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b1631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f.png)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磁共振室是一种高科技的医疗设备,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作效率。
以下是磁共振室常用的管理制度,总计。
第一部分:人员管理1.1 核查工作人员的资质在磁共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医生或技师资质,并且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测试,才能负责进行相关的操作。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资质和技能水平,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资格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1.2 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磁共振室是一项高科技医疗设备,它的操作和维护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
1.3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确保磁共振室的工作环境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充足的照明和合理的气温,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休息设施和健康保健措施。
第二部分:设备管理2.1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磁共振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和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措施。
我们需要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2.2 安全措施磁共振室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例如,我们需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定,避免携带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物品进入操作室。
同时,还需要确保操作室的金属物品数量和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2.3 设备故障的处理设备故障是磁共振室运作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停用并安排专人进行检查修理。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记录好故障情况,为以后的维修保养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病人管理3.1 安全措施磁共振室承担着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任务,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操作。
磁共振室需要通过建立各种安全保障措施,保障病人安全,确保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安心。
3.2 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跟踪磁共振室不仅对于给病人进行确切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核磁室工作日常管理制度
![核磁室工作日常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5f100a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01.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核磁室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核磁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等。
第三条核磁室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严格管理,规范操作;3. 责任到人,奖惩分明;4. 不断改进,持续提高。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四条核磁室安全责任人1. 核磁室主任为核磁室安全责任人,负责核磁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 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承担核磁室的安全责任。
第五条安全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核磁室安全培训,包括核磁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2. 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第六条安全检查1. 定期对核磁室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环境条件、消防设施等。
2. 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确保核磁室安全。
第七条安全防护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 设备操作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第八条应急预案1. 制定核磁室应急预案,包括火灾、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工作流程1. 核磁室工作流程包括:设备检查、设备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设备维护等环节。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检查1. 操作人员每日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包括设备外观、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
2.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第十一条设备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第十二条数据采集与分析1. 操作人员负责采集核磁数据,并按照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67d755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1.png)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磁共振(MRI)室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医疗设备,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为了保证磁共振室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磁共振室管理制度。
1.设备操作管理制度在磁共振室中,设备的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需要建立明确的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设备开机和关机的操作流程、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
2.安全管理制度磁共振室中具有强磁场,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患者进入磁共振室前的安全检查、磁共振室内防止磁性物质进入的措施、磁共振室内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等。
3.人员管理制度磁共振室中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管理好人员,需要建立人员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人员的资质要求、考核和培训制度,以及人员的权责、福利和奖惩等规定。
4.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磁共振设备是昂贵且复杂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为了管理好设备的维护工作,需要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设备维护的内容、周期和要求,以及设备维护记录的保存和分析等。
5.质量管理制度磁共振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诊疗设施,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
该制度应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和评估、流程控制和改进、设备和人员的质量管控等。
