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洋地黄类药物历史悠久,早在1785年就已描述了其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曾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逐渐成为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的主要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我国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仍较为广泛。
目前临床工作者对使用这类药物存在困惑,且不规范用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药理学特性洋地黄类药物是Na+-K+-ATP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包括:(1)正性肌力作用:(2)影响心脏电生理:(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的影响:致心律失常的风险。
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上的某些取代基不同,造成他们在使用方法、作用强弱、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代谢中有所差异(表1)。
临床应用建议【要点】:洋地黄类药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降低慢性HFrEF患者的住院风险,可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时可首选静脉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
临床使用推荐见图1。
一、心衰1.适应证:(1)慢性HFrEF患者(LVEF≤45%):应用了利尿剂、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者可使用地高辛(a,B);(2)急性心衰合并房颤(心室率>110次/min)的患者可首选静脉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a,C);(3)NYHA心功能I~级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时,可考虑应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a,B);(4)NYHA心功能级的心衰患者合并房颤时,可考虑静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a,B);(5)心衰症状严重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地高辛降低心衰住院风险(a,B)。
2.禁忌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起搏器者除外);(2)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者除外);(3)心率<50次/min;(4)预激综合征;(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6)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颤);(7)心肌梗死急性期(<24h),尤其是有进行性心肌缺血者;(8)窦性心率的缩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狭窄;(9)高钙血症、高钾血症;(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洋地黄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对禁忌症
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严重二尖瓣狭窄伴有窦性心律 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塞24h内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预激综合征伴室上速 舒张功能和衰竭 拟行电复律24h内
洋地黄的使用方法
旧的观点把达到最大疗效而不出现毒性反应的状 态称为洋地黄化,所需的量即洋地黄化量或饱和 量。而且认为除非给足洋地黄化量,不然难以获 得正性收缩能作用效果。 现已明确洋地黄正性收缩能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 系,而非全或无的状态,即小剂量洋地黄有小作 用,大剂量洋地黄有大作用,洋地黄中毒有坏作 用。 按体重计算的饱和量已经废除,但“洋地黄化” 仍属必要。所谓洋地黄化是指最适宜的洋地黄剂 量达到最大疗效而言。
小 结
虽然有学者主张应用地高辛血清浓度测定指 导选择地高辛的合适剂量,但尚无证据支持 这一观点 与传统观念相反,地高辛安全、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主要见于大剂量时,但大剂量对治 疗心力衰竭并不需要。 长期应用地高辛,剂量在一般认可的治疗范 围内,是否会产生不良的心血管做业务,目 前尚不清楚。
洋地黄中毒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 心肌有急性病变或缺血缺氧 肾功能不全 电解质异常: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 酸碱改变:由钾和钙的改变引起 晚期肺疾病:肺心病、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 贫血 甲减 合用药物:奎尼丁、胺碘酮、钙拮抗剂、甲氰咪胍
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心衰的发病机制
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的激活,血管加压素的释放,致全身血 管收缩和水钠潴留。 心肺和主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而致 功能受损,引起神经内分泌亢进,导致心 肌功能损害,促使心肌细胞坏死、缺血和 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导致心衰进展。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
根据发生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失常。
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生理性传导异常、病理性传导异常和房室间传导异常。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抗心律失常药物(ADD)种类繁多,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本文将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做一重要内容梳理。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1.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2.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影响或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过度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因顾虑药物不良反应而不用药或给药剂量不足。
4.协调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符合非药物治疗适应证者,应根据指南进行推荐,药物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放电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主要考虑电转复/除颤或起搏等。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1.I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抑制峰钠电流(INa)可降低心房、心室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动作电位(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增高兴奋阈值,减慢传导,抑制异位自律性和阻断折返激动。
2.n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βi受体阻滞剂美多洛尔和比索洛尔,非选择性B受体阻滞剂普蔡洛尔和纳多洛尔,及兼有B和Od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
洋地黄临床应用的新观念
实 , 衰 患者静 脉 注射 洋 地黄 可 产 生 迅 速 明显 的交 心 感 神 经抑 制作用 。长期 口服地 高辛 的 神经 内分泌
作 用 也 已得 到 证 实 。 随 机 、 照 、 中心 的 DM 对 多 I T研
究 表 明 :L 病 人 予 地 高 辛 0 2 m l , t衰 5 gd治 疗 6个 月 后 , 浆 去 甲肾上腺 素、 素 水平 明显 下 降 ( < 血 肾 P 00 ) 而 副 交感 神 经 活性 指 标 ( N 5 5 , p N 0等 ) 著 升 显 高 。K mm H等及 V ra E等 的研 究 也分 别 得 出 a s d P 了同样 的结论 。上 述 研 究 表 明 : 地 黄可 抑 制心 衰 洋 中 神经 内分 泌的过 度激 活 , 增强 副交 感 神经话性 , 是 其 用 于心衰 治疗 的重要 机 制 之一 。 12 洋地 黄治 疗 的适应证 洋地 黄 作 为传 统 的 正 .
