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内能》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优秀7篇)篇一:高二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教学准备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一、内能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

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二、物体内能的改变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

(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

高中物理第5节 内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第5节 内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第5节 内能【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的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就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

【自学质疑】【学习过程】1.什么是分子动能?什么是分子平均动能?为什么说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大小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什么?如下图分子势能变化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分子势能最小值一定为零吗?分子势能的变化与物体体积有什么关系?3.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内能有什么影响?4.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有哪些?例1 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 )A .不断增大 BC .先增大后减小D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做这个分子的内能B.物体内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增大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增加例3 1 g 100 ℃的水与1 g 100 ( ) ABCD.1 g 100 ℃的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例4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巩固检测】1.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C.物体在热胀冷缩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D.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分子势能越来越小2.关于物体内能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一个物D3.一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结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它内能的变化是( ) A BC D4.两分子相距为r,当r稍增大些( )A BC.分子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减小D.因为不知道r5( )A BCD.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的温度越高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内能不可能为零B.温度相同且质量也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D.0℃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水的内能大7.关于温度的概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质温度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当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则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则甲物体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8.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有内能,必有机械能 B.物体的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C.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却不能为零D.光滑水平面上加速运行的物体,由于速度增大,每个分子速度也增大了,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和机械能都增大9.温度相同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之比为( )A.1∶1 B.8∶1 C.1∶8 D.无法确定10.由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 )A.当r<r0时,r越小,则E p越小 B.当r>r0时,r越小,则E p越大C.当r=r0时,E p最小 D.当r→∞时,E p最小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增大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内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了解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课讲解、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内能概念及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4. 内能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内能的概念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并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内能的例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课堂安排:
1. 第一课时:介绍内能的概念和性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能的变化过程,并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
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学习到了内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内能的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深化了对内能与热量关系的理解。

3.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体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的理解和应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节内能的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理解内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了解内能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掌握内能和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内能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引言(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并解释内能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内能的定义和特点(20分钟)通过图示和实验展示内能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特点。

3.内能的计算方法(30分钟)介绍内能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的内能计算方法。

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内能计算方法的本质。

4.内能的应用(25分钟)讲解内能在热力学性质中的应用,包括热容量的计算、热传导和热辐射现象的说明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解决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图示、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会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通过练习题和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情况将是评价的主要指标。

结语: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到更高的水平。

高中物理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高中物理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7.5、内能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温度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特点是多、变、快、乱,在热现象中,关心的是多个发分子,而不是单个分子。

(1)、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m~10-26 kg v=10 5 m / s(2)、温度: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是物体平均动能的标志(3)、温度相同,平均动能就相同,不论物体的组成、结构、种类和物态(无论如何)二、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什么有关?(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分子势能。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
教学内容:内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内能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2.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热量变化和内能的概念,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的升高是由于内能的增加导致的。

二、讲解:
1. 内能的定义和性质: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总和,是物体的热运动和势能之和。

2. 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大小可以通过温度来体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
举例说明内能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计算内能的大小。

四、实验展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内能的大小。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内能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应用性问题让学生解答。

教学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内能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巩固和提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高二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等效性的理解.三、教与学教学过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给定的物体其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导致物体的内能变化,那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来达到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1.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例1】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技活塞【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且两者是等效的.迅速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而且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热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达到燃点即点燃,故A正确.迅速向外拉活塞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缓慢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缓慢推,可充分进行热交换无法确定温度情况,故C错.同理D错.正确答案是A.【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解析】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分子数不同,初始温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选项A不正确.0℃的水结成0℃的冰,既放出热量,又增大体积对外做功,因此,其内能一定减少,选项B正确.一定量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内能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传热和传热方式。

2. 让学生能够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内能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 区分内能和传热的概念。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课件:包括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例展示
3. 实验仪器:热容计、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二、授课(20分钟)
1. 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与传热的区别。

2. 内能的计算方法:讲解内能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步骤,并引入内能定律。

三、实验(15分钟)
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变化,验证内能的存在及其计算方法。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和生动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 7.5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2)

高中物理 7.5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2)

第五节内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的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就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4、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对分子动能和势能的分析,使学生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阅读法、分析比较法、类比法四、学情分析这节是概念性很强的课,又是不能从物理实验或物理现象直接得出的课。

就学生而言,要知道概念引入的目的、确切含义、与其它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所以学生要根据教师给出的例题,经过分析推理后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可能在分子势能的讲解方面,教师要花点时间仔细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请学生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2、引导学生作这样的类比:(1)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分子动能;(2)落下的苹果和地球间有引力作用而有重力势能,分子间有作用力,分子间也有势能——分子势能从而得出物体内能的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二)进行新课1、分子动能阅读课本P14对应内容,作如下归纳:(1)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3)注意:①温度高的物体内部也有动能很小的分子。

②不同物质,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就相同,但分子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

[例1]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体的温度是0℃,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物体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目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目增加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例2]一块10℃的铁与一块10℃的铝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铁的分子动能之和与铝的分子动能之和相等B 铁的每个分子动能与铝的每个分子的动能相等C 铁的分子平均速率与铝的分子平均速率相等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分子势能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再作如下归纳、讲解:(1)分子势能的大小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因为分子势能决定于分子力的大小和分子间距离的大小,而分子力又是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的,故分子势能的大小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

高中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学科:物理
年级:高中
课题:物体的内能
目标:
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内能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 内能的转化与传递。

教学难点:
1. 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3. 实验:内能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引言,引出内能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体内能的兴趣。

