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概论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
新材料概论——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未来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将从碳纳米管的定义、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
它们的直径通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但长度可达数微米至数厘米。
碳纳米管可以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两种形式。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单层碳原子构成的管状结构,而多壁碳纳米管由多个同心层组成,每层之间有适当的间隙。
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电化学剥离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惰性气氛中将碳源分解并沉积在金属催化剂上,从而形成碳纳米管。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弧放电、化学还原剥离等方法获得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
首先,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其导电能力可媲美铜和银等传统导电材料。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模量。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和热导性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能。
碳纳米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电子器件方面,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晶体管和纳米电极,可用于高分辨率显示器、柔性电子器件和高性能电池等。
在能源领域,碳纳米管也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以提高能源存储和转换效率。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传感器、生物医药、纳米催化剂等领域。
总之,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新材料概论
第1章材料概论1.能量:可为人类经济利用的成为能源。
知识:需要利用和传播的叫做信息。
物质:可用于制造有用物品的叫做材料。
20世纪70年代,信息、材料和能源称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20世纪80年代,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材料、信息、能源和生物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2.材料的定义:为人类社会所接受地、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叫做材料。
材料的判据:①资源判据②能源判据③环保判据④质量判据⑤经济判据3.新材料一般具有的特点:①具有一些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
②新材料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理论的关系比传统材料更为密切。
③新材料的制备生产往往与新技术和新工艺紧密相关。
④更新换代快,样式多变。
⑤新材料大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技术材料,传统材料通常为资源型或劳动集约型材料。
4.材料结构的基本概念组元:组成材料最基本、独立的物质,可以是纯元素,也可以是稳定的化合物。
相:材料中同一化学成分并且结构和性能相同的均匀连续部分称。
组织: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
5.(大题)固溶体:合金由液态结晶为固态时,一组元的晶格中溶入另一种或多种其他组元而形成的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保留晶格的组元称为溶剂,溶入晶格的组元称为溶质。
6.硅酸盐结构分类a 岛状硅酸盐:含有限Si-O团的硅酸盐,包括含孤立Si-O团和含成对或环状Si-O团两类。
b 链状硅酸盐:Si-O团共顶连接成一维结构,又含单链和双链两类。
c 层状硅酸盐:Si-O团底面共顶连接成二维结构。
d 骨架状硅酸盐:Si-O团共顶连接成三维结构。
7.高分子材料化学稳定性好的原因:1.分子链上各原子是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键能较高结合牢固;2.高分子的特殊形态,使得大分子链上能够参加化学反应的集团在与化学反应介质的接触上比较困难; 3.高聚物大都是绝缘体,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
8.高分子材料的老化:1.由于大分子链之间产生交联,使其从线型结构或支链结构变为体型结构,变脆,失去弹性。
5 超导材料-新材料概论
一、理论基础
1、二流体模型
(1)超导体的热力学性质 超导体由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时 熵减小
样品发生了一定的有序化
比热容发生了突变,电子热容发生了 △C的变化
(2)二流体模型:
21
形成某种额外的电子有序
包括以下三个假设:
第二节 超导电性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
(a)超导体超导态时,传导电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常导电子,另一部分叫超 流电子,两种电子占据同一体积,彼此独立运动,在空间上互相渗透; (b)常导电子的导电规律和常规导体一样,受晶格振动而散射,因而产生电阻, 对热力学熵有贡献。
电阻率ρ与温度T的关系
1-纯金属晶体
7
2-含杂质和缺陷的金属晶体 3-超导体
如果将这种导线做成闭合电路,电 流就可以永无休止地流动下去。确实也 有人做了:将一个铅环冷却到7.25K以下, 用磁铁在铅环中感应出几百安培的电流, 从1954年3月16日直到1956年9月5日, 铅环中的电流不停流动,数值也没有变 化。
(c)超流电子处于某种凝聚状态,即凝聚到某一低能态,所以超导态是比正常态
更加有序的状态。超导中的电子不受晶格散射,又因为超导态是低能量状态,所 以超流电子对熵没有贡献。
22
第二节 超导电性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 2、伦敦方程
1935年,伦敦兄弟提出:
伦敦第一方程:
稳态时,超导体内的电场强度 为零(零电阻效应)
超导之父昂纳斯
4
第一节 超导现象及超导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超导体的基本物理现象
1、完全导电性(零电阻效应)
临界温度 TC是物质常数,同一种材料在相同条件下,TC有严格的确定 值。
5
汞的电阻与温度关系
Hg的同位素效应
新材料科学概论精品文档7页
新材料科学概论课程编码:202607课程英文译名:New Materials Outlin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对象:机电学院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材:《新材料概论》陈光崔宗主编,科技出版社,北京,2003年参考书:《材料科学概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许并社主编2002.5出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新材料科学概论是反映材料科学进展、介绍新型材料及其应用的提高性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在机械类本科专业中的地位属于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材料工程的发展状况,了解必要的现代的新型材料的科学知识和未来材料的发展方向。
