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方程的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MB 0
W1
l 2
W
l
x
FAyl
0
得
FAy 7k N
Y 0
F T
sin
FAy
W1
W
0
得
FT 34k N
X 0 FAx FT cos 0
得
FAx FT cos 29.44k N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4) 讨论。 本题若列出对A、B两点的力矩方程 和在x轴上的投影方程,即
F,平衡锤重WQ,已知W、F、a、b、e、l,欲使起重机满载和空载
时均不致翻倒,求WQ的范围。
目录
力系的平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解】 1)考虑满载时的情况 受力如图所示。 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MB=0 WQmin(a+b)WeFl=0
得 We F l
WQmin a b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1.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基本形式 如果平面力系的主矢和对平面内任一点的主矩均为零,则力系
平衡。反之,若平面力系平衡,则其主矢、主矩必同时为零(假如 主矢、主矩有一个不等于零,则平面力系就可以简化为合力或合力 偶,力系就不平衡)。因此,平面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 矢和对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即
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平衡问题的步骤如下: 1) 取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待求量,选择合适的研 究对象。 2) 画受力图。画出所有作用于研究对象上的外力。 3) 列平衡方程。适当选取投影轴和矩心,列出平衡方程。 4) 解方程。 在列平衡方程时,为使计算简单,通常尽可能选取与力系中多 数未知力的作用线平行或垂直的投影轴,矩心选在两个未知力的交 点上;尽可能多的用力矩方程,并使一个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平衡方程是指一种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化学计量关系的方法。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通过相互作用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反应物的个数和生成物的个数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平衡方程就是用化学计量关系数值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平衡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理论研究、实验操作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一、平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平衡方程通常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和系数表示,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例如:N2 + 3H2 → 2NH3 就是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平衡方程。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在定量上保持不变,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平衡方程中的系数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数值。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决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即摩尔反应比。
摩尔反应比可以用于计算物质量和反应热等物理量,是化学反应研究和实验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平衡方程的编写必须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组分守恒和热力学平衡等原则。
质量守恒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电荷守恒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电荷数目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组分守恒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组成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热力学平衡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平衡态时体系熵最大,自由能最小,反应速率为零。
二、平衡方程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平衡方程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量和质量,确定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和效果,优化反应条件和控制反应速率等方面。
例如,在实验室中制备氨气时需要使用平衡方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和质量,以保证反应过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工业生产中,平衡方程也是工艺优化和流程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三、平衡方程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平衡方程在化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动力学特性是通过平衡方程来描述的,反应速率和自由能变化率等热力学参数也能通过平衡方程来计算。
化学平衡方程
化学平衡方程在化学反应中,平衡方程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对质量比例关系的。
平衡方程可以揭示反应的进程和性质,是理解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何建立平衡方程以及平衡常数的应用。
一、化学平衡方程的概念化学平衡方程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例的关系式。
平衡方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以化学式的形式表示。
在平衡方程中,反应物位于反应物符号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符号的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例如,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可以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在平衡方程中,各个物质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相对质量比例,2H₂表示两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两个水分子。
二、建立化学平衡方程的步骤1.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题目给出的化学反应描述,确定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产物。
2.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所给物质的名称、原子价和守恒原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3. 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关系:通过调整物质的系数,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4. 检查平衡方程: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在方程的两侧是相等的。
