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6 新生儿败血症(优选.)
新生儿败血症教案
新生儿败血症教案教案标题:新生儿败血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方法。
3. 学习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教案内容:一、背景知识:1. 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和病因。
2.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二、预防和早期诊断:1. 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a. 孕期保健和孕妇感染的筛查。
b. 分娩时的无菌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c. 新生儿的早期皮肤消毒和护理。
2.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a. 新生儿体温异常的观察和监测。
b. 新生儿血液培养的采集和分析。
三、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1.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a. 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b.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
c. 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
2. 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及其使用方法:a. 青霉素类药物。
b. 氨基糖苷类药物。
c.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教案实施步骤:一、导入:简要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和病因,引起学生对该疾病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背景知识,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三、预防和早期诊断: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措施,强调孕期保健、无菌操作和早期皮肤消毒的重要性。
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体温异常观察和血液培养的采集与分析。
四、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详细介绍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包括及早给予抗生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
讲解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强调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抗生素。
五、总结与讨论:对新生儿败血症教案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教案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新生儿败血症教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案例-儿科-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患儿,男,7天,因“全身皮肤黄染6天,加重1天伴抽搐1次”。
患儿第二胎第二产,胎龄35周,阴道娩出。
出生后一般情况良好,出生体重2000g,人工喂养,生后第二天皮肤出现轻度黄染,生后第三天在当地医院检测胆红素水平13.5mg/dl,考虑“生理性黄疸”给予口服“鲁米那、茵栀黄”等治疗,皮肤黄疸无明显减轻,吃奶稍少,昨日起家长发现患儿全身皮肤黄染加重,并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今天上午,患儿出现四肢抽动、双眼上翻、角弓反张,持续30秒到一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后嗜睡,拒乳。
个人史:人工喂养;出生时已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性遗传性疾患;有一姐姐,三岁,体健。
无饲养宠物史。
2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20次/分,呼吸40次/分,体重2000g,头围32cm。
嗜睡,精神反应差。
前囟平,张力不高;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平软,;肝肋下4cm,质中等,边缘光滑,脾肋下1.0cm,肠鸣音正常,腹水征(-);四肢肌张力偏高,踝阵挛(-)、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均未引出;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K+4.5mmol/L,Na+144.5mmol/L,Cl-96mmol/L,TCO224 mmol/L,血钙2.65mmol/L,血磷0.62mmol/L,碱性磷酸酶120u/L,Glu 3.2mmol/L;ALT 84 U/L,总胆红素365.5μmol/L,其中直胆50.3μmol/L、间胆315.2μmol/L;TP 36g/L,Ab 20 g/L;乙肝三对除抗HBV(+)外均阴性、HAV IgM(-)。
EB病毒衣壳抗体EBVCA IgA(-),鲜尿沉渣查找巨细胞病毒包含体(-),弓形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麻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脑电图正常;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68 g/L,红细胞压积 55%,网织红细胞0.028,白细胞32*109/L,杆状核0.32,单核细胞0.12,血小板 80*109/L;血CRP 100mg/dl;血降钙素原 8ng/mL(正常<0.5ng/mL);胸部X片未见异常;血培养和骨髓培养阴性;1.是否还需要提供病史或相关检查结果?为什么?2.该病例诊断是什么?为什么?本例患儿黄疸发生的原因有哪些?3.主要的鉴别诊断?诊断思路是什么?4.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为什么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依据:⑴全身皮肤黄染6天,加重1天;发热、嗜睡⑵体检:反应差、全身皮肤黄染,肝脾肿大⑶血常规白细胞32*109/L,杆状核0.32,单核细胞0.12,血小板 80*109/L;血CRP 100mg/dl血降钙素原 8ng/mL⑷母亲在分娩前有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史。
电子教案6-3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学习单元4(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指新生儿期病原菌侵入血循 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性疾病。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不 成熟,感染后易扩散而致败血症,故发病率 和病死率较高。感染可发生在产前、产时、 产后不同阶段,尤以产后感染最多见。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询问产前、产时和产后有无感染史,是否 为早产儿,要注意出生体重。。 2、身体状况 应注意评估患儿的面色、肤色、反应情况, 有无感染性病灶,特别是脐部和皮肤有无破损 或化脓,有无黄疸、肝脾大、出血倾向及休克 等。
