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旧城改造

合集下载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曼彻斯特城市的变迁历史大家好,我是个小小六年级的学生。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曼彻斯特这座城市的小作文,介绍一下它的历史变迁。

曼彻斯特是英国北部的一座非常重要的大城市。

它从前只是个小小的村庄,后来渐渐变得越来越大。

现在曼彻斯特是英格兰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也是英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可是曼彻斯特没有一开始就这么繁荣富足的。

好几百年前,曼彻斯特只是个很小的村庄。

那时候村里的人们大多是农民,靠种地和养羊为生。

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曼彻斯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8世纪末期,有些机灵的人们发明了纺纱机和织布机。

曼彻斯特周围有很多羊毛,正适合发展纺织工业。

不久,那里就出现了很多纺织厂,曼彻斯特的经济开始蒸蒸日上。

那时的曼彻斯特每天都有工人涌进城市,来纺织厂工作。

可是住房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工人们经常住在阴暗潮湿的贫民窟里,生活环境非常糟糕。

小孩子们也不得不从小就去工厂干活赚钱。

不过纺织业的兴旺也为曼彻斯特带来了财富。

很快,这里就修建了许多棉纺织厂、火车站和运河,变成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到了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被称为"工厂之城"。

曼彻斯特的发展离不开它方便的交通。

运河能把棉花源源不断运送进城,火车则能把成品运往全英国。

铁路的修建,也进一步促进了工厂建设。

1830年,曼彻斯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内燃机车的城市。

后来,棉纺织业也面临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棉花供应中断,工厂常常停工。

二战后,人造纤维的出现也冲击了棉纺织业。

许多纺织厂不得不关闭,曼彻斯特经济一蹶不振。

好在曼彻斯特并没就此沉沦下去。

它成功将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发展金融、旅游等行业。

现在,曼彻斯特又变身为英国最具活力的大都会之一。

这座昔日工业重镇如今焕然一新。

无论是老工厂改造的现代写字楼,还是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的老特拉福德球场,都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给大家介绍曼彻斯特城市历史变迁的小作文啦。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案例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案例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案例首先,我想提到的是纽约的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上西城的城市更新项目,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公园。

该项目于2024年正式开放,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休闲场所。

该公园的设计理念是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

高线公园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个案例是伦敦的金丝雀码头。

金丝雀码头是一个位于泰晤士河河畔的区域,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域。

通过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金丝雀码头已经成为伦敦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这个项目以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为核心价值观,旨在打造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金丝雀码头的成功得益于其高品质的建筑和设施,以及多样化的用地利用。

如今,金丝雀码头不仅是一个繁忙的商业区域,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客。

第三个案例是中国的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镇。

通过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西塘古镇得以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同时提升了城镇的整体品质。

该项目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并引入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如今,西塘古镇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的重要性和潜力。

通过对老旧城区的改造,我们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尽管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正确的规划和管理,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祉的目标。

因此,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

曼彻斯特城市更新

曼城的更新曼彻斯特的现在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伦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是城市重建的一个典范,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英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现在,这里充满了电子气息,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种行业,不仅是英格兰西北部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和就业中心。

曼彻斯特已经今非昔比。

狄更斯时代那种贫困的煎熬早已是尘封于历史的记忆,黑暗与灭亡已经远去。

过去15年来,这个城市已经发展出一种“早餐要饮香槟酒”的闲情逸致和注重享乐到几近轻浮的人生态度。

曼彻斯特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

如今,它早已远离了那段“蒸汽和汗水”的岁月,反而跨进了打扮时髦、到处聚会寻欢的青春少年时。

当然,曼彻斯特也不是只有疯狂喊、嘴角起沫的足球赛和上等人聚会场所的喧闹作乐,这也有很好的博物馆,精美的食物和一流的购物环境。

到充满波希米亚气息的北区那些时尚酒吧和时装店当中穿梭一番,再到庄重雅致,风格泰然自若的凯瑟菲尔德区巡游片刻,然后再去见识一下同志村“大声说出来,什也不怕”的潇洒态度。

在这里呆久了,你也禁不住要被这座再生的城市所散发出来的自信所感染。

这个靠棉花起家的城市所以活力不减,是因她争取机会,乐于尝试、鼓励人们创业和革新的精神。

1996年的爆炸事件摧毁了曼彻斯特市中心,但居民很快就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并抓住那次机会重新建设市中心,建了新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充满奇想但又非常实用的现代建筑。

曼彻斯特城的历史沿革曼彻斯特有方便运输的运河、充足的水和煤炭供应,加上进取和创新的文化传统(理查德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发明的蒸汽纺纱机就是代表)。

曼彻斯特孕育了全新的纺织工业,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先河。

纺纱厂吸引了大批工人到城市:曼彻斯特的人口从1750年的17,000、1800年的70,400、增加到1835年的300,000。

由於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进主义慢慢在曼彻斯特酝酿和滋长。

从闲置土地到生态基础设施——休斯顿市曼彻斯特街区弹性设计方案

从闲置土地到生态基础设施——休斯顿市曼彻斯特街区弹性设计方案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i n t h e Ma nc h e s t e r ne i gh b or h oo d of Hou s t o n

美国人 口普 查 j 自 勺 数据 ,目前 该街 区9 3 %1  ̄ 9
人 口为 西 班 牙裔 ,4 0%的 家 庭年 收 入 低 于
升所带来 的风险也不 容忽视 l 3 ( 图2)。该地
区同 时聚集 了大量 的社 会弱 势群体— —根 据
T h i s p r o j e c t u s e s p a r t i c i p a t o r y p r o c e s s t o i n f o r m d e s i g n
减缓淇水 的能力
关 犍 词 休 斯 颧 : 洪 水 生 态 基 础 漫 旌 : 绿 地 :参 与 式 设 计
A BS TR AC T
姆斯 河流域 ,位 于休 斯顿港 航道 一侧 ,这里 也是城市 中心的东南角 。2 01 5 年 ,曼彻斯特
街 区 饱 受 洪 水 和 积 水 问 题 的 困 扰 ,海 平 面 上
盖伦 ‘ 纽 曼 ,金 竣 铉 菲 尔
/Ga L en NEW M AN.Jun— Hy un KI M

