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理想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
居家养老服务论文2篇第一篇一、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目前,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服务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存有以下问题:(一)社区服务设施配备不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表明,城市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6%,农村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5.2%。
养老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无力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社区普遍存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实用性较差,在硬件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活动需求,这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无趣社区服务提供的服务内容一般有健身室或健身小径,一般的生活起居以及文化娱乐等基础性服务。
而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科技的持续进步,老年人对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内容单一的服务不能激起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的向往。
(三)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较低目前,在社区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多是下岗、失业人员,或是不具备文化素养的半文盲人员,他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不清,缺乏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缺乏服务的经验,因而,难以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更不能满足老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四)社区服务资金运转受限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向记者反映,作为民办福利机构,虽然国家政策表示要给予支持,但目前基层政府和部门管得多,服务得少。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来源有限,政府缺乏统领性作用。
社区养老服务本身具有福利特性,各方面政府应该给予适当补贴,不过到目前为止,经费来源不固定,补贴明显低于标准。
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途径(一)完善社区设施,保障社区居家养老老有所养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该建立相对应的活动设施,比如特色食堂、理发造型室、洗衣熨衣间、琴棋书画室、健康养生吧、聊吧、阅览室,健身房等。
这些设施的建立可以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情感宣泄、愉悦身心之处,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实行城乡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归属从老有所为出发,在社区内开展城镇养老模式和乡村养老模式,让老人们自己选择生活方式。
新时代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公共管理Һ㊀新时代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刘㊀梦摘㊀要:十九大报告正式拉开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帷幕ꎬ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发展愿景ꎮ经过长期努力ꎬ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发展ꎬ为习近平主席提倡的新时代 老有所养 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ꎮ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ꎬ让全民充满了新期待ꎬ同时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公共服务面临新的挑战ꎮ关键词:十九大ꎻ新体系ꎻ社会养老服务中图分类号:C913.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183-02一㊁理论革新与发展历程1991~2000年这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ꎬ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ꎮ1993年ꎬ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要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ꎬ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ꎮ近7年ꎬ中国在养老保险领域成绩斐然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紧贴民情的相关政策ꎮ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增强公平性㊁适应流动性㊁保证可持续性ꎮ十八大报告提出ꎬ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ꎮ要坚持全覆盖㊁保基本㊁多层次㊁可持续方针ꎬ以增强公平性㊁适应流动性㊁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ꎬ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ꎮ社会保障好不好ꎬ老百姓可谓是冷暖自知ꎮ根据调查数据得知ꎬ十八大以来ꎬ社会保障相关词汇中养老金热度最高ꎬ说明近年来ꎬ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ꎬ养老保险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ꎬ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ꎮ十八大以来的七年ꎬ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七年ꎬ社会养老保障取得重大进展ꎮ在增强公平性方面ꎬ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㊁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及持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ꎻ在适应流动性方面ꎬ完善转移接续政策㊁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ꎻ在保证可持续性方面ꎬ启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及发展第二支柱ꎮ2017年10月18日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ꎬ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ꎮ我们都知道ꎬ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㊁是经济运行发展的调节器ꎬ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又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ꎬ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ꎬ截至2016年底ꎬ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ꎬ占总人口的16.7%ꎮ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峻ꎬ不可小觑ꎬ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比持续攀高ꎮ如何发展老年事业㊁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㊁解决老年社会问题ꎬ这无疑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老年相关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期许与挑战ꎮ十九大报告提出ꎬ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要求是兜底线㊁织密网㊁建机制ꎬ目标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㊁城乡统筹㊁权责清晰㊁保障适度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ꎮ这个方针政策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目标㊁方向以及实现的途径ꎬ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成熟与稳定ꎬ该报告提出的方针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ꎮ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ꎬ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思想的启蒙ꎮ二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新机遇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政策ꎬ为新时代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㊁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机遇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开展与革新ꎬ既要扎根于现实基础和基层条件ꎬ又要把眼光放长远ꎬ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齐头并进ꎮ(一)在全国实行全民参保我国的养老保险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全民参与和全民覆盖ꎮ十三五规划对于参保率提出了要稳定在95%的期望值ꎬ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养老保险ꎬ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ꎮ我国没有发生人口老龄化现象前ꎬ基本是代际养老ꎬ但是仅仅依靠子女来养育父母ꎬ已经不能应对供给能力有限㊁资源有限和需求量巨大的养老现状了ꎬ这并不代表现实中代际养老不再重要ꎬ而是需要国家㊁社会和家庭来共同承担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ꎬ收获归属感与自豪感ꎮ(二)加快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