使学生熟悉处理材料新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立整体与全貌的认识,了解现有材料的分类、特性、应用范围及其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把握高技术新型先进材料发展趋势。
本课程内容由材料学纲要、无机非金属材料新材料、生物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和非晶合金等组成。
课堂教学要求的内容主要有:1.材料的设计;2.材料的成分与组织结构;3.材料的合成与加工;4.材料的性质和特点;5.材料的性能;6.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材料科学与工程综述 2学时1.1材料及其分类1.2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3先进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1.4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与内涵1.5材料组成、制备、结构、性能和使用效能之间的关系1.6材料的应用第二章结构材料 2学时2.1材料的性能2.2金属材料2.3陶瓷材料2.4高聚物材料第三章电性材料 2学时3.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3.2超导材料3.3铁电、压电和介电材料第四章磁性材料 2学时4.1材料的磁性4.2物质磁性分类4.3磁性材料的分类4.4 几种新型磁性材料4.5磁性材料的应用第五章超导材料 2学时5.1零电阻现象5.2产生超导的原因5.3超导体的临界条件5.4超导材料的发展5.5超导氧化物5.6超导材料的应用与前景第六章光学材料 2学时6.1光纤材料6.2光色材料6.3红外材料第七章新能源材料 2学时7.1概述7.2新型二次电池7.3燃料电池第八章生物材料 2学时8.1概述8.2硬组织相容性材料8.3软组织相容性材料8.4血液相容性材料8.5生物降解材料第九章环境材料 2学时9.1环境材料的提出9.2环境材料的定义与研究内容9.3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9.4材料的生态设计9.5材料的环境友好加工9.6传统材料的环境材料化9.7天然材料的加工和应用9.8绿色包装材料9.9绿色建材9.10环境净化、替代和修复材料9.11环境降解材料第十章智能材料 2学时10.1智能材料概述10.2电/磁流变智能材料10.3磁致伸缩智能材料第十一章形状记忆材料 2学时11.1形状记忆效应11.2形状记忆合金11.3形状记忆陶瓷11.4形状记忆聚合物第十二章梯度功能材料 2学时12.1梯度功能材料及其特点12.2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12.3梯度折射率材料12.4梯度功能材料的应用第十三章复合材料 2学时13.1复合材料概述13.2增强材料13.3纤维增强材料13.4金属基复合材料13.5陶瓷基复合材料13.6碳/碳复合材料第十四章纳米材料 2学时14.1基本概念14.2纳米材料的诞生、发展与纳米科技的起源14.3纳米科技的崛起14.4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14.5纳米结构单元14.6纳米组装体系第十五章软物质 2学时15.1概述15.2软物质的基本特征15.3软物质中熵的作用15.4软物质的自组织15.5几种典型的软物质体系考试 2学时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堂讨论并讲解。
新材料概论
第1章材料概论1。
材料的定义: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它产品的那些物质.2.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3.材料的分类根据材料的来源分类:天然材料,人工材料(钢铁材料,陶瓷材料,合成纤维,复合材等)材料按化学组成(或基本组成)分类: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氢化物、卤素化合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如: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③高分子材料(聚合物)④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本质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之互补性能优势,从而制成的一类新型材料.一种组成为基体,其粘结作用,另一种或几种为增强体或功能组元,起增加强度或功能的作用.)按基体材料分类: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塑料基复合材料,橡胶基复合材料等。
按增强剂形状分类:粒子、纤维及层状复合材料。
材料按用途来分类: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基础,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类材料。
)一种材料往往既是结构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铁、铜、铝等。
结构材料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抗腐蚀、抗氧化等。
材料按结晶状态分类:单晶材料(由一个比较完整的晶粒构成的材料,如单晶纤维、单晶硅;)多晶材料(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材料,其性能与晶粒大小、晶界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非晶态材料(由原子或分子排列无明显规律的固体材料,如玻璃、高分子材料。
)准晶材料(指准周期性晶体材料的简称,准晶仍然是晶体,准晶中的原子分布有严格的位置序,但位置序无周期性,即没有周期性平移对称关系。
)材料按使用领域分类:根据材料服役的技术领域可分为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其他常见的分类方法:传统材料(基础材料)如钢铁、水泥、塑料等.新型材料(先进材料)4.新材料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一些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如:超高强度、超高硬度、超塑性等力学性能,超导性、磁致伸缩、能量转化、形状记忆等特殊物理或化学性能(2)新材料的发展与材料科学理论比传统材料更为密切(3)新材料的制备和生产往往与新技术、新工艺紧密相关(4)更新换代快,样式多变5.所有材料的宏观性能都是由其化学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决定。
新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材料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ew Materials课程编号:x401133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金属材料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新材料概论》是材料成型及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
目的是提高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并了解目前新材料的发展、特性和应用,同时通过联系本专业基础知识,理解材料的新特性的原理。
