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源
心理应激的过程模型
中间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
生 认知评价 活 事 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特征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1.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生活事件
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
应激的刺激模型
优点: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间的密切关系, 预测患病可能性,并进而进行及早预防和干预,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足:假设不成立-难以建立应激与紧张反应的比例 关系;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不可能确定所有刺激因素,也不可能确定同一个体在 所有场合中的刺激因素,更不能建立紧张刺激强度和 紧张水平的数量关系
➢ 遗传发生论:生理遗传素质倾向决定器官的脆弱 性,也影响个体的应激阈限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2、心理应激学说:强调心理社会中介因素如个人认 知评价、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作用
3、社会应激学说:把个体与社会整合起来,个体应 激紧张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是挫折-冲突 理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应激的反应模型
Selye.H于1936年提出 最早从生理学角度进行探讨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即因变量 以生物学机制为依据,强调应激过程中个体生
理、生化方面的感受性和反应性,因而被传统 的生物医学模式所接受
应激的反应模型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 在古法语和古英语中,它以“stress”和 “straisse”形式出现,含有困苦和逆境的 意思
➢ 在物理学上指“应力”、“张力”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1、生物应激学说
➢ 应急稳态学说:生理学家坎农的稳态概念和应急 学说
➢ 一般适应综合征:在20世纪30年代,加拿大生理 学家Selye.H借用应激概念概括机体在不利环境 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精神紧张、高温、寒 冷、放射线等)下出现的某些非特异反应,将应激 引入生物医学范围
应激的反应模型
优点:促进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不足:把人类看成是对不良环境被动反应的生
物体,没有看到紧张情绪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反作用,忽视了环境、知识、经验以及遗传因 素对个体的心理感受性和反应性,该学说并不 能概括应激的全貌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Lazarus于1966年提出 应激视为个体与刺激相互作用的中间状态
社 会 人格特征 支 持
认心
知身
百度文库评 价
反 应
健 康 疾 病
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应对方式
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
起关键作用; 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2、“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
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 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 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第二节 应激源(生活事件) stressor( life events)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的概念
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即引起应激的原 因,是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适应或应对 的要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和/或 生理反应的紧张刺激物。
第六章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本章主要内容
一、总论 二、应激源 三、应激心理中介因素 四、应激反应 五、应激的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应激总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二、心理应激意义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一)应激学说的演变
➢ 应激(stress)一词来自拉丁文“stringer”, 它的意思是“费力地抽起”或“紧紧地捆 扎”
抵抗期:持续暴露在有害刺激中,机体便转入抵抗。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后心率↑血压↑血糖↑以便应付环境刺激的 威胁
衰竭期: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将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 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威胁持续下去抵御就会持续下 去,必须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最后出现崩溃,这时 机体就会被它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会造成疾 病状态,即所谓适应性疾病
二、心理应激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1、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的 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可增强有机体适应生活的能力,提 供应对经验。 3、适度的应激使人体处在维持一定张力的准备状 态,有利于机体在遇到突发性刺激时全面动员。
二、心理应激的意义
(二)消极意义
1、强烈而突然的应激造成有机体唤醒不足,使 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迅速出现障碍或崩溃。 2、持久的慢性应激使人长期紧张,个体的心理 和生理抵抗力均会耗竭,导致疾病。 3、多次未转向良好适应的应激,破坏适应力, 造成原来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 甚至遇到新的轻微的应激时出现退缩反应和过度 反应,或对强烈的刺激出现“无反应”。
(二)应激的模型
应激的刺激模型 应激的反应模型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应激的刺激模型
Holmes & Rahe于1967年提出 将应激作为自变量或刺激物 源于物理学中Hooke弹性定律 生活事件(life events)的量化研究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 LES)
环境变量
个体变量
应激
Richard S. Lazarus (1922~2002)
应激的交互作用模型
优点:强调了刺激的心理学意义及个体的心理 学反应
不足:缺乏对生理反应及机制的阐述
(三)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1、“过程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 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
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 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即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的或满足需求的能 力不平衡时所作出的适应过程。 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 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下 丘 脑 - 垂 体 - 肾 上 腺 皮 质 轴
(
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cortex axis,HPACA)
警戒期
抵抗期
衰竭期
应激的反应模型
警觉期:为应对有害刺激,唤起体内整个防御能力。机体 会发生激素与生化的变化并动员起来进行防御,这就 是动员阶段,称为警戒反应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