我国二元格局下ꎬ城镇与农村的区域发展和服务水平一直有很大的差距ꎬ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ꎮ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众望所归ꎬ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大举措ꎮ在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的基础上ꎬ可以学习其他福利国家的激励政策ꎬ引进长缴多得㊁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ꎬ此条措施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所著的«贝弗里奇报告»中就有所提及ꎬ他认为国家的养老保险缴费机制不应该一成不变ꎬ可以适当调整ꎬ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状况ꎮ新农保与城居保在政策上是非常相似的ꎬ将两者合并意义非凡ꎬ并且要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衔接妥当ꎮ我国到2022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可以基本形成ꎬ将二者进行完全的统一可以极大地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㊁加快人口的流动ꎬ确保全民都可以享受基本的养老保障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ꎬ党聚焦当下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城乡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ꎮ党坚持以人为本ꎬ城乡必须要协调融合发展ꎬ也是对全民的公平正义提出了捍卫ꎮ将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无疑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ꎬ一步一步消除全民追求更美好生活需求的障碍与壁垒ꎮ不仅仅出于养老保障领域ꎬ也是医养结合制度的安排ꎬ老年群体对于养老与医疗的同时需求与日增长ꎬ在老龄化加速的381背景下已刻不容缓ꎮ(三)以立法为 兜底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要兜底线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前前后后也发展了20余年ꎬ各个方面也基本发展成熟ꎬ应该把条款政策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层面ꎬ加强保障力度ꎬ起到兜底的作用ꎬ也象征着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迈入了新时代ꎮ(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多元化社保基金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养老基金ꎬ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和空账运转的现象不容小觑ꎮ目前我国总结存超过4万亿元ꎬ千亿量级的投资只是一个开端ꎬ要突破地方向中央归集投资资金的壁垒㊁冲破心理和现实障碍ꎬ尽早达到万亿量级的任务很艰巨ꎻ如果全部委托社保基金会投资也并非长久之计ꎬ需要研究更多元化㊁专业化的养老基金投资体制ꎮ在市场上寻求合适的投资机构和组织ꎬ例如大型的商业保险公司投资运营必须做到市场化ꎮ(五)进一步促进公共养老服务市场化人口老龄化使得公共养老服务建设尤其迫切ꎬ养老保障的内涵拓展同样促使养老服务的发展成为必然ꎬ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ꎬ如何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尤为重要ꎮ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在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借鉴企业管理办法ꎬ引进竞争机制ꎬ打破政府垄断ꎬ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公共服务的高效供应ꎮ我们的公共养老服务同样适合采取这种方式ꎮ可以更多地依赖市场㊁家庭以及志愿服务群体来满足老年群体对公共服务的需要ꎮ政府可以采取预算安排和制定政策来形成经济刺激ꎬ引导社会各个组织参与到公共养老服务的提供浪潮中ꎮ近年来ꎬ国家纷纷效仿的 PPP模式 越来越被认可和采用ꎬ2014年财政部首次正式提出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的标准说法ꎬ也是首次对 PPP模式 提出借鉴与学习的指导性意见ꎮ三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新挑战没有一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始终是风平浪静和畅通无阻的ꎬ其间肯定伴随着很多困难与阻碍ꎮ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保障领域的方针ꎬ无疑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老年服务的发展有了新机遇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ꎮ(一) 老有所养 有两个难啃的 硬骨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ꎬ老有所养最难啃的硬骨头有两个ꎬ第一个是如何让所有人都能参加养老保险ꎬ也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的问题ꎮ目前覆盖率近90%ꎬ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ꎬ仍然有1个亿的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ꎮ主要有三种人群:灵活就业人员㊁新业态就业人员㊁农村自住人口ꎮ有一部分群体认为缴费期限太长ꎬ更看重眼前利益ꎬ很多农民认为缴费时间太长不安全ꎬ也有一些人对国家的政策不了解ꎬ认为有钱还不如存入银行ꎬ随用随取ꎬ也有一些贫困的山区或者农村家庭依旧没有摆脱贫困ꎬ没有能力承担养老金缴费的支出ꎬ因此如何改变这个现象是实现全民参保的关键点ꎮ第二个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ꎬ必须尽快实现全国统筹ꎬ不同的省和不同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水平也不同ꎬ很多西部的省份养老保险的负担很重ꎬ因而在全国实施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制度刻不容缓ꎬ按照以往的制度安排便是先实现省级统筹再实现全国统筹ꎬ全国统筹可以平衡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差异ꎬ均衡各省的负担ꎮ(二)社会养老服务基本方式 非理性 选择机构服务和居家服务共同致力于满足老年群体的服务需要ꎬ二者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ꎮ自力㊁居家㊁社区与机构等养老服务方式相互依赖㊁互相促进ꎬ共同组成了社会养老服务的基本方式ꎬ过分地强调其中一种养老方式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理智的ꎬ更不利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ꎮ1.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差异过大很多农村虽然建造了农村养老院ꎬ但是很多都形同虚设ꎬ很少有老年人愿意去养老院养老ꎬ养儿防老的观念依旧盛行ꎬ很多农村老年群体希望依靠子女养老ꎬ但是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向城市流动ꎬ导致很多空巢老人无人照料ꎬ只能自力养老ꎬ很多农村老人生活节约ꎬ认为去养老院每年需要一定的费用ꎮ另外一个问题同样不能忽视ꎬ很多农村养老院缺少有专项技能的护理员ꎬ也是造成很多农村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的原因之一ꎬ如何加强引导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ꎮ2.老年群体的专门性陪护机构经济压力大养老院的日托服务ꎬ虽然配套一流ꎬ但定位偏向中高端人群ꎬ价格较高ꎮ而一些由政府托底的老年日托所ꎬ虽然收费较低ꎬ但也因此导致经营压力越来越大ꎮ老年日托所的功能ꎬ不应该仅仅只是为老人提供饭食和娱乐ꎬ更多的应该体现在 照护 之上ꎮ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社会养老服务方式的需求ꎬ政府应该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度ꎬ在需要日托所的地区如何使这些日托所不再困扰于经费的问题ꎬ为经营周转而头疼ꎬ需要未来政府和市场合力攻克ꎮ(三)公众满意度不高与财政支持力度偏低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课题组调查数据表明ꎬ2013年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为60.07%ꎬ2014年满意度为60.49%ꎮ公共服务领域公众关注度与满意度排名对比中ꎬ社会保障的排名为第8名ꎬ位于中游水平ꎮ说明国民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养老保障)的满意度不是很理想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ꎮ据数据报告显示ꎬ自2010年至今ꎬ虽然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支出逐年增长ꎬ但是增幅比较小ꎮ2015年在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比上一年增长11.5%ꎬ2017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中ꎬ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比重为11.6%ꎬ与很多社会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差距较大ꎮ如何持续快速提高GDPꎬ以及增加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是个很大的难题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ꎬ我国养老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逐年完善ꎮ养老服务的市场化条件下ꎬ为社会养老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ꎬ同时也带来了新时代的矛盾与挑战ꎮ在 兜底线㊁织密网㊁建机制 的新时代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理念下ꎬ相信我国城乡养老问题定会取得开拓性进展ꎮ参考文献:[1]人民网.大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成就: 社会保障 篇[R].2017-9-30.[2]石仲泉.极不平凡的十九大:不忘初心ꎬ 三新 高照[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ꎬ2017ꎬ11(6):5-19.[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ꎬ2017(11):15-34.[4]一名.十九大以来中国养老保险的十件大事[J].劳动保障世界ꎬ2018(7):31-32.[5]武萍ꎬ张毅.十九大报告对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J].沈阳干部学刊ꎬ2018ꎬ20(2):5-8.[6]李文娜.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当代经济ꎬ2010(23):24-25.作者简介:刘梦ꎬ女ꎬ河北泊头人ꎬ硕士ꎬ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ꎬ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研究ꎮ481。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系列之五-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系列之五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理想养老居住模式的探讨【前言】2012年,润土咨询继续在养老地产领域研究探索,并发布《2012中国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报告》。