本课程以新材料的特点、制备与加工方法、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为主线条,充分反映了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新材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新材料设计、制备与加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新型材料及其主要应用领域,掌握新型材料特性并理解其特性的形成机制,掌握提高材料性能的主要加工方法,掌握检测性能的主要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为了解典型新材料(新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材料检测技术)的背景、制备、加工和特性。
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并结合多媒体,结合实例启发学生掌握重点及难点。
(一)新材料概述了解新材料的概念和新材料的发展。
重点:新材料的概念。
(二)金属材料了解高强度轻合金、超导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和超塑性材料特性,理解强化机制、形状记忆机制、超塑性机制,掌握超塑性变形对材料的要求,熟练掌握超塑性变形对变形条件的要求。
重点:新金属材料特性,超塑性变形对材料的要求。
难点:强化机制,超塑性变形机制。
(三)复合材料了解传统复合材料的新发展,掌握常用基体及增强材料的性能与特点,理解复合材料强化机理,熟练掌握界面特性。
重点:复合材料强化方法,界面的力学性能。
新材料概论
1.1新型材料与高新技术
•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与信息技术是现代 文明的三大经济支柱,而能源在一定程度 上又依赖于材料的进步。因此材料与材料 科学被大多数国家列为重点发展学科之一, 材料的质量、数量和品种又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水平和国防力量 的重要标志之一。
1.1.1 何为新型材料?
• 材料科学的四要素之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相辅相成而又是不可分割的。工程技术的 发展促进了材料科学的深入,而材料科学 的新发现又推动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 考虑到四要素中的材料“成分”和“组织 结构”不能等同,因此应该把它们区分开 来,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组成由四面体变 成如下图所示的六面体。
Hale Waihona Puke • 1.3.2 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能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 材料的化学成分对其强韧化的影响又直接作用和 间接作用,且以间接作用为主。一般而言,材料 的组成元素与其含量的改变对材料的强硬化作用 是通过材料结构的改变来实现的。所以材料的化 学成分或化学组成是其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 4.非晶材料日益受到重视
• 由于非晶材料具有合金化程度高、高强度、耐磨、 耐腐蚀、良好的磁学性能等,从而具有良好的开 发前景。
• 5.功能材料迅速发展---多功能集成化、智能 化、材料和器件一体化 • 6.特殊条件下应用的材料
• 在低温、高温、高真空以及辐射条件下,材料的 结构和组织将会改变,并由此引起性能变化,研 究这些变化规律,将有利于创制和改善材料。
• 4.可再生性 • 5.节省能源、 • 6.长寿命
• 1.4.2 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
• 进入21世纪,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有下列几方面。
• 1.继续重视高性能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新材料概论——金刚石薄膜
新材料概论——金刚石薄膜金刚石是一种最坚硬的自然物质,由碳元素组成。
它的硬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材料,因此被广泛用于切割工具、磨料和研磨材料等领域。
然而,金刚石的应用受到其自然形态的限制,即大部分金刚石都以颗粒形式存在,而不是块体材料。
为了克服这个限制,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材料,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薄膜是一种由金刚石颗粒组成的薄层材料。
它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而成。
金刚石薄膜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包括极高的硬度、优异的热导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秀的光学特性等。
这些性质使金刚石薄膜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金刚石薄膜的极高硬度使其成为理想的切割和磨削材料。
由于金刚石薄膜硬度大约是钢材的100倍,它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切割刀具和磨料,用于加工硬质材料如玻璃、陶瓷和金属等。
金刚石薄膜的硬度也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涂层材料,可以提供耐磨、耐腐蚀和耐高温的性能。
其次,金刚石薄膜具有优异的热导性。
由于金刚石薄膜的热导率非常高,它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散热器和热管理器件。
这对于电子设备和光学器件等高功率和高温度应用非常重要,可以显著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此外,金刚石薄膜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它在大多数化学溶剂和酸碱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不易发生腐蚀。
这使得金刚石薄膜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化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例如,金刚石薄膜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环境污染物。
最后,金刚石薄膜还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它具有高透明度和低吸收率,可以在广泛的光学波段内传输光线。
这使得金刚石薄膜在光学器件、光学涂层和光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刚石薄膜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光学窗口、激光镜片和光学纤维等。
综上所述,金刚石薄膜是一种具有极高硬度、优异热导性、良好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特性的新材料。
它可以应用于切割工具、磨料、涂层、散热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光学器件等众多领域。
材料学概论1-绪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 发展的物质基础
内容:学习材料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 到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以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目的:材料类专业的入门课及专业基础课 之一。了解材料的基本知识,逐步扩大材 料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材 料问题的初步能力。
第一章 绪论
1. 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 材料的地位和作用 3. 材料学的形成和发展
