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

合集下载

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整体性问题

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整体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I242;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4-0107-(08) DOI:10. 13852/J. CNKI. JSHNU. 2021. 04. 012
一、问题的提出
2017 年,教育部组织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正式发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语文 课 程 标 准 ”设 立 的 18 个 学 习 任 务 群 中 。① 2020 年 ,教 育 部 组 织 编 写 的《普 通 高 中 教 科 书 语 文 必 修》下册正式出版,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构成该 册 教 材 第 七 单 元 ,并 且 在 全 国 部 分 省 市 先 行 试 用。② 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问题迅即成为全 国语文界的一大热点,并影响到学术界。中国红 楼梦学会在 2020 年组成以张庆善会长担任首席 专家的研究团队,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学术社团研
构成一种更为立体的功能。① 《红楼梦》则不然。这里,笔者以其中的一回
为例,简单梳理《红楼梦》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整体 方面所显示的意义。如小说第六回“贾宝玉初试 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② 从这一回单元本 身来看,贾宝玉的行为与刘姥姥此后的行为似乎 并无联系,是多头线索的并列推进。但出于色心 的宝玉对袭人的欲望,与出于温饱考虑的刘姥姥 向荣府求财,还是把人的最基本的两种欲求联系 了起来。不过,这种同一回内部的对比,既有局部 意义上建立起的整体关联,也有跃出这一回而在 更为宏观层面的价值指向。一般认为,刘姥姥第 一次进荣国府,与其后来的二进、三进等形成一种 来自外部视角的整体观照,并从这一视角勾勒出 贾府的整体盛衰转折。也就是说,第六回内部与 全书构成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整体价值。但除 此之外,在前六回构成总纲的中观层面,第六回刘 姥姥进贾府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同样构成了一 种整体性对照。同是陌生化的视角,一种是底层 人进贵族之家的好奇,一种是贵族投亲的谨小慎 微,所见所感就有很大的区别;一位是物质上的打 秋风,一位是寻求感情寄托,所以进荣国府之于刘 姥姥是一次性的出入和事件的迅速完成,之于林 黛玉,却是进而不出的事件序幕的慢慢拉开。也 因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对照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 宝玉初试云雨情两方面,这就把前六回中贾宝玉 与异性交往的情与欲的两面性丰富地表现了 出来。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是指以小说为主要教材,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高考小说的整体理解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高考小说阅读技巧。

二、教学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体阅读教学要贯彻综合性原则,将小说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哲学等)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批判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让他们具备对小说内涵和人物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 链接性原则:将不同小说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整体性的阅读思维模式,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不断积累、扩展自己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整体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内容,并从中提炼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小说的整体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对文学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锻炼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整体阅读教学,将小说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1. 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小说的主线和分支情节,明确故事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小说的整体结构。

2. 解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3. 分析文学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包括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分析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4. 探究主题思想:通过整体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法:教师通过对小说的导读,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文学理论,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世界。

2. 师生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解读小说中的关键内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对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思考作者:江立旺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01期整体把握是惯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然而,我们的教学却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回答“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

以下就阅读教学整体性如何贯穿教学全过程谈一些看法。

一、从人生发展中明确整体目标童年阅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让孩子了解人性,更可让孩子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一个生命在动态生成的空间里得到成长,教师应该为学生量身定制整体性的教学目标。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

”当我们心中有了一幅大目标的教育宏图,我们就能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得到一个又一个快乐。

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

例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心中装有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

她心中的小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词句;中目标为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朗读理解内容,通过朗读发现人性;大目标为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体会古代名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不但要知道文本中的小目标,也要明白文本外的中目标,还要明确学生未来发展的大目标。

像窦老师那样做到心中有数,逐一执行,课堂上自然会激发无限潜能,创造出超凡的成功。

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要注重从整体(从整篇课文、整个主题单元、整册书,甚至整个学段)入手,要教学生先看该课文属于哪个单元,在单元之中属第几篇课文,单元主题和学习重点是什么;再看看本课的“预习”、“思考练习”,甚至看看本单元的“导读”,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提升高度、整体把握。

二、从快速浏览中感知整体内容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在保持阅读速度的前提下,提高理解效率。

文学作品的解构与重构分析

文学作品的解构与重构分析

文学作品的解构与重构分析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构建,传达着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共鸣。