伯 克 ,杰 里米
梅 里 尔 .王洋 镝 ,李 秋硕

Phi l BERKE,Jer em y MERRELL Y angdi W ANG。Qi ush uo L
25 0 0 0 美元 。
四 面 环 绕 的 工 业 厂 区 使 得 曼 彻 斯 特 街
T e x as . US A V a c an t an d u nd e r u t i I i z ed p a r c e l s ar e s t r e s s e d a s ke y f ac e t s f o r e c o L o gi c a L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p l a c e me n t Th e p r op o s e d d e s i g n i n c r e a se s gr e e n s p ac es s e v e n t i me s i t s

英国6大旧改经典案例

英国6大旧改经典案例

英国6⼤旧改经典案例⼀、旧城居住区的改造:罗斯蒙特三⾓地块(RosemontTriangle)旧城改造罗斯蒙特三⾓地块是被两条铁路主线和⼀条城市主⼲道围合的规模较⼩的密集居住区。

居住⽚区的⼤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初,主要的产业建筑在1960 年代建成,部分年代久远的建筑已经属于危房。

居住⽚区内的居民主要是⼀些低收⼊者或是短期的租赁者。

地块的主要问题有:铁路线的穿越,失败的地产开发,严重的停车问题和不适合的办公环境导致商业境况不佳等等。

改造之前的现状平⾯图:A.主要的铁路线;B.长满草⽊的铁路防护堤;C.主要交通道路;D.很多⼈合住的百年历史⽼房;E.变电站地块和仓库旧址;F.⼩型⼯⼚车间。

1.开发机构通过与规划部门协商,PTEa 获得了⽚区改造的规划许可证,编制了针对整个居住⽚区的结构性规划。

为了保证项⽬开发的顺利进⾏,PTEa 还邀请了主要的⼟地所有者以及⼀家私⼈地产开发商参与合作,以达到他们共同的期望⽬标:在保留现有可利⽤建筑的基础上改善居住区环境,形成稳定社区,提升⼟地和房产价值,并从中获利。

2.改造⽬标(1)重新安置现居住在该⽚区的低收⼊租户。

(2)整修维护历史⽼建筑,协调融⼊可持续的新建住房。

(3)加⼤居住开发强度,新建多种单元尺⼨的⾼品质住宅。

(4)组织所有房东重新分配社区管理和维护的责任。

(5)充分利⽤有潜⼒的⼯业和荒废的铁路⽤地新建可私⼈所有的商品住宅,形成产权形式多样化的居住社区。

(6)对居住区进⾏整体更新改造,改善绿化景观环境,加强交通管理。

3.改造⽅式(1)改造地块内废弃的⼯业⽤地,并转卖给城市住宅联合协会,利⽤政府拨款和私⼈基⾦,专为低收⼊租户提供社会住房。

(2)新建景观公园提升环境品质,并在其周围开发居住⽤房。

(3)对于年代久远的旧建筑,住房协会运⽤政府资⾦进⾏拆除新建,就地安置了原有的租户,新住宅以现代理念与保留的历史建筑取得协调。

(4)⼤量新建住宅的开发,使改造地区不再是贬值的孤⽴地块,随着地价上扬的趋势,PTEa进⾏新⼀轮的开发建设。

城市更新改造案例

城市更新改造案例

城市更新改造案例:曼彻斯特城市更新项目1. 案例背景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英格兰北部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然而,在20世纪末,曼彻斯特的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城市基础设施老化,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形象衰退,被认为是“英国的卢尔德”。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曼彻斯特市政府决定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2. 案例过程第一阶段:城市规划和设计曼彻斯特市政府成立了城市更新改造委员会,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公司,制定了全面的城市更新规划和设计方案。

在这一阶段,委员会与市民、企业和社区进行广泛的咨询和讨论,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确保规划和设计方案能够真正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第二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和设计方案,曼彻斯特市政府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这包括改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并增加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

此外,市政府还鼓励私人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第三阶段:旧城区改造曼彻斯特市政府将重点放在旧城区的改造上,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

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拆除老旧建筑,改建为现代化的商业、住宅和办公楼。

•修复和改造历史建筑,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

•增加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引入商业和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第四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善曼彻斯特市政府通过吸引投资、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改善。

他们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吸引了许多高科技公司和创业者入驻,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动力。

此外,市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居民提升技能和就业能力。

3. 案例结果曼彻斯特的城市更新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升级,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

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

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曼彻斯特,英国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设计/完成时间:1998/2002年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城市,290万人口。

在九十年代末期市中心发生了重大改变,获得了再生机会。

曼彻斯特市中心,1997.市中心规划图:1998,2002.方案不只是蓝图、指标的罗列,而是期望提供一套通用可行的建筑与规划标准。

曼彻斯特是英国的第一个“后工业化”城市,工业革命的策源地,65%的就业率与制造业有关,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新科学技术等方面。

1996年由于遭受了恐怖主义者炸弹攻击,市中心100万平方英尺的范围遭到毁坏,700多商家倒闭,公共汽车站和铁路遭到破坏。

航拍图。

城市中心区存在已久的内在问题包括如下几点:交通上的隔绝;公共空间“可渗透性”方面的欠缺;废弃建筑物的重新再利用问题;路权的不可支配。

市中心重建方案。

重建市中心的竞标方案脱颖而出,创造出了新的联结点,整合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城市功能,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赋予该区域生机和活力。

曼彻斯特市中心,2004.旧城翻新,参照曼城中古世纪,至少五百年前的模样,将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易地搬迁,风格外观不变,进行内部功能置换,创造出新的空间。

人性的空间。

举行球赛时,有2万人集中在此观看、分享喜悦。

夜景观。

城市公园。

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Piccadilly大街街心花园夜景观。

Piccadilly大街街心花园改造。

根据市政府提出的愿景,组织私营公司对街心花园进行改建,公园周围地块的开发商对公共领域进行认领、联合管理,项目获得成功。

方案模型。

开放空间步行网络,保证可达性。

英国城市化案例范文

英国城市化案例范文

英国城市化案例范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这一进程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所驱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英国的两个城市化案例:伦敦和曼彻斯特。