晶体管小到用 电子显微镜都 难以观察!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宽禁带半导体
SiC, GaN, ZnO 等,半导体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 料,是继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Si)和第二代半导 体材料砷化镓(GaAs)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半导 体材料。 在高技术中,尤其是军用和光电子 领域有优势,可以应用于: 1)高温器件
2)高功率器件
3)高频高速 4)发光与激光
SiC与Si使用范围比较
击穿电压
SiC
电子漂移速度
Si
导热率
使用温度
(使用温度>500 º C)
SiC研究和应用现状
高质量大尺寸的 SiC 晶体几乎被美国 Cree公司垄断。我国生产器件用的SiC 晶体全部依赖进口。 2英寸晶片售价为:500-800美元/片
1927~1937 1937~1966 1966~1975 1975~现在
采矿工程与冶金
采矿与冶金 冶金 冶金与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3.3 材料科学的内容
材料科学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四面体来表示,也就 是材料科学是研究一种材料的成分(结构)、合
成(工艺)、性质与效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效能(performance)
2010
2020
在发动机上叶片材料应用的年份
合金晶粒结构的变化(约1970年代)
新材料概论答案
1. 简述什么是材料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可为人类社会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物品的自然界物质。
广义:“物品”包括食品、衣物和器件,狭义:“物品”仅包括器件;意义: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必备条件,人类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先于人类存在,并且与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简述材料与原料以及物质的关系。
原料一般不是为获得产品,而是生产材料,往往伴随化学变化。
材料的特点往往是为获得产品,一般从材料到产品的转变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
材料总是和一定的用途相联系,可由一种或若干种物质构成。
同一种物质,由于制备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成为用途迥异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材料。
3.简述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关系。
传统材料:指已经成熟且在工业中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的材料,如钢铁、水泥、塑料等。
由于其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泛,又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又称为基础材料。
新型材料: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传统材料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而成为新型材料;新材料在经过长期生产与应用之后也就成为传统材料。
传统材料是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的基础,而新型材料又往往能推动传统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4.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 什么是金属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以金属元素为主而构成的并具有一般金属特性的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固体状态下具有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且不透明,导电导热性良好,有延展性。
6. 什么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无机非金属材料:以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或非金属元素单质为组元,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而键合。
主要有凝胶材料(玻璃、陶瓷、水泥),传统材料(混凝土、氧化物),新型材料(氧化、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
新材料导论
新材料导论材料概论材料的定义: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它产品的物质。
材料的分类按物理、化学属性分:金属(Metals),非金属(non-ferrous),高分子化合物(Polymers),复合材料(Composites)材料概况按组成与结构划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用途划分: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按性能划分: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应用与发展划分:传统材料,新材料。
材料在汽车上的各种成分:塑料10%--20%,铝合金5%--10%,铁合金60%--75%,15%--20%低合金高强钢,其它。
汽车材料:价廉,易成形,长寿,高可靠性,低油耗,低污染,便于回收。
新材料的发展趋势1.注重多学科交叉,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促进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各大类材料之间的交叉、借鉴、互补,充实和完善以成分与结构、性质、合成与加工、使用性能为核心知识,能指导各类材料研究与开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2.整体向着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和经济实用化方向发展。
3.结构材料仍然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高技术新材料研究与开发与现有材料提升改造并重,以满足工业经济和国防安全的基础产业的需求;功能材料是21世纪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其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技术需求和有关材料行为深层次的认识和控制的科学进展。
4.重视基础性研究,实现在微观、介观和宏观不同层次上,在分子、原子、电子层次上按预定性能设计和制备新材料。
5.高度重视材料及其制品和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协调性。
6.新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制备技术)和表征评价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基础,倍受重视。
高性能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按用途分塑料、橡胶、纤维、胶粘剂、涂料等。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进展高分子材料因具有从可流动的凝胶体到柔软弹性体再到刚性固体的极宽的力学状态而获得了广泛应用。