在心 衰合并 房颤 的治疗 中 , 使用价 值 已得 到公认 。 其 但 在心 衰并 窦性 心 律 、 室 舒 张 功 能 障碍 为 主的 心 左 衰及 右心 衰竭 中 , 地 黄的治 疗作 用一 直存 在争 议 。 洋 Poe 、 a i c 研究 评 价 了其 在 心衰 并 窦 律者 中的 r d R d ne v a 使用 效 果 两试 验 人 选 者 均 为窦 性 心 律 、 室 收缩 左 功 能 障碍 为主 的轻 、 中度 , 病人 . t衰 L 采用 随机 、 盲 、 双 安慰 剂对 照 方法 , 究 经地 高辛台 用 利尿 剂 或 A E 研 CI 治疗 心功 能 已稳定 的病 人 , 高辛 中断 治 疗 后 的病 地 情变 化 。结果 均显 示 : 断地 高辛 治 疗 可 引 起 血 流 中 动力 学恶 化 , F值 降低 , 动 耐量 下 降 , 活质 量评 E 运 生 分 降低 , 恢 复地 高辛 治 疗 后 症 状 改善 。 目前规 模 但 最 大 、 3 2个 中 心 参 加 、 选 7 8 有 0 人 7 8人 的 D G研 I 究 _ 进 一步 证实 了地高 辛在 , 3 t衰并 窦律 者 中的使用 L 价值 。该试 验 观察 了 6 0 8 0名窦 性 心律 E ≤04 F .5的
洋地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1.低钾血症时洋地黄类药物与Na+-K+-ATP酶的亲和力增加, 复极化K+电流减少,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故低钾血症是 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 2.高钙血症以及低镁血症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2+超载和自发 性Ca2+释放,从而增加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的风险。
4. 1930年,制药公司的斯密斯成功分离出了这几种 强心类固醇强心甾苷,其中就有地高辛。地高辛 现在仍然是从毛花洋地黄植物中提取。
5.洋地黄使用历史:200多年。
洋地黄类药物药理学
洋地黄类药物是Na+-K+-ATP酶抑制剂 1.正性肌力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 度升高,进而促进Na+与Ca2+交换,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但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治疗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 经活性。同时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肾脏的Na+-K+-ATP酶,减 少肾素分泌。目前认为除正性肌力作用外,洋地黄类药物还 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发挥治疗心衰的作用。
注意:中毒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则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导致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8.窦性心率的缩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狭窄; 9.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存在以下情况者应慎用:心肌炎、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心肌淀粉样变、肾功 能衰竭。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
心衰 房颤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1.慢性HFrEF患者(LVEF≤45%): 应用了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者可使用地高辛(Ⅱa,B);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要点洋地黄类药物历史悠久,早在1785年就已描述了其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曾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心衰)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逐渐成为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的主要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我国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仍较为广泛。
目前临床工作者对使用这类药物存在困惑,且不规范用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药理学特性洋地黄类药物是Na+-K+-ATP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包括:(1)正性肌力作用:(2)影响心脏电生理:(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的影响:致心律失常的风险。
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上的某些取代基不同,造成他们在使用方法、作用强弱、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代谢中有所差异(表1)。
临床应用建议【要点】:洋地黄类药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降低慢性HFrEF患者的住院风险,可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时可首选静脉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
临床使用推荐见图1。
一、心衰1.适应证:(1)慢性HFrEF患者(LVEF≤45%):应用了利尿剂、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者可使用地高辛(a,B);(2)急性心衰合并房颤(心室率>110次/min)的患者可首选静脉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a,C);(3)NYHA心功能I~级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时,可考虑应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a,B);(4)NYHA心功能级的心衰患者合并房颤时,可考虑静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a,B);(5)心衰症状严重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地高辛降低心衰住院风险(a,B)。