报告内容涉及北京、上海、石家庄、济南四个城市共计849个老人样本,被访老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55岁。
研究从老人居住模式的角度出发,对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经济供养与保障、健康状况与照料、子女关系及养老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怎样的养老居住模式能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期为我国老龄化事业做出贡献以及为养老项目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网络日趋健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质量和人均寿命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
我国老龄人口在快速增长,而且是“未富先老”,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都有着深远影响。
2011年2月民政部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直接新增养老服务就业岗位500万个。
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情感束缚与经济制约,决定居家养老依然是未来主流我们每个人不管多大年龄,毫无疑问都在逐渐地成为老人,这个说明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老年化的过程,而不可能是一个年轻化的趋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避免。
但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老年化过程中,尽可能生活的舒服、自然、没病没灾,尽其天年。
老年人在感情上也变得比较脆弱,不喜欢听坏的或悲惨的事情。
在生活中不愿谈生病、癌症之类的话题,更不愿被别人说老了、快死了之类的话,而且老人们开始恋旧,对周边环境、老邻居、旧家具都抱有感情,不喜欢陌生的环境,情感上的束缚是居家养老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口快速老龄化与中国城市养老新平衡模式
所 谓 城 市 社 区 届 冢 养 老 ,指 的 是 以城 市 社 区 力 平 台 ,
提 供 饮 食 起 居 、卫 生 保 洁 、医 疗 保 健 等 服 务 , 实 现 “ 吾 老
老 通 过 积 极 整 合 社 区 内 部 的 各 种 现 存 的 资 源 禀 赋 . 力 老 年 人 老 的 主 要 支 持 网 络 , 以让 老 人 能 够 “ 有 所
下 ,进 入 6 岁 后 老 年 期的 父 母 ,其 子女 往 往 正处 于4 岁 左 右 O 0
巨 即 由 传 统 的 家 庭 养 老 开 始 向 制 度 化 养 老 、社 徙 与 流 动 子 辈 与 父 辈 在 居住 空 间 上 的 分 离 很 可 能 是 长 2
O ,B S 的 内 生 性 功 能 中 分 离 出 来 . 由 专 门 的 社 会 机 顾老 年父 母 的 功 能 。除 了 空 间上 8 !离 造 成 的 不便 外 ,成年 西 方 国 家 , 尽 管 养 老 负 担 同样 沉 重 ,但 是 ,
老 以及 人 之 老 ” 的 社 会 理 想 。可 以说 ,社 区 居 家 养 老 是 一 种 介 于 家 庭 养 老 和 机 构 养 老 之 间 的 新 型 养 老 模 式 借 助 于
包 括 正 规 服 务 、社 区 志 愿 者 以及 社 区 支 持 网 络 等 在 内 的 社
严地在社区中继续生活 。 ( )社 区居 家养 老 的 挑者 是 家 庭 化 养 老 ,或 者 社 会 机 构 为 老 年 人 集 中 提 供 有 偿 的 生 活 照 料 与 精 神 慰 藉 , 或 以保 障 老年 人安 度 晚 年 。对 于 以机 构 照肺 (n L r t oi1 Is 1u 1r a 社 会性 养 老 机 f O规 模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当前 社 会 养老 的 需 g3 ,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丰富的养老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一、家庭养老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庭养老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家庭观念,尊老敬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在这种养老方式下,子女会尽量将父母亲安置在自己身边,为他们提供照顾和关爱。
父母亲也会在家庭中发挥长辈的作用,传授子女们生活经验和道德准则。
二、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对居家环境的重视和独特的居住文化使得居家养老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选择。
在居家养老中,老人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所需。
他们可以与邻里互动,参与社区活动,保持社交关系的稳定和活跃。
三、子女赡养在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中,子女赡养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根据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子女有责任照顾和赡养年迈的父母。
子女会尽力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确保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女赡养被视为一种道义上的义务,也是一种表达对父母孝道的方式。
四、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现代化延伸。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老年人纷纷移居到城市中的养老社区。
这些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设施,如医疗保健、康体锻炼、文化娱乐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提供了一个社交和互助的平台,让老年人能够与同龄人共度晚年。
五、养老院养老院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养老方式,但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养老院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养老院中,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照顾和护理,医疗、饮食、娱乐等方面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对于那些没有子女或子女无法照顾的老年人来说,养老院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选择。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
田园式养老:最理想的晚年生活方式
田园式养老:最理想的晚年生活方式有人说最理想的生活是:在大城市奋斗,在小城市生活。
久在樊笼,很多人都会幻想这样一支田园牧歌:晨兴而起,荷锄而归,每天亲近的是泥土与花香,远近可闻的是鸟鸣与蛙声……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是我希望年老的时候,能有一座小院,院里搭一座葡萄架,种几棵榆钱树;两亩田地,田里种瓜种豆种青菜;三坛老酒,一坛与家人细品、一坛与朋友畅怀,最后留一坛与清风小酌。
喜欢吃绿叶菜,就种上菠菜,小青菜,生菜…喜欢吃韭菜饺子,就种上几行韭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在这里,你所关心的不再是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它们到餐桌上真正的味道;不再是房价物价空气污染,而是蓝天与晚霞;不再是浮躁的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自己!在这里,你可以重拾田间劳作,除草施肥,农场耕种,置身淳朴的乡野田间,感受人与人最质朴的情感,尽享“田园慢生活”!在这里,让孩子亲近自然,通过收获田间野趣,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让孩子们也体验一下我们童年的乐趣!有人说,人生前半程看风景,余下半程看风景里的自己。
那么,就在时光无声处,退守在五彩田园的诗意与宁静里,将自己与自然与土地融为一体,闻一闻泥土的气息。
一粥一饭,一茶一花,这就是老了之后,最欢欣的事情。
当一套房的欲望,变成一篮菜的念想,其实不管身处何处,生活都会自在很多。
悠闲懒散的日子里,静静地躺在院子里,不想惊动风,不想惊动雨。
不去打扰别人,亦不被别人惊扰。
迎着连绵的山峰、迤逦的农田、小溪流水潺潺;青砖黛瓦、黑白映画;田里劳作的村民、路上悠闲的老人;这莫不就是,我们心中的田园牧歌。
见证了漫天花雨,邂逅了云蒸霞蔚,才发现,生活很忙碌,工作不停歇,都只是为了老了之后,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
在这里,每一个日子都有迹可循,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生活重归于朴,既充实又新鲜。
炊烟袅袅,时光很慢,比从前还慢。
时光如此静好,幸福就在此刻,小院清幽,日出日落,生活简单恬然。