三、平衡常数的应用在化学平衡方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是固定的。
这种固定比例由平衡常数K来表示。
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生成物浓度高,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反应物浓度高,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越偏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四、总结化学平衡方程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例的方程式。
通过平衡方程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性质。
建立平衡方程的步骤包括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平衡数量关系以及检查方程的平衡性。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判断反应方向和速率,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时平衡常数大于1,反应越偏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时平衡常数小于1。
四种常见约束反力计算公式
四种常见约束反力计算公式常见约束反力计算公式。
在工程力学中,约束反力是指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约束的存在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约束反力的计算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约束反力计算公式,分别是平衡方程法、叠加法、虚功原理和位移法。
一、平衡方程法。
平衡方程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约束反力的方法,它基于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外力和约束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平衡方程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利用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方程来计算约束反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平衡方程法来计算各种约束反力,如支座反力、铰链反力等。
平衡方程法的计算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物体受到的外力和约束反力的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然后,根据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反力;最后,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平衡方程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约束反力,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情况。
二、叠加法。
叠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约束反力的方法,它基于力的叠加原理和平衡条件来计算约束反力。
叠加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物体受到的外力和约束反力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力,然后利用力的叠加原理和平衡条件来计算约束反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叠加法来计算各种约束反力,如支座反力、铰链反力等。
叠加法的计算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物体受到的外力和约束反力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力;然后,利用力的叠加原理和平衡条件来计算约束反力;最后,对求解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叠加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计算约束反力,还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结构分析。
三、虚功原理。
虚功原理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约束反力的方法,它基于虚功原理和平衡条件来计算约束反力。
虚功原理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虚位移和虚功的概念,利用虚功原理和平衡条件来计算约束反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功原理来计算各种约束反力,如支座反力、铰链反力等。
项目三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F1 O
F3
F1/ M1 F2
O
M2 F2/ M3 x
Mo
R/ xOΒιβλιοθήκη F3/(a)(b)
(c)
例 2-5 如下图所示为装载混凝土翻斗车的车斗,车斗 及混凝土共重W=5kN,为防止重心 偏移自动反斗卸料, 在A点处用挂钩锁住,如水平锁住力为F,方向为水平 向右,已知BOy的距离为0.1m,AOx的距离为0.5m,求O点 处的反力及A点处的水平锁住力F。
Foy =W=5kN F=1kN Fox=-1kN
y
• 课内练习2: • 已知 p, a • 求A,B处的约束反力
p C 2a D
a
α
解(1)取刚架为研究对象
A
B
(2)画受力图 FB (3) 以A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列方程求解 ∑Fx=0 P - FA cosα=0 ∑Fy=0 FB - FA sinα=0 ∑M=0 FB · 2a - p· a =0
x y
x
Fx=ab=F〃cosα Fy=a´b´=F〃sinα
(2-5)
若已知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则力F的 大小和方向可按下式求出:
力F的指向由FX、Fy的正负号判定。
• 课内练习1: 写出图示各力在x轴和y轴上投影的计算式。
y
α
y
F F
(1)
x
(2)
x
(1)
Fx=F〃cosα Fy= - F〃sinα
解 翻斗车处于平衡状态,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 示
取O点为坐标系原点,列出平 衡方程:
∑Fx=0 ,F + Fox = 0 (1) ∑Fy=0 ,Foy - W = 0 (2) ∑M=0 ,W · Boy - F· Aox=0 (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一、概述1. 平面任意力系概念的简介在物体力学中,平面任意力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平面任意力系是指一个物体在平面上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可以是任意的方向和大小。
平面任意力系的研究对于分析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平衡方程的定义和作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是描述物体受力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平衡方程,可以求解物体受力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1. 牛顿第一定律形式牛顿第一定律可以描述为:若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且这些力相互平衡,那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这一定律,可以得出平衡方程的第一种形式。
即对于平面任意力系,受力平衡时,力在x、y方向上的合力均为0,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ΣFx = 0;ΣFy = 0。