然而,在深入了解一个文学作品时,有时候简单地阅读和解析并不能完全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这就需要运用解构和重构的方法,通过对作品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针对文学作品的解构与重构进行探讨。

一、解构分析解构分析即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从多个角度逐层递进地分解作品,以揭示其中的各个组成要素、主题和意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构分析方法。

1.情节解构情节是一个文学作品的骨架和线索,通过解析情节的构建,可以揭示出作品中的高潮、转折点和人物关系等重要细节。

在情节解构中,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设置、事件的先后顺序、人物的行动和冲突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其中的脉络和逻辑。

2.人物解构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和形象代表,通过对人物的解构,可以了解到作品中的个体和群体形象以及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变化。

在人物解构中,可以从外貌、语言、行为、思想等方面入手,逐层剖析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揭示其扮演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3.语言解构语言是文学创作中最直接的表达手段,通过对语言的解构,可以了解到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意象、音乐美和语言风格。

在语言解构中,可以以段落、句子、词汇等为单位,逐层分析语言的运用和效果,从而揭示出作者通过语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重构分析重构分析即在解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重新构建和整合,以达到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构分析方法。

1.主题重构主题是一个文学作品中最核心和基础的因素,通过对主题的重构,可以把握到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现实的思考。

在主题重构中,可以将作品中的情节、人物、语言等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故事框架,以凝练出作品的主旨和核心。

2.结构重构结构是一个文学作品的骨架和脉络,通过对结构的重构,可以揭示出作品的组成和组织方式,理解其整体性和内在逻辑。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引言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整体阅读教学是一种注重整体性、语境性和交互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的概念与特点整体阅读教学方法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完整的语篇为单位,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整体阅读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注重语境性,强调语篇的整体性,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适用性分析整体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方法。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整体阅读培养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他们更适合通过阅读整体文章来获取信息和理解内容。

整体阅读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语境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1.选取适合学生的文章在实施整体阅读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需要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情节、生动形象的故事、富有想象力的诗歌等。

2.提前导入语境在进行整体阅读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图片、词语串联、情境创设等方式,为学生提前导入语境,使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情节和背景有所了解。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整体阅读在进行整体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整篇文章,培养他们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4.情感共鸣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中的情感、思想和形象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知美、品味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社科类文章一度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近年随着命题要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导向,文学作品大有取代社科类文章的趋势。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

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不述及;戏剧阅读略有难度,且不太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考查;由于试卷的容量问题,篇幅一般较长的小说也轻易不会成为阅读的选文,因此高考中关于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表现为散文的阅读鉴赏。

如1991年考了《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考了《青菜》,1998年考了《报秋》,2000年考了《长城》。

但需注意是,近年来随着阅读类题量的增重,颇为走俏的微型小说及结构短小的戏剧也有可能成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选文。

本篇拟以散文为例,兼顾小说与戏剧,寻求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特点及规律,并在教学复习及应答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及基本要求(一)、选文重在感悟生活高考散文阅读并非专业理论的研究性阅读,为了贴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认识水平及生活实际,散文阅读的材料一般不会选取那些纯理论类散文。

高考阅读部分选入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物象,文章通过对物象的描叙而引发思想的表露、情感的抒发,或者写人释理,或者叙事说理,或考写景寓理,或者状物明理,这些人、事、物、景等物象大多为中学生所熟知,而这些思想情感正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切身体验及感受。

这类散文是从习见习闻的种种生活现象中发掘生活的意蕴来体现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又带有普遍意义,这里对生活的感悟已闪现出理性的光芒,哲学色彩。

如1998年的《报秋》,作者宗璞就是由极富生活色彩的玉簪花开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出一种如何面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2000年的《长城》更是抓住了国人熟知的曾激起千万国人情愫的关物之物长城,情动而辞发,通过联想、想象即状长城,述历史而引情感之源,拨思想之弦,表现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自信、自豪和伟大。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三个事项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三个事项

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三个事项我将整本书阅读分成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自主阅读”。

学生放学回家后,或者周末、假期在家里时,自己拿出一本书来阅读、翻看,这种阅读叫自主阅读。

一些学生会把书带到学校,自己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自习的时间、午休的时间埋头阅读,这也是一种自主阅读。