【护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 败血症经合理治疗,大多可痊愈,少 数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极少数可因呼吸、 循环衰竭或DIC死亡,因此应评估家长有无 恐惧和焦虑。此外,还应注意评估家长对 本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患儿家庭的卫 生习惯和居住环境等。
【预期目标】
1、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2、患儿恢复了皮肤的完整性。 3、患儿每天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4、患儿意识清醒,各生理性反射正常。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 患儿体温易波动,除感 染因素外,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当体温偏 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 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护理评价】
1.患儿体温是否恢复在正常范围。 2.患儿能否进食并能维持所需营养。 3间有无并发症发生,是否 得到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2.抗生素的应用 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 内。用氨基糖式类药物,注意药物稀释浓 度及对肾、听力的影响,按时检查尿液。
【护理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什么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霉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
在目前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出生体重较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
病死率13‰-50‰。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
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1、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
事实上,病原菌因不同地区和年代而异,我国多年来一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多见。
而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和李斯特菌为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但国内极少见。
随着呼吸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等原因,使得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微球菌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有增加趋势。
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已成为新的致病菌。
2、免疫功能细菌入侵后是否发展成为败血症,由细菌的毒力、数量、入侵方式、入侵时间、新生儿当时的免疫状态等因素的所决定。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A.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黏膜柔嫩、脐残端的创面;胃液酸度低、胆酸少使消化液的杀菌力弱,加上肠黏膜通透性大;血脑屏障功能薄弱楼以上因素都有利于细菌进入。
B.淋巴结发育不全当淋巴结发育不全时,可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作用,不能将感染局限在局部淋巴结。
C.经典补体途径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机体对细菌抗原的调理作用差。
败血症
2.分析检验和特殊检查结果 人院后一般每隔3~5日做1次血常规、尿常规检查。疗程用足后复查血培养,某些特殊检查有时也要定期复查。
(1)血常规 如人院时有异常,经有效治疗后3~5日可有好转。
(2)血清胆红素 败血症时细菌毒素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故总胆红素、1分钟胆红素均可升高。如感染控制后,红细胞不再过多破坏,肝细胞肿胀消退,血清胆红素应下降。
4.胆红素 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均可升高。
(四)继续检查项目
1.血培养 应在用抗生素前取静脉血作培养,操作时须绝对无菌。如有细菌生长,即做药敏试验。
2.外周血象 复查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3.C反应蛋白大于10 mg/L提示败血症。
(3)C反应蛋白 炎症、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迅速增高,如治疗过程中复查有降低,提示治疗有效。
(4)血培养 一般抗生素治疗10~14日,症状消失可停药复查,如血培养阴性(实验室误差除外),说明疾病已有控制,如仍阳性需换药继续治疗。
(二)疗效分析及处理
1.病情好转 说明治疗方案正确有效,可继续原方案治疗,同时对下一阶段病儿可能出现的变化要有预见,如体温反复不稳,奶量减少等。
3.免疫治疗 白细胞减少的病儿,静脉输注中性粒细胞,每次l×10*9/kg。其他如交换输血可供给特异性抗体、补体等,也可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或纤维结合蛋白。
4.抗感染治疗 选用杀菌、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静脉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剂量要足,保证疗程,一般7~14日。若病原菌明确,抗生素应按药敏试验选用;如病原菌不明,则首选氨苄西林加氨基糖苷类;如为院内感染,选用头孢菌素类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等对耐药菌株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新生儿败血症
.
15
支持疗法
输血浆
输白蛋白
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
.
16
其他
保暖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液体。纠正低氧血症。 纠酸,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并发症的处理;防止休克。维持生命体征,控制 血压,电解质血糖在正常范围。纠正低氧血症 和酸中毒。减轻脑水肿,清除感染灶。
二。非特异性检查1外周血常规,2急相蛋白 (CRP),3 血沉,4 PCT(血清降钙素原) 5,分子生物学检测
.
11
诊断
病史中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特点 实验室检查 确诊有赖于病原菌或病原菌抗原的检出
.
12
治疗
抗生素治疗 支持疗法 其他
.
13
抗生素治疗原则
早期用药;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 可以不必等到血培养结果就应该应用抗生素。
.
7
临床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三少″少 吃少哭,少动″。病情进展后可以表现为七不现 象:不哭、不动、不吃,体温不升、体重不增等 ,精神不好,面色不好。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高度怀疑败血症1,黄疸。 2,肝脾肿大。3,出血倾向。4,休克症状 5, 其他。
.