式中ΣFx表示x方向上的合力,ΣFy表示y方向上的合力。
当ΣFx和ΣFy都等于0时,物体在受力平衡状态。
2. 平衡方程的角度形式平衡方程的角度形式是指从物体受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平衡方程。
在平面任意力系中,受力平衡时,物体对于一个特定点的力矩的和为0。
力矩的和可以表示为:ΣM = 0。
式中ΣM表示力矩的和。
根据力矩的定义,可以将力矩表示为力乘以力臂的乘积。
可以将平衡方程的角度形式表示为:ΣM = ΣF × d = 0。
式中d表示力臂的长度。
当ΣM等于0时,说明物体对于特定点的力矩平衡,即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3. 用平面力系的分解形式建立平衡方程在平面任意力系中,可以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进行分解,将力分解成在x、y方向上的分力和分力的合力。
根据此方法,可以建立平衡方程的分解形式:ΣFx = 0;ΣFy = 0。
这种形式的平衡方程适用于多种情况,可以将力分解成任意方向上的分力,从而更加灵活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平衡状态。
三、平衡方程的应用1. 建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受力的情况,建立平衡方程,从而求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情况。
平衡方程应用
第三章平衡方程的应用第一节静定问题及刚体系统平衡一、静定与静不定问题在刚体静力学中,当研究单个刚体或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时,由于对应于每一种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是一定的(见表3-1),所以,当研究的问题其未知量的数目等于或少于表3-1 各种力系的独立方程数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则所有未知量都能由平衡方程求出,这样的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若未知量的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则未知量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这样的问题称为静不定问题(或称超静定问题),而总的未知量数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两者之差称为静不定次数,图3-1所示的平衡问题中,已知作用力F,当求二个杆的内力(见图a、b)或二个支座的约束反力(见图c)时,这些问题都属于静定问题;但是工程中为了提高可靠度,有时采用图3-2所示系统,即图a、b中增加1根杆,图c增加1个滚轴支座,这样未知力数目均增加了1个,而系统独立的方程数不变,这样这些问题就变成了一次静不定问题。
图3-1 静定问题图3-2 静不定问题静不定问题仅用刚体静力平衡方程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需要把物体作为变形体,考虑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与变形的关系(见本书第二篇),再列出补充方程来解决。
在关于静不定问题的求解,已超出了本章所研究的范围。
二、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联系所组成的系统称为物体系统,简称为物系。
本篇讨论刚体静力学,将物体视为刚体,所以物体系统也称为刚体系统。
当整个系统平衡时,则组成该系统的每一个刚体也都平衡,因此研究这类问题时,既可取系统中的某一个物体为分离体,也可以取几个物体的组合或取整个系统为分离体。
一旦取出分离体后,该分离体以外物体对于这个分离体作用的力称为外力,分离体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
在研究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时,不仅要分析外界物体对于这个系统作用的力(外力),有时还需要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内力)。
由于内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因此,当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时,可不考虑其内力。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式及其应用
即与各坐标轴相交。因此各力对坐标轴的矩均为零,即式(3-17)中,
M x (F ) 0 , M y (F ) 0, M z (F ) 0 。于是,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只有三个,即
Fx 0
Fy
0
Fz
0
(3-18)
(2)空间平行力系
若取z轴平行于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则 Oxy 坐标面与各力作用线
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于任意点的主矩矢
都等于零。即
FR 0
MO 0
根据式(3-14)和式(3-16),上述条件可写成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 件是:力系中各力在任一直角坐标 系中每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等于 零,以及各力对每一轴的矩的代数 和也等于零。
Fx 0
Fy 0
式中,负号表明 FB ,FC 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即两杆均受压力。
例3-4
O1 和 O2 圆盘与水平轴 AB 固连,O1 盘垂直于z轴,O2 盘垂直于x轴,
力的矢量和。
即
FR F1 F2 Fn Fi (3-11)
图3-9
附加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空间力偶,其力偶矩 MO,等于各附加力
偶矩的矢量和,亦即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于简化中心O的矩的矢量和。
MO MO (F1) MO (F2 ) MO (Fn ) MO (Fi )
F称R 为原力系的主矢,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O的主矩矢 M。O
Fz 0
M
x
(F
)
0
M y (F ) 0
M
z
(F
)
0
(3-17)
空间任意力系是物体受力的最一般情况,其他类型的力系都可 以认为是空间任意力系的特殊情形,因而它们的平衡方程也可 由方程式(3-17)导出,具体如下。
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03
M2
F3
F1
02
M1
F2
04
M3
平衡方程建立
根据投影定理,把各力投影到建立的坐标轴上(与坐标轴方向相同为正,反之为 负)根据合力矩定理将所有力偶矩求代数和(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Y M2 F2
F1
M1
M3
F3 X
得平衡方程: ∑F x==0 ∑F y==0 ∑M==0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由解析法得出: 所有X方向的合力为“0” 既:∑Fx=F1x+F2x+F3x=0 所有Y方向的合力为“0” 既:∑Fy=F1y+F2y+F3y=0 所有合力矩为“0” 既:∑M=M1+M2+M3=0
机械基础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
程及应用
制作:XXX
第二章、第四节 力系平衡方程
本节内容:
力的投影。
合力矩定 理。
平面力系 的分类。
平衡的定 义和力系 平衡方程。
求解平衡 力系的方 法。
平衡方程 的应用。
复习力的投影和合力矩定理
力的投影定理:力向轴投影的代数值
Y
F
Fy
a
Fx
X
F x=F × Cos a F y=F × Sin a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可以将平面任意力系简 化为共点力系(平面汇交)。
F2 F1
F3
M2 F1
M1
F2
M3 F3
简化后:增加了3个力偶矩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 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
保持静止或者做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 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