首先,让我们来看伦敦的城市化过程。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在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改造。

人口数量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600万人增长到如今的900万人。

这种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移民的涌入、高生育率以及人们对就业机会的追求所致。

与此同时,伦敦的经济也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

金融、科技、媒体和文化产业成为了伦敦经济的核心。

这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伦敦就业和居住。

伦敦的城市化过程也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挑战。

交通是一个明显的问题,尤其是伦敦地铁系统的繁忙和拥挤。

为解决这一问题,伦敦政府正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计划,包括新的地铁线路和巴士服务。

另一个英国的城市化案例是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北英格兰地区的经济中心。

曼彻斯特在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城市发展和改造。

这个城市的城市化主要是以前的工业基础上进行的,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了更多的服务业。

曼彻斯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特别是在科技、文化和创新方面。

这些投资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并在社会上创造了就业机会。

曼彻斯特的城市化过程也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进。

曼彻斯特的交通系统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交通选择,包括轻轨系统、巴士服务和自行车租赁计划。

此外,曼彻斯特还增加了文化和娱乐设施,例如艺术中心、博物馆和体育场。

然而,英国的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和土地价值的上涨。

这使得住房变得更加昂贵,导致一些人无法负担得起住房。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

有关曼彻斯特城市变化历史小作文提起曼彻斯特,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就像一个不断蜕变的蝴蝶,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华丽的转身。

曾经的曼彻斯特,那是工业革命的摇篮之一。

到处都是冒着黑烟的大烟囱,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

工人们每天在嘈杂的环境中辛苦劳作,空气中弥漫着煤灰和烟雾,街道也显得脏兮兮、灰蒙蒙的。

那时候,纺织厂是这座城市的主角,成捆的棉花和布匹在工厂里进进出出。

走在街头,你能看到一辆辆装满货物的马车急匆匆地驶过,马蹄声和车夫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我记得有一次,我特意去参观了一个当时还保留着的老纺织厂。

一走进那扇厚重的大门,仿佛就穿越回了过去。

厂房里光线昏暗,巨大的纺织机器占据了大部分空间。

那些齿轮和传动轴不停地转动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我凑到一台机器前,看到上面的油污和磨损的痕迹,想象着曾经有多少工人在这台机器前日夜忙碌。

地上的棉花絮到处都是,踩上去软软的。

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破旧的纺织工具,它们已经被岁月侵蚀得锈迹斑斑。

随着时间的推移,曼彻斯特开始了它的变革之旅。

那些老旧的工厂逐渐关闭或者改造,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写字楼和商业区。

城市的街道也被重新规划和修整,变得宽敞又整洁。

路边种上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卉,让整个城市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有一回,我在市中心散步,突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购物中心。

它的外观设计时尚又独特,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格外耀眼。

我走进去,里面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商店琳琅满目,人们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不再是过去那种单调的工业气息,而是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魅力。

如今的曼彻斯特,已然成为了一个文化和艺术的胜地。

大大小小的艺术馆、博物馆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每到周末,这些地方总是挤满了人,有前来欣赏艺术作品的,也有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走进了一家艺术馆。

里面展示着各种风格的画作和雕塑,让人目不暇接。

英国工业旅游企业案例:英国工业城市成功变身工业旅游目的地

英国工业旅游企业案例:英国工业城市成功变身工业旅游目的地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 英国工业旅游企业案例:英国工业城市成功变身工业旅游目的地转型成功曾因“黑暗的撒旦磨坊”闻名于世,也曾一度成为工业革命肮脏的象征。

但如今,英国一些最大的工业城市却迎来了全新的春天,成为“时尚新潮”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虽然伦敦和爱丁堡仍然是英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热点,但曼彻斯特、伯明翰和格拉斯哥却毫无疑问成了他们强劲的对手,让大量的游客愉快的掏了腰包。

旅游专业人士表示,这种转变是因为出差的人们常常发现所到的城市充满“惊喜”,最终决定前往度假。

游客可观伦敦是国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过去四年平均每年有1800万海外游客过夜,其次是爱丁堡1600万人。

彻斯特、伯明翰和格拉斯哥过去四年的平均海外过夜游客则分别达到1100万,1100万,600万,这些工业城市的游客正在拉近与伦敦和爱丁堡这些旅游大城市的距离。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曼彻斯特 - 拥有许多现代建筑,包括帝国战争博物馆北部和索尔福德附近的洛瑞中心,蓬勃发展的艺术和文化场景以及世界级的体育 - 牢牢地位居第三,拥有约1100万国际游客。

以其“杰出”的艺术和展览而闻名的伯明翰页吸引了1100万名海外游客,而格拉斯哥 -现在因其风格、建筑和设计而闻名 - 迎合了650万名外国人。

下面就以曼切斯特为例,看看工业旅游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被逼转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重城曼彻斯特被迫走上「凤凰涅盘」般的转型之路。

曼彻斯特市开展城市规划运动,改善市容市貌,为城市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物质环境,成功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并以其「创意产业」重赢世界瞩目。

1. 规划旧城改造,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曼彻斯特的转型以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为首要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市民少开机动车,多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运输工具;推进供暖系统建设,对公共建筑和居民楼进行节能改造;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市政府等大力开发工业革命时代的历史遗产,如修缮改造、翻建许多弃之不用的老工厂、旧仓库,使之成为风格迥异的历史博物馆。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二)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二)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二)曼城老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摘要:本文通过建筑的实例重点介绍曼城城市更生的策略,讨论老建筑的改扩建、空间的再用和材料的运用在旧城改造和建筑设计中作用和意义。

Abstract:The essay refers to three case studies to introduce the strategy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Manchester, and discusses the meanings of refurbishment and extension, space reuse and choosing materials under the process of urban regeneratio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关键字:城市更生、建筑保护、空间的再利用、改扩建Key words:Urban regeneration, Building conservation, space reuse, refurbishment and extension.承接上一期曼城水系再利用一文,本文主要集中介绍曼彻斯特老建筑的再利用与改扩建在城市更生中的重要意义。