第二种是“指导阅读”。

所谓指导阅读,就是由我们教师指导的阅读。

指导阅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班级读书会,另一种是整本书阅读课。

整本书阅读课是指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长篇作品和成长故事更有质感,更复杂,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所以,接下来我将集中讨论长篇作品和成长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1.教学之前要对作品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整体性的研究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整本书阅读常常涉及对作品结构的研究,而离开了整体性研究,结构研究就无从谈起。

另外,阅读本身就具有整体性。

维果茨基曾说过,一个词从句子中获得它的意思,一个句子从段落中获得它的意思,一个段落从书中获得它的意思,而书则从作者的全部著作中获得它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如果想很好地理解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含义,就得掌握整本书的含义。

其实,很多语言学、阅读学、教育学的研究者都是从语言的整体性出发,来探讨语言学习的问题的。

比如,英国教师吉尔伯特·蔡尔兹(Gilbert Childs)在著作《做适合人的教育》中提出从整体到部分的学习方式。

美国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学者P. L.麦克林托克(P. L. Maclintock)指出,孩子们与更艺术、更有序的文学进行频繁、深刻的接触,可以培养想象力及观察、虚构等能力。

在文学世界里,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见并了解那些由美好细节构成的完整、有序的整体。

P.L.麦克林托克认为,孩子是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我们要通过那些更艺术、更有序的文学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其整体性思考的能力。

第一讲 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

第一讲   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

第一讲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内江市教科所潘利英现阶段整个教育的现状是:网络发达了,错别字多了,书写差了,阅读与表达下降了。

从现阶段语文考试(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期末考)的阅卷来看:现代人读不懂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被称为失分的“伤心岭”,得分率基本不足50%。

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高、中考语文还要提分的话,阅读是肯定要加分的。

因此现代文阅读是相对很重要的一块,也是我们学生提分最难的一块。

那么考试时现代文阅读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1、知识储备不够2、阅读习惯不好3、阅读方法没有或不当4、答题思路和技巧缺乏今天我们就着重解决阅读的一种最基本且对同学们答题很有帮助的一种方法——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方法。

一、什么是整体性阅读?整体性阅读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二、为什么要整体阅读?1、从出题的角度看,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是用来考试,其后考题的设计大都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的,即使是考词语或句子,也是围着整篇文章的主题的(这个不用举例,你们随时都可以印证的)。

因此考题设计的整体性,要求阅读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这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

2、从写作的角度看,作家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在于表现主旨,突出主旨,因此宏观把握、理解主旨就成了解题的重要前提。

3、从答题的角度看,为了确保试题的信度,命题人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否一致,考查考生揣摩到的作者在选材、构思、技法运用等方面的匠心和作者写作时的用心是否一致,因而试题题目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但答案是基本客观的,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中。

解题就应着力于确认和整合文本整体信息,以免片面理解有误或答题疏漏要点。

三、整体阅读的步骤1、略读全文,寻找形象。

作品的本质就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形象即作者描写的对象,或人或事,或景或物。

2、根据作者描写的对象划定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琴瑟和鸣和谐共生——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

琴瑟和鸣和谐共生——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

琴瑟和鸣和谐共生——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发布时间:2022-02-18T04:42:04.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3期作者:农志坚[导读] 读写结合是语文中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学习初中的语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积累了许多的文学知识。

也具备了在写作中能够合理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水平,构建新型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出发,短时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思考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写作创新感悟,突破阅读中的重点难点,透彻的领会文章的内涵,顺势升华写作的情感层次,优化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课堂效果。

农志坚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一中学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中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学习初中的语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积累了许多的文学知识。

也具备了在写作中能够合理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水平,构建新型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出发,短时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思考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写作创新感悟,突破阅读中的重点难点,透彻的领会文章的内涵,顺势升华写作的情感层次,优化初中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156-01不同于其它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阅读写作一体化”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于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就目前来讲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由于教师对模式认知不足、一体化教学形式单一以及学生对一体化教学形式不了解等问题的存在,在影响整体教学成效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化发展,为此教师需在秉承现代化理念的前提下对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此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

朗读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五步法朗读和吟诵是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有效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文字障碍,搞清楚生字、生词、成语典
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

同时,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2.比较性阅读:通过比较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作品的个性和差异。

例如,同样是写“景”,鲁迅和朱自清的表达方式就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差异。

3.注重朗读技巧:正确的朗读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和思
想。

例如,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等都需要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运用。