6.设备排班管理制度磁共振设备通常是医疗机构中的紧缺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排班管理,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该制度应包括设备排班的方式、排班时间和考勤管理等。
7.病例管理制度磁共振室中产生的病例资料是宝贵的医疗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该制度应包括病例的记录、保存和归档,以及病例的保密和使用等。
总之,磁共振室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3d48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9.png)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的工作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时间:MRI室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设置不同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每天
8小时,包括早班和晚班,可能需要轮班工作。
2. 值班制度:为了保证MRI室能够24小时运行,通常设立轮班制度,由医生和技术
人员轮流值班,确保随时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3. 人员配置:MRI室通常配备有MRI专科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
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解读,技术人员负责操作设备和拍摄影像,护士负责协助患者准备和照顾。
4. 设备维护:MRI设备是非常昂贵和复杂的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
MRI室通常
会有专门的维修团队,负责设备的保养和故障修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安全措施:MRI室涉及到强磁场和特殊放射线,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MRI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
6. 卫生管理:MRI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环境之一,卫生管理非常重要。
MRI室需要定期
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洁净和卫生。
7. 文档记录:MRI室的工作需要做好相关的文档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检查记录、设
备维护记录等。
这些记录对于患者的追踪和其他医务工作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医院磁共振室的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保障所有人员的安全和卫生。
这些工作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运作MRI室,
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核磁共振(MRI)检查管理制度
![核磁共振(MRI)检查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c197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2.png)
核磁共振(MRI)检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核磁共振(MRI)检查的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核磁共振室的全部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核磁共振检查应遵从医务伦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二章核磁共振室的组织管理第四条核磁共振室应设立特地的管理人员,负责核磁共振检查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核磁共振室应负责订立检查排班计划,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核磁共振室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学术沟通,提高技术水平。
第三章患者的接待与登记第七条患者来院核磁共振检查,应准确填写核磁共振申请单,包含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第八条核磁共振室接待人员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告知患者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
第九条核磁共振室应建立电子化患者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相关信息,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第四章核磁共振检查的准备工作第十条核磁共振室应配备完整的设备和耗材,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核磁共振检查前,患者应依照规定禁食或饮食掌控,并需清除身体上的金属物品。
第十二条核磁共振检查前,患者应接受检查部位的清洗和准备工作。
第五章核磁共振检查的操作流程第十三条核磁共振检查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核磁共振室应建立严格的检查标准和流程,对患者进行认真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禁忌症。
第十五条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应搭配技术人员的操作,并保持呼吸平稳。
第十六条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不得随便移动。
第十七条核磁共振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章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的处理与报告第十八条核磁共振室应及时处理患者的检查结果,确保准确和有效。
第十九条核磁共振室应建立健全的报告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报告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十条核磁共振室应将检查结果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
磁共振检查安全管理制度
![磁共振检查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5d2e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0.png)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磁共振检查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磁共振检查工作。
三、职责1. 医院磁共振检查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磁共振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2. 磁共振检查室工作人员负责磁共振检查的具体操作和患者接待工作。
3. 医院医务科负责对磁共振检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磁共振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 医生在为患者安排磁共振检查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检查目的,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证。
2. 对有禁忌证的患者,如装有磁共振不兼容的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药物剂量控制装置等,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建议更换其他检查方法。
3. 对有妊娠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
五、磁共振检查操作流程1. 检查前,磁共振检查室工作人员应确保磁共振设备运行正常,检查环境安全。
2.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工作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检查流程、注意事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3. 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状况,确保患者安全。
4. 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
六、磁共振检查后的工作1. 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检查室,确保检查环境整洁。
2.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医院医务科,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定期对磁共振检查室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环境整洁。
