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学案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2.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包括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反对声音,学生需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克服简单化思维。
3.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其他历史时期改革的特点和成败原因,这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增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趣味性。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态。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王安石变法的相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改革历史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历史责任感的人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改革呼声。
2.详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阐述各项改革措施的目的和实施过程。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改善民生等,以及变法的局限性,如引起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对、加剧社会矛盾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初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出现危机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2]人民赋税负担沉重;[3]战事连年不断; [4]自然灾害频繁。
(2)表现: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2)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贫积弱根本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
免役法(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免役钱对贫困人家是沉重负担,许多人家为此家破人亡。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数量,并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作用: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主要措施内容作用和成效保甲法将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
以十户为1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实行连坐法。
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寓兵于农;军队精简方面也卓有成效。
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马匹的质量和数养马,每户一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

第 2 课《王安石变法》教课设计【学习目标】【学情剖析】学生基础较差,阅读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内容标准教课要求认识王安石变法剖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场面形的历史背景。
成的原由。
联合王安石变法的详细内容,逐条剖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概括王安石变法研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由和教训;研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的主要内容,评论其同;研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历史作用。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时间难得,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互动解决,疑难知识引领思路。
【学法】学生自学、研究、设置情形体验【重点】认识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措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踊跃作用。
【难点】剖析变法失败的原由,领会改革的波折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引入,“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何而忧呢?进而引出积贫积弱的北宋,简单回首上课所学,铺垫引出王安石,进入新课。
积贫积弱致使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境危机、政治危机——必需性“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供给了经验教训——可能性请同学们看王安石简历,剖析宋神宗为何启用他呢?学生回答:(略)【教课思路】学生先自主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背景——内容——成效及结局;而后学生仔细看书、填空认识每项措施的内容及作用;经过一个历史穿越的题目,让学生加深对措施的理解;再做几道小题练一练,看同学们的运用状况。
这样本课的重点就达成了。
对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由及其评论则经过研究的方式达成。
最后经过与商鞅变法的比较进行知识升华,在历史长河中定位这场改革。
【教课过程】第一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概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找学生回,答后,再给学生 2 分钟时间,背一背,加深认识。
进而为下一步,仔细剖析攻陷重点打下基础。
【基础落实】【填一填】一、背景1、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场面,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实行变法。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梳理】●王安石改革(1069年,参知政事,主持变法)1、背景: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②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③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主要内容:①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②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监器;保马法;将兵法;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惟才是用。
4、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
)5、评价: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动摇,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④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7、经验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
8、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①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③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④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⑤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9、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
1070 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1)理财方面:①均输法。
设立转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②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目的)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变法结局、失败原因)知识梳理: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改革的必要性: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施||。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可能性: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①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③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④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4.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可能性)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可能性)二、变法的过程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2、王安石变法(1)根本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第1页/共4页(3)主要措施:富国、强兵、育才3、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结局(1)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课题: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
【重点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唐(618——907年)辽(916——1125) 金(1115——1234)五代十国(907——960960——1127) 南宋(1127——1276)1038——1227) 蒙古(1206——1271)元(1271——1368年) 二、基础梳理 (一)历史背景(三)结局与评价【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是A.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B.经济上财政入不敷出C.军事上面临着辽夏的威胁D.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变法2.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4.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之处是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②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6.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支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A.利不一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感悟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设计(4页)《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
⑤方田均税法。
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从而制止了一些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2)强兵方面:①保甲法。
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以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加强对农民的镇压与控制,同时也成为朝廷军事力量的一部分,节省养兵的经费。
②保马法。
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
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
(3)科举和学校方面:①整顿太学,增加太学生的名额,并且根据学习成绩来选拔人才,同时又设置了许多专科学校,培养改革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②改革科举制,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四伏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盘剥;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2)民族矛盾激化:面临辽、西夏的威胁;(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含义:军队战斗力低下原因:集中军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贫含义: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原因:冗官、冗兵、冗费(二)可能性1.庆历新政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强烈。
(1)时间、人物:1043年,范仲淹(2)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体制(4)主要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5)结果:失败结合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你认为庆历新政的措施存在哪些问题?措施较为激烈,直接指向大地主、大官僚;措施较为片面,局限在整顿吏治上。
措施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当时存在的主要矛盾。
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局限性: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4.1《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2课时)

5.影响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推进改革?请给出你的理由。
4.针对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确保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4.教师强调王安石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短文,要求包括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字数500字左右,下节课分享)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从宏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再深入探讨具体变法措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王安石变法,避免片面理解。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差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解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品质、合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意义。
4.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如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措施的不完善等,使学生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宋中期,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王安石为什么会进行变法?他的变法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问题?
b.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遇到了哪些阻力?这些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c.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图片、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讲授与探究相结合:在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变法的必然性和影响。
3.突破难点,深入剖析:针对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⑴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⑵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教学流程】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问:北宋皇帝愁什么?答:……投影: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
”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答:杯酒释兵权。
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一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学习模块】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上书《言事书》】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巩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具体措施:取士之法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②整顿太学:③唯才用人:【合作探究】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
”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清朝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引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4分)②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4分)③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6分)④材料三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作用。
【知识梳理】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一)北宋初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出现危机1、阶级矛盾尖锐(1)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2]人民赋税负担沉重;[3]战事连年不断;[4]自然灾害频繁。
(2)表现: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1)原因: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2)表现: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二)北宋加强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贫积弱根本原因:北宋初期,统治者强化专制集权,加强统治。
2、积弱原因:北宋初期,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采取了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军权、更戍法等措施,导致国家权力过于集中,使得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出现“积弱”局面。
3、积贫原因: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积贫”局面。
(三)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加剧,改革的呼声强烈;(四)宋神宗即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 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2)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2.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目的:为了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强兵之法(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3、取士之法(目的: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1. 改革的性质(实质) :北宋政权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而进行的一次至上而下的改革。
(或者封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和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2.历史作用(1)通过富国之法,开垦了大量耕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2)通过强兵之法,减少了冗兵,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设立军器监改进了兵器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PPT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作业与评价: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2)内容学习: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并通过对比、图解等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
(3)影响分析: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学生客观看待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2)开展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一幅社会生活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哪些社会现象,由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4.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标要求】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知识疏理】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富国(理财)。
4、目的:,,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在不触动的前提下,对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而在
于。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由于政府把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具体举措:(商业措施:均输法、市易法。
农业措施:青苗法、役免法、农田水利法)
(二)强兵之法
(三)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
⑴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在《》《书》《易》《》《》中选一经。
⑵作用:选拔大量能够的有用人才。
(也是目的)
2、改革学校制度
⑴认识: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的变革和发展。
(也是目的)
⑵原因:①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的地方,已徒有虚名。
②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
(甚至以“王莽变法”考题攻击王安石)
⑶内容: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合称《》)
作为必读教材,也使科举考试的依据。
⑷作用:使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育才之法的影响: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仍在太学中流传。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
⑴改变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年之用.(理财中哪五个?)
⑵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如:
⑶改变积弱局面:扭转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强兵措施)
2、改革的失败
⑴失败标志: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①变法触犯了、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指导思想上,且新法实行。
③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⑤指导思想有误,违背规律。
⑶失败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
3、改革评价:
⑴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没有触
及,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
危机。
②变法以的统治为出发点,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⑵进步意义:①增加了,加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
宋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⑷改革启示:见探究一的认识部分。
、你对王安石的富国政策怎么看
【重难点突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2)不同点:
(3)认识: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后作业与练习】
1.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
C.市易法D.青苗法
2.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3.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
割据经济基础
4.右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A.户部B.盐铁部
C.军器监D.度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