本系列的第三片将重点介绍曼彻斯特新建筑及其与城市的关系。

本文首先介绍英国及曼城的建筑史,从而带出建筑风格和材料对建筑改扩建的影响。

并通过几个实例,试图从建筑空间的再利用、改扩建、建筑新老部分的关系和材料的运用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希望从中得到相关课题的一些启示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曼城建筑史简介:在讨论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英国及曼城的建筑历史,希望读者对曼城建筑的新旧概念有更好的了解。

英国被英倫海峡分隔于欧洲大陆以外,因而有着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

从建筑史上看,撒克逊式(Saxon)是英国早期建筑风格,流行于公元600至1066年间。

其建筑特点是:外形朴素、小窗深嵌、半圆形拱门,角石长短相间。

城市的更新

城市的更新

城市的更新——曼彻斯特的新生一、曼彻斯特的建筑历史在讨论曼城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之前先简要介绍英国及曼城的建筑历史以便对曼城建筑的新旧概念有更好的了解。

英国被英伦海峡分隔于欧洲大陆以外, 因而出现了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

在建筑史中,撤克逊(saxon)式是英国早期的建筑风格,流行于公元年600一1066年间其建筑特点是外形朴素、小窗深嵌、半圆形拱门、角石长短相间。

一百多年后的诺曼式(Norman)采用古罗马式的拱和券、粗回的立柱和方形塔楼为其基本特征。

哥特式于12世纪末传入英国后主导了四百多年的建筑潮流,它的典型特征是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拔的尖塔、轻盈灵巧的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

其中哥特式又经历了早期英国式、装饰式旧和垂直式三个阶段。

后来的都铎式丁则混合了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

这一时期,还出现过许多半木结构(half timber或叫露木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后来的古典主义和崇尚古代的希腊罗马建筑中广泛使用古典柱式和装饰纹样。

其后的哥特复兴式是中古的哥特式在近代的复兴建筑更为精致豪华。

现在英国保留来的古建筑以哥特式、古典主义和半木结构为主。

因此,哥特式对英国建筑的影响尤其深远,红砖更成为英国传统的建筑材料。

由于曼城是昔日撒克逊人的聚居地,外形朴素、小窗深嵌和角石长短相间的建筑特色延续至今。

18世纪的英国是欧洲较早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早在1779 年就以生铁为材料,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金属结构的桥梁,它与水晶宫一起引领了建筑领域现代工业化的革命。

但人们在为其技术、效率和速度倾倒的同时,也发现英国文化上的弱势。

后来的新艺术运动抛弃了历史主义风格,抛开古典主义的束缚,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活动状况、材料构造及地段关系并以此决定建筑的外观造型。

其中,以钢和玻璃作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成为英国新建筑的代表。

二、建筑空间的再利用与改扩建空间的再利用在建筑保护乃至改扩建中尤为重要。

城市更新 英国曼彻斯特重建区

城市更新 英国曼彻斯特重建区
Manchester UK 案例研究—英国曼彻斯特
Manchester – An Overview 曼彻斯特—城市概况
英格兰既伦敦的第二大城市 城市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市中心占地3.4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约42万,区域人口为250万。 距曼彻斯特50英里半径区域内的人口超过了1000万。
坐落于英格兰西北部的蔓彻斯特拥有英国最广阔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都非常发达。
Manchester UK
Solutions & Lessons
英国 曼彻斯特
经验借鉴
-曼城国会在千禧年公布了总规,发行了债券,并为城市复兴建立了一个公众参与的机构。 -恢复和提高核心零售业;在市中心建设了全英国最大的购物中心;扩宽了零售区域,增加了城市中心 的凝聚力;
-刺激和丰富城市的经济基础;
-鼓励与周边区域加强联系; -发展综合交通战略,包括从市中心的集散; -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包括建设与众不同的地标性建筑物,昭显其文化魅力; -提升居住环境,增加区域的常驻人口; -在城市重建过程中保证高效的运输和管理; -增强公众与投资快的城市中心。 蔓彻斯特城已经由依赖制造业的传统工业城市逐渐转变成为一座现代、动感的国际中心,也成为 游客既伦敦的第二个观光选择。 90年代后期,在蔓彻斯特市中心发生了一次破坏性爆炸之后,曼城重新定义了市中心的功能—音 乐、运动、观光、零售、居住和休闲功能的现代城市中心,如今,曼城的零售业已位居英国第5位。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一)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一)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一)曼城水系的再利用曼彻斯特的城市更生是英国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例子.在老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及新建筑的设计等方面对英国建筑界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分别从曼城水系的再利用,旧房改建和新建筑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和分析.分成三篇连载.本文主要集中介绍曼城运河沿岸的改造与再利用.通过较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为例,试图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进行讨论.另外两篇则偏重于建筑单体的分析讨论.希望能对中国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 曼彻斯特历史介绍: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棉纺织和纺织机械制造中心,大曼彻斯特郡首府。

有“工业革命故乡”之称。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

面积1287平方千米。

附近煤藏丰富。

公元1世纪建为要塞。

13世纪兴建为城镇。

18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棉纺织业。

1830年建成通往利物浦的第一条铁路线。

1894年开凿了通往默西河口的运河,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三大港。

19世纪下半叶经济不断发展并多样化,成为商业金融中心。

1974年建立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包括周围的索尔福德、斯托克波特、奥尔德姆、罗奇代尔等工业城镇的大都市集聚区。

工业以纺织、机械、电器、造纸、化工、炼油、电子等为主。

在工业转型时期,服务业发展迅速,设有英国银行和北方证券交易所分部。

英格兰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有公路、铁路通往全国主要城市,曼彻斯特人工港是英国主要港口之一。