现在,以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为代表的三大合成材料的体积已经超过了所有金属材料的总和,并继续高速发展。
新型功能材料概论
1
“863”计划:把新型材料定为我国高新技术规划的 7个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973计划”:进一步把功能材料技术作为重点的研 究项目。
04:07:343
2
本章介绍目前国内外迅速发展的各种新型功能材 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着重论述反映当 代功能材料科学发展的主要前沿领域。如:智能材料、 形状记忆材料、梯度功能材料、储氢材料、功能陶瓷材 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信息材料、光学功能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04:07:34
57
一.大力发展新材料 1.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材料 2.注重发展高性能的结构材料 3.努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和节能材料 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速新材料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04:07:34
58
04:07:34
59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 限性-石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 数百年内枯竭!!!
04:07:343
13
(4)功能材料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多学科交叉 的知识密集型产物。
(5)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不同于结构材料的传统 技术,而是采用许多先进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如 急冷、超净、超微、超纯、薄膜化、集成化、微 型化、密集化、智能化以及精细控制和检测技术。
04:07:343
14
发展
20世纪60年代:微电子工业促进了半导体材料的 迅速发展。
光导纤维手术头灯
04:07:34
47
内窥镜
04:07:34
48
用途
复合结构材料
以其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 形变等特性为工程所应用,主要 用于结构承力或维持结构外形。
复合功能材料
新材料概论
三、问答题1.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有那些优异性能?答:陶瓷具有优越的强度、硬度、绝缘性、热传导、耐高温、耐氧化、耐腐蚀、耐磨耗等特点,可以承受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任何严酷工作环境。
2.简述制备特种陶瓷的的工艺过程及其步骤。
答: 特种陶瓷的工艺过程包括:(1)原料配制(2)成形技术(3)烧结(1)特种陶瓷的原料具有下述特点:纯度高;颗粒细小;只加入很少甚至完全不加入助熔剂以提高可塑性的添加剂;采用的原料为人工合成。
主要有: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增韧氧化锆、氧化铝等。
(2)模压成型、挤压成型等技术可用于特种陶瓷的成形。
此外,为了保证特种陶瓷制品的优异性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成形,以提高配体的致密度、均匀性或、尺度精度等,如冷等压成型、注射成形法、凝胶注膜成型、干压成形、流延成形等新方法。
(3)一种或多种固体(金属、氧化物、氮化物 、黏土等)粉末经过成形,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便开始收缩,在地狱熔点温度下即变成致密的、坚硬的烧结体,这种过程称为“烧结”。
3分别叙述下列陶瓷的性能及主要用途。
(1)32O Al (2)2r O Z (3)43i N S (5)C S i答(1)32O Al 性能特点:强度高于黏土类陶瓷,硬度高,有很好的耐磨性。
耐高温,可以再1600C 0高温下长期使用。
耐腐蚀性很强。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在高频下的电绝缘性能尤为突出,每毫米厚度可耐电压8000v 以上。
任性低,抗热震性差,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
主要用途,机械方面:有耐磨氧化铝陶瓷衬砖、衬板、衬片和氧化铝瓷钉、陶瓷密封件、黑色氧化铝陶瓷切削刀具、红色氧化铝陶瓷柱塞等。
电子、电力方面,有各种氧化铝陶瓷底板、基片、陶瓷膜、高压钠灯透明氧化铝陶瓷,以及各种氧化铝陶瓷电绝缘瓷件、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
化工方面,有氧化铝陶瓷化工填料球、氧化铝陶瓷微滤膜、氧化铝陶瓷耐腐蚀涂层等。
医学方面,有氧化铝陶瓷人工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晶氧化铝人工牙齿、人工关节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件- 概论
JEM-2010透射电镜
加速电压200KV LaB6灯丝 点分辨率 1.94Å
CM200-FEG场发射枪电镜
加速电压20KV、40KV、80KV、 160KV、200KV 可连续设置加速电压 热场发射枪 晶格分辨率 1.4Å 点分辨率 2.4Å 最小电子束直径1nm 能量分辨率约1ev 倾转角度α=±20度
a axis (inclination)
Operation range:15~120°
b axis (intraplanar rotation)
Operation range:360°
Z axis (front and back) Operation range:10mm
Z axis
薄膜测试-Thin film measurement 极图测试-Pole figure measurement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镍基合金中第二相(GdNi5)粒子在基体中的分布
母相
透射电镜-位向分析
母相 新相
图像分析的分辨率
(3)表面分析方法及分辨尺度
本课程主要内容
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材料微观结构的电子显微学分析 谱分析技术
1)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衍射方向 X射线衍射强度 多晶体分析方法 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多晶体织构的测定
材料分析方法
Analysis Method of Materials
公认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大要素
材 料 概 论 (1)
• 目前复合材料的发展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 主,特别是热固性材料,它的技术最成熟, 应用最广。金属基复合材料大部分处于研 究开发阶段,陶瓷基复合材料则尚处于研 究阶段。 • ②材料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实现结构/功 能一体化,做到多功能应用。研究者已开 始将氧化物结构陶瓷的透明化和光学特性 相结合,开始重视氮(碳)化物陶瓷的介电、 热导、绝缘等特性的应用。科学家预言, 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 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