理论力学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6-2 力偶系的平衡 一、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等于零,即 M i 0 . 二、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由于空间力偶系可以用一个合力偶来代替,因此,空间力偶系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于零,亦即
要使这个刚体平衡,需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矢为 -M。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6-3 一般力系的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0 MO 0 FR
F
x
0
F
y
0
M
O
(F ) 0
2.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1)二矩式平衡方程
M
FA FB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例题6-4 图示(a)所示的三角柱刚体是正方体的一半。在其中三个侧面 各自作用一个力偶。已知力偶( F1,F1 )的矩 M 1 20N m ;力偶 ( F2,F2 )的矩 M 2 20N m ;力偶( F ,F )的矩 M 3 20N m 。试 3 3 求合力偶矩矢M。又问使这个刚体平衡,还需要施加怎样一个力偶。
解:根据空间力偶系合成法,先求出力偶
矩矢M。根据三个力偶在空间的作用面不 同,考虑到力偶矩矢是自由矢量,可将力
偶矩矢画在坐标轴上(图 b)。和力偶矩
矢M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第六章 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 力偶系的平衡
M x M 1x M 2 x M 3 x 0
M y M1y M 2 y M 3 y (10 30cos45)N m 11.2 N m
3章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A
FAx
3m
P
1m
2m
由: 解得:
3 3FAy 3P 4 P 0 1
l
P1
FT 17.33kN FAx 15.01kN FAy 5.33kN
• 结果均为正,表明实际受力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 • 为使平衡方程尽可能包含较少的未知量,避免联立求 解,通常将矩心取在两个未知力的交点。
M A (Fi ) 0 M B (Fi ) 0 M C (Fi ) 0
限制条件:A、B、C矩心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共线)。
y
C B A O
FR
因为平衡方程
满足,但不能排除图 示不平衡的情形。
x
3.1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 以上三种形式的平衡方程均为平衡的 必要与充分条件。
F X 0
x
F Y 0
y
•两个独立平衡方程,可以求解两个未知数。
3.1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 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z
F1 F2
O x
y
F
iz
0
M x ( Fi ) 0
M y ( Fi ) 0
可以求解三个未知数。
F3
Fn F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1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六个方程相互独立。联立,可求解六个未知量。 由平衡条件导出的方程称为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 •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基本形式、四矩 应当注意:每一种形式最多只能列6个独立 式、五矩式和六矩式。
平衡方程,解6个未知数,任何多于6个的方程都
是这些方程的线性组合。
y
(Fi ) 0
静力学平衡方程
静力学平衡方程静力学平衡方程静力学平衡方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力学中用于描述物体所受外力作用下的静止状态的基本定理。
在数学上,这个方程被表达为:ΣF = 0其中Σ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等于零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这个方程包含了牛顿第一定律,即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工程学和物理学中,这个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杠杆、支撑结构、桥梁等工程中。
工程师通过运用这个方程来计算物体能否保持平衡,以及所需要的支撑结构大小和材料强度等参数。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静力学平衡方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特别是在机械和结构工程中。
杠杆按位置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在一类杠杆中,力和支点的位置关系导致了杠杆的刚性比较小,所以在外力相等的情况下,较小力的杆杆就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力矩,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
例如,一个人试图从一个杆子上旋起一个沉重的箱子。
这个箱子对于人来说可能是太重了,但当他用一个搬运杆来支撑这个箱子时,他只需要用比箱子重的更小的力来旋转搬运杆,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
支撑结构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支撑结构。
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支撑结构是指支撑物体并通过承受一定负载来保持稳定平衡的任何物体。
举个例子,一个高楼需要一定的支撑结构来承受地心引力以及风力等对建筑的作用力。
支撑结构必须满足静力学平衡方程,使支撑物体的重力和其他作用力等于零。
通过分析材料的强度和平衡方程,工程师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支撑结构大小和材料强度,从而设计出完美的支撑结构。
桥梁桥梁结构也需要应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来保持稳定。
桥梁通常是由高低不平的地面或水体中跨过而设计的。
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桥梁的重量、材料强度和内部支撑结构,以确保桥梁稳定平衡。
在桥梁支撑结构的设计中,静力学平衡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计算桥墩、悬挂和支撑结构对于承受负载所产生的力和力矩,工程师可以确定支撑结构的安全度,从而设计桥梁的内部结构。
总结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静力学平衡方程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 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对于平面平行力系, 若投影轴垂直于各力作 用线,无论力系是否平 衡,力系中的各力向该 轴的投影恒为零,因此, 平衡方程组中不应含有 向该轴的投影式子,如 图3-3所示。
图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组为
(3-6) 使用式(3-6)解题时,投影轴y与力系中的各力的作用线不能 垂直。平面平行力系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因此最多能求解两个 未知量。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组还有一种表达式: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还有另外两种表达形式:二矩式与三矩式。 二矩式平衡方程:
(3-4) 式(3-4)有两个力矩式子和一个投影式子,该方程组的适用条件为x轴与 A、B两点的连线不能垂直。 三矩式平衡方程:
(3-5) 式(3-5)有三个力矩式子,该方程组的适用条件为A,B,C三点不共线。
