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样本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24~48h
紫红胆盐葡 萄糖平板
10-1
无菌落
18~24h
有菌落
报告未检出
10g/10ml/ 100cm2供试品
3.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定量检查操作示意图
以TSB为稀释液制供试液
一定量 肠道增菌肉汤
20~25℃, 2h预增菌
1ml
24~48h
紫红胆盐 葡萄糖平板
报告结果
10-1
18~24h
(六)梭菌的检查
梭菌 增菌 培养 基
供试液的制备
书写检 验记录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分离
1.梭菌检查程序
无菌落生长
过氧化氢 酶试验
配培养基和稀释液
最终结果判断
有 菌 落
确证 试验
10g/10ml/ 100cm2供试品
2.供试品梭菌检查操作示意图
各10ml
分别接种
一份80℃保温10min后迅速冷却
10-2
10-31ml10-110-210-3
各管加1ml
查可能菌数表
9ml 稀 释 液
有/无菌落
(二)大肠埃希菌检查
大肠埃希菌作为检验供试品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经口及呼吸道服给药的制剂,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TSB 增菌 培养
30℃~35℃
3~5d
1.平皿法
(1)基本程序:
数据 处理
结果观察与计数
书写检 验记录
平板 接种
需氧菌 的培养
供试液 的制备
配培养基和稀释液
倒置 培养 3~5d
30~35℃
TSA
不少于 0.1ml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辅料、中间体、制剂等药品进行微生物检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因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危害患者健康的风险。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企业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人员,包括检验员、操作人员等。
三、术语和定义。
1. 微生物限度,指药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通常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细菌总数来表示。
2. 微生物限度试验,是指对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查的一种实验方法,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3. 标准菌株,指已经鉴定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株。
四、操作流程。
1. 样品准备。
(1)取样品,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从所检查的药品中取得代表性样品。
(2)样品处理,根据检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稀释、均质等。
2. 培养基制备。
(1)准备培养基,根据检测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2)灭菌处理,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菌种接种。
(1)接种方法,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法、涂布法等。
(2)接种数量,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接种数量接种标准菌株。
4. 培养条件。
(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控制培养的温度,通常为30-35摄氏度。
(2)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限度试验的要求,培养一定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5. 菌落计数。
(1)观察菌落,根据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进行菌落计数。
(2)结果判定,根据菌落计数的结果,判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要求。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每批次微生物限度试验前,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 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 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 适用性试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 10104]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102])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CMCC(B) 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
薄膜过滤法采用的滤膜孔径不大于。滤膜直径一般为50mm。滤器及滤膜使用 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水溶性供 试液过滤前先将少量的冲洗液过滤以润湿滤膜。为发挥滤膜的最大过滤效率,应 注意保持供试品溶液及冲洗液覆盖整个滤膜表面。供试液经薄膜过滤后,若需要 用冲洗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不超过100ml,总冲洗量不得超过1000m1;以免滤膜上的微生物受损伤。取照上述“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 稀释”制备的供试液适量(一般取相当于1g、1ml、10cm2的供试品,若供试品 中所含菌数校对,供试液可酌情减量),加至适量的稀释液总,混匀,过滤,用 适量的冲洗液冲洗滤膜。测定需氧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转移滤膜菌面朝上贴于沙氏葡萄糖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按规定条件培养、技术。每株试验菌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1张滤膜。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和菌液对照组菌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更改历史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1.0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2.0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0 职责质量部负责按本规程的要求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
4.0 工作程序4.1 洁净区间的确认微生物计数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即待检样品、产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4.2 培养基4.2.1 应使用按中国药典处方及规定的方法制备的培养基。
4.2.2 所用培养基可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及制备方法自行配制,也可使用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处方生产的脱水培养基进行配制;或购买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
4.2.3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若不即时使用,应置于无菌密闭容器中,在2~25℃、避光的环境下保存。
4.2.4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测定需氧菌总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4.2.5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4.2.6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控制菌检查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或控制菌检查。