2.禁忌证:(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起搏器者除外);(2)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者除外);(3)心率<50次/min;(4)预激综合征;(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6)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颤);(7)心肌梗死急性期(<24h),尤其是有进行性心肌缺血者;(8)窦性心率的缩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狭窄;(9)高钙血症、高钾血症;(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要点:一、洋地黄类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洋地黄类药物是指从毛地黄、马钱子叶等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主要包括洋地黄毛癣苷和洋地黄毛利苷两类。
洋地黄毛癣苷主要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洋地黄毛利苷则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二、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症的治疗。
禁忌症包括对洋地黄类药物过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扩大等。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理学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胺基酸转运酶、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脏兴奋性,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四、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原则洋地黄类药物应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剂量。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和血药浓度等指标。
五、洋地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洋地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此外,洋地黄类药物与其他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注意药物联用时的监测和调整。
六、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可用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分级进行洋地黄类药物的选择。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洋地黄类药物。
七、洋地黄类药物的监测和调整在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和血药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八、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争议与展望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例如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应用及用药剂量的选择。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以放在洋地黄类药物的新剂型和新应用领域上,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涵盖了洋地黄类药物的定义、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药理学、用药原则、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监测和调整、应用争议与展望等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意见,提高了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水平。
洋地黄的临床使用
11、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一般认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力衰 竭病人可以慎用洋地黄, • 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病人 最好不用洋地黄,以防发展为III度房 室传导阻滞; •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病人 不应使用洋地黄。 ◆II,III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病人, 可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治疗;如 必需使用洋地黄治疗应先安置人工心 脏起搏器。
2、禁忌证 1)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 过速,快速性心房纤颤或心房扑 动(QRS波群宽大畸形者); 2)室性心动过速; 3)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4)房室传导阻滞; 5)单纯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 时发生的肺瘀血症状; 6)电复律或奎尼丁复律时; 7)单纯性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特殊情况下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 洋地黄是治疗收缩功能障碍所致心 功能不全的最好强心药,大系列临床 试验研究表明,洋地黄不仅能显著改 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病人 生活质量,而且能减少住院率,对病 死率的影响为中性的。这是任何其他 类别的强心剂所不能比拟的。 ★ ★目前认为,只要病人有心力衰竭 的症状和体征,就应长期使用洋地黄 治疗。
鉴于不同的洋地黄制剂的拟迷走和拟交 感神经作用不同,故提出了极性和非极性 洋地黄的概念。 ★ 极性洋地黄的拟迷走作用较强,如毒毛 旋花子苷K,西地兰,地高辛等。
非极性强心苷的拟交感作用较强,具有 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但易诱发或加重异 位激动形成,如洋地黄叶,洋地黄毒苷等。
2021/10/10
7
4、外周血管作用 洋地黄本身具有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洋地 黄治疗其合并的心力衰竭, 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 心室尚未充分重塑,心室腔尚未 扩大,此时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系坏 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致顺应性下降
洋地黄药物的使用精品PPT课件
• 必要时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 严格按时按医嘱给药,给药前数脉搏,当脉搏小于60次每
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用毛花苷丙或毒 毛花苷K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 及心电图变化。
4
中毒的表现
置临时起搏器。
7
案例