工程力学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1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 一般情况下的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可得到一个主矢R和一个主矩M,当主矢和 主矩同时为零时,力系平衡。所以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 =0,M=0,于是,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3-3)
式(3-3)说明: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时,力系中各力在两个坐标轴投 影的代数和均为零,力系中的各力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力矩代数和也 为零。由于方程中含有一个力矩式子,因此这一方程组称为一矩式。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解出一部 分未知力,再以单个物体或小系统为研究对象,求出剩下的未 知力;也可以分别以系统中的单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求解问题。 选择研究对象时,以选择已知力和未知力共同作用的物体为好, 还要尽量使计算过程简单,尽可能避免解联立方程组。另外还 应注意一点,在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时,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力是内力,相互抵消,不体现出来;而若以单个物体为研 究对象时,内力则转化成外力,必须考虑。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求三个轮子A、B、C对地面的压力。
目录
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解】 取起重机连同重物为研究对
象,作用于其上的力有起重机的重力W 和重物的重力F,以及地面对三个轮子的 反力FA、FB、和FC,这五个力组成一个 空间平行力系。列出平衡方程
Mx 0
FAa
2
F1
W 0 5
得 F1
5W 2
F2
1 2
F3
1 2
0
得 F2
F3
F3
1 2
F2
1 2
F1
1 0 5
Hale Waihona Puke 得F2F3
F1 5
2 W 2 22
负号表示F2、F3实际上是拉力。
目录
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例4.3】图示一起重机简图,机身 重W=100kN,重力作用线通过E点;三 个轮子A、B、C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连 线构成一等边三角形;CD=BD, DE=AD/3;起重臂FGD可绕铅垂轴GD 转动。已知a=5m,l=3.5m。载重 F=30kN位于起重臂的铅垂平面GDF内, 当该平面与起重机机身的对称铅垂面
sin
60
W
a 3
sin
60
Fl
cos
30
FA 0
得
FA=12.3kN
My 0
FB
a 2
FC
a 2
F
l
sin
30
0
Z=0 FB+ FC+ FAWF=0
W F
FB FC
目录
空间力系\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联立求解上两式,并将FA=12.3kN代入,得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组由六个 方程组成,对于受空间任意力系作用而 处于平衡的物体,运用方程组最多求出 六个未知量。
根据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可 以推出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的 平衡方程。
工程力学
பைடு நூலகம்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也得到一 个主矢R和一个主矩M,但主矩M是矢量。 其平衡的充要条件与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条件完全相同,即R=0,M=0。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1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由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空间任意 力系的平衡的解析表达式为
求解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其步骤与求 解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一样:首先选取研究对象, 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其次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根据力系的特点选择对应的方程组,列方程,求出 未知量。需要指出的是,要根据力系的特点建立坐 标系,尽可能地使方程中的未知量最少,以方便计 算,另外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方程组中的方程可 以不必都列出,只要求出所有未知量即可。
当空间平行力系中的各力的作用线与三维直角坐标系 的z轴平行时,无论力系是否平衡,力系中各力在x,y轴 上的投影都是零,且各力对z轴的力矩也是零,因此,空 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组为
(3-10) 可见,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组也是由三个方程组 成,最多只能求出三个未知量。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2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工程力学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由于空间汇交力系的简化结果只有一个合力R, 因此,力系平衡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合力R为零, 对应的平衡方程为
静力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方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情况。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
在静止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意味着合力也必须为零。
静力平衡方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示:ΣF = 0,其中ΣF表示物体受到的合力,如果这个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静力平衡方程可以应用于各种力的情况,包括重力、摩擦力、张力等。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其重力可以通过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积得到。
当物体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必须与重力相平衡,才能保持物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
例如,考虑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物体,绳子上的张力必须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才能保持物体静止。
这可以用静力平衡方程表示为ΣF = T - mg = 0,其中T表示绳子上的张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张力的大小。
静力平衡方程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结构力学和工程学中。
通过应用静力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设计出稳定和安全的结构。
在建筑和桥梁设计中,静力平衡方程
被广泛用于计算和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总之,静力平衡方程是描述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重要工具。
通过应用静力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分析和设计各种力学系统。
23. 受力分析中如何应用平衡方程?