8
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1 Nhomakorabea定义
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 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各系统 的严重病变。
.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菌
感染途径
自身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抢救应急预案
新生儿败血症抢救应急预案一、总则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炎症。
过去常把细菌培养阳性,有临床表现者称为败血症,而将无临床表现者称为菌血症。
随着无菌观念的不断提高和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已把小婴儿具有感染高危因素及有发热、反应差、吃奶差、黄疸等临床表现为败血症,将无临床表现者统称为败血症。
二、病因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后,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急性全身炎症反应。
常见病原体为细菌,但也可为真菌。
三、临床表现1.早发型多在出生后7天内起病,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常有宫内窘迫史或胎膜早破史,有细菌性肺炎等表现。
2.晚发型在出生7天后起病,多为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或手术后产儿,生后喂养不当等。
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甚至休克。
四、治疗原则1.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用药途径:轻症可口服,重症宜静脉滴注。
用药剂量宜大,用药时间宜长,至少用药7~14天,有时需用至生后3周,过早停药容易复发。
2.一般治疗:保暖,吸氧,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如脐炎、鹅口疮等。
供给足够热量和液体,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可输新鲜血或血浆。
3.并发症治疗:有休克、DIC者输新鲜血或血浆;有脑水肿者给脱水剂;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镇静、人工呼吸等;有急性肾衰者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有肠麻痹者可用生理盐水低位灌肠;有化脓性脑膜炎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有肺炎者应积极控制感染等。
4.支持治疗:静脉滴注维生素K10mg/d,共3天;有核黄素缺乏者可肌肉注射核黄素15~30mg/d,共7天;有凝血因子缺乏者可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每次10ml,每8~12小时1次,共3~5次;有血小板减少者可用丙种球蛋白300mg/d,共3天;肝功能不良者给予护肝治疗;有呼吸衰竭者应及时处理呼吸衰竭;心衰者应强心治疗等。
儿科护理:新生儿败血症
静脉留置针
吸痰
暖箱内水箱中的水
机械通气
医务人员的手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母孕期是否有感染性疾病、羊膜早破或羊膜囊
穿刺等创伤性操作;患儿通过产道时及娩出后有无细菌 感染史;患儿反应、体重增长、体温变化等情况及有无 黄疸、出血倾向等。
(二)身体状况 ①一般表现:一般情况差 ②出现黄疸 ③出血倾向 ④休克及其他表现
2.感染途径
病因
产前 羊膜囊感染、 胎儿吸入污
染的羊水
产时 胎膜早破产 程延长分娩 时消毒不严
等
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脐部、呼吸 道、消化道 感染各种器 械消毒不严
产前感染
经胎盘感染
羊水穿刺消毒不严
产道细菌上行
产时感染
抽羊水
产钳损伤皮肤黏摸 气管插管
产后感染
脐带感染 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医源性感染因素
(5)健康指导
向家长介绍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喂养 和护理患儿;当新生儿发生脐部、呼吸道及消化道等感染时, 应及时彻底进行治疗。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说明使用 抗生素治疗时间长,树立家长对患儿康复的耐心和信心。
谢谢!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过高时: 调节环境适宜的温、湿度 松解包被 多喂水 温水擦浴 降温处理后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低时: 预热后的柔软棉被包裹 母怀抱 热水袋 必要时应用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床
2.清除局部感染灶 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疮、皮肤黏膜破损等,
促进病灶早日愈合,防止感染蔓延扩散。遵医嘱保证抗生素 有效进入体内,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三)心理-社会状况 由于患儿病情较重,以及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不确定性,
教案名称:败血症
教案名称:败血症一、教材分析败血症是医学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败血症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败血症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的是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然而,对于败血症这种较为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的疾病,学生可能了解尚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败血症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败血症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败血症进行初步诊断与治疗,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的关注和热爱,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败血症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败血症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如何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败血症的基本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
具体任务包括:掌握败血症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理解并掌握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控方法;培养学生对传染病防控的关注和热爱,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
七、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败血症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败血症案例;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败血症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八、教学准备在授课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制作详细的教学计划、PPT演示文稿和教学讲义;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准备好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确保教学场地安全整洁。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知识点总结一、新生儿败血症概述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发生败血症。
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新生儿败血症病因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婴传播:孕期的母体感染、分娩过程中产妇生殖道的感染,以及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都可能导致新生儿败血症。
2. 医院感染:新生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医院内各种病原菌的感染。
3. 其他感染源:母乳喂养、护理不当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1. 体温异常:发热或低体温。
2. 心率和呼吸急促: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心率加快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3. 营养不良: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体重减轻、进食乏力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皮肤发红、出现疱疹或皮疹等症状。
5. 其他表现:新生儿败血症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惊厥等症状。
四、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败血症的可能。
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查,以及病原菌培养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五、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感染治疗:对于已经确认的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使用。
2. 对症治疗:针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3. 营养支持: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常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查房PPT课件
新生儿败血症 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温度异常:高热、低体温、体温不稳定 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率不齐 、血压波动等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哭 声异常、呼吸窘迫等
新生儿败血症 的护理查房要
点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查房要点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体温、心率、 呼吸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评估护理效果:观察治疗后病情改善的 程度,如体温的恢复、呼吸的稳定等
总结
总结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 护理查房是提高诊治效果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护 理效果,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总结
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合理用 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查房要点