只愿在夕阳的余晖里,与爱人相携相扶,走过铺满鲜花的小路,走过四季,一起慢慢变老。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及案例分析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及案例分析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1家庭养老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2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2.1案例2.1.1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广州友好老年公寓是由广州友好医院兴办的养老机构,是全国最大的、集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公寓主要包括公寓和会所两部分,会所内设老年大学、寿星农庄、怀旧馆、寿星网吧、图书室、老人文化广场、大型歌舞厅、音乐茶座、自选商场等,并且每天都为老人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友好老年公寓环境优良、人情味较浓,因此,除本市市民外,还吸引了众多的香港老人来此养老,是民办养老机构中非常成功的一例.1)北京银龄呵护中心位于西城区北草厂的银龄呵护中心是北京市第一家无障碍老年公寓,是一家五星级标准的养老机构.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行动主要靠轮椅,银龄中心就把无障碍设施细化到了每一个角落,深入到老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这里所有的地面都是防滑的,所有的墙壁都有两种高度的扶手,所有的电梯都有盲文提示、语音提示.老人居住的每个房间都有数个呼救器,呼救器直通护理站,老人一按,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老人所处的方位,及时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呵护中心还委托附近的复兴医院,对老年住养服务、日托服务、康复健身服务等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老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快速通道.银龄呵护中心的服务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已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2.2盈亏现状分析有调研资料表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保障定位,不同服务项目,不同选址分布,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创办时期,不同管理理念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最终的盈亏状况.相对而言,定位高收入的保障对象比定位中低收入的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主要服务于高龄,生活难以自理者的康复医疗项目比主要服务于较年轻健康者的生活基本项目更能营利;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公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比边远乡村,人员稀少,基础设施缺乏,嘈杂喧闹地址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床位较多,面积较大,投资较多的大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比小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创办期较长,市场经验较丰富,顾客资源较稳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比创办期短,缺乏经验,服务资源流动性大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要好;边干边学,人性化,规范化公司式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比盲目上马,文本化,混乱化家族式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由于真正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的养老服务产业化试行时间还不久,从大部分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情况看,他们在短期内基本为保本微利经营.2.3盈亏原因分析具体而言,制约养老服务机构赢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3.1产业化意识不强.以往由于养老服务方面主要以国有福利性养老机构对五保户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为主,对于集体养老及机构运营方面缺少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实践经验总结;2.3.2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养老服务产业的服务群体较特殊,统称银发人群,但在具体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时,不能过于笼统,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入住原因,不同服务需求等方面对于老年人的影响,在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充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身最有优势的资源和最有把握的方向确定细分的目标市场.一旦在某方面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可以继续扩大规模或扩大范围,尽量提高该目标市场的占有率;2.3.3规模效益不明显.据民政部的资料,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资金平均要每张床位几万至十万元,由此可见,要扩大规模,首先要有足够的投入资金.在保证入住者的居住条件不恶化的情况下,如果适当的扩大规模并达到一定的入住率,则可以降低人均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并形成聚集效应,可以增进对外辐射功能,减少对外宣传开支等的人摊成本;在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养老机构中,伙食标准与住宿条件已相当艰苦,在成本无法再降的情况下,若提高收费水平又将减少入住率,进而抬高人均成本,从而难以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所以要积极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增加赢利的可能;2.3.4服务方式较单一,由于服务人员不专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项目估计不足,基本停留在对于生活可以自理者提供住宿,卫生,饮食等服务,对于生活轻度不能自理者提供生活护理的服务,对于重度不能自理者提供康复服务,但服务水平较低下,服务内容多为满足物质性需求,形成严重的结构雷同格局,最终出现一方面大量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良好愿望难以落实,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资源闲置的错位现象,而且单一无特色的服务不能形成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源泉,对于收入增加形成瓶颈效应,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潜力.2.3.5风险评估不全面.养老服务产业本身有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市场潜力大,不确定因数增加的特点,如果缺乏对养老事业的正确认识,忽略风险评价,往往会导致破产的不良后果.2.4模式点评机构养老曾被认为是现代化的社会养老模式,有人极力予以鼓吹,养老院有专职养护人员和配套的养老管理,专业水平比较高.但根据中国国情,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养老院、老年公寓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有以下方面的原因:2.4.1造成资源的浪费.老人原来都有自己的住所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老人进到养老院以后,这些都将闲置,而养老院要重新占用土地资源和水电资源,造成浪费;2.4.2养老院的收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并非多数家庭能够承受得了,而且,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养老院难以容纳的;2.4.3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地方,和原来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将增加他们的失落感.许多养老院里都是能活动的老人与患病的、卧床的、痴呆的老人混居,一进养老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老人进到养老院,对于子女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老人来讲,往往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机构养老虽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3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3.1案例3.1.1上海:1997年开始,上海就设立了名为“88547”(拨拨我社区)的社区服务网,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支撑它的是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种老年活动室、老年茶室、敬老院、老年医疗咨询室、家庭病床、老年互助组、老年食堂、老年浴室等等,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众多城市社区所仿效. 3.1.2广州:广州市的社区服务网络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不少街道都建立了敬老院、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等等,有的街道还为孤寡老人安装了“生命钟”,老人有紧急需要时只要一按“生命钟”,邻居就会过来给予帮助.3.2模式点评社区居家养老相对于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而言,可谓兼有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短处,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它的优越之处有以下几点:3.2.1社会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资,一个社区只要有几间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3.2.2大量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饮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会继续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社区服务的方式把家居住房设施变成一个老年公寓;3.2.3所需费用较低,服务方式灵活,可以自由选择.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服务方式,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选更多一些的服务,条件差的可以选择最基本的服务;3.2.4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不离开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满亲情的养老护理服务,老人对这种养老模式是非常欢迎的,他们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感.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2.5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具有医学或护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护养人员奇缺.