23. 受力分析中如何应用平衡方程?23、受力分析中如何应用平衡方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受力分析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步骤,而平衡方程则是受力分析中的重要工具。
理解和正确应用平衡方程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就是对一个物体所受的各种力进行识别和描述。
这些力可能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等。
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状态,为后续的计算和推理提供基础。
那么,平衡方程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平衡方程是基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建立的数学表达式。
平衡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止状态,另一种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这两种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在二维平面内,我们通常使用两个平衡方程:一个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Fx = 0;另一个是在垂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Fy = 0。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将每个力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分解,然后将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相加等于零,垂直方向上的分力相加也等于零。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 F1 和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F2 的作用。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在水平方向上,根据平衡方程,F1 F2 = 0,即拉力等于摩擦力。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
一个斜面上放置着一个物体,物体受到重力 G、斜面的支持力 N 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 的作用。
为了应用平衡方程,我们需要先将重力 G 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两个分力。
然后,在沿斜面方向上,根据平衡方程,f Gsinθ = 0(其中θ为斜面的倾角);在垂直斜面方向上,N Gcosθ = 0。
在实际应用平衡方程进行受力分析时,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要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我们需要清晰地表示出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三种常见支座平衡方程
三种常见支座平衡方程概述在工程学中,支座平衡方程是用于解决物体或结构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问题的数学方程。
通过应用这些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支撑物体的支座力、弯矩和力矩等重要参数,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支座平衡方程,并详细探讨它们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力的平衡方程力的平衡方程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支座平衡方程之一。
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根据力的平衡方程可得:∑F x=0∑F y=0∑M=0其中,∑F x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F 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合力,∑M表示物体对支撑点的合力矩。
应用案例:考虑一个简单的悬臂梁,一端悬挂在支撑点上,另一端受到一个向下的重力。
通过力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支撑点的支座力,以确定支撑该梁的结构是否够坚固。
二、弹性系数的平衡方程弹性系数的平衡方程适用于弹性体系中的力学问题。
当一个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每个部分都会发生形变,但整个体系会通过内部力的传递,使得系统保持平衡。
弹性系数的平衡方程基于胡克定律,即应变与应力成正比的关系。
根据弹性系数的平衡方程可得:σ=Eε其中,σ表示应力,E表示弹性模量,ε表示应变。
应用案例:考虑一个弹性绳,受到一端的拉力和自重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弹性系数的平衡方程计算出绳子在不同位置上的拉力和应变情况,从而确保绳子在承受外力时不会发生断裂。
三、位移的平衡方程位移的平衡方程适用于液体或气体中的流体力学问题。
当一个流体在一定条件下流动时,它的每个部分都会发生变形和位移,但整个流体系统仍然保持平衡。
位移的平衡方程基于弗洛伊德定律,即流体的体积流量在各个截面上保持恒定。
根据位移的平衡方程可得:A1v1=A2v2其中,A1和A2分别表示两个截面的面积,v1和v2分别表示两个截面上的速度。