患者,男,66岁。住院前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入院时出 现心衰,尿少,加强透析脱水,同时口服地高辛0.25mg, 每日1次,连服3天。因第3天夜内出现心衰加重,静推西 地兰0.2mg1次,次日地高辛改服为0.125mg,每日1次, 连服4天,第8天患者出现心悸,急检ECG提示:房颤、频 发室早二联律。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Nhomakorabea2
常用的洋地黄制剂:
1、地高辛: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的维持治疗。 2、毛花苷丙(西地兰):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 房颤动者。 3、毒毛花苷K: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3
预防洋地黄中毒
• 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 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 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洋地黄药物的使用
1
• 适应症: ①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 动过速、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反复性心动过速。
毒理 洋地黄类药物
五.洋地黄中毒
◆其他 ①依地酸二钠:能络合钙离子,降低血钙浓度,减轻强心苷的
毒性。该药对强心苷中毒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有一定疗效,作用快,但作用短暂。当禁用氯化钾或苯妥英钠 或应用无效时,可用依地酸二钠治疗。用法:1-3g/次,用50
%葡萄糖溶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或4-6g用葡萄糖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3.地高辛:口服对胃肠吸收率个体差异颇大,为50%90%不等,口服后1-2 h、静脉注射10-15 min起效。约7%
-73%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半衰期为24-48 h。需3-6 d才能
排尽,主要经肾排出,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洋地黄毒苷:口服100%吸收。口服后2 h、注射后30min 起效。在血浆中50%~90%与蛋白结合,半衰期为4-6d。 在肝内迅速代谢,部分经肾、部分经肝肠排出,肝功能不
四.洋地黄类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8.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慎用洋地黄。Ⅱ、 Ⅲ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心竭时,最好在起搏器下使 用。 9.电复律:电复律前24h,禁用洋地黄。
五.洋地黄中毒
1.临床表现:①洋地黄中毒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但这要与洋地黄类制剂用量不足而致的
白结合程度外,还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缺氧、
肾功能障碍、维生素类缺乏等因素有关。
三.洋地黄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西地兰:在血浆中有15%-25%与白蛋白相结合,静 脉注射10min起效,1-2 h达最高疗效,半衰期为33h。在
体内需经3-6d方能完全消失。
2.毒毛旋花子苷K:完全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仅吸 收3%-10%,静脉注射5min起效,1h达高峰,半衰期不 到24h。在体内约1-4d完全消失。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强心苷类药物也称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
1785年起,洋地黄类药物开始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经典的口服药物地高辛在临床的应用已经有200多年。
OPTIMIZE-HF注册数据显示,仅30%的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住院前用地高辛,仅8%的有心衰表现者出院前加用地高辛。
美国的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2年,应用地高辛的总人数和心衰患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期的一些研究提示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结果是中性的甚至增加死亡率。
分析欧洲、美国及我们国家的心衰指南,不难发现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推荐级别也在逐渐下降。
但不可否认,洋地黄类药物在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依然使用很广泛。
▲洋地黄类药物的种类那么我们来看看,指南是如何推荐的呢?2016ESC心衰指南:“伴快速型心室率房颤的心衰患者,在急性或慢性情况下启动治疗的推荐”中,对于NYHA IV级患者,除了治疗急性心衰外,为了减慢心室率,可以考虑静脉推注胺碘酮,或对未用地高辛的患者,静脉推注地高辛(IIa,B);对于NYHA I-III级患者,尽管用了β受体阻滞剂,心室率仍较快,或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或有禁忌,应当考虑用地高辛(IIa,B)。
“对选择的症状性HFrEF患者(NYHA II-IV级)推荐的其他药物治疗”中,对于用了ACEI、β受体阻滞剂和ARB治疗,仍有症状的窦性心律患者,可以考虑用地高辛,以降低全因或心衰住院的风险(IIb,B)。
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应用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Ⅱa,B)。
在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洋地黄类药物可轻度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改善症状。
主要适应证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10 次/min)的急性心衰患者(Ⅱa,C)。