4.3 菌种及菌液制备检查所用的菌种及菌液制备见附件 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附件3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稀释剂、冲洗液及其制备的要求见附件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4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控制菌检查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所用的培养基每批均应进行适用性检查,检查可在供试品检查前或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具体要求见附件1 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和附件3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5 方法适用性试验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操作,为微生物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QC化验室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4. 职责:QC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 5. 程序:⏹ 5.1. 定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 5.2. 实验用具:⏹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温箱、试管、刻度吸管、量筒、三角瓶、培养皿、试管架、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研钵、75%酒精棉球、紫外灯(365nm波长)。
⏹ 5.3. 培养基:⏹ 5.3.1.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苷酸(MUG)培养基。
⏹ 5.3.2. 培养基的管理、配置应符合检定菌、培养基管理规程、培养基配置规程。
⏹ 5.4. 试液:甲基红试液、а-奈酚乙醇试液、40%氢氧化钾溶液、靛基质试液。
⏹ 5.5. 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 5.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供试品如为固体,置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制成1:10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 5.7. 对照用菌液:控制菌检查均应作相应已知菌的对照试验,对照菌株为大肠杆菌[CMCC(B)44102]。
⏹ 5.8. 检查法:⏹除另有规定外,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的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的培养温度为35-37℃。
⏹ 5.8.1. 细菌、霉菌计数:⏹ 5.8.1.1. 平皿法⏹采用平皿法进行菌数测定时,应取适宜的连续2~3个稀释级的供试液。
⏹取供试液1ml,置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中,注入15~20ml温度不超过45℃的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或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或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倒置培养。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围成品、辅料、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容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一、计数方法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4.2菌液制备按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使用。
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查。
三、检查设备和试剂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指标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培养基、Mannitol盐琼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等。
2. 培养皿:使用符合规定的试验培养皿。
3. 培养箱:保证培养条件的恒温培养箱。
4. 其他常用实验用具:包括无菌采样容器、吸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四、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从产品中采集适量样品,保持无菌状态。
2. 制备稀释液: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稀释液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3.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符合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和统计: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统计出微生物的数量。
5.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训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具。
2. 培养基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培养基带有细菌污染。
3. 检查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4. 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送必须符合规定,避免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六、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和规定的限度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标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具体的检测结果数据。
七、总结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员在操作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微生物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
1107
摘要:
一、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
二、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介绍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正文: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确保药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符合规定标准,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药品失效。
在中国,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依据《中国药典》进行。
《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1107 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1105 通则规定了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106 通则针对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规定;1107 通则则对微生物限度检查中使用的培养基、试剂和仪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计数法和定性法。
计数法是通过计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定性法则是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以确定其是否为有害微生物。
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结合,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了依据,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策
略。
其次,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微生物限度检查还有助于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药品市场秩序和公众用药安全。
总之,微生物限度检查在药品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题 目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制 定审 核批 准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颁发部门GMP办 颁发数量2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 的: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四、责 任 者:质检人员。