应用案例:考虑一个水管的水流问题,通过位移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管不同截面上的流速和压力变化,从而设计出合适的水源供给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ix = 0
n
节点 A: :
∑ Fiy = 0
i =1
i =1 n
FS2 + FS1 cos30 = 0
o
FAy + FS1 sin 30o = 0
( ( 得 FS1 = −2F 压) FS2 = 1.73F 拉)
∑ Fix = 0
n
节点 D: :
∑ Fiy = 0
i =1
i =1 n
− FS′2 + FS5 = 0 FS3 − 2F = 0
∑ Fiy = 0
i =1
i =1 n
FBx − 10 kN
FBy − F + FC cosα = 0
FBy = 10 kN
第三章 2)再取AB梁为研究 )再取 梁为研究 对象, 对象,列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应用
∑ M A (Fi ) = 0
i =1
n
1 q × 22 − F′ × 2 = 0 MA − By 2 M A = 30 kN ⋅ m
∑ M B (Fi ) = 0
i =1
n
− FT ×1.3 − FCy × 2 + FCx × 2 = 0 FAy = F − FCy = 10kN
QFT = F
∴FCy = 10kN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如图所示,曲柄连杆机构由活塞、连杆、 例3-3 如图所示,曲柄连杆机构由活塞、连杆、 曲柄和飞轮组成。 曲柄OA长 r ,连杆 曲柄和飞轮组成。已知飞轮重G,曲柄 长 AB 长 l ,当曲柄 OA 在铅垂位置时系统平衡,作用于 在铅垂位置时系统平衡, 不计活塞、 活塞 B 上的总压力为 F,不计活塞、连杆和曲柄的重 量,求阻力偶矩 M、轴承O的反力。 轴承 的反力。 的反力
∑Fix = 0
i=1
n
′ FAx − FBx = 0
FAx = 10 kN
∑ Fiy = 0
i =1
n
′ FAy − 2q − FBy = 0
FAy = 20kN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如图所示, 所组成, 例3-2 如图所示,一构架由杆 AB 和 BC 所组成, 载荷 F = 20kN。已知 AD = DB = 1m,AC = 2m,滑轮 。 , , 半径均为 0.3m,如不计滑轮重和杆重,求 A 和 C 处 ,如不计滑轮重和杆重, 的约束反力。 的约束反力。 整体研究 解 (1)先取整体研究, )先取整体研究, 列平衡方程: 列平衡方程:
n
− FS′ cosα + FOx = 0
− FS′ sin α + FOy − G = 0
rFS′ cosα + M = 0
解得
FOx = FS′ cosα = −F r FOy = G − F l2 − r2 M = −rFS′ cosα = Fr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二节 平面桁架的内力分析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梁是基本部分, 解:AB 梁是基本部分, BC 梁是附属部分。 梁是附属部分。 1)先取BC梁为研究 )先取 梁为研究 对象, 对象,列平衡方程
∑ M B (Fi ) = 0 i =1 − F ×1+ FC cosα × 2 = 0
FC = 14.14kN
n
∑ Fix = 0
n
′ FS4 = FS1 = −2 F(压)
解得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节点法求桁架内力的总结 1)一般先以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求出桁架的支座 )一般先以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求出桁架的支座 桁架为研究对象 反力; 反力; 2)从只有两个未知力的节点开始,逐个选择各节点 )从只有两个未知力的节点开始,逐个选择各节点 两个未知力的节点开始 为研究对象,用几何法或解析法求解内力 求解内力; 为研究对象,用几何法或解析法求解内力; 3)判定各杆件受拉还是受压。分析节点受力时,通 )判定各杆件受拉还是受压。分析节点受力时, 常先假设各杆都受拉力( 常先假设各杆都受拉力(即杆件对节点的作用力 背离节点),如求解结果为正 ),如求解结果为 背离节点),如求解结果为正,则说明该杆确实 若求解结果为负 受拉;若求解结果为负,则说明该杆实际承受的 即与假设相反。 是压力,即与假设相反。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静定问题:若所研究的问题的未知量的数目等于 静定问题:若所研究的问题的未知量的数目等于 少于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 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 或少于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时,则所有未知量都 能由平衡方程求出,这类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能由平衡方程求出,这类问题称为静定问题。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第一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统: 物体系统: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联系所组成的系 物系。 统称为物体系统,简称为物系 统称为物体系统,简称为物系。 内力和外力:内力和外力的概念是相对的 当取整 内力和外力:内力和外力的概念是相对的。当取整 相对 为研究对象时, 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时 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时,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为 内力。 内力。但当研究物系中某一物体或某一部分的平衡 时,物系中的其它物体或其它部分对所研究物体或 部分的作用力就成为外力,必须予以考虑。 部分的作用力就成为外力,必须予以考虑。 系统平衡: 整个系统平衡时 组成该系统的每一 系统平衡:当整个系统平衡时,组成该系统的每一 也都平衡 个物体也都平衡。因此研究这类问题时, 个物体也都平衡。因此研究这类问题时,既可取系 统中的某一个物体为分离体, 统中的某一个物体为分离体,也可以取几个物体的 组合或取整个系统为分离体。 组合或取整个系统为分离体。