房颤合并NYHA 心功能Ⅰ~Ⅲ级的患者,若对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有禁忌证、反应欠佳,HFrEF患者可用地高辛(Ⅱa,B),NYHA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应考虑静脉应用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Ⅱa,B)作用机制1. 正性肌力作用•抑制Na+-K+-APT酶,使细胞内的Na+水平升高,促进Na+-Ca2+交换,细胞内Ca2+水平提高,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提高心肌收缩的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舒张期相对延长•降低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2. 负性频率作用•对正常心率影响小,但对心功能不全伴心率加快者,可明显减慢心率,原因:a交感神经活性:直接抑制、反射性降低,取消其激活的代偿作用;b迷走神经活性:直接增强,增加窦房结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增加心肌对Ach的敏感性•洋地黄的迷走神经兴奋效应是其独特的优点,是应用洋地黄减慢心率和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3. 负性传导作用•对房室结抑制作用:迷走神经活性增加,Ca2+内流下降,传导减慢,延长不应期,可治疗房颤和房扑•大剂量时可提高心房、交接区和心室的自律性•洋地黄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内K+减少,最大舒张电位下降,自律性升高,这是洋地黄引起室早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当血钾过低时,更容易发生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4. 神经内分泌效应•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周围神经系统活性•降低RAS活性•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促使动脉减压反射正常•增加心房利钠肽分泌5. 利尿作用•与肾血流增加和抑制Na+-K+-ATP酶Na+再吸收减少有关循证医学2014年Hashim等的研究纳入DIG研究的辅助研究中EF>45%的心衰患者进行分析(n=988),其中492例接受了地高辛治疗。
202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
随着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的认识不断发展,特别是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发表后,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共识和新分类陆续发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共同组织专家组,结合我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及近20年的研究进展,以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改变为基础,以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与规范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宗旨,制定本版专家共识。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确定需要治疗者,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证据较少,如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部分药物甚至可能恶化预后。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控制心律失常。
二.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除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外,多数情况下,基础心脏病、心功能或心肌缺血是决定预后的因素。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着重考虑可改善预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房颤时的抗凝治疗等。
三.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尽快终止或改善心律失常,必要时联合电复律7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多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协同性。
洋地黄药物的使用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结论: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一定要慎重,尤
其是腹膜透析且伴有尿少的患者更应注意,用量宜少,时间 宜短,同时要密切观察,避免出现中毒反应。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中毒的表现
(1)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常见纳差、恶心、呕吐、腹泻、 腹痛。
(2)心律失常: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 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由不 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洋地 黄中毒的特征性心律失常有: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 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 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性心律;
案例
患者,男,66岁。住院前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入院时出 现心衰,尿少,加强透析脱水,同时口服地高辛0.25mg ,每日1次,连服3天。因第3天夜内出现心衰加重,静推 西地兰0.2mg1次,次日地高辛改服为0.125mg,每日1次 ,连服4天,第8天患者出现心悸,急检ECG提示:房颤、 频发室早二联律。
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
最重要的反应时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多 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 室传导阻滞等。
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痛、倦怠、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在用维持量法给 药是则相对少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球 比赛的 计时计 分系统 是一种 得分类 型的系 统
洋地黄的应用
洋地黄的应用洋地黄概述别名:毛地黄,又名: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是心内科最常用到的药物之一。
一、洋地黄的药理学作用:1、Na+-K+-ATP 酶抑制作用。
2、兴奋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抑制交感神经作用(引起心律过慢)3、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电生理学作用:1、心室自律性升高,尤其是房、结、室2、房室结抑制>窦房结抑制,(从而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缩短房室旁道的传导时间)三、洋地黄的代谢:1、半衰期为36 小时,完全消除约一周的时间。
2、以原形从肾脏排除。
3、若肾功不良,清除率为0 时,有14%可从胆道排出。
4、其为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
四、洋地黄的应用适应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洋地黄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容积明显增加的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