二. 曼城沿河两岸的在利用:曼城在重工业和制造业没落后进入转型期,它保留了昔日的金融和法律业,同时大力发展工程,电子和其他高科技.它们与服务业,体育和教育组成曼城的主要经济命脉.近年来,曼城在重振大曼彻斯特的政策下迅速发展,成为英格兰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在工业转型的压力下,解决废弃工业区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城市改造的契机.政府和建筑从业人员对城市的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对建筑进行分级保护,改造和重建.运河流域大部分是昔日的工业用地和码头区.政府把运河分成若干个节点在按照各自的客观条件进行开发.沿运河主要发展成住宅,办公和部分商业文化设施.在主要的码头区索尔福德码头已经发展成有码头遗风的新城区.沿着昔日码头的一河两岸以砖作为主要材料的住宅和办公楼.使整个区域颇有水乡情怀.运河在曼城城市中心边沿分流,一支在市中心的西侧穿过.办公楼和住宅夹河相望.为生硬的办公区注入柔软的元素.这一支再穿过索尔福德市.在运河的一段建立索尔福德大学校园区.使原来荒芜的流域变得有文化和生气.另一支则经过CASTLEFIELD, PICCADILY区和东北部的SPORT CITY. CASTLEFIELD是另一个重点的沿河的改造区.这里是曼城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有罗马城堡遗迹.工业兴盛期也发展成工业和仓库区.改造这一区的概念是把它发展成旅游和商住相合.尽量保留古迹,对厂房和仓库进行保护和改造.大量的住宅,部分办公楼和其他配套设施组成一个小中心. 沿河穿过市中心到PICCADLLY.这是以前曼城市内最主要的运河工业区.设计师保留原有的水系的特色再结合现代城市的风格对这一区域进行重建,从而扩大市中心的范围.沿运河在到东北部就是曼城重要的体育运动区,SPORTS CITY. 这在沿河附近推倒绝大部分的工厂和旧建筑作为发展另一新城区的地段.对运河的景观重新设计发展成离市中心不远的体育和住宅中心.曼城的城市更新很大一部分是对运河的几个节点进行保护,改造和重建从而辐射整段运河乃至整个城市.这样既可以更新城市又可以保留和发展城市自身的特色.三. 三个典型节点的案例分析:为了让读者对曼城的城市更生有更好的理解,笔者选取运河沿河两岸的三个节点加以介绍和剖析.这三个区都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们分别包含了保护与改扩建,拆毁重建和新建三个不同层次的做法.索尔福德码头:索尔福德码头是曼彻斯特最重要的码头区.帝国战争博物馆,LOWRY中心和大型购物中心把守着运河口.码头及其运河水系基本完整保留.就在昔日的码头和铁路上建设新的住宅和商业办公楼.使建筑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使这段运河重获新生.它虽然某种程度上失去航运和码头的意义, 但这依然隐若勾起人对昔日码头的记忆,而且水为这区域和人的生活带来生命力和色彩. 一河两岸的小住宅颇有阿姆斯特丹老城区的风韵.这一带的住宅沿袭了英格兰砖墙的风格,设计师只对外表加以修改和运用一些新材料,他们会在室内有限度的范围内创作,但往往未能打破英国住宅中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的分割.当所有门关起来时,能看见的只是狭窄的走道和楼梯.某个角度看来,这样的建筑陈腐而缺乏新意.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们也算是对英国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为保守的英国人在他们的建筑史上留下一笔.而且他们也为战争博物馆等新建筑作为文化背景的烘托.使这里在有英国特色的同时又有创新的余地.这一区域的重建其实是在平地上新建立起来的,也是最早进行的大规模重建的区域之一.他们只对原有的铁路拆掉再建造新的住宅.这种选择城市边沿的空地进行重建的做法可以把成本,难度和风险减到最低,而且对市中心的影响也相对比较少.这片空地变成了早期城市改造的实验场,为振兴大曼彻斯特打下基础.CASTLEFIELD:CASTLEFIELD是曼城重点的改造区.它位于城市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中间,是曼城现存最古老的遗迹.流经这里的WATERBRIDGE运河也号称是罗马人在英格兰开凿的第一条运河.后来因运河之便利发展成盛极一时的工业区.工业转型后的曼城抓住这仅有的历史遗产,把这里发展成市内的主要景点.然而,它有别于一般的旅游风景区.设计师在这里插入居住和少量商务等生活元素.保存罗马城堡的基础;修葺并改造旧厂房等老建筑;扩建或新建筑组成古代,近代和当代三组时空的互相对话.这三大段时期分别为不同的层.最后叠加成复杂而有去的无序空间.第一,二层各为单独体系,第三层与前两者的互补.所谓三个层就是第一层罗马时期环形城堡的残壁和运河的一段.这些断壁和运河限定了这地段的地理形势.第二层是工业时期把这遗址破坏后建立起来的厂房和仓库和新开凿的运河.新凿的运河穿过城堡的遗址通向市区.把原来的椭圆形地一分为二.但是没有完全破坏城堡的断壁和基础.区内的建筑沿运河建造.第三层是20世纪末对这区域进行的改造和复兴.这一次的改造是在尽量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师保留并发掘遗迹,再用改扩建部分,桥和广场修补昔日罗马城堡椭圆形的地段.这些构件在材料和风格上完全区别于原有的老建筑而却又恰如其分的镶进在这历史地段中.既修补了工业时期对古迹的破坏,又为这里注入新时代的元素.老建筑的改扩建更是为这里赋予生活的内涵.他们把这里大部分的建筑都改成中高档住宅.个别老建筑改成办公楼和其它配套设施.在周边的地方建立新的现代化公寓.运河,古老的小游船,陈旧的红砖建筑,新时代象征的玻璃和钢把这里雕砌成有特色的,陈旧而不过时,新颖而有文化渊源的城市亮点.用建筑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在CASTLEFIELD重建项目中,厂房改扩建是重点.利用钢和玻璃的轻巧作为与沉重的红砖的对比.似乎宣示着世人这再改变这功能之余,他们尊重历史,用差异来续写他们的历史. 历史不是城市发展或建筑设计的包袱.城市发展是叠加的过程,用建筑设计来逐步实现城市的演变.关于具体的单体建筑,在将来的文章将会详细分析.PICCADILY:PICCADILY是位于曼城市中心东边,与市内最大的火车站相邻.是过去主要的工业区.由于比邻火车站而又远离住宅区.工业衰落后一蹶不振,是当时曼城治安最差,最没生气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末,政府决心整顿这城市黑点.利用西为商业中心,东南为交通中心的便利条件并仿效索尔福德码头和CASTLEFIELD那样对运河的再利用的做法, 拆毁大部分难于再利用的旧厂房,对整个区域进行从新规划和景观设计.运河的水景观设计是改变昔日工厂区的有效办法.这一区域主要发展成在商业中心步行距离内的最大的住宅区.新建成的PICCADILY VILLAGE是用英国传统材料,红砖,建造相对比较传统的公寓.三四层的红砖小住宅结合着水,充满着英国风情.由于建筑的外立面比较简单,让人联想到昔日的工业厂房.旁边的VANTAGE QUAY则以全新的风格出现.沿河面白墙和木头结合.背面是红砖加上钢铁作为对老城的对话和历史的记录.笔者认为在这重建项目中把大部分厂房拆毁而进行城市和景观设计是比较符合具体形势和经济利益.这区内有保留价值的厂房并不多.原有的设计和规划都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利益和使用要求.推平重建既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新的建筑,建筑师不仅要尊重传统,更重要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四.结语:从上文看来,曼彻斯特的城市更生是从点开始,点组成线贯穿城市及其卫星城市,从而在辐射到面.而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区域.功能空间组成有序而集中的模块.可能是一个这样的模块,也可能是多个.这些小模块在城市里是重复而有机的接连在一起.功能空间是碎化而又相互穿插的.它们的功能,形式,位置,规模等是有市场来决定.市场也就是人的需求.城市规划和重建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不完全是设计师和发展商的责任,应该是由全市民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政府,甲方和设计师可以为使用者创造出他们认为的功能空间和区域.同样,使用者也会给他们所在的区域提出期望或甚至以行动来定义或改变区域的性质.当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点时.区域的发展就得到比较合理的效果.曼城这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更新办法,就是逐步地,在自由开发和时间的磨合下寻找一种共识和平衡.人是城市的核心,居住是最主要的人类行为.住宅的开发应该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上面所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建立住宅区来带动区内的发展.而历史不仅是记在史册,也印在人们的心中.当人离不开昔日往事时,他们生活的环境也不能没有历史,与此同时,他们更离不开当今世界的新潮.笔者认为保留旧日的足迹,享受今日的时尚,预留放眼将来的空间就是曼城城市更生的策略.。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戴锦辉 ■ TAI KAM FAI作者单位:英国AEDAS建筑设计事务所收稿日期:2005-04-25[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曼城的两个新建筑实例,分析其在概念革新、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影响下新老建筑的演变关系,探讨新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对城市更生的意义。