一些社区仅能配备一名专职医生,这显然不利于保证老年人日常保健目标的实现;3.2.6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以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情感沟通为主;3.2.7资金来源上过度依赖社会力量和慈善捐助,自身缺乏应有的积累;3.2.8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不广,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只有符合了一定标准的老年人(如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等)才能成为居家养老院的成员,享受相应的服务,而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普通的老年人并为纳入到服务目标人群中.4新兴的养老模式4.1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这就是台湾最新推出的房地产概念——养生文化村.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为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今年3月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非常受客户欢迎.据介绍,该文化村占地34公顷,内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今年10月,第一期706户入住,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之一.养生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村内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内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村里还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台湾被视作平价.台塑集团初步规划,除林口之外,还将在嘉义、宜兰建设第二、第三个养生文化村,三地的初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新台币.4.1.1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老人院、疗养院等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4.1.2长庚医院完整的医疗护理,而且平价但高级的定位,为其它银发住宅所不及的;4.1.3强调以长庚医院为基础的医疗系统,为高龄者健康的把关,并首采连续式的照护让高龄者不至于受迁移之苦,能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接受不同的照护,以作为和其它业者比较的最大优势;4.1.4透过房屋中介、媒体、讲座等,让消费者了解银发住宅所要传达的精神.4.2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太申祥和山庄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辅以苏州园林式山水,是集养老、康体、娱乐、餐饮、住宿、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服务机构,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新型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会员老人可享受优惠价位及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山庄的“太医馆”是一所创新而不离宗的特型医馆,汇集多名曾经担任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和现任保健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四大名医”及国家级中西医专家的后代及嫡传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等40多位“皇城国医”,为会员们提供一流的、特色医疗保健服务.其他娱乐、住宿、及针对老年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养老会籍有:祥和会籍、太申养老会籍、太申尊老会籍、太申至尊尊老会籍共计四种.祥和会籍和太申养老会籍会员在山庄居住,可享受会员房价;太申尊老会籍会员可享受免费专属标准房间的居住权;太申至尊尊老会籍会员可享受我院提供的免费专属一居室套房的居住权.4.2.1模式点评:1)太申祥和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新型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它开创了敬老院与俱乐部相结合的崭新模式;2)第二,山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敬老事业相结合,创立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新模式,汇集了多位“皇城国医”,为会员提供服务;第三,山庄的环境及文化氛围.区别于其他的老年服务机构,这里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辅以苏州园林式山水,使人体验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底蕴,营造出一个天人合一、养生保健、修身养性的绝妙之地.4.3以房养老“以房养老”通常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的概念从西方国家介绍到中国之初,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很多人认为,在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独生子女负担加重的中国社会,采用反向抵押的逆按揭方式“以房养老”,无疑是未来老年人减轻养老负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事实到底怎么样呢?4.3.1案例:但早在2005年4月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汤山留园养老公寓,作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一套“以房换养”的操作方案,一度引起了多方关注.然而时至今日,历时两年,该方案并无一人签约.有消息说,此养老公寓即将进行工商注销,这表明:南京的“以房养老”试点已濒临夭折.目前,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也采取了类似“反按揭”的方法,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由其将老人原有住房出租,以租金收入入住太阳城;或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人的原有住房与“太阳城”的老年公寓进行等价换房,到老人去世之后,再将原置换的房产折价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目前已有许多老人对此种销售方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4.3.2模式点评:“以房养老”模式目前在我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传统观念的羁绊.尽管不少老人都觉得这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但是实际愿意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在中国,历来都是“养儿防老”的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得养老负担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人重视安身立命的家园的传统,让老人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民间机构、银行或是保险公司,以换取养老费用的时候依然存在很多顾虑.大多数老人都表示,难以真正义无反顾地将舍弃“家园”,甚至觉得这样做有负于自己的子女.子女们在感情上也很难接受老人的遗产变成保险公司财产的现实.这些可能导致“以房养老”难以打开市场.但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总要经过人们一定时间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从当初南京推出住房倒按揭到今天的北京太阳城模式,人们的观念在逐渐改变,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肯定也要时间的.4.4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又可称之为移民养老、移居养老.是利用移入地和移出地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费标准的巨大差异和气候、环境自然养老资源的巨大差异,实施老人移民养老.异地养老又分为几种类型:4.4.1异地购房异地购房主要出现在海南、大连、青岛等气候、环境宜人的城市或大城市的周边地带.以海南为例,海口岛外购房者的比例是73%,三亚岛外购房者的比例是85%.这些购房者,主要有上海、浙江、江苏、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陕西等省市.2004年海口积压的房地产中有35%左右由省外购房者购买,其中很大一部分购房是用于度假和养老.据有关人士介绍,海南房地产项目在上海颇受养老型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养老型消费者在所有购房者中占60%的比例.在蓬莱,外地购房者占蓬莱房地产销售市场20%-30%的份额,其中60%以上的异地购房者购房目的是养老.因为这些异地购房者的存在,大连、青岛、海口等城市,都曾提出建立全国性养老基地的设想.另一种情况出现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在上海,一份关于“养老型”住宅购买意愿的调查显示,在上海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人群中,过半数愿意购买“养老型”住宅,其中,9.9万被访者希望购买郊区或周边城市的“养老型”房产.近两三年来,类似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型”楼盘日趋升温,太仓、昆山、吴江、南浔、嘉兴等地“遍地开花”,从地图上看,这些楼盘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绕上海的“养老房产带”.目前,大多数推出“养老型”房产的开发商都限定了入住居民的年龄.比如,上海首家集居家与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养老社区“亲和源老年公寓”就要求居住者为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对房产开发商而言,年龄上的硬性限制,既有可能是该处房产占据细分市场、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有可能成为“曲高和寡”的门槛.在北京,银龄(SilverAge)是首批进入大陆新兴养老院产业的公司之一,它计划在北京市中心西北40多公里的小汤山建立拥有525幢房屋的养老住宅区,被命名为自在人家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机构).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该公司还将为需要不断接受治疗的老年人建立一所疗养院,并为来访者建一所拥有20个房间的宾馆.首批300幢房屋将于2008年4月完工.由于政府的减税措施和该项目低廉的土地成本,预计,4年内股东们将得到37%的回报率.该公司总投资估计达到2300万美元.4.4.2“候鸟式”养老一种异地置换旅游模式(候鸟式养老)也在国内非常流行:“飞”到南方过冬,“漂”到北方避暑,吃住在老年公寓比住旅馆划算得多,养老的同时还能旅游……这种新型的互动式异地养老模式可以通过全国养老机构对接的形式,构建全国异地养老服务平台和网络,组织老年人到外地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特色治病等.这种模式已悄然在一些大城市兴起.其中,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首先策划了“快乐夕阳之旅”系列活动,大连至北京,北京至大连两地老人互动养老,“大连至海南”互动养老、“日本至大连”互动养老、“香港至大连”互动养老等多次活动.。