这类患者如同时伴有心房颤动则更是应用洋地黄的最好指征。
对于代谢异常而发生的高排血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因所致心衰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
肺源性心脏病导致右心衰,常伴低氧血症,洋地黄效果不好且易中毒,应慎用。
五、洋地黄的应用禁忌症:1、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主要是舒张不良,增加心肌收缩性可能使原有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更为加重)。
2.洋地黄中毒患者。
3、预激综合征患者(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可使心室率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有潜在致猝死的危险,因而不宜使用)4、有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Ⅲ度患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5、舒张功能降低患者,如主动脉瓣狭窄等。
六、洋地黄的应用相对禁忌症:1、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炎、瓣膜病患者。
2、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甲亢、动静脉瘘患者。
3、不伴有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
4、易中毒病人:酸中毒、COPD 等患者。
5、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4 小时内禁用,可选用多巴酚丁胺)。
6、病窦综合征患者。
7、弥漫性心肌病变患者。
七. 洋地黄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常用口服制剂地高辛采用维持量疗法,即0.125-0.25mg,每日一次,约一周达稳态血药浓度.70 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宜用0.125 mg,一日或隔日一次.静脉使用的快速制剂毛花甙丙用于急性心衰,常用量0.2-0.4 mg/日.原则上同一天尽量使用同一种制剂.一般心衰无需先用快速制剂,开始就用地高辛.紧急时先用毛花甙丙,后换用地高辛,衔接的快慢依心衰程度和心率而定. 在使用地高辛期间加用毛花甙丙不受地高辛用药时间的限制, 但易致洋地黄中毒,只有急性或严重左心衰伴房扑和房颤且室率快时方适合,最好临时加用一次, 且尽量使用小剂量.勿连续数日快速与缓慢洋地黄合用八、洋地黄与其它药物的作用:1、使其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有:奎尼丁、2、联合作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九、洋地黄中毒或过量的临床表现:1、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2、神经系统症状:视物模糊、黄视、绿视、乏力、头晕;3、电解质紊乱:血钾降低;4、心血管系统:加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双向性室早、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期外收缩、甚至心房纤颤)十、洋地黄中毒或过量的诊断:1、病史及临床表现2、停药3天后症状可好转十一、易中毒人群:1、低钾、低镁、高钙2、酸中毒、缺氧3、肾功能不良4、严重心肌病变5、甲状腺功能减低6、老年人7、合并用药:如奎尼丁等。
2021兰地洛尔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兰地洛尔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静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新证据,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一定的肯定,适用人群和用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认识。
兰地洛尔(landiolol)2002年日本上市,2016年欧洲多个国家上市,2020年我国批准上市。
国内医师对兰地洛尔的认识和用药经验相对匮乏。
为使临床医师更充分了解和合理使用兰地洛尔,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该领域专家经反复讨论,并参考国外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制定了本共识。
一、动力学和药理作用1. 药代动力学兰地洛尔是心脏高选择性β1阻滞药,对β1受体的阻滞作用约为β2受体的255 倍(即β1/β2为255)。
兰地洛尔静脉给药后可迅速达到稳态水平,停药后作用快速消除。
健康志愿者,先在l min内给负荷剂量125 μg·kg⁻¹·min⁻¹,然后再以40 μg·kg⁻¹·min⁻¹,约2 min达到最大血浆浓度,6 min到达稳态浓度。
血浆半衰期为3.5 min。
不给负荷量仅持续注射兰地洛尔15 min浓度到达稳态。
肝脏损伤可影响兰地洛尔的再分布,但仍可维持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兰地洛尔起效快约为30s,持续时间约为4 min,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1.7%。
停药后被红细胞,肝脏的酯酶和血浆假性胆碱酯酶快速水解。
4h左右几乎完全经肾脏排泄,24h后体内仅剩7%~8%。
兰地洛尔没有内源性交感活性和明显的膜稳定作用。
2. 药理学作用兰地洛尔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主要拮抗心脏β1受体,抑制儿茶酚胺作用。
电生理研究显示:兰地洛尔对心脏离子电流、动作电位、心脏收缩力或心脏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临床应用(一)快速心律失常1. 心房颤动/扑动伴快速心室率的急性期心率控制心房颤动/扑动(房颤/房扑)伴有快速心室率需要迅速治疗,药物选择和目标心率取决于患者的特点、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流动力学。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再评价获益与风险并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周京敏
心衰治疗观念的改变
强心 利尿
改善血流 动力学
改善神经 体液水平
地高辛 利尿剂
扩血管 药物
ACEI ARB BB
非药物治疗:CRT
2
洋地黄在心衰应用减少
OPTIMIZE-HF 注册登记 – 仅30%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者住院前用地 高辛 – 仅8%有心衰表现者出院前加用地高辛
降低心衰住院率,对死亡率无效
Class of recommendation IIa, level of evidence B
41
总结
• Digoxin has been proven to reduce hospitalization due to HF and, if used in low doses, may also reduce mortality. Digoxi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treatment of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HF.