七、培训与考核1. 医院定期对磁共振检查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 医院对磁共振检查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八、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磁共振检查安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伤害或设备损坏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76cb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7.png)
磁共振室常用管理制度1. 安全制度:磁共振室是一种高端的医学检查设备,因此需要严格的安全制度。
制定和执行相关安全规定,避免磁场对患者的影响,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针对磁共振设备维护、保养和检测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
保证设备长期稳定工作。
3. 设备保险制度:针对磁共振设备的保险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护设备的价值。
4. 定期检验制度:定期对磁共振设备进行检验,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5. 器材消毒管理制度:磁共振室使用的一些器材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器材的安全和清洁。
6. 废弃物处理制度:磁共振室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分类和处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防止环境污染。
7. 空气净化管理制度:磁共振室内需要保持空气清新,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减少室内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
8. 病人隐私保密制度:在磁共振室内,医护人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制定相关保密制度。
9. 病人登记制度:要求每个病人在进入磁共振室之前进行登记,建立病历档案,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0.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针对磁共振室的医疗保险问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权益。
11. 应急预案:针对各种应急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12. 费用管理制度:磁共振室的检查费用需要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13. 诊疗流程管理制度:磁共振室内的诊疗流程需要安排合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方便患者就诊。
14. 急救培训制度:针对磁共振室的医护人员,建立相应的急救培训制度,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15.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磁共振室内的各种医疗器械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保证器械的品质和安全性。
16. 投诉处理制度:对于磁共振室内出现的投诉,建立相应的处理制度,及时解决问题。
17. 工作纪律:对于磁共振室内的工作纪律进行相应的规定,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8. 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顺畅。
核磁共振室各项规章制度
![核磁共振室各项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55c6a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5.png)
核磁共振室各项规章制度第一条:核磁共振室的管理机构核磁共振室是一个专业的实验室,用于进行核磁共振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验。
它的管理机构是由主任负责,下设核磁共振技术人员和助理人员组成的领导团队。
主任负责核磁共振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核磁共振技术人员和助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技术支持工作。
第二条:核磁共振室的使用权限核磁共振室只对具有相应资质和权限的研究人员开放。
研究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后,才能获得核磁共振室的使用权限。
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核磁共振室,并且不得私自操作核磁共振设备。
第三条:核磁共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核磁共振设备是非常昂贵且精密的仪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使用核磁共振设备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使用核磁共振设备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第四条:核磁共振实验的安全规定核磁共振实验是一种高风险的实验,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定。
实验人员需要佩戴相关的防护设备和服装,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受到辐射和化学物质的伤害。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遵循实验方案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核磁共振室的日常管理核磁共振室需要保持良好的环境和秩序,确保实验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核磁共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设备和实验器材的整洁和完好。
在使用核磁共振室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使用规定和管理制度,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性。
以上规章制度是核磁共振室的基本管理要求,所有使用核磁共振室的人员都需要遵守和遵从。
希望所有研究人员都能在核磁共振室中获得良好的实验成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做出贡献。
核磁共振室将为所有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磁共振常用管理制度
![磁共振常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5fa7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b.png)
磁共振常用管理制度1. 设备检查和维护制度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设备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磁共振成像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准确性高。
遇到设备故障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维护,以保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正常进行。
2. 人员培训和技术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对从事磁共振成像工作的医生、技师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
他们需要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确保磁共振成像技术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和资质。
3.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保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定期对设备和影像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磁共振成像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另外,医疗机构需要定期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质量水平。
4. 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制度由于磁共振成像涉及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制度,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安全评估和排查,了解其对磁场的耐受性和禁忌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处理紧急情况。