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文化——基于文化与功能视角的一种解读
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也使家族成为族人在建立 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
以上 人 口也不 过是4 %而 已郾 。
至 于 中国 , 6 0 岁与 6 0 岁 以上 老年 人 , 1 9 5 3 年约有
4 0 0 0 多万 人 , 占总人 口的7 %, 而1 9 8 0 年 代有 8 5 0 0 万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 1 ) 对老年人作为个体生存权 人 , 约 占总人 口的8 %t 3 1 。 但, 由于中国人 口 基数大 , 所 利的维 护 ; ( 2 ) 由( 1 ) 而派生 出的种种权利( 如居住、 以比例虽低老年人 口总数却不低。 经济保障、 医疗保健等 ) 亦应得到维护; ( 3 ) 对老年人 由于 以上 老年 人 口在 总 人 口中这 样 的变 动 , 因
的。这使 家族成 为农耕 社会 一个相 对封 闭 的乡村 社
述, 当一个社会生产力很是低下 , 没有足够 的食物来
供养不从事生产的人 口的时候 ,其时老年人和残疾 者一样都是人 口群体中不受欢迎的人 ,待生产力的 发展达到可以供养不从事生产的人 口时 ,这样的习
惯 和观念未 必会马 上改 变 。所 以 , 可 由此 推断 , 中国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2 9 8 7 ( 2 O 1 5 ) 0 5 — 0 O 8 9 — 0 8
以往的研究较少从文化角度对养老问题进行解 店猿人化石的分析 ,中国猿人 1 4 岁以下 的占6 9 . 2 %, 读。 但笔者通过多年经验研究发现 , 中国社会中的养 还未成年 即天亡 。凡乐易斯( V a l l o i s ) 研究欧洲尼安 老文化对养老功能的执行有着重大的作用 ,故在本 德特人的化石 , 认为死于 1 1 岁左右的为4 0 %, 4 0 岁以 文中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实行居家养老的背景1
一.实行居家养老的背景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2009年8月27日,《长江商报》刊载了新华社记者26日在长春召开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获得的最新资料: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
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2、我国的家庭结构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不得不长期执行一项十分严肃的“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从而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的所谓“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模式。
当年,首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公民目前已进入老年,日后也将会有一大批人陆续进入老龄行列,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和社会养老问题突出。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特殊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和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3全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足,尚未意识到占总人口14%以上的老年人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涉及到全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关系不顺,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老年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不仅数量缺口大,质量也急需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四是老龄工作法制管理不完善,对已颁布的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普及力度不够,特别是老年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的部分中青年人,对有关内容知之甚少和落实不力,成为老年群体法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解决养老难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地方
选择一个理想的退休居住地是对自己一生辛苦工作的一种回报。
中国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房子,然后供孩子上学,再之后还要帮助孩子买房,照顾孙辈。
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从20多岁工作到五六十岁,所有的工作经历和创造的财富,不仅是为了家庭的幸福,也要为了自己的幸福。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为什么我们要保留一部分幸福给自己。
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其实也在维系着家族的尊严。
当有些孩子变得自私自利的时候,我看到那些被依赖养老的父母一生辛苦,受尽了苦难。
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没有跟上,孩子们伤害了老人的心。
如果家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等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就应该独立。
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为我们供养,但至少他们应该给我们一些照顾和关心,让我们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爱好,无论是摄影、自驾、收藏,甚至是参加冬泳。
我们必须为自己留有一个位置,证明自己的存在。
你说,孩子,买房很辛苦吗?工作不够赚吗?你还要我们为你提供帮助吗?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现在应该为自己的幸福多考虑一点,想一点,拼一点。
但是有多少孩子能理解父母呢?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高、灵活性不高的人。
曾经我也责备过我的孩子,为什么你没有给我那个?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问题呢?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拥有解脱的能力?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在三线、四线城市生活得好?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些大城市中找到工作。
那么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呢?我出生在上海,我一定要在上海买一套价值800万元的房子吗?把两边互武的房子都卖掉,一半的财产都留给孩子,这是我身边的一些例子。
如果父母为了筹集资金给孩子结婚,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去郊区购买,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你们也会老去,你们也会有老年生活的需求。
希望从父母那一代开始,要尊重自己,过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修福报,也传递福报给下一代。
我国养老方式发展的“六大”趋势
民生保障·MinShengBaoZhang 我国养老方式发展的“六大”趋势徐国亮随着中国老年化人口越来越多,老年化日益严重。
到底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人们老去之后又将如何生活?这些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落叶归根”“少小离家老大回”……体现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与坚守,在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
因此,“十三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政策投放的重点。
但未来的居家养老将与以往又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正在试点开展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包括配餐送餐、入户护理、健康咨询、医疗保健等专业化服务,走出养老院的围墙,进入居民社区和家庭,至今已有3000多名老人受益。
二、机构养老:让“刚需”老人“有的进”虽然机构养老不是健康老人们的首选,但却可以为那些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在某医院老年科,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两人间里拥有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储物柜等,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可随时呼叫服务人员。
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
让“刚需”老人“有的进”,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选”,这将是未来中国养老机构担负的“双重职责”。
三、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村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农村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同时,留守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多。
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
对此相关部门表示,以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即“以地养老”有望成为解决农民养老资金来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老老相助:养老方式的特色补充“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邻里乡亲照顾留守、空巢老人……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成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成作者:狄宣亚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1年第01期养老,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是人类社会普世的理想愿景。