二、讲解内能(15分钟)
1. 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内能与热能的区别;
3. 内能的计算方法。

三、内能实验(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内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存在和影响。

四、内能与温度关系(10分钟)
讲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内能与温度的联系。

五、内能转化与传递(15分钟)
探讨内能的转化与传递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传递和转化。

六、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和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内能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了解内能对物体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更加深入地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转化与传递过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物体内能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内能教案人教版
1. 理解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 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内能的微观本质
2. 把握内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容器、水、温度计
2.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展示不同温度的试管中的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试管中水的状态。

2. 提问:试管中的水温度高了,为什么水会热?
3. 引出内能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内能的概念
1. 定义内能:物质在微观层面的分子间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总和。

2. 内能的特点:与物体的微观组成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探究
1. 实验1: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温度升高的速度
2. 实验2: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内能的变化
3. 学生实验分析:讨论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 成员小结内能的概念和特点
2. 总结内能与温度、物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关系
五、课堂拓展
1. 讨论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与学生分享相关领域的科学前沿知识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
2. 搜集与内能相关的实例,写一篇小结。

【教学反思】
1. 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10.1功和内能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10.1功和内能 教学设计
10.1功和内能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焦耳的两个实验;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能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点;
3重点: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能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点
2、难点:理解并区分功、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区分内能的宏观定义和微观定义;
2、区分功和内能,知道功是过程两,内能是状态量,功的多少是衡量内能变化的多少。
通过内能的宏观定义和微观定义的比较,以及功和内能的比较,理解内能的宏观定义以基绝热过程中,功与内能的关系。
四、例题练习
1、例题讲解
2、提出问题:做功与气体体积变化的关系
1、例题练习
2、思考问题:做功与气体体积变化的关系
通过例题练习,进一步理解绝热过程中功与内能的关系
五、小结
设计目标
一、新课引入
演示压燃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知道功何热存在一定关系
二、焦耳的实验
介绍焦耳及焦耳的两个实验
理解焦耳的两个实验,知道什么是绝热过程
通过焦耳的实验,知道绝热过程中,系统状态的改变与做功过程无关,从而引入内能的定义
三、内能
通过焦耳的两个实验,引入内能的宏观定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内能》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内能》教案.doc

内能目标导航(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的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势能就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

(4)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

诱思导学1.分子动能@(1)分子平均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都具有动能,这就是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若想研究单个分子的动能是非常困难、也是没有必要的。

热现象研究的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所以,重要的不是系统中某个分子的动能大小,而是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即分子平均动能。

(2)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说明:①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宏观表现,含有统计的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由温度高低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可能有个别的分子动能反而减小。

②分子的平均动能大小只由温度决定,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也就是说,只要处于同一温度下,任何物质分子做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都相同。

由于不同物质分子的质量不尽相同,因此,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大小也不相同。

2. 分子势能(1)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势能。

这就是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的大小有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决定。

分子势能的变化非常类似于长度变化的弹簧中的弹性势能的变化。

¥(2)影响分子势能大小的因素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做正功还是负功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①当分子间的距离0r r >时(此时类似于被拉伸的弹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内能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内能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内能教案重/难点重点:使先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两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

难点:区分温度、内能两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重/难点剖析重点剖析: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微观上的意义是表示物体冷热水平,而它又是少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含义。

难点剖析: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微观量——温度和体积决议的。

假设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议。

分子间距离以r为数值基准,r不论减小或增大,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假设分子间距离是有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有限远逐渐增加至r以前进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而且距离增加,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时减小,其数值将比零还小为负值。

当分子间距离抵达r以后再减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分子间距离减小进程中,克制斥力做功,使分子势能增大。

其数值将从负值逐突变大至零,甚至为正值。

打破战略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少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热运动,关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少量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结果,所以研讨一般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讨少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求将一切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布朗运动和分散现象时,我们知道布朗运动和分散现象都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分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实际,这说明温度降低后分子无规那么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假设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人教版选修33《内能》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选修33《内能》教学设计.doc

内能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温度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特点是多、变、快、乱,在热现象中,关心的是多个发分子,而不是单个分子。

(1)、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m~10-26 kg v=10 5 m / s(2)、温度: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是物体平均动能的标志(3)、温度相同,平均动能就相同,不论物体的组成、结构、种类和物态(无论如何)二、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什么有关?(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分子势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教学设计
【背景和教学任务】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
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再通过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加深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

阅读“STS 地球的温室效应”,知道温室效应的现象,知道温室效应的无控制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
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子动理论的知识,通过与宏观世界中的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比较,推论微观世界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相互闻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让学生体验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一科学方法。

接着教材结合实例用分子动理论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为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判断内能的改变打基础。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教材用两个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启发,让学生用身边的两个物体做实验,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接着教材从内能的改变引人热量的概念,介绍热量的符号和热量跟内能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人的生理活动需要从食物摄取热量,人们生活中烧饭、热水需要从燃料获取热量。

热量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在初步了解热量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利用“信息浏览”栏目让学生了解青少年保证身体健康需要的热量值,利用“活动”栏目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合理饮食,摄取适当的热量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成长。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中对质量相同时,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的认识来导人热值的概念。

教材给出一些燃料的热值表,让学生说明热值表中几种不同状态的燃料热值的意义,给出一般情况下家用煤炉、普通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使学生了解多数情况下燃料都不可能完全燃烧,又可让学生看到.不同的燃具通过技术改进燃烧条件,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最后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估算家里每月燃料的耗费,探讨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燃料费的支出。

通过这一系列的重要活动,使学生看到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