5. 影像存储和信息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影像存储和信息管理制度,确保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数据安全可靠。
影像数据需要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保护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确保影像数据的合法使用和共享。
总的来说,磁共振成像在医学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管理挑战。
医疗机构和医生需要遵循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磁共振检查安全管理制度
![磁共振检查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fa02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9.png)
一、总则为了确保磁共振检查工作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磁共振成像设备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磁共振检查工作,包括磁共振检查室、磁共振设备、操作人员、患者及陪护人员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1)磁共振设备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2)定期对磁共振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严格执行设备使用规定,禁止擅自改变设备参数和程序。
(4)设备运行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
2. 操作人员管理(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从事磁共振检查工作。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3)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4)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患者管理(1)患者进入检查室前,应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确保符合磁共振检查条件。
(2)告知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如检查前需禁食禁水、去除金属物品等。
(3)患者进入检查室时,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耳塞、眼罩等。
(4)患者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确保患者安全。
4. 环境管理(1)检查室应保持清洁、通风、无尘,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检查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3)检查室内严禁吸烟、饮食、乱扔垃圾。
(4)定期对检查室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处理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发生意外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四、监督检查1. 医院设立磁共振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磁共振检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磁共振室管理规章制度
![磁共振室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4ec9c1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2.png)
磁共振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磁共振室管理工作,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磁共振室是医院内用于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特定区域,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医疗安全。
第三条磁共振室的管理工作由磁共振室主任负责,负责制定和执行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磁共振室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和本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工作纪律。
第五条磁共振室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定期进行考核。
第六条磁共振室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做好器械消毒、消毒、灭菌等工作,确保检查安全。
第七条磁共振室必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确保患者安全。
第八条磁共振室必须保障患者隐私权,严格保密患者个人信息。
第九条磁共振室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条磁共振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对病例进行质量评估,提高工作质量。
第二章磁共振检查流程管理第十一条患者到达磁共振室后,应先填写病历,进行初步检查,确定适合进行磁共振检查。
第十二条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患者必须除去身上所有金属物品,避免干扰磁共振成像。
第十三条在进行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必须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保持安静,避免移动。
第十四条磁共振检查结束后,患者应按时取走磁共振报告,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第十五条磁共振检查流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发生,必须及时报告主任,由主任做出决策。
第三章磁共振设备操作管理第十六条磁共振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磁共振设备的操作技术,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质量。
第十七条磁共振设备操作人员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更改参数。
第十八条磁共振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十九条磁共振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设备。
第二十条磁共振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核磁共振室管理制度
![核磁共振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b68dac0975f46527d3e161.png)
核磁共振室管理制度一、磁共振室工作制度(一)各项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预约后优先检查;各种特殊检查(如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检查,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检查技术。
特检和危重症检查,待观察检查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或特殊造影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四)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诊断报告经双人核查后发出(急诊报告除外),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须经上级医师签名。
(五)对医疗、教学、科研等有价值病例,全部资料均由当班人员登记、归档、统一标记。
非本科室人员拷贝影像资料,须由科主任同意并签名负责。
院外会诊须经医务科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
(六)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设备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二、磁共振室工作流程(一)检查登记患者持申请单、交费后到登记室登记(三无病人等特殊情况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然后到磁共振室接诊处候诊。
(二)磁共振检查1、磁共振室接诊人员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
2、按登记顺序检查,急、危、重症病人优先,特殊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取得理解。