正 文:1、简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2为单位报告。
检验量: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要求检查沙门氏菌的供试品,其检验量应增加10g或10ml。
检验时,应从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
一般应随机抽取不少于检验用量(两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供试品。
2、供试液的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如下。
(1),液体供试品 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了。
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责任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程序5.1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内容6.1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6.1.1.1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仪器及器皿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6.1.2.1消毒液A.0.1%新洁尔灭溶液B.75%乙醇溶液6.1.2.2稀释液、试剂及配制A.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D.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6.1.3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1.4操作方法6.1.4.1试验前准备6.1.4.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1).“—”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说明:1.“—”为每100 cm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微生物限度规定的作用,是为药品生产提供一个标准或指导,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
各国药典标准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可达到的限度标准,这些指标正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督的程序。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⒈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各国药典CP USP BP JP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1995版* 1975(19)1973---方法1988---品种**第十三改正版****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品种不断扩大USP版本19(1975)22(1990)23 24(2000)*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⒋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a 10g或10ml样品不得检出。
b 1g或1ml 样品不得检出。
c 仅为个别品种要求10~103/1g或1ml。
*d 不列在剂型项内而以说明提出,意即不作为常规检查,如有检出,以不合格处理的依据。
二、稀释剂的种类* pH7.0缓冲氯化钠-蛋白胨水: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钠4.30g,蛋白胨(肉胨或酪胨1.0g纯水1000ml/L。
溶解以上成份,加入1~10g 吐温-20或吐温-80。
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作用:可调节供试液pH至近中性,其中蛋白胨对菌细胞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菌数及控制菌的测定。
吐温加入对含油性供试品的助溶具有作用。
** USP、BP微生物限度(污染)检查用稀释剂,除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胨水外,尚采用以上两种培养基,直接稀释供试品并作增菌培养.。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适于本公司原辅料、成品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操作。
3.责任: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检验员。
4.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方法。
5.内容: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及大肠埃希菌检测5.1 简述◆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也是用于评价生产企业的药用原料、辅料、设备、器具、工艺流程、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这是活菌计数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常用的一种方法。
以在琼脂平板上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成一个独立可见的菌落为计数依据。
该法测定结果只反映在该规定条件下所生长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数。
不包括对营养、氧气、温度、pH 和其他因素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一个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均可由一个或多个菌细胞生长繁殖而成。
因此供试品中所测得的菌落数,实际为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y,cfu),不应理解为需氧菌、霉菌、酵母菌的个数。
5.2 设备、仪器◆设备◆洁净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
●结构和要求洁净实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舱,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
洁净实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洁净实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温度、湿度洁净实验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
●操作间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洁净度不应低于 C 级,局部洁净度为 A 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通则1105-1106) 三、 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 控制菌检查法7. 实验技术&附件1. 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L1成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 一”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1.2工艺用水微生物限度标准1.3内包装材料微生物限度标准说明:1・”一”为每100 cm2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丄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直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它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0 ;电炉(或其它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匕);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mi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O.lg); 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f 10〜12cm)、培养皿(f 9cm).量筒(100ml).试管(18x 180mm)及塞、吸管(lml分度0.01, 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洛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
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和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