目录?第1章绪论?11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2材料的地位和作用?13材料的循环?14工程师与材料?15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16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第2章结构材料?21材料的性能?22金属材料?23无机非金属材料?24高聚物材料?第3章电性材料?3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32超导材料?33铁电压电热释电和介电材料?第4章磁性材料?41材料的磁性?42物质磁性的分类?43磁性材料的分类?44几种新型的磁性材料及应用?第5章超导材料?51超导的基本特征?52第一类超导体和第二类超导体?53超导材料的发展历史?54超导材料的应用与前景?第6章智能材料?61概述?62形状记忆智能材料?63电磁流变液智能材料?64磁致伸缩智能材料?第7章光学材料?71光纤材料?72光色材料?73红外材料?第8章新能源材料?81概述?82储氢材料和制氢材料?83燃料电池?84太阳能电池?第9章生物医用材料?91组织工程材料?92血液净化材料?93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第10章抗菌材料?101概述?102抗菌机理?103抗菌塑料?104抗菌纤维和织物?105抗菌陶瓷?106抗菌金属?107抗菌材料的应用?第11章环境材料?111概述?112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113材料的生态设计?114绿色包装材料?115生态建材?116环境降解材料?第12章梯度功能材料?121梯度材料的定义及分类?122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123梯度折射率材料?124其他梯度功能材料?第13章复合材料?131概述?132增强材料?133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134金属基复合材料?135陶瓷基复合材料?136碳碳复合材料?第14章纳米材料?141基本概念?142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143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144纳米结构单元?145纳米组装体系?146纳米固体材料?147纳米材料的应用?参考文献第1章绪论?11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材料一般是指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即人类用以制造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物质
材料概论习题及答案
作业11。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经历了哪些时代?答: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水泥时代、钢时代、硅时代、新材料时代。
2.材料的化学(键)分类和使用性能分类?答:材料的化学(键)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的使用性能分类: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3.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答:材料科学:一门以固体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冶金、化工为理论基础的边缘交叉基础应用学科,是运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谱、电子离子探针等各种精密仪器和技术,探讨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和加工使用过程与其机械、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规律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材料工程:运用材料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为满足各种特定需要而发展、制备和改进各种材料的工艺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工艺)、性能、使用效能(用途)四者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科学.4。
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特点?答: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种或多种非金属元素(如O、C、N等,通常为O)的化合物,主要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非氧化物,不含C—H—O链。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①组成:一种或多种非金属元素(如O、C、N等,通常为O)的化合物.②结构:结合键主要为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共价混合键.③性能:高熔点、高强度、耐磨损、高硬度、耐腐蚀和抗氧化的基本属性,宽广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透光性以及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和压电性,很差的延展性及耐冲击性。
④合成与制备(艺):(暂忽略)。
⑤使用效能(应用):(暂忽略)。
作业21。
从CaO-SiO2二元相图分析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工艺条件的关系?答:①CaO—SiO2二元相图.②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的关系:在870—1125℃之间,随着SiO2质量分数的降低,CaO质量分数的提高,所形成的矿物组成依次为α磷石英,α磷石英+β—CS,β—CS,β-CS+ C2S,C2S,C2S+C3S,C3S,C3S+CaO,Ca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5千年前,青铜器时代;3千年前,铁器时代;20世纪中叶,电子材料时代。
材料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特别是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以及国防实力。
可以说,没有半导体和其它功能材料的发现和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计算机技术和今天的信息社会;没有高强度、耐高温的轻质结构材料,就不会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
把组成与结构(composition-structure)、合成与生产过程(synthesis-processing)、性质(properties)及使用效能(performance)称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basic elements)。
把四要素连结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四面体(tetrahedron),
五个基本要素的模型,即成分(composition)、合成/加工(synthesis/processing)、结构(structure)、性质(properties)和使用效能(performance)。
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六面体(hexahedron),如图1-3(b)。
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试论述你自己的观点。
2、为什么说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试举例说明
3、为什么说先进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
4、如何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要素)?