3、检查操作人员认真阅读申请单,按要求检查,重点突出,有疑问及时和临床医师联系。
检查完毕,初步阅片无误结束检查或行增强检查,必要时请诊断医师阅片或与临床医师协商。
(三)集体阅片、诊断报告审核制度及会诊制度每天上午进行病例集体阅片、讨论;实行诊断报告审核签字,即有影像执业医师证书的医师两人签字,一人书写报告/签字,上级医师审核报告/签字。
疑难病例及时组织本科会诊或提请有关临床医师会诊,个别可请示医务科,联系上级医院会诊。
(四)诊断报告核对发放制度登记人员核对胶片和报告无误。
门诊患者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前检查完毕,凭登记条码最迟2小时取报告;上午10时后检查者,下午上班后取报告;下午4时后检查者,次日上午上班后取报告。
医院核磁共振机房管理制度
![医院核磁共振机房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d1ac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e.png)
医院核磁共振机房管理制度
一、扫描仪为高度精密设备,机房应保持适当的温度(16-22℃),湿度(40-60%)和良好的清洁度。
应定时对机房、操作室及计算机室吸尘。
二、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包括操作室和磁体房。
凡须进入操作室和磁体房的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并换拖鞋才能入内。
三、机器在操作人员使用MRI(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及其附件设备时,应首先熟悉机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擅自动机器。
四、每日应认真填写工作日志,记录机器运转情况。
机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记录,并通知维修人员。
五、要保持供给MRI扫描仪的电源稳定,配备专门配电室和稳压器,最好能使用不间断电源(UPS),如遇停电,应立即关机,以防计算机损坏。
六、开机和关机应由专人负责,并应将机器动转情况记录在案,夏季如遇空调机不能保持机房温度时,应及时停机。
七、每日在开机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记录液氦在机内的存贮量。
如液氦量低达60%,应停止使用,并采取消磁措施,以防失超。
八、扫描仪如发生失超,医技人员应迅速将病人撒离,
打开一切风装置,并立即通知维修人员以防止失超的进一步发展。
九、严格禁止携带金属物品进行磁场,以免伤人和损坏机器。
如有较大金属物吸入磁场不能拔出时,不要试图自己拔除吸入物体,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
十、要保持机房内的整洁,每日工作结束时,应将磁带、记录本、凳椅放归原处,并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146f3b84868762cbaed524.png)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工作制度
第一条非工作人员不得进人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第二条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食物,保持机房整洁。
第三条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患者,一经查处,严惩不贷。
第四条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主(参考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项)。
第五条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第六条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线圈等 MRI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第七条护理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高压注射器进行清理。
第八条技师、医生、护理人员的工作应遵守操作规程。
第九条应定期对机器做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所有患者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磁共振室安全管理制度
![磁共振室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e532b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b.png)
一、总则为确保磁共振室(以下简称“MRI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MRI室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MRI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MRI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熟悉MRI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MRI室工作人员应佩戴明显的工号牌,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患者及家属进入MRI室应接受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检查,遵守MRI室的相关规定。
2. 设备管理(1)MRI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MRI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MRI设备应设置紧急停止按钮,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停止设备运行。
3. 环境管理(1)MRI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避免设备故障。
(2)MRI室地面应保持干燥、整洁,防止滑倒事故发生。
(3)MRI室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4. 操作规程(1)MRI检查前,工作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检查流程、注意事项及风险。
(2)患者进入MRI室前,应更换专用检查服,并告知患者取下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
(3)MRI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确保患者安全。
(4)MRI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协助患者离开MRI室,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5. 应急预案(1)发生紧急情况时,MRI室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应急预案应包括设备故障、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MRI室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监督检查1. MRI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MRI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五、附则1. 本制度由MRI室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核磁共振科工作制度(3篇)
![核磁共振科工作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1478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f.png)
第1篇一、总则为了规范核磁共振科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护人员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室职责1. 核磁共振科负责本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工作,包括检查预约、检查操作、图像分析、报告出具等。
2. 科室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隐私,保障患者权益。
3. 科室应积极配合医院其他科室的工作,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科室应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三、工作流程1. 检查预约(1)患者可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方式进行预约。
(2)预约时需提供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就诊卡号等信息。
(3)预约成功后,患者将收到预约成功的短信通知。
2. 检查操作(1)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核磁共振科,工作人员核对患者信息。
(2)患者更换检查床,穿上检查服,将检查部位暴露于磁场中。
(3)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部位,调整核磁共振机器参数。
(4)患者进入检查室,医护人员启动核磁共振机器,进行扫描。