"[关键词] 新建筑 演变 辐射 承前启后[Abstract]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new buildings inManchester.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concept renewal, tech-nology advancement and new material application, the authorwant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 architecture evolves fromthe old and explain its meanings in urban regeneration.[Keywords] New architecture, Evolvement, Radiation, Tran-sition随着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不断进行,新建筑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旧建筑的更替等都需要建造新建筑与之配合。

笔者认为曼城的新建筑在整个城市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结合点线面的城市更生策略成为城市改造的辐射点,对城市更生意义深远。

一、曼彻斯特建筑演变的影响因素由于近年英国经济的发展和伦敦开发潜力的降低,发展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对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把曼城建成英国的“法兰克福”是21世纪的发展方针。

到目前为止,曼城堪称是英国除伦敦以外拥有最多新建筑的城市,很多工地同时动Regeneration of Manchester-Evolvement of New and Old Architecture in Manchester2工,还有几个40多层高的商业住宅楼在计划和施工(图1)。

英国设计记行——曼彻斯特城市更新纪要

英国设计记行——曼彻斯特城市更新纪要

英国设计记行——曼彻斯特城市更新纪要
英国设计记行——曼彻斯特城市更新纪要
邹钧文
【期刊名称】《设计新潮》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随着一系列关键地块的更新不断实施,曼彻斯特市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城市更新网络——尽管绝对建设面积不大,却能让人在整个市区范围内都感到新元素的存在。

这种用较低建设量而达到较好开发成效的建设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城市设计与开发模式,对于中国目前同样面临的老城问题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总页数】4页(87-90)
【关键词】城市更新;曼彻斯特;城市设计;英国;建设面积;建设方式;新元素;开发【作者】邹钧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城市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和方法——以深圳为例探讨如何以精细化城市设计推进城市更新 [J], 刘祖健
2.步行网络修补理念下的旧城中心区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以遵义市红花岗区城市更新设计为例 [J], 金鑫; 魏皓严
3.城市村庄理念在英国城市更新中的运用——以英国伯明翰博德斯莱更新项目为例 [J], 陈晓峰; 刘谷一。

曼彻斯特城市变化的消息小作文

曼彻斯特城市变化的消息小作文

曼彻斯特城市变化的消息小作文Manchester is a city that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over the years. 曼彻斯特是一个经历了多年重大变化的城市。

From an industrial powerhouse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to a vibrant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hub in the 21st century, Manchester has transformed itself in more ways than one. 从19世纪的工业强国到21世纪生机勃勃的文化和商业中心,曼彻斯特在多方面都发生了转变。

One of the most noticeable changes in Manchester has been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s that have breathed new life into the city. 曼彻斯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城市再生项目,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Historic buildings have been restored, former industrial sites have been repurposed,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been seamlessly integrated into the cityscape. 历史建筑得到了修复,以前的工业场地得到了重新利用,现代建筑已经无缝地融入城市风貌。

The once neglected areas have now become vibrant neighborhoods, attracting young professionals, artists, and entrepreneurs. 曾经被忽视的地区现在已经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社区,吸引了年轻专业人士、艺术家和企业家。