第三章 二、截面法
平衡方程的应用
节点法用于求桁架全部杆件内力时是适宜的。 节点法用于求桁架全部杆件内力时是适宜的。但 是在工程实际中, 是在工程实际中,有时只要求计算桁架内某几个杆件 所受的内力,如仍用节点法就显得麻烦。此时, 所受的内力,如仍用节点法就显得麻烦。此时,可以 适当地选择一截面,在需求其内力的杆件处假想 假想地把 适当地选择一截面,在需求其内力的杆件处假想地把 桁架截开为两部分,然后考虑其中任一部分 平衡, 截开为两部分 任一部分的 桁架截开为两部分,然后考虑其中任一部分的平衡, 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求出这些被截断杆件的内 力,这就是截面法 。 注意 应用截面法求桁架内某些杆件内力的步骤和要点与 应用截面法求桁架内某些杆件内力的步骤和要点与 步骤 节点法基本相同 相同。 节点法基本相同。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平面桁架的受力及尺寸如图所示, 例3-4 平面桁架的受力及尺寸如图所示, 试求桁 架各杆的内力。 架各杆的内力。 解 1)先求支座反力:以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进行 )先求支座反力: 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进行 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 Fix = 0
i =1 n
n
FBx = 0
∑ Fiy = 0
i =1
n
FAy + FBy − 2F = 0
∑ M B ( Fi ) = 0
i =1
l 2 F × + FAy l = 0 2 FAy = F FBy = 2F − FAy = F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2)取各节点为研究对象。假设各杆 )取各节点为研究对象。 承受的均为拉力,列平衡方程: 承受的均为拉力,列平衡方程:
∑ M C (Fi ) = 0
i =1 n
n
− FAx × 2 − F × 2.3 = 0 FAx − FCx = 0 FAx = −23kN
∑ Fix = 0 ∑ Fiy = 0
i =1 i =1 n
FAy + FCy − F = 0
FCx = −FAx = 23kN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研究,列平衡方程: (2)再取 BC 杆研究,列平衡方程: )
得
( FS3 = 2 F 拉) ( FS5 = 1.73F 拉)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节点 C: :
∑ Fix = 0
n
∑ Fiy = 0
i =1
i =1 n
− FS′1 sin 60 + FS4 sin 60 = 0
o o
− FS′1 cos 60o − FS4 cos 60o − FS′3 = 0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各种力系的独立方程数
力系 名称 独立 方程数
平面任 平面汇 平面平 平面 空间任 意力系 交力系 行力系 力偶系 意力系 3 2 2 1 6
对于n 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 作用下, 对于 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 个独立平衡方程。 平面汇交力系作用 可以列出 3n 个独立平衡方程。在平面汇交力系作用 个独立平衡方程。 下,可以列出 2n 个独立平衡方程。
(2)再取飞轮和曲柄一起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 )再取飞轮和曲柄一起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 列平衡方程: 列平衡方程: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2)再取飞轮和曲柄一起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 ) 列平衡方程: 象,列平衡方程:
∑ Fix = 0 ∑ Fiy = 0 ∑ M O (Fi ) = 0
i =1 i =1 n i =1 n
静不定问题:若未知量的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 静不定问题:若未知量的数目多于独立平衡方程的 多于 数目,则未知量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 数目,则未知量不能全部由平衡方程求出,这类问 题称为静不定问题(或称超静定问题),总未知量 超静定问题), 题称为静不定问题(或称超静定问题),总未知量 数与总独立平衡方程数两者之差称为静不定次数 静不定次数。 数与总独立平衡方程数两者之差称为静不定次数。
第三章
平衡方程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 例3-5 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各杆件的长度都等 于1m,在节点 上作用荷载 F1=21kN,在节点 上作 ,在节点E上作用荷载 ,在节点G上作 试计算杆1、 和 的内力 的内力。 用荷载 F2=15kN ,试计算杆 、2和3的内力。 解 1)先求支座反力:以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进行 )先求支座反力: 整体桁架为研究对象进行 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