(5)检查过程中,患者如感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图像分析(1)检查完成后,医护人员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工作站。
(2)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通过图像工作站显示。
4. 报告出具(1)放射科医师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出具诊断报告。
(2)诊断报告经科主任审核后,由医护人员通知患者取报告。
5. 患者反馈(1)患者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可向医护人员咨询。
(2)科室定期收集患者反馈意见,改进工作。
四、工作制度1.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和核磁共振检查操作规范。
2. 医护人员应具备核磁共振检查操作技能和医学影像学知识。
3. 医护人员应爱护核磁共振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5. 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6. 医护人员应做好科室卫生工作,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7. 医护人员应加强科室安全管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医院磁共振室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制度
![医院磁共振室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07e51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2.png)
医院磁共振室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Ⅰ目的规范医疗设备管理和使用,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医疗需求。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磁共振室。
Ⅲ制度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先进的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的基础,高效的设备维护管理是医院追求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
科室设备管理优劣,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好坏。
磁共振室大型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而经济效益也占全院资金收入的很大比重,保证磁共振室设备的良好运转是全院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
所以,搞好磁共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使设备管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科室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一整套科学、具体、可行性的管理措施。
一、设备安装资料及档案合理存放与管理从每台设备安装之日起,就应该有专人负责管理随机说明书、软件、随机备件的存放。
包括MR校准用的各种水模、体模等。
完善保管技术档案,说明书资料,使用登记,维修记录,购置仪器设备配件及保管,计量检测原始数据等。
二、建立健全设备的各种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及培训制度建立MR操作常规及操作规程及各级质量控制体系,使图像及胶片质量尽可能满足诊断及临床的需要。
要求科室大型设备的使用人员,初次操作医疗设备前,应接受相应时间的操作培训,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加强医疗设备专管专用责任制的落实医疗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是保证仪器医学装备科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台设备使用期限的长短,性能稳定的好坏、工作效率和测试精度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备本身质量的好坏外,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使用过程中的维保。
要求每台设备配备有责任心的技术员,要求熟悉设备性能、操作方法及规程,以便正确操作和维持,并做好使用和维护记录。
每台设备建立使用档案,也称使用记录。
其内容包括每日开、关机时间、运行状况、故障情况、维修和处理结果、检查人次、收费数额等,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字。
三甲医院影像科MRI操作和检查室规章制度
![三甲医院影像科MRI操作和检查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a34a8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7.png)
三甲医院影像科MRI操作和检查室规章制度
1.操作室和检查室系机房重地,非本科操作检查人员不得随便入内。
2.非操作人员不得使用操作键盘、按钮、激光相机以及各种线圈。
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4.操作人员需密切注意机器工作状态,注意机房温度、湿度以及冷水系统运转情况,并将每日运转情况记录在磁共振操作日志上,如有异常,及时向工程师和科主任汇报。
5.操作人员应爱护机器及各项配件,特别注意防止线圈轻率失落,保持操作台、操作室和检查室内物品整齐和整洁。
6.做好交接班工作,晚上下班前必须按规定程序关机并切断电源,锁上门方可离去。
7.严禁任何人触碰‘退磁’按钮,一旦发生类似情况,当事人须负责退磁所产生的重大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科岗位职责一、登记室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门诊、住院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及各种特殊检查的登记、预约、划价、编号和记帐工作。
2、负责向患者说明检查前的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及检查前的准备。
3、负责各种报告的登记、报送、归档工作。
4、负责全科医疗工作的统计并按月制成报表。
5、负责影像片的归档保管工作,严格执行影像片借阅制度规定。
二、MRI室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MRI机房内所有设备和各项设施由专人负责,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做好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定期校正各种参数,保证MRI机器正常、准确运转。
2、MRI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在保证稳定使用和具有上岗证的人员中定期轮转。
3、MRI诊断医师扫描前应审阅中请单,了解病情提出扫描计划。
MRI扫描人员按既定常规程序操作,在常规以外的各种检查利序列应和诊断医师共同探讨,扫描结束后准确填写各种规定记录参数并签名。
诊断医师必须及时阅片、打印,按时发送检查结果。
4、严格掌握MRI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入扫描室前应除去一切金属物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良好合作。
5、机房温度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在40~60%,对超导MRI机每天检查液氮储存量,低于75%应立即停止使用,每天检查冷水机水压运行状况,并作详细记录。
每天工作日志和机器运转情况,定期书面交班并向科主任汇报。
磁共振病人安全管理制度(一)禁忌症1.身体内装有心脏起博器及神经刺激器者严禁扫描。
2.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应禁止扫描。
3.高烧患者应禁止扫描。
4.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严禁扫描。
(二)相对禁忌症1.如体内的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妨碍诊断。
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2.昏迷、躁动、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3.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同意再行扫描。
(三)扫描注意事项1.病人必须去除一切金属物品,最好更衣,以免金属物被吸入磁体而影响磁场均匀度,甚或伤及病人。
2.扫描过程中病人身体(皮肤)不要直接触碰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防止病人灼伤。
3.纹身(纹眉)、化妆品、染发等应事先去掉,因其可能会引起灼伤。
4.病人应带耳塞,以防听力损伤。
5.准确输入患者体重。
6.使用平面回波成像EPI扫描时,要注意病人有无外周神经刺激症状,如病人有肢端的刺麻感,肌肉的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EPI扫描,而改用其它脉冲序列扫描。
7.用EPI扫描时,病人两手不能交叉放在一起,双手亦不要与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这样可减少外周神经刺激症状的出现。