实施护理措施:注意保持环境 的清洁、给予适当营养支持、 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等
新生儿败血症 的护理难点与
解决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难点与解决方法
难点一:新生儿抵抗力差,易感染其他 病原体
- 解决方法:加强手卫生、控制环境 污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难点与解决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查房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查房要点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难点与解 决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风险与预 防措施 总结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言
背景介绍:新生儿败血症是婴 儿期常见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 病。
目的:本课件旨在介绍新生儿 败血症的护理查房内容,帮助 护理人员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 识和防治能力。
难点二:病情变化快,需要及 时监测和干预
新生儿败血症紧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严重疾病。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败血症的死亡率较高。
为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2. 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死亡率;3. 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并发症;4. 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新生儿败血症应急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新生儿败血症的应急救治工作;2. 设立新生儿败血症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工作;3. 各级医疗机构设立新生儿败血症救治点,负责本区域内新生儿败血症的救治工作。
四、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密切观察新生儿体温、心率、呼吸、面色、精神状态等指标;(2)对疑似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立即报告上级医疗机构,并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3)医疗机构应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例信息及时上报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诊断与治疗(1)确诊: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血常规、CRP等)进行确诊;(2)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注意个体化用药;(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
3. 预防与控制(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认识;(2)加强新生儿护理,做好手卫生、环境消毒等工作;(3)加强新生儿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感染;(4)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败血症的监测与报告,提高救治水平。
4. 紧急救治措施(1)建立新生儿败血症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2)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能力;(4)配备充足的救治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级医疗机构应将本预案纳入日常工作,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2. 定期对新生儿败血症救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落实到位;3. 针对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调整。
第八节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优秀PPT文档
3.皮肤表面、脐部、胃液、咽拭子和外耳道分泌物培养
2.产时感染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钳助产损伤等都可造成细菌侵入血液。
产前或产时感染多生后3天内发病,3天后发病多 2.产时感染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钳助产损伤等都可造成细菌侵入血液。
(三)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保暖、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必要
时输入少量血浆、球蛋白或新鲜全血。
(四)护理措施
患儿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 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2. 消除局部病灶
如脐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局部清洗后涂以2%碘 酊,每天1~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 (刺破前、后用75%乙醇溶液消毒)。
不升或发热、皮肤黄染或出血点等。重者可出现休
克和DIC等。
感染可波及各器官,出现脑膜炎、肺炎等。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可高可低,如发现毒性 颗粒则有意义
(二)病原菌检查 1.血培养 不同部位抽取两份血标本送培养;或
一份血注入2个培养瓶,同时作厌氧菌常规细菌培 养。 3.皮肤表面、脐部、胃液、咽拭子和外耳道分泌 物培养
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还可通过雾化器、吸痰器和各种导管途径传播造成医源性感染。
本节重点介绍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病死率为13%~50%。
重常者见可 的出病现原休体克为2和细.菌DI,C病等也。可原为真菌菌、未病毒明或原前虫等可。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病
重感者染可 可出波现及休各克器原和官,D菌I出C等现明。脑膜确炎、后肺炎可等根。 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提倡早期、联合、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十节新生儿败血症
板书内容与授课时间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新生儿机体抵抗力较差,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都可能会发生扩散,而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生儿败血症。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
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易被忽略。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感染途径:
1.宫内感染: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
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二)病原菌
现代医学认为,我国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及B组链球菌感染所致。
以上细菌在产前或产后发生感染,但以产后为主,产后感染多从新生儿皮肤损伤、脐带污染、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侵入。
(三)免疫功能低下
1、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功能差;淋巴结吞噬能力差;补体水平低等。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IgM、SIgA缺乏)差;细胞免疫功能也差。
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表现
1、感染中毒症状:三少:少吃、少哭、少动。
严重时甚至不吃、不哭、不动。
四变:精神改变萎靡或烦躁
面色改变苍白或青紫
体温改变发热或体温低下
呼吸改变急促、不规则、暂停
2、高度可疑的特殊表现:①黄疸:加重、延长或减退后又复现。
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
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③出血倾向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④休克征象⑤局部感染灶:脐炎多见。
3、并发症; 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
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
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
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三、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高低不一,也可正常,因此意义不大,但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0.2有参考价值。
2.血培养最好在用抗生素前作血培养,皮肤消毒和操作必须严格无菌,以免培养出污染菌。
如已用过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
型细菌培养。
迁移性病灶的脓液培养如阳性,有很大诊断意义。
3.快速诊断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参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
4.直接涂片找细菌
四、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治疗
(一)抗菌治疗高效、联合、静脉给药、足程
1、抗生素的选择
病因不明----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病因已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大肠杆菌败血症--氨苄青霉素、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
厌氧菌败血症---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
链球菌败血症---青霉素
2、疗程用药至热退、临床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一般需10~14天,有并发症时要延长。
(二)支持疗法
供氧、保暖、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保证热量供给。
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或血浆。
(三)免疫疗法免疫球蛋白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患儿出生8天,因体温不升、吃奶差入院。
查体:脐周红,有脓性分泌物,嗜睡,WBC38×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如何进一步确诊?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