同时,要注意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4.审美思考:在朗读之后,要进行审美思考,分享自己的感受、评价作品的
美学价值等。

通过审美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5.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可以将朗读和吟诵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音乐、舞
蹈、绘画等。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和吟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语文教学中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旨在明确教学目的和期 望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与整体阅读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相协调,以确保教学过程的 连贯性和有效性。
分析教学内容
开展跨学科合 作,整合教学 资源,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
建立多元评价 体系,全面评 价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教师的
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参与度是否提高 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提升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整体阅读教学设 计的实践应用
语文教材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整体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策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 段来实现整体阅读教学目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材分析: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时间安排等。
组织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教具等,为 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计划,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制定教学策略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确保教学过程的针对性。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整体阅读的要求,规划教学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阅读材料。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整体阅读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设计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其中,整本书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探讨初中整本书名著阅读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定整本书名著阅读是以整体性理解为目标,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修养素养。

基于此,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全面的阅读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组织在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与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合理组织。

1. 初一年级:《红楼梦》在初一年级,我们选用《红楼梦》作为整本书名著阅读的教材。

通过学生对贾宝玉等人物形象的了解和情节的把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阅读能力。

2. 初二年级:《西游记》在初二年级,我们以《西游记》为教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孙悟空等各个角色的形象描写,并逐渐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3. 初三年级:《水浒传》在初三年级,我们选择《水浒传》作为教材。

通过此书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英雄人物形象的了解和对于社会背景的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应用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除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并在完成阅读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分配角色,让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角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特点和情节发展。

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的功能,指文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各种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
为满足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存在的,在这种社会需要中,即包含着文学的种种功能。

1、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重新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除此之外除
了汇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等。

文学功能不是边缘化存有的单独个体,而是一
个相互扩散的整体,他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都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文学的认识功能
重新认识功能就是指文学具备协助人赢得社会和人生科学知识、增进对于人和社会的
认知的功能,他就是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百科全书,就是人赢得间接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

3、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就是指文学作品具备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进一步增强生活
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广义上来说,还包括文学所具备的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启蒙
运动和教化功能。

4、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就是指文学具备沟通交流文学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
市场需求,并使人赢得精神对于现实的打破进而同时实现审美理想,促进和推动个性和就
可以全面而民主自由的发展。

5、文学的娱乐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所指的就是文学可以领略到人身心惬意和精神民主自由,可以使接受
者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欢乐美感。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多方面的含义,他是生理的满足,有着益智特点,并且最终指向高
雅的格调。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实践与策略例谈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实践与策略例谈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实践与策略例谈《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中的重要项目。

学者李卫东认为整本书阅读首先要在阅读材料上注重连续性和整体性,阅读时间更长,也更具有复杂性。

其次,整本书阅读强调深层次阅读,也强调个性化的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促使他们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思想有深入思考,并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和他人分享自己整本书阅读的过程。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促使他们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一、绘制思维导图,深度梳理写作思路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要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组织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尝试系统地讲述文章的情节发展,并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

这样学生能一边阅读作品一边对文章进行分析,找出作者的创作思路。

这样能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避免片面地思考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是节选自《水滸传》的精彩篇章。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可谓人物关系繁多,故事情节十分丰富、跌宕起伏。

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常常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而很少关注作者的情节构思及其写作手法的运用。

因此,在阅读该书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

譬如以“梁山首领”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让学生以梁山首领的变换为中心,向外拓展延伸相关故事人物,再通过各个人物之间的关联,联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情节。

理清各人物是通过怎样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使梁山好汉之间的关系与人物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对文本再进行回忆、重组与建构,从而领悟作者情节构思的精妙,也会给学生的写作以有益的启示。

二、抓住关键句段,学会预测推理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尝试进行预测和推理,思考作品中的人物会如何做,判断情节会如何发展下去。

探索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探索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探索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常常被用于描写生活、抒发情感、讲述故事等等。

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索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真实性:散文常常力求真实,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它可以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真实性的表达,散文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自由性:相比其他文学体裁,散文的写作形式较为自由。