在老龄化趋势加剧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未来我们将如何养老,值得深思。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其实比想象中严峻。
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 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未来,这一形势将更加严峻。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6.1%。
这意味着什么?目前,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截至2019年底,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为3588.5万,占比28.4%。
届时,中国将逼近日本现在的老龄化水平,面临相当严重的少子化、社会总体劳动力不足等各类问题。
与此同时,如何养老,如何调配社会资源供给大比例的老年人群,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一大问题。
传统上,养老模式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无论东西方,均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未来也依然会如此。
机构养老,无需多言是一种全托式服务,由养老机构负责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
而社区养老则介于二者之间,这一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既可以让老年人有家庭所依,同时又能够提供机构式的服务以及社区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未来,真正有发展潜力的是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的本质,其实是多方资源的整合,需要整合来自企业、政府、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共同为养老服务。
此前相关部委,专门发布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发动物业企业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去。
目前这一领域,有一个时尚的名字,叫“大健康产业”,物业企业发展社区养老,本就是在做“大健康”。
而与大健康相呼应,发展智慧养老,将是社区养老的主要形态。
智慧养老,可以通过构建养老信息平台,将社区范围内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健康、医疗等数据,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同时也提供家政、问诊、文娱等服务。
建一座理想的养老院
招隐山东麓,树木葱茏,是镇江南山风景区延绵的一部分,官塘桥路50号就在山脉延绵下来的小山坡上,是一处宜居宜养的好地方。
这里坐落着一排建筑,居住着一群银发老人。
午间,总有一个人在这里来回穿梭,听着午休时老人们的鼾声。
这个人叫刘彤,是镇江九久老年康复中心负责人。
与十多年前相比,如今的她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这份从容,更多来自对康养事业越发坚定的信念。
2021年1月21日,刘彤代表社会福利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做了题为《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的发言,为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建言献策,受到广泛关注。
做切身体验者“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时间总在抽丝剥茧般把少年变成中年,把中年变成老年。
最让人惶恐的,不是变老后容颜的改变,而是身体的越发脆弱。
这种改变,对子女而言,无疑是一种压力。
对老人来说,会有一种心疼子女伴随而来的愧疚。
这种情况下,家庭负担最重的,是老人“失能”的状况。
“一人失能,一家失衡。
”这句话在刘彤听来,感触更甚。
她至今清楚地记得,十五年前的夏天,她看到母亲的双腿跌撞得青一块紫一块,带着母亲去医院检查后,得到医生答复时的崩溃,“你母亲小脑萎缩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退行性病变无法治愈,按照现在的情况,她很快就需要专人照护了。
”刘彤从医生的语气中听出了母亲病情的严重性。
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她与母亲感情极深,在母亲病情加重无法自理后,她每天往返于工作地南京和母亲在镇江就治的医院,为母亲擦拭身体、按摩……“如果没有切身经历,这种疲惫很难体会。
”刘彤说,“那时候,每天陪护完母亲,等到护工早晨来顶替,我就开车回南京。
由于太累,我经常疲劳驾驶,直到一次建一座理想的养老院文/王若宇刘彤扫码可听本文音频6追尾后才重新审视陪护的价值。
”“久病床前无孝子。
”很多人为了事业选择放弃卧病的父母,用金钱弥补缺失的孝心。
“毕竟你正在事业上升期,给老人安排好一点的养老院照顾就好了。
我的理想是当养老护理的院长
我的理想是当养老护理的院长概述作为养老护理院长,我将全心全意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安全、人性化的养老护理服务,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我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
1. 充实老人生活1.1 优质的养老护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疾病管理、康复护理等。
•注重老人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娱乐项目等,保持老人的积极心态。
1.2 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书法展览等,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
•举办团体活动,如户外郊游、旅行,增强老人的社交关系和身体健康。
1.3 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保证老人居住的卫生和安全。
•充分利用院内空地打造花园、休闲区,提供老人休闲散步和交流的场所。
2.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2.1 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院内规章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和行为规范,确保养老院的正常运营。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特色化的管理模式•根据老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提供独特的服务模式,如亲情关怀、定制化起居生活服务等,增加老人的满意度。
2.3 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组织定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员工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 与社会的互动3.1 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和专业知识。
•定期邀请医生和专家来院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
3.2 与社区的密切联系•扩大与社区的合作,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促进老人融入社区生活。
•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3.3 与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吸引志愿者参与养老护理工作,提供老人陪伴、心理疏导等服务。
•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合理安排志愿者资源,提高志愿者的工作效率。
结语作为养老护理的院长,我将全力以赴地提供最好的养老护理服务,为老人创造幸福、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
养老年度推文主题
养老年度推文主题
1. "追忆过去,展望未来":分享一些养老生活中的美好回忆和最喜欢的时刻,同时展望未来的计划和期望。
2. "养老乐园":介绍一些理想的养老居所或养老社区,包括丰富的娱乐和活动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幸福的环境。
3. "养生之道":探讨一些健康养生的方法和建议,包括营养饮食、适度运动、保持积极心态等,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
4. "老有所乐":分享一些老年人喜欢的爱好和娱乐活动,如读书、绘画、旅游等,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并保持兴趣爱好。
5. "智慧分享":分享一些老年人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和困境,鼓励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6. "家庭和睦":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分享一些与家人相处的快乐时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方法,鼓励老年人与家人保持紧密联系。
7. "社会责任":探讨老年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为社区做出贡献。
8. "前辈传承":强调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价值和贡献,分享一些老年人对社会、职业和家庭的影响力和启发。
9. "金钱智慧":提供一些老年人理财的建议和技巧,鼓励他们在退休后正确管理财务,实现财务自由。
10. "心灵寄语":分享一些励志和正能量的言论和引导,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精准养老: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
表 2 国内外智慧养老实践
案例地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特点
案例来源
自杭州市启动智慧养老建设以来,累计安装“呼叫器”或派
发“关爱手机”13 万台,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养老服务 杭州推行的智慧养老具有普惠型的特
杭州市
安全需求
紧急呼 叫器
提供商相连,为老年人提供安防急救、主动关怀、亲情通话 和生活服务等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养老项目惠及 70 岁以上
依然停留在间断性被动照料阶段,即在老年人和家 理念便是养老的“精准化”。因此,大力发展大数据
属主动提出服务需求后才进行服务供给。近年来, 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破解新时期的养老难题,加
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 快推进养老这项民生工程更好更快发展,是我国养
97
产生和应用,给养老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正在
DOI:10.16149/ki.23-1523.2020.02.004
Vol.17 No.2 Apr., 2020