英国老城区排屋改造

英国老城区排屋改造

英国老城区排屋改造佚名【期刊名称】《建筑技艺》【年(卷),期】2010(000)008【摘要】@@ 1 英格兰排屋改造典范rn索尔福德(Salford)是大曼彻斯特区的一部分,距离市中心约1英里,是北部地区旧房改造的重点之一.这一地区面积约37平方英里,是有名的贫民窟,人们的失业率也很高.城市亮点公司联手设计师Shedkm 合作的项目就在索尔福德矮房区朗沃西地区,在这个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排屋区中,他们希望推出自己的改造项目.rn链接阅读工业城市的复兴运动背景对于北英格兰这个布满狭长区域的城市来说,过去20年充满重大变革.这里曾经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其中包括著名的港口城市利物浦(Liverpool),曼彻斯特(Manchester),以及约克郡(Yorkshire)的利兹(Leeds)和布拉福德(Bradford)等众多的工业化村镇,及英格兰著名的钢铁基地谢菲尔德(Sheffield).所有这些城市在204纪80年代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滑坡.虽然在19世纪时,它们曾经为英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并且在20世纪上半叶也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它们已经风光不再.【总页数】4页(P50-5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杭州西溪山庄加推鸣翠苑Ⅱ排屋限量版9000元/m2排屋价震撼杭城 [J],2.特别推荐:杭城超高性价比排屋--杭州西溪山庄·鸣翠苑Ⅱ 坡地景观排屋,仅此最后数席,机不容失! [J],3.老城区改造规划的探析--以凯里老城区改造规划为例 [J], 喻侃4.基于海绵城市的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路径分析——以广元市老城区嘉陵片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为例 [J], 朱建树;龙霞5.基于海绵城市的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路径分析——以广元市老城区嘉陵片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为例 [J], 朱建树;龙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新老建筑的演变
戴锦辉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曼城的两个新建筑实例,分析其在概念革新、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影响下新老建筑的演变关系,探讨新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对城市更生的意义.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戴锦辉
【作者单位】英国AEDAS建筑设计事务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水系的再利用 [J], 戴锦辉
2.曼彻斯特城市更生--曼城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J], 戴锦辉
3.基于新型城市化常态下的适应性可持续建筑设计策略探究--英国曼彻斯特经验[J], 张天琪;郭敏
4.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让城市生活更生态、更美好 [J], 许航
5.罗马新老建筑争抢城市资源罗马古迹面临威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彻斯特——旧城改造地理位置:北纬53度28分,西经2度14分曼彻斯特(Manchester)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是英国除伦敦以外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

曼彻斯特位于一块盆地,同时也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英格兰西北部平原,东部临近奔宁山脉,南面是柴郡平原。

市中心位于艾威尔河(River Irwell)东岸,靠近另外两条河--麦诺克河(River Medlock)和艾瑞克河(River Irk)。

内城区大部分是楼房,从许多高大建筑物楼上可以看到广阔的荒野。

另外,曼彻斯特运河系统发达,有不靠海的海运港口,也靠近利物浦港口和煤矿。

历史背景:发展:曼彻斯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9年罗马人就曾在这里建立要塞,以控制从奔宁山麓到海边的通道。

十三世纪兴起,产业革命后发展迅速。

14世纪移居此地的佛兰芒织匠创办了亚麻和毛纺业,为曼彻斯特的发展奠定了头一块基石。

十六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纺织工业城市,它出产的呢绒、毡帽和粗棉布甚至远销海外。

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

东部以纺织、服装、印染为主;西部以电机与通用机械为主。

食品加工、化学和炼油也很重要。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海轮经曼彻斯特运河(1894年通航)可抵本市,是仅次于伦敦和利物浦的重要港口。

崛起: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

1764年,兰开郡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开始了从纺织机器发轫的工业革命。

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

1789年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装备纺织厂,从此这里的棉纺业发展得更为迅速。

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

这里发达的棉纺织工业给清政府最早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

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

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

楼五重,上下数百间。

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

棉花包至此开始。

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棉花分三路,原来泥沙搀杂,弹过六七遍,则白如雪,柔于绵矣。

又以轮纺,由精卷而为细丝。

凡七八过,皆用小轮数百纺之。

顷刻成轴,细于发矣。

染处则在下层,各色俱备。

入浸少时,即鲜明成色。

织机万张,刻不停梭。

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

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他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100多年前此地棉纺业的盛况。

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今日:自二十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彻斯特的重工业设施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

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

近十年来曼彻斯特的市貌变化很大,大量在1960年代前兴建的楼房都被拆毁,以新式建筑物取代,而旧厂亦改建成住宅公寓。

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79年罗马军队定居曼彻斯特,建立要塞城堡6世纪末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曼彻斯特1301年曼彻斯特成为英格兰建制镇14世纪法兰德斯的羊毛和亚麻纺织工人定居曼彻斯特,开创了最早的纺织工业1729年建立棉花交易所,标志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中心1830年曼彻斯特—利物浦铁路通车1889年曼彻斯特成为建制市1940年德国发动了“圣诞闪电战”,曼彻斯特市中心严重破坏1976年阿黛尔中心开幕1996年爱尔兰共和军恐怖炸弹袭击空间结构(城市规划):1.1801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前期)2.1850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中期)3.1930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后期)4.2007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后期)5.曼彻斯特城中心重建1801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前期)曼彻斯特工业革命前期,城市快速展,19世纪初人口达到70000人。

随着罗奇代尔运河建成,曼彻斯特主要运输通道全部完成。

因此我们选择1801年的曼彻斯特地图作为曼彻斯特工业革命前期研究地图。

1.工业革命刚刚开始2.没有大量商业建筑出现3.工业革命以前(欧洲中世纪时期)罗马教廷势力强大,主要建筑以教堂为主,主要特征以宗教功能为主;主要活动还是以宗教为主4.城市几条主要运河已建成两纵两横,五大三小5.资本主义开始兴起1850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中期)1.19世纪中叶曼彻斯特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2.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的大城市和全世界的棉纺工业之都3.作为曼彻斯特工业革命中期研究地图4.城市出现了皇家交易所等商业设施,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部分建筑被拆除大量商业建筑开始出现,教堂建筑在减少5.城市出现了维多利亚火车站等重要交通设施,曼彻斯特主要的铁路交通系统已形成6.一纵两横,三大五小1801-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的规划1.“两横两纵”的均衡结构变成了“两横一纵”的非均衡结构2.功能区由原来的四周均衡布置变成沿丁斯盖特街这条主要纵轴集中布置3.商业建筑的建设4.宗教建筑的拆除5.铁路的发展,城市形态向四周扩张6.城市的基本范围已经确定下来1930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工业革命后期)20世纪初开始后,曼彻斯特的棉纺工业开始衰退。

