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讲解ppt
复 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复句的类型
并列关系:平列式、对比式
承接关系:按顺序叙述
递进关系:分句之间表示意义上层进
选择关系: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选一舍一
转折关系:重转式、轻转式
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前果后因
句例: 1、今天星期六。 ——— ———— 2、今天是星期六。 ——— — ~~~~~~~~~ 3、说话[要]简洁〈一些〉。 ——— ——— 4、长江三峡[曾经]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 ——— ~~~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假设关系: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条件复句:
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才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不管人家对你们评价多么高,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知识的人。
主要成分
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______________
主语:是一句话陈述的对象,表示谁或什么;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 你是学生。
假设关系:前句假设,后句是假设的结果
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无条件
目的关系:以、以便、为的是、免得、以免等
解说关系:指不相连的复指中的复句。
各种关系的复句举例
白天海面的涨落叫“潮”,晚上海面的涨落叫“汐”。 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

《现代汉语通论》ppt 语法章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通论》ppt 语法章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四、语义特征
(三)语义特征的解释力 【1】有些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句子却有不同的变换式,对
这种现象可以从语义特征上加以解释。例如:
A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着主席团
B
台上唱着戏 →*戏唱在台上 →台上正在唱着戏
原因:A组(坐):【+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B组(唱):【-静态附着】【+动态进行】
【4】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例如: 我 把 王群 满意地 打发 走 了。 ↑_____| 师傅们 把 水泥行条和楼板 纵横交错地 堆放 在 一起。 ↑_____________|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后指中心语。例如: 他 昨天 买了 件 羊皮 大衣。 |____↑
【2】前指主语。例如: 他 做了 一个 惬意 的 梦。例如: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句法指向)
妈妈 高兴地 点点头。
↑_______|
(语义指向)
三、语义指向
(二)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动词。例如: 你 砍 快 了,慢Fra bibliotek点! ↑___|
【2】前指主语。例如: 我 砍 累 了。 ↑______|
我 看 完 了《红楼梦》。 ↑___|
我 学 会 了 滑雪。 ↑______|
起来的关系。
施事
受事
敲打
工具
……
例: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2.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1
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 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挖野草 (动作—受事)
挖地道 (动作—结果)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Nhomakorabea▪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05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