它不受严格的结构和格律的限制,可以根据作者的意愿和需要来进行自由创作。

这种自由性使得散文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个性化的艺术特点。

3. 整体性:散文作品通常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作者的叙述和思考,散文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或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整体性使得散文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二、散文的鉴赏方法在欣赏散文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1. 仔细阅读:在阅读散文时,学生应当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句,理解作者的叙述和表达。

可以通过标记关键词、划线重要句子等方式来加深理解。

同时,要注意散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深入思考:散文作品往往有丰富的意蕴和思想,学生应当深入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观点。

可以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叙事手法、修辞技巧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含义和背后的深层意义。

3. 多角度解读:散文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理解方式,学生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篇散文。

可以关注作品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人物形象等,从而拓宽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

4. 与现实联系:散文常常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将散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联系起来。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摘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定义与特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优势,方法,如何选择适合的材料以及对学习的影响。

通过实践,发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未来,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将继续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的实践意义及发展趋势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重要性、背景、定义、特点、优势、选择材料、影响、实践意义、发展趋势1. 引言1.1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对整本书的细致阅读和深入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1.2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的背景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探究的背景主要源自于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质疑和挑战。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言文的翻译和解析,重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性阅读和点题式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缺乏整体性把握和深刻理解,导致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严重不足。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文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他们认为,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和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探究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阅读资源,也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优质阅读材料,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深入阅读,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探索中旬刊新课标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逯恒艳(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摘要】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有效的阅读可以积淀文学素养,提升文化修养,是中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探讨也更为深入,整体化阅读原则成为中学生阅读的新思路,其打破原有篇章段落阅读的局限,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性,从阅读主体学生入手,创设有效阅读情境,深入挖掘文本价值,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互动,提升阅读深度,也使得学生获得完整的文学学习体验,达到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大大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整书阅读阅读策略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一)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核心文化素养整书阅读不仅仅是熟悉文本内容,更是带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实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强化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与发展等,也在阅读中强化审美意识。

而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内涵。

教育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塑造。

整书阅读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实现学生核心文化素养的提升。

这是篇章阅读所不具备的阅读教育价值。

(二)强化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认识与传承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阅读能使中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文化知识,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整书阅读让学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更熟悉文本的历史环境,社会背景等,整书阅读强化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识,也带动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前人的智慧,继承他们优秀的精神遗产,在此基础上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是学生性格塑造与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阅读教学中也必须关注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得,明白做人的道理,把握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等。

而这得益于整书阅读。

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以精度为主,整书阅读,宏观把握,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享有阅读的主动权,阅读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以更加自主与积极的姿态去阅读、去思考、去了解更多的文本知识,在整书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中的文学鉴赏

阅读中的文学鉴赏

阅读中的文学鉴赏在当今社会中,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不仅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够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

其中,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和思考。

而文学鉴赏作为一种阅读技巧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就阅读中的文学鉴赏展开探讨。

一、文学鉴赏的概念及意义文学鉴赏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评判和解读,对作品中的情节、主题、人物、风格等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作品背后深层意义的挖掘与把握。

文学鉴赏的意义在于,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享受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通过文学鉴赏,我们可以领略到作品中的美感、思想、情感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文学鉴赏的基本要素1. 主题:文学作品通常有其独特的主题,它是作品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核心所在。

文学鉴赏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的主题,探究其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内涵。

2. 情节: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线索,贯穿整个作品。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作品中的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情节要素,解读其中蕴含的作者用心和意图。

3. 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们是情节推动的力量和思想的代表。

文学鉴赏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行为、命运等,理解人物与作品整体的关系。

4. 风格: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了作者的个人特色和艺术风格。

我们需要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认识作者的创作风格,进而发现作品的美感所在。

三、文学鉴赏的方法1. 阅读理解:首先,我们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性的阅读和理解,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解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作品的细节,包括语言表达、形象描写、对话等,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背景了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对于文学鉴赏非常重要。

整本书阅读应在“整”上下功夫

整本书阅读应在“整”上下功夫

整本书阅读应在“整”上下功夫作者:***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2期整本書的“整”是相对于单篇文章的“碎”而言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单篇课文为主,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之中,学生会积淀很多阅读体验,习得各种读书方法,也能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中发展思维,提升文化品位,但这些方法、体验、思维方式等还需要在整本书阅读中予以应用、深化与提高。

一句话,在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发展上,教师应在“整”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真实快乐的阅读基础上尽力发展阅读能力。