磁共振室投照部位核对制度1.一看看申请单的详细内容、临床要求,重点是本次检查部位及项目是否完整准确,并核对老片质量、诊断。
2.二对一对姓名、性别、年龄;二对患者病变部位、范围,选择合理检查扫描方法。
3.三查一查申请号(防止错号、重号)及部位左右;二查检查扫描条件、机器状况、选择合理的扫描条件;三查投照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和特点决定扫描位置。
4.合作患者与工作人员合作,诊断人员与检查操作人员合作,影像科室与临床科室合作。
注意注意了解患者检查前准备情况,特殊造影剂的剂质稳量,副作用;注意操作时要稳、准、轻、快,注意去掉患者身上一切影响影像检查诊断的衣着及装饰品等,注意危重患者,必须有临床医师监护。
磁共振科坠床或跌倒防范措施及报告制度(一)患者在上或下检查床时,操作人员首先要锁定检查床,并站在患者旁,一旦发现检查床移动或患者有跌倒迹象时,要及时稳住检查床或扶住患者。
(二)当患者在检查床上,首先要锁定检查床,尽量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中间位置,叮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防患者坠床。
(三)对应有意识不清楚并躁动不安的患者检查时,应有家属陪同保护,以防止坠床事件发生。
(四)一旦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操作人员要立即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并通知在班医生及患者所在科室的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随后将患者转入所在科室病房。
(五)坠床或跌倒发生后,要及时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过程及整个应急处理过程,要妥善保管好相关记录,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所需。
(六)发生坠床或跌倒后,根据其性质与情节逐级上报,并分别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处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磁共振科坠床或跌倒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处理流程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操作人员立即现场应急处理——通知在班医生及通知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将患者转入所在科室病房——准确记录并妥善保管。
患者坠床事件上报程序: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操作人员立即现场应急处理——通知在班医生及通知患者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将患者转入所在科室病房——报告科主任或副主任——视情节轻重决定是否上报医疗值班。
磁共振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磁共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必须熟知和遵守本室各种安全事项。
2.所有需要进入磁体间的各类人员应去除一切金属及磁性物品。
3.操作人员给患者摆位时,应面向大门站立,以防无关人员进入。
磁共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严禁各类大型金属物体进入磁体间,如铁制的车、床、担架,氧气瓶,非磁共振用高压注射器等,以防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害,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2.各种线圈导线,心电门控导线不能打折,亦不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及磁体内壁。
3.各种抢救设备不要带入磁体间。
紧急情况及其处理(一)病人紧急情况:1.Emergency Stop。
2.将病人移出扫描间,必要时通知抢救人员。
(二)设备紧急情况:1.失超迹象及处理方法:失超迹象较大的异常噪音,如“嘶嘶”声。
磁体间内有白雾出现。
监视器屏幕倾斜或色彩改变。
处理方法Emergency Stop 键。
通过话筒告诉病人镇静配合。
迅速撤离病人。
通知工程师。
2.其它紧急情况:如失火、异常噪音、外界危害等。
Emergency Stop 键迅速撤离病人。
关机。
紧急开关Emergency Stop 键:用于磁体间的紧急情况(如失火等)。
位于键盘上方及磁体两侧的红色按钮,按下后可切断磁体间的电源。
此时扫描床可通过释放键手动拉出。
Emergency Rundown键:即人工“失超”(Quench)装置。
位于磁体间内。
只有在由于磁体的磁力作用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下才行人工失超,以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磁共振科停电或突然停电应急预案1、通知停电后,应立即做好停电准备,按操作顺序关闭机器电源、打开稳压保护装置,防止突然来电造成设备损坏。
2、突然停电后,立即检查设备是否因停电造成损坏并把稳压开关关好,防止有反复停电、来电造成设备损坏。
3、与电工房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机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5、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院务部营房科、医教部医疗科、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磁共振科钆对比剂过敏抢救预案有钆剂过敏史及肾功能异常者严禁做钆剂造影增强检查。
一、轻度副反应的处理:使患者安静休息,吸入新鲜空气或低流量给氧;观察病情进展;大量饮水,口服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苯海拉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二、中度副反应的处理:无高血压、心脏病、甲亢者:肾上腺素0.3~0.5 mg,皮下注射;静注地塞米松10~20 mg 或氢化考的松50mg;5~10%葡萄糖盐水100ml+氢化考的松100mg 静脉滴注;给氧;喉头水肿者:加用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做喉头喷雾。
三、重度毒副反应的处理:一般处理:即刻平卧位,松解裤带、领带等;呼吸困难者:适当抬高上半身;意识丧失者:头侧位,抬起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吸氧;清除口、鼻、咽、气管分泌物。
药物治疗:首选0.1%肾上腺素0.5~1mg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严重者可用0.5ml+50%GS40ml 静脉注射;如以上处理无效,可3~5min后重复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 或氢化考的松200~300mg+5~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
钙制剂:10%葡萄糖酸钙10~20ml 缓慢静脉注射;升压药:阿拉明20~60mg+5-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水;补充血容量:先500~1000ml,以后酌情补充,注意并发肺水肿可能。
其它紧急处理:心脏骤停:立即心脏按压;严重喉头水肿:气管切开术;无法缓解的气管痉挛:气管插管或辅助人工呼吸;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的肺水肿、脑水肿、心脏骤停、代谢性酸中毒等。
一旦发生造影剂过敏反应扫描医生立即配合护士抢救,首先告知急诊室,准确告知发生过敏地点,同时告知手术麻醉科配合抢救,完成以上任务后主动配合护士给予患者吸氧,对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心脏按压。
磁共振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团队为保证磁共振图像成像质量与诊断水平,特成立磁共振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磁共振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罗永超副组长:李克强成员:陶庆林、张银初、陈双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质量与安全工作放在工作首位,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自觉接受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3、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4、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5、加强安全管理力度,严肃制度和落实情况检查。
由管理小组人员对磁共振检查室、阅片室自身及周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6、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科室人员要及时整改,无法由科室整改的由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讨论经书面文件报请医院整改。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所有患者检查资料均应上传至PACS系统存档。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