弹性:指材料加载立即变形,卸载变形立即消失。
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电脑机箱变形的危害)——弹性模量E、G。
失效应力;多种指标;极为重要。
(a)屈服强度——破坏前的塑性变形(钉子)
(b)抗拉强度——常温断裂拉应力
(c)蠕变强度——高温恒载变形;蠕变强度与载荷作用的时间有关;对高温零部件重要。
(d)持久强度——高温断裂
(2)强度
指材料失效应力,有多种指标。
强度指标是设计零件、检查材料和制品性能的重要依据。
a)屈服强度——刚产生塑性变形对应的强度,材料尚未破坏(钉子被砸弯)。
(b)抗拉强度——材料常温断裂拉应力(c)蠕变强度——衡量材料高温恒载变形,与载荷作用的时间有关;对高温零部件重要。
在恒定的应力载荷下,材料不断地发生变形,这就是材料的蠕变现象。
低温称之为徐变。
(d)持久强度——材料对高温断裂的抵抗能力。
材料在一定高温和一定时间作用下对断裂的最大抵抗能力,也就是持久强度。
(4)硬度抵抗其它物体压入表面。
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5)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为冲击韧性(简称韧性)。
相反,材料受载时,不待改变形状就立即破坏的性能,称为脆性。
(6)疲劳交变载荷(即周期性重复变化载荷)产生裂纹,裂纹发展,突然断裂,为材料的疲劳。
●世贸大厦钢管没有被大火熔化,但在高温下,钢管的强度大大降低了,大约只有室温强度的30~
40%,所以钢管的强度被大大弱化了。
●外壁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大的温度梯度造成外壁与内部热膨胀的失配。
●较长的地板托梁各部分受到的热量是不一致的。
●钢管强度的弱化,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弯曲引起的形变是大厦倒塌的主要原因。
●
●冲击改变了横梁承受的载荷
●大火弱化了横梁的强度并使其扭曲
●结构单元开始失效,使钢管失去支撑
●某些楼层地板横梁发生弯曲
●坠落的楼层地板横梁冲击下面的楼层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层接一层坍塌,最终引起大厦垂直坍塌
物理性能
(1)相对密度——材料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轻与重的辩证关系
(2)熔点——性能与工艺的辩证关系
(3)热膨胀系数——测量工具;焊接、镀,膨胀系数协调的辩证关系。
(4)导热率——散热与保温的辩证关系
(5)导电性能-电阻率、电导率
(6)光学、光电性能
(7)磁学性能、磁电性能
(8)铁电性能
碳钢的缺点:
(a)综合性能较差。
如强度、硬度高时,其塑性、韧性较差。
反之硬度较差;
(b)用碳钢制成的工具不能用于高速切削。
因为高速切削时,刀刃的温度可达到600℃,而碳钢工具超过200℃时就要变软而失去切削能力;
(c)碳钢的淬透性较差,故不宜制作形状复杂的零件,也不能制造性能要求高的大截面零件;
(d)不能满足耐蚀、耐热、抗磨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根据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分为四种:Fe3C——白口铸铁;片状石墨——灰口铸铁;球状石墨——球墨铸铁;团絮状石墨——可锻铸铁。
汽车上应用得最快最广的轻金属
特点: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
应用:铝合金车圈,铝合金发动机。
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奥迪A2,以全新的轻量化结构,成为世界第一款大批量生产的全铝轿车。
奥迪A2的车身采用全铝空间框架车身ASF。
所谓ASF概念即仪表板部分由高强度铝结构支撑,空间构架由真空压铸接头的挤压成型段组成,这两者结合成很轻的铝合金车身。
从前顶柱到行李舱边,包括车门手把坑都是用铝冲压成形,前柱(A柱)是采用高压铸铝新技术,这是一种用于飞行器结构的高难技术,它能够复合加强并改变材料厚度。
由于奥迪A2采用ASF空间结构,使车身重量比传统钢制车身轻40%以上,只有895公斤。