一、做好课内外链接,注重阅读方法的整体性小学整本书阅读一般都安排在相关联的单篇课文阅读之后,这样的教材编写就是要突出阅读内容上的承接过渡和阅读能力的迁移运用。

如三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等书籍。

教材此前一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世界”,学生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四篇童话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童话想象的丰富,对童话的特点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也积累了阅读童话的体验和方法。

这时开展《安徒生童话》等整本书阅读,有利于经验的融通和方法的迁移,巩固提升“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的阅读期待。

这样的方法运用,教师不需要刻意指导,而以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自主运用为主。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的长篇文学作品,即使此前的课文阅读教学中也学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节选,在课内外的链接上,还是需要注意链接的层次性,做适当的指导,因为阅读十万多字的长篇小说与阅读精炼的梗概、短小的片段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此,编者安排了“沉下心细细品味,了解写作背景,边读边做读书笔记”三个指导要点,目的是针对长篇小说阅读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

做笔记中有“画人物图谱”“写出全书结构”等阅读长篇小说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比阅读课文的要求要高一些,难度大一点,教师在指导时要做清晰的讲解或示范,便于学生有效运用。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作者:姚莹莹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2年第09期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快速建构阅读经验和方法、获得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的有效途径。

不过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以兼顾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促使整本书阅读教学顺利推进。

为了使整本书阅读教学取得实效,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就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施要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把握文本内涵,丰富精神世界,发展高阶思维,构建阅读方法和经验”。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有一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读整本书,而不是教师读整本书。

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尚未形成整本书阅读习惯和能力,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方面,为了避免学生只关注阅读的原始形态,不重视技术能力发展和经验积累,需要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引导和训练,以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一、明确课程标准,设定阅读任务整本书阅读理念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

早在很久之前,中华民族就有整本书阅读的思想,无论是传统的识字教学,还是语文读写,都与整本书阅读有着密切的关联。

如识字是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关键。

读写是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构思能力的关键,不过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建立在大量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

在新课改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思想和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但是,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也导致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没有贯穿整个语文课程周期,整体性课程目标落地困难,整本书阅读教学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的特点。

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都只关注特定时间内的单篇教学灌输的效率,却不关注学生是否实现有意义的构建。

在新课改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要走向新常态,需要教师摈弃课时观,走向课程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学作品的整体性阅读方法内江市教科所潘利英现阶段整个教育的现状是:网络发达了,错别字多了,书写差了,阅读与表达下降了。

从现阶段语文考试(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期末考)的阅卷来看:现代人读不懂现代文,现代文阅读被称为失分的“伤心岭”,得分率基本不足50%。

照目前发展形势,如果高、中考语文还要提分的话,阅读是肯定要加分的。

因此现代文阅读是相对很重要的一块,也是我们学生提分最难的一块。

那么考试时现代文阅读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1、知识储备不够2、阅读习惯不好3、阅读方法没有或不当4、答题思路和技巧缺乏今天我们就着重解决阅读的一种最基本且对同学们答题很有帮助的一种方法——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方法。

一、什么是整体性阅读?整体性阅读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二、为什么要整体阅读?1、从出题的角度看,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是用来考试,其后考题的设计大都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的,即使是考词语或句子,也是围着整篇文章的主题的(这个不用举例,你们随时都可以印证的)。

因此考题设计的整体性,要求阅读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这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

2、从写作的角度看,作家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在于表现主旨,突出主旨,因此宏观把握、理解主旨就成了解题的重要前提。

3、从答题的角度看,为了确保试题的信度,命题人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要表现的主旨是否一致,考查考生揣摩到的作者在选材、构思、技法运用等方面的匠心和作者写作时的用心是否一致,因而试题题目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但答案是基本客观的,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中。

解题就应着力于确认和整合文本整体信息,以免片面理解有误或答题疏漏要点。

三、整体阅读的步骤1、略读全文,寻找形象。

作品的本质就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形象即作者描写的对象,或人或事,或景或物。

2、根据作者描写的对象划定文体,因为不同的文体就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对象是景的便归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对象是物的便归移情就物或托物言志的写物散文;对象是事的便归叙事抒情或写事说理的叙事散文;对象是人的便归因人抒情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

3、依据文体特点精读,结合标题,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即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并逐段概括段落大意,把中心句、关键句或议论句、抒情句结合起来,确认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弄清主旨。