37
慢性心衰治疗目的
改善预后 ±
改善症状 +
38
指南中地高辛的定位
地高辛推荐级别 2005 ACC/AHA:为IIa类 2001 ACC/AHA:为I类
2005, ACC/AHA Practice Guidelines
2009 ACC/AHA guideline
39
circulation 2009;119;1977-2016
神经体液改善 利尿
Circulation 2005;112:e154-235 11
电生理效应
• 窦房结:降低窦率 • 心房肌:↓不应期 • 房室结:减慢传导 • 浦氏纤维:低剂量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注意事项: 1.地高辛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运动耐量。心衰患者长期使用
地高辛对病死率的影响是中性的,但可降低其住院风险。 2.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5-0.9ug/L时,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全因
住院、因心衰住院均减少。 3.无症状的患者(NYHA心功能I级)不宜使用地高辛。
肝功能异常患者,如需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应避免使用洋地黄毒 苷,因其脂溶性高,大多经肝代谢,可选用地高辛,同时也应注 意监测肝功能和血药浓度。
• 谢谢!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3.对于LVEF<35%,有严重心衰症状、低血压无法耐受ACEI/ ARB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也可将地高辛添加到初始方 案中。
4.对于已服用地高辛但尚未使用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 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待这些药物逐渐加量后,重 新评估患者症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如果确定足以控 制症状,可考虑停用地高辛。
洋地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侯兴志
洋地黄的前世今生
1.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在我国浙江、 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2.英国的威瑟灵医生,得到一民间偏方,发现 对水肿病人有效,潜心研究偏方9年,发现了偏 方对水肿病人有效的主要是洋地黄,并治疗了大 量的水肿病人。
3.1874年,德国最优秀的药物学家施秘迪勃格终 于从植物洋地黄中提纯了有效的强心成份—— 一种苷类,也就是现代临床上被称之为的强心甙。
4. 1930年,制药公司的斯密斯成功分离出了这几种 强心类固醇强心甾苷,其中就有地高辛。地高辛 现在仍然是从毛花洋地黄植物中提取。
5.洋地黄使用历史:200多年。
洋地黄类药物药理学
洋地黄类药物是Na+-K+-ATP酶抑制剂 1.正性肌力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 度升高,进而促进Na+与Ca2+交换,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 ,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但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房颤
注意事项: 1.洋地黄类药物是否增加房颤患者病死率尚无定论,低剂量地高辛
(每日剂量≤0.25mg,对应地高辛血药浓度0.5-0.9ug/L)较为 合适。 2.地高辛不宜作为房颤患者长期心室率控制的首选药物,β受体阻 滞剂可作为所有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房颤
8.窦性心率的缩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狭窄; 9.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存在以下情况者应慎用:心肌炎、低氧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心肌淀粉样变、肾功 能衰竭。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
心衰 房颤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1.慢性HFrEF患者(LVEF≤45%): 应用了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仍持续有症状者可使用地高辛(Ⅱa,B);
特殊人群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
1.老年人 老年患者用药前应全面评估,去除可纠正的危险因素,小剂量 (0.125mg每日1次或隔日1次)使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
2.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 地高辛(FDA)妊娠分级为C级,但目前未观察到母体及胎儿有不 良反应。地高辛可通过胎盘,孕晚期地高辛的蛋白结合率下降 ,肾脏清除增加,导致药物排泄增加,另外妊娠期间P糖蛋白活 性也会增加,应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地高辛剂量。地高辛可通过 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且在静脉应用洋地黄 类药物2 h内避免哺乳。
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1.低钾血症时洋地黄类药物与Na+-K+-ATP酶的亲和力增加, 复极化K+电流减少,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故低钾血症是 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 2.高钙血症以及低镁血症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2+超载和自发 性Ca2+释放,从而增加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的风险。
5.对于严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如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心 脏骤停、高钾血症、器官功能异常和地高辛血药浓度极高时,建 议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预防
1.应视个体情况采用小剂量,如地高辛0.125mg 1次/d或隔天1次 2.开始用药后注意观察中毒先兆,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和视觉异常,对
体重指数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警惕。 3.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应在服用药物至少6h后检测血药浓度 4.应避免可能促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各种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低
钾血症、低镁血症、高钙血症、高钾血症)、心肌缺血、低氧血症 、酸碱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5.地高辛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不仅可能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 中毒风险,合用时要及时调整剂量、监测血药浓度。