1 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按照联 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周岁及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就意味着进入了老龄 化社会;超过 14%时,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 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于 1999 年进入老 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8 年,我国 65 周岁以上人口超过 1.66 亿,占总人口数量的 11.9%,如表 1 所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处 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世界银行在 2018 年 发布的《中国养老报告》中预测,我国将于 2027 年 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 口老龄化进程要远远快于中低收入国家甚至快于 很多高收入国家。资料显示,美国、法国、瑞典等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未来理想养老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成了热点和焦点问题。
本文设计并介绍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前医后院的养老院模式,即前门店建医院,店后建养老院。
这种模式为老人提供了两个条件,一是基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照顾,二是充分的医疗保障。
这样的养老院在中国养老市场还没有先例,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比较能够更好地解决老人的医疗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更强的竞争力,必将成为未来养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前医后院模式的介绍与描述,我们设计出专门的调查表,针对居家式养老、独立养老院养老、前医后院养老等三种养老模式,对2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查结果。
标签:中国未来养老;养老院与医院
1 社会理论分析
1.1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人到了65岁就进入了老年生活,但在我国大多数70岁左右的老人只要身体健康,他们不仅不需要年轻人照顾,相反还承担起了照看孙子,承担家务等一系列的体力工作,堪称一个劳动力。
因此出现身体健康70岁以下的老人不会去养老院养老的问题。
1.2 什么样的老人需要到养老院养老
①子女不在身边的高龄老年人(空巢老人)。
②孤寡老人(没有子女)。
③老两口一方已故,身体有病的独居老人。
④子女没有时间照看,身体不健康,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的老年人。
可见,去养老院的老人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身体不是太好,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
1.3 去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有什么需求
①需要有基本的居住条件,一日三餐基本营养,生活照看和护理。
②慢性疾病的用药方案制定和督促服药等。
③定期疾病体检和制定治疗方案。
④老人出现紧急情况下的住院治疗和生命抢救。
1.4 什么样的养老院能够迎合老人需求
①具备普通养老院基本条件。
②具备医疗,护理和慢性病管理经验。
传统的养老院只解决了老人吃住和生活上的照看,而没有解决老人慢性疾病和住院治疗的需求,而医疗服务恰恰是老人最最需要的服务。
2 前医后院的基本思路
将医院和养老院建在一起,开创居住生活和医疗服务双管齐下的养老院,一方面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居住生活条件,同时也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同时满足老人养老居住和医疗保障的养老模式。
3 前医后院运作模式
3.1 医院
①医院对附近居民开放就诊,并通过对外营业获得一定的利益。
②医院对养老院的老人提供慢性疾病治疗方案和住院治疗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治疗。
3.2 实体养老院
①有较安静的周边环境,卫生和舒适的居住条件,有一定的娱乐设施。
②在医院指导下配备一定的护理人员,提供护理并指导和督促老人按时服药。
4 前医后院的养老模式的主要优势
4.1 老人的身心照顾方面
①对于一个有老年疾病的患者不能按时正确用药,只是依靠改善居住环境和改善饮食达到高质量养老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②当老人在养老院病情反复或加重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近在医院住院治疗和紧急抢救,无需将老人再送到其他医院就诊和治疗。
4.2 消费人群心理接受方面
解决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尤其是老人慢性病管理问题,特色明显。
解决了家属把身体不好的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后顾之忧。
4.3 经济共同体方面
①因为医院是养老院的一部分,使得养老院的老人能享受到优质的廉价医疗服务(远低于大医院看病的费用),这样的养老院的竞争实力可想而知。
②医院对外营业不仅能够养活医院而且能够获利,医院对养老院的医疗服务同样可以获益,这样医院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5 前医后院与其他养老方式的对比与建模
5.1 建模思路
本文试图探讨前医后院养老模式相对其他养老方式受人们欢迎的程度,具体分为“居家(结合社区)养老、独立养老院养老、前医后院养老”三种模式。
设计问卷,对三种养老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若干项共同的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由被调查者打分,获得数据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三种养老模式的得分,得分的高低即可表达三种模式的受欢迎程度。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设计针对3种不同养老模式的调查问卷,分别从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安全需要、人际交往需要、经济性、社会效应等方面提出10项指标进行评价。
5.2.1 对三种养老模式进行介绍
居家(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家庭成员在社区帮助下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养老模式。
独立养老院养老模式:提供集中居住空间,满足老年人饮食、生活护理、简单娱乐需求的养老模式。
前医后院养老模式:将医院和养老院结合,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于一体的养老模式。
5.2.2 评价打分表
对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分数,并对每种养老模式下该项评价指标的表现给出分数,打分范围:1—5分,1分最低,5分最高。
5.3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研究小组对24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247份调查结果。
问卷数据填写符合要求,数据有效。
将10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得分以及每种养老模式下,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求取平均值,得到表1。
5.4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4.1 符号和变量表示
10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得分依次记为P1,P2,…,P10;每种养老模式下每项评价指标的得分记为S1,S2,…,S10;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记为q1,q2,…,q10;每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得分记为ZS。
5.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综合评价模型中最关键的是指标权重的确定。
调查问卷中对每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的打分,就是为了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
显然,重要程度分数高的指标,权重应该大。
为了将指标权重作归一化处理,用每项指标重要程度的得分除以指标重要程度的得分之和,得到指标权重,
5.4.3 综合得分的计算
对每种养老模式,用每项指标的权重乘以得分后再求和,计算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5.5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运用所建模型,计算每项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三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得分,得到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三种养老模式的综合得分来看,居家(结合社区)养老模式与独立养老院养老模式的综合得分相差不大,普遍偏低,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常见的这两种养老模式在人们眼中的评价都不高,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也表明这两种养老模式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而前医后院养老模式在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上均明显领先于另两种养老模式,表明前医后院养老模式结合了生活居住和医疗保障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理想的养老模式,值得认真探索和大力推广。
6 结论
中国目前各类型养老院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老百姓对目前的养老院并不认可,绝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配备专业的能够保证医疗和紧急情况抢救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条件。
使更多的老人因为担心自己的老年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帮助而不敢住养老院。
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收集调查表格,进行分析论证,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得出结论。
前医后院养老院方案汲取了传统养老院的优势,同时弥补了传统养老院没有医疗和护理保障的短板,能从各个方面满足老人的需求,也必将成为最受老人欢迎的养老院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