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一环,因而是最重要的一步。

4、结合文章主旨,弄懂作者的表达技巧,即作者是怎样写的,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即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这样才算真正把文章读懂了,然后再结合储备的文章知识,了解解题思路、把握答题技巧,那么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就不是问题。

四、整体阅读示例1、例文钓鱼与鱼钓谢云①钓鱼是古老的事业,其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渭水边的姜太公。

虽然他老先生是直钩垂钓,且钩上无饵,很有些并非为鱼而只欲“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意味。

自此以降,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烟波钓徒,总结出了不少口耳相传的实战经验,诸如“春钓滩,夏钓沱”“钓鱼不喂窝,不如下河摸”,等等。

倘有人愿意辑录出来,定是一部厚厚煌煌,不亚于《诗经》的《钓鱼经》。

②一度时期,我也曾痴迷于此。

或到河边,或去鱼塘。

或为消遣散心,或为休闲厮混。

和风煦煦之日,或微雨飘飘之时,最宜此项营生。

去的次数多了,除上钩的或大或小的鱼儿外,竟也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

表面上看,钓鱼的过程中,是饵料诱惑了鱼儿。

钓者常说,愿者上钩。

换言之,鱼总是要上钩的,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鱼怎么能抗拒那香喷喷饵料的诱惑呢——自然,你很快就如愿以偿了。

浮漂微动,鱼儿咬钩时,你一定会异常兴奋。

兴奋中的你,肯定不会想到,那上钩的鱼,其实就是一种诱饵:在你钓到它之前,它就已成功地将你钓到了河塘边!③想到此,再看那被钓在钩上的鱼儿,纵是苦苦挣扎,翻转弹动,也再难脱身。

说实话,那孤立无助,万般痛楚的情形,总让人不由得心悸。

一种被圣人叫做“恻隐”的感情,不禁慨然而生。

而那些烟波钓徒,那万般得意的笑容,更让我不由得想到“阴险、毒辣、狡猾”之类语词——我们,不是也有过被“利欲之钩”钓着,百计营谋而不得挣脱的时候吗?本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人和鱼啊,何苦要这样“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呢?——如此这般地思来想去,只感到心中如噎,口不能指,脊背禁不住一阵阵发凉。

手中的鱼竿也无比沉重。

最后,自然钓意全无,抛竿而去。

④当然,也有些曾经上当而又死里逃生的鱼儿,在诱饵面前,便会显得格外的谨小慎微。

先是察言观色,然后摇头摆尾地试探撩拨一番,再用嘴唇轻轻碰咬,进行火力侦察,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但最终,还是挡不住那诱惑,将香饵一口吞去了。

白居易《放鱼》诗中曾云,“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想来,居易先生是太天真了。

要让鱼在香饵面前闭目不视,缄口不食,谈何容易。

就像我们在“利欲”面前,往往情难自禁,浑然不顾一样。

俗语云,鱼儿见食不见钩。

盲目的鱼,自然看不到那“食”后面裹藏着的“钩”。

⑤鱼的悲剧在于贪嘴。

钓鱼者便是针对这弱点,投其所好,诱其上钩的。

安下钓饵,垂下钓丝,不用恐吓,不用威逼,鱼自会前来“送菜”的。

其实,人也大抵如此——鱼,不正是一种欲望的诱饵,在人生之水中从容悠游么。

而我们,往往也只是因着鱼的存在,才被钓着,被诱惑着,来到人生的河岸,挤挤拥拥地喜怒哀乐着。

虽然那河中,还不一定有鱼。

⑥从鱼的悲剧,联想到万象纷纭的大千世界,感触良多。

人世间的诱饵,比起钓者的香料来,更是多姿多彩,扑朔迷离。

金钱的,权力的,物质的,名誉的,地位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一个人为“私欲”迷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时,便与那盲目而贪嘴的鱼儿,没啥两样了。

在诱饵面前易于上当、上钩,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2、例文解析:描写对象:钓鱼和鱼钓文章体裁:叙事散文标题内容:人钓鱼和鱼钓人行文思路:钓鱼历史及“钓鱼经”。