钛及其合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及低温韧性良好,因而在飞机、导弹、航天、舰艇及化工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美国的超音速飞机90%的结构材料是用钛合金制造的。
是制造化工设备和船舶用零部件的优良材料。
钛合金
特点是高温性能好,在300~550℃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组织稳定钛合金:而目前的赛车几乎都使用了钛材
目前,汽车用钛部件主要包括:
一、阀。
美国厂家利用钛合金制作进、排气阀较普遍,进气阀使用Ti-6Al-4V合金,排气阀使用Ti-6Al-2Sn-4Zn-2Mo合金。
利用钛合金制作汽车阀,不仅可以减轻重量,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可靠性高,还可节省燃油。
二、连杆。
用钛合金制造连杆对减轻发动机重量最有效,能大大提高性能。
连杆所用材料主要是Ti-6Al-4V,其它如Ti-4Al-2Si-4Mn、Ti-7Al-4Mo等也在研制中。
三、曲轴及其它发动机部件。
日本正在试制Ti-5Al-2Cr-Fe合金曲轴,这种曲轴因需要进行防粘接处理,目前还未实用化。
其它发动机部件如摇臂、阀簧和连杆的下螺栓等也可利用Ti-6Al-4V合金制造。
四、其它部件。
汽车上的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和离合器圆盘、压力板等变速器零部件,都可利用钛合金制造。
采用旋转成型法制造的钛合金离合器外壳,与钢制外壳相比,可以大大减轻飞轮的冲击破坏。
钛合金应用在飞机结构制造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它的价格昂贵,所以至今并未延伸于汽车制造上。
美国TIMET公司出产的LCB钛合金材料价格明显较通用的飞机材料低,华格纳教授运用其研究汽车组件:如避震系统的制造,可以减轻50%的重量。
不仅如此,研发出来的弹性钛合金相对于避震器惯用的钢材料,能以较少的螺旋和尺寸产生一样的抗震强度,而且,钛合金不易生锈,可以省去一般的表面防锈处理,优点多多。
气门通常用钛合金作为材料以求强度的提升及轻量化的要求
全新设计的七速变速箱,外壳使用钛合金制成
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固体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砖瓦、水泥、石膏)。
凡是经原料配制、坯料成型和高温烧结而制成的固体无机非金属材料都叫做陶瓷。
传统陶瓷——利用天然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制成的陶瓷,又称普通陶瓷。
先进陶瓷——采用高纯度的人工合成原料制成的性能优异的陶瓷,又称特种陶瓷、新型陶瓷、现代陶瓷、精细陶瓷或特种陶瓷。
陶瓷性能的特点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很高;一般高于金属2~4个数量级硬度很高
理论抗拉强度很高
●物理性能
●热膨胀系数低,导热性差;
●抗热震性差
●导电性能变化较大,多数绝缘良好
●化学性能
非常稳定,
先进陶瓷
•氧化铝陶瓷导弹的眼睛——窗口材料
氧化镁陶瓷可制作坩埚、炉衬和高温装置等。
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
●氧化锆陶瓷
●
●氧化锆陶瓷剪刀
●氧化锆陶瓷水果刀
●氧化锆陶瓷菜刀
●氧化锆陶瓷西餐餐具
●汽车电喷传感器
●氧传感器
)碳化硅陶瓷(SiC)主要用作高温结构材料,如火箭尾喷管的喷嘴、用作高温下热交换器的材料、热电偶套管。
也是常用的耐磨材料,用于制作砂轮、磨料、发热元件等。
e)氮化硅陶瓷常用于耐高温、耐磨、耐蚀和绝缘的零件,如高温轴承、燃气轮机叶片等
(f)氮化硼陶瓷
可作耐高温、耐腐蚀的润滑剂、耐热涂料和坩埚等。
●(g)B4C碳化硼材料核电站用碳化硼材料,是用于核电站的屏蔽和控制系统中材料
2 玻璃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工业用玻璃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其它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