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 次。
232己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需先经过灭菌处理后再按常法洗涤。
试管及培养Ell: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C灭菌30 分钟。
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吸管:全部直立浸没于清洁液的长筒形容器中,筒底应衬有棉或橡皮垫,以防管尖损坏。
24小时后,逐支用流水重复冲洗洁净,晾干后包扎灭菌备用。
载、盖玻片:应分别浸泡于清洁液12〜24小时后,取出用流水冲洗, 再放入3%~5%肥皂水或5%碳酸钠液内煮沸10〜15分钟,待自然冷却后, 再用流水冲洗。
沥干后置95%乙醇中浸泡,晾干备用。
2,3,3玻璃器皿用前应洗涤干净,无残留抗菌物质。
吸管□上端距0.5 cm 处塞入约2cm 的适宜疏松棉花,置吸管桶内或牛皮纸袋中。
锥形瓶、量筒、试管均应加棉塞或硅胶塞,若用振荡器制备混悬液时,尚需用玻璃纸包裹瓶塞(以免振荡时供试液污染瓶塞),再用牛皮纸包扎。
玻璃器皿,均于160*0干热灭菌2小时或高压蒸汽121C灭菌30分钟,烘干备用。
2.4用具2.4.1大、小橡皮乳头(放于干净带盖的容器中,并应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O242无菌衣、帽、□罩、手套(洗净后配套,用牛皮纸包严)灭菌,备用。
也可用一次性无菌衣、帽、□罩、手套。
2.4.3接种环(白铉金或镇辂合金,环径4〜5mm、长度6〜10cm)、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灭菌剪刀或灭菌手术刀和灭菌银子、灭菌称样纸、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白瓷盘、洗手盆、陶瓦盖(12 cm)、实验记录纸等。
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3」消毒液、稀释剂及试液。
3.1.1 0.1 %苯扎溟披溶液:供洗手、擦拭操作台面用。
3.1.2 5%石碳酸溶液:配制后装入玻璃消毒缸内,供消毒带菌吸管用,抑或选用其它适宜消毒液。
3.13 75%乙醇溶液:配好后制乙醇棉球,供擦手、擦拭操作工具用。
3.1.4.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氯化钠9.0g,加水使溶解成1000ml, 121C 灭菌20分钟。
3.1.5.司盘・80、单硬脂酸甘油醍、吐温・80:供非水溶性供试品供试液制备用。
3.16无菌0.1 %氯化三苯四氮0坐溶液(TTC):取氯化三苯四氮呼O.lg,加水使溶解成10 ml。
3.1.7.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O.lg,加入95%乙醇300ml,水适量,使溶解,再加水至500ml o3.1.8. V-P试液:①氢氧化钾试液:取氢氧化钾40.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②a ■奈酚乙醇试液:取a -奈酚6.0g,加无水乙醇使溶解成100ml o3.19革兰染色液:①沙黄染液:取沙黄0.25g,加95%的乙醇10ml,使完全溶解后,加水至100ml;②结晶紫染液:取结晶紫l.Og,加95%的乙醇20ml,使溶解,加1%的草酸钱溶液80ml,混匀。
静置48小时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③碘试液:取碘化钾2.0g,加水3〜5ml使溶解,加入碘片l.Og,使全部溶解后,加水稀释至300ml,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3.1.10.中性红指示液:取中性红l.Og,研细,加95%乙醇60ml,使溶解, 再加水到100ml o 变色范围pH6.8〜8.0(红〜黄)。
3.1.11.亚甲蓝指示液:取亚甲蓝0.5g,加水使溶解成lOOmlo3.1.12.漠麝香草酚蓝指示液:取漠麝香草酚蓝0.4g,加lmol/L氢氧化钠溶液0.64ml使溶解,再加水至lOOmU变色范围pH6.0〜7.6(黄〜蓝)。
3.1.13.酸性品红指示液:以酸性品红0.5g,加水100ml使溶解,再逐渐加lmol/L氢氧化钠溶液16ml,每加1滴均应将溶液充分摇匀后再加第二滴, 直至溶液呈草黄色;于沸水内保持15分钟,再静置2小时,滤过,即得。
优点:无色,在倒管内早期发酵易观察,不易被还原。
变色范围pH6.0~7.4(红一黄)o3.1.14.曙红钠指示液:取曙红钠2.0g,加水使溶解成lOOmlo3.1.15.靛基质试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l.Og,加入95%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浓盐酸20ml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置冰箱保存,备用。
3.2培养基321 .培养基的制备及储存3,2丄1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器内。
加入纯化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结,待其溶解后补足水分。
3.2.1.2在使用干燥培养基时,先将纯化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后称取一定量培养基干粉放入水中,静置10〜15分钟,搅拌,振荡,或延长时间以促进溶解,一般不要加热,必要时加热,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 避免某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3.2.1.3校正酸碱度: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值。
测定pH值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干燥培养基一般己校正过pH值,用时也必须再验证。
pH值测定时,一般用指示剂滴入培养基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或用pH计校正,如与所需pH值不符,可用酸或碱液加以校正。
一般用氢氧化钠校正的弱碱性培养基,高压灭菌前培养基的pH值高0.2左右,灭菌后基本合适。
调整pH值后要加热过滤,使培养基澄清。
322培养基的分装:322.1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在高压灭菌前分装,约装试管容积的1/3, 在灭菌后还要加入成分的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于灭菌试管或锥形瓶中。
322.2固体培养基一般分装在250 ml、500 ml锥形瓶中,高压灭菌后根据需要分装平皿或试管。
平皿:如倾注平血,应在无菌室中放置3—4小时,如用塑料平ini须在35C培养箱中倒置30一60分钟。
水蒸气会自然蒸发。
斜⑥:制备低层斜廂分装于试管,约占容积的1/5,灭菌后趁热斜放于细玻璃棒和木杆上,使成斜度,分装时注意管□和瓶塞上勿沾有培养基,避免污染。
制备高层斜廂分装于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1/3,灭菌后趁热放置成高层短斜面,待其凝固后应用。
323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和压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
普通培养基多采用1210、103.42kPa灭菌15分钟,但容器和装量较大时,可延长至20分钟。
高压灭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逬行,必须逐渐加热,彻底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再逐渐升压保持预定的压力和时间,达到全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324培养基的储存:保存培养基的时间需视培养基中水分蒸发的程度及有无污染而定,已制备好培养基要保存于冷暗处或冰箱中,但由于各种培养基的性质不同,不可能固定一个保存期限。
制备好的平板或试管培养基,为防止水分蒸发,应置于塑料袋内,4住保存,㊁延长使用期限。
微量生化反应管熔封于细玻管内, 室温下可保存1年左右。
3.3注意事项:3.3.1采用干燥培养基时,按说明配制,应对灭菌后的培养基pH值进行校验。
若为自配培养基,原料应挑选,琼脂凝固力应测定,以确定配制时琼脂的用量。
试剂规格要求应为化学纯(CP)以上规格,其中不能含有对细菌、霉菌、大肠杆菌生长有害的抑制物。
3.3.2配制的培养基不应该有沉淀,如有沉淀,应于溶化后趁热过滤,并应于2小时内灭菌,避免细菌繁殖。
3.3.3培养基的分装量不得超过容器的2/3,以免灭菌时溢出。
包装时,塞子必须塞紧,以免松动或脱落造成染菌。
334配制培养基的pH值测定时,其波动范围应在规定的pH ±0.2之内, 还需注意高压灭菌后的pH值变化。
3.3.5每批培养基均应有配制记录,包括名称、配制量(各种成分用量)、配制者、校对者、配制日期以及性能和无菌试验。
3.3.6每批培养基在用于样品的分离鉴定之前均应作性能试验,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性能试验须用已知标准菌株进行预试,符合要求方可应用。
3.3.7棉塞以普通棉花制作,棉塞松紧应适宜,过松易污染杂菌,过紧影响透气性;每次用后需高压灭菌并随即烘干,要防尘、防霉;变硬无弹力时需更换。
3.3.8各种试管应先配上合适的棉塞,待高压灭菌后再分装培养基,可防止污染。
339培养基配制时,应先将有沉淀物的原料如蛋白月东、牛肉膏.盐类和琼脂配好,经调节pH值、加热并煮沸溶化后再滤清;滤清时注意趁热过滤,滤除异物、沉淀后,应将蒸发失去的溶液量按原溶液量加纯化水补足。
3.3.10应严格遵守各种培养基规定的灭菌温度和时间,灭菌后培养基不得有混浊现象,每瓶配制并灭菌后的培养基.稀释剂均应在外表清楚标明灭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