(引出话题“钓鱼”)钓鱼的收获:鱼(实指),人钓鱼。

非鱼(钓鱼的感慨),鱼钓人。

(引出话题“鱼钓”)人鱼相煎:鱼被香饵钓着脱身不得;人被利欲钓着挣脱不得却人鱼相煎。

(人笑鱼傻,鱼该笑人痴)人鱼上钩:鱼:贪嘴(挡不住香饵的诱惑)人:贪欲(挡不住欲望的诱惑)(挡不住的诱惑)人鱼同命:鱼贪嘴成为人的菜人贪欲成为欲的“菜”悲剧的人生(牺牲品)(贪酒的:7954(吃酒误事;贪色的:身败名裂;贪财的:钱到手,命没有;贪权的:锒铛入狱枷锁扛)钓鱼—钓鱼的感慨(“非钓之乐”的感慨),人钓鱼,鱼钓人,人鱼被钓。

即由事及理。

文章主旨:经不住欲望诱惑便是欲望的牺牲品。

表达技巧:类比、比喻、象征写作目的:戒贪3、据文设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作者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来赞美“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精神,为下文写钓鱼和鱼钓埋下伏笔。

B.文章开头,作者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来赞美“独钓寒江雪”的高标独卓的澹泊精神,和盘托出文章中心,启发读者深思。

C.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说明鱼儿在香饵面前本应闭目不视,缄口不食,保全自身。

但香饵的诱惑太大,鱼儿贪嘴,情难自禁,往往上钩。

可见,抗拒诱惑太难了D.一度时期,“我”曾痴迷于钓鱼,是因为“我”收获颇丰,除上钓的或大或小的鱼儿外,还钓得了许多“非钓之乐”的感慨。

E .作者由钓鱼联想到人的悲剧:当一个人为“私欲”迷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时,便与那盲目而贪嘴的鱼没啥两样了。

【C、E(A、B误解开头的作用,应为增添文趣,引出话题。

D、误解原因,)(2)文章题目中“鱼钓”有哪些含义?(4分)【本义:在人去河边钓到鱼之前,鱼就已经成功地将人钓到了河边。

比喻义:比喻人生中一种欲望(希望)的诱饵,诱惑着人来到人生的河岸。

】(一点2分,共4分)(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钓鱼时得到的“非钓之乐”的感慨。

(6分)【(1)人把鱼钓上钩,鱼把人钓到河塘边。

(1分)(2)鱼得到了香饵却痛苦不已,脱身不得;人也有被“利欲之钩”钓着,百计营谋而不得挣脱的时候;(2分)(3)人、鱼本该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却“同室操戈”,自然钓意全无,抛竿而去。

(1分)(4)鱼的悲剧在于贪嘴,人的悲剧在于盲目,无法看清,也无法潇洒地面对人世间扑朔迷离的诱饵。

(2分)(共6分)】(4)鱼的悲剧象征什么?联系现实谈谈你由此产生的某种人生感悟。

(6分)【象征:象征着人经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失去理智,只剩下没有灵魂的躯壳。

(2分)联系现实谈感悟(4分):示例一: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观点1分)我们可能面临着对吃、穿、住、行、用的过分追求,我们可能面临着贪图玩耍娱乐的诱惑,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各种问题,比如,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的从众心理常常会促使我们跟着“群体”参加毫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各种活动,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

不良诱惑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阻碍我们的成长进步,干扰我们的事业成功,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容易使我们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

(分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结论)(3分)示例二:面对诱惑,我们应做的不是如何抵制,而是如何选择。

(观点)这个“选择”所遵循的标准是个人的价值观。

面对那些不良诱惑,困惑的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成年人,甚至是身居高位,家财万贯的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地对待奉献和索取,勇敢地承担起个人的社会责任,正确地对待困难,善待人生,积极进取,才能真正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坚信:“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应该在勤劳的自身努力中,在辛勤的汗水中,问心无愧,坦然地接受那份社会的馈赠。

对中学生而言,网吧、恋爱、暴力是诱惑,但是书籍、各种体育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包括学习的知识等等一样是诱惑。

(分析)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人生观,选择正确的道路,将来在面对更多的诱惑时,才不致迷失自我,误入歧途。

(结论)(紧扣“诱惑”谈感悟,明观点,1分;根据观点作分析,有理有据,结合实)同学们,你们看,文章读懂了,解题就轻而易,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

总之现代文阅读,读懂文章是关键,答题技巧是后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