三、洋地黄类药物不良反应 (1)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常为中毒先兆 ,易被忽视,需与右心衰竭加重鉴别。 (2)视觉异常: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视觉异常为中毒先兆, 发现后需及时停药。
(3)心脏表现:是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最危险的毒性反应,各种心律 失常均可出现,特征性表现为快速心律失常合并窦房或房室传 导阻滞,如房性或交界区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患 者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的是多源性室性早搏(呈二、三 联律)、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发生室性心动过 速和心室颤动。心衰一度好转后突然或缓慢加重应警惕洋地黄 类药物中毒。注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后心电图出现鱼钩样ST-T改变,称为洋地黄作用,并非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表现。
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治疗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 经活性。同时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肾脏的Na+-K+-ATP酶,减 少肾素分泌。目前认为除正性肌力作用外,洋地黄类药物还 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发挥治疗心衰的作用。
注意:中毒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则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导致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洋地黄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药物
地高辛 西地兰
口服吸 给药 收率 方式
75% 口服
低 静脉
起效时间
0.5-2h 10-30min
达峰 时间
2-3h
1-3h
持续 时间
4-7d
2-5h
半衰期
36h 22-36h
主要代谢途径
肾脏 肾脏
洋地黄类药物禁忌症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2.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3.心率<50次/min; 4.预激综合征; 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6.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颤); 7.心肌梗死急性期(<24 h),尤其是有进行性心肌缺血者;
二、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监测:(1)心率和心律(2)症状和体征,注意有无洋地 黄中毒相关症状。(3)肾功能和电解质:监测血钾、钙、镁水平。(4)
地高辛血药浓度: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在开始使用地高辛1~ 2周后监测,每1~3个月复查。应在服用地高辛至少6~8 h后抽血, 建议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ug/L。在出现病情变化或联合用药改变 时应及时复查血药浓度。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5.不推荐地高辛用于HFpEF患者,除非房颤伴快速心室率,β受体 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有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房颤
1.地高辛可用于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控制(I,B); 2.房颤伴快速心室率合并心衰者(LVEF<40%)可选用静脉洋地黄类
药物(I,B)。
2.急性心衰合并房颤(心室率>110次/min)的患者可首选静脉洋 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Ⅱa,Biblioteka );洋地黄类药物适应症-心衰
3.NYHA心功能I~Ⅲ级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若应用β受体阻滞 剂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或存在禁忌时,可考虑应用地高辛控 制心室率(Ⅱa,B);
4.NYHA心功能Ⅳ级的心衰患者合并房颤时,可考虑静脉应用洋 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Ⅱa,B);
3.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常联合使用。
β受体阻滞剂能较好的控制活动后心率增快,地高辛对静息心率控制较好,且不降低血压。
适应症
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方法
一.用法及用量 1.地高辛:口服常用剂量为0.125-0.25 mg/d,7d可达稳态血 药浓度。对于≥80岁、体重指数<18.5 kg/m2和肾功能异常 者可采取0.0625 mg/d或0.125 mg隔日用药。 2.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静脉应用的方法为首剂0.2-0.4 mg稀 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4 h后可再用0.2 mg,24 h总量不超过 1.2 mg。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地高辛维持。
(4)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昏睡、谵妄等。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处理
1.停药(停洋地黄类药与可导致低血钾的药物) 2.补钾(4.5-5.0mmol/L) 3.快速性心律失常禁止电复律,除非本身是室颤(容易诱发室颤) 4.苯妥英钠可与洋地黄类药物争夺Na+-K+-ATP酶,具有解毒效应,
可采取100~200 mg加注射用水20 ml缓慢静注。出现室性心律失 常可选用利多卡因。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 上腺素,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2.影响心脏电生理: 洋地黄类药物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和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及心 内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 速度,故能减慢心率,有负性频率作用。洋地黄类药物可提高 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并缩短其有效不应期;诱导的细胞内Ca2+ 增多会引起延迟后除极,从而引起期前收缩和持续性室性心律 失常。
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绝大部分洋地黄类药物均经肾脏代谢,此外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合 并电解质紊乱。血液透析不能清除体内的地高辛,且在透析后4-8 h,地高辛血药浓度可出现“反跳”现象,平均升高20%一30% 。肾功能不全患者如须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宜酌情减量或选用主 要经肝代谢的洋地黄毒苷,并密切监测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