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曼彻斯特的工业设施遭到纳粹德国的严重轰炸和破坏。

因此选择1930年的曼彻斯特地图作为曼彻斯特工业革命后期研究地图1.城市功能更加完善2.宗教功能进一步减弱3.商业功能进一步增强4.艺术文化功能成为了城市新增的主要可视域1850-1930年曼彻斯特城市规划的变化1.曼彻斯特经历了城市发展由盛到衰的阶段2.城市格局没有很大的变化3.由于工业革命发展,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加4.城市主要发展轴线没有很大改变5.教堂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商业中心、行政中心、交通中心成了曼彻斯特新的可视域核心2007年曼彻斯特总体规划(现代时期)1.二次世界大战,城市遭到严重破坏2.战后,曼彻斯特政府积极对建筑进行修缮3.以前一些重要城市功能仍然存在4.城市功能急速增长5.城市发展的转型,大量商业建筑出现,商业功能成为了曼彻斯特的主导6.三纵三横,四大四小7.宗教功能已经退出了曼彻斯特的历史舞台8.曼彻斯特城市功能呈现多角度发展1930-2007年曼彻斯特城市规划的变化1.曼彻斯特经历了痛苦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变为以商业金融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业为辅的产业结构2.因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功能逐渐连为一体,形成了新的功能区域3.城市功能的变化与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历史相吻合曼彻斯特市中心重建1.背景:1996年6月15日,一枚炸弹在曼彻斯特市中心爆炸,造成了220人重伤及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炸弹袭击破坏了大量建筑并造成了中心区经济的动荡,约4.9万平方米的零售卖场和5.7万平方米的办公区被毁2.总体规划:易道公司环境化商业化可操作化寻求设计上的完美3.挑战:如何保持曼彻斯特重建后地区首府的活力与实力4.策略:零售业中心地位的恢复和增强城市经济基础的激励和多样化交通系统整合发展创建高质量的城市中心建造一个鲜活的城市创造独一无二的千禧地5.建筑:历史建筑(谷物交易市场等)市中心建筑(阿黛尔购物中心等)的恢复修复和改造6.公共领域:广场公园教堂等城市中心区存在已久的内在问题包括如下几点:交通上的隔绝;公共空间“可渗透性”方面的欠缺;废弃建筑物的重新再利用问题;路权的不可支配。

重建市中心的竞标方案脱颖而出,创造出了新的联结点,整合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城市功能,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赋予该区域生机和活力。

旧城翻新,参照曼城中古世纪,至少五百年前的模样,将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易地搬迁,风格外观不变,进行内部功能置换,创造出新的空间新旧建筑的演变随着城市改造和建设的不断进行,新建筑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旧建筑的更替等都需要建造新建筑与之配合。

曼城的新建筑在整个城市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结合点线面的城市更生策略成为城市改造的辐射点,对城市更生意义深远。

1.曼彻斯特建筑演变的影响因素由于近年英国经济的发展和伦敦开发潜力的降低,发展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对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把曼城建成英国的“法兰克福”是21世纪的发展方针。

到目前为止,曼城堪称是英国除伦敦以外拥有最多新建筑的城市,很多工地同时动工,还有几个40多层高的商业住宅楼在计划和施工。

此外,他们还邀请了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如Daniel Libeskind、安藤忠雄和SantigoCalatrava等)打造新曼彻斯特,利用这些杰出的建筑来带动并辐射城市发展。

曼城的新建筑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演变而成,这类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红砖、石材或人造砌块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造型、立面和空间都相对比较传统。

英国新建筑中大部分的小住宅或多层集合住宅就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是起源于维多利亚时期的钢铁玻璃建筑,1851 年的水晶宫是该类建筑划时代的作品,后来经福斯特等高技派建筑师发展成为今天英国新建筑的代表。

钢结构、玻璃围合再加上一些新技术和新概念是这类建筑的主要特点。

由此可见,两类建筑都是由一些旧建筑类型演变过来,而演变的动力来源于概念革新、新材料运用与技术进步。

2.曼彻斯特新老建筑的演变关系①建筑立面的演变从中看出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材料的更替而改变,通过建筑材料、窗户形式和整体构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演变并且到后期相互穿插。

可以说,英国很多建筑的外立面都离不开这些演变规律,而这种演变关系为新建筑的立面设计提供了依据。

这种演变关系的延续使新老建筑的关系更密切,与城市的联系也更好。

但另一方面,由于把握不好而出现过多的相似立面,加上英国的建筑形式比较简单,而且材料和色彩都比较单一,使整个城市显得单调乏味。

如何处理演变关系是设计新建筑和城市更生的重点。

②新老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演变关系的处理既要参照历史,还应结合当代的元素去预测未来。

人是在参照前人经验和自己的经历中成长,在这种成长模式下产生的意识形态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形成许多个人的概念和标准。

当人们(包括设计师)看待建筑的时候,他们也是在旧建筑的基础上为他们心目中的建筑定下自己的标准,所以新建筑是从老建筑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新老建筑在城市中构成一种或多种演变关系,而这些演变关系取决于人的生活、概念、材料和技术等因素。

建筑演变的最后结果可能是多样的,因为着重点不一样而出现“隐性”和“显性”的差别。

它们既可以相互协调,也有相互对比。

协调不是模仿,重点是有本质的联系,可能是生活概念,也可能是空间意义、材料技术又或者是其他。

对比是参照老建筑而作出若干不同的回应,或者在截然不同的情况下隐藏联系或互补关系。

演变的建筑也是城市承前启后的过渡点,对城市的更生比较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